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天衢地道桥雨水泵站沉井施工方案
简介:介绍了沉井施工方案
关键词:沉井 刃脚 管涌封底
德州市天衢地道桥雨水泵站位于地道桥西侧道路北侧,地表下2m左右为杂填土,其下均为多年沉积的粉质粘土,地下水位在场地自然平下2米。泵站的沉井结构尺寸25.6米*22米,埋深11m,呈日字型。
1 沉井施工方案
根据经验及公式计算,采用3眼20米深D400大口井降水,7天后测量水位,满足要求后进行土方开挖。沉井采用2次制作,一次下沉。施工顺序为:挖基坑-铺设砂垫层,安装垫架-制作底节、隔墙-拆除垫架、模板、挖土下沉至设计深度-封底浇筑底板-制作第二节。
2 施工坑开挖
沉井在施工坑中制作。根据沉井部位的地质状况,为保证沉井初沉阶段的均衡下沉,将人工填土层挖除,把沉井预制及初沉标高设为6m,这样沉井总下沉量降低6m,上部第二节沉井可不作为沉井施工,而在沉井封底后浇筑,这样既减轻了沉井自重(仍能满足下沉重量要求),又缩短了下沉深度,一举两得。
3 刃脚支设
泵站沉井制作时,为解决地基承载力的不足,采用了垫层法。即在刃脚下设垫木垫层,垫木下再设砂垫层,逐层扩大,类似扩大基础。
沉井刃脚铺设标准枕木(160mm×220mm×2500mm)作支承垫架的垫木,然后在其上支设刃脚及井壁模板,浇筑砼。地基上铺设砂垫层,可减少垫架数量,将沉井的重量扩散到更大的面积上,避免制作中发生不均匀沉降,同时易于找平,便于铺设垫木和抽除。
选用中砂用平板振动器振捣并洒水,控制干密度≥
1.56t/m3,地基整平后,铺设垫木,使顶面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用水平仪控制其标高差在10mm以内,并在其孔隙中垫砂夯实,垫木埋深为其厚度一半。
4 沉井制作
4.1模板支设
井壁模板采用钢模板组装而成。沉井内外模板均采取竖向分节支设,每节高1.5~2.0m,模板循环倒臵使用。先支井体内模,一次支到比施工缝略高100mm,竖缝处用90mm×90mm方木支撑在内部脚手架或竖井架上。外模分两次支设,内外模均支到施工缝略高100mm 处,竖缝用木方及Φ12mm拉紧螺
栓紧固,间距500mm,在螺栓中间设100mm×100mm×3mm 钢板止水片1道,止水片与螺栓接触的1圈满焊。每隔1.8m设1道Φ20mm钢丝绳和拉紧器箍紧,以防外胀,再设斜支撑支顶于基坑壁及外部脚手架上。
4.2混凝土浇筑
将沉井分成若干段对称均匀分层浇灌,每层厚300mm,均衡下料,以免造成地基不均匀下沉,使沉井倾斜。混凝土应振捣密实,在每段交接处,振捣范围应延伸至另段500mm处。沉井连续施工,一次浇筑完成。上下节井壁的接缝设臵止水带,接缝处凿毛并冲洗处理。浇灌下一节,在浇灌前先浇一层贫石子混凝土。
5 沉井下沉
做好下沉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方可拆模,拆除模板时,应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外观检查。 各项准备工作就绪, 待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方能开始挖土下沉。当井内土方由中间向四周均匀扩挖到刃脚附近时,先分段对称地掏土至刃脚处,深井在重力作用下第一次开始下沉,第二次再由中间向四周均匀挖至刃脚附近时,先掏剩余部分(承垫下面) 的土至刃脚下,抽除承垫架,再掏其余部分的土,沉井便开始第二次下沉。每次开挖的厚度不要过大, 开挖厚度控制在200mm左右。第一次下沉前,做好对沉井的
初始标高、轴线位移等校核,并做好记录,以此作为对以后各项观测的参照。
6 沉井下沉中的纠偏措施
沉井下沉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倾斜、位移及扭转等情况,应加强观测,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纠正。
(1)可能产生倾斜的原因有:
①刃脚下土质软硬不均;
②拆刃脚垫架时,抽出承垫木未对称同步进行,或未及时回填;
③挖土不均,使井内土面高低悬殊;
④刃脚下掏空过多,使沉井不均匀突然下沉; ⑤排水下沉,井内一侧出现流砂现象;
⑥刃脚局部被大石块或埋设物搁住;
⑦井外弃土或施工荷载对沉井一侧产生偏压。
(2)纠偏措施有:
①加强沉井过程观测和资料分析,发现倾斜及时纠正。 如沉井已经倾斜,可采取在刃脚较高一侧加强挖土并可在较低的一侧适当回填砂石,或局部偏心压载,都可使偏斜得到纠正。待其正位后,再均匀分层取土下沉。
②从倾斜高起的一端,也就是从土质硬的一端挖土,同时向土质软的一端递减挖土深度逐渐开挖,使沉井两端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这样沉井就由倾斜逐渐摆平。 ③位移纠正措施一般是有意使沉井向位移相反方向倾
斜,再沿倾斜方向下沉,至刃脚中心与设计中心位臵吻合时, 再纠正倾斜,因纠正倾斜重力作用产生的位移,可有意向位移的一方倾斜后,使其向位移相反方向产生位移纠正。 7 沉井封底
因降水为达到理想效果,因此封底方法采用排水封底法。自刃脚向中心挖放射形排水沟,填以石子做成滤水暗沟,在中部设2~4个集水井, 井深1~2m,插入直径0.6~0.8m,周围有孔的混凝土或钢套管,四周填以卵石,使井中的水都汇集到集水井中,用潜水泵排出,使地下水位保持低于井底面30~50cm。刃脚混凝土凿毛处洗刷干净,然后,在井底对称均匀浇混凝土垫层,强度达到30%后,绑钢筋,浇筑上层550mm厚的防水混凝土底板,待底板混凝土达到70%设计强度后,抽除井筒水,立即向滤水井管中灌入C30早强干硬性混凝土捣实,装上法兰,再在上面浇筑一层混凝土,使之与底板平,对集水井逐个停止抽水,逐个进行封堵。 8 结束语
沉井施工的特点是:施工工序较多,作业面狭小,下沉控制难度大,安全性要求严,施工连续性要求强,施工技术过程错综复杂,组织配合不好,工序互不衔接,互相干扰,常影响顺利下沉,故此劳动组织必须适合这一特点。根据实践,一般多采取混合工作队形式,以便于统一领导、指挥、管理,进行
各项工作,相互密切配合,步调一致,一包到底,发挥多面手作用,以避免频繁的劳动力调配和工序间过多的交接和相互影响脱节,造成不必要的停歇,可使工效大大提高。
德州市天衢地道桥雨水泵站沉井施工方案
简介:介绍了沉井施工方案
关键词:沉井 刃脚 管涌封底
德州市天衢地道桥雨水泵站位于地道桥西侧道路北侧,地表下2m左右为杂填土,其下均为多年沉积的粉质粘土,地下水位在场地自然平下2米。泵站的沉井结构尺寸25.6米*22米,埋深11m,呈日字型。
1 沉井施工方案
根据经验及公式计算,采用3眼20米深D400大口井降水,7天后测量水位,满足要求后进行土方开挖。沉井采用2次制作,一次下沉。施工顺序为:挖基坑-铺设砂垫层,安装垫架-制作底节、隔墙-拆除垫架、模板、挖土下沉至设计深度-封底浇筑底板-制作第二节。
2 施工坑开挖
沉井在施工坑中制作。根据沉井部位的地质状况,为保证沉井初沉阶段的均衡下沉,将人工填土层挖除,把沉井预制及初沉标高设为6m,这样沉井总下沉量降低6m,上部第二节沉井可不作为沉井施工,而在沉井封底后浇筑,这样既减轻了沉井自重(仍能满足下沉重量要求),又缩短了下沉深度,一举两得。
3 刃脚支设
泵站沉井制作时,为解决地基承载力的不足,采用了垫层法。即在刃脚下设垫木垫层,垫木下再设砂垫层,逐层扩大,类似扩大基础。
沉井刃脚铺设标准枕木(160mm×220mm×2500mm)作支承垫架的垫木,然后在其上支设刃脚及井壁模板,浇筑砼。地基上铺设砂垫层,可减少垫架数量,将沉井的重量扩散到更大的面积上,避免制作中发生不均匀沉降,同时易于找平,便于铺设垫木和抽除。
选用中砂用平板振动器振捣并洒水,控制干密度≥
1.56t/m3,地基整平后,铺设垫木,使顶面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用水平仪控制其标高差在10mm以内,并在其孔隙中垫砂夯实,垫木埋深为其厚度一半。
4 沉井制作
4.1模板支设
井壁模板采用钢模板组装而成。沉井内外模板均采取竖向分节支设,每节高1.5~2.0m,模板循环倒臵使用。先支井体内模,一次支到比施工缝略高100mm,竖缝处用90mm×90mm方木支撑在内部脚手架或竖井架上。外模分两次支设,内外模均支到施工缝略高100mm 处,竖缝用木方及Φ12mm拉紧螺
栓紧固,间距500mm,在螺栓中间设100mm×100mm×3mm 钢板止水片1道,止水片与螺栓接触的1圈满焊。每隔1.8m设1道Φ20mm钢丝绳和拉紧器箍紧,以防外胀,再设斜支撑支顶于基坑壁及外部脚手架上。
4.2混凝土浇筑
将沉井分成若干段对称均匀分层浇灌,每层厚300mm,均衡下料,以免造成地基不均匀下沉,使沉井倾斜。混凝土应振捣密实,在每段交接处,振捣范围应延伸至另段500mm处。沉井连续施工,一次浇筑完成。上下节井壁的接缝设臵止水带,接缝处凿毛并冲洗处理。浇灌下一节,在浇灌前先浇一层贫石子混凝土。
5 沉井下沉
做好下沉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方可拆模,拆除模板时,应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外观检查。 各项准备工作就绪, 待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方能开始挖土下沉。当井内土方由中间向四周均匀扩挖到刃脚附近时,先分段对称地掏土至刃脚处,深井在重力作用下第一次开始下沉,第二次再由中间向四周均匀挖至刃脚附近时,先掏剩余部分(承垫下面) 的土至刃脚下,抽除承垫架,再掏其余部分的土,沉井便开始第二次下沉。每次开挖的厚度不要过大, 开挖厚度控制在200mm左右。第一次下沉前,做好对沉井的
初始标高、轴线位移等校核,并做好记录,以此作为对以后各项观测的参照。
6 沉井下沉中的纠偏措施
沉井下沉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倾斜、位移及扭转等情况,应加强观测,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纠正。
(1)可能产生倾斜的原因有:
①刃脚下土质软硬不均;
②拆刃脚垫架时,抽出承垫木未对称同步进行,或未及时回填;
③挖土不均,使井内土面高低悬殊;
④刃脚下掏空过多,使沉井不均匀突然下沉; ⑤排水下沉,井内一侧出现流砂现象;
⑥刃脚局部被大石块或埋设物搁住;
⑦井外弃土或施工荷载对沉井一侧产生偏压。
(2)纠偏措施有:
①加强沉井过程观测和资料分析,发现倾斜及时纠正。 如沉井已经倾斜,可采取在刃脚较高一侧加强挖土并可在较低的一侧适当回填砂石,或局部偏心压载,都可使偏斜得到纠正。待其正位后,再均匀分层取土下沉。
②从倾斜高起的一端,也就是从土质硬的一端挖土,同时向土质软的一端递减挖土深度逐渐开挖,使沉井两端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这样沉井就由倾斜逐渐摆平。 ③位移纠正措施一般是有意使沉井向位移相反方向倾
斜,再沿倾斜方向下沉,至刃脚中心与设计中心位臵吻合时, 再纠正倾斜,因纠正倾斜重力作用产生的位移,可有意向位移的一方倾斜后,使其向位移相反方向产生位移纠正。 7 沉井封底
因降水为达到理想效果,因此封底方法采用排水封底法。自刃脚向中心挖放射形排水沟,填以石子做成滤水暗沟,在中部设2~4个集水井, 井深1~2m,插入直径0.6~0.8m,周围有孔的混凝土或钢套管,四周填以卵石,使井中的水都汇集到集水井中,用潜水泵排出,使地下水位保持低于井底面30~50cm。刃脚混凝土凿毛处洗刷干净,然后,在井底对称均匀浇混凝土垫层,强度达到30%后,绑钢筋,浇筑上层550mm厚的防水混凝土底板,待底板混凝土达到70%设计强度后,抽除井筒水,立即向滤水井管中灌入C30早强干硬性混凝土捣实,装上法兰,再在上面浇筑一层混凝土,使之与底板平,对集水井逐个停止抽水,逐个进行封堵。 8 结束语
沉井施工的特点是:施工工序较多,作业面狭小,下沉控制难度大,安全性要求严,施工连续性要求强,施工技术过程错综复杂,组织配合不好,工序互不衔接,互相干扰,常影响顺利下沉,故此劳动组织必须适合这一特点。根据实践,一般多采取混合工作队形式,以便于统一领导、指挥、管理,进行
各项工作,相互密切配合,步调一致,一包到底,发挥多面手作用,以避免频繁的劳动力调配和工序间过多的交接和相互影响脱节,造成不必要的停歇,可使工效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