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皮革文物保护和修复研究

关于皮革文物保护和修复研究

作者:

(********* ****,XX,XXXXX)

摘 要:历史文物是一个国家历史的见证,所以对出土文物的保护和修复的工作一直是文物保护工作者面临的很重要的工作,尤其是对易腐蚀的皮革文物的保护工作更是需要良好的修复的技术和相对成熟的修复的环境,本文在研究我国文物保护的现状和方法的基础上,以青铜时代出去的高腰皮靴为例来讲述了皮革文物的修复的过程,并提出了相应的修复建议。

关键词:文物保护,皮革,保护和修复

1 我国文物的保护和修复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我国有丰富的物质文化的遗产,大批的出土文物是我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文明的见证,但是对一些皮革或者皮质的文物来说,其出土时,损坏程度就比较的大,所以对此类文化的还原和修复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还原了文物的本来的面目才能让他去见证历史,才有收藏的价值,另一方面对出土文物中易腐蚀文物的保护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的考古工作者和文物保护工作者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我国政府对文物的保护和修护工作也十分的重视。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和总体目标。

1.1文物保护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是:坚持以暂时屏蔽该词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构建科学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提高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充分发挥文化遗产在传承中华文化,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1.2文物保护的基本方针

基本方针是: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坚持保护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坚持依法和科学保护,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初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文化遗产保护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到2015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得到全面有效保护;保护文化遗产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2我国文物保护和修复的技术现状介绍

2.1文物修复的方法介绍

根据文物修复的目的、方法、持有者习惯或地区差异、认识程度与实际感觉、审美观点等的不同,一般可将文物修复分为考古修复、展览修复、商业修复三种。

1、考古修复

考古修复力求还原文物的“真实性”,要求按出土时破坏的情况拼接好并修补缺损部位,所修补部位必须与原物有差别,粘接部分和补缺部分不能随色,保持出土文物的真实性。

2、展览修复

展览修复旨在使文物在视觉上达到“完美无缺”,通常会采用各种材料对文物进行修复,要求文物表面修复完好,放置在展柜中目视辨别不出修复痕迹。

3、商业修复

商业修复应用最为普遍,难度也最大。高超的修复技术可以使文物看起来“真补难辨”。一般可根据持有者的要求达到两种不同层次的修复精度。一是要求在直观上不可看到修补痕迹,修补部位即使用放大镜也很难发现。二是要求缺损部位修补所用的材料与原文物质地的疏密程度相同,在X光照射下修补的地方与原文物的质地不能有显著的差别,只允许辨别出细小的裂纹;同时也要求修补部位的材料不褪色,不怕紫外线照射。瓷器类文物修补时采用的色釉要有一定的硬度,不怕金属利器划拨。

2.2文物修复技术分类

1、器物类(无机质地文物)、金属器(铜器、铁器、金银器、铅锡器等)、非金属器(陶器、瓷器、玉器、石器、木器等)。

2、纸张类(有机质地文物)、书画装裱修复、古籍修复、档案修复。

3、纺织品、竹木、漆器、皮革(有机质地的文物)。

4、传统家具修复。

2.3 对文物存放环境介绍

1、博物馆的温度指标及其控制

一般认为博物馆室内空气的标准温度应在15—25℃,对文物保存比较适宜,这个温度范围是泛指各类文物而言,有些质地的文物对温度有更严格的要求。博物馆室内温度的波动,只允许缓慢逐渐改变,不仅要求在一年之内的变化不超过规定的标准,就一日而言,气温的变化也不能过于剧烈,一般认为日气温差不能超过2—5℃。为了控制博物馆内的温度,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下列措施:

尽量减少馆外不良气候的干扰。掌握馆内气候规律,在气候不宜的太冷或太热气节,陈列室开放时及库房均应关闭门窗、挂窗帘,减缓空气对流对馆内温度的影响。用温度调控设

备。用空调系统设备自动调控博物馆温度是最后的途径。 控制文物展柜的温度、陈列展柜应尽可能封闭严密,使陈列柜小环境免受外界气温的干扰。长期实验表明,封闭展柜可避免温度的剧烈变化,减缓室外气候剧变对文物的影响和破坏。水质框架的玻璃柜,年久易变形而出现缝隙,难保密闭,因为可以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注意考察新的材料,制造密闭性能好的展柜。

2、博物馆内湿度及其控制

博物馆内相对湿度基本公认数值时45%—65%,在此数值范围内缓慢波动,对保存一般泛指的各类文物基本是合适的。相对湿度对文物的影响与文物的材质有一定的关系,不同材质的文物,有其严格的湿度控制范围,即最佳保存环境湿度,如漆木器类库房为60—70%,纺织品、皮革文物库房为50—55%。文物分类收藏或展出,有区别地控制湿度,是最理想的办法,如果实在达不到这一要求时,也要将湿度控制在泛指各类文物的标准数值范围内。

3皮革文物修复介绍

3.1 皮革文物易腐蚀的原因分析

皮革易腐蚀存在的原因有:

1、皮革的主要成分是由蛋白质纤维的网状组织构成的。皮革除蛋白质外,还有大量维持皮革弹性的水和油脂等物质。

2、当皮革质地文物在长时期的保存中,失去了一定量的水和油脂物质时,就变得僵硬,易脆、易裂。

3、皮革制品的损坏与光、热、湿度、微生物有关。

4、高温会使皮革纤维变成胶糊。过分干燥,易变得脆弱;过分潮湿,又易生霉、腐败。生霉的原因由霉菌是丝状真菌、多细胞的低等植物所致,凡生长在营养基质上,而形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或絮状菌的真菌,称为霉菌。它分布极广,种类很多,约有4万种左右。常见危害皮革文物的霉菌有曲霉属、短梗孢属、枝孢莓属、青莓等霉菌。

5、保存皮革质文物的相对湿度以55~65%为宜。

6、害虫和微生物会蛀蚀皮革制品。 危害皮革文物的昆虫,据资料介绍有70多种,最常见、危害最大数量最多的是蠹鱼、烟草甲、皮蠹和白蚁等。 由此可见,昆虫对皮革文物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有的将书籍蛀蚀成洞,由里向外形成不规则孔道,有的将绘画、书籍蛀成碎片,使整幅画、整本书遭到破坏。常用的杀菌剂有对位硝基苯酚、五氯苯酚或五氯苯酚的衍生物、麝香樟脑、硫酸锌、水杨酸、滴滴涕和除虫菊混合液及硫代氰酸酯杀虫剂等。

3.2 现有的保护和修复的办法

保存皮革质文物的相对湿度以55%—65%为宜。脆弱的皮制品可用甘油、羊毛脂、蓖麻子油等保护。对于薄皮革、毛皮,可用甘油和水、蛋黄制成的乳剂保护。已经变干、变硬、

变脆的皮革制品,可先用一块湿海棉在皮面褶缝处擦拭一遍,然后用一种以羊毛脂为主的混合液体进行鞣皮,使之润滑。混合剂中要掺上一些蜡,使酥化部分凝固。浸泡在水中的湿皮革,立即自然干燥,会完全失去韧性,难以复原。应将皮制品在分子量为1500的聚乙二醇溶液中浸泡数天。取出后,自然干燥。或用聚乙二醇750处理皮制品。糟朽、脆弱的旧皮,可在皮的背面裱上帆布加固。有褶皱的地方,可先将褶皱处湿润,然后用玻璃慢慢压住,当皮已经回软后,可适当加些重压,直到皮革干时,撤去重物即可复原。

3.3皮革文物修复档案一例—高腰皮靴

皮靴出土于哈密五堡墓地M7,保存于哈密地区博物馆库房。该库房无恒温恒湿设备。保护处理前,长22-23.5cm;宽9.5-11cm;高20-21cm。处理后重量为200g/208g。

1、修复原因:皮靴形状完整,变形严重。两只皮靴靴筒部位均向左侧弯折。2号靴右侧靴筒底部有较为尖锐的折痕。皮革材质硬、脆,表面有不同程度磨损、老化退化、纤维松脱,局部区域角质化。表面污垢较多,且与皮革材料紧密结合。靴底部有孔洞,并发现靴底各层间隙有虫蛀的现象。

2、所用材料及工具介绍:工具:镊子、棉签、毛刷、棉布手套等。材料:乙醇、去离子水、泡沫塑料、沙袋、无酸纸等。仪器:软X射线探伤机、台式显微镜、便携式显微镜、加湿修复平台。吸尘器、直尺、游标卡尺等。

3、保护修复步骤: (1)对皮靴进行常规照相、软X射线照相。记录皮靴基本信息,测量尺寸及重量。建立保护修复档案(2)对皮靴进行观察,局部区域用台式或便携式显微镜观察(3)在靴靴面、靴筒、靴底分别选取一小块区域进行清洗除垢试验。先用毛刷、吸尘器进行干燥清洗,发现纤维紧密结合在一起,干燥清洗没什么效果。改用棉签蘸50%或80%乙醇溶液进行清洗。(4)将皮靴放入加湿平台上进行加湿,高湿度下皮革变软,靴筒部位尤其明显,可以进行整形操作,

3.4修复总结

为了更还的修复皮革文物,其修复的步骤要有序的进行,整个皮革的修复的过程应该按照以下的步骤进行:(1)采集影像资料、X光拍照(2)文物基本信息记录(3)文物保存现状记录(建立保护修复档案、病害记录)、显微镜观察(4)选取局部区域进行清洗除垢试验

(5)控制环境湿度,对皮靴进行加湿、整形(6)制作包装盒(7)完成保护修复档案

建议皮革文物保存环境温度控制在2~18℃,温度日波动范围小于1℃,相对湿度为50~60%,相对湿度日波动范围小于3%。尽量减少空气环境中的污染物。要避免强光特别是紫外线照射。另外在拿取皮靴时应戴上手套,避免与手直接接触。保存过程中要注意微生物、昆虫等危害因素。如发现文物上有昆虫或虫卵,应及时进行冷冻处理。

4总结

从古物古迹,到文物,再到文化遗产;从“修旧如旧”,到“不改变原状”,再到“保护文物环境”;从“坚决保护,严禁破坏”、“两重两利”(重点保护,重点发掘,既对文物保护有利,又对基本建设有利)到皮革文物保护“十六字”原则(抢救第一,保护为主,加强管理,合理利用) ,再到 “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 全面保护的理念 ,也反映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和实践的历史进程。

参考文献

1.潘美娣:《古物修复与装帧》,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2.故宫博物院:《书画的裱装与修复》,文物出版社,1980年。

3.杜子熊:《书画装潢学》,上海书画出版社,1986年。

4.文保学会:《文物保护技术》第三辑,1982年。

5.徐毓明:《艺术品和图书、档案保养法》,科普出版社,1985年。

关于皮革文物保护和修复研究

作者:

(********* ****,XX,XXXXX)

摘 要:历史文物是一个国家历史的见证,所以对出土文物的保护和修复的工作一直是文物保护工作者面临的很重要的工作,尤其是对易腐蚀的皮革文物的保护工作更是需要良好的修复的技术和相对成熟的修复的环境,本文在研究我国文物保护的现状和方法的基础上,以青铜时代出去的高腰皮靴为例来讲述了皮革文物的修复的过程,并提出了相应的修复建议。

关键词:文物保护,皮革,保护和修复

1 我国文物的保护和修复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我国有丰富的物质文化的遗产,大批的出土文物是我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文明的见证,但是对一些皮革或者皮质的文物来说,其出土时,损坏程度就比较的大,所以对此类文化的还原和修复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还原了文物的本来的面目才能让他去见证历史,才有收藏的价值,另一方面对出土文物中易腐蚀文物的保护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的考古工作者和文物保护工作者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我国政府对文物的保护和修护工作也十分的重视。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和总体目标。

1.1文物保护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是:坚持以暂时屏蔽该词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构建科学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提高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充分发挥文化遗产在传承中华文化,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1.2文物保护的基本方针

基本方针是: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坚持保护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坚持依法和科学保护,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初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文化遗产保护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到2015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得到全面有效保护;保护文化遗产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2我国文物保护和修复的技术现状介绍

2.1文物修复的方法介绍

根据文物修复的目的、方法、持有者习惯或地区差异、认识程度与实际感觉、审美观点等的不同,一般可将文物修复分为考古修复、展览修复、商业修复三种。

1、考古修复

考古修复力求还原文物的“真实性”,要求按出土时破坏的情况拼接好并修补缺损部位,所修补部位必须与原物有差别,粘接部分和补缺部分不能随色,保持出土文物的真实性。

2、展览修复

展览修复旨在使文物在视觉上达到“完美无缺”,通常会采用各种材料对文物进行修复,要求文物表面修复完好,放置在展柜中目视辨别不出修复痕迹。

3、商业修复

商业修复应用最为普遍,难度也最大。高超的修复技术可以使文物看起来“真补难辨”。一般可根据持有者的要求达到两种不同层次的修复精度。一是要求在直观上不可看到修补痕迹,修补部位即使用放大镜也很难发现。二是要求缺损部位修补所用的材料与原文物质地的疏密程度相同,在X光照射下修补的地方与原文物的质地不能有显著的差别,只允许辨别出细小的裂纹;同时也要求修补部位的材料不褪色,不怕紫外线照射。瓷器类文物修补时采用的色釉要有一定的硬度,不怕金属利器划拨。

2.2文物修复技术分类

1、器物类(无机质地文物)、金属器(铜器、铁器、金银器、铅锡器等)、非金属器(陶器、瓷器、玉器、石器、木器等)。

2、纸张类(有机质地文物)、书画装裱修复、古籍修复、档案修复。

3、纺织品、竹木、漆器、皮革(有机质地的文物)。

4、传统家具修复。

2.3 对文物存放环境介绍

1、博物馆的温度指标及其控制

一般认为博物馆室内空气的标准温度应在15—25℃,对文物保存比较适宜,这个温度范围是泛指各类文物而言,有些质地的文物对温度有更严格的要求。博物馆室内温度的波动,只允许缓慢逐渐改变,不仅要求在一年之内的变化不超过规定的标准,就一日而言,气温的变化也不能过于剧烈,一般认为日气温差不能超过2—5℃。为了控制博物馆内的温度,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下列措施:

尽量减少馆外不良气候的干扰。掌握馆内气候规律,在气候不宜的太冷或太热气节,陈列室开放时及库房均应关闭门窗、挂窗帘,减缓空气对流对馆内温度的影响。用温度调控设

备。用空调系统设备自动调控博物馆温度是最后的途径。 控制文物展柜的温度、陈列展柜应尽可能封闭严密,使陈列柜小环境免受外界气温的干扰。长期实验表明,封闭展柜可避免温度的剧烈变化,减缓室外气候剧变对文物的影响和破坏。水质框架的玻璃柜,年久易变形而出现缝隙,难保密闭,因为可以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注意考察新的材料,制造密闭性能好的展柜。

2、博物馆内湿度及其控制

博物馆内相对湿度基本公认数值时45%—65%,在此数值范围内缓慢波动,对保存一般泛指的各类文物基本是合适的。相对湿度对文物的影响与文物的材质有一定的关系,不同材质的文物,有其严格的湿度控制范围,即最佳保存环境湿度,如漆木器类库房为60—70%,纺织品、皮革文物库房为50—55%。文物分类收藏或展出,有区别地控制湿度,是最理想的办法,如果实在达不到这一要求时,也要将湿度控制在泛指各类文物的标准数值范围内。

3皮革文物修复介绍

3.1 皮革文物易腐蚀的原因分析

皮革易腐蚀存在的原因有:

1、皮革的主要成分是由蛋白质纤维的网状组织构成的。皮革除蛋白质外,还有大量维持皮革弹性的水和油脂等物质。

2、当皮革质地文物在长时期的保存中,失去了一定量的水和油脂物质时,就变得僵硬,易脆、易裂。

3、皮革制品的损坏与光、热、湿度、微生物有关。

4、高温会使皮革纤维变成胶糊。过分干燥,易变得脆弱;过分潮湿,又易生霉、腐败。生霉的原因由霉菌是丝状真菌、多细胞的低等植物所致,凡生长在营养基质上,而形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或絮状菌的真菌,称为霉菌。它分布极广,种类很多,约有4万种左右。常见危害皮革文物的霉菌有曲霉属、短梗孢属、枝孢莓属、青莓等霉菌。

5、保存皮革质文物的相对湿度以55~65%为宜。

6、害虫和微生物会蛀蚀皮革制品。 危害皮革文物的昆虫,据资料介绍有70多种,最常见、危害最大数量最多的是蠹鱼、烟草甲、皮蠹和白蚁等。 由此可见,昆虫对皮革文物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有的将书籍蛀蚀成洞,由里向外形成不规则孔道,有的将绘画、书籍蛀成碎片,使整幅画、整本书遭到破坏。常用的杀菌剂有对位硝基苯酚、五氯苯酚或五氯苯酚的衍生物、麝香樟脑、硫酸锌、水杨酸、滴滴涕和除虫菊混合液及硫代氰酸酯杀虫剂等。

3.2 现有的保护和修复的办法

保存皮革质文物的相对湿度以55%—65%为宜。脆弱的皮制品可用甘油、羊毛脂、蓖麻子油等保护。对于薄皮革、毛皮,可用甘油和水、蛋黄制成的乳剂保护。已经变干、变硬、

变脆的皮革制品,可先用一块湿海棉在皮面褶缝处擦拭一遍,然后用一种以羊毛脂为主的混合液体进行鞣皮,使之润滑。混合剂中要掺上一些蜡,使酥化部分凝固。浸泡在水中的湿皮革,立即自然干燥,会完全失去韧性,难以复原。应将皮制品在分子量为1500的聚乙二醇溶液中浸泡数天。取出后,自然干燥。或用聚乙二醇750处理皮制品。糟朽、脆弱的旧皮,可在皮的背面裱上帆布加固。有褶皱的地方,可先将褶皱处湿润,然后用玻璃慢慢压住,当皮已经回软后,可适当加些重压,直到皮革干时,撤去重物即可复原。

3.3皮革文物修复档案一例—高腰皮靴

皮靴出土于哈密五堡墓地M7,保存于哈密地区博物馆库房。该库房无恒温恒湿设备。保护处理前,长22-23.5cm;宽9.5-11cm;高20-21cm。处理后重量为200g/208g。

1、修复原因:皮靴形状完整,变形严重。两只皮靴靴筒部位均向左侧弯折。2号靴右侧靴筒底部有较为尖锐的折痕。皮革材质硬、脆,表面有不同程度磨损、老化退化、纤维松脱,局部区域角质化。表面污垢较多,且与皮革材料紧密结合。靴底部有孔洞,并发现靴底各层间隙有虫蛀的现象。

2、所用材料及工具介绍:工具:镊子、棉签、毛刷、棉布手套等。材料:乙醇、去离子水、泡沫塑料、沙袋、无酸纸等。仪器:软X射线探伤机、台式显微镜、便携式显微镜、加湿修复平台。吸尘器、直尺、游标卡尺等。

3、保护修复步骤: (1)对皮靴进行常规照相、软X射线照相。记录皮靴基本信息,测量尺寸及重量。建立保护修复档案(2)对皮靴进行观察,局部区域用台式或便携式显微镜观察(3)在靴靴面、靴筒、靴底分别选取一小块区域进行清洗除垢试验。先用毛刷、吸尘器进行干燥清洗,发现纤维紧密结合在一起,干燥清洗没什么效果。改用棉签蘸50%或80%乙醇溶液进行清洗。(4)将皮靴放入加湿平台上进行加湿,高湿度下皮革变软,靴筒部位尤其明显,可以进行整形操作,

3.4修复总结

为了更还的修复皮革文物,其修复的步骤要有序的进行,整个皮革的修复的过程应该按照以下的步骤进行:(1)采集影像资料、X光拍照(2)文物基本信息记录(3)文物保存现状记录(建立保护修复档案、病害记录)、显微镜观察(4)选取局部区域进行清洗除垢试验

(5)控制环境湿度,对皮靴进行加湿、整形(6)制作包装盒(7)完成保护修复档案

建议皮革文物保存环境温度控制在2~18℃,温度日波动范围小于1℃,相对湿度为50~60%,相对湿度日波动范围小于3%。尽量减少空气环境中的污染物。要避免强光特别是紫外线照射。另外在拿取皮靴时应戴上手套,避免与手直接接触。保存过程中要注意微生物、昆虫等危害因素。如发现文物上有昆虫或虫卵,应及时进行冷冻处理。

4总结

从古物古迹,到文物,再到文化遗产;从“修旧如旧”,到“不改变原状”,再到“保护文物环境”;从“坚决保护,严禁破坏”、“两重两利”(重点保护,重点发掘,既对文物保护有利,又对基本建设有利)到皮革文物保护“十六字”原则(抢救第一,保护为主,加强管理,合理利用) ,再到 “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 全面保护的理念 ,也反映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和实践的历史进程。

参考文献

1.潘美娣:《古物修复与装帧》,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2.故宫博物院:《书画的裱装与修复》,文物出版社,1980年。

3.杜子熊:《书画装潢学》,上海书画出版社,1986年。

4.文保学会:《文物保护技术》第三辑,1982年。

5.徐毓明:《艺术品和图书、档案保养法》,科普出版社,1985年。


相关文章

  • 烧伤创面修复的现状与展望
  • 烧伤创面修复的现状与展望 作者:孙永华 烧伤是平时和战时常见的一种创伤,伤在体表,但如果烧伤面积超过体表面积的30%,就会影响到全身多脏器和多系统的生理与病理生理改变.烧伤面积愈大,深度愈深,对机体的打击愈大,影响着治愈率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 ...查看


  • 工商注册商品分类号
  • 商品分类号:导航选择 第一类 用于工业.科学.摄影.农业.园艺.森林的化学品,未加工人造合成树脂,未加工塑料物质,肥 料,灭火用合成物,淬火和金属焊接用制剂,保存食品用化学品,鞣料,工业用粘全剂 [注释] 本类主要包括用于工业.科学和农业的 ...查看


  • 汽车日常保养论文1
  •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成人高等教育 毕 业 论 文 题 目 浅谈汽车日常保养 姓 名 张 三 学 号085315031 专 业汽车检测与维修 学习形式函 授 层次专 科 站名东莞函授站 (院 系) 完成日期 指导教师 包亚军 摘要 由于我国 ...查看


  • 各类真皮鞋保养方法汇总
  • 各类真皮鞋保养方法汇总 软牛皮.纳帕牛皮优点:皮质柔软牢固,曲挠部位不易死褶打理方法:鞋油小牛皮优点:毛孔细腻柔软光滑,皮质软而富有光泽度,穿着不易变形打理方法:鞋油胎牛皮优点:皮纹清晰,手感光滑,皮质富有弹性打理方法:鞋油软羊皮优点:皮质 ...查看


  • 土壤修复十讲
  • 土壤修复知识十讲 (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院长 作者:张益,住建部科技委委员.住建部专家委委员.住建部环境卫生标准委员会主任.上海环境院 本文来自<固废观察> 土壤修复十讲之一:土壤修复起源与污染 ...查看


  • 制革污泥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 第15卷第4期 皮 革 科 学 与 工 程 Vol . 15, No . 42005年8月LE ATH ER SCIENC E AND E NGINEE RING Aug . 2005 文章编号:1004-7964(2005) 04-005 ...查看


  • 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15版最新)
  • 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 一.农.林.牧.渔业 1.木本食用油料.调料和工业原料的种植及开发.生产 2.绿色.有机蔬菜(含食用菌.西甜瓜).干鲜果品.茶叶栽培技术开发及产品生产 3.糖料.果树.牧草等农作物栽培新技术开发及产品生产 4.花卉生产 ...查看


  • 环境生物修复技术复习题
  • 2016环境生物修复技术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原位生物修复 指在污染的原地点采用一定的工程措施进行生物修复.采用工程措施但不挖掘或抽取地下水等方法. 2.环境生物技术 直接或间接利用完整的生物体或生物体的某些组成部分或某些机能.建立降低 ...查看


  • 信息检索与利用-200检索课题
  • 检索课题 1. 生物芯片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2. 基因技术在治疗癌症的进展 3. 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药用蛋白的研究 4. 基因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的进展 5.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治疗研究 6. PCR在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 7. 乙肝的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