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从"女儿国"看时代

  摘要:《西游记》、《镜花缘》都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中的文化瑰宝,在当今时代仍是魅丽不减。两部书作者不同时代背景不同,是女儿国这个意象把两者紧密联系在一起。无论是从女儿国本身还是他们的荒诞、谈谐之风中,我们都可以找到许多共性的东西,但“文以载道”、“明其本然”。我们不能仅仅停留于表面,还要遥层深入,挖掘实质,找寻其时代意义。   关键字:“女儿国”;封建礼教;“女尊男卑”;实质;时代意义      《西游记》、     一、从整部作品感受“女儿国”中的“荒诞、诙谐”之风。   对于《西游记》胡适曾有过“游戏之作”的定位。虽然胡适的观点不免偏颇,但书内的“荒诞、诙谐”却让作者给予了大量笔墨,钱钟书说过:把严肃的观念同不严肃的观念或者是荒唐的观念撮合在一起,这是产生滑稽、诙谐的基础和奥妙。而《西游记》就是把玄奘西游如此严肃的宗教活动与逗人欢娱的神魔故事联系在一起。造成的一种荒诞、滑稽:在整个故事中所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和众菩萨、神佛等形象也都遭到作者不同程度的戏谑,这种喜剧性的描摹同样为全书增加了宽松、欢娱的气氛。《镜花缘》也不例外,整个故事都富有传奇、荒诞色彩。从花仙子贬谪凡间开始引入就把读者带人一个梦境般的世界,而唐敖等人的游历更具有传奇色彩。   “女儿国”作为两部作品“浪漫色彩”浓重巨著的经典章回内容更是摆脱不了全书笼罩下的传奇、荒诞氛围。喝河水竟能繁衍后代,最终衍变成女子的王国。可谓天下奇闻;男子竟也能受孕、怀胎。可谓荒唐至极;而其中竟也能让男子体验一把裹脚、穿耳、养儿育女之责。可谓辛辣的讽刺。   掀起“荒诞”、“诙谐”的现象外农,我们要立足于时代背景、作者的社会经历来探求两部书中女儿国所蕴舍的社会实质和时代意义。      二、从“农士工商皆女辈,渔搬耕牧尽红妆”中品女性的进步。   西游记中“女儿国”虽也有“农士工商皆女辈,渔樵耕牧尽红妆”的涉及,但作者并没有展开来描绘。而是把视角放在女王求爱和举国臣民女子对男人的态度上,说明在这个女儿国中作者目的是突出女性作为爱情主角的实质。而其现实意义也生发于此。《西游记》成书于明中叶,当时程朱理学统治着整个社会。他们主张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为大”,对女子这种三从四德、从一而终的教化根深蒂固。在这种封建伦理道德的压制之下女性本身也成为扼杀自己的刽子手。在宋元时代作品就已出现了许多烈女形象,她们把自己的贞操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有的女性手被男子碰一下就认为有辱自己名节而自断手臂。而如果女子稍有反抗则被舆论灌之为“坏女人、不贞不洁的妖妇”之恶名。《水浒传》中潘金莲、潘巧云和卢夫人等女性由于背叛丈夫,没有从一而终,而只有落得被杀的下场。这些作品中作者的思想还没彻底开化,她们是被封建道德束缚了手脚。而今我们在幻想的“女儿国”中看到另一图景:女王得知御弟驾临,立即对众臣子宣布:“寡人愿招御弟为王,我愿为后,与他阴阳配合,生子生孙”。这是何等大胆的求爱之举呀!而举国上下女子对男女交合之事无任何羞怯之态。作者也敢于涉足这一方面,勇气可嘉!在现实社会中女子从小处于深闺之中,习熟“礼教”,万事遵礼教而行,即使心中青春萌动,也羞于出口,而最终往往在家人的摆布之下葬送个人幸福。构想中“女王”则勇敢的冲出了这个樊笼,女王从没接触过男性,但他对情爱有着强烈的渴求,他对唐僧大胆的求爱实质是理学禁欲主义窒息下妇女们发出的心灵呐喊。但“女儿国”在描述这种正义之举时,也向我们展示了在礼教桎梏下女性心理的扭曲变态发展。唐僧一行刚进入西梁边界就从一中年妇女口中得知:“那年小之人”不忘“风月之事”,“那个肯放你过去!就要和你交合,假如不从,就要害你性命,把你们身上肉都割了做香袋”。这是何等的凶残与变态呀。这正寓指:在现实社会下由于封建道德、礼教的压榨,女性不能自由、合理追求情爱、幸福,最终使她们走上邪恶之路而不能自拔。如《水浒传》中潘金莲、潘巧云等就是这种扭曲人物。两者都是在封建包办婚姻下背夫偷情,更甚者潘金莲和西门庆狼狈为奸毒害亲夫。他们大胆追求幸福的勇气可嘉但不道义的行为又让人生恨,是封建社会扼杀了他们的躯体,泯灭了他们善良的灵魂。《西游记》作者正是站在社会高度逆时代不能为而为之,这种冲破时代枷锁的壮举实为可敬。   但《西游记》的“女儿国”只是局限于女性自身情爱角度,没有上升到社会层面。而《镜花缘》女儿国中女性角色则发生了变化,已经成为社会活动参与者。有人会认为《西游记》中“女儿国”也是由女子来掌管国家、处理社会事务。但那只是虚渺的假象,因为在此国中作者向我们突出展现的是:河水受孕、女王求爱、国师说媒和摆席设宴。只要从深层次探求,便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即现实社会中“女主内、男主外”大环境下女主母的行为:处理家务,管理婢妾、内眷。这种“常理”行为对封建礼教冲击力度不大。吴承恩展示的“女儿国”只在个人圈子里徘徊,他本人也难以想象女子还有社会的一面。由于作者这种局限,是他回避了这方面的渲染。而李汝珍则把重点停留于此,而且进行了大胆设想:“女主外,男主内”让女性管理国家,处理社会一切事务。这在其中“治河除水患”中得到精彩体现。此项工程虽是由唐敖这一外来男性协助,但如此庞大的工程一直是女王、国舅操心费力之事,而且这么艰巨而繁重的劳动还是由国中“女百姓”来担负完成的。它们有制铁造具上的“心灵手巧”。也是力量上的强者。书中对此工程的艰巨作了详细描述:挖坑、推坝、搅土且“要费许多力气”。“娇弱”女子们完成如此重任,的确难以想象,但作者所传达给我们的女性却做到了,而且还做的很成功,这不得不让人敬佩、叹服。由此及彼,让我们也会联想到“女儿国”中女性在其他国家事务、社会劳动上的潇洒身影。在此作者把女性的才能、智慧和力量充分体现出来,让现实中的男性看了也不得不汗颜。这些俗人们整天叫嚣“唯女子和小人难养也”的谬论,但一向“柔弱”、“浅薄”的女子在“女儿国里”则成了社会的主力军,这对现实社会的冲击非同一般呀。      三、从“女尊男卑”中挖掘作品的社会、历史进步性。   《西游记》中西梁女王对唐僧总体上采取屈卑的求爱。当女王得知唐僧已来本国,立刻按耐不住向臣子们宣布:“寡人以一国之富愿招御弟为王,我愿为后”,这就把自己放在了第二位上,紧接着又派国师去说媒,“礼”字为上。在见到唐僧后那种娇羞、妩媚、风流尽情展现,且又“御弟哥哥”叫个不停。这表明在她心目中仍是男性占主体地位。男性统治女性才天经地义,男尊女卑的意识没有改变。在这一点上作者仍受时代局限,没有重大突破。   与吴承恩相距几百年的李汝珍却提出了“女尊男卑”的石破天惊的设想。在这个王国中女王对外来男性“林之洋”就没有了礼遇,而是强制性的逼娶,逼林之洋“穿耳”、“缠足”,做其“王妃”。在国王眼中“男性”是处于屈卑之地,应顺从自己。此国中体现的“女尊男卑”意识,虽有些矫枉过正之感,实则是作者在向社会呼吁“人人平等”思想,让男女倒置,唤起世间男子正视封建社会对女子近百年的摧残。这种女子苦痛遭遇的转嫁的确让女子们扬眉吐气了一回。这在时代进步和现实意义上已远远优越于《西游记》了。   通过以上两部作品的对比赏析,让我们切实感受了隐含在“荒诞”、“诙谐”的共性现象外,《镜花缘》中“女儿国”的优越与进步。是什么因素导致的呢?两位作者都是在封建专制大环境中成长起来,在逆境的压抑下,使他们有此惊人的创造和成就。但两人所处的毕竟不是同一时代,而他们的个性风格也应有所差异。明中叶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并发展,启蒙思潮也在兴起,但明前期近一个世纪的政治高压和文化封锁,使此时的经济文化在休养生息中没完全摆脱出来。而此书又是作者对前人作品的综合和完善,放不开手脚,创造性不大正是作者的这种成书经历和时代的局限,才使《西游记》中女儿国的现实意义稍逊色了些。到了清中后期,经历了时代的更替、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思想意识的升华。封建专制虽仍甚严。但也是“秋后的蚂蚱,蹦不了几天了”,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人们的思想异常活跃,文学创作也进入繁荣兴盛期,李汝珍正是这个时代的产儿,他虽然和吴承恩有着相似的个人经历,可他生存于高度发展、高度激越的时代,生性乐观豪放,正是时代的熏染和作者的狂放不羁之风才有了我们的《镜花缘》,也才为我们构筑了奇妙的“女儿国”。而我们正是通过两部作品中“女儿国”片断的对比赏析才真正透彻的从立体上审视了时代的进步和作者思想的升华。      参考文献:   [1]赖力行:《中国古代文学史》。   [2]吕晴飞:《(镜花缘)为妇女大唱赞歌》(山东师大学报)。   [3]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下)》。

  摘要:《西游记》、《镜花缘》都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中的文化瑰宝,在当今时代仍是魅丽不减。两部书作者不同时代背景不同,是女儿国这个意象把两者紧密联系在一起。无论是从女儿国本身还是他们的荒诞、谈谐之风中,我们都可以找到许多共性的东西,但“文以载道”、“明其本然”。我们不能仅仅停留于表面,还要遥层深入,挖掘实质,找寻其时代意义。   关键字:“女儿国”;封建礼教;“女尊男卑”;实质;时代意义      《西游记》、     一、从整部作品感受“女儿国”中的“荒诞、诙谐”之风。   对于《西游记》胡适曾有过“游戏之作”的定位。虽然胡适的观点不免偏颇,但书内的“荒诞、诙谐”却让作者给予了大量笔墨,钱钟书说过:把严肃的观念同不严肃的观念或者是荒唐的观念撮合在一起,这是产生滑稽、诙谐的基础和奥妙。而《西游记》就是把玄奘西游如此严肃的宗教活动与逗人欢娱的神魔故事联系在一起。造成的一种荒诞、滑稽:在整个故事中所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和众菩萨、神佛等形象也都遭到作者不同程度的戏谑,这种喜剧性的描摹同样为全书增加了宽松、欢娱的气氛。《镜花缘》也不例外,整个故事都富有传奇、荒诞色彩。从花仙子贬谪凡间开始引入就把读者带人一个梦境般的世界,而唐敖等人的游历更具有传奇色彩。   “女儿国”作为两部作品“浪漫色彩”浓重巨著的经典章回内容更是摆脱不了全书笼罩下的传奇、荒诞氛围。喝河水竟能繁衍后代,最终衍变成女子的王国。可谓天下奇闻;男子竟也能受孕、怀胎。可谓荒唐至极;而其中竟也能让男子体验一把裹脚、穿耳、养儿育女之责。可谓辛辣的讽刺。   掀起“荒诞”、“诙谐”的现象外农,我们要立足于时代背景、作者的社会经历来探求两部书中女儿国所蕴舍的社会实质和时代意义。      二、从“农士工商皆女辈,渔搬耕牧尽红妆”中品女性的进步。   西游记中“女儿国”虽也有“农士工商皆女辈,渔樵耕牧尽红妆”的涉及,但作者并没有展开来描绘。而是把视角放在女王求爱和举国臣民女子对男人的态度上,说明在这个女儿国中作者目的是突出女性作为爱情主角的实质。而其现实意义也生发于此。《西游记》成书于明中叶,当时程朱理学统治着整个社会。他们主张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为大”,对女子这种三从四德、从一而终的教化根深蒂固。在这种封建伦理道德的压制之下女性本身也成为扼杀自己的刽子手。在宋元时代作品就已出现了许多烈女形象,她们把自己的贞操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有的女性手被男子碰一下就认为有辱自己名节而自断手臂。而如果女子稍有反抗则被舆论灌之为“坏女人、不贞不洁的妖妇”之恶名。《水浒传》中潘金莲、潘巧云和卢夫人等女性由于背叛丈夫,没有从一而终,而只有落得被杀的下场。这些作品中作者的思想还没彻底开化,她们是被封建道德束缚了手脚。而今我们在幻想的“女儿国”中看到另一图景:女王得知御弟驾临,立即对众臣子宣布:“寡人愿招御弟为王,我愿为后,与他阴阳配合,生子生孙”。这是何等大胆的求爱之举呀!而举国上下女子对男女交合之事无任何羞怯之态。作者也敢于涉足这一方面,勇气可嘉!在现实社会中女子从小处于深闺之中,习熟“礼教”,万事遵礼教而行,即使心中青春萌动,也羞于出口,而最终往往在家人的摆布之下葬送个人幸福。构想中“女王”则勇敢的冲出了这个樊笼,女王从没接触过男性,但他对情爱有着强烈的渴求,他对唐僧大胆的求爱实质是理学禁欲主义窒息下妇女们发出的心灵呐喊。但“女儿国”在描述这种正义之举时,也向我们展示了在礼教桎梏下女性心理的扭曲变态发展。唐僧一行刚进入西梁边界就从一中年妇女口中得知:“那年小之人”不忘“风月之事”,“那个肯放你过去!就要和你交合,假如不从,就要害你性命,把你们身上肉都割了做香袋”。这是何等的凶残与变态呀。这正寓指:在现实社会下由于封建道德、礼教的压榨,女性不能自由、合理追求情爱、幸福,最终使她们走上邪恶之路而不能自拔。如《水浒传》中潘金莲、潘巧云等就是这种扭曲人物。两者都是在封建包办婚姻下背夫偷情,更甚者潘金莲和西门庆狼狈为奸毒害亲夫。他们大胆追求幸福的勇气可嘉但不道义的行为又让人生恨,是封建社会扼杀了他们的躯体,泯灭了他们善良的灵魂。《西游记》作者正是站在社会高度逆时代不能为而为之,这种冲破时代枷锁的壮举实为可敬。   但《西游记》的“女儿国”只是局限于女性自身情爱角度,没有上升到社会层面。而《镜花缘》女儿国中女性角色则发生了变化,已经成为社会活动参与者。有人会认为《西游记》中“女儿国”也是由女子来掌管国家、处理社会事务。但那只是虚渺的假象,因为在此国中作者向我们突出展现的是:河水受孕、女王求爱、国师说媒和摆席设宴。只要从深层次探求,便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即现实社会中“女主内、男主外”大环境下女主母的行为:处理家务,管理婢妾、内眷。这种“常理”行为对封建礼教冲击力度不大。吴承恩展示的“女儿国”只在个人圈子里徘徊,他本人也难以想象女子还有社会的一面。由于作者这种局限,是他回避了这方面的渲染。而李汝珍则把重点停留于此,而且进行了大胆设想:“女主外,男主内”让女性管理国家,处理社会一切事务。这在其中“治河除水患”中得到精彩体现。此项工程虽是由唐敖这一外来男性协助,但如此庞大的工程一直是女王、国舅操心费力之事,而且这么艰巨而繁重的劳动还是由国中“女百姓”来担负完成的。它们有制铁造具上的“心灵手巧”。也是力量上的强者。书中对此工程的艰巨作了详细描述:挖坑、推坝、搅土且“要费许多力气”。“娇弱”女子们完成如此重任,的确难以想象,但作者所传达给我们的女性却做到了,而且还做的很成功,这不得不让人敬佩、叹服。由此及彼,让我们也会联想到“女儿国”中女性在其他国家事务、社会劳动上的潇洒身影。在此作者把女性的才能、智慧和力量充分体现出来,让现实中的男性看了也不得不汗颜。这些俗人们整天叫嚣“唯女子和小人难养也”的谬论,但一向“柔弱”、“浅薄”的女子在“女儿国里”则成了社会的主力军,这对现实社会的冲击非同一般呀。      三、从“女尊男卑”中挖掘作品的社会、历史进步性。   《西游记》中西梁女王对唐僧总体上采取屈卑的求爱。当女王得知唐僧已来本国,立刻按耐不住向臣子们宣布:“寡人以一国之富愿招御弟为王,我愿为后”,这就把自己放在了第二位上,紧接着又派国师去说媒,“礼”字为上。在见到唐僧后那种娇羞、妩媚、风流尽情展现,且又“御弟哥哥”叫个不停。这表明在她心目中仍是男性占主体地位。男性统治女性才天经地义,男尊女卑的意识没有改变。在这一点上作者仍受时代局限,没有重大突破。   与吴承恩相距几百年的李汝珍却提出了“女尊男卑”的石破天惊的设想。在这个王国中女王对外来男性“林之洋”就没有了礼遇,而是强制性的逼娶,逼林之洋“穿耳”、“缠足”,做其“王妃”。在国王眼中“男性”是处于屈卑之地,应顺从自己。此国中体现的“女尊男卑”意识,虽有些矫枉过正之感,实则是作者在向社会呼吁“人人平等”思想,让男女倒置,唤起世间男子正视封建社会对女子近百年的摧残。这种女子苦痛遭遇的转嫁的确让女子们扬眉吐气了一回。这在时代进步和现实意义上已远远优越于《西游记》了。   通过以上两部作品的对比赏析,让我们切实感受了隐含在“荒诞”、“诙谐”的共性现象外,《镜花缘》中“女儿国”的优越与进步。是什么因素导致的呢?两位作者都是在封建专制大环境中成长起来,在逆境的压抑下,使他们有此惊人的创造和成就。但两人所处的毕竟不是同一时代,而他们的个性风格也应有所差异。明中叶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并发展,启蒙思潮也在兴起,但明前期近一个世纪的政治高压和文化封锁,使此时的经济文化在休养生息中没完全摆脱出来。而此书又是作者对前人作品的综合和完善,放不开手脚,创造性不大正是作者的这种成书经历和时代的局限,才使《西游记》中女儿国的现实意义稍逊色了些。到了清中后期,经历了时代的更替、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思想意识的升华。封建专制虽仍甚严。但也是“秋后的蚂蚱,蹦不了几天了”,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人们的思想异常活跃,文学创作也进入繁荣兴盛期,李汝珍正是这个时代的产儿,他虽然和吴承恩有着相似的个人经历,可他生存于高度发展、高度激越的时代,生性乐观豪放,正是时代的熏染和作者的狂放不羁之风才有了我们的《镜花缘》,也才为我们构筑了奇妙的“女儿国”。而我们正是通过两部作品中“女儿国”片断的对比赏析才真正透彻的从立体上审视了时代的进步和作者思想的升华。      参考文献:   [1]赖力行:《中国古代文学史》。   [2]吕晴飞:《(镜花缘)为妇女大唱赞歌》(山东师大学报)。   [3]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下)》。


相关文章

  • 高老头的父爱
  • 论高老头的父爱 吴思聪 化材14 学号 [1**********]6 摘要:<高老头>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家巴尔扎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在此小说巴尔扎克形象地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富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揭露了在复辟王朝的法国 ...查看


  • 被金钱所吞噬的爱----高老头人物形象分析
  • 被金钱所吞噬的爱 --高老头人物形象分析 <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人间喜剧>的基本主题在此得到体现,其艺术风格也最能体现巴尔扎克的特点.在这篇小说中,它着重揭露批判了资本主义世界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查看


  • 钢的琴观后感
  • 那是我们已经存在却无法深刻体验的时代 很遗憾,不能像东北人一样在这部电影的带领下完成童年的穿越,耸立的高大烟囱.破败的工厂,无尽蔓延的铁路,这些对从小在江南长大的孩子来说,确实没有引起我多大的共鸣.很庆幸,电影中描述的那个时代,我已经活生生 ...查看


  • _高老头_的父爱今解
  • 2006年第12期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第8卷第12期) JournalofLiaoningAdministrationCollege No.12,2006(Vol.8.No.12) 文学与艺术 ⒇ "高老头"的父爱今解 ...查看


  • 引议联结 Microsoft Word 文档
  • "引议联结"结构模式 (一)老陈,请听我说 河南考生 亲爱的老陈: 您好! 我是明华,看到您的女儿对您的举报,我感慨颇多.或许,您心中积存着对您女儿的埋怨,埋怨她为何对自己的父亲如此冷漠无情,埋怨她为何让您失去了颜面,埋 ...查看


  • 新媒介时代的家校沟通
  • 作者:滕永华 家庭教育 2014年10期 不管你愿不愿意,也不管你是否接受,现在已经是新媒介时代了.书信.电话早已不是沟通的不二选择,新兴的通讯方式层出不穷.家校沟通方式也在这种新浪潮下不断推陈出新.如何适应这个时代,运用这些新媒介,更好地 ...查看


  • "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的"鸡肋"
  • 摘 要:张爱玲的生花妙笔所勾勒的以曹七巧为代表的"母亲"形象是深入人心的.但其"母亲"形象的极度成功恰恰容易使论者忽略其刻画的"父亲"形象.她笔下的"父亲"形象 ...查看


  • 父爱之我见
  • 父爱之我见 -----浅议<李尔王>与<高老头>的父爱悲剧 摘要 李尔王和高老头的父爱有共同之处,但毕竟具体的时代背景不同及作者的阅历.经验.思想等存在着差异,从而使得两个人的父爱又有着明显的本质上的不同.本文试图从 ...查看


  • 给青春期的女儿写封信
  • 给青春期的女儿写封信 作者:苏芳 来源:<课外阅读>2011年第14期 一.僵持 那天,我进到女儿的房间,发现她的床头柜里面摆满了化妆品.人人都说,当女孩子特别爱美时,就要注意她是否在早恋了. 可从她上重点高中这一年多以来,她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