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及特殊性分析

  作者简介:马瑜,中南民族大学 经济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摘 要:由于地理环境限制、历史遗留因素、经济发展条件等原因,民族地区历来就是我国经济落后地区,发展经济成为民族地区当前和今后的重大问题。但是,民族地区又是我国环境的重要屏障和能源及原材料重要基地,加之其本身的生态脆弱性,使得民族地区的生态保护又成为民族地区必然要应对的问题之一。此文针对民族地区的生态保护重要性和特殊性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对其今后的环境保护工作有所指导。

  关键词:民族地区,环境保护,生态屏障,生态脆弱,能源及原材料

  中图分类号:F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7-0000-01

  一、民族地区是我国的重要生态屏障

  民族地区是全国乃至全亚洲的生态屏障,就某种程度来讲,其生态战略重要性远远大于其经济意义。北方防风固沙带是我国重要的防风防沙保护带,尤其是三北防护林和广大草原具有巨大的防风固沙作用;西北部的青藏高原是三江源头,是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具有发挥涵养大江大河水源和调节气候的重要作用,是全国乃至全亚洲的气候“感应器”;位于西部偏中地带的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具有加强水土流失防治和天然植被保护,发挥保障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的作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将构建的十大生态屏障,属于或包含民族地区的有北方防风固沙屏障、西部高原生态屏障、长江流域生态屏障、黄河流域生态屏障、中小河流及库区生态屏障。同时,《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也把民族地区作为构建以“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重点。

  二、民族地区地质环境特殊,是我国的生态脆弱区

  民族地区地域辽阔,地广人稀,地质特殊,大部分地区不适宜人类居住;其集中分布着我国主要的山脉、高原、戈壁、沙漠、草原、裸岩、冰川以及雪山等地域,地质地貌复杂而特殊。民族地区占我国7大生态脆弱区的5个,分别为:大兴安岭西侧的北方半干旱―半湿润区、西北半干旱―干旱区、西南横断山区、西南石灰岩山地区、云贵高原区、青藏高原区,共占全部生态环境脆弱区的82%。

  我国的水资源蕴藏世界第一, 70%分布在西南三省和西藏地区,其中长江水系最多,其次是雅鲁藏布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等,位于民族地区的水电站有龙羊峡和刘家峡。我国的土地资源种类多,面积大;民族地区占据了全国耕地面积的23%、林地面积的42%、草原面积的73%、湿地面积的42%。

  三、民族地区是我国的自然资源、珍稀动植物资源、能源及原材料基地

  我国民族地区的矿产能源分布广泛,相对集中。内蒙古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稀土资源,发电能力具全国前列;新疆的石油、天然气储量巨大,著名的西气东输从这里开始,覆盖了东部8500万居民生活用气;甘肃的镍(镍中伴生多种金属)、云南的锡也是重要工业原料;云南、贵州的发电量也较为可观。民族地区的锰矿、铬矿、铜矿、铅矿、锌矿、铝土矿、磷矿、高岭土占全国总储量的60%、69%、35%、52%、54%、60%、43%、42%。民族地区还是新兴能源―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的主要发源地;内蒙古大兴安岭是我国的重要木材生产基地。这些都成为我国经济建设、工业发展的重要能源和原材料。

  四、工业化进程对民族地区造成更大的环境压力

  由于区域发展差异和区域发展政策的影响,中国地区之间工业化进程与水平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东部发达地区工业化基本完成,如江苏、浙江的工业化率都为45%,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已呈现出典型的后工业化社会特征;民族地区整体上属于工业化中期阶段,除西藏地区较为落后外,民族地区的工业化率在32%到49%之间,说明民族地区正在工业化进程中。正处在工业化进程中的民族地区,环境问题是重中之重,环境保护和工业发展应该同步进行,环境保护甚至要先行一步。

  参考文献

  [1] 王松霈,我国的环境保护转型,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2] 尚明瑞,扶贫开发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恢复重建及环境保护问题研究,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第4期

  [3] 张军驰、樊志民、王倩,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的对策研究,河南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

  [4] 余远辉,“十二五”时期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战略评价,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2010年12月21日发布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1-06/13/content_22768278_3.htm

  [6] 魏后凯、白玫、王业强,中国区域经济的微观透析�企业迁移的视角,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年版

  [7] 清华大学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中心,中国西部生态现状与因应策略,中国发展观察, 2009年7月

  [8] 唐志君、覃小林,西部民族地区的生态危机与重建战略,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9] 张晓庆,我国民族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生态经济,2007年第1期

  [10] 方世南、张伟平,生态环境问题的制度根源及其出路,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年第5期

  [11]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自然生态保护司,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变化后果及保护对策,自然生态保护,2002年第3期

  [12] 赵跃龙,中国脆弱生态环境类型分布及其综合整治,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作者简介:马瑜,中南民族大学 经济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摘 要:由于地理环境限制、历史遗留因素、经济发展条件等原因,民族地区历来就是我国经济落后地区,发展经济成为民族地区当前和今后的重大问题。但是,民族地区又是我国环境的重要屏障和能源及原材料重要基地,加之其本身的生态脆弱性,使得民族地区的生态保护又成为民族地区必然要应对的问题之一。此文针对民族地区的生态保护重要性和特殊性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对其今后的环境保护工作有所指导。

  关键词:民族地区,环境保护,生态屏障,生态脆弱,能源及原材料

  中图分类号:F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7-0000-01

  一、民族地区是我国的重要生态屏障

  民族地区是全国乃至全亚洲的生态屏障,就某种程度来讲,其生态战略重要性远远大于其经济意义。北方防风固沙带是我国重要的防风防沙保护带,尤其是三北防护林和广大草原具有巨大的防风固沙作用;西北部的青藏高原是三江源头,是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具有发挥涵养大江大河水源和调节气候的重要作用,是全国乃至全亚洲的气候“感应器”;位于西部偏中地带的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具有加强水土流失防治和天然植被保护,发挥保障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的作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将构建的十大生态屏障,属于或包含民族地区的有北方防风固沙屏障、西部高原生态屏障、长江流域生态屏障、黄河流域生态屏障、中小河流及库区生态屏障。同时,《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也把民族地区作为构建以“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重点。

  二、民族地区地质环境特殊,是我国的生态脆弱区

  民族地区地域辽阔,地广人稀,地质特殊,大部分地区不适宜人类居住;其集中分布着我国主要的山脉、高原、戈壁、沙漠、草原、裸岩、冰川以及雪山等地域,地质地貌复杂而特殊。民族地区占我国7大生态脆弱区的5个,分别为:大兴安岭西侧的北方半干旱―半湿润区、西北半干旱―干旱区、西南横断山区、西南石灰岩山地区、云贵高原区、青藏高原区,共占全部生态环境脆弱区的82%。

  我国的水资源蕴藏世界第一, 70%分布在西南三省和西藏地区,其中长江水系最多,其次是雅鲁藏布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等,位于民族地区的水电站有龙羊峡和刘家峡。我国的土地资源种类多,面积大;民族地区占据了全国耕地面积的23%、林地面积的42%、草原面积的73%、湿地面积的42%。

  三、民族地区是我国的自然资源、珍稀动植物资源、能源及原材料基地

  我国民族地区的矿产能源分布广泛,相对集中。内蒙古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稀土资源,发电能力具全国前列;新疆的石油、天然气储量巨大,著名的西气东输从这里开始,覆盖了东部8500万居民生活用气;甘肃的镍(镍中伴生多种金属)、云南的锡也是重要工业原料;云南、贵州的发电量也较为可观。民族地区的锰矿、铬矿、铜矿、铅矿、锌矿、铝土矿、磷矿、高岭土占全国总储量的60%、69%、35%、52%、54%、60%、43%、42%。民族地区还是新兴能源―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的主要发源地;内蒙古大兴安岭是我国的重要木材生产基地。这些都成为我国经济建设、工业发展的重要能源和原材料。

  四、工业化进程对民族地区造成更大的环境压力

  由于区域发展差异和区域发展政策的影响,中国地区之间工业化进程与水平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东部发达地区工业化基本完成,如江苏、浙江的工业化率都为45%,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已呈现出典型的后工业化社会特征;民族地区整体上属于工业化中期阶段,除西藏地区较为落后外,民族地区的工业化率在32%到49%之间,说明民族地区正在工业化进程中。正处在工业化进程中的民族地区,环境问题是重中之重,环境保护和工业发展应该同步进行,环境保护甚至要先行一步。

  参考文献

  [1] 王松霈,我国的环境保护转型,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2] 尚明瑞,扶贫开发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恢复重建及环境保护问题研究,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第4期

  [3] 张军驰、樊志民、王倩,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的对策研究,河南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

  [4] 余远辉,“十二五”时期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战略评价,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2010年12月21日发布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1-06/13/content_22768278_3.htm

  [6] 魏后凯、白玫、王业强,中国区域经济的微观透析�企业迁移的视角,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年版

  [7] 清华大学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中心,中国西部生态现状与因应策略,中国发展观察, 2009年7月

  [8] 唐志君、覃小林,西部民族地区的生态危机与重建战略,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9] 张晓庆,我国民族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生态经济,2007年第1期

  [10] 方世南、张伟平,生态环境问题的制度根源及其出路,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年第5期

  [11]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自然生态保护司,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变化后果及保护对策,自然生态保护,2002年第3期

  [12] 赵跃龙,中国脆弱生态环境类型分布及其综合整治,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相关文章

  • 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的制度安排与实践效果探析
  • 繁27卷第6期 2007年n月 Journal of 孛寿疑蔟大学掌摄(久文拣会辩学簸)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Vol.27No.6 forNationalities(HumanitiesandSocialSci ...查看


  • 特殊类型贫困地区农户的贫困决定与收入增长
  • 作者:王瑜汪三贵 贵州社会科学 2016年08期 中图分类号:F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24(2016)05-145-155 随着贫困人口的绝对数量和贫困发生率的不断下降,中国农村贫困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贫 ...查看


  • 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推进青海主体功能区建设
  • 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推进青海主体功能区建设 [摘 要]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思路,青海省的行政辖区内除少量的地区属于重点开发区外,大部分地区属于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这种定位的确立和运行势必会使本来就困难的青海地方财政更加困难.因此明 ...查看


  • 当前我国民族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综述
  • 201 1年第2期 学术探索 Academic Exploration 201 1年4月 No.2,2011 Apr.,2011 当前我国民族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综述 王鉴,安富海 (西北师范大学 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甘肃 兰州 ...查看


  • 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探究
  • 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问题分析 [摘 要]我国的少数民族约有五十五个.人口虽只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六, 但分布地区广阔, 约占全国面积的百分之五十至六十.解放前, 由于阶级压迫和民族歧视以及其他种种原因, 政治经济非常落后, 几乎没有民族工业 ...查看


  •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前景分析
  • ・学术 要论 Consume Guide・AcademeElite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前景分析 ■罗清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旅游系 [摘要]生态旅游已被确定为世界旅游业中迅速发展的领域.该文针对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的十大领域,即风景名胜观光旅游.红色旅 ...查看


  • 广东省传统建筑风格研究策划报告
  • 广东省传统建筑风格研究策划报告 总 述 对 实 际 项 目 的 建 筑 策 划 研 究 我 们 通 常 分 为 五 个 步 骤: ① 接受委托单位的委托,根据委托方提供的资料确定建筑策划的范围和目标及基本程序. ② 根据策划目标的特点和资料 ...查看


  • 答 辩 提 纲
  • 答辩提纲 尊敬的各位老师,上午好!我叫... ,来自... 专业,我的论文题目是... 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是在.. 老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三 ...查看


  • 地理考试说明
  • 2017年龙东地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地理学科考试说明 一.指导思想 初中地理结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属于水平性测试兼顾选拔功能,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考查初中学生在地理学科方面达到<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