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从学校的实际状况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构建学校办学特色,打造“个性化”学校形象,发展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进步,科教发展,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这学期我校对校本课程又重新作了调整,结合上级部门的工作任务要求,同时解决了以往存在的问题,更加迎合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 二、实施目标:
1、把学校办成学生真正喜欢、留恋的健康乐园,体现办学特色。 2、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健康、和谐的全面发展。
3、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使学生掌握一门终生受益的能提升自身价值与修养的技能或技巧。
4、充分了解和反映学生的实际,重视学生参与,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根据学生的需要完善优化校本课程。 三、校本开发组织机构: 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 仲崇波
副组长:李红日、于盛海 刘丽娟
组 员: 班主任、张代娣、唐嘉晨、王秋辉、孟爱华、姜秀清、白顺玖、于庆云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程序: 1、成立组织。
2、通过学生问卷座谈等了解学生各种需求。
3、全面评估分析确定校本课程总体目标,制定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 4、培训教师—教师申报课程—对教师申报课程进行审议。 5、由班主任向学生公布“学生选修课程目录及课程介绍”。 7、组织学生选择课程。 8、确定校本课程。
六、校本课程开设时间
每周的周四第八九节课及课余时间。 七、校本课程的评价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课程评价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题的检查评价。 2、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兴趣需求、学习效果等。
3、对坚持学习校本课程并效果显著的学生,学年末发优秀学员证,对坚持学习校本课程并能顺利完成任务的学生发毕业证。
4、对于参加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学校将给予适当的奖励。 5、每学期末要举办校本课程成果展示 八、几点要求课程实施的具体要求
(1) 课程的组织形式以活动形态为主,课堂交流为辅。 (2) 打破班级界限,按照自愿组合原则选题学习、开展活动。 (3) 实施课程的教师要准备好材料,备好课,认真上课,学校根据需要
统一安排人力物力资源。
(4) 教师每学期制定校本课程纲要,并撰写教案、同时每学期还要上交
校本课程反思、总结。
(5) 课程组织形式以学生为主,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
喜爱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 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活动的结果教师必须在每次校本课程后,作好记录。
(7)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档案意识,学期结束上交学校。
2015---2016学年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从学校的实际状况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构建学校办学特色,打造“个性化”学校形象,发展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进步,科教发展,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这学期我校对校本课程又重新作了调整,结合上级部门的工作任务要求,同时解决了以往存在的问题,更加迎合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 二、实施目标:
1、把学校办成学生真正喜欢、留恋的健康乐园,体现办学特色。 2、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健康、和谐的全面发展。
3、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使学生掌握一门终生受益的能提升自身价值与修养的技能或技巧。
4、充分了解和反映学生的实际,重视学生参与,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根据学生的需要完善优化校本课程。 三、校本开发组织机构: 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 仲崇波
副组长:李红日、于盛海 刘丽娟
组 员: 班主任、张代娣、唐嘉晨、王秋辉、孟爱华、姜秀清、白顺玖、于庆云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程序: 1、成立组织。
2、通过学生问卷座谈等了解学生各种需求。
3、全面评估分析确定校本课程总体目标,制定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 4、培训教师—教师申报课程—对教师申报课程进行审议。 5、由班主任向学生公布“学生选修课程目录及课程介绍”。 7、组织学生选择课程。 8、确定校本课程。
六、校本课程开设时间
每周的周四第八九节课及课余时间。 七、校本课程的评价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课程评价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题的检查评价。 2、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兴趣需求、学习效果等。
3、对坚持学习校本课程并效果显著的学生,学年末发优秀学员证,对坚持学习校本课程并能顺利完成任务的学生发毕业证。
4、对于参加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学校将给予适当的奖励。 5、每学期末要举办校本课程成果展示 八、几点要求课程实施的具体要求
(1) 课程的组织形式以活动形态为主,课堂交流为辅。 (2) 打破班级界限,按照自愿组合原则选题学习、开展活动。 (3) 实施课程的教师要准备好材料,备好课,认真上课,学校根据需要
统一安排人力物力资源。
(4) 教师每学期制定校本课程纲要,并撰写教案、同时每学期还要上交
校本课程反思、总结。
(5) 课程组织形式以学生为主,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
喜爱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 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活动的结果教师必须在每次校本课程后,作好记录。
(7)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档案意识,学期结束上交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