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华中学 2010年下半学期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列想法体现了我们对班集体和学校集体归属感的是 A.“怎么又开学啊,我还没玩够呢。” B.“真有点想老师和同学们了,还是早点开学好!” C.“假期结束了,又要坐在教室里上课,感觉好烦!” D.“学习任务太重了,真不愿意开学。” 2.小明是一个性格暴躁的人,在班内对同学态度不好,有一次他想对班内一个弱小的同学实施暴力,同学们见了都指责并制止他的这种行为。这说明
A、有良好的学校就有良好的班集体 B、这个班没有良好的班风,也没有正确的理论 C、良好的班风促使这位同学没有做出错误的举动 D、良好的班风不利于我们改正缺点 3.下列不属于集体的是
A、国家 B、购物人群 C、学校和班级 D、企业单位 4.“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这一谚语说明的道理是 A、提倡集体主义是对个人利益的最大保护 B、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必然发生矛盾 C、以集体利益为重就不能考虑个人利益
D、每个人的一言一行都影响到集体的利益和发展
5.梭子鱼、天鹅和马都是运动健将,他们三个一起拉一辆车,天鹅拼命往天上拉,马拼命往陆地上拉,而梭子鱼则拼命往水里拉,结果车子纹丝不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
A、应该树立共同的目标,团结协作,互助前行 B、应该各尽其能,发挥所长 C、应加强锻炼身体,才能有所作为 D、只有战胜别人,才能获得成功
6.七年级学生晓东经常给自己学校的“校长信箱”写信,提出一些学校发展和建设方面的建议。他的这种做法
A.是错误的,因为学校的事情用不着我们学生操心
B.是关心集体的表现,他为学校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C.是不对的,因为学生最主要的工作是搞好学习
D.是无用的,因为学校建设是校长和老师的事情,学生没有责任
7.下面哪一组词语全部是复合情绪
A 愉快 愤怒 B 悲哀 恐惧 C 惊喜 悲愤 D 喜悦 欢欣 8.“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这句谚语说明
A 人的年龄与情绪的好坏成正比 B 情绪会对一个人的智力发展产生影响 C 情绪会对一个人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D 健康的情绪表现往往适可而止
9.雨天影响我们的周末出游,如果从个人角度考虑,我们可能会抱怨,但一想到长期的旱
情终于可以得到缓解,我们就会感到由衷的高兴。这种调控情绪的方法被我们成为 A 行为调节法 B 认知调节法 C 升华调节法 D 理智控制法
10.晓辉的期中考试成绩不太理想,非常伤心。他回到家里,拿起自己最喜欢的杂志读了起来,书中的小幽默使他忘记了烦恼,心情慢慢好了起来。这一事例说明
①情绪是可以调节和控制的②每个人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灵活地选择调控情绪的具体办法③消极情绪只有通过幽默化解法才可以消除④情绪不同,结果也不同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1.喜怒哀乐,人之常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前后的情分别指的是: A情感情绪 B情绪情感 C情绪情操 D情操情感 12.下面这些人和事物能给我们带来美好感受的是
①长江三峡②上海市普陀区水电修理工徐虎③汶川地震④禽流感⑤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A ①②④ B ③④⑤ C ①②⑤ D ①③⑤ 13.下列属于正式规则的是
A 社会制度 B 风俗习惯 C 道德规范 D 农村社区的乡规民约
14.对上面漫画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A.网络交往中不需要规则
B.在网络世界中,人们可以享受到真正的自由
C.国家、政府和有关部门尚未制定有关网络管理的规定 D.自觉遵守匿名世界的“游戏规则”,才会获得真正的自由 15.法律体现的是
A.少数人的意志 B.剥削阶级的意志 C.统治阶级的意志 D.广大人民的意志 16.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下列不属于其特殊性的是 A.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只对违反法律的人有约束力 D.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17.近年来,在我国司法机关查处的违法犯罪案件中,被绳之以法的既有普通百姓,也有领导干部和社会名人.这表现
①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②我国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认可的行为规范 ③我国法律是专门用来惩处违法犯罪分子的 ④我国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18.下面对法律的认识错误的是. ①我们享有法律赋予的公民权利,不受法律的约束 ②我们受到法律的保护,不用履行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 ③我们既受到法律的保护,又受到法律的约束④我们既享有法律赋予的公民权利,又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19.在>中,有一个马和骑师的故事,讲的是一名骑师驯了一匹好马,他认为给这样的马加上缰绳是多余的.有一天,他骑马出去时就把马的缰绳解除掉了,马在原野上飞跑,当它知道什么束缚也没有的时候就越来越大胆了,它一路狂奔,把骑师摔下马来.它往前直冲,什么也看不见,什么方向也辨不出来,最后冲下悬崖,粉身碎骨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
理是
A.自由是应该不受任何限制的 B.要自律就失去了自由
C.自由和纪律是对立的两个方面 D.不加任何约束的自由是危险的
20. “若要美德得以保存,法律是必需的;而若要法律得以遵守,美德则是不可缺少的.”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②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具有相同的强制力和约束力 ③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 ④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共40分)
1.为参加学校的文艺汇演,班里准备排演一出话剧。李丽一直很喜欢表演,也有些天分,这一次她希望能担任主角。但是班委和老师商量后,决定由另一位更合适的同学担任主角,李丽担任配角。这样做显然有利于演出的整体效果,可是李丽感到很委屈,也有些犹豫:要不要接受这个角色呢?(10分)
请你作为李丽的朋友,设身处地为她想想该怎么办?(4分)
并以一定的理由来说服她。(6分)
2.材料一:据报载,柳州某小区居民活动中心两位老人在下棋的过程中,由于发生争执,其中一位老人突然倒地,不醒人事而被送往医院。据医生说是因为这为老人太过于激动所至。 材料二:2005年锦州高考过程中,某女生高考时突然撕毁试卷,并抓伤同场考生。考试一度被中断。被抓伤的考生哭着说:“尽管有关部门给我们考场延长10分钟的答题时间,而且我还可以延时更多,但我的情绪还是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10分) (1).情绪有什么作用。(3分) (2)。说一说青少年情绪的特点(3分)
⑶.我们的不良情绪可以通过哪些方法调节(4分)
3.请将下列情形中应遵守的规则填入下表相应的表格中(10分)
4. 案例一:某夫妻将两岁的失聪女儿领到福利院门口后,撒腿就跑。福利院工作人员发现
这个失聪女孩后,将其收留。后经过调查得知女孩的父母姓名及住址,福利院多次通知,他们都不肯领回孩子。福利院依法状告这对夫妻。法院认定这对夫妻犯了遗弃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案例二:小刚的爸爸与小明的爸爸两人合伙做生意,小刚的爸爸出资10万元,但不参与经营,小明的爸爸负责经营,但不出资。一年后,赢利两万元。但是,在如何分配利润的问题上,两人发生了矛盾,多次协商并经他人调解,仍无结果,最后两人通过法律途径使此事得到解决。
案例三:2003年5月9日,云南省原省长李嘉廷因受贿罪被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以上三个案件,说明了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10分)
材料分析题
1(1)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我们要坚持以集体利益为重,并愿意放弃或牺牲一些个人利益。坚持集体利益并不是不顾个人利益,正当、合理的个人利益是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的。(具体方法也可以,要包括上述观点)(4分)
(2)①一般情况下,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②从长远看,坚持集体主义是对个人利益的最大保护。③坚持集体主义并不意味着只顾集体利益,不顾个人利益,正当、合理的个人利益是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的。(6分)
2(1)不同的情绪对于人的身心健康具有不同的作用;合理调节消极的情绪,保持和培养积极的情绪不仅有利于我们身心健康,也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具有积极的作用; 消极的情绪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妨害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3分)
⑵比较敏感,但不稳定;比较强烈,但相对脆弱;变化迅速,但不持久;容易冲动,缺乏理智控制。(3分)
(3)我们要善于对情绪进行有效的调节,调节消极的情绪,保持和培养积极的情绪等。(每点4分,意思一致即可。)
3、根据具体情况回答,每空两分 4、(1)法律规定了人们享有什么权利,应该履行什么义务,并对侵犯他人权利和不履行义务的行为予以制裁。法律具有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纠纷或矛盾的作用。法律具有制裁违法犯罪行为的功能,并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生活的有序与和谐。每条2分,共6分
⑵我们既受到法律的保护,又受到法律的约束;我们既享有法律赋予的公民权利,又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因此,我们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既要遵守法律,履行义务,又要依法行使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6分
育华中学 2010年下半学期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列想法体现了我们对班集体和学校集体归属感的是 A.“怎么又开学啊,我还没玩够呢。” B.“真有点想老师和同学们了,还是早点开学好!” C.“假期结束了,又要坐在教室里上课,感觉好烦!” D.“学习任务太重了,真不愿意开学。” 2.小明是一个性格暴躁的人,在班内对同学态度不好,有一次他想对班内一个弱小的同学实施暴力,同学们见了都指责并制止他的这种行为。这说明
A、有良好的学校就有良好的班集体 B、这个班没有良好的班风,也没有正确的理论 C、良好的班风促使这位同学没有做出错误的举动 D、良好的班风不利于我们改正缺点 3.下列不属于集体的是
A、国家 B、购物人群 C、学校和班级 D、企业单位 4.“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这一谚语说明的道理是 A、提倡集体主义是对个人利益的最大保护 B、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必然发生矛盾 C、以集体利益为重就不能考虑个人利益
D、每个人的一言一行都影响到集体的利益和发展
5.梭子鱼、天鹅和马都是运动健将,他们三个一起拉一辆车,天鹅拼命往天上拉,马拼命往陆地上拉,而梭子鱼则拼命往水里拉,结果车子纹丝不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
A、应该树立共同的目标,团结协作,互助前行 B、应该各尽其能,发挥所长 C、应加强锻炼身体,才能有所作为 D、只有战胜别人,才能获得成功
6.七年级学生晓东经常给自己学校的“校长信箱”写信,提出一些学校发展和建设方面的建议。他的这种做法
A.是错误的,因为学校的事情用不着我们学生操心
B.是关心集体的表现,他为学校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C.是不对的,因为学生最主要的工作是搞好学习
D.是无用的,因为学校建设是校长和老师的事情,学生没有责任
7.下面哪一组词语全部是复合情绪
A 愉快 愤怒 B 悲哀 恐惧 C 惊喜 悲愤 D 喜悦 欢欣 8.“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这句谚语说明
A 人的年龄与情绪的好坏成正比 B 情绪会对一个人的智力发展产生影响 C 情绪会对一个人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D 健康的情绪表现往往适可而止
9.雨天影响我们的周末出游,如果从个人角度考虑,我们可能会抱怨,但一想到长期的旱
情终于可以得到缓解,我们就会感到由衷的高兴。这种调控情绪的方法被我们成为 A 行为调节法 B 认知调节法 C 升华调节法 D 理智控制法
10.晓辉的期中考试成绩不太理想,非常伤心。他回到家里,拿起自己最喜欢的杂志读了起来,书中的小幽默使他忘记了烦恼,心情慢慢好了起来。这一事例说明
①情绪是可以调节和控制的②每个人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灵活地选择调控情绪的具体办法③消极情绪只有通过幽默化解法才可以消除④情绪不同,结果也不同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1.喜怒哀乐,人之常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前后的情分别指的是: A情感情绪 B情绪情感 C情绪情操 D情操情感 12.下面这些人和事物能给我们带来美好感受的是
①长江三峡②上海市普陀区水电修理工徐虎③汶川地震④禽流感⑤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A ①②④ B ③④⑤ C ①②⑤ D ①③⑤ 13.下列属于正式规则的是
A 社会制度 B 风俗习惯 C 道德规范 D 农村社区的乡规民约
14.对上面漫画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A.网络交往中不需要规则
B.在网络世界中,人们可以享受到真正的自由
C.国家、政府和有关部门尚未制定有关网络管理的规定 D.自觉遵守匿名世界的“游戏规则”,才会获得真正的自由 15.法律体现的是
A.少数人的意志 B.剥削阶级的意志 C.统治阶级的意志 D.广大人民的意志 16.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下列不属于其特殊性的是 A.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只对违反法律的人有约束力 D.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17.近年来,在我国司法机关查处的违法犯罪案件中,被绳之以法的既有普通百姓,也有领导干部和社会名人.这表现
①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②我国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认可的行为规范 ③我国法律是专门用来惩处违法犯罪分子的 ④我国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18.下面对法律的认识错误的是. ①我们享有法律赋予的公民权利,不受法律的约束 ②我们受到法律的保护,不用履行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 ③我们既受到法律的保护,又受到法律的约束④我们既享有法律赋予的公民权利,又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19.在>中,有一个马和骑师的故事,讲的是一名骑师驯了一匹好马,他认为给这样的马加上缰绳是多余的.有一天,他骑马出去时就把马的缰绳解除掉了,马在原野上飞跑,当它知道什么束缚也没有的时候就越来越大胆了,它一路狂奔,把骑师摔下马来.它往前直冲,什么也看不见,什么方向也辨不出来,最后冲下悬崖,粉身碎骨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
理是
A.自由是应该不受任何限制的 B.要自律就失去了自由
C.自由和纪律是对立的两个方面 D.不加任何约束的自由是危险的
20. “若要美德得以保存,法律是必需的;而若要法律得以遵守,美德则是不可缺少的.”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②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具有相同的强制力和约束力 ③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 ④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共40分)
1.为参加学校的文艺汇演,班里准备排演一出话剧。李丽一直很喜欢表演,也有些天分,这一次她希望能担任主角。但是班委和老师商量后,决定由另一位更合适的同学担任主角,李丽担任配角。这样做显然有利于演出的整体效果,可是李丽感到很委屈,也有些犹豫:要不要接受这个角色呢?(10分)
请你作为李丽的朋友,设身处地为她想想该怎么办?(4分)
并以一定的理由来说服她。(6分)
2.材料一:据报载,柳州某小区居民活动中心两位老人在下棋的过程中,由于发生争执,其中一位老人突然倒地,不醒人事而被送往医院。据医生说是因为这为老人太过于激动所至。 材料二:2005年锦州高考过程中,某女生高考时突然撕毁试卷,并抓伤同场考生。考试一度被中断。被抓伤的考生哭着说:“尽管有关部门给我们考场延长10分钟的答题时间,而且我还可以延时更多,但我的情绪还是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10分) (1).情绪有什么作用。(3分) (2)。说一说青少年情绪的特点(3分)
⑶.我们的不良情绪可以通过哪些方法调节(4分)
3.请将下列情形中应遵守的规则填入下表相应的表格中(10分)
4. 案例一:某夫妻将两岁的失聪女儿领到福利院门口后,撒腿就跑。福利院工作人员发现
这个失聪女孩后,将其收留。后经过调查得知女孩的父母姓名及住址,福利院多次通知,他们都不肯领回孩子。福利院依法状告这对夫妻。法院认定这对夫妻犯了遗弃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案例二:小刚的爸爸与小明的爸爸两人合伙做生意,小刚的爸爸出资10万元,但不参与经营,小明的爸爸负责经营,但不出资。一年后,赢利两万元。但是,在如何分配利润的问题上,两人发生了矛盾,多次协商并经他人调解,仍无结果,最后两人通过法律途径使此事得到解决。
案例三:2003年5月9日,云南省原省长李嘉廷因受贿罪被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以上三个案件,说明了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10分)
材料分析题
1(1)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我们要坚持以集体利益为重,并愿意放弃或牺牲一些个人利益。坚持集体利益并不是不顾个人利益,正当、合理的个人利益是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的。(具体方法也可以,要包括上述观点)(4分)
(2)①一般情况下,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②从长远看,坚持集体主义是对个人利益的最大保护。③坚持集体主义并不意味着只顾集体利益,不顾个人利益,正当、合理的个人利益是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的。(6分)
2(1)不同的情绪对于人的身心健康具有不同的作用;合理调节消极的情绪,保持和培养积极的情绪不仅有利于我们身心健康,也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具有积极的作用; 消极的情绪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妨害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3分)
⑵比较敏感,但不稳定;比较强烈,但相对脆弱;变化迅速,但不持久;容易冲动,缺乏理智控制。(3分)
(3)我们要善于对情绪进行有效的调节,调节消极的情绪,保持和培养积极的情绪等。(每点4分,意思一致即可。)
3、根据具体情况回答,每空两分 4、(1)法律规定了人们享有什么权利,应该履行什么义务,并对侵犯他人权利和不履行义务的行为予以制裁。法律具有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纠纷或矛盾的作用。法律具有制裁违法犯罪行为的功能,并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生活的有序与和谐。每条2分,共6分
⑵我们既受到法律的保护,又受到法律的约束;我们既享有法律赋予的公民权利,又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因此,我们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既要遵守法律,履行义务,又要依法行使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