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诗歌的内容
【导入】
【学习目标】
1、熟悉诗歌中的常见的思想内容。
2、熟练掌握该考点的解题技巧。
【预习指导】
一、常见古诗的内容主旨和思想感情(按诗歌体裁分类):
(一)山水田园诗: 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二)边塞征战诗:①主战思想(讴歌边关将士的奉献精神、意欲建功立业的豪情、报效祖国的激情、抨击主降派、讽刺当朝无能)。②反战情绪(环境的恶劣、塞外生活的艰辛、连年征战的痛苦、思念亲人的悲伤、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讽刺)③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
(三)咏史怀古诗:①表达赞扬古人的英雄事迹,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或者感慨世事沧桑、物是人非,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四)别离贬谪诗:①依依不舍的留念;②情深意长的勉励;③坦陈心志的告白;④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五)思乡怀远诗:①羁旅愁思:张继《枫桥夜泊》②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③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④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六)咏物诗:①内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志趣或品质;或书写自己的政治仕途及高洁的个人节操;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②常用手法:托物言志。象征、比喻、拟人、对比、烘托。
(七)闺怨诗:①描写男女之间深厚的情感,歌颂真挚爱情。②表达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或对丈夫、家人的思念。③对虚度光阴、青春易逝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④因被丈夫冷落、抛弃之后的怨情,或借此表示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引导探究】
探究一
高考对于“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一句,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诗人在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态度?
3.“„„”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分析。
4.这首诗揭示了一个什么主题?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题步骤】
第一步: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
第二步:揭示情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表现了)„„”。(也可以先揭示情感,再具体描述)
探究二:
1、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①春日秦国怀古 周 朴
②③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 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2007年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完成问题
武夷山中 (谢枋得)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释】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宋德祐元年,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做此诗时将近十年。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2012·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1)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5分)
【课堂小结】
【当堂清学】
1、 (2012·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题。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布置作业】
完成全品基础。
评价诗歌的内容
【导入】
【学习目标】
1、熟悉诗歌中的常见的思想内容。
2、熟练掌握该考点的解题技巧。
【预习指导】
一、常见古诗的内容主旨和思想感情(按诗歌体裁分类):
(一)山水田园诗: 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二)边塞征战诗:①主战思想(讴歌边关将士的奉献精神、意欲建功立业的豪情、报效祖国的激情、抨击主降派、讽刺当朝无能)。②反战情绪(环境的恶劣、塞外生活的艰辛、连年征战的痛苦、思念亲人的悲伤、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讽刺)③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
(三)咏史怀古诗:①表达赞扬古人的英雄事迹,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或者感慨世事沧桑、物是人非,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四)别离贬谪诗:①依依不舍的留念;②情深意长的勉励;③坦陈心志的告白;④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五)思乡怀远诗:①羁旅愁思:张继《枫桥夜泊》②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③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④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六)咏物诗:①内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志趣或品质;或书写自己的政治仕途及高洁的个人节操;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②常用手法:托物言志。象征、比喻、拟人、对比、烘托。
(七)闺怨诗:①描写男女之间深厚的情感,歌颂真挚爱情。②表达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或对丈夫、家人的思念。③对虚度光阴、青春易逝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④因被丈夫冷落、抛弃之后的怨情,或借此表示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引导探究】
探究一
高考对于“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一句,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诗人在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态度?
3.“„„”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分析。
4.这首诗揭示了一个什么主题?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题步骤】
第一步: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
第二步:揭示情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表现了)„„”。(也可以先揭示情感,再具体描述)
探究二:
1、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①春日秦国怀古 周 朴
②③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 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2007年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完成问题
武夷山中 (谢枋得)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释】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宋德祐元年,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做此诗时将近十年。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2012·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1)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5分)
【课堂小结】
【当堂清学】
1、 (2012·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题。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布置作业】
完成全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