关于清原县百合花卉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2013年6月24日,清原县青年干部40名学员,在组织部和县委党校老师带领下到南口前镇王家堡村金秋百合专业合作社考察花卉产业。此次调研主要形式是农发局负责领导讲解和现场问答,事后我又通过询问基地技术员、当地农民、上网查找相关资料等方式进一步获得了相关信息,以明晰我县花卉产业发展优势、困难等,为我县花卉产业的今后发展提出个人见解。现将调研情况介绍如下:
一、花卉产业现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观念由“实用型”向“享乐型”转变,高档、美观、清新的消费观念正在成为人们新的消费理念,以此为代表的花卉需求正成为千家万户的消费时尚。目前花卉产业南方以云南为主产地,北方以凌源为主产地,花卉产品一等品主要供应北京、天津以南高消费大城市和地区,质量较差的供应东北及其它消费较低城市和地区,沈阳周边也有较多农户发展种植,但规模、质量较低。
(一)花卉产业前景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花卉产业与市场同步发展,并逐步繁荣和成熟。据农业部发布的花卉统计数据显示,全国花卉市场2485个,企业54651个,2004年鲜切花销售量37亿支,2006年,鲜切花销售量129.1
亿支,2009年达246亿支。花卉种植面积年均递增17.25%(2004—2009),花卉销售额年均递增16.1%。百合花卉作为花卉产业的生力军约49亿支,约占整体花卉产业的1/5,目前我国生产的百合以亚洲百合和东方百合为主,其中东方百合约7.8亿支左右,占15.9%,且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市场容量逐年扩大。目前我国东方百合的种球需求量约3.9亿粒,东北地区需求量约1.4亿粒,因种球繁育技术还不成熟,大部分靠国外进口。预计到2015年,全国东方百合种球需求量达7.8亿粒,东北地区需求量达2.8亿粒。所以,种球繁育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前景看好。
(二)清原花卉产业概况
清原县花卉产业刚处发展起步阶段,至今年,全县花卉产业已发展到1040棚,基地主要分布在南口前王家堡村、北三家乡下寨子村、清原镇前进村。基地大棚规格50米×7米,建设成本7万元,每栋种植7500株,一年种植2茬,每茬种球及人工投入3万元左右,每只鲜切花4—6元,全年每栋日光温室可净赚3—5万元以上。产品主要直接销往北京、上海、沈阳等地。
以我县金秋百合专业合作社建设的花卉产业园区为例,园区现代化水平较高,区内环境整洁、漂亮,花卉大棚建设标准高,配备了自动卷帘机、喷滴灌设施、取暖设施等。
二、清原县花卉产业发展优势
1、生态及环境优势。清原县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且呈偏酸性,正适合种植东方百合。特别是草炭土资源丰富,被称作“草炭土之乡”,大量出口到荷兰等国用于花卉种植。并且由于清原县所处纬度较高,气候冷凉,有利于保持百合种球的种性,花的品质更为突出,利用日光温室生产的鲜切花产出期恰好弥补南方市场和凌源市场市场空缺。
2、技术优势。海口合和园高新产业公司2009年在我县试验种植成功,该公司以东北农业创新中心转基因生物实验室为依托,研究开发的东方百合花卉种植技术和种球繁育技术已成熟。农发局主要领导随同县领导赴凌源进行考察,与凌源百合花相比,在我县气候环境下种植的东方百合,花头大,味道香,颜色好,支叶粗壮,花期长,与其它地区百合相比具有绝对的优势。
3、交通便利。沈吉高速公路的贯通使清原到沈阳的路
程缩短到120公里,将清原纳入沈抚1小时经济圈和空港70分钟范围内,成为了“入关通海“的快速通道,为清原县花卉产业提供了运输便利。
4、有关联产业助推。支撑性旅游项目,如红河漂流、
天然石佛、滑雪场的发展,必然带来旺盛的人气资源,因而发展壮大这一产业,并与旅游产业紧密衔接,互助互推,相得益彰,呈现“双赢”的效果。
三、2011年清原县花卉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及投资
一是建设200栋日光温室鲜切花生产基地。需完善水、电、喷滴灌。每栋日光温室建设成本5万元, 50栋为一个小区,每个小区配电需20万元、配水需5万元、喷滴灌需8万元,该基地总投资1132万元。
二是种球繁育中心建设。该中心占地150亩,建筑面积9826M , 建有智能温室4500M ,组培中心,恒温库,包装车间,办公室花材库,保温运输车辆2辆种球清洗加工包装生产线,连栋温室,礼品包装车间,喷滴灌及稳控系统一级种球繁育基地温室53150m ,二级种球繁育基地1000亩,水、电路配套设施,购置仪器设备及化学实验试剂等。总投资6228万元。
三是开展农民花卉种植培训200人,投资7万元。
四是注册“清原百合”品牌,投资50万元。
五是新品种技术研发。包括种子资源圃占地、科研经费及引种,当年投资400万元。
六是鲜切花百合种球及生产资料等投入。200栋日光温室需鲜切花百合种球160万球,还有土地、生产资料等投入,共需投入420万元。
以上项目总投资8237万元。
四、清原花卉产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农民投入能力不足。与凌源地区比,凌源由于气温222
高,温室大棚建设多为黄土墙,建设成本低,而我县冬季多雪,气温低,需建设钢架结构日光温室,每栋投资成本5万元。每栋日光温室生产投入包括种球、人工等约2.1万元。还有水电路配套等每栋约0.66万元。一般农户很难承受。
二是企业投资压力巨大。种球繁育中心建设、科研、品牌打造、市场开拓等,投资巨大。
三是缺少专业技术人员,还没有建立花卉产业服务体系。农民文化水平不高,无生产经营技术和经验。对于花卉种植属新兴事物,唯独得依靠企业做技术指导,并与农业推广部门合力,向农民推广种植技术、管理经营经验,传递新信息,做好流动等工作等。
五、花卉产业发展对策探讨
(一)规划先行,打造“清原百合”品牌
花卉产业是朝阳产业,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在我县种植具有一定优势,并且获得了成功。因此要抢抓机遇,研究对策,加快发展。要紧紧围绕旅游强县目标,挖掘花卉产业休闲、观光、生态功能,策划和完善产业未来5年规划。注重自然资源优势的利用开发,以百合品种为主,发挥区域特色优势,壮大花卉产业。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的发展思路,创建区域品牌,将来还可以逐步发展其它合适品种。
(二)加大科技推广,提高花卉科技含量
花卉产业具有高投入、高效益、高风险的特点,要加快
发展科技是关键。一要加快农科教结合步伐。要把科技对接、人才引进作为提高花卉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邀请专家、技术人员到实地指导、科技攻关、技术合作。二要培养一批土专家。加大培训力度,分期分批分层次对县、乡、村干部和农民骨干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同时采取措施,鼓励现有科技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到田间地头,实行专题讲座与现场指导相结合,提高农户种植、管理和防治病虫害的技术水平。三要调整产品结构。特别是花卉产业,要根据自身的环境资源、技术条件与市场需求,科学准确的确定适合我县栽培的主导品种、接换品种和辅助配套品种,把握好产品市场定位,组织标准化生产,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三)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整合资金政策全力支持
要整合农业部门政策,加强对农民、企业的扶持。一要加强对设施农业日光温室小区配套。给予花农建棚最大优惠政策,解决水、电、喷滴灌配套问题。二要大力扶持企业发展。对种球繁育中心建设遇到的占地、资金不足等问题帮助协调解决,解决信贷问题、无偿提供土地、对企业引进种球给予补贴,对企业科研、品牌打造、销售网络建设等给予支持。三要做好协调工作。按计划要求做好基地建设,协调农民订购种球,与企业签订订单,确保该产业按计划实施。四要积极对省争取项目资金及技术扶持,在规划制定、项目建
设、产品生产、市场建设等多方面鼎力相助。
随着花卉产业朝着高科技、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清原县花卉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注重提高产业化水平。为此,应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生产及市场开拓能力的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形成“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或“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方式,引导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户建立长期稳定的购销关系,以订单式发展,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棚、统一供苗、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进一步提高效益,提升花卉产业发展水平,努力实现花卉苗木生产专业化、集约化和产业化。
关于清原县百合花卉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2013年6月24日,清原县青年干部40名学员,在组织部和县委党校老师带领下到南口前镇王家堡村金秋百合专业合作社考察花卉产业。此次调研主要形式是农发局负责领导讲解和现场问答,事后我又通过询问基地技术员、当地农民、上网查找相关资料等方式进一步获得了相关信息,以明晰我县花卉产业发展优势、困难等,为我县花卉产业的今后发展提出个人见解。现将调研情况介绍如下:
一、花卉产业现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观念由“实用型”向“享乐型”转变,高档、美观、清新的消费观念正在成为人们新的消费理念,以此为代表的花卉需求正成为千家万户的消费时尚。目前花卉产业南方以云南为主产地,北方以凌源为主产地,花卉产品一等品主要供应北京、天津以南高消费大城市和地区,质量较差的供应东北及其它消费较低城市和地区,沈阳周边也有较多农户发展种植,但规模、质量较低。
(一)花卉产业前景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花卉产业与市场同步发展,并逐步繁荣和成熟。据农业部发布的花卉统计数据显示,全国花卉市场2485个,企业54651个,2004年鲜切花销售量37亿支,2006年,鲜切花销售量129.1
亿支,2009年达246亿支。花卉种植面积年均递增17.25%(2004—2009),花卉销售额年均递增16.1%。百合花卉作为花卉产业的生力军约49亿支,约占整体花卉产业的1/5,目前我国生产的百合以亚洲百合和东方百合为主,其中东方百合约7.8亿支左右,占15.9%,且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市场容量逐年扩大。目前我国东方百合的种球需求量约3.9亿粒,东北地区需求量约1.4亿粒,因种球繁育技术还不成熟,大部分靠国外进口。预计到2015年,全国东方百合种球需求量达7.8亿粒,东北地区需求量达2.8亿粒。所以,种球繁育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前景看好。
(二)清原花卉产业概况
清原县花卉产业刚处发展起步阶段,至今年,全县花卉产业已发展到1040棚,基地主要分布在南口前王家堡村、北三家乡下寨子村、清原镇前进村。基地大棚规格50米×7米,建设成本7万元,每栋种植7500株,一年种植2茬,每茬种球及人工投入3万元左右,每只鲜切花4—6元,全年每栋日光温室可净赚3—5万元以上。产品主要直接销往北京、上海、沈阳等地。
以我县金秋百合专业合作社建设的花卉产业园区为例,园区现代化水平较高,区内环境整洁、漂亮,花卉大棚建设标准高,配备了自动卷帘机、喷滴灌设施、取暖设施等。
二、清原县花卉产业发展优势
1、生态及环境优势。清原县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且呈偏酸性,正适合种植东方百合。特别是草炭土资源丰富,被称作“草炭土之乡”,大量出口到荷兰等国用于花卉种植。并且由于清原县所处纬度较高,气候冷凉,有利于保持百合种球的种性,花的品质更为突出,利用日光温室生产的鲜切花产出期恰好弥补南方市场和凌源市场市场空缺。
2、技术优势。海口合和园高新产业公司2009年在我县试验种植成功,该公司以东北农业创新中心转基因生物实验室为依托,研究开发的东方百合花卉种植技术和种球繁育技术已成熟。农发局主要领导随同县领导赴凌源进行考察,与凌源百合花相比,在我县气候环境下种植的东方百合,花头大,味道香,颜色好,支叶粗壮,花期长,与其它地区百合相比具有绝对的优势。
3、交通便利。沈吉高速公路的贯通使清原到沈阳的路
程缩短到120公里,将清原纳入沈抚1小时经济圈和空港70分钟范围内,成为了“入关通海“的快速通道,为清原县花卉产业提供了运输便利。
4、有关联产业助推。支撑性旅游项目,如红河漂流、
天然石佛、滑雪场的发展,必然带来旺盛的人气资源,因而发展壮大这一产业,并与旅游产业紧密衔接,互助互推,相得益彰,呈现“双赢”的效果。
三、2011年清原县花卉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及投资
一是建设200栋日光温室鲜切花生产基地。需完善水、电、喷滴灌。每栋日光温室建设成本5万元, 50栋为一个小区,每个小区配电需20万元、配水需5万元、喷滴灌需8万元,该基地总投资1132万元。
二是种球繁育中心建设。该中心占地150亩,建筑面积9826M , 建有智能温室4500M ,组培中心,恒温库,包装车间,办公室花材库,保温运输车辆2辆种球清洗加工包装生产线,连栋温室,礼品包装车间,喷滴灌及稳控系统一级种球繁育基地温室53150m ,二级种球繁育基地1000亩,水、电路配套设施,购置仪器设备及化学实验试剂等。总投资6228万元。
三是开展农民花卉种植培训200人,投资7万元。
四是注册“清原百合”品牌,投资50万元。
五是新品种技术研发。包括种子资源圃占地、科研经费及引种,当年投资400万元。
六是鲜切花百合种球及生产资料等投入。200栋日光温室需鲜切花百合种球160万球,还有土地、生产资料等投入,共需投入420万元。
以上项目总投资8237万元。
四、清原花卉产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农民投入能力不足。与凌源地区比,凌源由于气温222
高,温室大棚建设多为黄土墙,建设成本低,而我县冬季多雪,气温低,需建设钢架结构日光温室,每栋投资成本5万元。每栋日光温室生产投入包括种球、人工等约2.1万元。还有水电路配套等每栋约0.66万元。一般农户很难承受。
二是企业投资压力巨大。种球繁育中心建设、科研、品牌打造、市场开拓等,投资巨大。
三是缺少专业技术人员,还没有建立花卉产业服务体系。农民文化水平不高,无生产经营技术和经验。对于花卉种植属新兴事物,唯独得依靠企业做技术指导,并与农业推广部门合力,向农民推广种植技术、管理经营经验,传递新信息,做好流动等工作等。
五、花卉产业发展对策探讨
(一)规划先行,打造“清原百合”品牌
花卉产业是朝阳产业,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在我县种植具有一定优势,并且获得了成功。因此要抢抓机遇,研究对策,加快发展。要紧紧围绕旅游强县目标,挖掘花卉产业休闲、观光、生态功能,策划和完善产业未来5年规划。注重自然资源优势的利用开发,以百合品种为主,发挥区域特色优势,壮大花卉产业。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的发展思路,创建区域品牌,将来还可以逐步发展其它合适品种。
(二)加大科技推广,提高花卉科技含量
花卉产业具有高投入、高效益、高风险的特点,要加快
发展科技是关键。一要加快农科教结合步伐。要把科技对接、人才引进作为提高花卉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邀请专家、技术人员到实地指导、科技攻关、技术合作。二要培养一批土专家。加大培训力度,分期分批分层次对县、乡、村干部和农民骨干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同时采取措施,鼓励现有科技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到田间地头,实行专题讲座与现场指导相结合,提高农户种植、管理和防治病虫害的技术水平。三要调整产品结构。特别是花卉产业,要根据自身的环境资源、技术条件与市场需求,科学准确的确定适合我县栽培的主导品种、接换品种和辅助配套品种,把握好产品市场定位,组织标准化生产,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三)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整合资金政策全力支持
要整合农业部门政策,加强对农民、企业的扶持。一要加强对设施农业日光温室小区配套。给予花农建棚最大优惠政策,解决水、电、喷滴灌配套问题。二要大力扶持企业发展。对种球繁育中心建设遇到的占地、资金不足等问题帮助协调解决,解决信贷问题、无偿提供土地、对企业引进种球给予补贴,对企业科研、品牌打造、销售网络建设等给予支持。三要做好协调工作。按计划要求做好基地建设,协调农民订购种球,与企业签订订单,确保该产业按计划实施。四要积极对省争取项目资金及技术扶持,在规划制定、项目建
设、产品生产、市场建设等多方面鼎力相助。
随着花卉产业朝着高科技、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清原县花卉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注重提高产业化水平。为此,应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生产及市场开拓能力的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形成“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或“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方式,引导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户建立长期稳定的购销关系,以订单式发展,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棚、统一供苗、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进一步提高效益,提升花卉产业发展水平,努力实现花卉苗木生产专业化、集约化和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