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防火知识讲座
森林火灾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困难,是毁坏森林资源的头号杀手(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森林大火不仅直接烧毁森林资源(烧死林木和野生动物),造成财产损失,威胁人民的生命安全,而且还直接破坏生物多样性,引发长期的生态后果,严重影响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保护森林资源,维护国土生态安全,是各级政府重要职责,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根据森林防火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2008年11月19日国务院第36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防火条例》并于2009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进一步规范了森林防火工作,确立了森林防火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规定了森林防火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森林防火工作,森林防火工作也历来是我县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主要领导每年都要专题研究森林防火,并每年落实1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森林防火。随着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森林植被覆盖率逐年提高,森林防火任务也逐年加重,森林火灾呈现多发态势,森林防火形势非常严峻。森林防火是天大的事,如果森林火灾控制不住,投再多的资,造再多的林,都是徒劳的;如果森林火灾控制不住,实现绿色大别山,建设生态文明就是空话。我县长期的森林防火工作实践经验证明:森林火灾可防可控。下面结合我县森林资源分布、森林火灾的特点规律和森林防火工作的实际,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我县的森林防
火工作。
一、我县森林资源及森林防火工作概况
(一)森林资源的分布。
我县是位于我国南方集体林区的林业大县和湿地大县。根据全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全县林地面积149599.7公顷,有林地面积为105044.9公顷,森林覆盖率 66.32%,林木绿化率70.18%,活立木总蓄积6009万立方米。全县有国有林场4个,森林公园1个。
(二)森林防火指挥机构。
我县森林防火组织体系完整,各县县区人民政府都成立了森林防火指挥部,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按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统一组织和指挥我省各地的森林火灾的扑救。我县森林防火指挥部组成如下:
政委:县委书记
指挥长:县委副书记、县长
副指挥长:县委副书记等领导
成 员:县政府办、县委办、县人大、县发改局、县检察院、县公安局、县监察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交通局、县经信委、县教育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卫生局、县广电局、县气象局、县公安消防支队等单位负责人。
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县防火办)设在县林业局。
(三)森林火灾扑救队伍。我县森林火灾扑救队伍健全,县建立了专业扑火队,各乡镇场也建有20-30人的半专业扑火队,为有效扑救森林火灾,减少火灾损失作出了贡献。
(四)我县森林火灾的特点与规律
1、明显的季节性。我省森林重点防火期,每年的11月1日至翌年的4月30日。是重点防火期也是森林火灾的多发期。此间,林内相对湿度小,林下可燃物多,加之各类生产生活用火和民俗用火集中,火源难以控制,森林防火形势严峻,任务繁重。同时,受人为用火活动的影响,森林火灾在一天当中发生的时间段大多数集中在中午12时至下午14时之间。
2、直接的人为性。引发森林火灾的关键因素是火源,一般分为自然火源和人为火源两大类。自然火源主要是雷击火(在我县没有),人为火源包括生产生活用火、民俗用火及其他人为火源。我县大部分林地与农田交错,林地与村庄相连,林地建有大量的墓地,进山旅游、生产、祭祖人员频繁,森林火灾隐患多,每年因烧荒、烧地埂、烧桔杆积肥、上坟烧纸、燃香放鞭、智障员玩火等人为因素引发森林火灾,人为火源引发森林火灾的占99%。
3、相对的集中性。我县森林火灾主要分布在森林资源集中连片、地形复杂、气温相对较高的低山丘陵地区。火源管控不严格的地方,森林火灾就多,反之,森林火灾少(重点林业乡镇、国有林场基本没有发生火灾)。我县森林火灾主要集中在:春耕备耕季节和春节、元霄节、清明节等以上的时段。
4、潜在的危险性。我县森林资源丰富的重点地方,如:自然保护区、风景区、森林公园、国有林场。如遇到森林火险等级高的天气,极易引发山火,这些地方如发生森林火灾,其处置非常困难,势必酿成大灾,直接威胁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是潜在的危险。
二、森林火灾的预防
森林防火重在预防,必须以防为主。
1、完善基础设施(治本)
主要就是要营造完整的生物防火隔离带(林地边及中间营造常绿耐火树种);修建完整的防火线并清除防火线内的可燃物(林地边、林地中间及林种之间);修建防火道路。
2、控制野外火源(关键)
在森林火灾高风险时期,严禁一切野外用火,在入山管理上,防止各类火种入山,切实从根本上消除火灾隐患。对重点人员和地区要进行细致地检查工作。在控制野外火源上,采取宁紧勿松、宁 严勿宽的工作方法,堵塞各种漏洞,彻底消除火灾隐患。具体实施时可采用以下几种措施:
一是加强对林地内及林地周边生产、旅游、上坟祭祖人员及其他重点人员的监护管理,进一步强化火源管理,消除火灾隐患。
二是在主要景区设立森林防火检查站,禁止任何人携带火源,对所
有人员和车辆进行实名登记,随时掌握保护区动态,做到情况明、信息准,及时将隐患消灭于萌芽之中。
三是在面上加大巡山力度,坚持巡护到位,不留死角,做到天天有巡查,处处有监督、时时有登记。
四是在几个节日用火高风险时 段,加大对重点段和重要地点的巡护、监查力度,对林区内民俗用火点实行定人定点看守。
三、森林火灾的处置(扑救)
发生森林火灾,必须及时处置,积极消灭,将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一)、森林火灾处置的基本要求与程序
国务院颁发的《森林防火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发生森林火灾,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应当按照规定立即启动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发生重大、特别重大森林火灾,国家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应当立即启动重大、特别重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启动后,有关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应当在核实火灾准确位置、范围以及风力、风向、火势的基础上,根据火灾现场天气、地理条件,合理确定扑救方案,划分扑救地段,确定扑救责任人,并指定负责人及时到达森林火灾现场具体指挥森林火灾的扑救。
第三十四条第二款要求,扑救森林火灾,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扑救,及时疏散、撤离受火灾威胁的群众,并做好火灾扑救人员的安全防护,尽最大可能避免人员伤亡。
第三十六条第二款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执行森林火灾扑救任务的,依照《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第四条规定,国务院组织的抢险救灾需要军队参加的,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提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按照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有关规定办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的抢险救灾需要军队参加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通过当地同级军事机关提出,当地同级军事机关按照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有关规定办理。在险情、灾情紧急的情况下,地方人民政府可以直接向驻军部队提出求助请求,驻军部队应当按照规定立即实施求助,并向上级报告;驻军部队发现紧急险情、灾情也应当按照规定立即实施求助,并向上级报告。
(二)、 森林火灾处置的基本程序
1、及时逐级报告。
按照受害森林面积,森林火灾等级分为:
特别重大森林火灾(Ⅰ级)。受害森林面积在1000公顷以上的。 重大森林火灾(Ⅱ级)。受害森林面积在100公顷以上1000公顷以下的。
较大森林火灾(Ⅲ级)。受害森林面积在1公顷以上100公顷以下的m
一般森林火灾(Ⅳ级)。受害森林面积在1公顷以下或者其他林地起火的。
森林火警。指小于1公顷的过火面积的火灾。
一般森林火灾(Ⅳ级)、森林火警,由各县县区防火办林火日报、林火月报的规定进行统计向县防火办上报,再由县防火办按照林火日报、林火月报的规定上报省防火办。
较大以上森林火灾(Ⅲ级、Ⅱ级、Ⅰ级),县防火办应在2小时内核准情况并上报省防火办,省防火办在3小时内向省政府和国家防火办报告。
报告内容:省森防指综合发生森林火灾的时间、地点、起因、资源、当地气象条件、损失、发展态势、影响及涉及人民生命财产、重要设施等情况和采取的应急措施,火场情况,起草《重要森林火情报告》,经副指挥长或防火办主任同意后,报省政府和国家防火办,视情抄送有关部门,并根据事态发展和处置情况及时续报。
火情报告中,尤其强调动态报告。县(州)森防指应每日定时向
省森防指上报火场综合情况。同时,省气象局应每日向省森防指提供火场风力、风向、气温、降水等天气实况和天气预报。省防火办综合火场情况,起草《重要森林火情报告》,经省森防指常务副指挥长同意后,报省政府和国家防火办,视情抄送有关部门。
2、分级应急响应。
(1)、分级应急响应应遵守以下指挥原则。
①、逐级指挥。坚持由上到下的逐级指挥体系。下级森防指必须执行上级森防指的命令。为避免指挥混乱,无特殊情况不得越级下达命令。
②、统一指挥。扑火前线指挥部是扑火现场的最高指挥机构,参加扑火救灾的部门(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扑火前线指挥部的统一指挥。
③、分区指挥:在火灾现场范围较大且分散的情况下,可将火灾现场划分若干战区,分片、分段落实扑火任务,在扑火前线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各火场指挥部负责本战区扑火的组织指挥工作。
④部队独立指挥:在执行森林火灾扑救任务时,部队可单独设立指挥部,在扑火前线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具体负责部队的组织指挥工作。
(2)、分级应急响应的具体内容。
按照国家的统一规定,我县森防火工作与火灾等级相对应的县级应急响应机制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①、一级应急响应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Ι级响应
A、森林火灾在36小时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的;
B、受害森林面积200公顷以上,且火场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的;
C、造成3人以上死亡或重大影响和财产损失的;
D、严重威胁或烧毁城镇、居民地、重要设施的;
E、其它特殊情况需要县政府直接支援的。
一级响应行动
县森林防火指挥部指挥长主持会商,县防指领导成员参加,部署森林火灾扑救应急工作,并及时将情况报告县委、县政府和上级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派出工作组、专家组赴一线指导火灾扑救工作。县防指密切监视火情的发展变化,做好火情预测预报和应急工作调度。县财政局为灾区及时提供资金帮助;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紧急调度扑火力量和扑救装备;交通局为扑救物资运输提供运输保障;民政部门及时救助受灾群众,调拨救灾物资;卫生部门及时派出医疗卫生队开展医疗救治;防指其他成员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必要时可请求省护林防火指挥部援助。
②、二级应急响应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二级响应
A、燃烧蔓延时间超过24小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
B、受害森林面积超过100公顷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的;
C、造成死亡3人以下或重大财产损失,且火灾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的;
D、威胁林区居民地、重要设施和国有林场、森林公园的;
E、发生在县县区交界地区、危险性较大或需要跨区支援扑救的。
二级响应行动
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副指挥长主持会商,县森林防火指挥部成员单位派员参加,部署相应工作,加强扑救工作指导,及时将情况报告县森林防火指挥部指挥长、以及上级森林防火指挥部及时通报县森林防火指挥部成员单位;派出工作组赴一线指导火灾扑救工作,必要时派出专家组赴一线加强技术指导;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增加值班人员,加强值班,并密切监视火情的发展变化,做好火情预测预报和应急工作调度,紧急调度扑火力量和扑救装备;民政部门及时救助受灾群众;卫生部门及时派出医疗卫生队开展医疗救治;县防指其他成员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
③、三级响应
发现火情,当地森林防火指挥部应立即组织扑救,并视事态发展启动不同级别的应急预案。一般情况下,8小时内火灾尚未扑灭的,县级森林防火指挥部必须在火场附近设立扑火前线指挥部;24小时后火场仍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县扑火前线指挥部要组建到位,进行规范化的调度和科学的组织指挥。
当一般森林火灾转化为重、特大森林火灾时,事发地森林防火指挥部应按程序及时向县防指报告。
3、科学组织扑救。
森林火灾扑救一般要遵循“先控制、后消灭、再巩固”的程序。根据森林火灾发展规律和处置程序,森林火灾扑救作战可划分为准备、控制、清理和撤离4个阶段,按照制订方案、调用队伍、消灭明火、控制火场、清理火边、看守火场、验收火场、队伍撤离等8个程序依次
推进。
(1)、准备阶段。这一阶段从发现火情以后开始,一直到扑火队到达火场,开始进行有效地扑救森林火灾之前。这一阶段主要是制定方案、调用队伍。扑火方案一般有三种:一是扑火预案;二是扑火指挥初期方案(或者叫做扑火指挥原则方案);三是扑火指挥实施方案。这些方案都是扑火行动的依据。方案确定后,指挥部与指挥员按照扑火方案,把扑火队伍运动到关键的部位上去。在这一程序中,指挥员要切记扑火力量的多少要适当,既不能搞人海战术,又不能搞“滚雪球”;向扑火队伍布置任务要明确,指令要清楚;要保护扑火队的战斗力,不能毫无意义地进行调动。
(2)、控制阶段。这一阶段从扑火队开始进行有效地扑救森林火灾时开始,到火线上各支扑火队扣头汇合,把整个火场团团围住,火线不再向外扩展时为止。这一阶段是实际消灭明火,控制火场的过程。实际扑火作战中通常以两线队伍扣头为阶段性标志;使用间接法灭火时,以林火蔓延到隔离带受阻熄灭为标志。这一阶段完成时,火场外线全部熄灭,火场只剩下内线火和暗火,在人为的控制下,林火已不能蔓延。这个过程很可能要经过几次反复之后,才能最后把整个火场控制起来。
(3)、清理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清理火场和守护火场。清理火场就是清理火边的残火、暗火、站杆、倒木等,把已燃部分和未燃部分彻底分开,中间形成一条无可燃物的隔火带。看守火场是扑救一场森林火灾收尾的前奏,是完成扑火任务的最后保证。一场森林火灾扑灭后,经过多次的清理、检查,在证明确无问题的前提下,根
据天气状况,可以留下一部分人员看守火场,其余人员撤离火场。不管火场是大还是小,都应如此。看守火场的关键是“看”,不是“守”。“看”就是在看守火场的过程中,看守人员要携带工具,轮流沿火线边界巡护检查,发现情况及时处理。在实践中,隐火复燃时有发生,必须严加看守。看守火场的时间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火场清理。要注意以下6点:一要边打边清:在扑火中,要一边扑打一边清理。一定严防残火扩大,冲出边界。在气温高、风大的天气条件下,更应该严格注意这个问题。二要抓住重点清:将明火扑灭后,清理火场人员除了对火线边界附近进行普遍检查清理外,对火线附近正在燃烧的站杆、倒木等,要组织力量重点清理。三要分段负责反复清:重点清理之后,把清理火边的队伍组织起来,按战斗小组编队,沿着火线边界分段划界,树立标志,明确责任,反复清理,不留隐患。四要难清理地段用水清:对于一时清理不彻底的地方,要组织力量就近取水,彻底将隐火熄灭。五要站杆、倒木往里清:在火线边界附近的站杆、倒木是“复燃火”的主要引发地,一定要把它们放倒、截开,抬到火线里侧50 m以外的地方。六要领导检查最后清:火线边界经过几次清理后,现场指挥员要亲自带队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4)、撤离阶段。这一阶段从验收火场到所有扑火队伍安全返回原出发地,整个火场取得最后胜利时为止。验收火场是森林火灾扑灭后,扑火队伍即将全部撤离,火场总指挥员对整个火场要进行验收。验收条件是:火场要达到“三无”(即无火、无烟、无热气);要经过3天的风吹日晒考验后,确实没有发生隐患的,才算验收合格。火场指挥员要亲自主持这项工作,验收记录要交火场所在的县级森林防火指挥
部以备存查。撤离火场指扑火队伍撤离火场,扑火指挥员不但往火场上组织队伍,更应组织从火场上撤离队伍,尤其是要注意安全问题,因为这个时候扑火队员归心似箭,身体疲惫,队伍凝聚力减弱,注意力分散。扑火指挥员必须认真组织好扑火队伍的撤离工作。
(三)、森林火灾扑救的战略、战术
森林火灾扑救的战略是指森林火灾扑救的全局性计划和策略,也可以说是森林火灾扑救的总体原则和方法。主要有直接攻击法和间接攻击法。
直接攻击法是在那些可燃物数量较少,蔓延速度不快(低于
2M/H),火焰高度低于1.2M的火线,进行直接灭火。
间接攻击法是当不可能采用直接攻击法时,运用的一种策略。利用自然屏障或沿着理想的地形、或在可燃物稀少的地带开设火线,然后实施以火攻火。这种方法要尽可能靠近火线,以免造成较大损失。
森林火灾扑救战术是进行森林灭火战斗的局部原则和方法
1、森林火灾扑救的基本方法有以下五种:
(1)、扑打。指对一般中低强度的火灾进行直接扑打。
(2)、拦截。指以火线蔓延前方的道路、防火线、河流、农田、防火林带、预设隔离带等为依托,对火线实施拦截,以控制火线蔓延。
(3)、火攻。指在火线蔓延前方利用有利条件点燃可燃物,烧向火场以控制火线蔓延。
(4)、阻隔。指在火线蔓延方向上清除可燃物以控制火线蔓延
(5)、清理。火场达到“三无”,无火、无烟、无气。
2、扑救森林火灾的主要战术:
(1)、“一点突破,两线推进”战术。“一点突破、两线推进”战术,是指扑火队伍由一点突破火线,兵分两路,沿火线扑打,实施合围的一种扑火战法。
运用时机和把握的要点:
运用时机:
一是火场面积小、蔓延速度低时;
二是扑火人员少或装备条件差,不便采取两点或多点突破时;
三是交通条件差,无法实施多点突破时。
把握的要点:
一是要注意突破口的选择。根据上级意图、本级任务、火情、气象、地形、可燃物等情况,正确选择突破口。通常选择在符合上级意图、能够迅速到达、低强度火线部位和便于迅速展开扑火的地段。实施突破火线时,应遵循下列原则:选弱不选强、选疏不选密、选下不选上、选顺不选逆;
二是要根据火场态势配置队伍。加强对火头方向和重要目标区域的队伍力量。三是加快对进扑火速度,尽快实现合围之目的。
(2)、“两翼对进,钳形夹击”战术。“两翼对进,钳形夹击”战术,是指扑打火头时,扑火队伍在火头两翼突破火线,夹击火头的一种战法。
运用时机和把握的要点:
运用时机:在火头蔓延速度较快,一面进攻效果不佳
时,可从火头的两翼突破火线,并以主要力量向火头方向实施合击的扑火方法。
把握的要点:突破火线时一定要从火头的两翼突破火线,接近火头实施扑打,不可迎火头接近火场,正面扑打火头。
(3)、“多点突破,分段扑打”战术。“多点突破,分段扑打”战术,是指在大面积的火场,选择两个以上的突破口,将火场的火线分割成若干个段,多点投入队伍,对整个火场形成合击合围态势,各队与其对进的队伍实施会合的扑火战法。
运用时机和把握的要点:
运用时机:
一是火场面积大、投入队伍多,需对火场实施合围时;
二是火场周边空地条件较好,利于多点接近火场时。
把握的要点:
一是每一个突破点的人数不应少于50人,以便各点实施分兵合
围;
二是各突破点之间的距离不宜过大,应以5h内扑火队伍之间能够会合为最佳距离。
(4)“穿插迂回,多点突破”战术。“穿插迂回,多点突破”战术,是指在大火场的窄腰部或在窄长的火场,穿插火场突破对面火线增加突破点数量,加快合围进度的扑火战法。
运用时机和把握的要点:
运用时机:
一是火场面积大,投入队伍多,突破点少不利于展开扑火时;二是火场出现特殊形状有利于穿插火场时。
把握要点:
穿插位置要准确,穿插行动要迅速,穿插过程要安全。
(5)“全线封控,点烧扑火”战术。“全线封控,点烧扑火”战术,是指在不宜采取直接扑火手段的火场、火线,选择有利地形点少迎面火。在无自然依托条件地带,开设隔离带实施点烧,控制火场燃烧范围的扑火方法。
运用时机和把握的要点:
运用时机:
一是在地势陡峭,森林茂密,火场蔓延速度快,燃烧强度大,无法采取直接扑火手段时;
二是火场周围又可利用的有利地形时。
把握的要点:
一是选择有利地形实施点烧;
二是加固、加宽依托;
三是依据依托条件采取正确的点烧方法。
(6)、“打烧结合,分别扑救”战术。“打烧结合,分别扑救”战术,是指采取直接扑火与火攻扑火相结合,控制火场蔓延态势的战法。
运用时机和把握的要点:
运用时机:
一是火强度大、蔓延速度快、扑火队员无法接近火场时;
二是扑救树冠火,无法采取直接扑火手段时;
三是火场附近有可利用的依托时;
四是火势威胁重点区域或重要目标(如林间村、住户、仓库、油库、自然保护区、珍贵树种林等)时;
五是拦截火头时;六是遇到双舌形火线、锯齿形火线、大弯曲度火线及难清地段火线时。
把握的要点:
一是充分利用各种自然依托,采取有效点火方法;
二是在没有自然依托时,选择有利地形开设隔离带实施点烧;
三是要根据气象、地形及可燃物条件,掌握点火的时机、距离和方法;
四是对可采取直接扑火手段的地带,要坚决采取直接扑火措施。
(7)“预设隔离,阻歼林火”战术。“预设隔离、阻歼林火”战术,是指扑火队伍在火尾及火场的两翼实施扑火时,为防止火头失控,威胁重要目标及重点区域安全时,预先在火头蔓延前方选择有利地形(加固、加宽)依托或开设隔离带实施防守型扑火的方法。
运用时机和把握的要点:
运用时机:
一是火头的蔓延速度快,控制火头的能力有限,把握性小时;二是火灾对重要目标和重点区域构成威胁时。
把握的要点:
一是预设隔离位置与火头的距离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应根据火头的蔓延速度而定。通常情况下火头的蔓延速度越快距离应越大,反之越小;
二是预设隔离时,应首选自然依托实施扑火;
三是预设隔离位置不应选择在火蔓延方向的上方山坡或山脊;
四是当扑火队伍失去对火头的控制能力时,应迅速在预设的隔离
带内侧点放迎面火,烧除火头与隔离带之间的可燃物来增加隔离带的宽度,阻止火头的继续蔓延;
五是预设隔离时可采取自然依托、手工具阻火线、人工开设隔离带、推土机阻隔带、爆破带、喷灌带、消防车隔离带等方法,并在内侧适时采取点烧方法达到阻隔林火的目的。
(8)、“打清(守)结合,稳步推进”战术。“打清(守)结合、稳步推进”战术,是指在扑火力量充足时,扑火组在前扑火,清理组跟进清理火线或大批群众队伍跟进清理看守火场,实施前打后清,打清结合,稳步推进巩固战果的扑火方法。
运用时机和把握的要点:
运用时机:
一是火场态势稳定,扑火队伍及装备充足时;
二是扑火队伍负责扑打明火,大批群众队伍配合清理火场时;三是扑火行动时间充足,扑打中强度以下的稳进地表火时;
四是在高火险天气条件下扑救林火,清理火线困难时。
把握的要点:
一是在白天扑火时,要加强清理组的清理力量,组织多个清理组对火线实施跟进清理,清理组与扑火组的距离.应根据森林火险等级而定,火险等级越高距离应越大,反之越小;
二是完成对进会合任务后,根据火线情况,采取不同的清理方法。此时的清理方法有:一次性回头清理,二次性回头清理,多次性回头清理等。
三是有大批群众队伍跟进清理看守火场时,扑火队伍在前扑打明
火,清理队伍跟进按人头分段负责清理看守。
(9)地空配合,立体扑火战术。“地空配合,立体扑火”战术,是指利用固定翼飞机喷洒化学药剂(水)或直升机吊桶作业等技术,对火场的难段、险段火线实施有效的控制或降低林火强度和蔓延速度,创造扑火有利条件,配合地面队伍实施扑火的方法。
运用时机和把握的要点:
主要用于扑救大火场的火头,高强度火线,扑火队伍无法抵达的地域及火场上的难段和险段火线。
(四)、森林火灾扑救中应把握的问题
森林火灾扑救,要注意的事项和把握的环节很多,只有慎之又慎,细之又细,才能确保扑火人员拉得出,森林火灾扑得灭,扑火人员安全回。
1、保持清醒头脑,坚决做到 “八个不盲目”。
(1)、地形险要不盲目出击灭火。
(2)、时机不成熟不盲目扑打上山火。
(3)、把握性不大不盲目扑打夜间火。
(4)、情况不明不盲目扑打沟谷火。
(5)、火势凶猛不盲目直接灭火。
(6)、条件不充分不盲目运用以火攻火。
(7)、风向不稳定不盲目扑打树冠火。
(8)、地形不熟悉不盲目多点出击灭火。
2、掌握扑火技巧,提高扑火效率。
(1)、上山火顺势打。
(2)、下山火堵截打。
(3)、白天火分段打(从时间段上抓住灭火战机)。
(4)、险境火让开打。
①、选择地段间接打。
②、高危险区火不打。
(5)、沟塘火集中打。
①、山脊线上山谷处火慎打。
②、狭窄沟塘沟堵火不打。
③、顺沟火快速打。
(6)、树冠火断开打。要充分利用开设的阻火带、自然隔离带和道路等为依托,实施以火灭火。
(7)、火头火间接打。
①、两翼夹击尾追打。
②、侧翼攻坚一线打。
③、迎面堵截两翼围歼打。
(8)、火翼火跟进打。
(9)、火谷火圈围打。
(10)、火尾火快速打。
(11)、大风火尾追打。
(12)、密林火四面打。
(13)、疏林火散开打。
(14)、灌林火清开打。
此外,高山森林火灾灭火战法一般采用两种:以火灭火和以水灭
火。
(五)抓住关键环节,避免人员伤亡。扑救森林火灾中,接近火场是最关键、最危险的一个环节。从国内外扑救森林火灾伤亡人员案例来看,在接近火场这一扑火环节中,发生伤亡的人数和次数最多,极易发生扑火人员群死群伤事件。
1、要避开危险风向环境 。在接近火场时,要避开逆风接近火场。逆风接近火场就意味着扑火队伍将要正面接近火头,而火头是整个火场中火墙最厚、蔓延速度最快、火强度最高、破坏性最大、扑救最困难、扑火最危险的部位。在大风天气条件下,火场不人员发森林火灾的成对流柱,使扑火队伍对火场的距离和位置难以做出准确判断。大风还会把大量的烟尘顺风送往扑火队伍方向,造成能见度降低,使扑火队伍无法观察火场情况。因此,不迎头接近火场,要从火尾、火翼接近火场。扑打火头时,应从火头的两翼接近火场。
2、要避开危险地形环境。在接近火场时,要避免由山上向山下,接近上山火。林火向山上燃烧时,由于受地形的影响,热辐射和热对流会向上坡可燃物快速传播大量的热量,使其迅速达到燃点,加快向上坡燃烧速度形成冲火。若此时扑火人员处在冲火的上方区域,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因此,不从山上向山下、翻越山脊、鞍部接近火场,要从山下或绕过山去接近火场。同时,也不在上山火的上方和山脊线开设隔离带,要在山的背坡开设隔离带。开设隔离带时,要确定开设安全避险区域,并明确撤离路线。必要时,可以有计划有组织的沿隔离带内侧边缘点放迎面火,加宽隔离带的宽度。
3、要避开危险可燃物环境。在接近火场时,应避开茂密灌丛及宽
大草丛。森林中灌丛生长茂密并易燃,人员在灌丛中行走迟缓,易出现险情。宽大草丛中的可燃物细小,其燃点低,载量大,加之通风条件好,火的蔓延速度快,火强度高,极易发生伤亡。
(六)、遵守安全守则,确保扑火安全。扑火安全包括着装安全、行进安全、火线安全、宿营安全及饮食安全等。其中,火线安全是我们要强调的重点。在扑火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以下规则。
1、扑救森林火灾不得动员年老体弱人员、残疾人员、孕妇和儿童参加。
2、扑火队员必须接受扑火安全培训。
3、遵守火场纪律,服从统一指挥和调度,严禁单独行动。
4、时刻保持畅通的通讯联系。
5、扑火队员需配备必要的装备。如头盔、防火服、防火手套、防火靴和扑火机具。
6、密切注意观察火场天气变化,尤其要注意午后扑救森林火灾伤亡事故高发时段的天气情况。
7、密切注意观察火场可燃物种类及易燃程度,避免进入易燃区。
8、注意火场地形条件,扑火队员不可进入三面环山、鞍状山谷、狭窄草丛沟、窄谷、向阳山坡等地段直接扑打火头。
9、扑救森林火灾,应事先选择好避火安全区和撤退路线,以防不测。一旦陷入危险环境,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设法进行自救。
10、扑火队员体力消耗大,要适时休整,保持旺盛体力(水及食品要及时供应)。
因时间关系,有些问题没有展开讲。错误之处,请指正。
谢谢大家!
二〇一二年三月十五日
森林防火知识讲座
森林火灾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困难,是毁坏森林资源的头号杀手(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森林大火不仅直接烧毁森林资源(烧死林木和野生动物),造成财产损失,威胁人民的生命安全,而且还直接破坏生物多样性,引发长期的生态后果,严重影响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保护森林资源,维护国土生态安全,是各级政府重要职责,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根据森林防火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2008年11月19日国务院第36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防火条例》并于2009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进一步规范了森林防火工作,确立了森林防火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规定了森林防火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森林防火工作,森林防火工作也历来是我县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主要领导每年都要专题研究森林防火,并每年落实1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森林防火。随着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森林植被覆盖率逐年提高,森林防火任务也逐年加重,森林火灾呈现多发态势,森林防火形势非常严峻。森林防火是天大的事,如果森林火灾控制不住,投再多的资,造再多的林,都是徒劳的;如果森林火灾控制不住,实现绿色大别山,建设生态文明就是空话。我县长期的森林防火工作实践经验证明:森林火灾可防可控。下面结合我县森林资源分布、森林火灾的特点规律和森林防火工作的实际,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我县的森林防
火工作。
一、我县森林资源及森林防火工作概况
(一)森林资源的分布。
我县是位于我国南方集体林区的林业大县和湿地大县。根据全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全县林地面积149599.7公顷,有林地面积为105044.9公顷,森林覆盖率 66.32%,林木绿化率70.18%,活立木总蓄积6009万立方米。全县有国有林场4个,森林公园1个。
(二)森林防火指挥机构。
我县森林防火组织体系完整,各县县区人民政府都成立了森林防火指挥部,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按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统一组织和指挥我省各地的森林火灾的扑救。我县森林防火指挥部组成如下:
政委:县委书记
指挥长:县委副书记、县长
副指挥长:县委副书记等领导
成 员:县政府办、县委办、县人大、县发改局、县检察院、县公安局、县监察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交通局、县经信委、县教育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卫生局、县广电局、县气象局、县公安消防支队等单位负责人。
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县防火办)设在县林业局。
(三)森林火灾扑救队伍。我县森林火灾扑救队伍健全,县建立了专业扑火队,各乡镇场也建有20-30人的半专业扑火队,为有效扑救森林火灾,减少火灾损失作出了贡献。
(四)我县森林火灾的特点与规律
1、明显的季节性。我省森林重点防火期,每年的11月1日至翌年的4月30日。是重点防火期也是森林火灾的多发期。此间,林内相对湿度小,林下可燃物多,加之各类生产生活用火和民俗用火集中,火源难以控制,森林防火形势严峻,任务繁重。同时,受人为用火活动的影响,森林火灾在一天当中发生的时间段大多数集中在中午12时至下午14时之间。
2、直接的人为性。引发森林火灾的关键因素是火源,一般分为自然火源和人为火源两大类。自然火源主要是雷击火(在我县没有),人为火源包括生产生活用火、民俗用火及其他人为火源。我县大部分林地与农田交错,林地与村庄相连,林地建有大量的墓地,进山旅游、生产、祭祖人员频繁,森林火灾隐患多,每年因烧荒、烧地埂、烧桔杆积肥、上坟烧纸、燃香放鞭、智障员玩火等人为因素引发森林火灾,人为火源引发森林火灾的占99%。
3、相对的集中性。我县森林火灾主要分布在森林资源集中连片、地形复杂、气温相对较高的低山丘陵地区。火源管控不严格的地方,森林火灾就多,反之,森林火灾少(重点林业乡镇、国有林场基本没有发生火灾)。我县森林火灾主要集中在:春耕备耕季节和春节、元霄节、清明节等以上的时段。
4、潜在的危险性。我县森林资源丰富的重点地方,如:自然保护区、风景区、森林公园、国有林场。如遇到森林火险等级高的天气,极易引发山火,这些地方如发生森林火灾,其处置非常困难,势必酿成大灾,直接威胁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是潜在的危险。
二、森林火灾的预防
森林防火重在预防,必须以防为主。
1、完善基础设施(治本)
主要就是要营造完整的生物防火隔离带(林地边及中间营造常绿耐火树种);修建完整的防火线并清除防火线内的可燃物(林地边、林地中间及林种之间);修建防火道路。
2、控制野外火源(关键)
在森林火灾高风险时期,严禁一切野外用火,在入山管理上,防止各类火种入山,切实从根本上消除火灾隐患。对重点人员和地区要进行细致地检查工作。在控制野外火源上,采取宁紧勿松、宁 严勿宽的工作方法,堵塞各种漏洞,彻底消除火灾隐患。具体实施时可采用以下几种措施:
一是加强对林地内及林地周边生产、旅游、上坟祭祖人员及其他重点人员的监护管理,进一步强化火源管理,消除火灾隐患。
二是在主要景区设立森林防火检查站,禁止任何人携带火源,对所
有人员和车辆进行实名登记,随时掌握保护区动态,做到情况明、信息准,及时将隐患消灭于萌芽之中。
三是在面上加大巡山力度,坚持巡护到位,不留死角,做到天天有巡查,处处有监督、时时有登记。
四是在几个节日用火高风险时 段,加大对重点段和重要地点的巡护、监查力度,对林区内民俗用火点实行定人定点看守。
三、森林火灾的处置(扑救)
发生森林火灾,必须及时处置,积极消灭,将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一)、森林火灾处置的基本要求与程序
国务院颁发的《森林防火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发生森林火灾,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应当按照规定立即启动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发生重大、特别重大森林火灾,国家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应当立即启动重大、特别重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启动后,有关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应当在核实火灾准确位置、范围以及风力、风向、火势的基础上,根据火灾现场天气、地理条件,合理确定扑救方案,划分扑救地段,确定扑救责任人,并指定负责人及时到达森林火灾现场具体指挥森林火灾的扑救。
第三十四条第二款要求,扑救森林火灾,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扑救,及时疏散、撤离受火灾威胁的群众,并做好火灾扑救人员的安全防护,尽最大可能避免人员伤亡。
第三十六条第二款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执行森林火灾扑救任务的,依照《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第四条规定,国务院组织的抢险救灾需要军队参加的,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提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按照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有关规定办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的抢险救灾需要军队参加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通过当地同级军事机关提出,当地同级军事机关按照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有关规定办理。在险情、灾情紧急的情况下,地方人民政府可以直接向驻军部队提出求助请求,驻军部队应当按照规定立即实施求助,并向上级报告;驻军部队发现紧急险情、灾情也应当按照规定立即实施求助,并向上级报告。
(二)、 森林火灾处置的基本程序
1、及时逐级报告。
按照受害森林面积,森林火灾等级分为:
特别重大森林火灾(Ⅰ级)。受害森林面积在1000公顷以上的。 重大森林火灾(Ⅱ级)。受害森林面积在100公顷以上1000公顷以下的。
较大森林火灾(Ⅲ级)。受害森林面积在1公顷以上100公顷以下的m
一般森林火灾(Ⅳ级)。受害森林面积在1公顷以下或者其他林地起火的。
森林火警。指小于1公顷的过火面积的火灾。
一般森林火灾(Ⅳ级)、森林火警,由各县县区防火办林火日报、林火月报的规定进行统计向县防火办上报,再由县防火办按照林火日报、林火月报的规定上报省防火办。
较大以上森林火灾(Ⅲ级、Ⅱ级、Ⅰ级),县防火办应在2小时内核准情况并上报省防火办,省防火办在3小时内向省政府和国家防火办报告。
报告内容:省森防指综合发生森林火灾的时间、地点、起因、资源、当地气象条件、损失、发展态势、影响及涉及人民生命财产、重要设施等情况和采取的应急措施,火场情况,起草《重要森林火情报告》,经副指挥长或防火办主任同意后,报省政府和国家防火办,视情抄送有关部门,并根据事态发展和处置情况及时续报。
火情报告中,尤其强调动态报告。县(州)森防指应每日定时向
省森防指上报火场综合情况。同时,省气象局应每日向省森防指提供火场风力、风向、气温、降水等天气实况和天气预报。省防火办综合火场情况,起草《重要森林火情报告》,经省森防指常务副指挥长同意后,报省政府和国家防火办,视情抄送有关部门。
2、分级应急响应。
(1)、分级应急响应应遵守以下指挥原则。
①、逐级指挥。坚持由上到下的逐级指挥体系。下级森防指必须执行上级森防指的命令。为避免指挥混乱,无特殊情况不得越级下达命令。
②、统一指挥。扑火前线指挥部是扑火现场的最高指挥机构,参加扑火救灾的部门(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扑火前线指挥部的统一指挥。
③、分区指挥:在火灾现场范围较大且分散的情况下,可将火灾现场划分若干战区,分片、分段落实扑火任务,在扑火前线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各火场指挥部负责本战区扑火的组织指挥工作。
④部队独立指挥:在执行森林火灾扑救任务时,部队可单独设立指挥部,在扑火前线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具体负责部队的组织指挥工作。
(2)、分级应急响应的具体内容。
按照国家的统一规定,我县森防火工作与火灾等级相对应的县级应急响应机制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①、一级应急响应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Ι级响应
A、森林火灾在36小时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的;
B、受害森林面积200公顷以上,且火场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的;
C、造成3人以上死亡或重大影响和财产损失的;
D、严重威胁或烧毁城镇、居民地、重要设施的;
E、其它特殊情况需要县政府直接支援的。
一级响应行动
县森林防火指挥部指挥长主持会商,县防指领导成员参加,部署森林火灾扑救应急工作,并及时将情况报告县委、县政府和上级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派出工作组、专家组赴一线指导火灾扑救工作。县防指密切监视火情的发展变化,做好火情预测预报和应急工作调度。县财政局为灾区及时提供资金帮助;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紧急调度扑火力量和扑救装备;交通局为扑救物资运输提供运输保障;民政部门及时救助受灾群众,调拨救灾物资;卫生部门及时派出医疗卫生队开展医疗救治;防指其他成员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必要时可请求省护林防火指挥部援助。
②、二级应急响应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二级响应
A、燃烧蔓延时间超过24小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
B、受害森林面积超过100公顷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的;
C、造成死亡3人以下或重大财产损失,且火灾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的;
D、威胁林区居民地、重要设施和国有林场、森林公园的;
E、发生在县县区交界地区、危险性较大或需要跨区支援扑救的。
二级响应行动
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副指挥长主持会商,县森林防火指挥部成员单位派员参加,部署相应工作,加强扑救工作指导,及时将情况报告县森林防火指挥部指挥长、以及上级森林防火指挥部及时通报县森林防火指挥部成员单位;派出工作组赴一线指导火灾扑救工作,必要时派出专家组赴一线加强技术指导;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增加值班人员,加强值班,并密切监视火情的发展变化,做好火情预测预报和应急工作调度,紧急调度扑火力量和扑救装备;民政部门及时救助受灾群众;卫生部门及时派出医疗卫生队开展医疗救治;县防指其他成员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
③、三级响应
发现火情,当地森林防火指挥部应立即组织扑救,并视事态发展启动不同级别的应急预案。一般情况下,8小时内火灾尚未扑灭的,县级森林防火指挥部必须在火场附近设立扑火前线指挥部;24小时后火场仍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县扑火前线指挥部要组建到位,进行规范化的调度和科学的组织指挥。
当一般森林火灾转化为重、特大森林火灾时,事发地森林防火指挥部应按程序及时向县防指报告。
3、科学组织扑救。
森林火灾扑救一般要遵循“先控制、后消灭、再巩固”的程序。根据森林火灾发展规律和处置程序,森林火灾扑救作战可划分为准备、控制、清理和撤离4个阶段,按照制订方案、调用队伍、消灭明火、控制火场、清理火边、看守火场、验收火场、队伍撤离等8个程序依次
推进。
(1)、准备阶段。这一阶段从发现火情以后开始,一直到扑火队到达火场,开始进行有效地扑救森林火灾之前。这一阶段主要是制定方案、调用队伍。扑火方案一般有三种:一是扑火预案;二是扑火指挥初期方案(或者叫做扑火指挥原则方案);三是扑火指挥实施方案。这些方案都是扑火行动的依据。方案确定后,指挥部与指挥员按照扑火方案,把扑火队伍运动到关键的部位上去。在这一程序中,指挥员要切记扑火力量的多少要适当,既不能搞人海战术,又不能搞“滚雪球”;向扑火队伍布置任务要明确,指令要清楚;要保护扑火队的战斗力,不能毫无意义地进行调动。
(2)、控制阶段。这一阶段从扑火队开始进行有效地扑救森林火灾时开始,到火线上各支扑火队扣头汇合,把整个火场团团围住,火线不再向外扩展时为止。这一阶段是实际消灭明火,控制火场的过程。实际扑火作战中通常以两线队伍扣头为阶段性标志;使用间接法灭火时,以林火蔓延到隔离带受阻熄灭为标志。这一阶段完成时,火场外线全部熄灭,火场只剩下内线火和暗火,在人为的控制下,林火已不能蔓延。这个过程很可能要经过几次反复之后,才能最后把整个火场控制起来。
(3)、清理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清理火场和守护火场。清理火场就是清理火边的残火、暗火、站杆、倒木等,把已燃部分和未燃部分彻底分开,中间形成一条无可燃物的隔火带。看守火场是扑救一场森林火灾收尾的前奏,是完成扑火任务的最后保证。一场森林火灾扑灭后,经过多次的清理、检查,在证明确无问题的前提下,根
据天气状况,可以留下一部分人员看守火场,其余人员撤离火场。不管火场是大还是小,都应如此。看守火场的关键是“看”,不是“守”。“看”就是在看守火场的过程中,看守人员要携带工具,轮流沿火线边界巡护检查,发现情况及时处理。在实践中,隐火复燃时有发生,必须严加看守。看守火场的时间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火场清理。要注意以下6点:一要边打边清:在扑火中,要一边扑打一边清理。一定严防残火扩大,冲出边界。在气温高、风大的天气条件下,更应该严格注意这个问题。二要抓住重点清:将明火扑灭后,清理火场人员除了对火线边界附近进行普遍检查清理外,对火线附近正在燃烧的站杆、倒木等,要组织力量重点清理。三要分段负责反复清:重点清理之后,把清理火边的队伍组织起来,按战斗小组编队,沿着火线边界分段划界,树立标志,明确责任,反复清理,不留隐患。四要难清理地段用水清:对于一时清理不彻底的地方,要组织力量就近取水,彻底将隐火熄灭。五要站杆、倒木往里清:在火线边界附近的站杆、倒木是“复燃火”的主要引发地,一定要把它们放倒、截开,抬到火线里侧50 m以外的地方。六要领导检查最后清:火线边界经过几次清理后,现场指挥员要亲自带队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4)、撤离阶段。这一阶段从验收火场到所有扑火队伍安全返回原出发地,整个火场取得最后胜利时为止。验收火场是森林火灾扑灭后,扑火队伍即将全部撤离,火场总指挥员对整个火场要进行验收。验收条件是:火场要达到“三无”(即无火、无烟、无热气);要经过3天的风吹日晒考验后,确实没有发生隐患的,才算验收合格。火场指挥员要亲自主持这项工作,验收记录要交火场所在的县级森林防火指挥
部以备存查。撤离火场指扑火队伍撤离火场,扑火指挥员不但往火场上组织队伍,更应组织从火场上撤离队伍,尤其是要注意安全问题,因为这个时候扑火队员归心似箭,身体疲惫,队伍凝聚力减弱,注意力分散。扑火指挥员必须认真组织好扑火队伍的撤离工作。
(三)、森林火灾扑救的战略、战术
森林火灾扑救的战略是指森林火灾扑救的全局性计划和策略,也可以说是森林火灾扑救的总体原则和方法。主要有直接攻击法和间接攻击法。
直接攻击法是在那些可燃物数量较少,蔓延速度不快(低于
2M/H),火焰高度低于1.2M的火线,进行直接灭火。
间接攻击法是当不可能采用直接攻击法时,运用的一种策略。利用自然屏障或沿着理想的地形、或在可燃物稀少的地带开设火线,然后实施以火攻火。这种方法要尽可能靠近火线,以免造成较大损失。
森林火灾扑救战术是进行森林灭火战斗的局部原则和方法
1、森林火灾扑救的基本方法有以下五种:
(1)、扑打。指对一般中低强度的火灾进行直接扑打。
(2)、拦截。指以火线蔓延前方的道路、防火线、河流、农田、防火林带、预设隔离带等为依托,对火线实施拦截,以控制火线蔓延。
(3)、火攻。指在火线蔓延前方利用有利条件点燃可燃物,烧向火场以控制火线蔓延。
(4)、阻隔。指在火线蔓延方向上清除可燃物以控制火线蔓延
(5)、清理。火场达到“三无”,无火、无烟、无气。
2、扑救森林火灾的主要战术:
(1)、“一点突破,两线推进”战术。“一点突破、两线推进”战术,是指扑火队伍由一点突破火线,兵分两路,沿火线扑打,实施合围的一种扑火战法。
运用时机和把握的要点:
运用时机:
一是火场面积小、蔓延速度低时;
二是扑火人员少或装备条件差,不便采取两点或多点突破时;
三是交通条件差,无法实施多点突破时。
把握的要点:
一是要注意突破口的选择。根据上级意图、本级任务、火情、气象、地形、可燃物等情况,正确选择突破口。通常选择在符合上级意图、能够迅速到达、低强度火线部位和便于迅速展开扑火的地段。实施突破火线时,应遵循下列原则:选弱不选强、选疏不选密、选下不选上、选顺不选逆;
二是要根据火场态势配置队伍。加强对火头方向和重要目标区域的队伍力量。三是加快对进扑火速度,尽快实现合围之目的。
(2)、“两翼对进,钳形夹击”战术。“两翼对进,钳形夹击”战术,是指扑打火头时,扑火队伍在火头两翼突破火线,夹击火头的一种战法。
运用时机和把握的要点:
运用时机:在火头蔓延速度较快,一面进攻效果不佳
时,可从火头的两翼突破火线,并以主要力量向火头方向实施合击的扑火方法。
把握的要点:突破火线时一定要从火头的两翼突破火线,接近火头实施扑打,不可迎火头接近火场,正面扑打火头。
(3)、“多点突破,分段扑打”战术。“多点突破,分段扑打”战术,是指在大面积的火场,选择两个以上的突破口,将火场的火线分割成若干个段,多点投入队伍,对整个火场形成合击合围态势,各队与其对进的队伍实施会合的扑火战法。
运用时机和把握的要点:
运用时机:
一是火场面积大、投入队伍多,需对火场实施合围时;
二是火场周边空地条件较好,利于多点接近火场时。
把握的要点:
一是每一个突破点的人数不应少于50人,以便各点实施分兵合
围;
二是各突破点之间的距离不宜过大,应以5h内扑火队伍之间能够会合为最佳距离。
(4)“穿插迂回,多点突破”战术。“穿插迂回,多点突破”战术,是指在大火场的窄腰部或在窄长的火场,穿插火场突破对面火线增加突破点数量,加快合围进度的扑火战法。
运用时机和把握的要点:
运用时机:
一是火场面积大,投入队伍多,突破点少不利于展开扑火时;二是火场出现特殊形状有利于穿插火场时。
把握要点:
穿插位置要准确,穿插行动要迅速,穿插过程要安全。
(5)“全线封控,点烧扑火”战术。“全线封控,点烧扑火”战术,是指在不宜采取直接扑火手段的火场、火线,选择有利地形点少迎面火。在无自然依托条件地带,开设隔离带实施点烧,控制火场燃烧范围的扑火方法。
运用时机和把握的要点:
运用时机:
一是在地势陡峭,森林茂密,火场蔓延速度快,燃烧强度大,无法采取直接扑火手段时;
二是火场周围又可利用的有利地形时。
把握的要点:
一是选择有利地形实施点烧;
二是加固、加宽依托;
三是依据依托条件采取正确的点烧方法。
(6)、“打烧结合,分别扑救”战术。“打烧结合,分别扑救”战术,是指采取直接扑火与火攻扑火相结合,控制火场蔓延态势的战法。
运用时机和把握的要点:
运用时机:
一是火强度大、蔓延速度快、扑火队员无法接近火场时;
二是扑救树冠火,无法采取直接扑火手段时;
三是火场附近有可利用的依托时;
四是火势威胁重点区域或重要目标(如林间村、住户、仓库、油库、自然保护区、珍贵树种林等)时;
五是拦截火头时;六是遇到双舌形火线、锯齿形火线、大弯曲度火线及难清地段火线时。
把握的要点:
一是充分利用各种自然依托,采取有效点火方法;
二是在没有自然依托时,选择有利地形开设隔离带实施点烧;
三是要根据气象、地形及可燃物条件,掌握点火的时机、距离和方法;
四是对可采取直接扑火手段的地带,要坚决采取直接扑火措施。
(7)“预设隔离,阻歼林火”战术。“预设隔离、阻歼林火”战术,是指扑火队伍在火尾及火场的两翼实施扑火时,为防止火头失控,威胁重要目标及重点区域安全时,预先在火头蔓延前方选择有利地形(加固、加宽)依托或开设隔离带实施防守型扑火的方法。
运用时机和把握的要点:
运用时机:
一是火头的蔓延速度快,控制火头的能力有限,把握性小时;二是火灾对重要目标和重点区域构成威胁时。
把握的要点:
一是预设隔离位置与火头的距离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应根据火头的蔓延速度而定。通常情况下火头的蔓延速度越快距离应越大,反之越小;
二是预设隔离时,应首选自然依托实施扑火;
三是预设隔离位置不应选择在火蔓延方向的上方山坡或山脊;
四是当扑火队伍失去对火头的控制能力时,应迅速在预设的隔离
带内侧点放迎面火,烧除火头与隔离带之间的可燃物来增加隔离带的宽度,阻止火头的继续蔓延;
五是预设隔离时可采取自然依托、手工具阻火线、人工开设隔离带、推土机阻隔带、爆破带、喷灌带、消防车隔离带等方法,并在内侧适时采取点烧方法达到阻隔林火的目的。
(8)、“打清(守)结合,稳步推进”战术。“打清(守)结合、稳步推进”战术,是指在扑火力量充足时,扑火组在前扑火,清理组跟进清理火线或大批群众队伍跟进清理看守火场,实施前打后清,打清结合,稳步推进巩固战果的扑火方法。
运用时机和把握的要点:
运用时机:
一是火场态势稳定,扑火队伍及装备充足时;
二是扑火队伍负责扑打明火,大批群众队伍配合清理火场时;三是扑火行动时间充足,扑打中强度以下的稳进地表火时;
四是在高火险天气条件下扑救林火,清理火线困难时。
把握的要点:
一是在白天扑火时,要加强清理组的清理力量,组织多个清理组对火线实施跟进清理,清理组与扑火组的距离.应根据森林火险等级而定,火险等级越高距离应越大,反之越小;
二是完成对进会合任务后,根据火线情况,采取不同的清理方法。此时的清理方法有:一次性回头清理,二次性回头清理,多次性回头清理等。
三是有大批群众队伍跟进清理看守火场时,扑火队伍在前扑打明
火,清理队伍跟进按人头分段负责清理看守。
(9)地空配合,立体扑火战术。“地空配合,立体扑火”战术,是指利用固定翼飞机喷洒化学药剂(水)或直升机吊桶作业等技术,对火场的难段、险段火线实施有效的控制或降低林火强度和蔓延速度,创造扑火有利条件,配合地面队伍实施扑火的方法。
运用时机和把握的要点:
主要用于扑救大火场的火头,高强度火线,扑火队伍无法抵达的地域及火场上的难段和险段火线。
(四)、森林火灾扑救中应把握的问题
森林火灾扑救,要注意的事项和把握的环节很多,只有慎之又慎,细之又细,才能确保扑火人员拉得出,森林火灾扑得灭,扑火人员安全回。
1、保持清醒头脑,坚决做到 “八个不盲目”。
(1)、地形险要不盲目出击灭火。
(2)、时机不成熟不盲目扑打上山火。
(3)、把握性不大不盲目扑打夜间火。
(4)、情况不明不盲目扑打沟谷火。
(5)、火势凶猛不盲目直接灭火。
(6)、条件不充分不盲目运用以火攻火。
(7)、风向不稳定不盲目扑打树冠火。
(8)、地形不熟悉不盲目多点出击灭火。
2、掌握扑火技巧,提高扑火效率。
(1)、上山火顺势打。
(2)、下山火堵截打。
(3)、白天火分段打(从时间段上抓住灭火战机)。
(4)、险境火让开打。
①、选择地段间接打。
②、高危险区火不打。
(5)、沟塘火集中打。
①、山脊线上山谷处火慎打。
②、狭窄沟塘沟堵火不打。
③、顺沟火快速打。
(6)、树冠火断开打。要充分利用开设的阻火带、自然隔离带和道路等为依托,实施以火灭火。
(7)、火头火间接打。
①、两翼夹击尾追打。
②、侧翼攻坚一线打。
③、迎面堵截两翼围歼打。
(8)、火翼火跟进打。
(9)、火谷火圈围打。
(10)、火尾火快速打。
(11)、大风火尾追打。
(12)、密林火四面打。
(13)、疏林火散开打。
(14)、灌林火清开打。
此外,高山森林火灾灭火战法一般采用两种:以火灭火和以水灭
火。
(五)抓住关键环节,避免人员伤亡。扑救森林火灾中,接近火场是最关键、最危险的一个环节。从国内外扑救森林火灾伤亡人员案例来看,在接近火场这一扑火环节中,发生伤亡的人数和次数最多,极易发生扑火人员群死群伤事件。
1、要避开危险风向环境 。在接近火场时,要避开逆风接近火场。逆风接近火场就意味着扑火队伍将要正面接近火头,而火头是整个火场中火墙最厚、蔓延速度最快、火强度最高、破坏性最大、扑救最困难、扑火最危险的部位。在大风天气条件下,火场不人员发森林火灾的成对流柱,使扑火队伍对火场的距离和位置难以做出准确判断。大风还会把大量的烟尘顺风送往扑火队伍方向,造成能见度降低,使扑火队伍无法观察火场情况。因此,不迎头接近火场,要从火尾、火翼接近火场。扑打火头时,应从火头的两翼接近火场。
2、要避开危险地形环境。在接近火场时,要避免由山上向山下,接近上山火。林火向山上燃烧时,由于受地形的影响,热辐射和热对流会向上坡可燃物快速传播大量的热量,使其迅速达到燃点,加快向上坡燃烧速度形成冲火。若此时扑火人员处在冲火的上方区域,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因此,不从山上向山下、翻越山脊、鞍部接近火场,要从山下或绕过山去接近火场。同时,也不在上山火的上方和山脊线开设隔离带,要在山的背坡开设隔离带。开设隔离带时,要确定开设安全避险区域,并明确撤离路线。必要时,可以有计划有组织的沿隔离带内侧边缘点放迎面火,加宽隔离带的宽度。
3、要避开危险可燃物环境。在接近火场时,应避开茂密灌丛及宽
大草丛。森林中灌丛生长茂密并易燃,人员在灌丛中行走迟缓,易出现险情。宽大草丛中的可燃物细小,其燃点低,载量大,加之通风条件好,火的蔓延速度快,火强度高,极易发生伤亡。
(六)、遵守安全守则,确保扑火安全。扑火安全包括着装安全、行进安全、火线安全、宿营安全及饮食安全等。其中,火线安全是我们要强调的重点。在扑火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以下规则。
1、扑救森林火灾不得动员年老体弱人员、残疾人员、孕妇和儿童参加。
2、扑火队员必须接受扑火安全培训。
3、遵守火场纪律,服从统一指挥和调度,严禁单独行动。
4、时刻保持畅通的通讯联系。
5、扑火队员需配备必要的装备。如头盔、防火服、防火手套、防火靴和扑火机具。
6、密切注意观察火场天气变化,尤其要注意午后扑救森林火灾伤亡事故高发时段的天气情况。
7、密切注意观察火场可燃物种类及易燃程度,避免进入易燃区。
8、注意火场地形条件,扑火队员不可进入三面环山、鞍状山谷、狭窄草丛沟、窄谷、向阳山坡等地段直接扑打火头。
9、扑救森林火灾,应事先选择好避火安全区和撤退路线,以防不测。一旦陷入危险环境,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设法进行自救。
10、扑火队员体力消耗大,要适时休整,保持旺盛体力(水及食品要及时供应)。
因时间关系,有些问题没有展开讲。错误之处,请指正。
谢谢大家!
二〇一二年三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