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过程中怎样维护国家安全

我国自1978年以来的对外开放,成功地抓住了第三次全球化浪潮的机遇。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有效地整合世界资源来发展壮大自己,成为发展中国家成功的典范。21世纪我国对外开放无论在广度、深度、力度上都达到了全新阶段。经济环境空前开放,既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对国家经济安全提出了挑战。在对外开放新形势下,探究我国经济安全问题的由来,树立正确的国家经济安全观,寻求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恰当途径。

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走得很快。但针对开放型经济风险的防范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面对高度开放的现实,我们亟需树立一整套全新理念来重新阐述国家经济安全,作为维护我国经济安全具体政策制订和措施选择的基点。 1 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的安全观

一国的经济安全程度。根本上取决于该国的经济实力。贫弱是最大的不安全,发展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本质。只有把国内的事情搞好,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理顺各种关系,才能降低保障经济安全的代价,更有效地抵御外部风险。经济实力不仅为国家以经济手段解决国家安全问题提供了前提。而且为谋求国家利益提供了保障。无论是在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还是在俄罗斯的《俄联邦国家经济安

全战略(基本原则)》中,都一致体现出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竞争力的提高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必要前提。发展中国家惟有不断提高国家竞争力,才能突破技术封锁,改变越发不利的贸易条件,逾越国际分工等级体系,使国际经济秩序趋于公正、公平与合理,从而赢得相对适宜的外部环境。对于中国而言,经济发展是当前最大的安全问题。因此,我们应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安全观,将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作为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标志,也作为国家经济安全的前提条件,在发展中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2 树立“开放中求安全”的安全观

在全球化背景下,封闭就意味着落后,只有进一步开放才能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由封闭而带来的落后和贫穷从长远看是最大的不安全。如果离开全球化的大背景来看中国经济的安全问题。风险会越来越大。经过30年的对外开放。我国的国家经济安全度提高了,而不是削弱了。对外开放作为大战略必须始终坚持,在这方面动摇、摆动是最大的风险。把我国的经济安全置于经济全球化中去系统地研究。应成为我们分析经济安全问题、解决经济安全隐患所应采用的基本分析方法。坚持在推进全球化的进程中明确我国的战略产业,鼓励外资的正常进入和我国企业参与全球化进程。经济安全不等于“自给自足”,也不是主张狭隘的民族本位主义。应该是在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全球化进程前提下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国家经济安全实际是一个在规避风险条件下如何实现更高的对外开放收益的问题。我们应该把握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积极主动地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体系中,掌握全球竞争的主动权,化解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

3 树立“国际合作”的安全观

生产要素的跨国界快速自由配置。使各国经济空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种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经济关系,扩大了共同利益的空间。随着经济全球化负面影响的日益显露。长期困扰国际经济发展的南北问题、南南问题及地区性的经济、金融危机问题连续不断,国际社会只有联手合作,才能有效缓解和解决。在处理对外经济关系时。只有加强互利合作,才能共存共荣;若一味地搞恶性竞争,热衷于搞单边制裁,只能是两败俱伤。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特征之一。就是由强调中国的特殊性和按自己时间表推进的对外开放,转向与国际社会成员共同协商的对外开放。我们应倡导合作安全。在追求共同的安全利益基础上,强调各国的普遍安全。要充分考虑各国文明的多元性,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促进多领域协调合作,创造有利的国际安全环境。在国家自主的基础上。策略性地处理好国家经济主权与国际合作之间的关系,以对等、公平的主权让渡及限制,拓展共同的利益空间。在更广的范围建立新型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形成宽领域、多形式的协商合作机制。力求解决共同面临的经济问题,提高我国在国际经贸事务中的制衡能力,营造出国际经济安全的新生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格局,使经贸对抗、报复成为双刃剑,相互依存的程度越深,会给国家经济安全带来一定的风险。更给国家经济安全带来了高水平、更大范围实现和维护的机遇。

4 树立“重在防范”的安全观

风险的事前预防远重于事后应对,任何风险的化解,总是越早越主动,要做到“防范为主、应急为辅”。在开放的环境中,会出现更多、更复杂的危害我国经济利益的因素。如外部资金或金融手段对我国银行及金融体系的冲击、工业间谍和商业间谍对我国商业机密、经济信息和重要技术的窃取等。如果仅根据已经暴露出的问题“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将会非常被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必须防患于未然,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和消除隐患。要把研究和

决策结合起来,切实做好国家经济风险的评估与预警,建立国家经济安全防范、预警和应对机制,如国家重要战略物资储备制度、市场应急机制、对外经济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国内产业和市场合理保护机制、进口来源多元化等。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节和经济管理职能,着眼于形成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的中长期对策,运用全球视野预测和监控国家的经济安全形势,根据形势变化动态调整,寻找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最佳平衡点。当然,政府的干预防范的力度必须适宜,绝不能以政府行为来代替市场竞争。

三、维护我国经济安全的基本举措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但不是强国。我们要努力构建起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坚持对外开放和维护经济安全为两个基点的发展战略,维护我国经济在开放中的健康、稳定和有序发展。我们需要的是对外开放的高质高效,真正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可持续发展潜力和国际竞争力。

1 尊重国际惯例,积极发挥建设性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利益日益全球化,与国家经济利益关联度越来越大的全球性“游戏规则”的重要性愈发明显。我们应当尊重国际规则,并按其要求发展同其他国家的经贸关系;加强对“游戏规则”的研究与利用,积极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与推进。应该认识到:现行的世界经济运行规则是由发达国家主导制定的,存在着明显的利益倾斜,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应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国际事务,在充分遵守国际准则和各种双边、多边协定的基础上,更多地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和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设,为我国经济利益的实现和维护提供合法的途径。

当前,我国出口遭受的贸易摩擦和贸易壁垒不断增加,反倾销规则越来越多地被许多国家滥用。成为贸易保护的“幌子”,我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首先是中国产品的出口实力在提升,“中国制造’,竞争力的提升在带动全球经济的同时。也意味着利益冲突的可能性增多,竞争对手应对的力度不断加大;其次是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正面临衰退的风险,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因自身经济发展迟缓,对华贸易逆差不断增加,导致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抬头;其三是从2005年开始,中国进入世贸的“后过渡期”阶段,许多领域都面临着市场开放带来的挑战。在当前世界经济增速总体趋缓的情况下,加上政治因素延伸到经贸领域,多重因素叠加,使中国步入了一个贸易摩擦的多发期。如何妥善应对和解决这些贸易摩擦,将直接关系到能否有效地消除世界对中国的担心和误解。我们必须要尊重国际惯例,研究规则、适应规则、利用规则、驾驭规则,通过谈判协商来维护自己的合法、合理权益。应对贸易争端不仅要在既定的规则下解决已发生的争端,而且应积极参与制定规则、改进规则。争取控制贸易争端的主动权,从规则上消除对我国出口不利的根源,坚决反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

2 实施“走出去”战略,与世界经济高度融合

“走出去”是缓解我国市场和资源压力的突破口。是我国经济融入国际市场的必由之路,关系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真正“走出去”,形成国内国外两个“战场”作战。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我国的经济利益才能够得到保障。在多大程度上“走出去”,既是衡量我国对外开放成熟度的重要

标志,也是维护我国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比较而言。“走出去”比“引进来”更安全。今后,在继续扩大内吸型开放的同时,加速扩大外扩型开放的比重,使内吸型开放和外扩型开放在数量上保持“适度”的比例关系。加大对外投资,不仅可以通过整合全球战略资源、抢占国际市场、提高资源储备、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以达到发展本国经济的目的,而且还可以通过融入全球竞争、参与全球事务,实现与世界经济的高度融合,构建新的国家经济秩序。当前,无论从开拓市场空间、优化产业结构、获取经济资源、争取技术来源。还是突破贸易保护壁垒,“走出去”都是一种必然选择。

我国能源短缺的现实表明,统筹利用好国内外两种资源意义非凡。近些年来,国际大宗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价格不断上涨,大型跨国矿业巨头的资源垄断和价格控制能力不断增强:少数发达国家占有和消耗着更多比例的资源,资源配置严重不平衡。中国企业应该积极“走出去”。通过多种方式与相关行业的国外企业开展能源矿产的勘探、开发、设计、加工和运输、市场等产业链各环节的合作。以形成中国能源资源多元化的供给渠道。还要利用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对战略性资源运输通道的保障能力。随着更多我国企业“走出去”谋发展,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任将变得更为复杂,我国海外的经济利益在很大程度上还将依靠东道国经济的安全。

3 提高外资利用效率,巩固民族产业基础

对于外资利用,应根据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地区发展平衡、环境生态保护以及其他战略需要有选择地引进。要从追求进出口贸易顺差转向进出口贸易平衡;从依赖出口保持经济增长转向同时依靠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尤其要注重扩大内需;从给予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转向内外资企业平等竞争;从单纯的商品输出转向资本、服务与商品输出并行。鼓励外商投资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可再生能源和生态环境保护,鼓励外商投资资源综合利用,对我国稀缺或不可再生的重要矿产资源不再鼓励外商投资。一些不可再生的重要矿产资源不再允许外商投资勘查开采。限制或禁止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准入。引进外资要配合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对战略性和敏感性行业,持谨慎开放的态度,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在装备制造业等战略产业中,应建立保护自主创新与自主品牌的平台。成立跨部门的跨国投资、购并审查委员会,运用反垄断法及相关法规,全面审查外资购并带来的影响。

必须发挥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这种作用既不是对垄断行业的完全独占,也不是对非竞争行业的控制,而是参与并引领与国家经济安全有关的行业的充分竞争。构筑重点国企为骨干的国家经济安全产业基础,鼓励和培育民企共同参与竞争,促进国企和民企都能不断提高全球竞争力。

4 加强金融监管。抵御金融危机

在金融全球化过程中,与其相伴的蔓延效应使金融危机迅速扩散,产生巨大的波及效应和放大效应,国际金融动荡已成为一种常态。近现代金融业的发展史,也是一部金融危机的发展史。当前,美国金融危机影响蔓延,我国经济面临下滑趋势,多重因素对我国的金融安全正在造成负面影响。我国金融监管的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金融监管的组织、人才、技术和制度等都与现代金融监管的要求有差距。这就增加了宏观金融调控的难度、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容易造成金融泡沫。金融监管是政府建立的金融安全网中的第一道关卡,对于国家金融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金融监管应把握好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与防范金融风险、确保金融稳定的关系,采取稳打稳扎策略,不顾国内环境而放松金融监管对金融业无疑是一场灾难。当前任务:一要积极促进改革单极国际货币体系,稳步推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美国金融危机使人们认识到国际货币体系存在制度性缺陷和改进国际货币体系的紧迫性,我们应推动完善国际货币基金、世界银行等组织的治理结构,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积极推进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二要扩大金融监管的范围。实现对所有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的公平监管。不但要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管,还要加强对投资银行、对冲基金及衍生金融产品的监管;三要健全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着力防范跨业、跨境风险。现行的制度无法解决监控真空和死角问题,我们应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制定涵盖银行、证券、保险业并能为国际上接受的监管规范。形成更加灵活、措施更加得力的监管磋商和信息交流机制。

5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摆脱对外依附状态

自主创新是企业“走出去”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也是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目前我国部分产业技术对外依存度高。特别是一些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依靠外国核心技术和装备进行生产,关键零部件仍由外国公司控制。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大国。不可能完全依附于发达国家,在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的同时,必须坚持自己的创新能力,如果没有自主创新能力,就根本谈不上国家竞争力。不管经济全球化怎样发展,不管跨国公司今后如何在全球分配资源,我们要在抓住全球产业转移带来的机遇、主动利用世界资源的同时,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要正确处理自主创新和自力更生的关系,自主创新应当是开放式的创新:以我为主,整合全球科技资源。

我国自1978年以来的对外开放,成功地抓住了第三次全球化浪潮的机遇。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有效地整合世界资源来发展壮大自己,成为发展中国家成功的典范。21世纪我国对外开放无论在广度、深度、力度上都达到了全新阶段。经济环境空前开放,既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对国家经济安全提出了挑战。在对外开放新形势下,探究我国经济安全问题的由来,树立正确的国家经济安全观,寻求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恰当途径。

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走得很快。但针对开放型经济风险的防范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面对高度开放的现实,我们亟需树立一整套全新理念来重新阐述国家经济安全,作为维护我国经济安全具体政策制订和措施选择的基点。 1 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的安全观

一国的经济安全程度。根本上取决于该国的经济实力。贫弱是最大的不安全,发展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本质。只有把国内的事情搞好,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理顺各种关系,才能降低保障经济安全的代价,更有效地抵御外部风险。经济实力不仅为国家以经济手段解决国家安全问题提供了前提。而且为谋求国家利益提供了保障。无论是在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还是在俄罗斯的《俄联邦国家经济安

全战略(基本原则)》中,都一致体现出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竞争力的提高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必要前提。发展中国家惟有不断提高国家竞争力,才能突破技术封锁,改变越发不利的贸易条件,逾越国际分工等级体系,使国际经济秩序趋于公正、公平与合理,从而赢得相对适宜的外部环境。对于中国而言,经济发展是当前最大的安全问题。因此,我们应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安全观,将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作为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标志,也作为国家经济安全的前提条件,在发展中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2 树立“开放中求安全”的安全观

在全球化背景下,封闭就意味着落后,只有进一步开放才能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由封闭而带来的落后和贫穷从长远看是最大的不安全。如果离开全球化的大背景来看中国经济的安全问题。风险会越来越大。经过30年的对外开放。我国的国家经济安全度提高了,而不是削弱了。对外开放作为大战略必须始终坚持,在这方面动摇、摆动是最大的风险。把我国的经济安全置于经济全球化中去系统地研究。应成为我们分析经济安全问题、解决经济安全隐患所应采用的基本分析方法。坚持在推进全球化的进程中明确我国的战略产业,鼓励外资的正常进入和我国企业参与全球化进程。经济安全不等于“自给自足”,也不是主张狭隘的民族本位主义。应该是在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全球化进程前提下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国家经济安全实际是一个在规避风险条件下如何实现更高的对外开放收益的问题。我们应该把握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积极主动地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体系中,掌握全球竞争的主动权,化解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

3 树立“国际合作”的安全观

生产要素的跨国界快速自由配置。使各国经济空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种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经济关系,扩大了共同利益的空间。随着经济全球化负面影响的日益显露。长期困扰国际经济发展的南北问题、南南问题及地区性的经济、金融危机问题连续不断,国际社会只有联手合作,才能有效缓解和解决。在处理对外经济关系时。只有加强互利合作,才能共存共荣;若一味地搞恶性竞争,热衷于搞单边制裁,只能是两败俱伤。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特征之一。就是由强调中国的特殊性和按自己时间表推进的对外开放,转向与国际社会成员共同协商的对外开放。我们应倡导合作安全。在追求共同的安全利益基础上,强调各国的普遍安全。要充分考虑各国文明的多元性,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促进多领域协调合作,创造有利的国际安全环境。在国家自主的基础上。策略性地处理好国家经济主权与国际合作之间的关系,以对等、公平的主权让渡及限制,拓展共同的利益空间。在更广的范围建立新型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形成宽领域、多形式的协商合作机制。力求解决共同面临的经济问题,提高我国在国际经贸事务中的制衡能力,营造出国际经济安全的新生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格局,使经贸对抗、报复成为双刃剑,相互依存的程度越深,会给国家经济安全带来一定的风险。更给国家经济安全带来了高水平、更大范围实现和维护的机遇。

4 树立“重在防范”的安全观

风险的事前预防远重于事后应对,任何风险的化解,总是越早越主动,要做到“防范为主、应急为辅”。在开放的环境中,会出现更多、更复杂的危害我国经济利益的因素。如外部资金或金融手段对我国银行及金融体系的冲击、工业间谍和商业间谍对我国商业机密、经济信息和重要技术的窃取等。如果仅根据已经暴露出的问题“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将会非常被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必须防患于未然,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和消除隐患。要把研究和

决策结合起来,切实做好国家经济风险的评估与预警,建立国家经济安全防范、预警和应对机制,如国家重要战略物资储备制度、市场应急机制、对外经济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国内产业和市场合理保护机制、进口来源多元化等。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节和经济管理职能,着眼于形成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的中长期对策,运用全球视野预测和监控国家的经济安全形势,根据形势变化动态调整,寻找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最佳平衡点。当然,政府的干预防范的力度必须适宜,绝不能以政府行为来代替市场竞争。

三、维护我国经济安全的基本举措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但不是强国。我们要努力构建起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坚持对外开放和维护经济安全为两个基点的发展战略,维护我国经济在开放中的健康、稳定和有序发展。我们需要的是对外开放的高质高效,真正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可持续发展潜力和国际竞争力。

1 尊重国际惯例,积极发挥建设性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利益日益全球化,与国家经济利益关联度越来越大的全球性“游戏规则”的重要性愈发明显。我们应当尊重国际规则,并按其要求发展同其他国家的经贸关系;加强对“游戏规则”的研究与利用,积极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与推进。应该认识到:现行的世界经济运行规则是由发达国家主导制定的,存在着明显的利益倾斜,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应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国际事务,在充分遵守国际准则和各种双边、多边协定的基础上,更多地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和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设,为我国经济利益的实现和维护提供合法的途径。

当前,我国出口遭受的贸易摩擦和贸易壁垒不断增加,反倾销规则越来越多地被许多国家滥用。成为贸易保护的“幌子”,我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首先是中国产品的出口实力在提升,“中国制造’,竞争力的提升在带动全球经济的同时。也意味着利益冲突的可能性增多,竞争对手应对的力度不断加大;其次是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正面临衰退的风险,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因自身经济发展迟缓,对华贸易逆差不断增加,导致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抬头;其三是从2005年开始,中国进入世贸的“后过渡期”阶段,许多领域都面临着市场开放带来的挑战。在当前世界经济增速总体趋缓的情况下,加上政治因素延伸到经贸领域,多重因素叠加,使中国步入了一个贸易摩擦的多发期。如何妥善应对和解决这些贸易摩擦,将直接关系到能否有效地消除世界对中国的担心和误解。我们必须要尊重国际惯例,研究规则、适应规则、利用规则、驾驭规则,通过谈判协商来维护自己的合法、合理权益。应对贸易争端不仅要在既定的规则下解决已发生的争端,而且应积极参与制定规则、改进规则。争取控制贸易争端的主动权,从规则上消除对我国出口不利的根源,坚决反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

2 实施“走出去”战略,与世界经济高度融合

“走出去”是缓解我国市场和资源压力的突破口。是我国经济融入国际市场的必由之路,关系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真正“走出去”,形成国内国外两个“战场”作战。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我国的经济利益才能够得到保障。在多大程度上“走出去”,既是衡量我国对外开放成熟度的重要

标志,也是维护我国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比较而言。“走出去”比“引进来”更安全。今后,在继续扩大内吸型开放的同时,加速扩大外扩型开放的比重,使内吸型开放和外扩型开放在数量上保持“适度”的比例关系。加大对外投资,不仅可以通过整合全球战略资源、抢占国际市场、提高资源储备、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以达到发展本国经济的目的,而且还可以通过融入全球竞争、参与全球事务,实现与世界经济的高度融合,构建新的国家经济秩序。当前,无论从开拓市场空间、优化产业结构、获取经济资源、争取技术来源。还是突破贸易保护壁垒,“走出去”都是一种必然选择。

我国能源短缺的现实表明,统筹利用好国内外两种资源意义非凡。近些年来,国际大宗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价格不断上涨,大型跨国矿业巨头的资源垄断和价格控制能力不断增强:少数发达国家占有和消耗着更多比例的资源,资源配置严重不平衡。中国企业应该积极“走出去”。通过多种方式与相关行业的国外企业开展能源矿产的勘探、开发、设计、加工和运输、市场等产业链各环节的合作。以形成中国能源资源多元化的供给渠道。还要利用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对战略性资源运输通道的保障能力。随着更多我国企业“走出去”谋发展,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任将变得更为复杂,我国海外的经济利益在很大程度上还将依靠东道国经济的安全。

3 提高外资利用效率,巩固民族产业基础

对于外资利用,应根据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地区发展平衡、环境生态保护以及其他战略需要有选择地引进。要从追求进出口贸易顺差转向进出口贸易平衡;从依赖出口保持经济增长转向同时依靠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尤其要注重扩大内需;从给予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转向内外资企业平等竞争;从单纯的商品输出转向资本、服务与商品输出并行。鼓励外商投资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可再生能源和生态环境保护,鼓励外商投资资源综合利用,对我国稀缺或不可再生的重要矿产资源不再鼓励外商投资。一些不可再生的重要矿产资源不再允许外商投资勘查开采。限制或禁止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准入。引进外资要配合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对战略性和敏感性行业,持谨慎开放的态度,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在装备制造业等战略产业中,应建立保护自主创新与自主品牌的平台。成立跨部门的跨国投资、购并审查委员会,运用反垄断法及相关法规,全面审查外资购并带来的影响。

必须发挥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这种作用既不是对垄断行业的完全独占,也不是对非竞争行业的控制,而是参与并引领与国家经济安全有关的行业的充分竞争。构筑重点国企为骨干的国家经济安全产业基础,鼓励和培育民企共同参与竞争,促进国企和民企都能不断提高全球竞争力。

4 加强金融监管。抵御金融危机

在金融全球化过程中,与其相伴的蔓延效应使金融危机迅速扩散,产生巨大的波及效应和放大效应,国际金融动荡已成为一种常态。近现代金融业的发展史,也是一部金融危机的发展史。当前,美国金融危机影响蔓延,我国经济面临下滑趋势,多重因素对我国的金融安全正在造成负面影响。我国金融监管的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金融监管的组织、人才、技术和制度等都与现代金融监管的要求有差距。这就增加了宏观金融调控的难度、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容易造成金融泡沫。金融监管是政府建立的金融安全网中的第一道关卡,对于国家金融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金融监管应把握好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与防范金融风险、确保金融稳定的关系,采取稳打稳扎策略,不顾国内环境而放松金融监管对金融业无疑是一场灾难。当前任务:一要积极促进改革单极国际货币体系,稳步推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美国金融危机使人们认识到国际货币体系存在制度性缺陷和改进国际货币体系的紧迫性,我们应推动完善国际货币基金、世界银行等组织的治理结构,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积极推进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二要扩大金融监管的范围。实现对所有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的公平监管。不但要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管,还要加强对投资银行、对冲基金及衍生金融产品的监管;三要健全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着力防范跨业、跨境风险。现行的制度无法解决监控真空和死角问题,我们应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制定涵盖银行、证券、保险业并能为国际上接受的监管规范。形成更加灵活、措施更加得力的监管磋商和信息交流机制。

5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摆脱对外依附状态

自主创新是企业“走出去”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也是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目前我国部分产业技术对外依存度高。特别是一些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依靠外国核心技术和装备进行生产,关键零部件仍由外国公司控制。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大国。不可能完全依附于发达国家,在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的同时,必须坚持自己的创新能力,如果没有自主创新能力,就根本谈不上国家竞争力。不管经济全球化怎样发展,不管跨国公司今后如何在全球分配资源,我们要在抓住全球产业转移带来的机遇、主动利用世界资源的同时,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要正确处理自主创新和自力更生的关系,自主创新应当是开放式的创新:以我为主,整合全球科技资源。


相关文章

  • 2015-2中考复习
  • 中考思品知识复习 九年级第一单元 承担责任 服务社会 • 必备知识梳理: • 考点1:责任 • 1.含义: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情,责任是不应该做某些事情 • 2.人因社会角色不同,而负有不同的责任---角色不同,责任不同 • 3.不负责任 ...查看


  • 专题八维护世界和平
  • 专题八:维护世界和平 热点链接 1.我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据统计,截至2013年8月1日,人民解放军共参加23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军事人员2.4万人次,共有1840余名官兵在9个联合国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军事专家表示,中国认 ...查看


  • 九年级政治
  • 九年级政治 第一单元 承担责任 服务社会 第一课 责任与角色同在 1.对于中学生来说,自觉承担责任就是自己的事自己做,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并且对 自己做的事负责.P2 ★2.什么是责任?P5 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情.责任是不应该做某些事 ...查看


  • 九年级思品期末复习提纲
  • 第一课 责任与角色同在 1.责任的来源有哪些?责任可以来自:对他人的承诺.分配的任务.上级的 任命.职业的要求.法律规定.传统习俗.公民身份.道德原则等.责任产 生于社会关系之间的相互承诺. 2. 承担责任的回报有哪些?承担责任的回报既包括 ...查看


  • 维护世界和平,构建和谐世界
  • 维护世界和平,构建和谐世界 一.聚焦南海: 1.南海的地理概况 (1)南海位于我国的南边,是我国四大海域中面积最大的海: (2)我国领土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南 海及南海诸岛行政上归属海南省管辖: (3)南海素有&q ...查看


  • 初三中考政治考点
  • 撷秀中学初三中考政治考点 心理品质 关键词 珍爱生命 情绪 挫折 自立 拒绝诱惑 (考点1--6) 政治中考难吗?不难!这需要我们掌握最基础的考点!为了"三年的一剑" 不留遗憾,同学们,加油吧!你一定能! 1.为什么要珍 ...查看


  • 九年级政治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1)
  • 九年级政治基本国情部分 考点分析 考点1: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社会主要矛盾及国家的根本任务 1.我国现阶段的最基本国情是什么? 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表现是什么?(基本特征?)(我国为什么还处于社会主 ...查看


  • 人教版初三政治知识提纲
  • 编辑:龙小煜 政治提纲 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 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 P32 我国在世界舞台上所起的作用 怎样看待当今国际舞台上的中国 P33 我国的国际地位 当今国际局势如何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气的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证明/彰显了什么? ...查看


  •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思品期末复习提纲
  •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思品期末复习提纲 1.对自己负责的表现 ①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及时纠正自己的过失: ②小到为自己的约定守时,大到终身信守诚实,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2.对自己负责的重要意义或作用. 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有资格.有信心.有能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