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品德课中的合作学习
单位:鹿邑县宋河镇中心学校
姓名:杨浩
时间:2013年4月
浅谈思想品德课中的合作学习
鹿邑县宋河镇中心学校 杨浩
内容提要: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广泛采用了合作学习这一方式。但在使用这一方式时,存在着小组讨论滥用、盲目合作、过渡表扬等误区。要想增强小组合作的实效性,就必须注意运用合作学习的策略。一是合作小组的构建要合理;二是合作学习的时间要充裕;三是合作学习的时机要适当;四是合作学习的评价要全面。对于这些策略,教师要加强研究,努力探索,巧妙引导,以便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关键词:思想品德 合作学习 合理 实效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正在思想品德课堂中被广泛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明确,学生参与性、互动性强,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有利于教学资源的优化,有力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但是,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注重形式,忽视本质,缺乏实效,存在许多误区。
误区一:合作学习就是分组学习。
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凡应用合作学习方式都离不开“小组讨论”。其实,小组讨论只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形式,绝不是唯一形式。课堂上是否实施了合作学习,关键不是看有没有分组讨论,
而是看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否具备了合作的因素(包括是否具有合作的意识,是否掌握了合作的技能,是否取得了合作的效果等)。以分组代替合作,以读资料答案代替讨论,只是形式上的所谓“合作”,而不会取得合作的实效。
误区二:不论什么样的教学情境都可以进行合作学习。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如:有的教师在教学内容过易处设计小组讨论,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学生动手实践处安排小组交流,有的教师在适合于教师引导处组织小组探究,等等。这些小组合作学习,由于时机不当,导致课堂效果大打折扣。
误区三:多鼓励、多表扬就一定能促进合作学习。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后,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性的展示交流,但小组代表一站起来发言就是:“我认为„„”“我觉得„„”“依我看是„„”往往并不能代表小组的意见,而是代表个人意见。但教师对小组汇报的评价常常大加赞扬:“你说的真好”“你的见解不错”等。显然,教师的不科学评价造成了学生的不正确发言方式。
这些误区的存在,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时是不利的。那么,怎样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呢?
(一)、合作小组的构建要合理。
在构建合作小组时,教师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
一是人数合理。小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
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则失去了交流合作的意义。
二是原则合理。分组时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三是管理合理。小组成员可以是动态的,组间男女生可以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给每个学生提供出彩的机会。
四是分工合理。小组合作学习,要给小组个人进行明确分工,确定个人必须完成的任务。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直接接触社会,深入生活,广泛运用网络、媒体、书籍等形式,开发学习的新领域,在广阔的学习天地中动手、动脑,在参与中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
(二)、合作学习的时间要充裕。
在合作学习中,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讨论、交流、调查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有相互补充、更正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因为只有当学生特别想解决某个问题而又百思不得其解时,合作学习才更有成效。
(三)、合作学习的时机要适当。
合作学习只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式,但并不是唯一方式。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同时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和有利的时机,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思想品德课中有些内容涉及地理、历史等知识,需要教师讲解或个人阅读相关资料,对于这样的问题,可以不进行合作学习。而那些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息息相关的内容,需要学生通过体验和探究,进而借助全组同学的力量收集资料,整理归纳出想要的结论,就很适合小组合作学习。这样的合作学习,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而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真正得到提高。
(四)、合作学习的评价要全面。
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评价,要做到全方位、全过程。因为,正确的评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对今后的学习起到导向作用;不恰当的评价,则会挫伤学生以后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遏制学生的才智展示。评价的全面性应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激励性。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关注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表现。对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态度、能力等要多从正面评价入手,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保护学生参与合作的热情。
二是多层面。多层面是指评价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可以是学生对学生的评价,还可以是学习小组对学习小组的评价。评价的多层面能使学生从各个层面了解自己的不足,能从各个层面得到有用的信息,避免教师单独评价的片面性,从而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三是全程性。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评价要注重过程。从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合作意识,实践创新能力以及过程中的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助,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只要我们教师能够合理分组,选准合作学习的课题并善于巧妙引导,就能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使之成为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
浅谈思想品德课中的合作学习
单位:鹿邑县宋河镇中心学校
姓名:杨浩
时间:2013年4月
浅谈思想品德课中的合作学习
鹿邑县宋河镇中心学校 杨浩
内容提要: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广泛采用了合作学习这一方式。但在使用这一方式时,存在着小组讨论滥用、盲目合作、过渡表扬等误区。要想增强小组合作的实效性,就必须注意运用合作学习的策略。一是合作小组的构建要合理;二是合作学习的时间要充裕;三是合作学习的时机要适当;四是合作学习的评价要全面。对于这些策略,教师要加强研究,努力探索,巧妙引导,以便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关键词:思想品德 合作学习 合理 实效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正在思想品德课堂中被广泛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明确,学生参与性、互动性强,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有利于教学资源的优化,有力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但是,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注重形式,忽视本质,缺乏实效,存在许多误区。
误区一:合作学习就是分组学习。
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凡应用合作学习方式都离不开“小组讨论”。其实,小组讨论只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形式,绝不是唯一形式。课堂上是否实施了合作学习,关键不是看有没有分组讨论,
而是看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否具备了合作的因素(包括是否具有合作的意识,是否掌握了合作的技能,是否取得了合作的效果等)。以分组代替合作,以读资料答案代替讨论,只是形式上的所谓“合作”,而不会取得合作的实效。
误区二:不论什么样的教学情境都可以进行合作学习。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如:有的教师在教学内容过易处设计小组讨论,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学生动手实践处安排小组交流,有的教师在适合于教师引导处组织小组探究,等等。这些小组合作学习,由于时机不当,导致课堂效果大打折扣。
误区三:多鼓励、多表扬就一定能促进合作学习。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后,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性的展示交流,但小组代表一站起来发言就是:“我认为„„”“我觉得„„”“依我看是„„”往往并不能代表小组的意见,而是代表个人意见。但教师对小组汇报的评价常常大加赞扬:“你说的真好”“你的见解不错”等。显然,教师的不科学评价造成了学生的不正确发言方式。
这些误区的存在,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时是不利的。那么,怎样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呢?
(一)、合作小组的构建要合理。
在构建合作小组时,教师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
一是人数合理。小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
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则失去了交流合作的意义。
二是原则合理。分组时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三是管理合理。小组成员可以是动态的,组间男女生可以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给每个学生提供出彩的机会。
四是分工合理。小组合作学习,要给小组个人进行明确分工,确定个人必须完成的任务。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直接接触社会,深入生活,广泛运用网络、媒体、书籍等形式,开发学习的新领域,在广阔的学习天地中动手、动脑,在参与中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
(二)、合作学习的时间要充裕。
在合作学习中,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讨论、交流、调查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有相互补充、更正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因为只有当学生特别想解决某个问题而又百思不得其解时,合作学习才更有成效。
(三)、合作学习的时机要适当。
合作学习只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式,但并不是唯一方式。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同时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和有利的时机,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思想品德课中有些内容涉及地理、历史等知识,需要教师讲解或个人阅读相关资料,对于这样的问题,可以不进行合作学习。而那些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息息相关的内容,需要学生通过体验和探究,进而借助全组同学的力量收集资料,整理归纳出想要的结论,就很适合小组合作学习。这样的合作学习,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而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真正得到提高。
(四)、合作学习的评价要全面。
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评价,要做到全方位、全过程。因为,正确的评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对今后的学习起到导向作用;不恰当的评价,则会挫伤学生以后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遏制学生的才智展示。评价的全面性应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激励性。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关注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表现。对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态度、能力等要多从正面评价入手,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保护学生参与合作的热情。
二是多层面。多层面是指评价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可以是学生对学生的评价,还可以是学习小组对学习小组的评价。评价的多层面能使学生从各个层面了解自己的不足,能从各个层面得到有用的信息,避免教师单独评价的片面性,从而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三是全程性。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评价要注重过程。从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合作意识,实践创新能力以及过程中的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助,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只要我们教师能够合理分组,选准合作学习的课题并善于巧妙引导,就能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使之成为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