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周周练一(1--4)参考答案

高考文言文周周练一参考答案

一、13.(1)铁马秋风大散关(2)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3)年年知为谁生(4)长风破浪会有时(5)君子成人之美(6)失道者寡助 (7)匹夫有责(任选5空,句中有错别字或缺漏,则该句不得分。共5分。)

二、14.《阿房宫赋》(1分) 15.雄伟奢华;寂寥清冷。(意思正确即可,2分。) 16.杜牧的作品重在隐射唐朝统治者穷奢极欲的生活,而崔橹的诗则表现出一种对世事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4分,意思完整正确,语言通顺即给满分。) 。

三、17.(1)遵循,遵从(2)得„„的病(3)就(4)大概(每个解释1分,共4分。) 18.心胃痛。(2分)19.(1)原来以行医为业,买卖药材。(3分,译出大意给1分,评分要点:故、业、货。)(2)又不去追究到底是虚症还是实症,这样的(医生) 不妨害病人的性命(的情形) 是不多的。(3分,译出大意给分,评分要点:求、几何、误。)20.没有弄清病因,胡乱用药。(2分)21.例子恰当1分,分析正确2分,共3分。

参考译文:

心胃疼痛这个症状,在《黄帝内经》中条目很多,前辈名医们,总共把它归纳为九种病的症状,非常的详细。现在我借鉴并遵从古人们的那些著作,编成了虚实分明的口诀,可以说没有什么遗漏掉的内容。

我记得邻村有个叫王维藩的医生,是我同宗的弟弟秀才王丹文的表叔,以前行医卖药的时候,邻居有个妇女胃痛请王维藩来治,王维藩用海上方里记载的失笑散,那妇女吃了以后就见效了。往后只要有心胃疼痛的人,王维藩都是用失笑散给他们治疗,有效无效的各占一半。王维藩素常吸洋烟,有一天感到自己胃痛,也自己拿出失笑散来吃,痛得更加厉害了,到半夜里胃痛得好像要裂开一样,痛得他敲打枕头床铺,天没亮就静静地死去了。

我根据失笑散是驱淤血的药物来分析,王维藩的女邻居一定是因为淤血化不开引起的胃痛,所以吃了失笑散就见效。除了淤血以外,伤风感冒中暑、吃喝时造成的胃气凝聚,都能导致胃痛,如果全部胃痛的都用失笑散来治疗,而不探求胃痛的真正原因,怎么能不伤害别人的性命呢?

王维藩用失笑散给人治胃痛不知导致了多少人死亡,所以他自己也死在失笑散这味药上,可以说是冥冥之中的报应了。从事医生这个行业的人,怎么能不多读各类医书,以探求病症的起因呢?

四、22.欧阳修。(1分)23.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2分)24.A(2分) 25.C 、D(4分)26.借古讽今;告诫当朝的统治者人才是治国兴国的根本,要善于任贤使能。(4分。作用1分;目的3分,写出1点给2分,写出两点给3分。)

参考译文:国家都是因为任用贤能的人才能兴盛,因为不用贤能之人而专凭君主一己之见而衰败。这两点,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古往今来都是这样,也是一般人所能认同的。可为什么和平安定的时代,有了贤能之人,就能够兴盛;混乱动荡的年代即使有这样的人也不能兴盛呢?这就在于是否任用这些贤能之人了。有了贤能的人并加以任用,这是国家的福气;有了贤能的人却不用,就像没有一样。商朝的兴起,有仲虺、伊尹这样的贤臣,等到衰败时,也有三仁(微子、箕子、比干)这样的贤人;周朝兴起时,有与武王同心同德的十位贤臣,等到衰败时,也有祭公谋父、内史过这样的贤臣;两汉兴起时,有萧何、曹参、寇恂、邓禹这样的人,等到衰败时,也有王嘉、傅喜、陈蕃、李固这样众多的贤人。从魏晋以后,一直到唐朝,这样的贤人很多,不能全部列举,而这其中有的出现在兴盛的时代,有的出现在衰败的时代,也和上面所说的相同。由此看来,有贤能之人并加以任用,是国家的福气;有了贤能的人却不用,就像没有一样。对于这种情况,怎么不应该慎重的对待呢?现今的情况,和古代是相通的。现今的天下,就如同古代的天下。现今的士人和民众,也如同古代的士人

和民众。古代在扰动不安的时代,还有像以上所说的那么多的贤能之人,何况现今太平安宁,怎么能说没有贤人呢?这就在于君主和处于上位的人如何任用了。广泛的征求众人的意见,有才能的人就能进用了;没有忌讳的事情,人们就敢于直言进谏了;不亲近小人,那些进谗阿谀之人就被疏远了;不斤斤计较于文牍细节,受制于世俗之见,主管相关部门的人就能够明辨的处理事务了;不挑别人的小毛病,有办事能力的人就可以按照自己的设想以达到相应的效果了。如果能够这样做,还怕不会超越两汉,胜过三代而达到五帝三皇那样的盛世么?

周周练二参考答案

一、(5分)(任选5题)13. ⑴忠而被谤;⑵心远地自偏;⑶菊花须插满头归;⑷别有幽愁暗恨生;⑸山随平野尽;⑹大象无形;⑺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共5分,每空1分)

二、(8分)14. 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2分) 15.C (“帘幕密遮灯”写的是室情况,花园里不可能有重重帘幕)(2分) 16. 一个“弄”字用比拟的手法,将花与影都写活了,成了有知觉、有情感的物体。月光之下,晚风之中,花动影舞,顾昐情深,春夜月下花前的美景,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4 分,比拟手法及作用2分,产生的艺术效果2分)

三、(16分)17. 尽;“鹜”通“务”,追求;但,却;连接(根据前后句的相互关系,可以推导出此答案)(4分,各1分) 18.B (前“以”作连词用,后“以”作介词用;两个“乃”均作副词用) (2分) 19. ⑴即使以前所认为的奇异优美之景,又怎能超过这里呢?(3分,要点:虽、乡、奇胜、何以、加、通顺,各0.5分) ;⑵这就是古人把对自己有教益的朋友,看得很重的原因吧 (2分,要点:所以、贵、益友、通顺,各0.5分) 20. 以为江宁奇胜,尽于是矣(2分) 21. 作者感悟到,行事不应该好高骛远,在眼前得之容易的事物中,也有着赏心悦目的东西(大意相近相即可得分)(3分)

参考译文:从我回到江宁后,喜爱上这里奇丽的山川美景,空闲时曾与朋友登上石头城,遊历钟阜山,在后湖泛舟(游乐) 。南面远至芙蓉山、天阙山诸峰,北面攀上燕子矶俯看急流汹涌的江流。我认为江宁一带的奇丽的山水,都在这里了。(因此) 有邀请朋友我(游览江宁一带) ,就感到厌倦了,想放弃这里而到其他(远处) 游览。

但是,在四望矶上有扫叶楼,离我家不到一里之地,竟然从未去过。辛酉年秋天,金坛的王中子到我家探访我,说起扫叶楼,于是两人便一同去那里。这座楼建在(四望矶的) 小山之顶,(山上) 土净石秀,(小楼) 傍大树茂密,山风西面吹来,落叶纷纷,(满地的) 青黄两色的叶子堆叠交杂,绚烂得像一幅织绵。等到(我们) 向上登上(扫叶楼) ,(放眼看去) ,这里近接城区市井,远连江心小岛;云烟缭绕的村舍,沙滩边的水鸟,江中的风帆,(这些) 幽深而旷远、瑰丽而奇特的景色,全都呈现在案头席边。即使是以前所认为的奇异美景,又怎能超过这里呢? 大凡人的感情,喜欢追求远离自己的东西,而遗弃眼前的事物。这大概是远离的东西,获得它一定很艰难,则把它看得很重,即便是没有什么可获得的,也不在意;在身边的东西,得到它一定很容易,则把它看得很轻,即便会有所获得,也不当回事。我的见识,自认为还能远离世俗(高于一般人) ,却也不能知道奇丽景观就在半里之外,竟到了厌倦近处的美景而想远游的地步,(由此而看) ,那么我平生的行事中与此相类似的情况,哪里能计算得尽啊! 虽然如此,(但这一次) 因王君来访而使我没有最终失去近处的美景,这就是古人把对自己有教益的朋友,看得很重的原因吧。

四、(13分)22. 以其成之难,故不欲售之易也(2分) 23. 聚材孔良,用力甚勤;苟作以眩俗,卑贾以饵众(4分,各2分) 24. 洁身自好(独善其身) 等 (2分) 25.D (墨翁不是隐士,客曰“隐者也”,是对墨翁的赞颂)(2分) 26. “自警”实为“警世”是有道理的。作者赞美临财不苟、坚守信条墨翁,批评以假冒真、以次充好,违反道德的“逐利者”。表面上看是告诫自己,应该做怎样的人。实际上是借墨翁形象,表达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认识,借对“逐利者”的批评,揭露当时社会上的类似丑恶现象,以引起治国者注意,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因此说是一篇警世作品 (3分,大意相同即可得分)

参考译文:墨翁是吴槐市集里的人。(他) 曾经在荆楚一带游学,一次,遇到有人传授古代造墨方法, 于是说:“我如果卖这种墨的话, 就可以有足够的钱用来读书, 何必(像现在这样) 心情急切地四处奔走呢? ”回到家,(他) 在自家门上写了“造古法墨”几个字。亲自操持杵臼等工具制墨,即使手背龟裂面色黑黄 (也制墨不止) ,他形貌奇特古怪,戴着高高的帽子,穿着宽大的衣服。人们望见他,都认为他是一个奇特的人。他经常研磨数斗墨汁,醉酒后给人写一尺见方的大字,字很壮美。(他) 所制墨,订有一定的价钱。报酬不合适,就不卖。所以,别人的店铺里人总是满满的,而他的店铺里人却很稀少。

一位朋友讥讽说:“你的墨做得虽然好,为什么卖不出去? ”墨翁说:“唉! 我的墨是用十分好的材料,做工也非常到位,正因为制作艰难,所以不想卖得太便宜啊。现在那些追逐利益的人,用马马虎虎制作的墨来迎合世俗之心,用低廉的价格来诱惑百姓,(这些墨) 看它虽然像黑色的玉,试用它却如土炭一般,我私下认为这是可耻的事。假如我要想效仿他们这种制墨卖墨的行为,那就是对外号称古法制墨,而内里却以现在粗制滥造的墨出售,这就像‘衒璞而市鼠腊’一样有名无实,这样做怎么可以呢?既然(只有) 我不能这样做,也就不奇怪粗制滥造的那样人太多了。再说,我的墨虽然卖不出去, 可是看见箱中,黑黝黝的墨锭仍然在,(我) 还有什么悲伤呢?”于是(他) 闭门谢客而作歌道:“守着我的黑玉般的墨以度终身,看见那些卖假墨的人,我(为之羞愧) 头上冒汗。”朋友听了后说:“真是一位隐士啊! 我们这辈读圣人书籍,以学古圣人精神为准则,但又不能以高尚品德充满内心,仅仅装饰外表而迎合世俗求得名誉的人,难道不感到有愧于这位墨翁吗? ”说完,叹息着离去了。

齐人高启听说了墨翁的话,(认为) 足以用来警戒自己,于是写下来为他作传。墨翁姓沈,名字叫继孙。但是世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姓名,只是称他为墨翁。

周周练三周参考答案

一、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5空)(5分) 13.(1)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 (2)岂非人事哉 (3)势拔五岳掩赤城 (4)金戈铁马 (5)学而不思则罔 (6)心远地自偏 (7)落红不是无情物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14-16题。(8分) 14.怀古(2分) 15.“浸”写出秋水连天的浩大气势;“射”写出霁色与波光的相互映照:以动静结合的方式,形象、准确地描绘了宏阔、绮丽的景象。(3分) 16.要点:(1)情由景生:登楼远望如画江山,发六朝兴废之慨,表达人事变幻之怅惘。(2)景因情显:以怅惘之情观寒日默默西沉,衬托着词人独倚层楼的形象,景色苍凉。(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7分)17.(1)辄:每;总是。(2)见背:(父母或长辈) 去世。

(3)转:反而。(4)但:只,仅。(共4分) 18.C(2分) 19.(1)便请我到他家做私塾先生,教授他最小的儿子念屺。(3分) (2)每天鼓动(我) ,这才勉强去做八股文章(应试功课) 。(3分) 20.父亲去世,失去管束;兴趣不在读经,而在诗词歌赋古文上。(2分) 21.杭先生怜恤故人遗孤,劝勉作者治举业;作者得官归来,先生却已离世,无以为报。(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

参考译文:我十多岁时,就很能写时文了,比如明代隆庆、万历年间的短篇,一天我能写四五篇。我的父亲赵容公观看了文意,说以后不用担心不学写文章,而你经书还没有读完,于是不让我再写时文了,专心读经书。十四岁才开始写文章,每次写都能有所发挥。十五岁时,我父亲去世了。我年幼无知,专门舞文弄笔学作诗、古文、词、赋、四六之类的,还沾沾自喜很得意,于是学业就荒废了。杭应龙先生,和我父亲的交情最好,可怜我是孤儿,说如果不写好时文,怎么能脱贫,于是请我到他家的私塾,叫他的小孩读书。并让他的长子杭杏川、次子杭白峰和我一同教课,这两人都因为善于些时文而出名。我当时十八岁,依然讨厌时文

不肯去学习。到了冬天,有个叫庄位乾的贡生也被杭先生雇佣,做杭先生侄子杭廷宣的老师,他的书房与和我在一个大堂,每天怂恿我,我才勉强开始学习时文。但是沉迷于诗、古文好几年了,一旦被八股文所束缚,反而不如十四五岁时写的一针见血了。第二年通过了考试成了秀才,于是不得不致力于写时文了。后来凭借科举考中并当了官,都是杭应龙先生的功劳。等到我作为中书舍人回乡后,而杭先生已经去世了。我有首诗哀悼他:“我归但有徐君墓,公在曾怜赵氏孤。”我至今还感到悲伤。

四、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2分)22.王安石(1分) 23.用沈约与谢朓书中语 用孙樵与韩愈书中语(2分) 24.A(3分) 25.夹叙夹议(2分) 26.欧公读书未博,知其一不知其二(1分) ;荆公博而不精,生吞活剥(1分) ;读书写作(或做事) ,应广博与专精相结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轻易诋毁,也不拘泥刻板,食古不化(2分) 。

参考译文:年轻人读书还不渊博的时候,对别人的文章千万不能小看。比如欧阳修写给王安石(谥号荆国公)的诗说:“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王安石回诗说:“他日若能窥孟子,终身安敢望韩公。”欧阳修笑着说:“你(王安石字介甫)误会我的意思了,我用的典故是:谢眺担任吏部尚书,沈约给他写信,说二百年来没有这么好的作品,如果说是韩愈(谥号文公)迄今何止二百年呢! ”此后传颂两人这段诗话,至今渊博的读书人都认为欧阳修的话是对的,而王安石的诗句有不当之处。却不知道王安石所引用的典故,出自孙樵的《上韩退之吏部书》“二百年来无此文也”。欧阳公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所以王安石曾说:“欧阳先生读书还不太多啊。”

就算如此,王安石也有狡辩的地方。他曾有诗句说:“黄昏风雨满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欧阳修见了给他开玩笑,说:“秋英不比春花落,传语诗人仔细吟。”王安石听了,说:“你(欧阳修字永叔)难道没见过《楚词》里有‘夕餐秋菊之落英’吗? ”王安石却不知道《楚词》里虽有“落英”这个词,只是特意用来形容“朝夕”二字的,说朝夕包含阴阳的精蕊,总是用“秋英”的香净来润泽自己。所谓“落荚”,并不是飘零满地的意思。百花都凋落,只有菊花在枝头上枯萎,就算小孩也知道。王安石作事,动不动就引用经典作为证据,所以他推行的新法,也是根据《周官》书,大概都是这样的吧!

周周练四参考答案

一、请将下面句子的空缺填写完整。(任选5空)(5分)12.(1)若出其中若出其里 (2)城中桃李愁风雨 (3)微风燕子斜 (4)厚积而薄发 (5)达则兼济天下 (6)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3—15题。(9分)13.怀旧 14.C 15.要点:诗人的情感特点应是沉重、抑郁而强烈的,在怀旧中感叹,在回顾中伤怀。诗人以“闲坊古驿”写天涯落拓;以“鲲”、“鹤”变化概人事升沉;以“数松”、“量竹”叹岁月如流:以“壁诗”、“残墨”追怀往昔。 (结合一处得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16分)16.掉头 诡诈 悬赏抓捕 说法 17.A C 18.(1)等到楚国被消灭(1分) 后,丁公拜见(1分) 高帝,高帝斩杀丁公来示众(1分) (2)季布屡次(1分) 使高帝陷入困境(1分) ,但最后对高帝并不构成危害,自知有罪(1分) 而逃亡了。 19.刘邦(1分) 居功自傲2分(自以为是) 20.高帝为了维护自身的尊严(1分) ,巧言令色,迷惑人心(2分,凡是答成“肆意妄为”、“滥杀无辜”等,1分) 。

参考译文:丁固在楚当将军的时候,把刘邦逼迫入彭城西边困境,刘邦急切地对他说:“两个贤者怎么能互相逼迫呢?”丁固于是带兵避开了。等到楚灭亡以后,丁固去见刘邦,刘邦把他杀了并把他的脑袋示众,说:“不要让后代的人向丁固学习。”

壮学子说:丁固死得太晚了!刘邦的性格也太变化莫测了吧?刘邦说:“是丁固使得项羽失去了天下。”丁固作为项羽的臣子是不忠的,然后最忠于项羽的大臣是英布。丁固被杀以后,刘邦又悬赏招降英布,刘邦不是个能循公忘私的人啊。

那么刘邦为什么要杀丁固呢?我认为:刘邦怨恨丁固,如同怨恨英布一样啊。然而丁公被杀、英布最终被赦免,这是因为英布虽然屡次把刘邦逼入险境,但最终没有能力杀掉刘邦,他自以为有罪所以逃跑,其实刘邦并不为此感到太痛恨英布。丁固既能把刘邦逼入险境,又能放他走,他自以为对刘邦有恩惠,其实这才是刘邦感到羞耻的地方。要不然的话,鸿门宴上,使得项羽失去天下的是项伯,刘邦却封赏了项伯,这他又能怎么向后人解释呢?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2l -25题。(15分)21.汉代或汉朝 22.B 23.C 24.廉洁奉公、艰苦朴素1分节衣缩食、勤政爱民;形式创新(新颖) 25.要点:从新颖的构思看出有创新精神;从“怀疑”到“可信”看出实事求是;从“家日益贫”还能作赋自嘲看出平和的生活观;从对贫富、美陋的态度中可以看出重精神轻物质的价值观;从与百姓共同抗灾看出平等、自律的生命观。

参考译文:唐代一个自号天随生的诗人陆龟蒙,说自己常吃枸杞和菊花,五月间,杞、菊枝叶老硬,气味苦涩,还是一样吃。他于是作了一篇《杞菊赋》来宽解自己。开始,我曾经怀疑过,士大夫遭遇不好,可以清心寡欲,降低一点生活水准就行了,说饿到吃草木,就过分了。现在,我觉得他讲得不错。我作官十九年,家里越来越贫困,吃的、穿的还比不上过去。本来认为,到了密州知州任以后,可以得到饱食,然而,厨里空空的,家里人要吃饭,同僚们要吃饭,整日忧愁,想不出解决的办法。于是,我与本州的副长官刘庭式君每天沿着密州的古城和荒废了的园圃,寻找枸杞和菊花,吃起来有滋有味,摩着肚子,看着对方,会心地一笑。我认为天随生说得不错,是因为有了亲身的体验。于是,做这篇《后杞菊赋》,一面自解,一面自宽。

“唉呀,我的苏先生,谁叫你在堂上称太守?你看,你身前有众多宾客的拜访、请托,身后有众多的办事人员来往奔走。你从早上进衙办公,一直到中午,一直到傍晚酉时。这样辛劳,却从来没有见过你桌上放着酒杯,你只是拿着杞和菊来欺骗自己的口腹。人们对着你的饭桌就皱起了眉头,拿起筷子就想吐。你不会不知道东汉光武帝阴皇后的弟弟阴就将军,用麦饭和葱叶来接待大儒井丹,井丹认为这是对他的不尊与不敬,推去不吃。现在,你丧失了起码的自尊,吃起杞、菊来。我实在不明白,你为什么对这里还这么眷恋,难道你的家乡什么都没有?你可以辞官回乡嘛。”

先生我听了,哈哈大笑,说:“你知道吗?人生一世,好比臂肘的一伸一屈,什么是贫?什么是富?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有的人吃麦糠和杂在糠中没有破碎的麦粒却肥肥胖胖,有的人顿顿山珍海味却又黑又瘦。晋朝何曾吃起饭来,肴菜摆满了方丈的桌子,南齐瘐杲之吃饭只有三九(韭),除了韭,还是韭。许多人就是在梦中,也要分出谁吃的丰盛,谁吃的寒素。这又有什么意思呢?其结果都是身死骨朽。我现在正以杞、菊为干粮,春天吃苗,夏天吃叶,秋天吃果实,冬天吃根。我自信能活上百岁,和住在西河的孔子学生子夏差不多,和住在南阳郦县山中饮甘谷水的人一样高寿。”

高考文言文周周练一参考答案

一、13.(1)铁马秋风大散关(2)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3)年年知为谁生(4)长风破浪会有时(5)君子成人之美(6)失道者寡助 (7)匹夫有责(任选5空,句中有错别字或缺漏,则该句不得分。共5分。)

二、14.《阿房宫赋》(1分) 15.雄伟奢华;寂寥清冷。(意思正确即可,2分。) 16.杜牧的作品重在隐射唐朝统治者穷奢极欲的生活,而崔橹的诗则表现出一种对世事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4分,意思完整正确,语言通顺即给满分。) 。

三、17.(1)遵循,遵从(2)得„„的病(3)就(4)大概(每个解释1分,共4分。) 18.心胃痛。(2分)19.(1)原来以行医为业,买卖药材。(3分,译出大意给1分,评分要点:故、业、货。)(2)又不去追究到底是虚症还是实症,这样的(医生) 不妨害病人的性命(的情形) 是不多的。(3分,译出大意给分,评分要点:求、几何、误。)20.没有弄清病因,胡乱用药。(2分)21.例子恰当1分,分析正确2分,共3分。

参考译文:

心胃疼痛这个症状,在《黄帝内经》中条目很多,前辈名医们,总共把它归纳为九种病的症状,非常的详细。现在我借鉴并遵从古人们的那些著作,编成了虚实分明的口诀,可以说没有什么遗漏掉的内容。

我记得邻村有个叫王维藩的医生,是我同宗的弟弟秀才王丹文的表叔,以前行医卖药的时候,邻居有个妇女胃痛请王维藩来治,王维藩用海上方里记载的失笑散,那妇女吃了以后就见效了。往后只要有心胃疼痛的人,王维藩都是用失笑散给他们治疗,有效无效的各占一半。王维藩素常吸洋烟,有一天感到自己胃痛,也自己拿出失笑散来吃,痛得更加厉害了,到半夜里胃痛得好像要裂开一样,痛得他敲打枕头床铺,天没亮就静静地死去了。

我根据失笑散是驱淤血的药物来分析,王维藩的女邻居一定是因为淤血化不开引起的胃痛,所以吃了失笑散就见效。除了淤血以外,伤风感冒中暑、吃喝时造成的胃气凝聚,都能导致胃痛,如果全部胃痛的都用失笑散来治疗,而不探求胃痛的真正原因,怎么能不伤害别人的性命呢?

王维藩用失笑散给人治胃痛不知导致了多少人死亡,所以他自己也死在失笑散这味药上,可以说是冥冥之中的报应了。从事医生这个行业的人,怎么能不多读各类医书,以探求病症的起因呢?

四、22.欧阳修。(1分)23.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2分)24.A(2分) 25.C 、D(4分)26.借古讽今;告诫当朝的统治者人才是治国兴国的根本,要善于任贤使能。(4分。作用1分;目的3分,写出1点给2分,写出两点给3分。)

参考译文:国家都是因为任用贤能的人才能兴盛,因为不用贤能之人而专凭君主一己之见而衰败。这两点,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古往今来都是这样,也是一般人所能认同的。可为什么和平安定的时代,有了贤能之人,就能够兴盛;混乱动荡的年代即使有这样的人也不能兴盛呢?这就在于是否任用这些贤能之人了。有了贤能的人并加以任用,这是国家的福气;有了贤能的人却不用,就像没有一样。商朝的兴起,有仲虺、伊尹这样的贤臣,等到衰败时,也有三仁(微子、箕子、比干)这样的贤人;周朝兴起时,有与武王同心同德的十位贤臣,等到衰败时,也有祭公谋父、内史过这样的贤臣;两汉兴起时,有萧何、曹参、寇恂、邓禹这样的人,等到衰败时,也有王嘉、傅喜、陈蕃、李固这样众多的贤人。从魏晋以后,一直到唐朝,这样的贤人很多,不能全部列举,而这其中有的出现在兴盛的时代,有的出现在衰败的时代,也和上面所说的相同。由此看来,有贤能之人并加以任用,是国家的福气;有了贤能的人却不用,就像没有一样。对于这种情况,怎么不应该慎重的对待呢?现今的情况,和古代是相通的。现今的天下,就如同古代的天下。现今的士人和民众,也如同古代的士人

和民众。古代在扰动不安的时代,还有像以上所说的那么多的贤能之人,何况现今太平安宁,怎么能说没有贤人呢?这就在于君主和处于上位的人如何任用了。广泛的征求众人的意见,有才能的人就能进用了;没有忌讳的事情,人们就敢于直言进谏了;不亲近小人,那些进谗阿谀之人就被疏远了;不斤斤计较于文牍细节,受制于世俗之见,主管相关部门的人就能够明辨的处理事务了;不挑别人的小毛病,有办事能力的人就可以按照自己的设想以达到相应的效果了。如果能够这样做,还怕不会超越两汉,胜过三代而达到五帝三皇那样的盛世么?

周周练二参考答案

一、(5分)(任选5题)13. ⑴忠而被谤;⑵心远地自偏;⑶菊花须插满头归;⑷别有幽愁暗恨生;⑸山随平野尽;⑹大象无形;⑺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共5分,每空1分)

二、(8分)14. 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2分) 15.C (“帘幕密遮灯”写的是室情况,花园里不可能有重重帘幕)(2分) 16. 一个“弄”字用比拟的手法,将花与影都写活了,成了有知觉、有情感的物体。月光之下,晚风之中,花动影舞,顾昐情深,春夜月下花前的美景,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4 分,比拟手法及作用2分,产生的艺术效果2分)

三、(16分)17. 尽;“鹜”通“务”,追求;但,却;连接(根据前后句的相互关系,可以推导出此答案)(4分,各1分) 18.B (前“以”作连词用,后“以”作介词用;两个“乃”均作副词用) (2分) 19. ⑴即使以前所认为的奇异优美之景,又怎能超过这里呢?(3分,要点:虽、乡、奇胜、何以、加、通顺,各0.5分) ;⑵这就是古人把对自己有教益的朋友,看得很重的原因吧 (2分,要点:所以、贵、益友、通顺,各0.5分) 20. 以为江宁奇胜,尽于是矣(2分) 21. 作者感悟到,行事不应该好高骛远,在眼前得之容易的事物中,也有着赏心悦目的东西(大意相近相即可得分)(3分)

参考译文:从我回到江宁后,喜爱上这里奇丽的山川美景,空闲时曾与朋友登上石头城,遊历钟阜山,在后湖泛舟(游乐) 。南面远至芙蓉山、天阙山诸峰,北面攀上燕子矶俯看急流汹涌的江流。我认为江宁一带的奇丽的山水,都在这里了。(因此) 有邀请朋友我(游览江宁一带) ,就感到厌倦了,想放弃这里而到其他(远处) 游览。

但是,在四望矶上有扫叶楼,离我家不到一里之地,竟然从未去过。辛酉年秋天,金坛的王中子到我家探访我,说起扫叶楼,于是两人便一同去那里。这座楼建在(四望矶的) 小山之顶,(山上) 土净石秀,(小楼) 傍大树茂密,山风西面吹来,落叶纷纷,(满地的) 青黄两色的叶子堆叠交杂,绚烂得像一幅织绵。等到(我们) 向上登上(扫叶楼) ,(放眼看去) ,这里近接城区市井,远连江心小岛;云烟缭绕的村舍,沙滩边的水鸟,江中的风帆,(这些) 幽深而旷远、瑰丽而奇特的景色,全都呈现在案头席边。即使是以前所认为的奇异美景,又怎能超过这里呢? 大凡人的感情,喜欢追求远离自己的东西,而遗弃眼前的事物。这大概是远离的东西,获得它一定很艰难,则把它看得很重,即便是没有什么可获得的,也不在意;在身边的东西,得到它一定很容易,则把它看得很轻,即便会有所获得,也不当回事。我的见识,自认为还能远离世俗(高于一般人) ,却也不能知道奇丽景观就在半里之外,竟到了厌倦近处的美景而想远游的地步,(由此而看) ,那么我平生的行事中与此相类似的情况,哪里能计算得尽啊! 虽然如此,(但这一次) 因王君来访而使我没有最终失去近处的美景,这就是古人把对自己有教益的朋友,看得很重的原因吧。

四、(13分)22. 以其成之难,故不欲售之易也(2分) 23. 聚材孔良,用力甚勤;苟作以眩俗,卑贾以饵众(4分,各2分) 24. 洁身自好(独善其身) 等 (2分) 25.D (墨翁不是隐士,客曰“隐者也”,是对墨翁的赞颂)(2分) 26. “自警”实为“警世”是有道理的。作者赞美临财不苟、坚守信条墨翁,批评以假冒真、以次充好,违反道德的“逐利者”。表面上看是告诫自己,应该做怎样的人。实际上是借墨翁形象,表达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认识,借对“逐利者”的批评,揭露当时社会上的类似丑恶现象,以引起治国者注意,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因此说是一篇警世作品 (3分,大意相同即可得分)

参考译文:墨翁是吴槐市集里的人。(他) 曾经在荆楚一带游学,一次,遇到有人传授古代造墨方法, 于是说:“我如果卖这种墨的话, 就可以有足够的钱用来读书, 何必(像现在这样) 心情急切地四处奔走呢? ”回到家,(他) 在自家门上写了“造古法墨”几个字。亲自操持杵臼等工具制墨,即使手背龟裂面色黑黄 (也制墨不止) ,他形貌奇特古怪,戴着高高的帽子,穿着宽大的衣服。人们望见他,都认为他是一个奇特的人。他经常研磨数斗墨汁,醉酒后给人写一尺见方的大字,字很壮美。(他) 所制墨,订有一定的价钱。报酬不合适,就不卖。所以,别人的店铺里人总是满满的,而他的店铺里人却很稀少。

一位朋友讥讽说:“你的墨做得虽然好,为什么卖不出去? ”墨翁说:“唉! 我的墨是用十分好的材料,做工也非常到位,正因为制作艰难,所以不想卖得太便宜啊。现在那些追逐利益的人,用马马虎虎制作的墨来迎合世俗之心,用低廉的价格来诱惑百姓,(这些墨) 看它虽然像黑色的玉,试用它却如土炭一般,我私下认为这是可耻的事。假如我要想效仿他们这种制墨卖墨的行为,那就是对外号称古法制墨,而内里却以现在粗制滥造的墨出售,这就像‘衒璞而市鼠腊’一样有名无实,这样做怎么可以呢?既然(只有) 我不能这样做,也就不奇怪粗制滥造的那样人太多了。再说,我的墨虽然卖不出去, 可是看见箱中,黑黝黝的墨锭仍然在,(我) 还有什么悲伤呢?”于是(他) 闭门谢客而作歌道:“守着我的黑玉般的墨以度终身,看见那些卖假墨的人,我(为之羞愧) 头上冒汗。”朋友听了后说:“真是一位隐士啊! 我们这辈读圣人书籍,以学古圣人精神为准则,但又不能以高尚品德充满内心,仅仅装饰外表而迎合世俗求得名誉的人,难道不感到有愧于这位墨翁吗? ”说完,叹息着离去了。

齐人高启听说了墨翁的话,(认为) 足以用来警戒自己,于是写下来为他作传。墨翁姓沈,名字叫继孙。但是世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姓名,只是称他为墨翁。

周周练三周参考答案

一、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5空)(5分) 13.(1)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 (2)岂非人事哉 (3)势拔五岳掩赤城 (4)金戈铁马 (5)学而不思则罔 (6)心远地自偏 (7)落红不是无情物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14-16题。(8分) 14.怀古(2分) 15.“浸”写出秋水连天的浩大气势;“射”写出霁色与波光的相互映照:以动静结合的方式,形象、准确地描绘了宏阔、绮丽的景象。(3分) 16.要点:(1)情由景生:登楼远望如画江山,发六朝兴废之慨,表达人事变幻之怅惘。(2)景因情显:以怅惘之情观寒日默默西沉,衬托着词人独倚层楼的形象,景色苍凉。(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7分)17.(1)辄:每;总是。(2)见背:(父母或长辈) 去世。

(3)转:反而。(4)但:只,仅。(共4分) 18.C(2分) 19.(1)便请我到他家做私塾先生,教授他最小的儿子念屺。(3分) (2)每天鼓动(我) ,这才勉强去做八股文章(应试功课) 。(3分) 20.父亲去世,失去管束;兴趣不在读经,而在诗词歌赋古文上。(2分) 21.杭先生怜恤故人遗孤,劝勉作者治举业;作者得官归来,先生却已离世,无以为报。(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

参考译文:我十多岁时,就很能写时文了,比如明代隆庆、万历年间的短篇,一天我能写四五篇。我的父亲赵容公观看了文意,说以后不用担心不学写文章,而你经书还没有读完,于是不让我再写时文了,专心读经书。十四岁才开始写文章,每次写都能有所发挥。十五岁时,我父亲去世了。我年幼无知,专门舞文弄笔学作诗、古文、词、赋、四六之类的,还沾沾自喜很得意,于是学业就荒废了。杭应龙先生,和我父亲的交情最好,可怜我是孤儿,说如果不写好时文,怎么能脱贫,于是请我到他家的私塾,叫他的小孩读书。并让他的长子杭杏川、次子杭白峰和我一同教课,这两人都因为善于些时文而出名。我当时十八岁,依然讨厌时文

不肯去学习。到了冬天,有个叫庄位乾的贡生也被杭先生雇佣,做杭先生侄子杭廷宣的老师,他的书房与和我在一个大堂,每天怂恿我,我才勉强开始学习时文。但是沉迷于诗、古文好几年了,一旦被八股文所束缚,反而不如十四五岁时写的一针见血了。第二年通过了考试成了秀才,于是不得不致力于写时文了。后来凭借科举考中并当了官,都是杭应龙先生的功劳。等到我作为中书舍人回乡后,而杭先生已经去世了。我有首诗哀悼他:“我归但有徐君墓,公在曾怜赵氏孤。”我至今还感到悲伤。

四、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2分)22.王安石(1分) 23.用沈约与谢朓书中语 用孙樵与韩愈书中语(2分) 24.A(3分) 25.夹叙夹议(2分) 26.欧公读书未博,知其一不知其二(1分) ;荆公博而不精,生吞活剥(1分) ;读书写作(或做事) ,应广博与专精相结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轻易诋毁,也不拘泥刻板,食古不化(2分) 。

参考译文:年轻人读书还不渊博的时候,对别人的文章千万不能小看。比如欧阳修写给王安石(谥号荆国公)的诗说:“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王安石回诗说:“他日若能窥孟子,终身安敢望韩公。”欧阳修笑着说:“你(王安石字介甫)误会我的意思了,我用的典故是:谢眺担任吏部尚书,沈约给他写信,说二百年来没有这么好的作品,如果说是韩愈(谥号文公)迄今何止二百年呢! ”此后传颂两人这段诗话,至今渊博的读书人都认为欧阳修的话是对的,而王安石的诗句有不当之处。却不知道王安石所引用的典故,出自孙樵的《上韩退之吏部书》“二百年来无此文也”。欧阳公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所以王安石曾说:“欧阳先生读书还不太多啊。”

就算如此,王安石也有狡辩的地方。他曾有诗句说:“黄昏风雨满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欧阳修见了给他开玩笑,说:“秋英不比春花落,传语诗人仔细吟。”王安石听了,说:“你(欧阳修字永叔)难道没见过《楚词》里有‘夕餐秋菊之落英’吗? ”王安石却不知道《楚词》里虽有“落英”这个词,只是特意用来形容“朝夕”二字的,说朝夕包含阴阳的精蕊,总是用“秋英”的香净来润泽自己。所谓“落荚”,并不是飘零满地的意思。百花都凋落,只有菊花在枝头上枯萎,就算小孩也知道。王安石作事,动不动就引用经典作为证据,所以他推行的新法,也是根据《周官》书,大概都是这样的吧!

周周练四参考答案

一、请将下面句子的空缺填写完整。(任选5空)(5分)12.(1)若出其中若出其里 (2)城中桃李愁风雨 (3)微风燕子斜 (4)厚积而薄发 (5)达则兼济天下 (6)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3—15题。(9分)13.怀旧 14.C 15.要点:诗人的情感特点应是沉重、抑郁而强烈的,在怀旧中感叹,在回顾中伤怀。诗人以“闲坊古驿”写天涯落拓;以“鲲”、“鹤”变化概人事升沉;以“数松”、“量竹”叹岁月如流:以“壁诗”、“残墨”追怀往昔。 (结合一处得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16分)16.掉头 诡诈 悬赏抓捕 说法 17.A C 18.(1)等到楚国被消灭(1分) 后,丁公拜见(1分) 高帝,高帝斩杀丁公来示众(1分) (2)季布屡次(1分) 使高帝陷入困境(1分) ,但最后对高帝并不构成危害,自知有罪(1分) 而逃亡了。 19.刘邦(1分) 居功自傲2分(自以为是) 20.高帝为了维护自身的尊严(1分) ,巧言令色,迷惑人心(2分,凡是答成“肆意妄为”、“滥杀无辜”等,1分) 。

参考译文:丁固在楚当将军的时候,把刘邦逼迫入彭城西边困境,刘邦急切地对他说:“两个贤者怎么能互相逼迫呢?”丁固于是带兵避开了。等到楚灭亡以后,丁固去见刘邦,刘邦把他杀了并把他的脑袋示众,说:“不要让后代的人向丁固学习。”

壮学子说:丁固死得太晚了!刘邦的性格也太变化莫测了吧?刘邦说:“是丁固使得项羽失去了天下。”丁固作为项羽的臣子是不忠的,然后最忠于项羽的大臣是英布。丁固被杀以后,刘邦又悬赏招降英布,刘邦不是个能循公忘私的人啊。

那么刘邦为什么要杀丁固呢?我认为:刘邦怨恨丁固,如同怨恨英布一样啊。然而丁公被杀、英布最终被赦免,这是因为英布虽然屡次把刘邦逼入险境,但最终没有能力杀掉刘邦,他自以为有罪所以逃跑,其实刘邦并不为此感到太痛恨英布。丁固既能把刘邦逼入险境,又能放他走,他自以为对刘邦有恩惠,其实这才是刘邦感到羞耻的地方。要不然的话,鸿门宴上,使得项羽失去天下的是项伯,刘邦却封赏了项伯,这他又能怎么向后人解释呢?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2l -25题。(15分)21.汉代或汉朝 22.B 23.C 24.廉洁奉公、艰苦朴素1分节衣缩食、勤政爱民;形式创新(新颖) 25.要点:从新颖的构思看出有创新精神;从“怀疑”到“可信”看出实事求是;从“家日益贫”还能作赋自嘲看出平和的生活观;从对贫富、美陋的态度中可以看出重精神轻物质的价值观;从与百姓共同抗灾看出平等、自律的生命观。

参考译文:唐代一个自号天随生的诗人陆龟蒙,说自己常吃枸杞和菊花,五月间,杞、菊枝叶老硬,气味苦涩,还是一样吃。他于是作了一篇《杞菊赋》来宽解自己。开始,我曾经怀疑过,士大夫遭遇不好,可以清心寡欲,降低一点生活水准就行了,说饿到吃草木,就过分了。现在,我觉得他讲得不错。我作官十九年,家里越来越贫困,吃的、穿的还比不上过去。本来认为,到了密州知州任以后,可以得到饱食,然而,厨里空空的,家里人要吃饭,同僚们要吃饭,整日忧愁,想不出解决的办法。于是,我与本州的副长官刘庭式君每天沿着密州的古城和荒废了的园圃,寻找枸杞和菊花,吃起来有滋有味,摩着肚子,看着对方,会心地一笑。我认为天随生说得不错,是因为有了亲身的体验。于是,做这篇《后杞菊赋》,一面自解,一面自宽。

“唉呀,我的苏先生,谁叫你在堂上称太守?你看,你身前有众多宾客的拜访、请托,身后有众多的办事人员来往奔走。你从早上进衙办公,一直到中午,一直到傍晚酉时。这样辛劳,却从来没有见过你桌上放着酒杯,你只是拿着杞和菊来欺骗自己的口腹。人们对着你的饭桌就皱起了眉头,拿起筷子就想吐。你不会不知道东汉光武帝阴皇后的弟弟阴就将军,用麦饭和葱叶来接待大儒井丹,井丹认为这是对他的不尊与不敬,推去不吃。现在,你丧失了起码的自尊,吃起杞、菊来。我实在不明白,你为什么对这里还这么眷恋,难道你的家乡什么都没有?你可以辞官回乡嘛。”

先生我听了,哈哈大笑,说:“你知道吗?人生一世,好比臂肘的一伸一屈,什么是贫?什么是富?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有的人吃麦糠和杂在糠中没有破碎的麦粒却肥肥胖胖,有的人顿顿山珍海味却又黑又瘦。晋朝何曾吃起饭来,肴菜摆满了方丈的桌子,南齐瘐杲之吃饭只有三九(韭),除了韭,还是韭。许多人就是在梦中,也要分出谁吃的丰盛,谁吃的寒素。这又有什么意思呢?其结果都是身死骨朽。我现在正以杞、菊为干粮,春天吃苗,夏天吃叶,秋天吃果实,冬天吃根。我自信能活上百岁,和住在西河的孔子学生子夏差不多,和住在南阳郦县山中饮甘谷水的人一样高寿。”


相关文章

  • 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公开课教案
  • 文言文句子翻译 一|.导入: 高考对古诗文能力的要求为理解B, 其中包括要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理解并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是语文高考大纲的一个重要考点,因此也是得分率低的考点之一.就是指准确把握词句在文段之中的正确意义并且用规 ...查看


  • 高考语文冲刺:研读试卷看题型梳理试题找不足
  • 部分考生认为"语文靠平时积累,是慢功夫",语言素养当然不是一日之功,但如果单从应试的角度看,研究答题规律,弥补知识漏洞很有必要,最后一个月的冲刺复习对语文高考成绩的提升还有很大空间,考生千万不要错失良机. 1.研读高考试 ...查看


  •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导学案带答案
  •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导学案(共两课时)(教师版)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基本要求. 2, 通过课文中的例句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3, 利用掌握的方法解决课外的文言语句的翻译中出现的问题. 二.考点解读及应对 ...查看


  • 文言文总结2014
  • 文言文总结 来源:文言文趣味练(1-5) 稽费:停留.耽搁 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费时日 遽:害怕 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见待:对待(我) 先公以礼见待 见绳:约束 明公以法见绳 鞠:审理:狱:案件 鞠狱:审理案件 第:家 叟携酒至 ...查看


  • 05-09年广州市考公务员面试真题
  • 05-09年广州市考公务员面试真题 2009年广州市公务员面试真题 1.有人说网络实名有碍于表达民意,你怎么看? 2.现在民间群众在单位门口 拍摄上班迟到者,你是怎么看待的? 3.你对取消高考分科的看法? 1.有人说网络实名有碍于表达民意, ...查看


  •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各种题型和古诗解题方法?
  • 谢谢邀请,首先我想到的是,如何在一个网页的呈现中就能帮助你解决问题,因为通常解决一个具体题型的问题,需要面对面.手把手举例讲解,网页只能是先阅读,然后脱节地自己去尝试.我是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的,高考语文分数不高,138分,作文应该是接近满分 ...查看


  • 07-12年高考全国卷语文文言文答案
  • 07-12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答案 07年全国卷1 三.(9分,每小题3分) 8.答案:D 解析:挠的意思是屈服不是阻碍. 9.答案:C 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①为皇上所言,排除了B,D由A,C差别可知③正确,故选C. 10.答案:D 解析: ...查看


  •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题(语文高考山东卷含参考答案)
  •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语 文 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饯别(jiàn ) 晦涩(huì) 铁栅栏(zhà) 浑身解数(xiè) B 扒手(p ...查看


  • 高考考前语文最后15天复习方法谈
  • 如何充分利用考前15天这段有限的时间获得复习效率的"极大值",是我们需认真把握的. 概括地说,把握作文内容的选择和思想立意,把握现代文阅读的"两条线",认准古诗词鉴赏的"三个点", ...查看


  •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 1
  •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 学校:浏阳二中 设计者:陶芬兰 教学目标 1.落实<考试说明>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的训练,集中训练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2.在学生掌握翻译的原则和方法上,加强学生踩点得分的意识,通过对已学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