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幸福

在科举时代,教育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培养斯文,二是改变命运。读书人要知书达礼,哪怕像孔乙己那样落魄了,也不能斯文扫地。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一旦进入仕途,那就飞黄腾达,光宗耀祖了。

今天,教育的目标同样有两个,社会需求与个人发展。未来的伟大民族复兴需要建设者与追梦人。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创新。教育就是民族的未来。然而,教育的目标在现实生活中常常被异化,问一问老师和家长,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回答往往令人口是心非。教育归根结底还是要着落于中国梦背景下的个人发展,失去了理想,偏离了目标,民族振兴便无从谈起。

教育的目标不是分数。一边是社会对教育的不满越发积聚,一边类似衡水中学这样的超级学校仍旧大行其道,这是一个教育扭曲的年代。我在复旦大学参加一个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案例教学法的研讨会,一位上海的重点中学校长表达了内心的无奈。为什么重点高中那么重视分数?因为如果高考成绩下来了,家长就会不认可,社会就会不认可,政府也会不认可。因此,没有哪个校长能够承受分数下降的风险。案例教学法很好,然而短期内对提高分数没有帮助,甚至会有负面作用,老师们会有动力和兴趣吗?答案是显然的。把分数作为主要目标,甚至是惟一目标,这是在办学校,而不是办教育。今天的学校,已经与教育渐行渐远。

教育的目标不是财富。办学需要资金,聘请好的教师需要高的薪水,遍地希望学校,其实是教育贫瘠的表现。然而,教育的核心价值不可能是财富。事实上,做任何事业,核心价值都不可能是财富。乔布斯曾说,我的激情所在是打造一家可以传世的公司,这家公司里的人动力十足地创造伟大的产品。其他一切都是第二位的。当然,能赚钱很棒,因为那样你才能够制造伟大的产品。但是动力来自产品,而不是利润。

同样的,教育不是为了让学生升官发财。尽管,很多学校以自己培养的学生上了财富榜而自豪。可是,这又有什么可自豪的呢?即便成为土豪是一件很光彩的事,那些富豪赚钱的才能多半不是学校教出来的。

教育的目标不是地位或名声。许多学校搞校庆,都是以自己培养了多少名人为荣。成功校友知名校友成了座上宾,默默无闻的校友则可有可无。清华大学的校庆值得称道,因为他们一直按照毕业的时间来为校友排位,每次活动的介绍也都是从最老资历的开始。培养官员,培养名人不是坏事,学校也可以引以为豪,但这些校友毕竟是少数。大多数都是普通人,教育的目标还是要关注这些普通的大多数。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幸福。如果教育的目标不是分数,不是财富,不是名声,不是地位,那么,作为教育者,只能关心人生的终极问题——幸福。

幸福与财富无关。心理学家研究过,彩票大奖的得主,只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幸福感就会回到中奖前的水平。同样的,那些在财富上成功的人士,反而更容易陷入虚无主义的失落感中去。

幸福甚至与健康的关系也不大。有足够的数据表明,即便是因为车祸致残的人,一年之后,便能恢复到车祸前的心理状态。如果他们本来是乐观的人,他们仍旧表现出积极阳光的心态。

那么,幸福是什么?

亚里士多德说,幸福是生命本身的意图和意义,是人类存在的目标和终点。换而言之,幸福本来就是生命的需要。生命本来就应该是幸福的。我们付出诸多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却往往发现所追求的东西是虚空的。而幸福,才是终极目标。

幸福是有人生目标,并且为之而努力。迷茫的人生是痛苦的。失去目标之后的放纵与压抑往往导致虚无与抑郁。有时候,你看到一个人很辛劳,物质很贫乏,生活很艰苦,你认为他过得很悲惨,却没有意料到,他的幸福感很高。因为他正在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奋斗,而实现目标的过程是充实的,离目标越来越近的感觉是喜悦的。

幸福是一种成功的感觉。成功让我们有自我实现的幸福,这种自我实现是一种外在的肯定,同时又能极大地提升自信。

幸福是感恩。付出和帮助别人,能让我们自己快乐。抱着感激的心态对待世界,能提升内心幸福的水平。

幸福是知足。知足的人很少抱怨,即便遭遇不幸,仍能看到生活中积极正面的价值。

哈佛教授沙哈尔在《幸福的方法》一书中说,幸福的本质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如果我们以牺牲当下的快乐去追求未来的幸福,这属于忙碌奔波;如果我们只追求当下的感官刺激而不管将来,这是享受主义;如果现在和未来都不快乐,那是虚无主义;真正的幸福,应该是现在快乐,未来也快乐。因此,如果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让我们快乐,又是有意义的,那便进入了幸福的状态。

反观当下的学校教育,我们的孩子多半处于忙碌奔波中,他们幸福吗?更糟糕的是,如果现在的努力对将来而言没有意义,那就不可避免地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中,那将是一代人的灾难。

在科举时代,教育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培养斯文,二是改变命运。读书人要知书达礼,哪怕像孔乙己那样落魄了,也不能斯文扫地。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一旦进入仕途,那就飞黄腾达,光宗耀祖了。

今天,教育的目标同样有两个,社会需求与个人发展。未来的伟大民族复兴需要建设者与追梦人。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创新。教育就是民族的未来。然而,教育的目标在现实生活中常常被异化,问一问老师和家长,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回答往往令人口是心非。教育归根结底还是要着落于中国梦背景下的个人发展,失去了理想,偏离了目标,民族振兴便无从谈起。

教育的目标不是分数。一边是社会对教育的不满越发积聚,一边类似衡水中学这样的超级学校仍旧大行其道,这是一个教育扭曲的年代。我在复旦大学参加一个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案例教学法的研讨会,一位上海的重点中学校长表达了内心的无奈。为什么重点高中那么重视分数?因为如果高考成绩下来了,家长就会不认可,社会就会不认可,政府也会不认可。因此,没有哪个校长能够承受分数下降的风险。案例教学法很好,然而短期内对提高分数没有帮助,甚至会有负面作用,老师们会有动力和兴趣吗?答案是显然的。把分数作为主要目标,甚至是惟一目标,这是在办学校,而不是办教育。今天的学校,已经与教育渐行渐远。

教育的目标不是财富。办学需要资金,聘请好的教师需要高的薪水,遍地希望学校,其实是教育贫瘠的表现。然而,教育的核心价值不可能是财富。事实上,做任何事业,核心价值都不可能是财富。乔布斯曾说,我的激情所在是打造一家可以传世的公司,这家公司里的人动力十足地创造伟大的产品。其他一切都是第二位的。当然,能赚钱很棒,因为那样你才能够制造伟大的产品。但是动力来自产品,而不是利润。

同样的,教育不是为了让学生升官发财。尽管,很多学校以自己培养的学生上了财富榜而自豪。可是,这又有什么可自豪的呢?即便成为土豪是一件很光彩的事,那些富豪赚钱的才能多半不是学校教出来的。

教育的目标不是地位或名声。许多学校搞校庆,都是以自己培养了多少名人为荣。成功校友知名校友成了座上宾,默默无闻的校友则可有可无。清华大学的校庆值得称道,因为他们一直按照毕业的时间来为校友排位,每次活动的介绍也都是从最老资历的开始。培养官员,培养名人不是坏事,学校也可以引以为豪,但这些校友毕竟是少数。大多数都是普通人,教育的目标还是要关注这些普通的大多数。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幸福。如果教育的目标不是分数,不是财富,不是名声,不是地位,那么,作为教育者,只能关心人生的终极问题——幸福。

幸福与财富无关。心理学家研究过,彩票大奖的得主,只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幸福感就会回到中奖前的水平。同样的,那些在财富上成功的人士,反而更容易陷入虚无主义的失落感中去。

幸福甚至与健康的关系也不大。有足够的数据表明,即便是因为车祸致残的人,一年之后,便能恢复到车祸前的心理状态。如果他们本来是乐观的人,他们仍旧表现出积极阳光的心态。

那么,幸福是什么?

亚里士多德说,幸福是生命本身的意图和意义,是人类存在的目标和终点。换而言之,幸福本来就是生命的需要。生命本来就应该是幸福的。我们付出诸多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却往往发现所追求的东西是虚空的。而幸福,才是终极目标。

幸福是有人生目标,并且为之而努力。迷茫的人生是痛苦的。失去目标之后的放纵与压抑往往导致虚无与抑郁。有时候,你看到一个人很辛劳,物质很贫乏,生活很艰苦,你认为他过得很悲惨,却没有意料到,他的幸福感很高。因为他正在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奋斗,而实现目标的过程是充实的,离目标越来越近的感觉是喜悦的。

幸福是一种成功的感觉。成功让我们有自我实现的幸福,这种自我实现是一种外在的肯定,同时又能极大地提升自信。

幸福是感恩。付出和帮助别人,能让我们自己快乐。抱着感激的心态对待世界,能提升内心幸福的水平。

幸福是知足。知足的人很少抱怨,即便遭遇不幸,仍能看到生活中积极正面的价值。

哈佛教授沙哈尔在《幸福的方法》一书中说,幸福的本质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如果我们以牺牲当下的快乐去追求未来的幸福,这属于忙碌奔波;如果我们只追求当下的感官刺激而不管将来,这是享受主义;如果现在和未来都不快乐,那是虚无主义;真正的幸福,应该是现在快乐,未来也快乐。因此,如果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让我们快乐,又是有意义的,那便进入了幸福的状态。

反观当下的学校教育,我们的孩子多半处于忙碌奔波中,他们幸福吗?更糟糕的是,如果现在的努力对将来而言没有意义,那就不可避免地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中,那将是一代人的灾难。


相关文章

  • 论幸福是教育的终极目的_张懿
  • 理论探讨 江西教育科研2007年第5期 论幸福是教育的终极目的 ○张 摘 懿 要:教育目的有两种:一种是终极目的:一种是非终极目的,如前人所讲的"传道.授业.解惑"全面个性发展"做."." ...查看


  •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与目标
  • [关键词]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方向:目标 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年第20期,我们分享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发展观.接下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往哪里走?预期结果是什么?这就涉及到方向和目标.通常,我们说"条条大路 ...查看


  • 教育的终极目的到底是什么
  • 教育的终极目的到底是什么?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使人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态,有一颗善良的充满爱(的心),当然,还要有健康的身体.也就是要活得快乐,活得幸福,活得更有质量.所谓"安其所,遂其生".也就是说,教育终极目标是为个体 ...查看


  • 教育自觉理念下的教师教育
  • 摘要:教师教育中,品质培养比技能培训更加重要,其中教育自觉品质的形成对教师的发展影响最深远.最持久.教育自觉是指源于对教育性活动的深刻认识和对活动意义的肯定判断,活动主体积极主动地排除种种干扰,克服重重困难,朝着教育终极目标持续不断地努力奋 ...查看


  • 幸福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
  • 卷首语Preface 幸福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 幸福到底是什么?千百年来,无论是智者哲人,还是平民百姓,都在努力寻找完美的答案.儒家经典名著<尚书>将幸福总结为"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 ...查看


  • 共同富裕与共同幸福
  • 共同富裕与共同 幸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共同富 裕.共同幸福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是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恩格斯正是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世界观和方法论,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研究,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查看


  • 如何教会学生做人.做事
  • 如何教会学生做人.做事 陈尚文/文 人活着到底为什么?这是一个历代哲人都在苦苦搜寻答案的问题,也是稍有思想的人会想到的问题.我认为,人活着是追求成功和幸福.成功就是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幸福就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感到生活有巨 ...查看


  • 正能量的句子:人生的终极目标
  • 人生的终极目标:就是让自己和家人过得幸福!所以,要好好体味每一次进步,每一点收获,每一份成功,享受成长的快乐,感悟每种状态下的人生乐趣. 今天,太平洋亲子网小编向大家推荐一些正能量的句子,希望大家也会喜欢哦. 1.自暴自弃便是命运的奴隶,自 ...查看


  • 什么是幸福教育
  • 什么是幸福教育? 当前教育的现实让我们不得不思考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什么? 追溯教育的产生历史和发展足迹,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教育是以人的生活为目的,探寻人类的生理.心理.社会的发展轨迹:幸福是人生的主题,人的生活以幸福为目的.由此,教育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