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的经济含义

新型城镇化的“新”体现在:解决“双二元结构”(城乡之间和城市内部的二元结构);城市规模向两头延伸,注重城市群、中小城市和城镇的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提倡“绿色城市”和“智慧城市”。

这些“新”表明政府期望城镇化不再走老路,要改变粗放型的城镇化趋势,并弥补传统城镇化的“欠账”,也意味着新型城镇化蕴含着重要的经济含义,涉及到城镇化步伐、城市人口规模变化、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方方面面。

城镇化率与非农城镇化率的“裂口”收敛

中国的城镇化率从1990 年的26.4%上升至2000年的36.2%,并在2011年攀高至51.3%。21世纪前十年的城镇化步伐比1990 年代有所加快,这种高速城镇化是在中国加入WTO 后,变为更开放经济体的背景下的进行的。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虽然进城的人越来越多,更能代表市民身份的非农户籍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率(简称“非农城镇化率”),上升幅度却没有城镇化率那么大。

从上图中看到,1990 年时城镇化率比非农城镇化率高6个百分点,2000年时差距扩大到10个百分点,2010年时进一步扩大到15个百分点。

城镇化率与非农城镇化率的“裂口”不断扩大说明了大量涌入城市的常住人口并未获得城市户籍,他们并不能完全享受与户籍居民一样的公共服务。未来十年,新型城镇化会让“裂口”逐渐收敛。

首先,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中国城镇化步伐看起来会放缓一些,多位官员和学者预测2020年该指标升至60%。以此计算,接下来这些年中国城镇化率年均增长0.97%,它低于2000-2010年均1.37%的增长速度。

其次,虽然城镇化率将呈现放缓的上升趋势,但政府着力解决“双二元结构”意味着非农城镇化率将得到明显提升。国务院在2012年2月已下发《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提出地级市以下市区全部放开户籍制度。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指出:“要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我们预计,在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60%,非农城镇化率升至50%。“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非农城镇化率步伐将明显加快,更多已在城市定居的常住人口将获得城市户籍,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务。

两横三纵、三大城市带、八大城市群

《国家“十二五”计划纲要》鲜明指出了未来城镇化的重点领域。中国将构建“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两横”是指欧亚大陆桥通道和沿长江通道两条横轴;“三纵”则是指沿海、京哈京广和包昆通道),优先开发三个城市带即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重点发展八个大城市群。

其中,八大城市群包括:1、哈长地区(黑龙江省的哈大齐和吉林省的长吉地区);2、闽东南地区(福建沿海地区);3、江淮地区(安徽皖江地区);4、中原地区(河南中部);5、长江中游地区(包括湖南的长株潭、湖北的武汉城市圈、江西的昌九地区);6、关中平原地区;7、成渝地区8、北部湾地区。

投资减速、消费规模增长超两倍

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将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投资和消费关系。本世纪前十年,城镇化速度明显加快,固定资产投资在大多年份处于20%以上的高速增长水平。虽然城镇化道路还很长,然而,政府期望城镇化不再走老路,要改变这种粗放型的城镇化趋势。

因此,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难现2009-2010年的高增速,投资增速下行幅度会比较明显。根据我们的测算2,固定资产投资的平均增速将从“十一五”期间的26.3%降至“十二五”期间的18.4%,并在“十三五”期间进一步降至13.8%。

与投资下台阶相对应的是,新型城镇化解决“双二元结构”问题,将释放出巨大的内需潜能特别是民众的消费潜力,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城镇化推动年均1000多万人口转移到城市,会带来劳动生产率和城市集聚效益的提高;另一方面,解决城市现有外来人口的社会保障等后顾之忧,带来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增加。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1年的18.39万亿元上升至2020年的58.42万亿元。

虽然中国经济增速缓慢下行是大概率事件,但在新型城镇化扩大内需的政策推进下,消费的下行空间很有限。我们预计消费增速从“十一五”期间的17.2%降至“十二五”期间的14.6%,并在“十三五”期间小幅下降至13.5%。

服务业增长1.7倍

新型城镇化必然会让当前的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将进一步推高服务业占GDP比重,李克强指出:“工业升级需要服务业加快发展,城镇化与服务业更是密切相关。

要做大做强服务业,发挥服务业最大就业?容纳器?的作用,增强就业创业活力。”三大产业占GDP比重将会有趋势性变化,第二产业转向下行、第三产业占比加速提升将无悬念。

经济增速放缓背后的主要原因是要素供给发生了改变,劳动力、土地、能源等要素成本的上升将导致钢铁、有色、化工等行业增速放缓甚至萎缩。因此,第二产业内将受主、客观因素的倒逼而进行结构调整。

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伴随人口老龄化和劳动报酬占GDP比重上升,民生相关的财政投入和消费升级将会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并催生许多新兴第三产业,以满足不同类型的市场需求。新型城镇化发挥的聚集效应也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根据我们测算,第二产业将从2011年的47%降至2020年的43%(其中工业从39%降至36%),第三产业从2011年的44%上升至2020年的50%。工业增速进一步放缓,而服务业仍将平稳增长,到2020年增长约1.7倍。

新型城镇化的“新”体现在:解决“双二元结构”(城乡之间和城市内部的二元结构);城市规模向两头延伸,注重城市群、中小城市和城镇的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提倡“绿色城市”和“智慧城市”。

这些“新”表明政府期望城镇化不再走老路,要改变粗放型的城镇化趋势,并弥补传统城镇化的“欠账”,也意味着新型城镇化蕴含着重要的经济含义,涉及到城镇化步伐、城市人口规模变化、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方方面面。

城镇化率与非农城镇化率的“裂口”收敛

中国的城镇化率从1990 年的26.4%上升至2000年的36.2%,并在2011年攀高至51.3%。21世纪前十年的城镇化步伐比1990 年代有所加快,这种高速城镇化是在中国加入WTO 后,变为更开放经济体的背景下的进行的。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虽然进城的人越来越多,更能代表市民身份的非农户籍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率(简称“非农城镇化率”),上升幅度却没有城镇化率那么大。

从上图中看到,1990 年时城镇化率比非农城镇化率高6个百分点,2000年时差距扩大到10个百分点,2010年时进一步扩大到15个百分点。

城镇化率与非农城镇化率的“裂口”不断扩大说明了大量涌入城市的常住人口并未获得城市户籍,他们并不能完全享受与户籍居民一样的公共服务。未来十年,新型城镇化会让“裂口”逐渐收敛。

首先,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中国城镇化步伐看起来会放缓一些,多位官员和学者预测2020年该指标升至60%。以此计算,接下来这些年中国城镇化率年均增长0.97%,它低于2000-2010年均1.37%的增长速度。

其次,虽然城镇化率将呈现放缓的上升趋势,但政府着力解决“双二元结构”意味着非农城镇化率将得到明显提升。国务院在2012年2月已下发《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提出地级市以下市区全部放开户籍制度。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指出:“要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我们预计,在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60%,非农城镇化率升至50%。“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非农城镇化率步伐将明显加快,更多已在城市定居的常住人口将获得城市户籍,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务。

两横三纵、三大城市带、八大城市群

《国家“十二五”计划纲要》鲜明指出了未来城镇化的重点领域。中国将构建“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两横”是指欧亚大陆桥通道和沿长江通道两条横轴;“三纵”则是指沿海、京哈京广和包昆通道),优先开发三个城市带即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重点发展八个大城市群。

其中,八大城市群包括:1、哈长地区(黑龙江省的哈大齐和吉林省的长吉地区);2、闽东南地区(福建沿海地区);3、江淮地区(安徽皖江地区);4、中原地区(河南中部);5、长江中游地区(包括湖南的长株潭、湖北的武汉城市圈、江西的昌九地区);6、关中平原地区;7、成渝地区8、北部湾地区。

投资减速、消费规模增长超两倍

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将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投资和消费关系。本世纪前十年,城镇化速度明显加快,固定资产投资在大多年份处于20%以上的高速增长水平。虽然城镇化道路还很长,然而,政府期望城镇化不再走老路,要改变这种粗放型的城镇化趋势。

因此,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难现2009-2010年的高增速,投资增速下行幅度会比较明显。根据我们的测算2,固定资产投资的平均增速将从“十一五”期间的26.3%降至“十二五”期间的18.4%,并在“十三五”期间进一步降至13.8%。

与投资下台阶相对应的是,新型城镇化解决“双二元结构”问题,将释放出巨大的内需潜能特别是民众的消费潜力,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城镇化推动年均1000多万人口转移到城市,会带来劳动生产率和城市集聚效益的提高;另一方面,解决城市现有外来人口的社会保障等后顾之忧,带来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增加。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1年的18.39万亿元上升至2020年的58.42万亿元。

虽然中国经济增速缓慢下行是大概率事件,但在新型城镇化扩大内需的政策推进下,消费的下行空间很有限。我们预计消费增速从“十一五”期间的17.2%降至“十二五”期间的14.6%,并在“十三五”期间小幅下降至13.5%。

服务业增长1.7倍

新型城镇化必然会让当前的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将进一步推高服务业占GDP比重,李克强指出:“工业升级需要服务业加快发展,城镇化与服务业更是密切相关。

要做大做强服务业,发挥服务业最大就业?容纳器?的作用,增强就业创业活力。”三大产业占GDP比重将会有趋势性变化,第二产业转向下行、第三产业占比加速提升将无悬念。

经济增速放缓背后的主要原因是要素供给发生了改变,劳动力、土地、能源等要素成本的上升将导致钢铁、有色、化工等行业增速放缓甚至萎缩。因此,第二产业内将受主、客观因素的倒逼而进行结构调整。

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伴随人口老龄化和劳动报酬占GDP比重上升,民生相关的财政投入和消费升级将会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并催生许多新兴第三产业,以满足不同类型的市场需求。新型城镇化发挥的聚集效应也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根据我们测算,第二产业将从2011年的47%降至2020年的43%(其中工业从39%降至36%),第三产业从2011年的44%上升至2020年的50%。工业增速进一步放缓,而服务业仍将平稳增长,到2020年增长约1.7倍。


相关文章

  • 人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本质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人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本质 作者:肖金成 来源:<探索与争鸣>2013年第11期 对城镇化的认识需要正本清源 城镇化战略已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但对城镇化的认识仍不是很 ...查看


  • 2014建筑专业继续教育心得
  • 学习心得 通过下载培训教材和教师视频讲座等形式圆满完成了2014年职称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及专业科目全部学时的学习.经过本次学习及培训使我深深认识到,知识更新的速度如新陈代谢一般快,我们所学的知识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接受了本年度的职称继续教 ...查看


  •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二.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政治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五.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一.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社 ...查看


  • 中特题目及答案
  • 中特题目及答案 16级题目: 1.为什么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谈谈你的理解) 十九大同意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道写入党章.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查看


  • 矛盾观练习
  • 矛盾观练习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梅花鹿茸即梅花鹿的幼角,以其补精髓,助肾阳,强筋健骨的功效而著称.漫画"割掉鹿茸防止 ...查看


  • 追求"人"与"物"相匹配的城镇化
  • 2014年12月08日 11:32:28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张车伟 我们追求的新型城镇化,就应该是人的城镇化与物的城镇化相匹配的城镇化.人的城镇化就是要让进城的所有人能够共享发展的成果.而物的城镇化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城镇化 ...查看


  • 化道路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热点专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热点背景扫描]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工业化.信息化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1)工业化一般是指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它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不同国家实现 ...查看


  • 农村社会学总结
  • 第九章 农村卫生 第一节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 一.民国时期的农村卫生 (一). 农村卫生的含义 是指农村社会和个人为增进人体健康,预防疾病,创造符合生理.心理要求的社会环境.生产环境.生活条件所采取的措施. (二).农村的卫生状况 处在 ...查看


  •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下)试题和答案
  • 第一部分 ;判断题1. 2012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 正确 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答案分析: 2. 无 正确答案:A√10 年后,中国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