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_路易斯的_四种爱_赏析_万琦

青年文学家

爱的教育——路易斯的《四种爱》赏析

万 琦

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31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0)-04-00027-01

爱是世界上永恒的主题,爱又是一个复杂而又简单的问题。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人对爱的主题有一致的认识,对爱的形式却无法达成共识。西方著名文学家C.S. 路易斯,在他的经典文学作品《四种爱》中,全面而且深刻地向读者展示了爱的真谛。 他以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的视角,对爱做了全面的诠释。虽然看待爱的角度不同,但他的爱的真谛,会给我们一些启示。除此之外,他的爱的阐述中凸现了人类永恒的哲学基本理念。 给人以无比深刻的启发。文章中,路易斯把爱分成了四类,情爱, 友爱,爱情, 仁爱,作者不是简单的解释爱是什么,而是说明了其为什么,这些深刻的阐释是建立在作者丰厚的哲学底蕴和丰富的人生经历至上。本文将重点从哲学基本的理论来浅谈经典名著《四种爱》。

一、爱的两面性:需求之爱和给予之爱

路易斯认识爱的特点,是依据事物的具有两面性来认识的。在基本的哲学问题中,就探讨过事物的两面性,也就是事物既具有正面也具有反面作用,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在正反面的矛盾冲突中发展起来的。 矛盾双方中,势力强大的一方将领导整个事物发展的方向。同时,一方面的极端发展都会引起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最终导致失败。在路易斯的《四种爱》中,有两种基本的爱,一个是需求之爱,一个是给予之爱。需求之爱被认为是反面的爱,因为它与自私和自我满足紧密结合在一起。作者提到“需求之爱,是伟大的, 因为它也是组成人类最高尚品格的一分子”然而作者辨证的来看待这个问题,需求之爱和给予之爱必须要互补,平衡的发展,才能促进一个美好的人生。如果极端地渴求这种需求之爱, 甚至贪婪得不停地要求这种爱,那么就走向了一种极端的人生。

同样给予之爱也不能走向极端,作者以菲吉特太太做为一个典型的例子,母爱的本性让它轻易地就泛滥。菲吉特太太对家人的照顾超出了家人的承受,也就是她的给予之爱泛滥,她一生繁忙,都是不停为家里的儿子和女儿服务,她不停地缝制衣服,让子你们必须穿上。一旦别人拒绝她,她就会不安和难受,因为她无法忍受不能给予别人爱。她渴望被需要,但是这种爱一旦泛滥,对别人来说就是一种负担,带给别人无尽的烦恼。理性的母爱是教会孩子怎样才能够独立,怎样做人,怎样谋生。理性的控制母爱显得尤其重要。如果母爱泛滥,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二、四种爱的特征

在区分了需求之爱和给予之爱之后,作者把爱分成了四类情爱Affection (storge),友爱(friendship),爱情Romantic Love (eros),仁爱Charity(agape)。所有的这些爱都可以以需求之爱和给予之爱的形式出现。在各种爱中,适度地控制其需求和给予的力度是很理性的。这四种形式的爱,在作者看来也是有等级之分的,情爱是最基本的爱,她可以是对家人的关爱。友爱的朋友之间的爱,而情爱则是发展成了恋人之间的爱,仁爱是最高尚的爱,它是上帝之爱。情爱是一种表面的爱,它在一定的条件是可以转换成其他的爱。

当然本书中,除了这些哲学上的意义,作者更注重从宗教方面来阐释这种爱。恋爱是一种信仰。作者生动地描写了爱情的宗教哲学,在爱情的面前立下的山盟海誓,就如在教父面前许下的誓言。这种誓言的实现是一种责任。在享受了恋爱的美好,恋爱随着生活的深入,需要翻越一堵自私的墙,就是为了另外一个人而努力,以

他的生活为中心,当然如我们前面所提到的,不管是情爱还是恋爱,她们都是需要把握一种合适的度,在需求之爱和给予之爱中找到一种平衡,在由情爱向恋爱转换的过程中,注意到一种角色的转换。

最高尚的一种爱,是仁爱,她是上帝之爱,路易斯提到, 这种自然之爱不是自我满足。这种爱跟我们东方文化中的大爱相似。在西方世界中,这是上帝之爱,无所不在。这是一种伟大的,无条件的爱。

三、四种爱的相互转换和互补

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事物之间存在这相互转换的可能。同样,在路易斯看来,在各种爱的发展的过程中,是可以相互转换,相互补充的。比如友情在一定的发展之下可以变成爱情,而爱情在一定的作用下,可以成为仁爱。就是在爱情这种单一的爱之中,也可能是由需求之爱转换成给予之爱。在路易斯看来,爱情是一种魔鬼,因为它存在这向极端的爱发展的可能。当爱情变得极端的给予之爱和需求之爱时,爱情是在向魔鬼度过。“爱情本质上就有成为宗教的倾向.在所有的爱中,达至巅峰的爱情最酷似上帝,因而也最可能要求我们去崇拜.就其本身而言,爱情总是倾向于将‘恋爱’转变成宗教。”在现实生活中有无数的例子,值得我们去深思。殉情,就是一种魔鬼之爱的体现。反过来,爱情也在经历了生活的一点一滴之后,又变成了一种家人之间的情爱,一种涓涓细流的,日复一日的关爱。一种平淡的爱。在恋爱之时,爱情是美酒一样醇香。

路易斯的《四种爱》所包含的爱的哲学含义可以用我们的一生去品味,在这里初略地从哲学的角度来分析了它的含义,从事物的两面性可以揭示在此书中,爱的两面性一个是需求之爱,一个是给予之爱,在需求之爱和给予之爱中找到一个平衡是让爱正常发展的前提。路易斯把爱分成了四类,在这四类爱中,有各种爱内部的转换,也有不同的爱之间的转换。除此之外,路易斯的《四种爱》所蕴藏地更多深刻地含义需要更多,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Lewis, C.S. The Four Loves, Harcourt press, (1991)

(上接第26页

)

仍被束缚在男权和家庭的控制之内,但作为历史转型时期的女性在“人的解放”“人的尊严”等思想的影响下,女性的思想也正逐步的开始走向复兴,各阶层的女性都为自己自我觉醒和反对男权压迫及社会地位提升做出了努力,艺术作为时代的产物,也必然的映现出了这一精神。大量以女性形象为题材的作品也奠定女性在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艺术中的女性形象虽然只是艺术的一个层面,远远不是艺术的全部,但也需要我们的正确认识的重要部分,对我们今后对艺术史的学习和研究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魏国英. 女性学基本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 北京大学学报, 2003 , (1)

[2] 李霞译. 妇女城 北京: 学林出版社, 2002

27

青年文学家

爱的教育——路易斯的《四种爱》赏析

万 琦

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31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0)-04-00027-01

爱是世界上永恒的主题,爱又是一个复杂而又简单的问题。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人对爱的主题有一致的认识,对爱的形式却无法达成共识。西方著名文学家C.S. 路易斯,在他的经典文学作品《四种爱》中,全面而且深刻地向读者展示了爱的真谛。 他以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的视角,对爱做了全面的诠释。虽然看待爱的角度不同,但他的爱的真谛,会给我们一些启示。除此之外,他的爱的阐述中凸现了人类永恒的哲学基本理念。 给人以无比深刻的启发。文章中,路易斯把爱分成了四类,情爱, 友爱,爱情, 仁爱,作者不是简单的解释爱是什么,而是说明了其为什么,这些深刻的阐释是建立在作者丰厚的哲学底蕴和丰富的人生经历至上。本文将重点从哲学基本的理论来浅谈经典名著《四种爱》。

一、爱的两面性:需求之爱和给予之爱

路易斯认识爱的特点,是依据事物的具有两面性来认识的。在基本的哲学问题中,就探讨过事物的两面性,也就是事物既具有正面也具有反面作用,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在正反面的矛盾冲突中发展起来的。 矛盾双方中,势力强大的一方将领导整个事物发展的方向。同时,一方面的极端发展都会引起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最终导致失败。在路易斯的《四种爱》中,有两种基本的爱,一个是需求之爱,一个是给予之爱。需求之爱被认为是反面的爱,因为它与自私和自我满足紧密结合在一起。作者提到“需求之爱,是伟大的, 因为它也是组成人类最高尚品格的一分子”然而作者辨证的来看待这个问题,需求之爱和给予之爱必须要互补,平衡的发展,才能促进一个美好的人生。如果极端地渴求这种需求之爱, 甚至贪婪得不停地要求这种爱,那么就走向了一种极端的人生。

同样给予之爱也不能走向极端,作者以菲吉特太太做为一个典型的例子,母爱的本性让它轻易地就泛滥。菲吉特太太对家人的照顾超出了家人的承受,也就是她的给予之爱泛滥,她一生繁忙,都是不停为家里的儿子和女儿服务,她不停地缝制衣服,让子你们必须穿上。一旦别人拒绝她,她就会不安和难受,因为她无法忍受不能给予别人爱。她渴望被需要,但是这种爱一旦泛滥,对别人来说就是一种负担,带给别人无尽的烦恼。理性的母爱是教会孩子怎样才能够独立,怎样做人,怎样谋生。理性的控制母爱显得尤其重要。如果母爱泛滥,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二、四种爱的特征

在区分了需求之爱和给予之爱之后,作者把爱分成了四类情爱Affection (storge),友爱(friendship),爱情Romantic Love (eros),仁爱Charity(agape)。所有的这些爱都可以以需求之爱和给予之爱的形式出现。在各种爱中,适度地控制其需求和给予的力度是很理性的。这四种形式的爱,在作者看来也是有等级之分的,情爱是最基本的爱,她可以是对家人的关爱。友爱的朋友之间的爱,而情爱则是发展成了恋人之间的爱,仁爱是最高尚的爱,它是上帝之爱。情爱是一种表面的爱,它在一定的条件是可以转换成其他的爱。

当然本书中,除了这些哲学上的意义,作者更注重从宗教方面来阐释这种爱。恋爱是一种信仰。作者生动地描写了爱情的宗教哲学,在爱情的面前立下的山盟海誓,就如在教父面前许下的誓言。这种誓言的实现是一种责任。在享受了恋爱的美好,恋爱随着生活的深入,需要翻越一堵自私的墙,就是为了另外一个人而努力,以

他的生活为中心,当然如我们前面所提到的,不管是情爱还是恋爱,她们都是需要把握一种合适的度,在需求之爱和给予之爱中找到一种平衡,在由情爱向恋爱转换的过程中,注意到一种角色的转换。

最高尚的一种爱,是仁爱,她是上帝之爱,路易斯提到, 这种自然之爱不是自我满足。这种爱跟我们东方文化中的大爱相似。在西方世界中,这是上帝之爱,无所不在。这是一种伟大的,无条件的爱。

三、四种爱的相互转换和互补

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事物之间存在这相互转换的可能。同样,在路易斯看来,在各种爱的发展的过程中,是可以相互转换,相互补充的。比如友情在一定的发展之下可以变成爱情,而爱情在一定的作用下,可以成为仁爱。就是在爱情这种单一的爱之中,也可能是由需求之爱转换成给予之爱。在路易斯看来,爱情是一种魔鬼,因为它存在这向极端的爱发展的可能。当爱情变得极端的给予之爱和需求之爱时,爱情是在向魔鬼度过。“爱情本质上就有成为宗教的倾向.在所有的爱中,达至巅峰的爱情最酷似上帝,因而也最可能要求我们去崇拜.就其本身而言,爱情总是倾向于将‘恋爱’转变成宗教。”在现实生活中有无数的例子,值得我们去深思。殉情,就是一种魔鬼之爱的体现。反过来,爱情也在经历了生活的一点一滴之后,又变成了一种家人之间的情爱,一种涓涓细流的,日复一日的关爱。一种平淡的爱。在恋爱之时,爱情是美酒一样醇香。

路易斯的《四种爱》所包含的爱的哲学含义可以用我们的一生去品味,在这里初略地从哲学的角度来分析了它的含义,从事物的两面性可以揭示在此书中,爱的两面性一个是需求之爱,一个是给予之爱,在需求之爱和给予之爱中找到一个平衡是让爱正常发展的前提。路易斯把爱分成了四类,在这四类爱中,有各种爱内部的转换,也有不同的爱之间的转换。除此之外,路易斯的《四种爱》所蕴藏地更多深刻地含义需要更多,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Lewis, C.S. The Four Loves, Harcourt press, (1991)

(上接第26页

)

仍被束缚在男权和家庭的控制之内,但作为历史转型时期的女性在“人的解放”“人的尊严”等思想的影响下,女性的思想也正逐步的开始走向复兴,各阶层的女性都为自己自我觉醒和反对男权压迫及社会地位提升做出了努力,艺术作为时代的产物,也必然的映现出了这一精神。大量以女性形象为题材的作品也奠定女性在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艺术中的女性形象虽然只是艺术的一个层面,远远不是艺术的全部,但也需要我们的正确认识的重要部分,对我们今后对艺术史的学习和研究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魏国英. 女性学基本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 北京大学学报, 2003 , (1)

[2] 李霞译. 妇女城 北京: 学林出版社, 2002

27


相关文章

  • 海底两万里电子教案
  • 自来水复使用:孩子们的小毛巾我们做到一天一洗,两天一 消毒,洗完 后的水并不是很脏,可以用来洗小的地垫.洗抹布.冲厕所 都很实用:刷碗时第 一遍用洗洁精在盆里洗, 第二遍用流动的水冲, 水龙头下面可以放一个盆子接着, 流下来的水洗拖布之类的 ...查看


  • 网上农大2013秋摄影艺术赏析作业答案全套满分
  • 摄影艺术赏析_在线作业_A 一 单项选择题 1. 1839年发明了"摄影术"的法国人是( ). (5.0 分) a b c d 安塞尔•伊士顿•亚当斯(Ansel Adams) 达盖尔(Daguerre ) 大卫•穆恩奇 ...查看


  • 吹小号的天鹅解读
  • 首都师范大学 <吹小号的天鹅> 2013级中文二班 1133000080,于水灵 2015年6月1 儿童文学经典作品赏析研究论文 日 <吹小号的天鹅>作品赏析 作品摘要:美国作家怀特创作的童话<吹小号的天鹅&g ...查看


  • 别让"苍蝇"影响你
  • 1965年9月7日,世界台球冠军争夺赛在美国纽约举行.路易斯・福克斯的得分一路遥遥领先,只要再得几分便可稳拿冠军了. 就在这个时候,他发现一只苍蝇落在主球上,便挥手将苍蝇赶走.可是,当他俯身击球的时候,那只苍蝇又飞回主球上来了,他在观众的笑 ...查看


  • [音乐鉴赏]
  • 音乐鉴赏复习材料 西方音乐流派 一.巴罗克时期(1600--1750) 1.音乐特点:作品大都宏伟壮观充满活力,以复杂沉重的复调音乐为主. 2.代表人 巴赫:代表作<马太受难曲><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包括前奏曲和赋 ...查看


  • 影视作品赏析
  • 本学科概况 学时数: 要课程内容:对影视作品赏析进行了详细的概述,包括电影的发展史,电影的基础知识.作用.影响等. 课程目标:让学生对影视的赏析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第一章 世界电影发展史 一.[电影的孕育和发明时期] (1832--1895 ...查看


  • 赏析[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 论文主题:赏析<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姓 专 业: 班 号: 学 号: 日 期: 赏析<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是巴西著名作家保罗·科埃略的一部经典寓言性小说.小说以西班牙少年圣地亚哥为主人 ...查看


  • 山东省临沂市2011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语 文 试题
  • 山东省临沂市2011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语 文 试题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挞伐(tà)    忖度(cǔn)    胳肢窝(gā ...查看


  • [八月迷情]的主旋律
  • [摘 要] <八月迷情>是2007年美国感恩节期间放映的一部充满着爱.温情与音乐的影片.凭借着良好的音乐口碑,此部电影获得了奥斯卡最佳音乐奖.影片以虚实结合.虚实交替的方式描述着亲情的寻找,爱情的寻找,友情的寻找以及梦想的寻找,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