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成效及主要栽培技术
摘要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是以机械化作业为核心,应用与之相应的育秧、栽插、植保、收割等农艺配套技术,达到机械与农艺的有机结合,并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总结新路村横泾水稻示范方2年来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成效及主要栽培技术,以促进水稻机械化的发展。
关键词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成效;栽培技术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是以机械化作业为核心,应用与之相应的育秧、栽插、植保、收割等农艺配套技术,达到机械与农艺的有机结合,并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近年来,吴中区在水稻的耕作、收获等环节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但栽植环节机械化水平不高。因此,突破水稻机械化育秧、机械化插秧、机械化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瓶颈已成为吴中区水稻生产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主攻方向[2]。为此,2009年在吴中区科技局的支持下,正式立题为“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配套技术研究”,定于吴中区横泾街道新路村横泾水稻示范方内,面积67.8 hm2。通过2年的项目实施,2010年水稻平均单产9 835.5 kg/hm2,比全区水稻平均单产(8 805.0 kg/hm2)增产1 030.5 kg/hm2,增幅11.7%;2011年水稻平均单产9 910.5 kg/hm2,较全区水稻平均单产(8 280.0 kg/hm2)增产1 630.5 kg/hm2,增幅 19.7%,增产效益十分显著,受到广大农户的一致好评。
1 水稻实施全程机械化生产的成效
1.1 增产增收
2010年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67.8 hm2,单产9 835.5 kg/hm2,比全区水稻单产增产1 030.5 kg/hm2,合计增产稻谷69 854.16 kg,按稻谷3元/kg计价,合计增效20.96万元。
2011年单产9 910.5 kg/hm2,较全区水稻平均单产(8 280.0 kg/hm2)增产1 630.5 kg/hm2,合计增产稻谷110.526 t,按稻谷3元/kg计价,合计增效331 578元。累计2年增产稻谷180.38 t,增效541 140万元。
1.2 节省成本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比常规人工节省成本2 313元/hm2。其中,育秧费省48元/hm2,秧田病虫害防治省73.5元/hm2,大田化学除草省67.5元/hm2,机插秧比人工手插节省农本1 606.5元/hm2,病虫害防治费省517.5元/hm2。
1.3 提高工作效率
一是机械播种快。机播秧田平均每人可播种相当于大田1.9 hm2,人工常规水育秧田平均每人相当于大田0.2 hm2,机播较人工播种提高效率9.5倍[3]。二是机栽速度快。平均每人每天可机插0.58 hm2,而人工移栽平均每人仅栽插0.03 hm2,机插较人工栽插提高17.5倍。三是防治病虫快。使用植保机防治平均每人每天为0.67 hm2,而小机防治平均每人每天为0.23 hm2。使用植保机械防治较人工小机防治提高工效2.86倍。
2 主要栽培技术
2.1 育秧技术
2.1.1 秧田准备。秧田选择要灌排分开,便于操作管理,按秧大田比例1∶100留作秧田,冬前春后翻耕好秧田,在播种前3~4 d耙平,开沟作板,按板面宽1.4 m,沟宽0.3 m,沟深0.2 m,四周开好围沟,秧板做好排水晾板,做到板面沉实,不陷脚,板面达到实平光直。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成效及主要栽培技术
摘要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是以机械化作业为核心,应用与之相应的育秧、栽插、植保、收割等农艺配套技术,达到机械与农艺的有机结合,并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总结新路村横泾水稻示范方2年来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成效及主要栽培技术,以促进水稻机械化的发展。
关键词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成效;栽培技术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是以机械化作业为核心,应用与之相应的育秧、栽插、植保、收割等农艺配套技术,达到机械与农艺的有机结合,并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近年来,吴中区在水稻的耕作、收获等环节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但栽植环节机械化水平不高。因此,突破水稻机械化育秧、机械化插秧、机械化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瓶颈已成为吴中区水稻生产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主攻方向[2]。为此,2009年在吴中区科技局的支持下,正式立题为“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配套技术研究”,定于吴中区横泾街道新路村横泾水稻示范方内,面积67.8 hm2。通过2年的项目实施,2010年水稻平均单产9 835.5 kg/hm2,比全区水稻平均单产(8 805.0 kg/hm2)增产1 030.5 kg/hm2,增幅11.7%;2011年水稻平均单产9 910.5 kg/hm2,较全区水稻平均单产(8 280.0 kg/hm2)增产1 630.5 kg/hm2,增幅 19.7%,增产效益十分显著,受到广大农户的一致好评。
1 水稻实施全程机械化生产的成效
1.1 增产增收
2010年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67.8 hm2,单产9 835.5 kg/hm2,比全区水稻单产增产1 030.5 kg/hm2,合计增产稻谷69 854.16 kg,按稻谷3元/kg计价,合计增效20.96万元。
2011年单产9 910.5 kg/hm2,较全区水稻平均单产(8 280.0 kg/hm2)增产1 630.5 kg/hm2,合计增产稻谷110.526 t,按稻谷3元/kg计价,合计增效331 578元。累计2年增产稻谷180.38 t,增效541 140万元。
1.2 节省成本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比常规人工节省成本2 313元/hm2。其中,育秧费省48元/hm2,秧田病虫害防治省73.5元/hm2,大田化学除草省67.5元/hm2,机插秧比人工手插节省农本1 606.5元/hm2,病虫害防治费省517.5元/hm2。
1.3 提高工作效率
一是机械播种快。机播秧田平均每人可播种相当于大田1.9 hm2,人工常规水育秧田平均每人相当于大田0.2 hm2,机播较人工播种提高效率9.5倍[3]。二是机栽速度快。平均每人每天可机插0.58 hm2,而人工移栽平均每人仅栽插0.03 hm2,机插较人工栽插提高17.5倍。三是防治病虫快。使用植保机防治平均每人每天为0.67 hm2,而小机防治平均每人每天为0.23 hm2。使用植保机械防治较人工小机防治提高工效2.86倍。
2 主要栽培技术
2.1 育秧技术
2.1.1 秧田准备。秧田选择要灌排分开,便于操作管理,按秧大田比例1∶100留作秧田,冬前春后翻耕好秧田,在播种前3~4 d耙平,开沟作板,按板面宽1.4 m,沟宽0.3 m,沟深0.2 m,四周开好围沟,秧板做好排水晾板,做到板面沉实,不陷脚,板面达到实平光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