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厌学心理的分析及对策

小学生厌学心理的分析及对策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采取敷衍态度或排斥、拒绝行为的一种消极现象,是学生的学习需要得不到满足或缺乏学习兴趣时对学习丧失信心的一种心理反应。有调查结果表明,现在的小学生作业量较大,内容单调重复,作业时间较长,各年级均超过国家规定的时间;学生的书包越来越大,且越来越重。79%的学生感到学习累,心里烦;40%-50%的学生对某些科目感到无兴趣。30%的小学生对学习缺乏热情,学习既不刻苦也不主动;有20%的小学生常会找出“头疼”、“肚子疼”等借口逃避学习。小学生厌学情绪随年级升高呈上升趋势。厌学心理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种“病症”,它严重影响了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危害性。

一、小学生厌学心理成因分析

(一)从社会学角度产生主要原因是:

1、家庭的影响

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就是自己的父母,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父母不只是孩子生命的创造者,同样也是孩子心灵的塑造者。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父母是创造未来的“雕塑家”。因此,孩子厌学是对家长某些不恰当行为的一种反应。如过分溺爱、放任自流,或要求过严、态度粗暴。

如李英,女,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一至三年级均是班级学习委员,酷爱学习,是老师心目中的“尖子生”。但由于父母对她的期望过高,要求过严,有时考了97分,在班上名列前茅,但父母仍不满意,对她严厉批评。对于孩子的业余爱好,父母也抓得很紧,要求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稍不用功,少不了皮肉之苦。在父母的严厉管教下,李英的心理压力很大,学习丝毫不怠慢。但是自从四年级开学以来,她感到力不从心、疲惫不堪,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对学习也产生了厌倦。

2、学校的影响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小心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今天教师承担的教学压力固然很大,但是如果教师为了片面地追求分数,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顾学生的身心健康,不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而是对学生进行“疲劳轰炸”或者冷嘲热讽,或者体罚(变相体罚),那么学生对这门功课就会产生厌倦、畏惧心理。一位厌学的学生曾说:“我原本是一位很爱学习的孩子,但是自从换了新老师后,有一次我因为一道题不会做,老师随口就是一句:„你怎么像猪一样笨!‟难道我真的那么笨吗?从那以后,我不想再上数学课了……”老师的一句漫不经心的话严重地损伤了学生的自尊,严重地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位学生从此不再喜欢数学课了。

学习负担过重也是小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原因。传统的教育模式,繁重的课业负担,剥夺了小学生自由活动、自我发展的机会。学生潜能得不到发挥,创造性和个性受到压抑,沉重的心理负担使学生把学习视为一种苦“差事”,并由对学习的不满转变为对学习的厌倦。如学校搞一次活动老师不留作业,学生会齐呼万岁,在学生问卷中最不满意的是活动课被其它学科老师占用,这足以说明我们的教育方法,考试制度,课程设置等都急待改革。

3、社会的影响

近几年来出现的唯利是图、“金钱万能”的陈腐观念,使部分学生的思想和心灵受到侵蚀,加之社会上“文盲大亨”的出现,致使“读书无用论”又有蔓延的趋势。没读几天书,不识几个字的人步入商海,却通过各种手段赚大钱。他们错误地认为“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由于长期缺乏动力,消极被动地学习,“厌学”心理就逐渐产生。同时,大街上“三室一厅”比比皆是,许多孩子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严重地影响了学习,伤害他们的身心健康,形成厌学情绪。

(二)从心理学研究角度剖析。

1、成功的学习有赖于充分的学习准备

所谓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在从事新学习时,原有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由于学习准备不够而导致厌学的,主要发生在三年级,但根源可溯至一年级。在儿童刚入学时,大人们告诉他们:“你已经长大了,上小学了,以后要努力学习,考试争取100分。”应该说,儿童在心理上是有所准备的。可是由于幼儿园教育存在着严重的小学化倾向,儿童在入学前基本已接触到小学一年级的学习内容。孩子刚上小学,作父母的也有一种兴奋感,于是抓紧培养,每天与孩子共同作业,尽其所能给予辅导。这样,凭着幼儿园时打下的“基础”,教师的辛勤劳动,家长的辅导,小学一、二年级时的成绩基本上都能保持较高水准,这就给儿童一种错觉,原来学习并不难,有些内容学了再学有点枯燥罢了。到三年级教材开始生疏,很多家长辅导不了,新鲜劲也过去了。可是,学生已经养成了依赖家长的习惯,也没有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逐渐地学习跟不上,成绩下降。有鉴于此,教师自然要求用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家长自然要加强督促。于是加大作业量,不让孩子玩,愈发形成恶性循环。这表明,学生在情感、意志上的准备是不够的,他们缺乏学习热情,没有与困难做斗争的准备。

2、 意志品质差是导致厌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于小学生来说,与学习有关的意志品质主要是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力。自觉性是指一个人在行动中有明确的目的性,并充分认识行动的社会意义,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于社会的要求。坚持性是指能够长时间地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毅力。自制力即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从前几个因素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意志品质差是导致厌学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自觉性来看,现在大多数小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当然,我们不能要求小学生从一开始就很明确自己学习行为的社会意义,因为认识需要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但是,如果对学习的认识只停留在为了父母、老师,为了奖品等,显然是不够的。事实上外在的诱因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容易失去作用,一旦他们对父母的责骂和教师的批评习以为常,而父母在物质上也不可能无限制满足,那么,他们在学习上便连这些外在的动机也不存在了,哪谈得上什么学习自觉性。当今小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凡事都由父母为他们想得周全细致。因此,学生很少有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体验。一旦在学习上碰到一点困难,便打退堂鼓,畏缩不前而放弃学习。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教育。此外,这一代小学生不仅有传统的玩具及游戏活动方式,还有电视频道、节目也日益丰富。这些多彩娱乐活动当然远比学习活动更为吸引人。这意味着,现代学生会受到“诱惑”,使之分心的事物越来越多了。许多学生由于自制力不强,沉溺于玩耍之中,而有意无意便“忘”了作业。现在,有些人对愉快学习存在错误的理解,认为愉快学习就是“学习娱乐化”。实际上学习毕竟是一项艰苦活动,需要付出脑力、消耗体力,需要克服人本身的惰性。因而承认学习的艰苦性,让学生充分了解这种艰苦性,然后指导学生学会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体验战胜困难后的愉悦,从而激励学生进行新的学习,形成良性循环,这才是愉快学习所追求的。

3、不合理、不正确的归因会诱发学生的厌学

部分学生的厌学,与成人对他们的归因有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到做父母的对自己孩子的抱怨:我的孩子学习不好是因为不用功、贪玩。教师评价成绩差一些的学生时,也常说这个学生又笨又懒,不喜欢学习,常不做作业。正是因为这样的评价,而越发助长了学生的厌学情绪。心理学对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研究表明:小学儿童对人的评价和自我评价,大多是重复父母、教师或其他有威信者的评价。当成人把学习成绩的不理想简单归究儿童懒惰、厌学时,儿童大多数会接受这种归因,觉得自己真的又笨又懒。这就要求成人,特别是教师,在对儿童的学习结果进行归因时,一定要慎重,避免作简单归因。

4、过量的作业会挤占业余时间,抑制儿童的兴趣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由来己久。小学生的课业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一,受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课堂上拼命灌输,课外题海战术使学生掌握知识,应付考试。其二,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过大,教育不得法。一些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水平,给孩子许多额外作业,更有甚者硬性规定作业时限。众所周知,小学生的坚持性还处于发展阶段,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成人短。大量的、长时间的作业必然给他们心理上带来负面作用。首先,小学生长时间从事作业,往往导致注意力转移,囫囵吞枣。这对小学生的作业行为是一种负面强化,使学生越来越怕做作业,厌烦作业,这就是所谓“物极必反”的心理效应。其次,小学生学习行为需要一种“报酬”,报酬可以是内在的(如成人在获取知识后的心理上得到的满足感),也可是外在的。儿童更需要的是外在报酬。为了训练小学生的坚持性,可以逐渐延时出现报酬,但不能没有报酬物。许多学生做作业前,有自己的活动计划。比如,做完作业和伙伴玩游戏,看电影、电视或其他书籍等。实际上,这些他们所喜欢的活动乃其作业“报酬”。从理论上讲,作为调剂,防止疲劳,这也是应该的。为了这个“报酬”,儿童可以高效率地完成适量的作业。但许多家长受传统观念影响而盲目给孩子背上了沉重的课外包袱。而使学生产生一种“苦海无边”的感觉,造成心理上各种矛盾的激化和混乱。实际上,广泛的兴趣所产生的是一种对事物、对世界的态度。这种态度是探究的,感兴趣之所在,往往也是潜在的天赋之所在,如果成人引导得法,很容易让儿童初尝成功的滋味。伴随成功所产生的自信心,对儿童的学习助益不可估量。从另一方面来说,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是兴趣产生的条件,儿童在其他方面的兴趣与课业学习存在许多内部联系,在很多情况下可以互相迁移、相辅相成。因此,抑制儿童的兴趣,实际上抑制了儿童对事物的积极态度,自然也包括对学习的态度。心理学研究认为,练习的数量即频因,既不是学习的必要条件,也不是充足条件。这里就存在着一个作业适量的问题。

5、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充分考虑其难度

在学习中,如果让学生去重复己学过的东西,或者过分困难而力不能及的东西,学生都是不感兴趣的。只有在学习那些“似懂非懂”的东西,学生最感兴趣。作业太容易,学生就无需动脑筋,对学生来说就无法构成一种“问题情境”,不能激发学生去尝试、去探索,更无所谓解决问题后的快乐了。作业难度大,经过一定的努力仍无法解决时,一般会产生以下几种反应:(1)产生焦虑。因为做不出题目,担心老师批评,家长责骂,以后无法应付考试。(2)依赖别人或抄袭作业等。(3)放弃不管。因此,作业难度太大,只会对能力高的学生有积极影响,这一部分人通过请教或艰苦尝试而得到新的思维方法,开阔思路;对于大多数学生,由于智能所限,焦虑过后随之而来的便是不做作业或被动完成作业。所以,教师布置作业时,应注意要以学生通过一定努力能解决为原则。

二、小学生厌学心理的矫正措施

小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是一种不良的心理表现,厌学心理的产生与发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绩,甚至会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分析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并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矫正措施,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社会方面

要优化社会大环境,大力净化社会风气,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要充分利用和积极开辟活动场所,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少年宫、文化宫、博物馆、科技馆、体育场馆都要积极为学生组织各种活动,为他们学习知识、锻炼体魄、增长才干、陶冶情操提供方便。对学校周边的游戏厅、网吧要加强管理和监督,防止未成年人沉溺其中。

(二)学校方面

对于小学生的厌学,我们应全面考虑、分析诸多因素,重视对学生厌学心理的疏导,尽量减轻学生的心理和学业负担,使他们充满兴趣,充满信心地学习、生活。这已经成为此类改变学习观刻

不容缓的问题,具体疏导方法如下:

方法一:把微笑和鼓励带进课堂,保护自尊心,激发自信心。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微笑和鼓励带进课堂,教师对学生抱有的期望,通过态度、表情、行为等方式,用微笑的表情,富有鼓动性的“好”、“对”、“不要着急”、“有进步”、“你真了不起”……等激励性评语,将期望传递给学生,学生就会受到鼓励从而更加相信教师,给予教师以积极主动的反馈,以最佳的主体精神参与学习,特别是学用生能消除厌学、畏惧心理,轻松、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

方法二:辅导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并尽量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很多厌学的学生一般都是由于学习跟不上,老师和家长,尤其是家长应该及时想办法,辅导学生的学习,工作忙和有条件的可请家教,只有学生学习提高了,才会使他们变得自信起来,那么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就会产生。老师和家长也要尽量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施教,做到富教于乐,劳逸结合。

方法三:帮助学生制订大小目标,循序渐进地提高学习成绩。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影响学生内心世界时,不是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既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又要迅速提高学习成绩,如何统一呢?这就要求学生根据不同情况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制订出符合实际的“大目标”──高的,远的要求.如每门学科要取得何成绩,“小目标”──近的,低的要求,如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次作业,写好每一个字等。教育学生“大目标要从小目标”开始,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去做,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方法四:开展竞争活动,加强应付挫折教育,增强耐挫力。

在学习成绩普遍低下的情况下,教师可引导学生先在其他方面进行竞争,以恢复其信心。如在课堂纪律、卫生、广播操、文明用礼貌等方面展开竞争,通过竞争,使学生懂得荣誉和名次是次要的,主要的是明白了一个道理:什么事情,只要认真去做,就能做好。通过竞争活动,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失败,面对挫败不能怨天忧人,灰心失望,而是要把失败的痛苦转化为再奋斗的动力,鼓起勇气,加倍努力,愈挫愈奋,最终成功。学生老师的正确的疏导,甚至是表扬和鼓励,他们的兴趣劲头也会潜移默化地移到学习方面来,从而相得益彰。

(三)家庭方面

家庭教育要科学化、合理化。作为家长,要让孩子乐于学习,还要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所有问题。家长对孩子的提问要正确倾听,不要敷衍了事,要尊重、保护、正确引导好奇心,而且要努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使幼稚的好奇心逐渐发展为强烈的求知欲,让孩子积极热情地去学习。家长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一般要多表扬,少批评。

同时要家校配合,形成教育合力。针对家长存在的不正确的教育观和教育态度,不恰当的教育方式,要可以通过家访、家长会、举办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向家长们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如何指导孩子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承受挫折,培养自控能力等。对一些教育方法欠妥当的家长,更应进行沟通,让家长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一味溺爱、打骂、体罚、放纵等教育方式的危害性,指导家长与学校配合,转变观念,改变不良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消除厌学心理。

总之,排除厌学心理是一项长期、艰苦、复杂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只有全社会形成一个尊重科学、尊重人材的社会大环境,深化改革,确实减轻学生负担,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给孩子以科学的教育,注重心理辅导,才能有效地消除厌学情绪的蔓延,使学生健康地发展。

小学生厌学心理的分析及对策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采取敷衍态度或排斥、拒绝行为的一种消极现象,是学生的学习需要得不到满足或缺乏学习兴趣时对学习丧失信心的一种心理反应。有调查结果表明,现在的小学生作业量较大,内容单调重复,作业时间较长,各年级均超过国家规定的时间;学生的书包越来越大,且越来越重。79%的学生感到学习累,心里烦;40%-50%的学生对某些科目感到无兴趣。30%的小学生对学习缺乏热情,学习既不刻苦也不主动;有20%的小学生常会找出“头疼”、“肚子疼”等借口逃避学习。小学生厌学情绪随年级升高呈上升趋势。厌学心理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种“病症”,它严重影响了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危害性。

一、小学生厌学心理成因分析

(一)从社会学角度产生主要原因是:

1、家庭的影响

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就是自己的父母,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父母不只是孩子生命的创造者,同样也是孩子心灵的塑造者。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父母是创造未来的“雕塑家”。因此,孩子厌学是对家长某些不恰当行为的一种反应。如过分溺爱、放任自流,或要求过严、态度粗暴。

如李英,女,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一至三年级均是班级学习委员,酷爱学习,是老师心目中的“尖子生”。但由于父母对她的期望过高,要求过严,有时考了97分,在班上名列前茅,但父母仍不满意,对她严厉批评。对于孩子的业余爱好,父母也抓得很紧,要求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稍不用功,少不了皮肉之苦。在父母的严厉管教下,李英的心理压力很大,学习丝毫不怠慢。但是自从四年级开学以来,她感到力不从心、疲惫不堪,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对学习也产生了厌倦。

2、学校的影响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小心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今天教师承担的教学压力固然很大,但是如果教师为了片面地追求分数,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顾学生的身心健康,不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而是对学生进行“疲劳轰炸”或者冷嘲热讽,或者体罚(变相体罚),那么学生对这门功课就会产生厌倦、畏惧心理。一位厌学的学生曾说:“我原本是一位很爱学习的孩子,但是自从换了新老师后,有一次我因为一道题不会做,老师随口就是一句:„你怎么像猪一样笨!‟难道我真的那么笨吗?从那以后,我不想再上数学课了……”老师的一句漫不经心的话严重地损伤了学生的自尊,严重地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位学生从此不再喜欢数学课了。

学习负担过重也是小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原因。传统的教育模式,繁重的课业负担,剥夺了小学生自由活动、自我发展的机会。学生潜能得不到发挥,创造性和个性受到压抑,沉重的心理负担使学生把学习视为一种苦“差事”,并由对学习的不满转变为对学习的厌倦。如学校搞一次活动老师不留作业,学生会齐呼万岁,在学生问卷中最不满意的是活动课被其它学科老师占用,这足以说明我们的教育方法,考试制度,课程设置等都急待改革。

3、社会的影响

近几年来出现的唯利是图、“金钱万能”的陈腐观念,使部分学生的思想和心灵受到侵蚀,加之社会上“文盲大亨”的出现,致使“读书无用论”又有蔓延的趋势。没读几天书,不识几个字的人步入商海,却通过各种手段赚大钱。他们错误地认为“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由于长期缺乏动力,消极被动地学习,“厌学”心理就逐渐产生。同时,大街上“三室一厅”比比皆是,许多孩子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严重地影响了学习,伤害他们的身心健康,形成厌学情绪。

(二)从心理学研究角度剖析。

1、成功的学习有赖于充分的学习准备

所谓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在从事新学习时,原有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由于学习准备不够而导致厌学的,主要发生在三年级,但根源可溯至一年级。在儿童刚入学时,大人们告诉他们:“你已经长大了,上小学了,以后要努力学习,考试争取100分。”应该说,儿童在心理上是有所准备的。可是由于幼儿园教育存在着严重的小学化倾向,儿童在入学前基本已接触到小学一年级的学习内容。孩子刚上小学,作父母的也有一种兴奋感,于是抓紧培养,每天与孩子共同作业,尽其所能给予辅导。这样,凭着幼儿园时打下的“基础”,教师的辛勤劳动,家长的辅导,小学一、二年级时的成绩基本上都能保持较高水准,这就给儿童一种错觉,原来学习并不难,有些内容学了再学有点枯燥罢了。到三年级教材开始生疏,很多家长辅导不了,新鲜劲也过去了。可是,学生已经养成了依赖家长的习惯,也没有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逐渐地学习跟不上,成绩下降。有鉴于此,教师自然要求用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家长自然要加强督促。于是加大作业量,不让孩子玩,愈发形成恶性循环。这表明,学生在情感、意志上的准备是不够的,他们缺乏学习热情,没有与困难做斗争的准备。

2、 意志品质差是导致厌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于小学生来说,与学习有关的意志品质主要是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力。自觉性是指一个人在行动中有明确的目的性,并充分认识行动的社会意义,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于社会的要求。坚持性是指能够长时间地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毅力。自制力即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从前几个因素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意志品质差是导致厌学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自觉性来看,现在大多数小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当然,我们不能要求小学生从一开始就很明确自己学习行为的社会意义,因为认识需要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但是,如果对学习的认识只停留在为了父母、老师,为了奖品等,显然是不够的。事实上外在的诱因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容易失去作用,一旦他们对父母的责骂和教师的批评习以为常,而父母在物质上也不可能无限制满足,那么,他们在学习上便连这些外在的动机也不存在了,哪谈得上什么学习自觉性。当今小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凡事都由父母为他们想得周全细致。因此,学生很少有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体验。一旦在学习上碰到一点困难,便打退堂鼓,畏缩不前而放弃学习。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教育。此外,这一代小学生不仅有传统的玩具及游戏活动方式,还有电视频道、节目也日益丰富。这些多彩娱乐活动当然远比学习活动更为吸引人。这意味着,现代学生会受到“诱惑”,使之分心的事物越来越多了。许多学生由于自制力不强,沉溺于玩耍之中,而有意无意便“忘”了作业。现在,有些人对愉快学习存在错误的理解,认为愉快学习就是“学习娱乐化”。实际上学习毕竟是一项艰苦活动,需要付出脑力、消耗体力,需要克服人本身的惰性。因而承认学习的艰苦性,让学生充分了解这种艰苦性,然后指导学生学会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体验战胜困难后的愉悦,从而激励学生进行新的学习,形成良性循环,这才是愉快学习所追求的。

3、不合理、不正确的归因会诱发学生的厌学

部分学生的厌学,与成人对他们的归因有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到做父母的对自己孩子的抱怨:我的孩子学习不好是因为不用功、贪玩。教师评价成绩差一些的学生时,也常说这个学生又笨又懒,不喜欢学习,常不做作业。正是因为这样的评价,而越发助长了学生的厌学情绪。心理学对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研究表明:小学儿童对人的评价和自我评价,大多是重复父母、教师或其他有威信者的评价。当成人把学习成绩的不理想简单归究儿童懒惰、厌学时,儿童大多数会接受这种归因,觉得自己真的又笨又懒。这就要求成人,特别是教师,在对儿童的学习结果进行归因时,一定要慎重,避免作简单归因。

4、过量的作业会挤占业余时间,抑制儿童的兴趣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由来己久。小学生的课业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一,受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课堂上拼命灌输,课外题海战术使学生掌握知识,应付考试。其二,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过大,教育不得法。一些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水平,给孩子许多额外作业,更有甚者硬性规定作业时限。众所周知,小学生的坚持性还处于发展阶段,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成人短。大量的、长时间的作业必然给他们心理上带来负面作用。首先,小学生长时间从事作业,往往导致注意力转移,囫囵吞枣。这对小学生的作业行为是一种负面强化,使学生越来越怕做作业,厌烦作业,这就是所谓“物极必反”的心理效应。其次,小学生学习行为需要一种“报酬”,报酬可以是内在的(如成人在获取知识后的心理上得到的满足感),也可是外在的。儿童更需要的是外在报酬。为了训练小学生的坚持性,可以逐渐延时出现报酬,但不能没有报酬物。许多学生做作业前,有自己的活动计划。比如,做完作业和伙伴玩游戏,看电影、电视或其他书籍等。实际上,这些他们所喜欢的活动乃其作业“报酬”。从理论上讲,作为调剂,防止疲劳,这也是应该的。为了这个“报酬”,儿童可以高效率地完成适量的作业。但许多家长受传统观念影响而盲目给孩子背上了沉重的课外包袱。而使学生产生一种“苦海无边”的感觉,造成心理上各种矛盾的激化和混乱。实际上,广泛的兴趣所产生的是一种对事物、对世界的态度。这种态度是探究的,感兴趣之所在,往往也是潜在的天赋之所在,如果成人引导得法,很容易让儿童初尝成功的滋味。伴随成功所产生的自信心,对儿童的学习助益不可估量。从另一方面来说,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是兴趣产生的条件,儿童在其他方面的兴趣与课业学习存在许多内部联系,在很多情况下可以互相迁移、相辅相成。因此,抑制儿童的兴趣,实际上抑制了儿童对事物的积极态度,自然也包括对学习的态度。心理学研究认为,练习的数量即频因,既不是学习的必要条件,也不是充足条件。这里就存在着一个作业适量的问题。

5、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充分考虑其难度

在学习中,如果让学生去重复己学过的东西,或者过分困难而力不能及的东西,学生都是不感兴趣的。只有在学习那些“似懂非懂”的东西,学生最感兴趣。作业太容易,学生就无需动脑筋,对学生来说就无法构成一种“问题情境”,不能激发学生去尝试、去探索,更无所谓解决问题后的快乐了。作业难度大,经过一定的努力仍无法解决时,一般会产生以下几种反应:(1)产生焦虑。因为做不出题目,担心老师批评,家长责骂,以后无法应付考试。(2)依赖别人或抄袭作业等。(3)放弃不管。因此,作业难度太大,只会对能力高的学生有积极影响,这一部分人通过请教或艰苦尝试而得到新的思维方法,开阔思路;对于大多数学生,由于智能所限,焦虑过后随之而来的便是不做作业或被动完成作业。所以,教师布置作业时,应注意要以学生通过一定努力能解决为原则。

二、小学生厌学心理的矫正措施

小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是一种不良的心理表现,厌学心理的产生与发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绩,甚至会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分析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并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矫正措施,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社会方面

要优化社会大环境,大力净化社会风气,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要充分利用和积极开辟活动场所,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少年宫、文化宫、博物馆、科技馆、体育场馆都要积极为学生组织各种活动,为他们学习知识、锻炼体魄、增长才干、陶冶情操提供方便。对学校周边的游戏厅、网吧要加强管理和监督,防止未成年人沉溺其中。

(二)学校方面

对于小学生的厌学,我们应全面考虑、分析诸多因素,重视对学生厌学心理的疏导,尽量减轻学生的心理和学业负担,使他们充满兴趣,充满信心地学习、生活。这已经成为此类改变学习观刻

不容缓的问题,具体疏导方法如下:

方法一:把微笑和鼓励带进课堂,保护自尊心,激发自信心。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微笑和鼓励带进课堂,教师对学生抱有的期望,通过态度、表情、行为等方式,用微笑的表情,富有鼓动性的“好”、“对”、“不要着急”、“有进步”、“你真了不起”……等激励性评语,将期望传递给学生,学生就会受到鼓励从而更加相信教师,给予教师以积极主动的反馈,以最佳的主体精神参与学习,特别是学用生能消除厌学、畏惧心理,轻松、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

方法二:辅导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并尽量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很多厌学的学生一般都是由于学习跟不上,老师和家长,尤其是家长应该及时想办法,辅导学生的学习,工作忙和有条件的可请家教,只有学生学习提高了,才会使他们变得自信起来,那么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就会产生。老师和家长也要尽量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施教,做到富教于乐,劳逸结合。

方法三:帮助学生制订大小目标,循序渐进地提高学习成绩。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影响学生内心世界时,不是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既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又要迅速提高学习成绩,如何统一呢?这就要求学生根据不同情况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制订出符合实际的“大目标”──高的,远的要求.如每门学科要取得何成绩,“小目标”──近的,低的要求,如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次作业,写好每一个字等。教育学生“大目标要从小目标”开始,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去做,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方法四:开展竞争活动,加强应付挫折教育,增强耐挫力。

在学习成绩普遍低下的情况下,教师可引导学生先在其他方面进行竞争,以恢复其信心。如在课堂纪律、卫生、广播操、文明用礼貌等方面展开竞争,通过竞争,使学生懂得荣誉和名次是次要的,主要的是明白了一个道理:什么事情,只要认真去做,就能做好。通过竞争活动,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失败,面对挫败不能怨天忧人,灰心失望,而是要把失败的痛苦转化为再奋斗的动力,鼓起勇气,加倍努力,愈挫愈奋,最终成功。学生老师的正确的疏导,甚至是表扬和鼓励,他们的兴趣劲头也会潜移默化地移到学习方面来,从而相得益彰。

(三)家庭方面

家庭教育要科学化、合理化。作为家长,要让孩子乐于学习,还要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所有问题。家长对孩子的提问要正确倾听,不要敷衍了事,要尊重、保护、正确引导好奇心,而且要努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使幼稚的好奇心逐渐发展为强烈的求知欲,让孩子积极热情地去学习。家长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一般要多表扬,少批评。

同时要家校配合,形成教育合力。针对家长存在的不正确的教育观和教育态度,不恰当的教育方式,要可以通过家访、家长会、举办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向家长们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如何指导孩子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承受挫折,培养自控能力等。对一些教育方法欠妥当的家长,更应进行沟通,让家长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一味溺爱、打骂、体罚、放纵等教育方式的危害性,指导家长与学校配合,转变观念,改变不良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消除厌学心理。

总之,排除厌学心理是一项长期、艰苦、复杂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只有全社会形成一个尊重科学、尊重人材的社会大环境,深化改革,确实减轻学生负担,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给孩子以科学的教育,注重心理辅导,才能有效地消除厌学情绪的蔓延,使学生健康地发展。


相关文章

  • 中小学生厌学问题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 本课题的界定与表述 厌学是指从学生主观的角度产生的对学业和学校生活的反感.厌倦甚至背叛.逃离并且对学业和身心发展必然产生严重的负面后果的心理反应和行为表现的总称.基于学习心理与教育心理研究,厌学这个概念仍需推敲,应考虑厌学能否涵盖荒学,逃学 ...查看


  • 中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
  • 浅谈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厌学是中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普遍发生.较突出的一种学习心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学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从社会.学校.家庭.学生自身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学生厌学的原因,探讨了解决中学生厌学的对策. ...查看


  • 大学生厌学的心理分析和对策
  • 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大学生学习态度如何.,学习效率和质量如何,是关系国家民发展走向的重要问题.然而有少部分大学生却产生了令人惋惜的厌学现象.我们都知道,大学生正处在一个身心发展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竞争激烈的现实社会, ...查看


  • 浅析小学生厌学心理及其对策
  • 浅析小学生厌学心理及其对策 摘要: 当前学生的厌学现象相当普遍,主要表现为对学习感到乏味,提不起兴趣,上课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消沉.不安.逃学.懒学并想辍学.厌学现象的存在,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和成长,而且也严重阻碍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 ...查看


  • 中职学生厌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 中职学生厌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时间:2009-12-9 15:31:39 来源:田新民 一.中职学生厌学现状 目前,中职学生厌学已成为一种较普遍的现象,不仅我们学校有,其它各类职业学校也存在,它严重影响到学校,班级的管理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据观 ...查看


  • 留守儿童厌学原因及对策论文
  • 留守儿童厌学原因及对策论文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在心理健康与道德品质.体质健康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性分析,发现留守儿童的现状的不乐观性,要解决留守儿童的诸多相 ...查看


  • 心理健康研究课题方案
  • 心理健康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生厌学心理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和实施纲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 ...查看


  • 农村初中学生厌学情况分析及对策
  • 摘 要:初中在孩子求学的生涯中是一个重要的承上启下阶段.孩子正处于人生中绚丽多彩,充满幻想的美好花季,容易产生两极分化.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学生厌学现象在农村初中教学中越来越严重.分析学生厌学情况的成因,并提出一些解决问 ...查看


  • 德育论文)
  • 初中生厌学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鄢陵县望田镇一中 于艳涛 摘要:初中生厌学的原因: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解决办法; 教师.家长.学校.社会共同行动起来,齐抓共管.由对原因的剖析提出了以培养和激发学生自身学习动机为核心,以因材施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