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冰淇淋的眼泪
第一课时:检查词语自学情况、 初读课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自学本课的25个词语,要求回肚、懂意思。重点掌握“犹如、置、安慰、劝告、
似乎、毕竟、稍微、号召、正式、迷惑、偶然、尝、无意”等14个常用词,要求会
念、完全理解,会用。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和课文的结构,能结合课文情景使用。
2.学习本课的句型、要求能结合情景使用。
3.汉字学习:瞪、慰、援、棘、惑通过比较或分析汉字的结构学习。
4.课文学习: 掌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能够用自己的话叙述。
5.学会真是交际,体会师生之间的真挚感情。
(二)能力目标
1. 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一句话,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2. 利用课文材料联系生活实际锻炼听说读写能力,逐步形成真实交际能力。
情感价值观
西部山村需要教育、孩子需要知识、条件再艰苦,甘于奉献的教师在默默地工作着。
用自己一生的心血换来孩子们的未来。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懂得珍惜他们的劳动,
好好学习,以实际行动来报答他们。
教学重点:
(1)学习并掌握词语“犹如、置、安慰、劝告、似乎、毕竟、稍微、号召、正式、迷
惑、偶然、尝、无意””等词和词组的用法。
(2)要求会读,会写,完全理解,并会运用词语,能用词语进行交际。
(3)掌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能够用自己的话叙述。
(处理方法-----讲练结合、导读法)
教学难点:(1)能够模仿课文中(1)不知...(2)那是.....句式造句。
(2)引导学生围绕“突出第十一位”为主题回答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大
意。
(处理方法-----讲读法、讨论法)
教学方法 : 点拨法,导读法,练习法。
学法指导 : 自读 合作探究 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
冰淇淋是夏季最好的消暑食物,不论大人还是小孩都非常的喜欢,但是在本课中
冰淇淋却流着泪,冰淇淋为什么会流泪?那我们就带着这些疑问学习这篇课文课《冰淇
淋的眼泪 》。
二、教师范读课文 (听的练习)
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字、词、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学生分组翻译词语。(维汉互译) (分组汇报)
2、老师范读词语,学生听发音。 (听)
3、让学生全班齐读,分组读,老师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学生读)
4、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生词。(在课文中画出来)
5、学生在课文中画出词语并组成词组。 (同桌合作)
6、引导学生理解运用词语。 (造句)
学法指导: 读、勾、圈、点、画。 (一)重点字:
瞪(瞪眼 ) 棘(棘手) 滋(滋味) 竟(毕竟)
(二)重点词语:
(1)支援 ---- 援助区别:
“支援”表示支持和援助,支持表示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尤其是精神上的;“援助”则
多指具体的人力、财力、物力 。
(2)解说 ;解释说明,尤指向其他人介绍一种事情的,是副词。
苍白:苍,灰白色。 例:她的脸色有些苍白。
安慰:慰,使人心里安适;心安。
应付:应对;对付、敷衍了事将就,凑合 例:最近发生的事情很多,他难以应付。
毕竟:(副)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 。例:你们不要再为难他了,他毕竟还是个
小孩子。
偶然:(形、副)(1)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的(2)偶尔。
例:没想到会出这种事,真是太偶然了。
(3)常用四字词语;
迫不(及)待--- 易错(急) 欢呼雀跃-- 易错(乎) 有滋有味--易错(兹)
三:初读课文,要求学生带着下列问题阅读课文、(熟读课文,简单了解课文)
这些问题分别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
(三)预设问题:
1、朋友为什么去了西部小山村?小山村的情况怎么样?
2、孩子们为什么不知道冰淇淋是什么样子的?
3、朋友为什么解释不清什么是冰淇淋?
4、朋友从县城给学生带回了什么?
5、孩子们看到冰淇淋后有什么反应?
确定学习课文的讨论学习任务,交由各小组自主合作完成。
学习任务:
教师活动布置任务(巡视) 学生活动(合作探究)
1.小组内自读,解决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句。 (小组长组织)
2.小组解决不了的交大组解决,也可举手让老师协助。(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 导)
3.小组内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组长记录---课文中画出)
学法指导: 1.讨论交流 2.合作探究
问题:(全文10个自然段,要求学生在课文做好标记)
1、朋友为什么去了西部小山村?小山村的情况怎么样?(1-3自然段)
2、孩子们为什么不知道冰淇淋是什么样子的?(第3自然段)
3、朋友为什么解释不清什么是冰淇淋?(第6自然段)
4、朋友从县城给学生带回了什么?(第9自然段)
5、孩子们看到冰淇淋后有什么反应?(第9自然段)
四、句型:
组织.....动词(组织)+名词(谁)+动词(干什么)
例:学校组织一年级的学生参加劳动。
安置到.....动词+介词(到)+处所名词
例:我被安置到学校工作。
“ 置....于不顾”
如:艾力置老师的劝告于不顾,匆匆离开了教师。
“要...就”
如:想要成功,就要付出努力。
五、巩固练习:看看谁最棒?
课本132页第一、二、三题。
六、作业:
1、词语抄写3遍,并写出两个词组。
2、重点词语造句。能写出反义词近义词分别写出一个。
3、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画出课文中不理解语句。
板书设计: (一)重点字:
瞪:(瞪眼 ) 棘(棘手) 滋(滋味) 竟(毕竟)
(三)重点词语:
(1)支援 ---- 援助区别:
“支援”表示支持和援助,支持表示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尤其是精神上的;“援助”则
多指具体的人力、财力、物力 。
(2)苍白: 例:她的脸色有些苍白。
安慰:慰,使人心里安适;心安。 词组 : 得到安慰
应付: 例:最近发生的事情很多,他难以应付。 词组: 难以应付 应付工作
毕竟:例:你们不要再为难他了,他毕竟还是个小孩子。词组:毕竟老了 毕竟还小
偶然:例:没想到会出这种事,真是太偶然了。
(3)常用四字词语;
迫不(及)待--- 易错(急) 欢呼雀跃-- 易错(乎) 有滋有味--易错(兹)
句型
(1)组织.....动词(组织)+名词(谁)+动词(干什么)?
例:学校组织一年级的学生参加劳动。
(2)安置到.....动词+介词(到)+处所名词例:我被安置到学校工作。
(3) 置....于不顾”如:艾力置老师的劝告于不顾,匆匆离开了教师。
(4)“要...就” 如:想要成功,就要付出努力。
课后反思:
备课人签名:李静
批课人意见
批课者签名
第二课时 初学课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
文的基本内容。
2.能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文中“冰激凌也很感动,也流着白色的眼泪”这句话的意思,体会文中教师与学
生之间的真挚情感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自学、互相讨论等方式来扫除文中的障碍。
3、情感态度与价值 初步了解我国西部贫困山区人民生活的穷困和教育的落后,产生关注我国西部发展的
意识。
教学内容与方法:
内容:学习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并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冰激凌也很感动,也流着白色的眼泪”这句话的意思,体会文中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真挚情感。
教学方法: 点拨法,导读法,练习法。
学法指导: 自读 合作探究 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吃过冰淇淋吗?冰淇淋给你留下什么感触呢?课文中的冰淇淋为什么留下了眼
泪?看看普普通通的冰淇淋给那里的孩子们留下了多么感人的故事。请阅读课文。 二、复习旧知:(ppt出示)
1、给下列字注音并组词:
瞪(瞪眼 ) 棘(棘手) 滋(滋味) 竟(毕竟)
2、读词语并用划线词语造句 :
苍白、安慰、 应付、 毕竟 稍微 迷惑 正式 无意 号召
词组 : 得到安慰 难以应付 应付工作 毕竟老了 毕竟还小
造句:最近发生的事情很多,他难以应付。
你们不要再为难他了,他毕竟还是个小孩子。词组:
没想到会出这种事,真是太偶然了。
3、听写: 迫不及待- 欢呼雀跃 有滋有味
三、学习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部分自然段,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2、点名抽读,其他学生注意听,找出读错的字词句并纠正。
3、学生在小组内采取分段阅读的方式,分别提出和解决问题。(合作探究)
第一组(1--3自然段)第二组(4--6自然段)
第三组(7--9自然段)第4小组(10)自然段
第五组(5--6自然段)第六组(9自然段)
要求:边读边把小组(自己)认为重点的内容画出来或抄下来。
4、教师引导围绕主题,小组之间竞争提问?
教师做好板书。(关键词)
第二课 冰淇淋的眼泪
支教甘肃西部 ----- 条件艰苦-------- 想知难而退------发生一件事情------冰激凌是什么 ------城里孩子喜欢吃--- 老师讲解无力--------城里带回-------融化-------- 冰淇淋流眼泪----- 孩子感动-------冰激凌和孩子一样感动流泪。
5. 课文提纲:
朋友去西部之前的情况。 (1-3自然段)
西部条件差了,孩子见识少,没见过冰激凌。(4-8自然段)
买冰欺凌(9自然段))
孩子们对老师真挚的感激之情(10自然段)
要求:在课本做好段落划分的记号。
五、拓展延伸: 说说你印象最深的一位教师。(学生自由发挥)
(1)根据文章的结构复述课文.
(2)课后习题
六、作业:
1、根据课文提示你还能提出那些问题?
2、根据文章结构练习复述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二课 冰淇淋的眼泪
支教甘肃西部 ----- 条件艰苦-------- 想知难而退------发生一件事情------冰激凌是什么 ------城里孩子喜欢吃--- 老师讲解无力--------城里带回-------融化-------- 冰淇淋流眼泪----- 孩子感动-------冰激凌和孩子一样感动流泪。
教学反思:
备课人签名:李静
批课人意见
批课者签名
没想到会出这种事,真是太偶然了。
3、听写: 迫不及待- 欢呼雀跃 有滋有味
三、学习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部分自然段,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2、点名抽读,其他学生注意听,找出读错的字词句并纠正。
3、学生在小组内采取分段阅读的方式,分别提出和解决问题。(合作探究)
第一组(1--3自然段)第二组(4--6自然段)
第三组(7--9自然段)第4小组(10)自然段
第五组(5--6自然段)第六组(9自然段)
要求:边读边把小组(自己)认为重点的内容画出来或抄下来。
4、教师引导围绕主题,小组之间竞争提问?
教师做好板书。(关键词)
第二课 冰淇淋的眼泪
支教甘肃西部 ----- 条件艰苦-------- 想知难而退------发生一件事情------冰激凌是什么 ------城里孩子喜欢吃--- 老师讲解无力--------城里带回-------融化-------- 冰淇淋流眼泪----- 孩子感动-------冰激凌和孩子一样感动流泪。
5. 课文提纲:
朋友去西部之前的情况。 (1-3自然段)
西部条件差了,孩子见识少,没见过冰激凌。(4-8自然段)
买冰欺凌(9自然段))
孩子们对老师真挚的感激之情(10自然段)
要求:在课本做好段落划分的记号。
五、拓展延伸: 说说你印象最深的一位教师。(学生自由发挥)
(1)根据文章的结构复述课文.
(2)课后习题
六、作业:
1、根据课文提示你还能提出那些问题?
2、根据文章结构练习复述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二课 冰淇淋的眼泪
支教甘肃西部 ----- 条件艰苦-------- 想知难而退------发生一件事情------冰激凌是什么 ------城里孩子喜欢吃--- 老师讲解无力--------城里带回-------融化-------- 冰淇淋流眼泪----- 孩子感动-------冰激凌和孩子一样感动流泪。
教学反思:
备课人签名:李静
批课人意见
批课者签名
第三课时 深学课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自读理解课文,进一步掌握课文叙述方式和段落大意。初步具备概括的能力,能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故事叙述的前因后果。
2.能力目标
(1)能以较快的速度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流利地回答问题并学会用句型.
(2)引导学生通过查词典或互相讨论等方式来扫除文中的障碍。
3.情感态度与价值 初步了解我国西部贫困山区人民生活的穷困和教育的落后,产生关注我国西部发展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能抓住关键词句,准确理解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围绕“教师奉献精神”为主题回答问题,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2)能够概括段落,准确把握课文的结构。
教学方法: 点拨法,导读法,练习法。
学法指导: 自读 合作探究 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一、充分自读,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说说主要内容。师提示:主人公是谁?他去哪干什么,那时,他发现了什么?于是,他做了什么?结果怎么样?
3、朋友去哪干什么,那几个自然段说了这个内容?
指名读,你在预习时遇到了什么问题?
4.课件出示地图:介绍“甘肃西部地区”、介绍“青年志愿者协会”。
中国青年志愿者协(xié)会(英文名Chinese Young Volunteers Associasion,简称
CYVA)成立于1994年12月5日,是由志愿从事社会公益事业与社会保障事业的各界青
年组成的全国性社会团体,本协会通过组织和指导全国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为社会提供志愿服务,经常组织志愿者到西部山区支援当地教育。
二、讨论、学习、理解课文:
1.“朋友为什么会产生知难而退的想法?”
2.青年教师心里不平静。
(1)当他了解到学生连冰激凌都没有见过时,他的心情怎样?会想些什么?
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看到孩子们欢呼雀跃的时候,他的心情怎样?又会想些什么?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件出示:反映我国西部地区贫穷落后现状的音像资料。
(3)读到同学们写的作文时,青年教师心情又是怎样的?他会想些什么?
学生讨论:为什么说“冰激凌也很感动,也流着白色的眼泪?”冰激凌是不会被感动
的,更不会流下白色的眼泪(因为青年教师走过了相当长的一段路,冰激凌已经开始融化了)。这句话的意思是:老师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同学们,大家流下了激动的眼泪;在同学们看来,就连冰激凌好像也被老师的行为感动得流泪了。这句话表面是写冰激凌,实际上还是在写同学们被老师买冰激凌的事情感动了。
3.冰激凌一事使青年教师改变了想法。猜猜他现在会怎么想?学生尽情发挥想像。课
件出示音像资料:我国现在的西部大开发计划、“春蕾计划”、“母亲水窖”工程等。
三、串讲课文:
第一段(1-3自然段)
1.叙述朋友去西部之前的情况:“日子过得平平淡淡,倒也有滋味”说明生活还不错。
2.叙述朋友去西部的原因和经过。
原因:在国家的号召下
经过:置亲朋好友的劝告于不顾。
3.叙述朋友在西部山村工作的情况:苦、累;造成朋友对工作的态度转变,想知难而退。苦:三、四、五年级一起上课;累:第二天就正式上课,一天要给三个年级上不同的课。理解为什么“讲得匆匆忙忙”?
第二段(4-8自然段)
1. 提示下面讲的事.
2. 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冰淇淋是什么?为什么冰淇淋好吃?
3. 老师向学生解释,学生由于未亲眼看到而似懂非懂.
第一个问题解释不清;第二问题的解释使学生迷惑,
抓住老师解说的学生的面部表情,瞪大眼睛,迷惑,似懂非懂.
原因是:学生物质生活的缺乏,与外界接触得太少.间接说明孩子们生活的山村条件非常差,经济发展落后.
1.第三段(9自然段)
“朋友”去县城,想办法给学生带回来了冰淇淋,孩子们非常高兴。
体会“看到他们欢呼雀跃的样子,心里才稍微多了一些安慰”这句话,一方面说明小小的冰淇淋带给孩子们极大的快乐;另一方面说明“朋友”因为孩子们的生活贫穷、物质缺乏而感到难过,看到孩子们因为在物质上得到了一点满足时,自己心里也觉得舒服一些了。
这句话也说明了“朋友”改变想法的原因“朋友”不愿看到孩子们生活在物质缺乏、精神贫乏的状态中,决定里下来培养教育他们,改变他们的生活。
2.第四段(10自然段)
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真挚的感激和热爱之情。
体会“冰淇淋也会感动,她流着白色的泪….”这句话.这一句用了拟人的手法,
是点题之笔。冰淇淋因为天热而融化的样子,被孩子们比作“流眼泪”更进一步说明孩子们被老师的关爱深深地感染了和打动了 。 三、总结课文,畅谈体会:
读了课文,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西部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及经济的
发展。
四、拓展
师:让我们再来看一看老师收集到的有关西部贫困地区的情况吧。(课件出示图片) 问: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能流利地口述
2、练习册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备课人签名:李静
批课人意见:
批课者签名:
第四课时 初学课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检查、讲练。使学生熟练掌握本课10个词语。
2、掌握并熟练运用重点词语。
3、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都完全理解课文内容和结构。 能力目标:
1、掌握课文的叙述顺序和表达方式。
2、学习复述课文。
德育目标:感受师生之间、母子之间的爱心真情。
重点:
1.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人间美丽的真爱,真情。体会每个人的心里,都植有一亩心田,哪怕是小小的,小小的,也值得我们用心好好体恤,好好保护,好好……
2.能条理清楚地复述课文。
难点:
1.不要自以为用强者的身份去同情他人。没有人希望得到对弱者的同情。记得人人平等。而幸运的人,更要懂得感恩。我们所能做到的最好的是理解他人,欣赏他人,赞美他人,关爱他人,尊重他人……怀着爱,去生活,爱生活,爱一切人,爱一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教具:教科书
教学方法: 点拨法,导读法,练习法。
学法指导: 自读 合作探究 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课文
1.今天老师要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
2.板书:一个 故事
3.师用自己的话配乐讲述《一个美丽的故事》
4.故事讲完了,你觉得这是一个怎么样的故事呢?
5.板书:美丽 动人 感人 感人肺腑……
6. 大家说得很好,下面,自己读读课文,进一步说说,课文美丽在那哪里?哪些地方感动了你,打动了你……?
二、教师范读课文 (听的练习)
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字、词、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学生分组翻译词语。(维汉互译) (分组汇报)
2、老师范读词语,学生听发音。 (听)
3、让学生全班齐读,分组读,老师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学生读)
4、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生词。(在课文中画出来)
5、学生在课文中画出词语并组成词组。 (同桌合作)
6、引导学生理解运用词语。 (造句)
学法指导: 读、勾、圈、点、画。
重点字词:
塌(塌陷) 搂(搂着))
重点词语:
即便 打动 明媚
2.检查步骤
1)听写词语或让学生朗读。
2)制定词语造句。
3)做课后相关练习。
三:初读课文,要求学生带着下列问题阅读课文、(熟读课文,简单了解课文)
这些问题分别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
1、父亲平时是怎样上课的?从哪些话可以看出父亲教学的辛苦?
2、那一年的9月10日,父亲来讲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3、那一天的早上,父亲为什么激动?
4、那一天,父亲是怎样上课的?
确定学习课文的讨论学习任务,交由各小组自主合作完成。
学习任务:
教师活动布置任务(巡视) 学生活动(合作探究)
1.小组内自读,解决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句。 (小组长组织)
2.小组解决不了的交大组解决,也可举手让老师协助。(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内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组长记录---课文中画出)
学法指导: 1.讨论交流 2.合作探究
问题:(全文12个自然段,要求学生在课文做好标记,教师做好引导)
五、巩固练习:看看谁最棒?
课本132页第一、二题。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词语,熟练的读写
2、抄写词语,认真预习课文
板书设计: 轻轻放下教鞭
重点字词:
檐(屋檐) 踮(踮起) 蹿 (乱窜) 稚 (幼稚)
鬓(双鬓)
久久 启蒙 平生 阻拦 往常 坦率 绽放
挨个儿 质朴 笔直 颤动
课后反思:
备课人: 李静
批课人意见
批课人签名
第六课时 深学课文(二)一个美丽的故事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自学,及时纠正发音上的错误;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回答问题。
2、掌握正确的发音,会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及课文中词句的意义和结构。
4、能初步理解课文中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1、掌握课文的叙述顺序和表达方式。 2、学习复述课文 。
德育目标:
感受师生之间、母子之间的爱心真情。人间美丽的真爱,真情。体会每个人的心里,都植有一亩心田,哪怕是小小的,小小的,也值得我们用心好好体恤,好好保护,好好……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用汉语直接思维并能用汉语回答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能用课文材料发展社交能力。
教学方法:导读法 引导法 点拨法
学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遇到一些美丽、让人感动的或者让人充满爱 充满欢乐和幸福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课文到底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二、复习检查
1. 听写词语。
2. 重点词语造句。
3. 抽读课文。
二:学生自己阅读课文(要求带着以下问题)
三、学习课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1.自渎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把你认为文中美丽,或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划下来。
2.自学。
3.开火车读。师边听边从旁点评。(你读地真感人,我也被你打动了……)
4.交流
出示句子:
他极其认真地想了半天,然后极其认真地写。
那作文很短,只有三句话: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每天笑眯眯地看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师每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
(感动我的是,这个小小的男孩,才两岁就不幸因得脑炎,使得他智力受损。但他在这个世界上仍然是独一无二的,有他的认真,他执著,他的小小的温柔……渴望得到爱,重视……)
于是,就是这篇作文,深深地打动了他的老师。老师不仅给了他最高分,在班上带着感情朗读了这篇作文,还一笔一画地写了批语:你很聪明,你的作文写得非常感人1、,请你放心,妈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老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大家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
(老师的夸奖发自内心,流露真情,毫无半点虚情假意,可见,老师不是同情这个小男孩,而是真正懂得他,理解他,欣赏他……这样的老师真好,真美!)
捧着作文本,他笑了,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像只喜鹊。但他并没有马上把作文本拿给妈妈看,他是在等待着,等待一个美好的时刻。
(读到这,心被某种温柔的情愫所牵动……真诚的,发自内心的夸奖和赞美别人吧,就像第五课《荒芜的花园》最后所要告诉我们的一样:当你能给别人带来真正的快乐的时候,你的内心也会快乐,美丽。
那个时刻终于到了,是妈妈的生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那天,他起得特别早,把作文本装在一个亲手做的大信封来历。信封上画着一个塌鼻子的男孩儿,那小男孩咧着嘴笑得正甜。他静静地看着妈妈,等着妈妈醒来。妈妈睁开眼,他就甜甜地喊了声“妈妈”,然后笑眯眯地走到妈妈跟前说:“妈妈,今天是您的生日,我要送给您一件礼物。”
(纯纯的小男孩,妈妈纯纯的爱……如此简单,有如此打动我们的心……)
接过信封,妈妈的心在怦怦地跳!
(理解怦怦:心跳很快的样子。妈妈一定期待着儿子给她一份怎样地惊喜……)
果然,看着这篇作文,妈妈甜甜地涌出了两行热泪,然后一把搂住小男孩,搂得很紧很紧,仿佛他会突然之间飞走了。
(1.小男孩的第一个愿望是希望妈妈夸他聪明,但有哪个妈妈不认为自己的孩子聪明呢?妈妈读到这里当然十分感慨。
(2. 抓住:“仿佛他突然间飞走了。”孩子又不是小鸟,怎么会飞走呢?妈妈对自己孩子的挚爱之情溢于言表。她读了孩子内心情感真挚的表达后,更加激动。
是的,智力可以受损,但爱永远不会。她朝气蓬勃,永远垂着绿荫,开着明媚的花,接着芬芳的果。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爱,人人平等,爱,永不灭 ,怀着爱去生活,去爱一切人,爱一切……)
5. 怀着爱,用心体会并读好这些句子。
6. 如果你喜欢这个故事的话,用真情来读好它……
四、学习复述课文
1读了这个美丽的故事,你一定已经知道了这个小男孩的愿望是什么,当他把这个愿望写下来后,老师读了怎么说?小男孩的表现呢?之后他又怎么做?妈妈得到了小男孩送的这份礼物后,她的表现又怎样?这个故事你认为最美的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2.板书:因为……这个小男孩有的愿望是……
老师读到了这两个愿望,她……
小男孩捧着老师认真写着评语的作文本……他打算……
终于等到一个美好的时刻,他……
接过信封,妈妈……
3.根据板书自己试着讲讲这个故事
4.组内交流
5. 把这个故事将给大家听,注意抓住重点,语句通顺,有条理。
五、拓展
1.再读课文,积累文中好词:
受损 美丽如花 极其 格外 涌出 朝气蓬勃
2.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爱的美丽的故事吗?
六、作业
1、抄写词语。
2、复述课文。
3、练习册。
板书设计: 轻轻放下教鞭
小男孩 : 因病弱智 两个愿望 (写作文)) 老师: 打动 高分爱 妈妈: 礼物 激动
课后反思:
备课人签名: 李静
批课人意见:
批课者签名:
第六课时 真实交际与写作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交流,通过真实情景的设计,进行切合实际的交流。
2、达到能在实际生活中自由交际的目的。
3、以课文为学习材料,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大意,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听说练习
教具;教科书
教法:讲练结合 引导点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让几位学生背诵课文,复述课文。
组织学生做练习部分。 (10分钟-15分钟)
让学生说出指出做不了的部分,把那些疑难题跟全班学生一起解决。
交际话题
1)要知道梨子的味道。最好自己尝试一下,你认为是这样吗?举例说明。
2)在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所不知道的事、是通过什么方式了解的呢?
3)怎么样体会文中孩子们获得真知后的感情?
4)说一件你在学校里印象最深的事,最好和你老师有关。
疑难问题 。
部分练习题
1.朋友从县城给学生带回来什么?
2.为什么朋友心里稍微多了一些安慰?
3.你说怎么样理解“冰淇淋也会感动,她流着白色的泪….”这句话。
【作业】
1.看图写一段话。
2.预习课外阅读。
课后反思:
备课人签名: 李静
批课人意见: 批课者签名:
钢笔字教案
第七课时 钢笔字教案
教学内容: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姿势
教学目的:通过讲解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姿势,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姿势。
教学过程:
一、正确的写字姿势
1、头正身直:眼睛和本子距离一尺左右,头要端正,背要伸直、自然,向前微倾,切不可扑向桌子,弯得像大虾。
2、臂开肩平:两臂平放桌面上,两肘相对,左右一样,双肩要平,不可左右高低不同。
3、足安胸舒:胸与课桌要保持一拳距离,不能紧抵桌沿。要使全身各部位感到舒服,轻松、自然、灵便。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平放地上,不可并拢或一前一后,更不可交叠。
4、本子放正:写字时,本子不能斜放,从上到下书写,本子随之由下往上移动。否则,会影响保持正确姿势,把桌面文具盒及多余课本放入课桌里。
二、正确的执笔姿势
正确的执笔方法是三指执笔,五指并用。
1、大姆指、食指、中指轻握笔杆。食指与大姆指相对不相碰,距笔尖2cm左右。
2、姆指在左,食指在右,中指第一指节(指甲盖与肉相连处)与指甲间在内上托,以取得平衡。无名指与小指紧靠中指后面。
3、掌心要虚空,虎口要圆。小手指和掌外侧成环状轻贴纸面,随之上下左右移动。
4、笔杆斜靠虎口处,笔杆向右下方偏斜,与纸面成45°左右,与方格对角线相符。
5、食指在大姆指前面。如大姆指在食指前面,则要遮住视线,头自然会向左偏斜,影响写字姿势。
6、执笔不能太紧,特别是切忌大拇指压在食指上面,影响用笔的提按;食指不能过分弯曲,以免影响三指关节屈伸的变化。
学生中常见的毛病有:(1)执笔太低、太紧、太直。(2)大姆指在食指前面并且两指
相碰。(3)大姆指压在食指上面。(4)大姆指不用指肚而用指甲右边贴着笔杆,食指过分弯曲。(5)虎口不呈圆形,而呈细长形,如同凤眼。(6)掌心不虚,小指弯到掌心。(7)笔杆未靠在虎口处,较直,与纸面向右垂直。(8)手腕向内弯曲,呈扣状。
(9)书写时,手腕空抬。
课后反思:
备课人签名: 李静
批课人意见:
批课者签名:
第八课时 小测验
一、选择题(2*20=40分)
(一)给下列句子中的画线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
1、那背诵的声音久久回荡。
A、对待B、等待C、等到D、平等
2、那天,学校里洋溢着欢乐的氛围。
A、流动B、充满C、流露出D、飘动
3、看着孩子迷惑的眼神,我真不知道说什么好。
A、看不清楚B、使人入迷C、很感兴趣D、摸不着头脑
4、我先复习那些最枯燥的语法。
A、干枯没有水分B、燥热C、没有内容D、没有趣味
5、孩子的目光中蕴含着情感。
A、潜在B、藏着C、包含D、里面有
6、谁知,无法预料的事发生了。
A预习B、预算C、预报D、料7、我区森林覆盖面积只有5%。
A、遮盖B、包着C、指地面上的植物D、盖上
8、即使风调雨顺,也不见起色。
A、有颜色B、上颜色C、改变颜色D、好转
9、他似乎有什么话要说。
A、几乎B、一定C、好像D、如同
10、许多公民对福克斯的演说持怀疑态度。
A、迷惑B、不相信C、信任D、怀旧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政治家福克斯在英国的历史上十分有名,他以诚实和信用立身,团结了许多公民。 但当时政坛上充满了欺骗,公民对政治家并不感兴趣,他们认为政治就是撒谎,没
有人比政客更会撒谎了。所以,仍有许多公民对福克斯的演说持怀疑态度。
一次,福克斯受邀参加大学的演讲。大学生问他:“你在从政的道路上有没有撒过
谎?”
福克斯说:“不,从来没有。”
大学生在下面窃窃私语,有的还轻声笑出声来,因为每一个政客都会这样表白。他
们总是发誓,自己从来没有撒过谎。
(11)福克斯是哪国人?
A、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
(12)福克斯是一个怎样的人?
A、很会撒谎的人B、诚实守信的人C、言而无信的人D、弄虚作假的人
(13)当时该国政治风气如何?
A、政治清明B、公民积极参政C、政客们以公民利益为重D、尔虞我诈
(14)“没有人比政客更会撒谎了”这句话的意思是:
A、普通公民比政客会撒谎B、政客不会撒谎C、政客最会撒谎D、普通公民不会撒谎
(15)对于福克斯的演说,许多公民持什么态度?
A、不太相信B、十分相信C、很感兴趣D、十分赞赏
(三)将句子后面的字放在句子合适的位置上
(16)有个A衣衫不整,又高又瘦的人B在柜台C前D溜达。(总)
(17)盒子放A在高处,B要C爬上一架小小的扶梯D够得着。(才)
(18)我迅速A从地上B拾起五颗钻石,C怎么D也找不到第六颗了。(却)
(19)我A找B了墙角和柜底,C就是D找不到。(遍)
(20)我A像B疯了C到处D乱翻。(一般)
二、书面表达(65分)
(一)形近字组词(1*20=20)
援( ) 渴( ) 偏( ) 挽( ) 神( ) 饮( ) 暖( ) 喝( ) 骗( ) 晚( ) 绅( ) 吹( )
洪( ) 优( ) 绎( ) 辩( )
粪( ) 犹( ) 择( ) 辨( )
(二)组成词组(2*10=20)
实在 融洽 蕴含 挽留 质朴
掌握 传播 充满 放肆 理会
(三)用下列词语造句(2*5=10)
1、迫不及待---- 。
2、毕竟----
3、蕴含----
4、挽留----
5、即便---
(四)完成句子:
1、我去了好几次, 。 (终究)
2、同学们提了好多意见, (总之)
3、这道题 ,我们去问老师吧。(实在)
4、 我们投入到美化家园的行动中。(号召)
5、作为班干部, (应付)
课后反思:
备课人签名: 李静
批课人意见:
批课者签名:
第二课 冰淇淋的眼泪
第一课时:检查词语自学情况、 初读课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自学本课的25个词语,要求回肚、懂意思。重点掌握“犹如、置、安慰、劝告、
似乎、毕竟、稍微、号召、正式、迷惑、偶然、尝、无意”等14个常用词,要求会
念、完全理解,会用。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和课文的结构,能结合课文情景使用。
2.学习本课的句型、要求能结合情景使用。
3.汉字学习:瞪、慰、援、棘、惑通过比较或分析汉字的结构学习。
4.课文学习: 掌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能够用自己的话叙述。
5.学会真是交际,体会师生之间的真挚感情。
(二)能力目标
1. 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一句话,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2. 利用课文材料联系生活实际锻炼听说读写能力,逐步形成真实交际能力。
情感价值观
西部山村需要教育、孩子需要知识、条件再艰苦,甘于奉献的教师在默默地工作着。
用自己一生的心血换来孩子们的未来。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懂得珍惜他们的劳动,
好好学习,以实际行动来报答他们。
教学重点:
(1)学习并掌握词语“犹如、置、安慰、劝告、似乎、毕竟、稍微、号召、正式、迷
惑、偶然、尝、无意””等词和词组的用法。
(2)要求会读,会写,完全理解,并会运用词语,能用词语进行交际。
(3)掌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能够用自己的话叙述。
(处理方法-----讲练结合、导读法)
教学难点:(1)能够模仿课文中(1)不知...(2)那是.....句式造句。
(2)引导学生围绕“突出第十一位”为主题回答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大
意。
(处理方法-----讲读法、讨论法)
教学方法 : 点拨法,导读法,练习法。
学法指导 : 自读 合作探究 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
冰淇淋是夏季最好的消暑食物,不论大人还是小孩都非常的喜欢,但是在本课中
冰淇淋却流着泪,冰淇淋为什么会流泪?那我们就带着这些疑问学习这篇课文课《冰淇
淋的眼泪 》。
二、教师范读课文 (听的练习)
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字、词、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学生分组翻译词语。(维汉互译) (分组汇报)
2、老师范读词语,学生听发音。 (听)
3、让学生全班齐读,分组读,老师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学生读)
4、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生词。(在课文中画出来)
5、学生在课文中画出词语并组成词组。 (同桌合作)
6、引导学生理解运用词语。 (造句)
学法指导: 读、勾、圈、点、画。 (一)重点字:
瞪(瞪眼 ) 棘(棘手) 滋(滋味) 竟(毕竟)
(二)重点词语:
(1)支援 ---- 援助区别:
“支援”表示支持和援助,支持表示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尤其是精神上的;“援助”则
多指具体的人力、财力、物力 。
(2)解说 ;解释说明,尤指向其他人介绍一种事情的,是副词。
苍白:苍,灰白色。 例:她的脸色有些苍白。
安慰:慰,使人心里安适;心安。
应付:应对;对付、敷衍了事将就,凑合 例:最近发生的事情很多,他难以应付。
毕竟:(副)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 。例:你们不要再为难他了,他毕竟还是个
小孩子。
偶然:(形、副)(1)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的(2)偶尔。
例:没想到会出这种事,真是太偶然了。
(3)常用四字词语;
迫不(及)待--- 易错(急) 欢呼雀跃-- 易错(乎) 有滋有味--易错(兹)
三:初读课文,要求学生带着下列问题阅读课文、(熟读课文,简单了解课文)
这些问题分别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
(三)预设问题:
1、朋友为什么去了西部小山村?小山村的情况怎么样?
2、孩子们为什么不知道冰淇淋是什么样子的?
3、朋友为什么解释不清什么是冰淇淋?
4、朋友从县城给学生带回了什么?
5、孩子们看到冰淇淋后有什么反应?
确定学习课文的讨论学习任务,交由各小组自主合作完成。
学习任务:
教师活动布置任务(巡视) 学生活动(合作探究)
1.小组内自读,解决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句。 (小组长组织)
2.小组解决不了的交大组解决,也可举手让老师协助。(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 导)
3.小组内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组长记录---课文中画出)
学法指导: 1.讨论交流 2.合作探究
问题:(全文10个自然段,要求学生在课文做好标记)
1、朋友为什么去了西部小山村?小山村的情况怎么样?(1-3自然段)
2、孩子们为什么不知道冰淇淋是什么样子的?(第3自然段)
3、朋友为什么解释不清什么是冰淇淋?(第6自然段)
4、朋友从县城给学生带回了什么?(第9自然段)
5、孩子们看到冰淇淋后有什么反应?(第9自然段)
四、句型:
组织.....动词(组织)+名词(谁)+动词(干什么)
例:学校组织一年级的学生参加劳动。
安置到.....动词+介词(到)+处所名词
例:我被安置到学校工作。
“ 置....于不顾”
如:艾力置老师的劝告于不顾,匆匆离开了教师。
“要...就”
如:想要成功,就要付出努力。
五、巩固练习:看看谁最棒?
课本132页第一、二、三题。
六、作业:
1、词语抄写3遍,并写出两个词组。
2、重点词语造句。能写出反义词近义词分别写出一个。
3、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画出课文中不理解语句。
板书设计: (一)重点字:
瞪:(瞪眼 ) 棘(棘手) 滋(滋味) 竟(毕竟)
(三)重点词语:
(1)支援 ---- 援助区别:
“支援”表示支持和援助,支持表示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尤其是精神上的;“援助”则
多指具体的人力、财力、物力 。
(2)苍白: 例:她的脸色有些苍白。
安慰:慰,使人心里安适;心安。 词组 : 得到安慰
应付: 例:最近发生的事情很多,他难以应付。 词组: 难以应付 应付工作
毕竟:例:你们不要再为难他了,他毕竟还是个小孩子。词组:毕竟老了 毕竟还小
偶然:例:没想到会出这种事,真是太偶然了。
(3)常用四字词语;
迫不(及)待--- 易错(急) 欢呼雀跃-- 易错(乎) 有滋有味--易错(兹)
句型
(1)组织.....动词(组织)+名词(谁)+动词(干什么)?
例:学校组织一年级的学生参加劳动。
(2)安置到.....动词+介词(到)+处所名词例:我被安置到学校工作。
(3) 置....于不顾”如:艾力置老师的劝告于不顾,匆匆离开了教师。
(4)“要...就” 如:想要成功,就要付出努力。
课后反思:
备课人签名:李静
批课人意见
批课者签名
第二课时 初学课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
文的基本内容。
2.能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文中“冰激凌也很感动,也流着白色的眼泪”这句话的意思,体会文中教师与学
生之间的真挚情感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自学、互相讨论等方式来扫除文中的障碍。
3、情感态度与价值 初步了解我国西部贫困山区人民生活的穷困和教育的落后,产生关注我国西部发展的
意识。
教学内容与方法:
内容:学习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并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冰激凌也很感动,也流着白色的眼泪”这句话的意思,体会文中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真挚情感。
教学方法: 点拨法,导读法,练习法。
学法指导: 自读 合作探究 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吃过冰淇淋吗?冰淇淋给你留下什么感触呢?课文中的冰淇淋为什么留下了眼
泪?看看普普通通的冰淇淋给那里的孩子们留下了多么感人的故事。请阅读课文。 二、复习旧知:(ppt出示)
1、给下列字注音并组词:
瞪(瞪眼 ) 棘(棘手) 滋(滋味) 竟(毕竟)
2、读词语并用划线词语造句 :
苍白、安慰、 应付、 毕竟 稍微 迷惑 正式 无意 号召
词组 : 得到安慰 难以应付 应付工作 毕竟老了 毕竟还小
造句:最近发生的事情很多,他难以应付。
你们不要再为难他了,他毕竟还是个小孩子。词组:
没想到会出这种事,真是太偶然了。
3、听写: 迫不及待- 欢呼雀跃 有滋有味
三、学习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部分自然段,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2、点名抽读,其他学生注意听,找出读错的字词句并纠正。
3、学生在小组内采取分段阅读的方式,分别提出和解决问题。(合作探究)
第一组(1--3自然段)第二组(4--6自然段)
第三组(7--9自然段)第4小组(10)自然段
第五组(5--6自然段)第六组(9自然段)
要求:边读边把小组(自己)认为重点的内容画出来或抄下来。
4、教师引导围绕主题,小组之间竞争提问?
教师做好板书。(关键词)
第二课 冰淇淋的眼泪
支教甘肃西部 ----- 条件艰苦-------- 想知难而退------发生一件事情------冰激凌是什么 ------城里孩子喜欢吃--- 老师讲解无力--------城里带回-------融化-------- 冰淇淋流眼泪----- 孩子感动-------冰激凌和孩子一样感动流泪。
5. 课文提纲:
朋友去西部之前的情况。 (1-3自然段)
西部条件差了,孩子见识少,没见过冰激凌。(4-8自然段)
买冰欺凌(9自然段))
孩子们对老师真挚的感激之情(10自然段)
要求:在课本做好段落划分的记号。
五、拓展延伸: 说说你印象最深的一位教师。(学生自由发挥)
(1)根据文章的结构复述课文.
(2)课后习题
六、作业:
1、根据课文提示你还能提出那些问题?
2、根据文章结构练习复述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二课 冰淇淋的眼泪
支教甘肃西部 ----- 条件艰苦-------- 想知难而退------发生一件事情------冰激凌是什么 ------城里孩子喜欢吃--- 老师讲解无力--------城里带回-------融化-------- 冰淇淋流眼泪----- 孩子感动-------冰激凌和孩子一样感动流泪。
教学反思:
备课人签名:李静
批课人意见
批课者签名
没想到会出这种事,真是太偶然了。
3、听写: 迫不及待- 欢呼雀跃 有滋有味
三、学习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部分自然段,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2、点名抽读,其他学生注意听,找出读错的字词句并纠正。
3、学生在小组内采取分段阅读的方式,分别提出和解决问题。(合作探究)
第一组(1--3自然段)第二组(4--6自然段)
第三组(7--9自然段)第4小组(10)自然段
第五组(5--6自然段)第六组(9自然段)
要求:边读边把小组(自己)认为重点的内容画出来或抄下来。
4、教师引导围绕主题,小组之间竞争提问?
教师做好板书。(关键词)
第二课 冰淇淋的眼泪
支教甘肃西部 ----- 条件艰苦-------- 想知难而退------发生一件事情------冰激凌是什么 ------城里孩子喜欢吃--- 老师讲解无力--------城里带回-------融化-------- 冰淇淋流眼泪----- 孩子感动-------冰激凌和孩子一样感动流泪。
5. 课文提纲:
朋友去西部之前的情况。 (1-3自然段)
西部条件差了,孩子见识少,没见过冰激凌。(4-8自然段)
买冰欺凌(9自然段))
孩子们对老师真挚的感激之情(10自然段)
要求:在课本做好段落划分的记号。
五、拓展延伸: 说说你印象最深的一位教师。(学生自由发挥)
(1)根据文章的结构复述课文.
(2)课后习题
六、作业:
1、根据课文提示你还能提出那些问题?
2、根据文章结构练习复述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二课 冰淇淋的眼泪
支教甘肃西部 ----- 条件艰苦-------- 想知难而退------发生一件事情------冰激凌是什么 ------城里孩子喜欢吃--- 老师讲解无力--------城里带回-------融化-------- 冰淇淋流眼泪----- 孩子感动-------冰激凌和孩子一样感动流泪。
教学反思:
备课人签名:李静
批课人意见
批课者签名
第三课时 深学课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自读理解课文,进一步掌握课文叙述方式和段落大意。初步具备概括的能力,能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故事叙述的前因后果。
2.能力目标
(1)能以较快的速度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流利地回答问题并学会用句型.
(2)引导学生通过查词典或互相讨论等方式来扫除文中的障碍。
3.情感态度与价值 初步了解我国西部贫困山区人民生活的穷困和教育的落后,产生关注我国西部发展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能抓住关键词句,准确理解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围绕“教师奉献精神”为主题回答问题,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2)能够概括段落,准确把握课文的结构。
教学方法: 点拨法,导读法,练习法。
学法指导: 自读 合作探究 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一、充分自读,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说说主要内容。师提示:主人公是谁?他去哪干什么,那时,他发现了什么?于是,他做了什么?结果怎么样?
3、朋友去哪干什么,那几个自然段说了这个内容?
指名读,你在预习时遇到了什么问题?
4.课件出示地图:介绍“甘肃西部地区”、介绍“青年志愿者协会”。
中国青年志愿者协(xié)会(英文名Chinese Young Volunteers Associasion,简称
CYVA)成立于1994年12月5日,是由志愿从事社会公益事业与社会保障事业的各界青
年组成的全国性社会团体,本协会通过组织和指导全国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为社会提供志愿服务,经常组织志愿者到西部山区支援当地教育。
二、讨论、学习、理解课文:
1.“朋友为什么会产生知难而退的想法?”
2.青年教师心里不平静。
(1)当他了解到学生连冰激凌都没有见过时,他的心情怎样?会想些什么?
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看到孩子们欢呼雀跃的时候,他的心情怎样?又会想些什么?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件出示:反映我国西部地区贫穷落后现状的音像资料。
(3)读到同学们写的作文时,青年教师心情又是怎样的?他会想些什么?
学生讨论:为什么说“冰激凌也很感动,也流着白色的眼泪?”冰激凌是不会被感动
的,更不会流下白色的眼泪(因为青年教师走过了相当长的一段路,冰激凌已经开始融化了)。这句话的意思是:老师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同学们,大家流下了激动的眼泪;在同学们看来,就连冰激凌好像也被老师的行为感动得流泪了。这句话表面是写冰激凌,实际上还是在写同学们被老师买冰激凌的事情感动了。
3.冰激凌一事使青年教师改变了想法。猜猜他现在会怎么想?学生尽情发挥想像。课
件出示音像资料:我国现在的西部大开发计划、“春蕾计划”、“母亲水窖”工程等。
三、串讲课文:
第一段(1-3自然段)
1.叙述朋友去西部之前的情况:“日子过得平平淡淡,倒也有滋味”说明生活还不错。
2.叙述朋友去西部的原因和经过。
原因:在国家的号召下
经过:置亲朋好友的劝告于不顾。
3.叙述朋友在西部山村工作的情况:苦、累;造成朋友对工作的态度转变,想知难而退。苦:三、四、五年级一起上课;累:第二天就正式上课,一天要给三个年级上不同的课。理解为什么“讲得匆匆忙忙”?
第二段(4-8自然段)
1. 提示下面讲的事.
2. 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冰淇淋是什么?为什么冰淇淋好吃?
3. 老师向学生解释,学生由于未亲眼看到而似懂非懂.
第一个问题解释不清;第二问题的解释使学生迷惑,
抓住老师解说的学生的面部表情,瞪大眼睛,迷惑,似懂非懂.
原因是:学生物质生活的缺乏,与外界接触得太少.间接说明孩子们生活的山村条件非常差,经济发展落后.
1.第三段(9自然段)
“朋友”去县城,想办法给学生带回来了冰淇淋,孩子们非常高兴。
体会“看到他们欢呼雀跃的样子,心里才稍微多了一些安慰”这句话,一方面说明小小的冰淇淋带给孩子们极大的快乐;另一方面说明“朋友”因为孩子们的生活贫穷、物质缺乏而感到难过,看到孩子们因为在物质上得到了一点满足时,自己心里也觉得舒服一些了。
这句话也说明了“朋友”改变想法的原因“朋友”不愿看到孩子们生活在物质缺乏、精神贫乏的状态中,决定里下来培养教育他们,改变他们的生活。
2.第四段(10自然段)
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真挚的感激和热爱之情。
体会“冰淇淋也会感动,她流着白色的泪….”这句话.这一句用了拟人的手法,
是点题之笔。冰淇淋因为天热而融化的样子,被孩子们比作“流眼泪”更进一步说明孩子们被老师的关爱深深地感染了和打动了 。 三、总结课文,畅谈体会:
读了课文,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西部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及经济的
发展。
四、拓展
师:让我们再来看一看老师收集到的有关西部贫困地区的情况吧。(课件出示图片) 问: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能流利地口述
2、练习册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备课人签名:李静
批课人意见:
批课者签名:
第四课时 初学课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检查、讲练。使学生熟练掌握本课10个词语。
2、掌握并熟练运用重点词语。
3、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都完全理解课文内容和结构。 能力目标:
1、掌握课文的叙述顺序和表达方式。
2、学习复述课文。
德育目标:感受师生之间、母子之间的爱心真情。
重点:
1.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人间美丽的真爱,真情。体会每个人的心里,都植有一亩心田,哪怕是小小的,小小的,也值得我们用心好好体恤,好好保护,好好……
2.能条理清楚地复述课文。
难点:
1.不要自以为用强者的身份去同情他人。没有人希望得到对弱者的同情。记得人人平等。而幸运的人,更要懂得感恩。我们所能做到的最好的是理解他人,欣赏他人,赞美他人,关爱他人,尊重他人……怀着爱,去生活,爱生活,爱一切人,爱一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教具:教科书
教学方法: 点拨法,导读法,练习法。
学法指导: 自读 合作探究 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课文
1.今天老师要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
2.板书:一个 故事
3.师用自己的话配乐讲述《一个美丽的故事》
4.故事讲完了,你觉得这是一个怎么样的故事呢?
5.板书:美丽 动人 感人 感人肺腑……
6. 大家说得很好,下面,自己读读课文,进一步说说,课文美丽在那哪里?哪些地方感动了你,打动了你……?
二、教师范读课文 (听的练习)
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字、词、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学生分组翻译词语。(维汉互译) (分组汇报)
2、老师范读词语,学生听发音。 (听)
3、让学生全班齐读,分组读,老师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学生读)
4、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生词。(在课文中画出来)
5、学生在课文中画出词语并组成词组。 (同桌合作)
6、引导学生理解运用词语。 (造句)
学法指导: 读、勾、圈、点、画。
重点字词:
塌(塌陷) 搂(搂着))
重点词语:
即便 打动 明媚
2.检查步骤
1)听写词语或让学生朗读。
2)制定词语造句。
3)做课后相关练习。
三:初读课文,要求学生带着下列问题阅读课文、(熟读课文,简单了解课文)
这些问题分别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
1、父亲平时是怎样上课的?从哪些话可以看出父亲教学的辛苦?
2、那一年的9月10日,父亲来讲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3、那一天的早上,父亲为什么激动?
4、那一天,父亲是怎样上课的?
确定学习课文的讨论学习任务,交由各小组自主合作完成。
学习任务:
教师活动布置任务(巡视) 学生活动(合作探究)
1.小组内自读,解决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句。 (小组长组织)
2.小组解决不了的交大组解决,也可举手让老师协助。(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内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组长记录---课文中画出)
学法指导: 1.讨论交流 2.合作探究
问题:(全文12个自然段,要求学生在课文做好标记,教师做好引导)
五、巩固练习:看看谁最棒?
课本132页第一、二题。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词语,熟练的读写
2、抄写词语,认真预习课文
板书设计: 轻轻放下教鞭
重点字词:
檐(屋檐) 踮(踮起) 蹿 (乱窜) 稚 (幼稚)
鬓(双鬓)
久久 启蒙 平生 阻拦 往常 坦率 绽放
挨个儿 质朴 笔直 颤动
课后反思:
备课人: 李静
批课人意见
批课人签名
第六课时 深学课文(二)一个美丽的故事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自学,及时纠正发音上的错误;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回答问题。
2、掌握正确的发音,会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及课文中词句的意义和结构。
4、能初步理解课文中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1、掌握课文的叙述顺序和表达方式。 2、学习复述课文 。
德育目标:
感受师生之间、母子之间的爱心真情。人间美丽的真爱,真情。体会每个人的心里,都植有一亩心田,哪怕是小小的,小小的,也值得我们用心好好体恤,好好保护,好好……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用汉语直接思维并能用汉语回答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能用课文材料发展社交能力。
教学方法:导读法 引导法 点拨法
学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遇到一些美丽、让人感动的或者让人充满爱 充满欢乐和幸福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课文到底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二、复习检查
1. 听写词语。
2. 重点词语造句。
3. 抽读课文。
二:学生自己阅读课文(要求带着以下问题)
三、学习课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1.自渎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把你认为文中美丽,或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划下来。
2.自学。
3.开火车读。师边听边从旁点评。(你读地真感人,我也被你打动了……)
4.交流
出示句子:
他极其认真地想了半天,然后极其认真地写。
那作文很短,只有三句话: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每天笑眯眯地看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师每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
(感动我的是,这个小小的男孩,才两岁就不幸因得脑炎,使得他智力受损。但他在这个世界上仍然是独一无二的,有他的认真,他执著,他的小小的温柔……渴望得到爱,重视……)
于是,就是这篇作文,深深地打动了他的老师。老师不仅给了他最高分,在班上带着感情朗读了这篇作文,还一笔一画地写了批语:你很聪明,你的作文写得非常感人1、,请你放心,妈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老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大家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
(老师的夸奖发自内心,流露真情,毫无半点虚情假意,可见,老师不是同情这个小男孩,而是真正懂得他,理解他,欣赏他……这样的老师真好,真美!)
捧着作文本,他笑了,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像只喜鹊。但他并没有马上把作文本拿给妈妈看,他是在等待着,等待一个美好的时刻。
(读到这,心被某种温柔的情愫所牵动……真诚的,发自内心的夸奖和赞美别人吧,就像第五课《荒芜的花园》最后所要告诉我们的一样:当你能给别人带来真正的快乐的时候,你的内心也会快乐,美丽。
那个时刻终于到了,是妈妈的生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那天,他起得特别早,把作文本装在一个亲手做的大信封来历。信封上画着一个塌鼻子的男孩儿,那小男孩咧着嘴笑得正甜。他静静地看着妈妈,等着妈妈醒来。妈妈睁开眼,他就甜甜地喊了声“妈妈”,然后笑眯眯地走到妈妈跟前说:“妈妈,今天是您的生日,我要送给您一件礼物。”
(纯纯的小男孩,妈妈纯纯的爱……如此简单,有如此打动我们的心……)
接过信封,妈妈的心在怦怦地跳!
(理解怦怦:心跳很快的样子。妈妈一定期待着儿子给她一份怎样地惊喜……)
果然,看着这篇作文,妈妈甜甜地涌出了两行热泪,然后一把搂住小男孩,搂得很紧很紧,仿佛他会突然之间飞走了。
(1.小男孩的第一个愿望是希望妈妈夸他聪明,但有哪个妈妈不认为自己的孩子聪明呢?妈妈读到这里当然十分感慨。
(2. 抓住:“仿佛他突然间飞走了。”孩子又不是小鸟,怎么会飞走呢?妈妈对自己孩子的挚爱之情溢于言表。她读了孩子内心情感真挚的表达后,更加激动。
是的,智力可以受损,但爱永远不会。她朝气蓬勃,永远垂着绿荫,开着明媚的花,接着芬芳的果。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爱,人人平等,爱,永不灭 ,怀着爱去生活,去爱一切人,爱一切……)
5. 怀着爱,用心体会并读好这些句子。
6. 如果你喜欢这个故事的话,用真情来读好它……
四、学习复述课文
1读了这个美丽的故事,你一定已经知道了这个小男孩的愿望是什么,当他把这个愿望写下来后,老师读了怎么说?小男孩的表现呢?之后他又怎么做?妈妈得到了小男孩送的这份礼物后,她的表现又怎样?这个故事你认为最美的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2.板书:因为……这个小男孩有的愿望是……
老师读到了这两个愿望,她……
小男孩捧着老师认真写着评语的作文本……他打算……
终于等到一个美好的时刻,他……
接过信封,妈妈……
3.根据板书自己试着讲讲这个故事
4.组内交流
5. 把这个故事将给大家听,注意抓住重点,语句通顺,有条理。
五、拓展
1.再读课文,积累文中好词:
受损 美丽如花 极其 格外 涌出 朝气蓬勃
2.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爱的美丽的故事吗?
六、作业
1、抄写词语。
2、复述课文。
3、练习册。
板书设计: 轻轻放下教鞭
小男孩 : 因病弱智 两个愿望 (写作文)) 老师: 打动 高分爱 妈妈: 礼物 激动
课后反思:
备课人签名: 李静
批课人意见:
批课者签名:
第六课时 真实交际与写作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交流,通过真实情景的设计,进行切合实际的交流。
2、达到能在实际生活中自由交际的目的。
3、以课文为学习材料,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大意,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听说练习
教具;教科书
教法:讲练结合 引导点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让几位学生背诵课文,复述课文。
组织学生做练习部分。 (10分钟-15分钟)
让学生说出指出做不了的部分,把那些疑难题跟全班学生一起解决。
交际话题
1)要知道梨子的味道。最好自己尝试一下,你认为是这样吗?举例说明。
2)在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所不知道的事、是通过什么方式了解的呢?
3)怎么样体会文中孩子们获得真知后的感情?
4)说一件你在学校里印象最深的事,最好和你老师有关。
疑难问题 。
部分练习题
1.朋友从县城给学生带回来什么?
2.为什么朋友心里稍微多了一些安慰?
3.你说怎么样理解“冰淇淋也会感动,她流着白色的泪….”这句话。
【作业】
1.看图写一段话。
2.预习课外阅读。
课后反思:
备课人签名: 李静
批课人意见: 批课者签名:
钢笔字教案
第七课时 钢笔字教案
教学内容: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姿势
教学目的:通过讲解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姿势,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姿势。
教学过程:
一、正确的写字姿势
1、头正身直:眼睛和本子距离一尺左右,头要端正,背要伸直、自然,向前微倾,切不可扑向桌子,弯得像大虾。
2、臂开肩平:两臂平放桌面上,两肘相对,左右一样,双肩要平,不可左右高低不同。
3、足安胸舒:胸与课桌要保持一拳距离,不能紧抵桌沿。要使全身各部位感到舒服,轻松、自然、灵便。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平放地上,不可并拢或一前一后,更不可交叠。
4、本子放正:写字时,本子不能斜放,从上到下书写,本子随之由下往上移动。否则,会影响保持正确姿势,把桌面文具盒及多余课本放入课桌里。
二、正确的执笔姿势
正确的执笔方法是三指执笔,五指并用。
1、大姆指、食指、中指轻握笔杆。食指与大姆指相对不相碰,距笔尖2cm左右。
2、姆指在左,食指在右,中指第一指节(指甲盖与肉相连处)与指甲间在内上托,以取得平衡。无名指与小指紧靠中指后面。
3、掌心要虚空,虎口要圆。小手指和掌外侧成环状轻贴纸面,随之上下左右移动。
4、笔杆斜靠虎口处,笔杆向右下方偏斜,与纸面成45°左右,与方格对角线相符。
5、食指在大姆指前面。如大姆指在食指前面,则要遮住视线,头自然会向左偏斜,影响写字姿势。
6、执笔不能太紧,特别是切忌大拇指压在食指上面,影响用笔的提按;食指不能过分弯曲,以免影响三指关节屈伸的变化。
学生中常见的毛病有:(1)执笔太低、太紧、太直。(2)大姆指在食指前面并且两指
相碰。(3)大姆指压在食指上面。(4)大姆指不用指肚而用指甲右边贴着笔杆,食指过分弯曲。(5)虎口不呈圆形,而呈细长形,如同凤眼。(6)掌心不虚,小指弯到掌心。(7)笔杆未靠在虎口处,较直,与纸面向右垂直。(8)手腕向内弯曲,呈扣状。
(9)书写时,手腕空抬。
课后反思:
备课人签名: 李静
批课人意见:
批课者签名:
第八课时 小测验
一、选择题(2*20=40分)
(一)给下列句子中的画线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
1、那背诵的声音久久回荡。
A、对待B、等待C、等到D、平等
2、那天,学校里洋溢着欢乐的氛围。
A、流动B、充满C、流露出D、飘动
3、看着孩子迷惑的眼神,我真不知道说什么好。
A、看不清楚B、使人入迷C、很感兴趣D、摸不着头脑
4、我先复习那些最枯燥的语法。
A、干枯没有水分B、燥热C、没有内容D、没有趣味
5、孩子的目光中蕴含着情感。
A、潜在B、藏着C、包含D、里面有
6、谁知,无法预料的事发生了。
A预习B、预算C、预报D、料7、我区森林覆盖面积只有5%。
A、遮盖B、包着C、指地面上的植物D、盖上
8、即使风调雨顺,也不见起色。
A、有颜色B、上颜色C、改变颜色D、好转
9、他似乎有什么话要说。
A、几乎B、一定C、好像D、如同
10、许多公民对福克斯的演说持怀疑态度。
A、迷惑B、不相信C、信任D、怀旧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政治家福克斯在英国的历史上十分有名,他以诚实和信用立身,团结了许多公民。 但当时政坛上充满了欺骗,公民对政治家并不感兴趣,他们认为政治就是撒谎,没
有人比政客更会撒谎了。所以,仍有许多公民对福克斯的演说持怀疑态度。
一次,福克斯受邀参加大学的演讲。大学生问他:“你在从政的道路上有没有撒过
谎?”
福克斯说:“不,从来没有。”
大学生在下面窃窃私语,有的还轻声笑出声来,因为每一个政客都会这样表白。他
们总是发誓,自己从来没有撒过谎。
(11)福克斯是哪国人?
A、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
(12)福克斯是一个怎样的人?
A、很会撒谎的人B、诚实守信的人C、言而无信的人D、弄虚作假的人
(13)当时该国政治风气如何?
A、政治清明B、公民积极参政C、政客们以公民利益为重D、尔虞我诈
(14)“没有人比政客更会撒谎了”这句话的意思是:
A、普通公民比政客会撒谎B、政客不会撒谎C、政客最会撒谎D、普通公民不会撒谎
(15)对于福克斯的演说,许多公民持什么态度?
A、不太相信B、十分相信C、很感兴趣D、十分赞赏
(三)将句子后面的字放在句子合适的位置上
(16)有个A衣衫不整,又高又瘦的人B在柜台C前D溜达。(总)
(17)盒子放A在高处,B要C爬上一架小小的扶梯D够得着。(才)
(18)我迅速A从地上B拾起五颗钻石,C怎么D也找不到第六颗了。(却)
(19)我A找B了墙角和柜底,C就是D找不到。(遍)
(20)我A像B疯了C到处D乱翻。(一般)
二、书面表达(65分)
(一)形近字组词(1*20=20)
援( ) 渴( ) 偏( ) 挽( ) 神( ) 饮( ) 暖( ) 喝( ) 骗( ) 晚( ) 绅( ) 吹( )
洪( ) 优( ) 绎( ) 辩( )
粪( ) 犹( ) 择( ) 辨( )
(二)组成词组(2*10=20)
实在 融洽 蕴含 挽留 质朴
掌握 传播 充满 放肆 理会
(三)用下列词语造句(2*5=10)
1、迫不及待---- 。
2、毕竟----
3、蕴含----
4、挽留----
5、即便---
(四)完成句子:
1、我去了好几次, 。 (终究)
2、同学们提了好多意见, (总之)
3、这道题 ,我们去问老师吧。(实在)
4、 我们投入到美化家园的行动中。(号召)
5、作为班干部, (应付)
课后反思:
备课人签名: 李静
批课人意见:
批课者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