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三百讲(81-90讲)

《论语三百讲》

第81讲 为政执政从政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欤?”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政也欤?”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欤?”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论语·雍也第六》

【译】季康子请教,可以让仲由担任大夫吗?孔子说,由,勇敢果决,担任大夫有什么问题呢?又问,可以让赐担任大夫吗?孔子说,赐,识见通达,担任大夫有什么困难呢?再问可以让求担任大夫吗?孔子说,求,多才多艺,担任大夫有什么困难呢?

从这段话中可以明白,孔子对学生是很了解的,知道他们各有特色。做官就是需要把一个人当人才来用,他才能够就那个位置来造福百姓,来服务国家,所以孔子认为自己的学生去做官的话,都没有问题。但是一个人作为人才他对于自己的出处进退,要有怎样的判断,也是需要全面考量的。

第82讲 贫而乐道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第六》

【译】孔子说,回的德行真好呀!一竹筐饭,一瓜瓢水,住在破旧的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这样生活的忧愁,他却不改变自己原有的快乐。回的德行真好呀!

一个人有钱可能会不快乐,因为他恐怕会财大气粗,不懂得礼仪规范呢;而生活的穷困也会使人忧愁,柴米油盐酱醋茶,贫贱夫妻百事哀,当然是烦恼得不得了。而颜渊认为有衣服可以穿,有稀饭可以吃,然后还有老师所教的道,就可以让我快乐了。孔子认为颜渊的德行很好,但是今天这个时代经济越来越繁荣,以颜渊的理想提出来之后,很多人说如果大家都如此节省,那经济如何发展,因为经济有时候是建立在适当的消费上面。所以这段话有它的道理,却不是人人能够做到的,但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们学习有个特色,要“取法乎上”, 要知道最高的标准在哪里,然后我们自己可以在适当的时机提醒自己说,我现在做的情况 如果不错的话,一定要记得“不错但是不够”这六个字。颜渊生逢乱世,没有机会表现自己的才华,虽然陷入穷困,但是他不逃避,反而借这个机会修炼自己,展现出贫而乐道的一个最好的示范。

第83讲 能力与努力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画。”

——《论语·雍也第六》

【译】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老师的人生观,只是我的力量不够啊。孔子说,力量不够的人,走到半路才会放弃,现在你却是画地自限。

一个人只要愿意走上人生的正路,他一定有力量,因为这取决于你自己。譬如说,我现在希望能够事业上很顺利,那不是我可以决定的,我现在希望能够赚很多钱,那不是我可以选择的。但是我现在说我希望走在人生的正路上,能够不断地行善,跟任何人都建立适当的关系,那是我可以做到的,就看我要不要做而已。冉有在这里作了一个负面的示范,但是我们可以从他身上得到一些教训,就是孔子说的“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看到冉有画地自限,就要问我们自己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毛病,如果有的话,就要尽快去改善,因为时间是不等人的。

第84讲 公正与勇敢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汝得人焉耳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论语·雍也第六》

【译】子游担任武城的县长。孔子说,你在这里找到什么人才了吗?他说,有一个叫澹台灭明的,他走路时不抄捷径,若不是公事也从不到我屋里来。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後也,马不进也。’”

——《论语·雍也第六》

【译】孔子说,孟之反不夸耀自己,鲁军战败撤退时,他负责垫后,将近城门时,鞭策着马匹说,“不是我敢垫后,是马不肯快走啊。”

本节所讲的两个人,一个是孔子的学生子游,他判断人才的标准,就是以澹台灭明这个人为例;另外一个是讲鲁国的一位大夫,孟之反的一个小小的事情,说他不夸耀自己,能够把他的功劳很轻描淡写地化解掉,其实这样别人反而都会记得。

第85讲 承礼启仁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论语·雍也第六》

【译】孔子说,谁能走出屋外而不经由门户呢?为什么做人处事却不经由我所提供的正途呢?

为人处事如果要求行善避恶的话,一般有两种考虑:第一种是外在的规范,叫做礼仪,法律也包括在内;第二种是你真诚地由内而发,自己去行善避恶。

一个人要做好事的三种理由:

● 第一个是外在的压力,人群的要求;

● 第二个是因为他有宗教信仰;

● 第三个是让一个人启发他内在的自觉,要靠良心。

儒家要求你行善避恶,是以仁作为基础,这个“仁”代表由真诚而自觉产生力量,由内而发,自我要求做该做的事,但是要配合礼的规范跟个人的宗教信仰。“仁”是孔子一生学习跟思考的心得,我们学习的时候就要知道,没有人生下来是完美的,但是每一个人都有可能,也都有责任走向完美,而当你行仁的时候,你跟人群是不能脱离的。

86讲 文质彬彬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後君子。」

——《论语·雍也第六》

【译】孔子说,质朴胜于文饰就会显得粗野,文饰多于质朴就会流于虚浮。文饰与质朴搭配得宜,才是君子的修养。

“文”的基础是“质”,“质”就是一个人生下来自然的一种本性。文代表文化、文学、文艺,这些一定都是要学习的,如果你的书念得多叫做博学。但是行为上要用礼来约束,所以文跟礼应该放在一起。人活在世界上要特别注意到人与人之间,如果没有规矩的话是很难长期维持适当的关系。但是如果规矩太多了,大家行礼如仪,可能就会没有内心的情感。所以我们学习儒家就要记得,它是强调外在跟内在要合一,这样人的生命特色才

第87讲 真诚而正直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论语·雍也第六》

【译】孔子说,人活在世间原本应该真诚,没有真诚而能活下去,那是靠着侥幸来免于灾祸。

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活在世间,这一生都应该真诚,真诚之后跟别人来往,这样你才能够建立适当的关系。一个人如果不真诚,做事情都是胡作非为或是内心跟他的行为脱节,做到最后一定出事。反之真诚由内而发,即使做错了就立刻认错、负责,然后去改过。

儒家强调真诚并不是一句口号,这个真诚的心一旦表现出来的话,人的生命就会有非常不凡的表现。但是很可惜,古今中外缺乏这种真诚而活下去的人还是占多数。很多人谈到宗教问题都会强调你要信这个教,你要信那个教,你才能够得救,才能够解脱。但是以儒家来说的话,他没有特别谈解脱得救的问题,但是他会强调良心照样是一个人最后的一个堡垒,做任何事凭良心的话,总是我行善的来源。所以孟子说过一句话,他说我的心能够思考,它来自于天。

第88讲 好之乐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第六》

【译】孔子说,了解做人处事的道理,比不上进一步去喜爱这个道理,喜爱这个道理比不上更进一步去乐在其中。

学习的三个层次:

● 第一层叫做“知之”,譬如说我现在知道做人处事要孝顺父母,要友爱兄弟姐妹,要跟朋友讲信用。

● 第二层是要喜欢这个道理。

● 第三层是去实践,可以去体会其中的深刻的意义。我去做到了之后,感觉到那种快乐是由内而发的快乐。

● 第89讲 上进之心

●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 ——《论语·雍也第六》

● 【译】孔子说,中等才智的人愿意上进,就可以告诉他们高深的道理;中等才智的

人自甘堕落,就没有办法告诉他们。

● 儒家的思想绝不只是告诉一个聪明人去学习,而是告诉每一个人要去学习。如果中

等才智的人愿意上进,孔子就会跟他讲高深的道理,只要有耐心认真把它听完毕,它就可以产生很大的作用。同样的介绍《论语》思想的时候,如果你愿意上进,那不管你以前的背景是什么,所念的专业是什么,只要认真地去学习了,你就能领悟到孔子思想的伟大之处,进而对你的为人处事起到影响。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只老师要会教,学生的主动配合也很重要。

● 第90讲 明智行仁

●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

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 ——《论语·雍也第六》

● 【译】樊迟请教什么是明智。孔子说,专心做好为百姓服务所该做的事,敬奉鬼神

但是保持适当的距离,这样可以说是明智的。他又请教什么是行仁。孔子说,行仁的人先努力辛苦耕耘,然后才收获成果,这样可以说是行仁的。

● 通过这段话可以了解到,孔子希望我们不要遇到困难就找天、找父母、找鬼神帮忙,

遇到困难要学会自己面对。老百姓是现在的人,鬼神是以前的人,你要有适当的方式来对待,这样就是明智。关于“仁”孔子给的建议是,很多事情你要记得不要先问收获,而要先问自己有没有把事做好,这就是人生的正路。如果总是在计较收获的话,你做事一定是想,今天这个待遇很好,我好好做,那明天待遇不好,就不好好做,这样是无法跟别人有适当的交往的。所以基本上我们要有一种责任意识,任何事情不论大小,不论待遇如何,只要是你在做,你就要把它做好,重要的是你在做事,而不是说别人给你什么待遇。

《论语三百讲》

第81讲 为政执政从政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欤?”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政也欤?”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欤?”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论语·雍也第六》

【译】季康子请教,可以让仲由担任大夫吗?孔子说,由,勇敢果决,担任大夫有什么问题呢?又问,可以让赐担任大夫吗?孔子说,赐,识见通达,担任大夫有什么困难呢?再问可以让求担任大夫吗?孔子说,求,多才多艺,担任大夫有什么困难呢?

从这段话中可以明白,孔子对学生是很了解的,知道他们各有特色。做官就是需要把一个人当人才来用,他才能够就那个位置来造福百姓,来服务国家,所以孔子认为自己的学生去做官的话,都没有问题。但是一个人作为人才他对于自己的出处进退,要有怎样的判断,也是需要全面考量的。

第82讲 贫而乐道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第六》

【译】孔子说,回的德行真好呀!一竹筐饭,一瓜瓢水,住在破旧的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这样生活的忧愁,他却不改变自己原有的快乐。回的德行真好呀!

一个人有钱可能会不快乐,因为他恐怕会财大气粗,不懂得礼仪规范呢;而生活的穷困也会使人忧愁,柴米油盐酱醋茶,贫贱夫妻百事哀,当然是烦恼得不得了。而颜渊认为有衣服可以穿,有稀饭可以吃,然后还有老师所教的道,就可以让我快乐了。孔子认为颜渊的德行很好,但是今天这个时代经济越来越繁荣,以颜渊的理想提出来之后,很多人说如果大家都如此节省,那经济如何发展,因为经济有时候是建立在适当的消费上面。所以这段话有它的道理,却不是人人能够做到的,但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们学习有个特色,要“取法乎上”, 要知道最高的标准在哪里,然后我们自己可以在适当的时机提醒自己说,我现在做的情况 如果不错的话,一定要记得“不错但是不够”这六个字。颜渊生逢乱世,没有机会表现自己的才华,虽然陷入穷困,但是他不逃避,反而借这个机会修炼自己,展现出贫而乐道的一个最好的示范。

第83讲 能力与努力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画。”

——《论语·雍也第六》

【译】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老师的人生观,只是我的力量不够啊。孔子说,力量不够的人,走到半路才会放弃,现在你却是画地自限。

一个人只要愿意走上人生的正路,他一定有力量,因为这取决于你自己。譬如说,我现在希望能够事业上很顺利,那不是我可以决定的,我现在希望能够赚很多钱,那不是我可以选择的。但是我现在说我希望走在人生的正路上,能够不断地行善,跟任何人都建立适当的关系,那是我可以做到的,就看我要不要做而已。冉有在这里作了一个负面的示范,但是我们可以从他身上得到一些教训,就是孔子说的“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看到冉有画地自限,就要问我们自己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毛病,如果有的话,就要尽快去改善,因为时间是不等人的。

第84讲 公正与勇敢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汝得人焉耳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论语·雍也第六》

【译】子游担任武城的县长。孔子说,你在这里找到什么人才了吗?他说,有一个叫澹台灭明的,他走路时不抄捷径,若不是公事也从不到我屋里来。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後也,马不进也。’”

——《论语·雍也第六》

【译】孔子说,孟之反不夸耀自己,鲁军战败撤退时,他负责垫后,将近城门时,鞭策着马匹说,“不是我敢垫后,是马不肯快走啊。”

本节所讲的两个人,一个是孔子的学生子游,他判断人才的标准,就是以澹台灭明这个人为例;另外一个是讲鲁国的一位大夫,孟之反的一个小小的事情,说他不夸耀自己,能够把他的功劳很轻描淡写地化解掉,其实这样别人反而都会记得。

第85讲 承礼启仁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论语·雍也第六》

【译】孔子说,谁能走出屋外而不经由门户呢?为什么做人处事却不经由我所提供的正途呢?

为人处事如果要求行善避恶的话,一般有两种考虑:第一种是外在的规范,叫做礼仪,法律也包括在内;第二种是你真诚地由内而发,自己去行善避恶。

一个人要做好事的三种理由:

● 第一个是外在的压力,人群的要求;

● 第二个是因为他有宗教信仰;

● 第三个是让一个人启发他内在的自觉,要靠良心。

儒家要求你行善避恶,是以仁作为基础,这个“仁”代表由真诚而自觉产生力量,由内而发,自我要求做该做的事,但是要配合礼的规范跟个人的宗教信仰。“仁”是孔子一生学习跟思考的心得,我们学习的时候就要知道,没有人生下来是完美的,但是每一个人都有可能,也都有责任走向完美,而当你行仁的时候,你跟人群是不能脱离的。

86讲 文质彬彬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後君子。」

——《论语·雍也第六》

【译】孔子说,质朴胜于文饰就会显得粗野,文饰多于质朴就会流于虚浮。文饰与质朴搭配得宜,才是君子的修养。

“文”的基础是“质”,“质”就是一个人生下来自然的一种本性。文代表文化、文学、文艺,这些一定都是要学习的,如果你的书念得多叫做博学。但是行为上要用礼来约束,所以文跟礼应该放在一起。人活在世界上要特别注意到人与人之间,如果没有规矩的话是很难长期维持适当的关系。但是如果规矩太多了,大家行礼如仪,可能就会没有内心的情感。所以我们学习儒家就要记得,它是强调外在跟内在要合一,这样人的生命特色才

第87讲 真诚而正直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论语·雍也第六》

【译】孔子说,人活在世间原本应该真诚,没有真诚而能活下去,那是靠着侥幸来免于灾祸。

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活在世间,这一生都应该真诚,真诚之后跟别人来往,这样你才能够建立适当的关系。一个人如果不真诚,做事情都是胡作非为或是内心跟他的行为脱节,做到最后一定出事。反之真诚由内而发,即使做错了就立刻认错、负责,然后去改过。

儒家强调真诚并不是一句口号,这个真诚的心一旦表现出来的话,人的生命就会有非常不凡的表现。但是很可惜,古今中外缺乏这种真诚而活下去的人还是占多数。很多人谈到宗教问题都会强调你要信这个教,你要信那个教,你才能够得救,才能够解脱。但是以儒家来说的话,他没有特别谈解脱得救的问题,但是他会强调良心照样是一个人最后的一个堡垒,做任何事凭良心的话,总是我行善的来源。所以孟子说过一句话,他说我的心能够思考,它来自于天。

第88讲 好之乐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第六》

【译】孔子说,了解做人处事的道理,比不上进一步去喜爱这个道理,喜爱这个道理比不上更进一步去乐在其中。

学习的三个层次:

● 第一层叫做“知之”,譬如说我现在知道做人处事要孝顺父母,要友爱兄弟姐妹,要跟朋友讲信用。

● 第二层是要喜欢这个道理。

● 第三层是去实践,可以去体会其中的深刻的意义。我去做到了之后,感觉到那种快乐是由内而发的快乐。

● 第89讲 上进之心

●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 ——《论语·雍也第六》

● 【译】孔子说,中等才智的人愿意上进,就可以告诉他们高深的道理;中等才智的

人自甘堕落,就没有办法告诉他们。

● 儒家的思想绝不只是告诉一个聪明人去学习,而是告诉每一个人要去学习。如果中

等才智的人愿意上进,孔子就会跟他讲高深的道理,只要有耐心认真把它听完毕,它就可以产生很大的作用。同样的介绍《论语》思想的时候,如果你愿意上进,那不管你以前的背景是什么,所念的专业是什么,只要认真地去学习了,你就能领悟到孔子思想的伟大之处,进而对你的为人处事起到影响。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只老师要会教,学生的主动配合也很重要。

● 第90讲 明智行仁

●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

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 ——《论语·雍也第六》

● 【译】樊迟请教什么是明智。孔子说,专心做好为百姓服务所该做的事,敬奉鬼神

但是保持适当的距离,这样可以说是明智的。他又请教什么是行仁。孔子说,行仁的人先努力辛苦耕耘,然后才收获成果,这样可以说是行仁的。

● 通过这段话可以了解到,孔子希望我们不要遇到困难就找天、找父母、找鬼神帮忙,

遇到困难要学会自己面对。老百姓是现在的人,鬼神是以前的人,你要有适当的方式来对待,这样就是明智。关于“仁”孔子给的建议是,很多事情你要记得不要先问收获,而要先问自己有没有把事做好,这就是人生的正路。如果总是在计较收获的话,你做事一定是想,今天这个待遇很好,我好好做,那明天待遇不好,就不好好做,这样是无法跟别人有适当的交往的。所以基本上我们要有一种责任意识,任何事情不论大小,不论待遇如何,只要是你在做,你就要把它做好,重要的是你在做事,而不是说别人给你什么待遇。


相关文章

  • 上海高考语文课外默写100句
  • 1.如切如磋,.(<诗经卫风淇奥>) 2.它山之石,.(<诗经小雅鹤鸣>) 3.高山仰止,.,.(<诗经小雅车辖>> 4,战战兢兢,,.(诗经小雅小曼) . 5,昔我往矣,:,.(<诗经小雅采 ...查看


  • 中国古代经典励志名言100
  • 中国古代经典励志名言100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 ...查看


  • 三千年名言警句
  • 三千年名言警句 1.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2.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中庸) 3.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 4.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5.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6. 苛政猛于虎 ...查看


  •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
  • 文化知识竞赛题库 中华传统 一.选择题1--10 CCCBA BA B DC 1. 中华民族的摇篮是:() A黑龙江流域 B松花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长江流域 2.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 ...查看


  • 中国古代年龄别称
  •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4-6岁称总角 女孩7岁称髫年.垂髫.男孩7岁称韶年. 7岁到9岁称童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15岁称及笄之年 15岁 ...查看


  • 古人的智慧
  • 箴言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6.天 ...查看


  • 8论语经典百句作者席广辉
  • 书名论语经典百句作者席广辉 前言一.学而时习之--求知的快乐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吾有知平哉,无知也 6.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7.不愤不启,不 ...查看


  • 激荡人心的名句
  • 激荡人心的名句(一) 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2.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中庸) 3.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 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6.苛政猛于虎.(礼 ...查看


  • 小升初必背名言警句
  • 小升初必背警句: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荀子>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 天下兴亡,匹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