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测向仪原理

无线电测向机

2012年3月22日星期四

15:59

测向天线

测向天线部分由直立天线 A、单双向转换开关 K1、调相电阻 R16、磁性天线 L1、L2 及调谐电容 C1 等组成。L1与 C1并联,调整 C1, 使天线回路谐振于 3.53MHz。

高频放大

高频放大级由晶体管 BG1、偏置电阻 R1-R4、耦合电容 C2、谐振电容 C3、旁路电容 C4、及高放线圈 B1 等组成共发射极高频放大电路。

测向天线接收到的 3.5-3.6MHz 高频信号通过隔直流电容器 C2 耦合到三极管 BG1 的基极。信号电流在 BG1 基极和发射极间流过,通过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控制着集电极的电流。 BG1 的集电极负载是由可调电感 Bl 初级和电容器 C3 组成的 3.5MHz 并联谐振回路。当随着信号而变化的 BGl 集电极电流流过并联回路时,只有与回路固有谐振频率相同的信号才会在回路内激起最强的振荡电流,而其它频率的干扰信号则被相对削弱。为了使 BGl 的集电极输出阻抗和 B1/C3 相匹配,以保持最佳的选择性和整机增益,B1 初级线圈中间抽头,只让集电极电流流过它的一部分。

Bl 的初级线圈与 C3 并联,调整 Bl 磁芯,谐振于 3.57MHz,这样即可与天线回路的谐振频率

3.53MHz 进行参差调谐,使整个高频放大曲线在 3.5-3.6MHz 的接收频率范围内均较平缓,即高放增益较均匀,见图 5-2-1-3。为使测向机在近台区强信号时,高放级不出现阻塞现象,仍能维持正常的放大并保持良好的方向性,采用控制高放级工作点 (调节 W1-1) 来控制高放增益。此办法不仅可省略衰减开关,而且可获得非常宽的增益控制范围。不过,改变工作点会造成一定的失真,但由于我们接收的是电报信号,在听觉上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R3 是 BG1 的直流负反馈电阻,如果由于某种原因流过 BG1 发射极的总平均电流增大,这个电流流过 R3 时的电压降会成比例增大,使基极-发射极的相对电压降低,基极平均电流减少,这个减少量通过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使流过发射极的总电流减少。这样,不论温度变化还是电池电压变化, R3 都

分区实验室的第1 页

接收的是电报信号,在听觉上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R3 是 BG1 的直流负反馈电阻,如果由于某种原因流过 BG1 发射极的总平均电流增大,这个电流流过 R3 时的电压降会成比例增大,使基极-发射极的相对电压降低,基极平均电流减少,这个减少量通过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使流过发射极的总电流减少。这样,不论温度变化还是电池电压变化, R3 都起着维持 BGl 平均电流恒定的作用,或者说稳定了 BG1 的直流工作点。

我们只希望 BGl 的平均电流稳定,而流过管子的信号电流则越大越好,不能把变化着的信号电流也给“稳定”掉了。为此在 R3 上并联了高频旁路电容器 C4 。对于电流的直流分量讲,电容器不起作用,相当于开路,R3 起作用。对于电流的高频信号分量讲,电容器很容易让它通过,相当于短路,R3 不起作用。

电位器 W1-l、电阻 R1、也是 BG1 的基极偏流电路。电源的正极通过电阻 R7 后,在电位器 W1-1 的滑臂和地之间分出一个电压,经过R1, 在 BGl 的基极间形成一个直流偏置电流,保持 BG1 平时“偏”于导通状态,当从天线输来一个向正、负两方向振动的高频信号后,基极的总电流在原来偏置的基础上随之增减。基极偏置电流如果合适,BG1 的放大倍数可以充份发挥,整机灵敏度最高,适用于远距离测向。当接近电台时,如果 BG1 仍具有很高的放大倍数,集电极电流就会过载。这时可以将电位器 W1-1 的滑臂旋向靠近地的一端,减小 BG1 的偏置电流,使 BG1 工作在放大倍数很小的接近于截止的工作点。因此 W1-1 就是控制高频增益的旋钮。为了达到简易的目的,W1-1 和后面的音量电位器W1-2 采用联在一起的“同轴电位器”使高频增益和低频增益同步调节。

高频放大器的放大量,或者说功率增益,取决于三极管的放大倍数和调谐回路的参数,大体上在 15dB左右。

可调差拍振荡器

可调差拍振荡器由晶体管 BG3、差拍振荡线圈 B2、变

容二极管 D2、回路电容 C14、 C15、C16、C18 及直

流偏置电阻 R10、R14、W2 等组成,这是一个典型的

串联型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其振荡频率在 1.75MHz

至 1.8MHz 范围内可调。因为振荡器的电流波形不会

是纯粹的正弦波,所以总会含有一些谐波。本机实际

上运用的是它的二次谐波,即 3.5MHz 至 3.6MHz。不

使用直接工作在 3.5MHz 至 3.6MHz 范围内的振荡器

是为了避免强烈的振荡信号漏到机外,形成对别人的

干扰。

B2 的初级线圈 ( 电路原理图右边的线圈 ), 与

C16、C18、变容二极管 D2 的极间电容,C15 和 C14

串、并联的等效电容,组成了一个 LC 振荡回路。如

果向 C18 注入一个瞬变的电流,例如开机接通电源,

BG3 的发射极出现的电流流过 C18,这个瞬变电流的

一部分流过振荡回路,激发出一个振荡电流。这个振

荡电流在电容器 C14 上的电压降正好使 BG3 的基极

得到一个额外的正向电压,使 BG3 的基极电流增大。

基极电流的增大经过放大作用,导致 BG3 发射极总电

流的增大,这个变化的电流流过 C18,又推动了振荡

回路电流的增加。这一正反馈过程使 BG3 的电流迅速

上升,直到 BG3 集电极电流达到饱和状态。这时 C19

中不断增加的电流不再存在,振荡回路的电流不再增

加,C14 上有利于基极导通的额外的正向电压消失,

导致 BG3 的总电流减小。向负方向变化的总电流的变

化分量以与刚才相反的方向流过 C18,经过 C14,使

BG3 的基极向反方向偏置,BG3 电流进一步减少。这

一反馈过程持续到直至 BG3 截止。这样,周而复始,

形成连续的振荡。

为了使振荡频率和幅度尽量稳定,BG3 的供电由 6V

电池经电阻 R7 和一个 4V 左右的稳压二极管 D3 得

到。

电路的振荡频率由构成前述振荡回路的各元件参数共

同决定。为了振荡频率稳定,B3 应选用高质量的磁

芯、骨架和绕制工艺,各电容器尤其是 C14 应选用温

度系数小的云母、玻璃袖或聚酶薄膜电容。为了在面

板外能调节振荡频率,LC 回路中接入了变容二极管

D20 ,变容二极管在使用时总是加以反向偏置,处于

截止状态。它的 PN 结的厚度由所施加的反偏电压决

定。反偏越深,PN 结越厚,结电容越小,回路的振荡

频率越高。 W2、R13、R14 组成变容二极管 D2 的偏

置电路,调节 W2 即可改变振荡频率。为得到较宽的

频率变化范围,可选用电容量变化大的变容二极管,

也可改变 R13、R14 的阻值。本机的调谐电位器 W2

从 4V 稳压二极管分出一个电压,经电阻 R13 的高频

隔离,送到变容二极管 D2。 改变电阻 R14 的阻值就

可以改变 W2 的电压调节范围。即本机采用的是电调

谐方式,通过改变加在变容二极管 D2 上的偏置电压

来改变 D2 两端的电容量,从而达到改变振荡频率及

差拍振荡器∶业余电台通信一般不采用调幅(

AM )方式,所以在收信时也不能用检波器来解调。业余无线电通信在短波段通常用等幅键控方式(CW )进行电报通信,用单边带方式(SSB )进行话的方式。为了接收SSB ,CW 信号,须采用差拍检波解调电路,由高频管,石英晶体组成高稳定度的差拍振荡器,便差拍信号的频率与检波前所接收的信号频率相差几百至几千赫兹(CW )或等于收听信号中被抑制掉的载波频率(SSB )。差拍信号和处部信号一起由高频变压器送入IC 并由集成块内部的非线性电路解调出音频信号,这样,通过差拍检波器,传入便是清脆的“嘀嘀嗒嗒”的电码声和单边带话了。源文档 差拍检波差频检波器由检波管 D1、RC 型滤波电路 C5、C6、R5 及检波负载 R6 组成。高放级 B1 次级线圈里感应出的外来高频信号电压与差拍振荡级 B2 次级线圈感应出的振荡信号电压相叠加后,加到检波二极管 D10 当两个不同频率的信号电压同时加在检波二极管两端时,将在其负载电阻 R6 和滤波电阻 R5 中形成电流。因 D1 是一个具有单向导电性的非线性器件,故流过它的电流不但有反映总信号幅度的平均直流分量,还有频率等于两个信号频率之和、两个信号频率之差以及它们的高次谐波的组合。而我们所需要的,是经高放后的外来信号频率与差拍振荡器频率的二次谐波之差,约 1 KHz。假设从高频放大级输入的隐蔽电台信号频率为 3.540 MHz。调节差拍振荡器旋钮 W2,使本机振荡频率为3.541MHz。这时检波二极管 D1 的电流中会有 0.001MHz、3.540MHz、3.541MHz、7.082MHz等各种新频率的分量。其中高频成份的电流很容易从 C5、R5 和 C6 组成的 RCπ型低通滤波电路中的电容器里通过,使流过负载电阻R6的电流只剩下0.001MHz(1 阻刻,即R6 两端的信号压降中只有1 阻音频信号成分。如果隐蔽电台的信号受到键控,这个音频信号电压也会随之有无,变成音频电码;而音频信号幅度的大小则和输入信号的强弱有关。 分区实验室的第2 页

输入信号的强弱有关。来改变 D2 两端的电容量,从而达到改变振荡频率及

改变频率覆盖范围的目的。为提高电路的频率稳定

性,采取了两点措施 : 一是选择温度系数较小的电容

做回路谐振电容 C14、C15;二是设稳压管 D3 来稳定

振荡器的工作电压。

R10、R11 是 BG3 的偏流电阻,R12 是稳定直流工作

点的负反馈电阻,C17、20 是高频旁路电容。

B2 初级线圈的振荡电流通过磁场耦合到 B2 的次级线

圈,送到差拍检波级。

音频前置放大

当测向机离开电台很远时,R6 两端的音频信号将很弱,为了能清楚地听辨,先用低频三极管 BG2 对它进行一次放大。音频前置放大级由 BG2 及 R3、R9、C3、C10 等组成共发射极放大器。其中 R8、R9 为电压负反馈偏置电路,C6、C10 为耦合电容。

检波级输出的音频信号电压经隔直流电容器 C8 耦合到 BG2 的基极,形成基极电流。经过三极管的放大作用,在 BG2 集电极负载电阻 R9 里形成强烈得多的信号电流,这个电流在的两端造成较大的信号电压。

R8 是供给 BG2 基极偏流的电阻。由于它的一端接在 BG2 的集电极上,所以基极偏置电流受到集电极的电压的影响。如果由于某种原因集电极电流增大,集电极电流经过 R8 时两端的压降增大,BG2 集电极电位降低,经过 R9 的基极电流随之变小,使集电极电流减小。因此这种接法有负反馈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稳定工作点和减小失真的作用。

音频功率放大

音频前置放大后的信号经 C10 藕合至集成电路 LM386 进行音频功率放大。 LM386 是一种非常普及的集成音频功率放大器。它的外部线路十分简单,只要在第 6 脚 (+) 和第 4 脚 (-) 间加上 4 至 12V 的直流电源,在第 2、3 两脚之间送入音频信号,即可在第 5 脚得到足够推动耳机或扬声器的放大了的信号。 LM386 的功率增益为 46dB( 当第 1、8 两脚间接有电解电容器时 ), 当反馈电容 C12=10 同时,LM386 的电压增益可达 100倍。电源为 6V 时的最大输出功率 ( 失真度THD=10% 时 ) 为 325MW 。

音频前置放大器 BG2 集电极输出的音频信号经隔直流耦合电容 C10 加到音量电位器 W1-2 两端 (W1-2 与高放级 W1-1 同轴控制 ), 调节 W1-2 可改变输出信号的大小。即可根据对音量的需要,从电位器 W1-2 的滑动抽头抽出一部分送到 LM386 的第 2 脚。 C11 是高频旁路电容器,使音频信号中频率较高的分量短路入地而不被放大,以削弱耳机中刺耳的“嘶嘶”背景噪声。

放大后的音频信号经 C13 是隔直流电容器送到耳机插座CK。本机耳机插座的结构比较别致,和整机电源开关联成一体。插入耳机,电源即自动接通。拔出耳机插头,电源、即自动关断。

分区实验室的第3 页

无线电测向机

2012年3月22日星期四

15:59

测向天线

测向天线部分由直立天线 A、单双向转换开关 K1、调相电阻 R16、磁性天线 L1、L2 及调谐电容 C1 等组成。L1与 C1并联,调整 C1, 使天线回路谐振于 3.53MHz。

高频放大

高频放大级由晶体管 BG1、偏置电阻 R1-R4、耦合电容 C2、谐振电容 C3、旁路电容 C4、及高放线圈 B1 等组成共发射极高频放大电路。

测向天线接收到的 3.5-3.6MHz 高频信号通过隔直流电容器 C2 耦合到三极管 BG1 的基极。信号电流在 BG1 基极和发射极间流过,通过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控制着集电极的电流。 BG1 的集电极负载是由可调电感 Bl 初级和电容器 C3 组成的 3.5MHz 并联谐振回路。当随着信号而变化的 BGl 集电极电流流过并联回路时,只有与回路固有谐振频率相同的信号才会在回路内激起最强的振荡电流,而其它频率的干扰信号则被相对削弱。为了使 BGl 的集电极输出阻抗和 B1/C3 相匹配,以保持最佳的选择性和整机增益,B1 初级线圈中间抽头,只让集电极电流流过它的一部分。

Bl 的初级线圈与 C3 并联,调整 Bl 磁芯,谐振于 3.57MHz,这样即可与天线回路的谐振频率

3.53MHz 进行参差调谐,使整个高频放大曲线在 3.5-3.6MHz 的接收频率范围内均较平缓,即高放增益较均匀,见图 5-2-1-3。为使测向机在近台区强信号时,高放级不出现阻塞现象,仍能维持正常的放大并保持良好的方向性,采用控制高放级工作点 (调节 W1-1) 来控制高放增益。此办法不仅可省略衰减开关,而且可获得非常宽的增益控制范围。不过,改变工作点会造成一定的失真,但由于我们接收的是电报信号,在听觉上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R3 是 BG1 的直流负反馈电阻,如果由于某种原因流过 BG1 发射极的总平均电流增大,这个电流流过 R3 时的电压降会成比例增大,使基极-发射极的相对电压降低,基极平均电流减少,这个减少量通过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使流过发射极的总电流减少。这样,不论温度变化还是电池电压变化, R3 都

分区实验室的第1 页

接收的是电报信号,在听觉上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R3 是 BG1 的直流负反馈电阻,如果由于某种原因流过 BG1 发射极的总平均电流增大,这个电流流过 R3 时的电压降会成比例增大,使基极-发射极的相对电压降低,基极平均电流减少,这个减少量通过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使流过发射极的总电流减少。这样,不论温度变化还是电池电压变化, R3 都起着维持 BGl 平均电流恒定的作用,或者说稳定了 BG1 的直流工作点。

我们只希望 BGl 的平均电流稳定,而流过管子的信号电流则越大越好,不能把变化着的信号电流也给“稳定”掉了。为此在 R3 上并联了高频旁路电容器 C4 。对于电流的直流分量讲,电容器不起作用,相当于开路,R3 起作用。对于电流的高频信号分量讲,电容器很容易让它通过,相当于短路,R3 不起作用。

电位器 W1-l、电阻 R1、也是 BG1 的基极偏流电路。电源的正极通过电阻 R7 后,在电位器 W1-1 的滑臂和地之间分出一个电压,经过R1, 在 BGl 的基极间形成一个直流偏置电流,保持 BG1 平时“偏”于导通状态,当从天线输来一个向正、负两方向振动的高频信号后,基极的总电流在原来偏置的基础上随之增减。基极偏置电流如果合适,BG1 的放大倍数可以充份发挥,整机灵敏度最高,适用于远距离测向。当接近电台时,如果 BG1 仍具有很高的放大倍数,集电极电流就会过载。这时可以将电位器 W1-1 的滑臂旋向靠近地的一端,减小 BG1 的偏置电流,使 BG1 工作在放大倍数很小的接近于截止的工作点。因此 W1-1 就是控制高频增益的旋钮。为了达到简易的目的,W1-1 和后面的音量电位器W1-2 采用联在一起的“同轴电位器”使高频增益和低频增益同步调节。

高频放大器的放大量,或者说功率增益,取决于三极管的放大倍数和调谐回路的参数,大体上在 15dB左右。

可调差拍振荡器

可调差拍振荡器由晶体管 BG3、差拍振荡线圈 B2、变

容二极管 D2、回路电容 C14、 C15、C16、C18 及直

流偏置电阻 R10、R14、W2 等组成,这是一个典型的

串联型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其振荡频率在 1.75MHz

至 1.8MHz 范围内可调。因为振荡器的电流波形不会

是纯粹的正弦波,所以总会含有一些谐波。本机实际

上运用的是它的二次谐波,即 3.5MHz 至 3.6MHz。不

使用直接工作在 3.5MHz 至 3.6MHz 范围内的振荡器

是为了避免强烈的振荡信号漏到机外,形成对别人的

干扰。

B2 的初级线圈 ( 电路原理图右边的线圈 ), 与

C16、C18、变容二极管 D2 的极间电容,C15 和 C14

串、并联的等效电容,组成了一个 LC 振荡回路。如

果向 C18 注入一个瞬变的电流,例如开机接通电源,

BG3 的发射极出现的电流流过 C18,这个瞬变电流的

一部分流过振荡回路,激发出一个振荡电流。这个振

荡电流在电容器 C14 上的电压降正好使 BG3 的基极

得到一个额外的正向电压,使 BG3 的基极电流增大。

基极电流的增大经过放大作用,导致 BG3 发射极总电

流的增大,这个变化的电流流过 C18,又推动了振荡

回路电流的增加。这一正反馈过程使 BG3 的电流迅速

上升,直到 BG3 集电极电流达到饱和状态。这时 C19

中不断增加的电流不再存在,振荡回路的电流不再增

加,C14 上有利于基极导通的额外的正向电压消失,

导致 BG3 的总电流减小。向负方向变化的总电流的变

化分量以与刚才相反的方向流过 C18,经过 C14,使

BG3 的基极向反方向偏置,BG3 电流进一步减少。这

一反馈过程持续到直至 BG3 截止。这样,周而复始,

形成连续的振荡。

为了使振荡频率和幅度尽量稳定,BG3 的供电由 6V

电池经电阻 R7 和一个 4V 左右的稳压二极管 D3 得

到。

电路的振荡频率由构成前述振荡回路的各元件参数共

同决定。为了振荡频率稳定,B3 应选用高质量的磁

芯、骨架和绕制工艺,各电容器尤其是 C14 应选用温

度系数小的云母、玻璃袖或聚酶薄膜电容。为了在面

板外能调节振荡频率,LC 回路中接入了变容二极管

D20 ,变容二极管在使用时总是加以反向偏置,处于

截止状态。它的 PN 结的厚度由所施加的反偏电压决

定。反偏越深,PN 结越厚,结电容越小,回路的振荡

频率越高。 W2、R13、R14 组成变容二极管 D2 的偏

置电路,调节 W2 即可改变振荡频率。为得到较宽的

频率变化范围,可选用电容量变化大的变容二极管,

也可改变 R13、R14 的阻值。本机的调谐电位器 W2

从 4V 稳压二极管分出一个电压,经电阻 R13 的高频

隔离,送到变容二极管 D2。 改变电阻 R14 的阻值就

可以改变 W2 的电压调节范围。即本机采用的是电调

谐方式,通过改变加在变容二极管 D2 上的偏置电压

来改变 D2 两端的电容量,从而达到改变振荡频率及

差拍振荡器∶业余电台通信一般不采用调幅(

AM )方式,所以在收信时也不能用检波器来解调。业余无线电通信在短波段通常用等幅键控方式(CW )进行电报通信,用单边带方式(SSB )进行话的方式。为了接收SSB ,CW 信号,须采用差拍检波解调电路,由高频管,石英晶体组成高稳定度的差拍振荡器,便差拍信号的频率与检波前所接收的信号频率相差几百至几千赫兹(CW )或等于收听信号中被抑制掉的载波频率(SSB )。差拍信号和处部信号一起由高频变压器送入IC 并由集成块内部的非线性电路解调出音频信号,这样,通过差拍检波器,传入便是清脆的“嘀嘀嗒嗒”的电码声和单边带话了。源文档 差拍检波差频检波器由检波管 D1、RC 型滤波电路 C5、C6、R5 及检波负载 R6 组成。高放级 B1 次级线圈里感应出的外来高频信号电压与差拍振荡级 B2 次级线圈感应出的振荡信号电压相叠加后,加到检波二极管 D10 当两个不同频率的信号电压同时加在检波二极管两端时,将在其负载电阻 R6 和滤波电阻 R5 中形成电流。因 D1 是一个具有单向导电性的非线性器件,故流过它的电流不但有反映总信号幅度的平均直流分量,还有频率等于两个信号频率之和、两个信号频率之差以及它们的高次谐波的组合。而我们所需要的,是经高放后的外来信号频率与差拍振荡器频率的二次谐波之差,约 1 KHz。假设从高频放大级输入的隐蔽电台信号频率为 3.540 MHz。调节差拍振荡器旋钮 W2,使本机振荡频率为3.541MHz。这时检波二极管 D1 的电流中会有 0.001MHz、3.540MHz、3.541MHz、7.082MHz等各种新频率的分量。其中高频成份的电流很容易从 C5、R5 和 C6 组成的 RCπ型低通滤波电路中的电容器里通过,使流过负载电阻R6的电流只剩下0.001MHz(1 阻刻,即R6 两端的信号压降中只有1 阻音频信号成分。如果隐蔽电台的信号受到键控,这个音频信号电压也会随之有无,变成音频电码;而音频信号幅度的大小则和输入信号的强弱有关。 分区实验室的第2 页

输入信号的强弱有关。来改变 D2 两端的电容量,从而达到改变振荡频率及

改变频率覆盖范围的目的。为提高电路的频率稳定

性,采取了两点措施 : 一是选择温度系数较小的电容

做回路谐振电容 C14、C15;二是设稳压管 D3 来稳定

振荡器的工作电压。

R10、R11 是 BG3 的偏流电阻,R12 是稳定直流工作

点的负反馈电阻,C17、20 是高频旁路电容。

B2 初级线圈的振荡电流通过磁场耦合到 B2 的次级线

圈,送到差拍检波级。

音频前置放大

当测向机离开电台很远时,R6 两端的音频信号将很弱,为了能清楚地听辨,先用低频三极管 BG2 对它进行一次放大。音频前置放大级由 BG2 及 R3、R9、C3、C10 等组成共发射极放大器。其中 R8、R9 为电压负反馈偏置电路,C6、C10 为耦合电容。

检波级输出的音频信号电压经隔直流电容器 C8 耦合到 BG2 的基极,形成基极电流。经过三极管的放大作用,在 BG2 集电极负载电阻 R9 里形成强烈得多的信号电流,这个电流在的两端造成较大的信号电压。

R8 是供给 BG2 基极偏流的电阻。由于它的一端接在 BG2 的集电极上,所以基极偏置电流受到集电极的电压的影响。如果由于某种原因集电极电流增大,集电极电流经过 R8 时两端的压降增大,BG2 集电极电位降低,经过 R9 的基极电流随之变小,使集电极电流减小。因此这种接法有负反馈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稳定工作点和减小失真的作用。

音频功率放大

音频前置放大后的信号经 C10 藕合至集成电路 LM386 进行音频功率放大。 LM386 是一种非常普及的集成音频功率放大器。它的外部线路十分简单,只要在第 6 脚 (+) 和第 4 脚 (-) 间加上 4 至 12V 的直流电源,在第 2、3 两脚之间送入音频信号,即可在第 5 脚得到足够推动耳机或扬声器的放大了的信号。 LM386 的功率增益为 46dB( 当第 1、8 两脚间接有电解电容器时 ), 当反馈电容 C12=10 同时,LM386 的电压增益可达 100倍。电源为 6V 时的最大输出功率 ( 失真度THD=10% 时 ) 为 325MW 。

音频前置放大器 BG2 集电极输出的音频信号经隔直流耦合电容 C10 加到音量电位器 W1-2 两端 (W1-2 与高放级 W1-1 同轴控制 ), 调节 W1-2 可改变输出信号的大小。即可根据对音量的需要,从电位器 W1-2 的滑动抽头抽出一部分送到 LM386 的第 2 脚。 C11 是高频旁路电容器,使音频信号中频率较高的分量短路入地而不被放大,以削弱耳机中刺耳的“嘶嘶”背景噪声。

放大后的音频信号经 C13 是隔直流电容器送到耳机插座CK。本机耳机插座的结构比较别致,和整机电源开关联成一体。插入耳机,电源即自动接通。拔出耳机插头,电源、即自动关断。

分区实验室的第3 页


相关文章

  • 超短波手持式测向天线
  • 产品概述 ZY2301超短波手持式测向天线工作频率范围为20MHz -3000MHz ,由测向天线和支撑手柄组成, 手柄内置的射频电路设计有" 直通" 和" 放大" 两种工作模式以提高接收信号的动态范 ...查看


  • 雷达对抗知识点
  • 1.什么是雷达对抗? 雷达对抗是一切从敌方雷达及武器系统获取信息(雷达侦察),破坏.扰乱和摧毁敌方雷达及其武器系统的正常工作(雷达干扰和摧毁)的战术.技术措施的统称. 2.雷达干扰的基本原理 1)破坏雷达探测目标的电磁波传播空间特性 2)产 ...查看


  • 金家漕小学无线电测向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 金家漕小学无线电测向兴趣小组总结 (2012学年第一学期) 我校无线电测向兴趣小组从今年刚刚成立,我们本着通过此项活动,对学生进行身体训练增强体魄.在训练中有各种危险.困难会磨练学生的意志,同时增长了无线电方面的知识,掌握测向机制作技能,培 ...查看


  • 2015年暑假夏令营活动总结
  • 夏令营是暑假期间提供予儿童及青少年的一套受监管的活动,参加者可从活动中寓学习于娱乐,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下面是2015年暑假夏令营活动总结,欢迎您的阅读. 篇一: 为丰富学生的暑期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强化学校科技特色教育,让学生度过一个 ...查看


  • 信息战导论的习题
  • <信息战导论>习题 2016年2月 第一章 绪论 1. 简述信息战.电子战.计算机网络战的定义和内涵,说明电子战的频率 范围,电磁波的主要频率范围 2. 何为电磁波频率的定义?与波长是何关系?波长3mm的频率是多少? 3. 根据 ...查看


  • 无线电通信试题
  • 一.选择题 1.无线电干扰大致可分为( )级. A.3级 B.4级 C. 5级 D. 6级 答案: A(允许的干扰.可接受的干扰.有害干扰). 2.在GSM基站测试中,测得某发射机的工作频率为950.200MHz,该发射机工作在( )信道. ...查看


  • 无线传输与定位技术
  • <无线传输与定位技术>期末大作业 一.定位技术基本概述 1.什么是定位? 无线定位是指利用无线电波信号的特征参数估计特定物体在某种参考系中的坐标位置.按照唐策目标的方式,定位技术可以分为有源定位和无源定位.有源定位系统是通过主动 ...查看


  • 船舶遇险紧急通信处置细则
  • 船舶遇险紧急通信处置细则 (1987.8.27发布) 船舶遇险和紧急通信的处理,是关系到船舶航行安全和海上人命安危的重大问题,必须切实做好.交通部.全国海上安全指挥部曾制定过<船舶遇险及安全通信工作的若干规定>,在实际工作中发挥 ...查看


  • 海上雾中航行规则
  • 海上雾中航行规则 (交通部1957年6月11日交督(57)于字第225号颁发试行) 第一章适用范围 第一条 本规则只适用于我国航海商用机动船. 第二章 平时准备 第二条 船长和驾驶员应当对危险而且多雾航区的水道.潮流和特点,结合本船的性能,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