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幼机构意外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第一节 意外事故的概念及分类
意外事故就是在预料之外的情况下,由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损伤获灾害。 一、意外事故的概念 在托幼机构中的意外事故有时是难以预料的,如婴幼儿快速跑动时常因自己绊倒自己或脚下踩在小石子上,突然摔倒,造成上臂或小腿骨折;也有的是由于工作人员照顾孩子缺乏经验或不够细心所致。但许多意外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我们加强安全意识和预防措施,就可以减少或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二、常见意外事故的分类
(一)一般事故
在托幼机构中,由于儿童缺乏自身保护能力或客观因素和条件所限等原因而发生的擦伤、划伤、骨折、跌伤、脱臼、吞入异物等事故属一般事故。托幼机构中大多数是此类事故,应引起保教人员充分重视,尽量防止事故的发生。
(二)责任事故
凡由于保教人员责任心不强,照顾儿童不细心、擅离岗位,不执行安全制度或园所内其他规章制度而发生的服错药、食物中毒、煤气中毒、颅骨骨折,以及烧(烫)伤,儿童被冒领、走失,把儿童遗忘在空房间里,高处坠落、体罚、触电、溺水等事故,经积极采取措施未造成重大伤害的,为责任事故。
(三)重大责任事故
导致儿童死亡、残疾、重要组织器官损伤或增加儿童严重痛苦的事故,为重大责任事故。这类事故发生例数较少,但性质严重,后果危害很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杜绝事故发生。
由于其他原因造成的重大事故,但并非责任事故,应按具体情况归类。 凡发生重大责任事故或责任事故,都应及时报告市、区(县)妇幼卫生主管部门或妇幼保健机构。
三、常见意外事故的类型
(一)创伤
表皮擦伤、裂伤、软组织损伤、创伤出血、骨折、脱臼、眼损伤、脑震荡、烧(烫)伤、五官异物。
(二)窒息
气管异物、呛奶、呼吸道阻塞(捂被)。
(三)误服药
(四)冒领、丢失、走失
(五)食物中毒
(六)煤气中毒
(七)体罚、变相体罚
第二节 意外事故的预防
一、预防外伤和烧(烫)伤
(一)预防外伤
1、教育儿童是预防意外事故的重要环节。
(1)保教人员应懂得只有提高儿童的自身保护能力,才能减少儿童发生难以预料的意外事故。教育儿童不互相打闹,对大、中班儿童要让他们知道身体各部位最宝贵的东西是眼睛、鼻子、内脏(心、肝)等,一定要注意保护;对小年龄的儿童要照顾好,以免互相打伤,少数孩子有咬人、抓人的习惯,要躲组织游戏,使注意力集中在游戏上,逐渐纠正不良行为习惯。
(2)教育儿童不带小刀、玻璃片(碗片)、铁片、钉子等危险物品到幼儿园,入园时要检查口袋。
(3)教育儿童站在攀登架或其他大型玩具上,不要互相打闹、推拉,以免摔伤。
2、工作人员对儿童要细心照顾,动作要轻柔。
(1)儿童关节、韧带、骨骼尚未发育完善,需要轻拉、轻抱,避免脱臼或骨折。
(2)婴幼儿的睡床必须有栏杆,孩子上床后要把床栏关好。儿童睡眠时工作人员不要离开房间,经常巡视以免被子、塑料布等捂住口、鼻造成窒息。
3、儿童游戏和生活设施等要经常检修,并注意大型玩具摆放的合理性。
(1)大型玩具,如滑梯、木马、攀登架等应经常检查,如有损坏应及时修理,年久失修不能使用的玩具要停止使用。大型玩具最好设在草坪上,其周围一米内不应有其他物品。
(2)儿童玩具要符合安全卫生要求,凡是有棱角、尖角、缺口、木刺,易脱色不易清洗、消毒的玩具都不宜给儿童玩。中大班的幼儿不要拿长枪、长棍
玩具边跑边玩。
(3)注意门窗安全。楼房的窗户要安装栏杆,凉台栏杆间隔不要超过儿童头部,防止头伸出栏杆外面卡住。
(4)要经常检查电器、电线是否漏电。室内电器插座应安装在1.6米以上,电线用暗线以免儿童接触。
(二)预防烧(烫)伤
1、为儿童准备洗手、洗澡水要先放凉水再放热水。
2、暖壶放在儿童拿不到的地方。
3、拿热汤或开水壶时要注意周围有无儿童跑过来。热饭、热菜要凉温后再给孩子吃,不要将热锅放在儿童附近。
4、冬天炉火要有火档,暖气要加罩。
二、预防误服药或中毒
(一)药物妥善保管,消毒药、外用药和内服药要分开放在儿童拿不到的地方,避免误服中毒。消毒药严禁放在儿童的寝室和活动室。
(二)口服药给药前要仔细核对姓名、药名,对年龄小的孩子要将药片压碎喂服或看着服下去。
(三)装有药品的瓶子不要给儿童拿着玩。
(四)教育而头痛不随地捡东西吃,特别是农村托幼机构的儿童到田间玩耍时,易将掉在地上的蓖麻子,毒菌蘑等捡食引起中毒。
(五)预防食物中毒
1、要买经过检验后屠宰的畜肉,生肉不要在常温中放置时间过长,要及时烹制。生熟食物的容器、刀、案板都要分开。
2、炊事员应养成做饭前洗手的好习惯,若患有痢疾、伤寒、肺结核、化脓性皮肤病(包括生疮、长疖子)等传染病时,应及时治疗,并调离炊事工作。
3、做饭菜要有计划,做到现做现吃,不剩饭菜。
4、在食用海产品时,买来的生鱼虾要注意冷藏或冷冻。烹调钱要用大量清水冲洗,因为嗜盐菌
睡眠可以使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肌肉得到充分的休息,促进大脑发育,体格生长,因此,每个幼儿园都为幼儿安排了2-3个小时的午休时间,确保幼儿在这一段时间内的健康安全,是我们每一个保教人员不可忽视的问题。常常会从报刊杂志上听说某某幼儿园某个幼儿在午休中突然猝死,让人心惊胆颤。
而随着幼儿园的发展,孩子越来越多,孩子们各式各样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午休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哪些疾病,碰上时如何处理呢?
一、异物
(一)鼻腔异物
幼儿园午休时,常有一些睡眠比较困难的孩子,趁老师不注意,把小纸团、被子里的棉花,小珠子、豆粒、果核等东西放到鼻孔里。时间长了就会引起鼻塞发炎。
预防及处理:
1、检查。上床前逐一检查孩子是否因为“好玩”而携带了以上物品,教育孩子懂得把这些物品放入鼻腔会引发危险。
2、加强巡视。年幼的孩子对什么都好奇,睡不着时,被子里的棉花、枕巾上的线头都会成为玩具。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就会避免危险发生。
3、若发现孩子将异物塞进鼻孔,可当即嘱孩子用手按紧无异物的鼻孔,用力擤鼻,将异物排出。象卫生纸、棉花之类比较表浅时也可以用镊子夹出,但是如果是圆形的小珠子、豆类,镊子夹不住异物,却会使其越陷越深,还有可能会落入气管引发危险,这时必须到医院用专门取异物的工具取出。
(二)外耳道异物
有时孩子还会把这些物品放入耳朵里,如果是卫生纸、棉花之类,可以用镊子轻轻拨发;如果是豆类,可以让孩子把身体弯向有异物的一侧,然后单脚跳跃,异物可被排出;如果是昆虫入耳,可用灯光对着外耳道口,诱昆虫爬出。切记不能用尖锐的物品向深处捣挖异物,以免捅破鼓膜。
(三)喉、气管异物
如果孩子睡觉时把小豆豆或者玻璃球、钮扣等含在嘴里,不小心会落入喉部、气管引发危险。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午休时加强检查,加强巡视,不能掉以轻心。
判断呼吸道异物有以下几个特征:
1、呛咳,脸色发紫。
2、不能说话。
3、不能呼吸。
4、双眼流泪。处理:速将幼儿抱起,头低脚高,拍背,有时可使夹在喉部的异物咳出。
另一个方法是:迅速从后方搂住幼儿的腰部,用大拇指的背部顶住幼儿的上腹部,间断地向上、向后,冲击性的推压,促使横膈肌压迫肺,产生气流,将气管里的异物冲出,无效时必须速送医院急救。
二、高热惊厥
高热惊厥好发生在6个月到3岁婴幼儿之间,多发生在呼吸道感染时。高热惊厥的发作主要是因为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加之感染发热而造成。 高热惊厥的特点:
1、幼儿在体温达到38.5度以上,特别是39度以上时突然出现抽风现象,这就是发生了高热惊厥,惊厥多为全身性,突然发作,意识丧失,双眼球固定、上翻或斜视,头后仰,四肢抽动或呈强直状,口角或和面肌也可抽动。面色青紫或苍白。持续时间短,一般少于10分钟。
2、惊厥均发生在高热开始24小时,特别是12小时内,体温骤升时。
3、惊厥后意识恢复快。
4、既往有高热惊厥史或家族中有高热惊厥史,惊厥多仅发生1次,热退后不再发作。
在幼儿园午休时发生此状况,教师不必惊慌,紧急采用以下方式处理:
(1)针刺或拇指按压:人中、百会、合谷。
(2)积极降温,松解衣被,用毛巾沾冷水擦浴(颈侧、腋窝、大腿根部)。
(3)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让幼儿保持侧卧体位,以防呕吐物及分泌物吸入导致窒息,这是幼儿发生惊厥时最需要注意的。
(4)患儿尚未牙关紧闭时,用手帕、布垫折成条或裹勺柄置于上下牙之间,以防咬伤舌头。
(5)经过简单紧急处理后,立即送往医院诊治。
高热惊厥常能自动缓解,最需要的是教师及时的护理,防止因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其次不能使劲拽幼儿发生痉挛的肢体,以防发生骨折。加强晨检,及时了解孩子的身体状况,午休时加强巡视,注意患上感孩子的精神状态,及时发现幼儿的发热迹象是避免此病的关键。
三、小儿癫痫
癫痫是由多种病因所引起的大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是大脑皮层或皮层下细胞群的超同步异常放电而引起的突发性、一过性脑功能紊乱。由于异常放电的部位及类型不同,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最常见的症状是惊厥和意识障碍。患病
的幼儿会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发过即苏,醒后一如常人。突发突止及反复发作是本病的共同特征。
发作急救:
a、不能强行制止患儿的发作或按压患儿的四肢,以免引起骨折。
b、患儿发作的时候,要有专人守护,应立即用一双筷子缠上布塞入上下牙之间,以防止咬舌致伤;解开上衣,将头部转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或分泌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
c、大多数患儿可在短时间内完全清醒,如抽搐不断,或15分钟后仍未清醒,呼吸困难或身体受伤,则要拨打120急救电话寻求医生的帮助。
d、如果班级中有这样的孩子,平时要留心观察,摸索规律,注意避免促成患儿发作的原因,如过度疲劳、情绪激动、进食过量、高声、强光、感冒等。午休时更要加强巡视,注意观察,有许多癫痫疾病常在睡眠中突然发作。 睡眠室当中,孩子进入了甜甜的梦乡,做为教师的我们就是孩子们生命的守护神,每一次到位的检查,巡视,细心的观察,(帮孩子盖盖踢掉的被子,纠正一下睡眠姿势,摸一摸患病孩子的小脸。)都是在维护孩子的健康安全,为孩子构建一道安全的“防火墙“。
孩子们睡了,我们却要醒着,为每一张灿烂的笑脸,甜甜的童声永远在我们的身旁荡漾,在岗一分钟,就要让安全的警钟在心中长鸣。
托幼机构意外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第一节 意外事故的概念及分类
意外事故就是在预料之外的情况下,由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损伤获灾害。 一、意外事故的概念 在托幼机构中的意外事故有时是难以预料的,如婴幼儿快速跑动时常因自己绊倒自己或脚下踩在小石子上,突然摔倒,造成上臂或小腿骨折;也有的是由于工作人员照顾孩子缺乏经验或不够细心所致。但许多意外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我们加强安全意识和预防措施,就可以减少或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二、常见意外事故的分类
(一)一般事故
在托幼机构中,由于儿童缺乏自身保护能力或客观因素和条件所限等原因而发生的擦伤、划伤、骨折、跌伤、脱臼、吞入异物等事故属一般事故。托幼机构中大多数是此类事故,应引起保教人员充分重视,尽量防止事故的发生。
(二)责任事故
凡由于保教人员责任心不强,照顾儿童不细心、擅离岗位,不执行安全制度或园所内其他规章制度而发生的服错药、食物中毒、煤气中毒、颅骨骨折,以及烧(烫)伤,儿童被冒领、走失,把儿童遗忘在空房间里,高处坠落、体罚、触电、溺水等事故,经积极采取措施未造成重大伤害的,为责任事故。
(三)重大责任事故
导致儿童死亡、残疾、重要组织器官损伤或增加儿童严重痛苦的事故,为重大责任事故。这类事故发生例数较少,但性质严重,后果危害很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杜绝事故发生。
由于其他原因造成的重大事故,但并非责任事故,应按具体情况归类。 凡发生重大责任事故或责任事故,都应及时报告市、区(县)妇幼卫生主管部门或妇幼保健机构。
三、常见意外事故的类型
(一)创伤
表皮擦伤、裂伤、软组织损伤、创伤出血、骨折、脱臼、眼损伤、脑震荡、烧(烫)伤、五官异物。
(二)窒息
气管异物、呛奶、呼吸道阻塞(捂被)。
(三)误服药
(四)冒领、丢失、走失
(五)食物中毒
(六)煤气中毒
(七)体罚、变相体罚
第二节 意外事故的预防
一、预防外伤和烧(烫)伤
(一)预防外伤
1、教育儿童是预防意外事故的重要环节。
(1)保教人员应懂得只有提高儿童的自身保护能力,才能减少儿童发生难以预料的意外事故。教育儿童不互相打闹,对大、中班儿童要让他们知道身体各部位最宝贵的东西是眼睛、鼻子、内脏(心、肝)等,一定要注意保护;对小年龄的儿童要照顾好,以免互相打伤,少数孩子有咬人、抓人的习惯,要躲组织游戏,使注意力集中在游戏上,逐渐纠正不良行为习惯。
(2)教育儿童不带小刀、玻璃片(碗片)、铁片、钉子等危险物品到幼儿园,入园时要检查口袋。
(3)教育儿童站在攀登架或其他大型玩具上,不要互相打闹、推拉,以免摔伤。
2、工作人员对儿童要细心照顾,动作要轻柔。
(1)儿童关节、韧带、骨骼尚未发育完善,需要轻拉、轻抱,避免脱臼或骨折。
(2)婴幼儿的睡床必须有栏杆,孩子上床后要把床栏关好。儿童睡眠时工作人员不要离开房间,经常巡视以免被子、塑料布等捂住口、鼻造成窒息。
3、儿童游戏和生活设施等要经常检修,并注意大型玩具摆放的合理性。
(1)大型玩具,如滑梯、木马、攀登架等应经常检查,如有损坏应及时修理,年久失修不能使用的玩具要停止使用。大型玩具最好设在草坪上,其周围一米内不应有其他物品。
(2)儿童玩具要符合安全卫生要求,凡是有棱角、尖角、缺口、木刺,易脱色不易清洗、消毒的玩具都不宜给儿童玩。中大班的幼儿不要拿长枪、长棍
玩具边跑边玩。
(3)注意门窗安全。楼房的窗户要安装栏杆,凉台栏杆间隔不要超过儿童头部,防止头伸出栏杆外面卡住。
(4)要经常检查电器、电线是否漏电。室内电器插座应安装在1.6米以上,电线用暗线以免儿童接触。
(二)预防烧(烫)伤
1、为儿童准备洗手、洗澡水要先放凉水再放热水。
2、暖壶放在儿童拿不到的地方。
3、拿热汤或开水壶时要注意周围有无儿童跑过来。热饭、热菜要凉温后再给孩子吃,不要将热锅放在儿童附近。
4、冬天炉火要有火档,暖气要加罩。
二、预防误服药或中毒
(一)药物妥善保管,消毒药、外用药和内服药要分开放在儿童拿不到的地方,避免误服中毒。消毒药严禁放在儿童的寝室和活动室。
(二)口服药给药前要仔细核对姓名、药名,对年龄小的孩子要将药片压碎喂服或看着服下去。
(三)装有药品的瓶子不要给儿童拿着玩。
(四)教育而头痛不随地捡东西吃,特别是农村托幼机构的儿童到田间玩耍时,易将掉在地上的蓖麻子,毒菌蘑等捡食引起中毒。
(五)预防食物中毒
1、要买经过检验后屠宰的畜肉,生肉不要在常温中放置时间过长,要及时烹制。生熟食物的容器、刀、案板都要分开。
2、炊事员应养成做饭前洗手的好习惯,若患有痢疾、伤寒、肺结核、化脓性皮肤病(包括生疮、长疖子)等传染病时,应及时治疗,并调离炊事工作。
3、做饭菜要有计划,做到现做现吃,不剩饭菜。
4、在食用海产品时,买来的生鱼虾要注意冷藏或冷冻。烹调钱要用大量清水冲洗,因为嗜盐菌
睡眠可以使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肌肉得到充分的休息,促进大脑发育,体格生长,因此,每个幼儿园都为幼儿安排了2-3个小时的午休时间,确保幼儿在这一段时间内的健康安全,是我们每一个保教人员不可忽视的问题。常常会从报刊杂志上听说某某幼儿园某个幼儿在午休中突然猝死,让人心惊胆颤。
而随着幼儿园的发展,孩子越来越多,孩子们各式各样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午休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哪些疾病,碰上时如何处理呢?
一、异物
(一)鼻腔异物
幼儿园午休时,常有一些睡眠比较困难的孩子,趁老师不注意,把小纸团、被子里的棉花,小珠子、豆粒、果核等东西放到鼻孔里。时间长了就会引起鼻塞发炎。
预防及处理:
1、检查。上床前逐一检查孩子是否因为“好玩”而携带了以上物品,教育孩子懂得把这些物品放入鼻腔会引发危险。
2、加强巡视。年幼的孩子对什么都好奇,睡不着时,被子里的棉花、枕巾上的线头都会成为玩具。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就会避免危险发生。
3、若发现孩子将异物塞进鼻孔,可当即嘱孩子用手按紧无异物的鼻孔,用力擤鼻,将异物排出。象卫生纸、棉花之类比较表浅时也可以用镊子夹出,但是如果是圆形的小珠子、豆类,镊子夹不住异物,却会使其越陷越深,还有可能会落入气管引发危险,这时必须到医院用专门取异物的工具取出。
(二)外耳道异物
有时孩子还会把这些物品放入耳朵里,如果是卫生纸、棉花之类,可以用镊子轻轻拨发;如果是豆类,可以让孩子把身体弯向有异物的一侧,然后单脚跳跃,异物可被排出;如果是昆虫入耳,可用灯光对着外耳道口,诱昆虫爬出。切记不能用尖锐的物品向深处捣挖异物,以免捅破鼓膜。
(三)喉、气管异物
如果孩子睡觉时把小豆豆或者玻璃球、钮扣等含在嘴里,不小心会落入喉部、气管引发危险。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午休时加强检查,加强巡视,不能掉以轻心。
判断呼吸道异物有以下几个特征:
1、呛咳,脸色发紫。
2、不能说话。
3、不能呼吸。
4、双眼流泪。处理:速将幼儿抱起,头低脚高,拍背,有时可使夹在喉部的异物咳出。
另一个方法是:迅速从后方搂住幼儿的腰部,用大拇指的背部顶住幼儿的上腹部,间断地向上、向后,冲击性的推压,促使横膈肌压迫肺,产生气流,将气管里的异物冲出,无效时必须速送医院急救。
二、高热惊厥
高热惊厥好发生在6个月到3岁婴幼儿之间,多发生在呼吸道感染时。高热惊厥的发作主要是因为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加之感染发热而造成。 高热惊厥的特点:
1、幼儿在体温达到38.5度以上,特别是39度以上时突然出现抽风现象,这就是发生了高热惊厥,惊厥多为全身性,突然发作,意识丧失,双眼球固定、上翻或斜视,头后仰,四肢抽动或呈强直状,口角或和面肌也可抽动。面色青紫或苍白。持续时间短,一般少于10分钟。
2、惊厥均发生在高热开始24小时,特别是12小时内,体温骤升时。
3、惊厥后意识恢复快。
4、既往有高热惊厥史或家族中有高热惊厥史,惊厥多仅发生1次,热退后不再发作。
在幼儿园午休时发生此状况,教师不必惊慌,紧急采用以下方式处理:
(1)针刺或拇指按压:人中、百会、合谷。
(2)积极降温,松解衣被,用毛巾沾冷水擦浴(颈侧、腋窝、大腿根部)。
(3)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让幼儿保持侧卧体位,以防呕吐物及分泌物吸入导致窒息,这是幼儿发生惊厥时最需要注意的。
(4)患儿尚未牙关紧闭时,用手帕、布垫折成条或裹勺柄置于上下牙之间,以防咬伤舌头。
(5)经过简单紧急处理后,立即送往医院诊治。
高热惊厥常能自动缓解,最需要的是教师及时的护理,防止因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其次不能使劲拽幼儿发生痉挛的肢体,以防发生骨折。加强晨检,及时了解孩子的身体状况,午休时加强巡视,注意患上感孩子的精神状态,及时发现幼儿的发热迹象是避免此病的关键。
三、小儿癫痫
癫痫是由多种病因所引起的大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是大脑皮层或皮层下细胞群的超同步异常放电而引起的突发性、一过性脑功能紊乱。由于异常放电的部位及类型不同,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最常见的症状是惊厥和意识障碍。患病
的幼儿会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发过即苏,醒后一如常人。突发突止及反复发作是本病的共同特征。
发作急救:
a、不能强行制止患儿的发作或按压患儿的四肢,以免引起骨折。
b、患儿发作的时候,要有专人守护,应立即用一双筷子缠上布塞入上下牙之间,以防止咬舌致伤;解开上衣,将头部转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或分泌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
c、大多数患儿可在短时间内完全清醒,如抽搐不断,或15分钟后仍未清醒,呼吸困难或身体受伤,则要拨打120急救电话寻求医生的帮助。
d、如果班级中有这样的孩子,平时要留心观察,摸索规律,注意避免促成患儿发作的原因,如过度疲劳、情绪激动、进食过量、高声、强光、感冒等。午休时更要加强巡视,注意观察,有许多癫痫疾病常在睡眠中突然发作。 睡眠室当中,孩子进入了甜甜的梦乡,做为教师的我们就是孩子们生命的守护神,每一次到位的检查,巡视,细心的观察,(帮孩子盖盖踢掉的被子,纠正一下睡眠姿势,摸一摸患病孩子的小脸。)都是在维护孩子的健康安全,为孩子构建一道安全的“防火墙“。
孩子们睡了,我们却要醒着,为每一张灿烂的笑脸,甜甜的童声永远在我们的身旁荡漾,在岗一分钟,就要让安全的警钟在心中长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