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诗歌的内容

评价诗歌的内容

【导入】

【学习目标】

1、熟悉诗歌中的常见的思想内容。

2、熟练掌握该考点的解题技巧。

【预习指导】

一、常见古诗的内容主旨和思想感情(按诗歌体裁分类):

(一)山水田园诗: 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二)边塞征战诗:①主战思想(讴歌边关将士的奉献精神、意欲建功立业的豪情、报效祖国的激情、抨击主降派、讽刺当朝无能)。②反战情绪(环境的恶劣、塞外生活的艰辛、连年征战的痛苦、思念亲人的悲伤、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讽刺)③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

(三)咏史怀古诗:①表达赞扬古人的英雄事迹,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或者感慨世事沧桑、物是人非,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四)别离贬谪诗:①依依不舍的留念;②情深意长的勉励;③坦陈心志的告白;④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五)思乡怀远诗:①羁旅愁思:张继《枫桥夜泊》②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③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④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六)咏物诗:①内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志趣或品质;或书写自己的政治仕途及高洁的个人节操;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②常用手法:托物言志。象征、比喻、拟人、对比、烘托。

(七)闺怨诗:①描写男女之间深厚的情感,歌颂真挚爱情。②表达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或对丈夫、家人的思念。③对虚度光阴、青春易逝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④因被丈夫冷落、抛弃之后的怨情,或借此表示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引导探究】

探究一

高考对于“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一句,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诗人在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态度?

3.“„„”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分析。

4.这首诗揭示了一个什么主题?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题步骤】

第一步: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

第二步:揭示情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表现了)„„”。(也可以先揭示情感,再具体描述)

探究二:

1、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①春日秦国怀古 周 朴

②③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 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2007年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完成问题

武夷山中 (谢枋得)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释】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宋德祐元年,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做此诗时将近十年。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2012·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1)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5分)

【课堂小结】

【当堂清学】

1、 (2012·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题。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布置作业】

完成全品基础。

评价诗歌的内容

【导入】

【学习目标】

1、熟悉诗歌中的常见的思想内容。

2、熟练掌握该考点的解题技巧。

【预习指导】

一、常见古诗的内容主旨和思想感情(按诗歌体裁分类):

(一)山水田园诗: 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二)边塞征战诗:①主战思想(讴歌边关将士的奉献精神、意欲建功立业的豪情、报效祖国的激情、抨击主降派、讽刺当朝无能)。②反战情绪(环境的恶劣、塞外生活的艰辛、连年征战的痛苦、思念亲人的悲伤、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讽刺)③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

(三)咏史怀古诗:①表达赞扬古人的英雄事迹,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或者感慨世事沧桑、物是人非,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四)别离贬谪诗:①依依不舍的留念;②情深意长的勉励;③坦陈心志的告白;④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五)思乡怀远诗:①羁旅愁思:张继《枫桥夜泊》②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③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④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六)咏物诗:①内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志趣或品质;或书写自己的政治仕途及高洁的个人节操;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②常用手法:托物言志。象征、比喻、拟人、对比、烘托。

(七)闺怨诗:①描写男女之间深厚的情感,歌颂真挚爱情。②表达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或对丈夫、家人的思念。③对虚度光阴、青春易逝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④因被丈夫冷落、抛弃之后的怨情,或借此表示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引导探究】

探究一

高考对于“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一句,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诗人在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态度?

3.“„„”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分析。

4.这首诗揭示了一个什么主题?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题步骤】

第一步: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

第二步:揭示情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表现了)„„”。(也可以先揭示情感,再具体描述)

探究二:

1、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①春日秦国怀古 周 朴

②③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 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2007年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完成问题

武夷山中 (谢枋得)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释】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宋德祐元年,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做此诗时将近十年。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2012·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1)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5分)

【课堂小结】

【当堂清学】

1、 (2012·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题。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布置作业】

完成全品基础。


相关文章

  • 如何评价古诗的思想情感
  • 如何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点解说] "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的重要考点,能力层级为E级.本考点主要考查思想内容.观点态度两个方面的内容,"思想内容"主 ...查看


  • 2016年中考语文考点总动员(14)诗歌鉴赏(含答案)
  • 专题14 诗歌鉴赏 一.中考诗歌鉴赏题考点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 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诗歌的特点: 丰富的 ...查看


  •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案
  •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案 [教学目标] 1.熟悉诗歌中的常见的思想内容: 2.熟练掌握该考点的解题技巧. [复习重点]梳理诗歌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3课时 [考点阐释]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 ...查看


  • 推荐:书摘:2010年高考古诗文阅读测试内容分析
  • 书摘:2010年高考古诗文阅读测试内容分析 <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研究报告>第五章(节选) 一.试题概况分析 从测试材料的角度而言,人物传记类文章仍然占据了大部分.有8套试卷从<二十四史>中选择了测试材料,这在 ...查看


  • 毕业论文 教学设计
  • 本科毕业设计 作 者: 张雨辰 专 业: 教育技术学(数字媒体)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3年5月20日 原 创 性 声 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查看


  • 高中语文张小平古代诗歌鉴赏
  • 古代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鉴赏 教案 万源市第三中学校 张小平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全面理解诗歌内容. 掌握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鉴赏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教学方法:经典考题自 ...查看


  • 古诗文鉴赏方法
  •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策略 张洪峰2007年10月24日 一. 2008年诗歌鉴赏考试动向 07年出现的两点变化: 1. 主观题:<芣苡>第1题为填空:赋.第2.3题为简答:怎样体现劳动过程--动词的变换:读诗时你眼 前出现何种景象- ...查看


  • 新沂市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示范课教案
  • 古 典 诗 歌 鉴 赏 授课  叶其全 教学目标  1.培养初步鉴赏古典诗歌能力: 2.提高解答古典诗歌鉴赏题能力. 教学重点  把握重要环节,抓住关键词句. 教学难点  对诗歌背景及其所用典实的了解. 教学方法与思路  1.从高考古典诗歌 ...查看


  • 语文_主题式教学设计
  • 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主题式教学设计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马小霞 2015年1月10日 一.概述 本主题活动是在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中 ...查看


  • 专题七_古代诗歌鉴赏
  • 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1:鉴赏诗歌的形象. 一般说来,诗歌作品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自然形象这两个方面. 1.人物形象又包括作为描写客体的人物和抒情主人公.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塑造的人物形象:一个是身世凄凉.色衰沦落的艺妓,一个是谪居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