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常用文言文虚词实词用法及举例

25个) 1. 用作代词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2. 用作助词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二)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例:宋何罪之有?(《公输》)

(三)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译时可省去。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四)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例:顷之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3. 用作动词 可译为“去、往、到”。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二)其

1. 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们)、“她(们)”、“它(们)”。例:妻跪问其故。(《乐阳子妻》)

2. 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例: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3. 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例:其真无马邪?(《马说》) 4.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 “这”之类的词。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5 .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

(三)以 1. 用作介词

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例: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 例: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词宾语。)(《为学》) /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2. 用作连词

表示并列、承接、修饰,“以”相当于“而”。例: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墨池记》)

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例: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因为”,“由于”。 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3. 用作副词 译为“已”,“已经”。 例: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四)于

1. 表示对象,译为“对,对于,向”。 例: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

2. 表示处所,译为“在,从”。 例: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3. 表示对象,译为“与,跟,同”。 例: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

4. 表示处所,译为“到”。 例: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5. 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例: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

(五)而

1. 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有时可不译。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十则)

2. 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并且”、“就”,有时可不译。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 3.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则) 4. 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动词和状语,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例: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

5.代词,可译为“你”,“你的”。例:而翁知我。(《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六)则 1.连词

(1)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 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2)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那么”。 例:万众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出师表》) (3)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却”。 例: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 2.表示判断

可译为“就是”。 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七)者 1.代词

(1)指人、事、物、时间、地点等,可译为“……的人”、“……的东西”、“……的事情”、“……的原因”等。例:京中有善口技者。(的人)(《口技》) / 可爱者甚蕃。(的花)(《爱莲说》)

(2)在数词后表示几种人、几件事或几样东西。可译为“个”、“样”、“项”。例: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3)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可译为“……的时候”。例: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 2.助词

用在判断句或陈述句的主语后,表示停顿,不译。例:吴广者,阳夏人也。(“者”与“也”配合,表判断,不译)(《陈涉世家》) /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者”用在陈述句的主语后,表停顿。)(《愚公移山》)

(八)也 1.句末语气词,表判断,可不译。例: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涉世家》) 2.句末语气词,表陈述语气,可不译。例: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3.句末语气词,表感叹语气,可译为“啊”等。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4.句末语气词,与“和”等词对应,表疑问

语气,可译为“呢”。例:若为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5.句中语气词,表示语气的停顿,以引起下文。例:余闻之也久。(《伤仲永》)

(九)焉

1. 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例: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 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啊”。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十)因

1. 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就”。例: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2. 介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可分别译为“由于”、“凭借”、“依靠”。例:高祖因之以成帝业。(《隆中对》) 3. 介词,可译为“根据”、“依照”。例: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

4. 副词,可译为“因此”。例: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传》)/ 而因以及乎其迹。(《墨池记》)

(十一)且 1. 副词

(1)用在动词或数词前,表示动作行为将要发生,可译为“将”,“将要”、“将近”。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2)表示行为的状态,可译为“姑且”、“暂且”。例:存着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2.连词

(1)表示递进,可译为“况且”。例: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表示让步,可译为“尚且”、“还”。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3)表示并列或递进,可译为“和”、“而且”、“并且”。例: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

(十二)乃 1.副词

(1)可译为“竟然”。例: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2)可译为“于是”、“才”、“就”。例: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岳阳楼记》) /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才)(《狼》) 2.判断词,可译为“是”、“就是”。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3.第二人称代词,可译为“你”、“你的”。例: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十三)矣

1.句末语气词,表示肯定或判断推测语气,相当于“了”、“啊”。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啊)(《岳阳楼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了)(《论语》十则) 2.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了”。例:甚矣,汝之不惠!(了)(《愚公移山》) 3.语气词,表命令或请求,相当于“了”、“啦”。例:登轼而望之,曰:“可矣。”(《曹刿论战》)

(十四)乎

1.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呢”。例: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

(2)表反问,可译为“吗”。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十则) (3)表推测,可译为“吧”。例: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4)表感叹,可译为“啊”。例: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2.介词,引出动作行为发出的处所,相当于“于”。例:醉翁至于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十五)所

1. 与动词结合,组成名词性短语,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情况”。 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所闻”即“所知道的事情”)(《桃花源记》) 2. “所”和“以”连用。

(1)“所以”表示原因,可译为“……的原因”。例: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2)“所以”表示手段或凭借,可译为“用什么方法”、“用这些来”。例:吾知所以距子矣。(《公输》)/ 所以动心忍性。(“所以”:用这些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与“为”相呼应,构成“为……所……”的结构,表被动。例:而二虫尽为所吞。(“为……所……”可译为“被……吞掉”) (《童趣》) 4. 用作名词,意思是“地方”、“处所”。例:欲至何所。(《宋定伯捉鬼》)

(十六)哉

1.表感叹语气,可译为“啊”。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2.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呢”。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

3.表反问语气,可译为“吗”。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

(十七)夫

1. 指示代词,译为“那”。例: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2. fú,句首发语词。例:夫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 丈夫。例:夫齁声起。(《口技》) 4. 成年男子的通称,可译为“人”。例: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十八)遂

1. 副词,可译为“就”、“于是”。例:遂逐其师。(《曹刿论战》)

2.副词,表原因可译为“因而”。例:恐遂汩没。(《上枢密韩太尉书》)

(十九)虽

连词,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两种用法。 1. 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例:虽千里弗敢易也,岂止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

2. 表示转折,可译为“虽然”。例: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二十)然

1. 代词,起指示作用,译为“这样”、“如此”。例: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2. 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为“然而”、“但是”等。例: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

3. 助词,分两种情况:

①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可译作

“……的样子”、“ ……地”。 例:秦王怫然怒。(《唐雎不辱使命》)

②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然”“若……然”的格式,“……的样子”“像……似的”。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二十一)故 1. 旧的,原来的。例:温故而知新(《论语》十则) / 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 2. 特意。例: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见蔡桓公》)

3. 原因,缘故。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4. 所以,因此。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十二)苟

1.连词, 表假设,可译为“如果”。例:苟富贵勿相忘。(《陈涉世家》)/ 苟慕义强仁(《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2. 副词,可译为“苟且”。 例:苟全性命于乱世。(《出师表》) 3. 副词,表希望,可译为“且,或许”。例: 苟无饥渴。(《君子于役》)

(二十三)会 1. 副词 (1)适逢,恰巧。 例:会宾客大宴。(《口技》)

(2)一定。 例:长风破浪会有时。(《行路难》)

(3)定将。例:会挽雕弓如满月。(《密州出猎》) 2. 动词

(1)回合,聚会。 例: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

(2)体会,领会。 例: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送东阳马生序》)

(二十四)或 1. 无指不定代词,可译为“有的人”,“有人”。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2. 副词

(1)有时。例:或王命急宣 。(《三峡》) (2) 或许。例:或异二者之为 。(《岳阳楼记》)

(二十五)诸

1. 兼词,“之于”的合音合义。例:投诸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2. 众。例:其西南诸峰。(《醉翁亭记》) 3. 各位,众位。例:今诸生学于太学。(《送东阳马生序》)

南阳诸葛庐 诸葛亮 《陋室铭》 其西南诸峰 许多 《醉翁亭记》 专诸之刺王僚也 专诸《唐雎不辱使命》 诸葛孔明者 诸葛亮 《隆中对》 挟天子而令诸侯 各位 《隆中对》 西和诸戒 各个少数民族 《隆中对》 愿诸君勿复言 各位 《隆中对》 不求闻达于诸侯 诸侯 《出师表》

投诸渤海之尾 兼词,之于《愚公移山》 徐庶见先主 拜见 《隆中对》 否定语气,可译作“ 竟然”)《五柳先生传》

此人可就见 拜访 《隆中对》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用在否定副词“不”,凡三往,乃见 见到 《隆中对》 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作“ 竟然”)《核舟记》 安 诚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怎么)《木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的确,确实)《邹忌兰诗》 讽齐王纳谏》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果么)《马说》 真) 《陈涉世家》 安得广厦千万间 (如何)《茅屋为秋风所此诚不可与争锋(确实) 《隆中对》 破歌》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 (果真) 《隆中对》 多歧路,今安在 (哪里)《行路难》 诚宜开张圣听 (确实)《出师表》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怎么) 《陈涉世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的确,确实)《出师 就

此人可就见 接近,趋向《隆中对》 蒙乃始就学 开始 《孙权劝学》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看 举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发动 《陈涉世家》 死既举大名耳 扬 《陈涉世家》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推举《出师表》

博说举于版筑之间 被举用,选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被举用,选拔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管夷吾举于士 被举用,选拔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孙叔敖举于海 被举用,选拔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百里奚举于市 被举用,选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举杯消愁愁更愁 举起《宣州谢朓楼饯别校叔书云》

举杯邀明月 举起 《月下独酌》 居

面山而居 居住 《愚公移山》 佛印居右 坐在 《核舟记》 居右者椎髻仰面 在 《核舟记》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 在 《核舟记》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在《岳阳楼记》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居住《满井游记》 居然城郭矣 竟然《山市》 以其静过清,不可久居 停留 《小石潭记》 见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认清 《孙权劝学》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 看见 《列子·两小儿辩日》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看见《童趣》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 看见 《童趣》 见贤思齐焉 看见 《论语》

然数年恒不一见 看见 《山市》 见宫殿数十所 看见 《山市》 见渔人,乃大惊 看见《桃花源记》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看见 《与朱元思书》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看见 《与朱元思书》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通“现”,表现《马说》

下见小潭 看见 《小石潭记》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看见 《小石潭记》 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会见《墨子》

胡不见我于王 引见 《墨子》 子墨子见王曰 拜见 《墨子》 曹刿请见 拜见 《曹刿论战》 乃入见 拜见 《曹刿论战》

于是入朝见威王 参见 《邹忌讽齐王纳谏》 家》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地名) 《唐雎不辱使命》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怎么)《隆中对》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安逸)《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怎么)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哪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养)《曹刿论战》 本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原来《出师表》) 此之谓失其本心(天性,天良《)鱼我所欲也》 庄子曰:“请循其本”(根本,本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本来《)愚公移山》 鄙 先帝不以臣卑鄙(见识短浅)《出师表》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曹刿论战》 兵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武器,军备)《出师表》 沙场秋点兵 (士兵,军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可汗大点兵 (军队) 《木兰诗》 上使外将兵 (军队、士)《陈涉世家》 乃令符离人葛英将兵徇蕲以东 (军队)《陈涉世家》 行收兵 (兵员、士兵) 《陈涉世家》 兵革非不坚利也(兵器、武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器、武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料知短兵敢接(兵器、武器)《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兵戈既未息(兵器、武器,代指战争)《羌村三首之三》 曾 以君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在否定副词“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愚公移山》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用在否定副词“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愚公移山》 曾不若孀妻弱子(用在否定副词“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作“竟然”)《愚公移山》 曾益其所不能 (通“增”,增加)《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曾不吝情去留(用在否定副词“不”,加强表》 帝感其诚 (诚心) 《愚公移山》 从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树木)《陈涉世家》 从民欲也 (依从) 《陈涉世家》 吾从北方间子为梯 (在) 《公输》 鲦鱼出游从容 (从容)《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客从外来 (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从今若许闲乘月(自)《游山西村》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跟随 〈〈论语〉十则〉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 跟随 〈伤仲永〉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跟随 〈狼〉 便舍船,从口入 自,由 〈桃花源记〉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自,由〈桃花源记〉 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顺着,随着 〈与朱元思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自,由 送东阳马生序〉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跟随 〈送东阳马生序〉 当余之从师也 (跟、从、跟随) 〈送东阳马生序〉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自,由 〈小石潭记〉 隶而从者 (跟从) 《小石潭记》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跟随 《醉翁亭记》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跟从) 《醉翁亭记》 鲦鱼出游从容 不慌不忙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顺从,听从 《曹刿论战》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跟随,跟从 《曹刿论战》 毕 吾与汝毕力平险(都、全部)《愚公移山》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完毕)《送东阳马生序》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全,都)《口技》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全,都)《口技》 病 病树前头万木春(得病,引申枯、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未果,寻病终(得病)《桃花源记》 池 池非不深也(护城河)《孟子两章》 巴山夜雨涨秋池(池塘)《夜雨寄北》(李商隐) 池上碧苔三四点(池塘)《破阵子》(晏殊)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曾)《伤仲永》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曾)《核舟记》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曾《)送东阳马生序》

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曾)《送东阳马生序》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曾)《岳阳楼记》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曾)《出师表》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曾) 《陈涉世家》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曾) 《唐雎不辱使命》 臣未尝闻也(曾) 《唐雎不辱使命》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曾)《唐雎不辱使命》 旦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早晨) 《木兰诗》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早晨) 《木兰诗》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早晨)《三峡》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第二天)《陈涉世家》

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第二天)《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天亮)《水调歌头》 得

渴,欲得饮(得到)《山海经》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得到)《狼》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发现)《桃花源记》 既出,得其船(找到)《桃花源记》 遂迷,不复得路(找到)《桃花源记》 家贫不能常得(得到)《五柳先生传》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得到)《五柳先生传》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得到)《出师表》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发现)《陈涉世家》

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得到)《隆中对》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实现,取得成效)《公输》

夫环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得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施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二者不可得兼(得到)《鱼我所欲也》 故不为苟得也(得到)《鱼我所欲也》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得到)《鱼我所欲也》 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得到)《鱼我所欲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感激)《鱼我所欲也》

得为众人而已耶(能够)《伤仲永》 欲出不得(能够)

安得广厦千万间(能够)《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唇焦口燥呼不得(得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犹得备晨炊(能够)《石壕吏》 余因得遍观群书(能够)《送东阳马生序》 将军角弓不得控(能够)《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问渠那得清如许(能够)《观书有感》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怎能)《岳阳楼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能够)《湖心亭看雪》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满足)《童趣》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得到)《观沧海》 忘怀得失(得到)《五柳先生传》 赢得生前身后名(得到)《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得到)《马说》 于是鸱得腐鼠(得到)《惠子相梁》 渴欲得饮(得到)《夸父逐日》 求之不得(得到)《关雎》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领会)《醉翁亭记》 道

未至,道渴而死 (在路上)《山海经》 策之不以其道(方法)《马说》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道路)《出师表》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方法)《出师表》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仁政)《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道路)《鱼我所欲也》

伐无道,诛暴秦(道义)《陈涉世家》 会天大雨,道不通(道路)《陈涉世家》 道阻且长(道路)《蒹葭》 道阻且跻(道路)《蒹葭》 道阻且右(道路)《蒹葭》 道狭草木长(道路)《归园田居》 古道西风瘦马(道路)《天净沙·秋思》 伐竹取道(道路)《小石潭记》 任重而道远(路程)《论语十则》 道渴而死(半路)《夸父逐日》 不足为外人道也(说)《桃花源记》 益慕圣贤之道(主张、思想、学说)《送东阳马生序》

大道之行也(指政治上的理想)《大道之行也》 当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对着)《木兰诗》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对着)《木兰诗》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对着)《木兰诗》 当是时(当„„时候)《核舟记》 咨臣以当世之事(当时)《出师表》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应当)《出师表》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当„„时候)《出师表》

当此时(当„„时候)《陈涉世家》

吾闻二世少子,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应该)《陈涉世家》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在„个地方,表示处在个地方) 《陈涉世家》 失期当斩 (应该)《陈涉世家》

当余之从师也 (在„的时侯,表示处在个时候)《送东阳马生序》

卿今当涂掌事 (掌管,主持)《孙权劝学》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应该)《孙权劝学》 会当凌绝顶 (应该) 《望岳》 度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估计)《陈涉世家》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过,越过) 《木兰诗》

崔九常前几度闻 (次)《江南逢李龟年》 孤不度德量力 (揣度,估计)《隆中对》 绝

以为妙绝(极)《口技》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消失)《口技》 佛印绝类弥勒(极)《核舟记》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隔绝,断绝)《三峡》

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极)《三峡》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消失)《三峡》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没有)《与朱元思书》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断)《与朱元思书》

往来而不绝者(断)《醉翁亭记》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桃花源记》

湖中人鸟声俱绝(消失)《湖心亭看雪》 虽杀臣,不能绝也(尽、光)《公输》 夜久语生绝(消失)《石壕吏》 雨脚如麻未断绝(消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会当凌绝顶(极)《望岳》 类

佛印绝类弥勒(像)《核舟记》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道理)《公输》

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种类,类别)《公输》 临

执策而临之(面对)《马说》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对着)《岳阳楼记》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靠近)欧阳修《醉翁亭记》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到)《醉翁亭记》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靠近)《出师表》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面对)《出师表》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来到)《观沧海》 良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美好的)《桃花源记》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很)《三峡》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忠良)《出师表》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忠良)《出师表》 名

并自为其名(名字)《伤仲永》 卷卷有爷名(名字)《木兰诗》 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口技》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著名,出名)《陋室铭》

对联题名并篆之(名字)《核舟记》 则名微而众寡(名声)《隆中对》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名字)《核舟记》

故虽有名马 (有名声的,出名的)《马说》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有名声的,出名的)《送东阳马生序》

名之者谁(命名,取名)《醉翁亭记》 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名号、名分)《陈涉世家》 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陈太丘与友期》 期日中,过中不至(约定)《陈太丘与友期》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满一年)《邹忌讽齐王纳谏》 期在必醉(期望)《五柳先生传》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约定)《陈太丘与友期》

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时限,期限)《陈涉世家》 求

好读书,不求甚解(要求)《五柳先生传》 安求其能千里也(要求)《马说》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岳阳楼记》 不求闻达于诸候(要求)《出师表》

又夹百千求救声 (乞求,请求)《口技》 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妙)《核舟记》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核舟记》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奇丽)《答谢中书书》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与朱元思书》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认为„„奇特)《伤仲永》

山色空濛雨亦奇 (美好)《饮湖上初晴后雨》 穷

蝉则千转不穷(停)《与朱元思书》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贫穷)《鱼我所欲也》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贫穷)《鱼我所欲也》

欲穷其林 (寻求尽头)《桃花源记》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隆冬)《送东阳马生序》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完结,尽)《醉翁亭记》 去

旦辞黄河去(离开)《木兰诗》 一狼径去(离开,走开)《狼》 停数日,辞去(离开)《桃花源记》 遣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派,派遣,让)《桃花源记》 善

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口技》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优点,长处)《论语》十则 以大易小,甚善(好)《唐雎不辱使命》 善哉 (好)《公输》 王曰:“善。”(好)《邹忌讽齐王纳谏》 与亮友善(好,友好)《隆中对》 先生曰:“善!” (好) 《隆中对》 以咨诹善道 (好的)《出师表》 稍

稍稍宾客其父(渐渐)《伤仲永》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渐渐)《口技》 其船背稍夷(稍微)《核舟记》 不敢稍逾得(稍微)《送东阳马生序》 未尝稍降辞色(稍微)《送东阳马生序》 廿二日天稍和(略微,稍微)《满井游记》 胜

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尽)《隆中对》 臣不胜受恩感激(尽)《出师表》 战必胜矣(胜利)《孟子》二章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邹忌讽齐王纳谏》

予观夫巴陵胜状 (好的、优美的)《岳阳楼记》

环而攻之而不胜(取胜 ,胜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然而不胜者 (取胜,胜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去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距离)《两小儿辩日》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离开)《陈太丘与友期》

待君久不至,已去 (离开)《陈太丘与友期》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离开) 《陈太丘与友期》

曾不吝情去留 (离开)《五柳先生传》 乃记之而去 (离开 (《小石潭记》) 则有去国怀乡 (离开)《岳阳楼记》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离开) 《醉翁亭记》 委而去之 (离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意

醉翁之意不在酒 (情趣) 《醉翁亭记》 将军岂有意乎 (心意、意图)《隆中对》 公输之意不过欲杀臣 (心意、意图)《公输》

故不错意也(主意)《唐雎不辱使命》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意思)《马说》 略无慕艳意 (意思)《送东阳马生序》 卜者知其指意 (意图)《陈涉世家》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主旨,中心思想)《伤仲永》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心情)(《口技》)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神情,态度)《狼》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企图)《狼》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打算)《隆中对》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书中的意旨)《五柳先生传》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意思,意义)《饮酒》 是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样)《鱼我所欲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这)《鱼我所欲也》 天下缟素,今日是也(这样)《唐雎不辱使命》

由是先生遂诣亮(此,这,与“由”连用,因此)《隆中对》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也。(这样)《隆中对》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这)《隆中对》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也(这)《出师表》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这)《出师表》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此,这,与“由”连用,因此)《出师表》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这样)《马说》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此,这,与“以”连用,因此)《送东阳马生序》 是进亦忧,退亦忧(这)《岳阳楼记》 斯是陋室(这)《陋室铭》

是故谋闭而不兴(此,这,与“故”连用,因此)《大道之行也》

故户外而不闭,是谓大同(这)《大道之行也》

实是欲界之仙都(判断动词,是)《答谢中书书》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这样的景象)《观潮》 是日更定(这)《湖心亭看雪》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判断动词,是)《湖心亭看雪》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这)《伤仲永》 当是时(这)《口技》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这时候)《口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此,这)《论语十则》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判断动词,是)《陈太丘与友期》 问今是何世 (判断动词,是)《桃花源记》 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吃的东西)《桃花源记》 一箪食 (食物) 《鱼我所欲也》 非练实不食 (吃)《〈庄子故事〉两则》 肉食者谋之(吃)《曹刿论战》 肉食者鄙(吃)《曹刿论战》 衣食所安(食物)《曹刿论战》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吃)《马说》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饲养)《马说》

食不饱,力不足(吃)《马说》 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饲养)《马说》 主人日再食(吃)《送东阳马生序》 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吃)《观潮》 识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认识)《鱼我所欲也》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认识)《鱼我所欲也》

相顾无相识(认识)《野望》 默而识之(记住)《论语十则》 未尝识书具(认识)《伤仲永》 视

下视其辙(看)《曹刿论战》 吾视其辙乱(看见)《曹刿论战》 孰视之(看)《邹忌讽齐王纳谏》 窥镜而自视(看)《邹忌讽齐王纳谏》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看见)《与朱元思书》

撤屏视之(看)《口技》 转视积薪后 (看见)《狼》 定神细视(看)《童趣》 师

齐师伐我(军队)《曹刿论战》 齐师败绩(军队)《曹刿论战》 遂逐齐师(军队)《曹刿论战》 其人视端容寂 (视线)《核舟记》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老师)《送东阳马生序》

当余之从师也(老师)《送东阳马生序》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老师)《论语十则》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师)《论语十则》 孰

吾孰与徐公美(谁)《邹忌讽齐王纳谏》 卿言多务,孰若孤(谁)《孙权劝学》 孰为汝多知乎(谁)《两小儿辨日》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通“熟”,仔细)《邹忌讽齐王纳谏》 书

上书谏寡人者(书函)《邹忌讽齐王纳谏》 未尝识书具(书写)《伤仲永》 即书诗四句《伤仲永》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写)《陈涉世家》 得鱼腹中书(字条)《陈涉世家》 使

上使外将兵(命令,派遣)《陈涉世家》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唐雎不辱使命》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派遣,出使)《唐雎不辱使命》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让)《出师表》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让)《出师表》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让)《伤仲永》

使之冲烟飞鸣(让)《童趣》 始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才)(曾经)《满

井游记》

余之游将自此始(开始)《满井游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开始)《两小儿辩日》 蒙乃始就学(开始)《孙权劝学》 始龀(刚刚)《愚公移山》 始一反焉(才)《愚公移山》 始悟为山市(才)《山市》 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书籍)《送东阳马生序》

一男附书至(书信)《石壕吏》 军书十二卷(名册)《木兰诗》 适

适与野情惬(恰好)梅尧臣《鲁山山行》 向晚意不适(适意) 适彼乐土(到)《硕鼠》 而此地适与余近(正好)《满井游记》 数

鞭数十(几)《童趣》 然数年恒不一见(几)《山市》 见宫殿数十所(几)《山市》 层层指数(数数)《山市》 数至入层(数数)《山市》 居数日(几)《塞翁失马》 又数刀毙之(几)《狼》 夹岸数百步(几)《桃花源记》 复行数十步(几)《桃花源记》 停数日(几)《桃花源记》 珠可历历数也(数数)《核舟记》 艨艟数百(几)《观潮》 吴儿泅者数百(几)《观潮》 大雪深数尺(几)《送东阳马生序》 偕数支出东直(几)《满井游记》 数月之后(几)《邹忌讽齐王纳谏》 扶苏以数谏故(屡次,多次)《陈涉世家》 数有功(屡次,多次)《陈涉世家》 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计算)《隆中对》 广故数言欲亡(屡次,多次)《陈涉世家》 卒数万人(几)《陈涉世家》 数日(几)《陈涉世家》 属

属引凄异(连续)《三峡》

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岳阳楼记》

忠之属也(类)《曹刿论战》 号令徒属日(部属)《陈涉世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桃花源记》 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核舟记》 遂

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 遂迷不复得路(竟,终于) 后遂无问津者(于是,就)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于是,就) 由是先主遂诣亮(于是,就) 遂用猖蹶(于是,就)

遂许先帝以驱驰(于是,就) 遂逐齐师(于是,就)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于是,就) 然操遂能克绍(竟,终于) 戊

三男邺城戊(守卫) 尚思为国戊轮台(守卫) 发闾左谪戍渔阳(防守边疆)《陈涉世家 》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防守边疆)《陈涉世家》 亡

出则无放国外患者,国恒亡(灭亡)《孟子二章》

老大徒伤悲(只能)《长歌行》 徒有献鱼情(只能)《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然徒步则汗出浃背(步行)《满井游记》 亦免冠徒跣(光着)《唐雎不辱使命》

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唐雎不辱使命》 马无故亡入胡 (逃跑) 《塞翁失马》 墓而果大亡其财 (丢失) 《智子疑临》 商女不知亡国恨 (灭亡) 《泊秦淮》 最喜小儿亡赖 (通”无”没有) 《清平乐·村居》

今亡亦死 (逃走) 《陈涉世家》 或以为死 (逃走) 《陈涉世家》 广故数言欲亡 (逃走) 《陈涉世家》 且秦灭韩亡魏 (灭亡) 《唐雎不辱使命》 夫韩.魏灭亡 (灭亡) 《唐雎不辱使命》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灭亡) 《出师表》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灭亡) 《山坡羊·潼关怀古》

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无”没有) 《愚公移山》 徒

召令徒属日(徒众,属众名词)《陈涉世家》 徒属皆日(徒众,属众名词)《陈涉世家》 亦免冠徒跣(光着,动词)《唐睢不辱使命》 汤

及其日中如探汤(热水开水,名词)《两小儿辩日》

滕人持汤沃灌(热水开水,名词)《送东阳马生序》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形容水流大而急)《岳阳楼记》

赴汤蹈火/固若金汤(热水、开水) 疾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同“烫”,用热水焐)《扁鹊见蔡桓公》 说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悦”的古字,愉快 )《论语》十则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报告,讲) 《桃花源记》

莫说相公痴(谈论,讲)《湖心亭看雪》 《爱莲说》《马说》(文体的一种) 公输盘不说(“悦”的古字,愉快,高兴) 《公输》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解说) 《公输》 闻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见闻学识)《送东阳马生序》

阁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听见)《小石潭记》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听见)《醉翁亭记》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听见)《桃花源记》 村中闻有此人(听说)《桃花源记》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听说,知道)《桃花源记》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听说)《爱莲说》 余闻之也久(听说)《伤仲永》 不能称前时之闻(名声)《伤仲永》 吾从北方闻子为云梯(听说)《公输》 子墨子闻之(听说)《公输》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邹忌讽齐王纳谏》

燕、赵、韩、魏闻之(听说)《邹忌讽齐王纳谏》

操蛇之神闻之(听说)《愚公移山》 吾闻二世少子也(听说)《陈涉世家》 今或闻无罪(听说)《陈涉世家》 百姓多闻其贤(听说)《陈涉世家》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听说)《唐雎不辱使命》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听说)《唐雎不辱使命》

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名,闻名)《出师表》 又闻有早行者(听说)《山市》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听到,听见)《木兰诗》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听见)《木兰诗》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听到)《口技》 遥闻深巷中犬吠(听到)《口技》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听到)《口技》 素

可以调素琴 (朴素) 《陋室铭》 则素湍绿潭 (白色的) 《三峡》 吴广素爱人 (向来) 《陈涉世家》

天下缟素 (白色) 《唐雎不辱使命》 相

相委而去 (表示动作偏指一方)《陈太丘与友期》

好鸟相鸣 (互相)《与朱元思书》) 莫说相公痴 (旧时对人的尊称)《湖心亭看雪》

苟富贵,无相忘(互相)《陈涉世家》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丞相,相国)《陈涉世家》

伯乐学相马(仔细看)《马说》 杂然相许(表动作,偏指一方)《愚公移山》 似与游者相乐(互相)《小石潭记》 雕栏相望焉(相对)《核舟记》 鸡犬相闻(彼此)《桃花源记》 相与步于中庭 (一起)《记承天寺夜游》 互相轩邈(相互)《与朱元思书》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动作,偏指一方)《狼》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一起)《塞翁失马》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做宰相)《惠子相梁》

欲代子相(做宰相)《惠子相梁》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去)《孙权劝学》 其两膝相比者(相互)《核舟记》 相委而去(动作,偏指一方)《陈太丘与友期》

相顾惊疑(相互)《山市》

信义著于四海 (信用)《隆中对》 欲信大义于天下(同“伸”,伸张)《隆中对》

必以信(实情)《曹刿论战》 小信未孚(信用)《曹刿论战》

忌不自信(相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 谓为信然(确实) 《隆中对》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论语》 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出师表》 讲信修睦 (诚信)《大道之行》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信用)《陈太丘与友期》 宜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应当,应该)《出师表》

宜多应者(应当,应该)《陈涉世家》

功宜为王(应当,应该)《陈涉世家》 将军宜枉自顾之(应当,应该)《隆中对》 诚宜开张圣听 (应当,应该)《出师表》 不宜妄自菲薄(应当,应该)《出师表》 不宜异同(应当,应该)《出师表》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应当,应该)《出师表》

陛下亦宜自谋(应当,应该)《出师表》 不宜偏私(应该)《出师表》 遗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出师表》 至今遗恨迷烟树(留下)《山坡羊·骊山怀古》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留下)《愚公移山》 兴

观之,兴正浓 (兴致) 《童趣》 水波不兴 (起)《核舟记》 百废具兴 (兴办,兴建)《岳阳楼记》 大楚兴,陈胜王(复兴,兴盛)《陈胜世家》 汉室可兴矣 (兴盛)《隆中对》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兴盛)《出师表》 兴复汉室 (复兴,兴盛)《出师表》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复兴,兴盛)《出师表》

若无兴德之言(发扬,振兴)《出师表》 兴尽晚回舟(游兴)《如梦令》 晨兴理荒秽(起身起床)《归园田居》 许

舟首尾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上下)《核舟记》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处所,地方)《五柳先生传》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表约数,相当于来)《与朱元思书》

潭中鱼可百许头 (表约数,相当于来)《小石潭记》

麦田浅鬣寸许 (左右)《满井游记》 安陵君其许寡人(答应)《唐雎不辱使命》 遂许先帝以驱驰(答应)《出师表》 问渠那得如许(这样)《观书有感》 杂然相许(赞同)《愚公移山》 时人莫之许也(承认,同意)《隆中对》 曳屋许许声(拟声词)《口技》 寻

及鲁肃过寻阳(地名)《孙权劝学》 寻向所志(寻找)《桃花源记》 未果,寻病终(随即,不久)《桃花源记》 飞来山上千寻塔 (古代长度单位)《登飞来峰》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寻找)《记承天寺夜游》

岐王宅里寻常见(平常,通常)《江南逢李龟年》 文

与儿女讲论文义(诗文)《咏雪》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采)《伤仲永》 对联题名并篆文(文字)《核舟记》 皆披发文身(动词,画着文彩)《观潮》 醒能述以文者(文章)《醉翁亭记》 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岳阳楼记》 舍其文轩(彩饰)《公输》 鲜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鲜嫩,鲜艳)《桃花源记》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很少)《桃花源记》 无鲜肥滋味之享(新鲜)《送东阳马生序》 一

邑八景之一也(数词)《山市》 然数年恒不一见(数词)《山市》 惟危楼一座(数词)《山市》 一行有五点明处 (数词)《山市》 一切乌有 (所有的)《山市》 不一状(一样)《山市》 传一乡秀才观之(全)《伤仲永》 但闻屏中抚尺一下 (数词)《口技》 一时齐发 (同时)《口技》 不能指其一端 (数词)《口技》 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数词)《口技》

又一大儿醒 (数词)《口技》 忽一人大呼火起 (数词)《口技》 不能名其一处也 (数词)《口技》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数词)《童趣》 盖一癞蛤蟆(数词)《童趣》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刚刚)《童趣》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数词)《论语》 居一年(数词)《塞翁失马》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 (数词)《两小儿辩日》

一屠晚归 (数词)《狼》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数词)《狼》 其一犬坐于前 (数词)《狼》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数词)《桃花源记》 便得一山 (数词)《桃花源记》 尝贻余核舟一 (数词)《核舟记》 苏黄共阅一手卷(数词)《核舟记》 又用篆章一(数词)《核舟记》 舟尾横卧一楫 (数词)《核舟记》 楫左右各一人 (数词)《核舟记》 左手倚一横木 (数词)《核舟记》 通计一舟 (数词)《核舟记》 为念珠各一(数词)《核舟记》 则一舸无迹(全白)《观潮》 一食或尽粟一石(数词)《马说》 一碧万顷 (一片)《岳阳楼记》 在洞庭一湖(全)《岳阳楼记》 而或长烟一空(全)《岳阳楼记》 一鼓作气 (第一次)《曹刿论战》 可以一战 (数词)《曹刿论战》 始一反焉 数词)《愚公移山》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数词)《愚公移山》 余拿一小船 (数词)《湖心亭看雪》 上下一白 (全)《湖心亭看雪》 惟长堤一痕(数词)《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一点(数词)《湖心亭看雪》 与余舟一芥(数词)《湖心亭看雪》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数词)《湖心亭看雪》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数词)《与朱元思书》

不敢出一言以复(数词)《送东阳马生序》 局促一室之内(数词)《满井游记》 一望空阔 (全)《满井游记》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一个)《出师表》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数词)《出师表》 叶底黄鹂一两声(数词)《破阵子》 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数词)《隆中对》

一箪食、一豆羹(数词)《鱼我所欲也》 遗

以光先帝遗德(留下来的)《出师表》 以遗陛下 (给予)《出师表》 深追先帝遗诏 (遗留下来的)《出师表》 邻人京城氏孀妻有遗男 (孤儿)《愚公移山》

自以为大有所益(好处)《孙权劝学》 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好处)《出师表》 益州疲弊(指蜀汉) 《出师表》 至于斟酌损益,尽进忠言(好处)《出师表》 益州险塞 (汉代州名 现代四川) 《隆中对》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更加)(《爱莲说》)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更加)《送东阳马生序》

曾益其所不能(增加)《〈孟子〉二章》 阴

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 (阴天)《岳阳楼记》 佳木秀而繁阴 (绿阴) 《醉翁亭记》 冀之南,汉之阴 (南岸) 《愚公移山》 已

然志犹未已 (止)《隆中对》 自董卓已来 (通“以”)《隆中对》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 (已经)《隆中对》 死者长已矣(停止)《石壕吏》 然胡不已乎 (停止)《公输》 吾既已言之王矣(已经)《公输》 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放弃)《鱼我所欲也》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已经)《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得为众人而已耶 (停止)《伤仲永》 身已半入 (已经)《狼》 且壮士不死即已(语气词)《陈涉世家》 惧其不已也(停止)《愚公移山》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御之器(已经)《公输》

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与“而”连用,罢了)《口技》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已经)《狼》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已经)《陈涉世家》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已经)《陈涉世家》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已经)《隆中对》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已经)《出师表》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停止)《论语十则》 易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交换)《唐雎不辱使命》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交换)《唐雎不辱使命》

虽千里不敢易也(交换)《唐雎不辱使命》 以大易小(交换)《唐雎不辱使命》 寒暑易节(交换)《愚公移山》 逾

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 (过了一会儿)《山市》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越过)《石壕吏》

不敢稍逾约(超过)《送东阳马生序》 引

便引诗情到碧霄(引发)《秋词》 友人惭,下车引之(拉)《陈太丘与友期》 引喻失义(称引)《出师表》 丁壮者引弦而战(拉)《塞翁失马》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延长,连续)《三峡》)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告诉)《桃花源记》

右手指卷,如有所语(说话)《核舟记》 卒中往往语(谈论)《陈涉世家》 夜久语声绝(说话)《石壕吏》 其夫呓语(话)《口技》 狱

小大之狱(案件)《曹刿论战》 诣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到,拜见)《桃花源记》 阴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河水的南岸)《愚公移山》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阴冷)《岳阳楼记》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树阴)《醉翁亭记》 欲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想要,要,喜欢)(《论语》十则)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想要,要)《孙权劝学》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想要,要,想)(《口技》)

实是欲界之仙都(欲望,七情六欲)《答谢中书书》

解衣欲睡(想要,要,想)(《记承天寺夜游》)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想要,要)《马说》 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想要)《满井游记》

广故数言欲亡 (想要,要,想)《陈涉世家》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愿望)《陈涉世家》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想要)《唐雎不辱使命》

鱼,我所欲也 (想要,喜欢,喜爱)《鱼我所欲也》

生, 亦我所欲也(想要,喜欢,喜爱)《鱼我所欲也》

庄子来,欲代子相(想要)《庄子》故事两则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想要)《庄子》故事两则

欲有求于我(想要)《邹忌讽齐王纳谏》 渴,欲得饮(想要)《夸父逐日》

无从致书以观(得到)《送东阳马生序》 听妇前致辞(给与,表示向对方)《石壕吏》 知

温故而知新(发现,知道,懂得)(《论语》十则)

诲女知之乎(懂得,明白)(《论语》十则) 知之为知之(知道,懂得,明白)《论语》十则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通“智”,聪明)《论语》十则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知道)《论语》十则

乃不知有汉(知道)《桃花源记》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知道)《五柳先生传》 亲旧知其如此(知道)《五柳先生传》 其真不知马也(认识,识别)《马说》 不可知其源(知道)《小石潭记》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觉得)《送东阳

马生序》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知道)《醉翁亭记》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知道)《陈涉世家》 临表涕零,不知所言(知道)《出师表》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知道)《邹忌讽齐王纳谏》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知道)《公输》 吾知所以距子矣(知道)《公输》 子知之乎(知道)《庄子》故事两则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知道)《庄子》故事两则

足肤皲裂而不知(知道)《送东阳马生序》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知道)《满井游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研究)(《孙权劝学》)

不效,则治臣之罪 (惩办,惩治) (《出师表》) 逐

夸父逐日(追逐、追赶)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 (追逐、追赶)(《夸父逐日》)

遂逐齐师(追赶)(《曹刿论战》) 故逐之(追赶)(《曹刿论战》) 走

夸父与日逐走(跑)《夸父逐日》 飞砂走砾(跑)《满井游记》 录毕,走送之(跑)《送东阳马生序》 老翁逾墙走(逃跑)《石壕吏》 卒

士卒多为用者 (士兵)《陈涉世家》 卒皆夜惊恐 (士兵) 《陈涉世家》 卒数万人(士兵) 《陈涉世家》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终于)《送东阳马生序》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最终)《伤仲永》

船头坐三人(坐着)《核舟记》 有两人铺毡而坐(坐着)《湖心亭看雪》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 (坐在)《小石潭记》

满坐寂然 (通“座”,座位)《口技》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坐着)《邹忌讽齐王纳谏》

其一犬坐于前(蹲坐)《狼》 稍稍正坐。——坐。《口技》 众宾团坐。——坐下。《口技》 天子坐明堂。——坐。《木兰诗》 坐我西阁床。——坐。《木兰诗》 口技人坐屏障中。-坐。《口技?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同座。《口技》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蹲坐。〈狼〉 起坐而喧哗者。——坐。〈醉翁亭记〉有两人铺毡对坐。——坐。〈湖心亭看雪〉 知

人不知而不愠——知道,了解《论语十则》 商女不知亡国恨——知道《泊秦淮》 沉醉不知归路——知道《如梦令》 不知木兰是女郎——知道《木兰诗》 深林人不知——知道《竹里馆》 熟为汝多知乎——通“智”。《两小儿辨日》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明白《公输》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知道,懂得。《孟子二章》

固不知子矣。——知道。〈庄子〉 卜者知其指意。——知道。〈陈涉世家〉 先帝知臣谨慎。——知道。〈出师表〉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知道。〈马说〉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知道。〈醉翁亭记〉 欲

乱花渐欲迷人眼。——将要。《钱塘潮春行》 可汗问所欲。——想要。《木兰诗》 方欲行。——打算。

复前行,欲穷其林。——想。《桃花源记》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将要。《答谢中书书》

欲报之于陛下也。——想要。《出师表》 邻有短褐而欲窃之。——想要。 欲信大义于天下。——想要。〈隆中对〉 邻有敝舆而欲窃之。——想要。〈公输〉 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想要。〈公输〉 彰

以彰其咎。——表明,显扬。《出师表》 彰善瘅恶。——表彰,表扬。《尚书·毕命》 置

中军置酒饮归客。——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或置酒而招之。——摆设。《五柳先生传》 置人所罾鱼腹中。——放。《陈涉世家》 置八尺屏障。——搁,放置。《口技》 且焉置土石。——安放。〈愚公移山〉 致

不可屈致也。——招致,引来。《隆中对》

治尧求能治水者。—治理,管理。《史记·夏本纪》以乱攻治者亡。—治理得好,太平。《史记·秦本纪》 走

双兔傍地走。——跑。《木兰诗》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跑。《口技》 走送之。——跑着。《送东阳„„》 5、 作则飞沙走石。——扬起。《满井游记》 6、 老翁逾墙走。——逃跑。《石壕吏》 卒

卒数万人。——士兵。《陈涉世家》 卒之为众人。——最后,最终。《伤仲永》 爱士卒。-士兵。《陈涉世家》 卒买鱼烹食。——士兵。《陈涉世家》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最终。〈送东阳马生序〉

卒皆夜惊恐。——士兵。〈陈涉世家〉 士卒多为所用。-士兵。〈陈涉世家〉 止

非梧桐不止(栖息) 《惠子相梁》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阻止) 《愚公移山》

羽、飞乃止(停止)《隆中对》 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停止)《口技》 絮絮不止(停止) 《口技》 止有剩骨 (同“只”,只有) 《狼》 一狼得骨止 (停止)《狼》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停止)《狼》 止露尻尾(同 “只”只是)《狼》 止增笑耳 (同“只”只是)《狼》 对

对曰:“小惠未徧„„” (回答) 《曹刿论战》

唐雎对曰(回答) 《唐雎不辱使命》 隆中对 (回答,应对)《隆中对》 忍能对面为盗贼(对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对镜帖花黄 (对着)《木兰诗》 能张目对日 (直视)《童趣》 发

舜发于畎亩之中(起,指被任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正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发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夫鵷鶵发于南海(出发)《惠子相梁》 观之,兴正浓 (看) 《童趣》 王候将相宁有种乎 将领《陈涉世家》 昂首观之 (看)《童趣》 将军百战死 将领《木兰诗》 青云白鹤观 (观看)《 童趣》 上使外将兵 率领 《陈涉世家》 以观沧海 (看) 《观沧海 》 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率领 《陈涉世 家》 复 出郭相扶将以攻其后 打算 《狼》 而复问其妾(又)《邹忌讽齐王纳谏》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将要 《生于忧患,复立楚国之社稷 (又) 《陈涉世家》 死于安乐》 愿诸君勿复言 (再) 《隆中对》 兴复汉室 (恢复)《出师表》 恨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恢复) 《出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叹息 《陈涉世家》 师表》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遗憾 《出师不敢出一言以复 (回答,答复) 《送东表》 阳马生序》 怅恨久之(叹恨)《陈涉世家》 忽复乘舟梦日边 (又)《行路难》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恒灵也 (遗憾)《出师表》 发闾左適戍渔阳 (征发)《陈涉世家》 怀怒未发 (发出)《唐雎不辱使命》 野芳发而幽香(开)《醉翁亭记》 黄发垂髫 (头发)《桃花源记》 一时齐发 (发出)《口技》 伐

十年春,齐师伐我(攻打)《曹刿论战》 伐无道,诛暴秦(讨伐)《陈涉世家》 伐竹取道(砍伐)《小石潭记》 顾

将军宜枉驾顾之 (拜访)《隆中对》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拜访)《出师表》 顾野有麦场(回头看,指往旁边看)《狼》 相顾惊疑 (看)《山市》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陈太丘与友期》 归

燕然后未勒归无计 (返回)《渔家傲》 吾谁与归 (归依)《岳阳楼记》 云归而岩石穴冥 (聚拢)《醉翁亭记》 太首归而宾客从也 (回来)《醉翁亭记》 归来倚杖自叹息 (回来)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男有分,女有归 (女子出嫁)《大道之行也》

决眦入归鸟 (返回) 《望岳》 请从吏夜归 (返回)《石壕吏》 壮士十年归 (返回)《木兰诗》 归来见天子 (返回)《木兰诗》 一屠晚归 (返回)《狼》 归雁洛阳边 (返回)《次北固山下》 固

吾义固不杀人 (坚决地) 《公输》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巩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本来)《庄子与惠子游干壕梁》

子固非鱼也 (本来)《庄子与惠子游干壕梁》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返回)《愚公移山》 固以怪之矣 (本来) 《陈涉世家》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本来)《陈涉世家》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本来)〈伤仲永〉 观

由此观之 (看)《邹忌讽齐王纳谏》 无从致书以观 (看)《送东阳马生序》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景象)《岳阳楼记》 可观而不可亵玩焉(看) 《爱莲说》 启窗而观 (看) 《 核舟记》 观潮 (看) 《观潮》 传一乡秀才观之 (观看)《伤仲永》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欣赏) 《伤仲永》 复前行(又)《桃花源记》 不复出焉(再)《桃花源记》 复行数十步 (又)《桃花源记》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又)《桃花源记》 不复得路 (再)《桃花源记》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再)《答谢中书书》 山重水复疑无路(重复) 《游山西村》 复到舅家问焉(又) 《伤仲永》 唧唧复唧唧 (又)《木兰诗》 .非复吴下阿蒙(再) 《孙全劝学》 复投之 (又)《狼》 方 北方有侮臣者(地方) 《公输》 吾从北方问子为梯(地方)《公输》 宋之地方五百里(方圆)《公输》 荆之地方五千里(方圆) 《公输》 南方有鸟(地方)《惠子相梁》 今齐地方千里(方圆)《邹忌讽齐王纳谏》 方七百里 (指南面)《愚公移山》 在水一方(边)《蒹葭》 今南方已定 (地方)《出师表》 方其远出海门(当„时)《观潮》 今溪民方仲永 (姓) 《伤仲永》 方欲行 (刚刚)《狼》 余年幼,方出神(正在) 《童趣》 有朋自远方来 (地方)《论语十则》 元方时年七岁(人名)《陈太丘与友期》 会 会天大雨 适逢,恰巧遇到《陈涉世家》 会空客大宴 适逢,恰巧遇到《口技》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聚集 《岳阳楼记》 句践之困于会稽也 地名 《史记·越王世家》 会宾客大宴(适逢)《口技》 每有会意(体会、领会)《五柳先生传》 对会于此(聚会)《岳阳楼记》 会天大雨(适逢、正赶上)《陈涉世家》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集会)《陈涉世家》 简 是从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选拔《出师表》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挑选 《核舟记》 尽 一食或尽粟一石 完,吃完 《马说》 白日依山尽 极点 《登鹳鹊楼》 过尽千凡皆不是 全部,都 《望江南》 食之不能尽其材 全部,充分 《马说》 担中肉尽 完,光 《狼》 劝君更尽一杯酒 喝完 《渭城曲》 将 项燕为楚将 将领 《陈涉世家》 间 傅说举于板筑之间 中间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奉命于危难之间 中间 《出师表》 其间千二百里 中间 《三峡》 骈死于槽枥之间 《马说》 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 中间《送东阳马生序》 在乎山水之间也 中间 《醉翁亭记》 山间之朝暮也 中间 《醉翁亭记》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中间《醉翁亭记》 颓然乎其间者 中间 《醉翁亭记》 肉食者鄙,又何间焉 参与 《曹刿论战》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夹杂 《口技》 遂与外人间隔 隔开 《桃花源记》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偶然 《邹忌讽齐王纳谏》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 私自 偷着 《陈涉世家》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一会 《扁鹊见蔡桓公》 国 则有去国还乡,忧谗畏讥(国都)《岳阳楼记》 等死,死国可乎(国事)《陈涉世家》 复立楚国之社稷(国家)《陈涉世家》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国家)《公输》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国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国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都)《惠子相梁》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国家)《惠子相梁》 夫大国,难测也(国家)《曹刿论战》 齐国之美丽者也(国家)《邹忌讽齐王纳谏》 国险而民附(地势)《隆中对》 此用武之国(地方)《隆中对》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国家)《隆中对》 或 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有时)《童趣》 或凭或立,不一状(有的)《山市》 或以钱币乞之(有人)《伤仲永》 或王命急宣(有时)《三峡》 或置酒拓之(有时)《五柳先生传》 或遇其叱咄(有时)《送东阳马生序》 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岳阳楼记》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岳阳楼记》 今或闻无罪(有人,有的)《陈涉世家》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人)《陈涉世家》 或谓惠阳(有人)《惠子相梁》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进粟一石(有时)《马

说》 即 即书诗四句(立即)《伤仲永》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立即)《桃话源记》 余幼时即嗜学(就)《送东阳马生序》 且壮士不死即已(就)《陈涉世家》 死即举大名可(就)《陈涉世家》 胡天八月即飞雪(就)《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就)《孙权劝学》 疾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快)《三峡》 必为有窃疾也(毛病)《公输》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残疾)《打倒之行也》 寡人无疾(病)《扁鹊见蔡桓公》 间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 (中间)《童趣》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夹杂)《口技》 遂与外人间隔 (间断)《桃花源记》 其间千二百里 (一定的空间)《三峡》 飞漱其间 (中间)《三峡》 骗死于槽枥之间 ( 一定的空间)《马说》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一定的空间)《观潮》 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 (中间)《送东阳马生序》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中间)《醉翁亭记》 在乎山水之间也(一定的空间)《醉翁亭记》 山间之朝暮也 (一定的空间)《醉翁亭记》 山间之四时也 (一定的空间)《醉翁亭记》 颓然乎其间也(中间)《醉翁亭记》 毛羽鳞髭之间皆有喜气(中间)《满井游记》 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 (中间)《满井游记》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私自,偷着)《陈涉世家》 奉命于危难之间(期间)《出师表》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中间)《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参与)《曹刿论战》 时时而间进 (间或,偶然)《邹忌讽齐王纳谏》 安得广厦千万间(量词)《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简 盖简桃核之修狭者为之 (挑选)《核舟记》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选拔)《出师表》 衣冠简朴古风存 (简易)《游山西村》 将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将领) 《咏雪》 必将有盗 (将要) 《智子疑邻》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带领) 《塞翁失马》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将要) 《答谢中书书》 项燕为楚将 (将领) 《陈涉世家》 将尉醉 (将领) 《陈涉世家》 陈胜自立为将军 (将领)《陈涉世家》 乃将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带领)《陈涉世家》

将军身披坚执锐(将领)《陈涉世家》 与臣而将四矣(将要)《唐雎不辱使命》

君谓计将安出(将要)《隆中对》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领)《隆中对》 将军岂有意乎(将领)《隆中对》 将军即帝室之胄(将领)《隆中对》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领,带领)《隆中对》 将军身率益州之军出于秦川(将领)《隆中对》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将领)《隆中对》 将军向宠(将领)《出师表》 故天降将大任于是人也(将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公将战(将要)《曹秽论战》 公将鼓之(将要)《曹秽论战》 公将驰之(将要)《曹秽论战》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将要)《狼》 柳条将舒未舒(将要)《满井游记》 余之游将自此始(将要)《满井游记》 将以攻宋(将要)《公输》 上使外将兵(带领)《陈涉世家》 尽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都,全部)《童趣》 骨已尽矣(没有了)《狼》 担中肉尽(没有了)《狼》 林尽水源(尽头)《桃花源记》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穷尽)《观潮》 食之不能尽其材(竭尽)《马说》 利尽南海(全部取得)《隆中对》 进尽忠言(全部)《出师表》 公输盘之攻械尽(完,没有了)《公输》 造饮辄尽(尽兴)《五柳先生传》 见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看见 《童趣》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 看见 《童趣》 见贤思齐焉 看见《论语》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看见 《论语》 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 见到 《伤仲永》 昨夜见军帖 看见 《木兰诗》 归来见天子 朝见 《木兰诗》 思君不见下渝舟 看见《峨眉山月歌》 歧王宅里寻常见 看见 《江南逢李龟年》 见往事耳 了解 《孙权劝学》 见渔人,乃大惊 看见 《桃花源记》 清澈见底 看见《答谢中书书》 不见曦月 看见 《三峡》 将军岂愿见之乎 接见 《隆中对》 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拜访 《公输》 胡不见我于王 引见 《公输》 子墨子见王 看见 《公输》 于是见公输盘 召见 《公输》 惠子相梁, 庄子往见之 看望 《庄子·惠子相梁》 公将战,曹刿请见 接见《曹刿论战》 就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完成 《伤仲永》 蒙乃始就学 开始 《孙权劝学》 可就见 趋向动词,接近 《隆中对》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看 《游山西村》

25个) 1. 用作代词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2. 用作助词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二)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例:宋何罪之有?(《公输》)

(三)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译时可省去。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四)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例:顷之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3. 用作动词 可译为“去、往、到”。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二)其

1. 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们)、“她(们)”、“它(们)”。例:妻跪问其故。(《乐阳子妻》)

2. 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例: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3. 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例:其真无马邪?(《马说》) 4.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 “这”之类的词。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5 .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

(三)以 1. 用作介词

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例: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 例: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词宾语。)(《为学》) /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2. 用作连词

表示并列、承接、修饰,“以”相当于“而”。例: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墨池记》)

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例: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因为”,“由于”。 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3. 用作副词 译为“已”,“已经”。 例: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四)于

1. 表示对象,译为“对,对于,向”。 例: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

2. 表示处所,译为“在,从”。 例: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3. 表示对象,译为“与,跟,同”。 例: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

4. 表示处所,译为“到”。 例: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5. 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例: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

(五)而

1. 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有时可不译。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十则)

2. 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并且”、“就”,有时可不译。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 3.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则) 4. 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动词和状语,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例: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

5.代词,可译为“你”,“你的”。例:而翁知我。(《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六)则 1.连词

(1)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 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2)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那么”。 例:万众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出师表》) (3)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却”。 例: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 2.表示判断

可译为“就是”。 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七)者 1.代词

(1)指人、事、物、时间、地点等,可译为“……的人”、“……的东西”、“……的事情”、“……的原因”等。例:京中有善口技者。(的人)(《口技》) / 可爱者甚蕃。(的花)(《爱莲说》)

(2)在数词后表示几种人、几件事或几样东西。可译为“个”、“样”、“项”。例: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3)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可译为“……的时候”。例: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 2.助词

用在判断句或陈述句的主语后,表示停顿,不译。例:吴广者,阳夏人也。(“者”与“也”配合,表判断,不译)(《陈涉世家》) /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者”用在陈述句的主语后,表停顿。)(《愚公移山》)

(八)也 1.句末语气词,表判断,可不译。例: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涉世家》) 2.句末语气词,表陈述语气,可不译。例: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3.句末语气词,表感叹语气,可译为“啊”等。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4.句末语气词,与“和”等词对应,表疑问

语气,可译为“呢”。例:若为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5.句中语气词,表示语气的停顿,以引起下文。例:余闻之也久。(《伤仲永》)

(九)焉

1. 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例: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 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啊”。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十)因

1. 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就”。例: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2. 介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可分别译为“由于”、“凭借”、“依靠”。例:高祖因之以成帝业。(《隆中对》) 3. 介词,可译为“根据”、“依照”。例: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

4. 副词,可译为“因此”。例: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传》)/ 而因以及乎其迹。(《墨池记》)

(十一)且 1. 副词

(1)用在动词或数词前,表示动作行为将要发生,可译为“将”,“将要”、“将近”。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2)表示行为的状态,可译为“姑且”、“暂且”。例:存着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2.连词

(1)表示递进,可译为“况且”。例: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表示让步,可译为“尚且”、“还”。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3)表示并列或递进,可译为“和”、“而且”、“并且”。例: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

(十二)乃 1.副词

(1)可译为“竟然”。例: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2)可译为“于是”、“才”、“就”。例: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岳阳楼记》) /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才)(《狼》) 2.判断词,可译为“是”、“就是”。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3.第二人称代词,可译为“你”、“你的”。例: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十三)矣

1.句末语气词,表示肯定或判断推测语气,相当于“了”、“啊”。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啊)(《岳阳楼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了)(《论语》十则) 2.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了”。例:甚矣,汝之不惠!(了)(《愚公移山》) 3.语气词,表命令或请求,相当于“了”、“啦”。例:登轼而望之,曰:“可矣。”(《曹刿论战》)

(十四)乎

1.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呢”。例: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

(2)表反问,可译为“吗”。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十则) (3)表推测,可译为“吧”。例: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4)表感叹,可译为“啊”。例: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2.介词,引出动作行为发出的处所,相当于“于”。例:醉翁至于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十五)所

1. 与动词结合,组成名词性短语,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情况”。 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所闻”即“所知道的事情”)(《桃花源记》) 2. “所”和“以”连用。

(1)“所以”表示原因,可译为“……的原因”。例: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2)“所以”表示手段或凭借,可译为“用什么方法”、“用这些来”。例:吾知所以距子矣。(《公输》)/ 所以动心忍性。(“所以”:用这些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与“为”相呼应,构成“为……所……”的结构,表被动。例:而二虫尽为所吞。(“为……所……”可译为“被……吞掉”) (《童趣》) 4. 用作名词,意思是“地方”、“处所”。例:欲至何所。(《宋定伯捉鬼》)

(十六)哉

1.表感叹语气,可译为“啊”。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2.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呢”。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

3.表反问语气,可译为“吗”。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

(十七)夫

1. 指示代词,译为“那”。例: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2. fú,句首发语词。例:夫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 丈夫。例:夫齁声起。(《口技》) 4. 成年男子的通称,可译为“人”。例: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十八)遂

1. 副词,可译为“就”、“于是”。例:遂逐其师。(《曹刿论战》)

2.副词,表原因可译为“因而”。例:恐遂汩没。(《上枢密韩太尉书》)

(十九)虽

连词,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两种用法。 1. 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例:虽千里弗敢易也,岂止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

2. 表示转折,可译为“虽然”。例: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二十)然

1. 代词,起指示作用,译为“这样”、“如此”。例: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2. 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为“然而”、“但是”等。例: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

3. 助词,分两种情况:

①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可译作

“……的样子”、“ ……地”。 例:秦王怫然怒。(《唐雎不辱使命》)

②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然”“若……然”的格式,“……的样子”“像……似的”。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二十一)故 1. 旧的,原来的。例:温故而知新(《论语》十则) / 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 2. 特意。例: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见蔡桓公》)

3. 原因,缘故。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4. 所以,因此。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十二)苟

1.连词, 表假设,可译为“如果”。例:苟富贵勿相忘。(《陈涉世家》)/ 苟慕义强仁(《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2. 副词,可译为“苟且”。 例:苟全性命于乱世。(《出师表》) 3. 副词,表希望,可译为“且,或许”。例: 苟无饥渴。(《君子于役》)

(二十三)会 1. 副词 (1)适逢,恰巧。 例:会宾客大宴。(《口技》)

(2)一定。 例:长风破浪会有时。(《行路难》)

(3)定将。例:会挽雕弓如满月。(《密州出猎》) 2. 动词

(1)回合,聚会。 例: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

(2)体会,领会。 例: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送东阳马生序》)

(二十四)或 1. 无指不定代词,可译为“有的人”,“有人”。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2. 副词

(1)有时。例:或王命急宣 。(《三峡》) (2) 或许。例:或异二者之为 。(《岳阳楼记》)

(二十五)诸

1. 兼词,“之于”的合音合义。例:投诸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2. 众。例:其西南诸峰。(《醉翁亭记》) 3. 各位,众位。例:今诸生学于太学。(《送东阳马生序》)

南阳诸葛庐 诸葛亮 《陋室铭》 其西南诸峰 许多 《醉翁亭记》 专诸之刺王僚也 专诸《唐雎不辱使命》 诸葛孔明者 诸葛亮 《隆中对》 挟天子而令诸侯 各位 《隆中对》 西和诸戒 各个少数民族 《隆中对》 愿诸君勿复言 各位 《隆中对》 不求闻达于诸侯 诸侯 《出师表》

投诸渤海之尾 兼词,之于《愚公移山》 徐庶见先主 拜见 《隆中对》 否定语气,可译作“ 竟然”)《五柳先生传》

此人可就见 拜访 《隆中对》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用在否定副词“不”,凡三往,乃见 见到 《隆中对》 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作“ 竟然”)《核舟记》 安 诚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怎么)《木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的确,确实)《邹忌兰诗》 讽齐王纳谏》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果么)《马说》 真) 《陈涉世家》 安得广厦千万间 (如何)《茅屋为秋风所此诚不可与争锋(确实) 《隆中对》 破歌》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 (果真) 《隆中对》 多歧路,今安在 (哪里)《行路难》 诚宜开张圣听 (确实)《出师表》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怎么) 《陈涉世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的确,确实)《出师 就

此人可就见 接近,趋向《隆中对》 蒙乃始就学 开始 《孙权劝学》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看 举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发动 《陈涉世家》 死既举大名耳 扬 《陈涉世家》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推举《出师表》

博说举于版筑之间 被举用,选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被举用,选拔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管夷吾举于士 被举用,选拔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孙叔敖举于海 被举用,选拔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百里奚举于市 被举用,选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举杯消愁愁更愁 举起《宣州谢朓楼饯别校叔书云》

举杯邀明月 举起 《月下独酌》 居

面山而居 居住 《愚公移山》 佛印居右 坐在 《核舟记》 居右者椎髻仰面 在 《核舟记》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 在 《核舟记》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在《岳阳楼记》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居住《满井游记》 居然城郭矣 竟然《山市》 以其静过清,不可久居 停留 《小石潭记》 见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认清 《孙权劝学》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 看见 《列子·两小儿辩日》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看见《童趣》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 看见 《童趣》 见贤思齐焉 看见 《论语》

然数年恒不一见 看见 《山市》 见宫殿数十所 看见 《山市》 见渔人,乃大惊 看见《桃花源记》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看见 《与朱元思书》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看见 《与朱元思书》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通“现”,表现《马说》

下见小潭 看见 《小石潭记》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看见 《小石潭记》 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会见《墨子》

胡不见我于王 引见 《墨子》 子墨子见王曰 拜见 《墨子》 曹刿请见 拜见 《曹刿论战》 乃入见 拜见 《曹刿论战》

于是入朝见威王 参见 《邹忌讽齐王纳谏》 家》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地名) 《唐雎不辱使命》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怎么)《隆中对》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安逸)《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怎么)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哪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养)《曹刿论战》 本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原来《出师表》) 此之谓失其本心(天性,天良《)鱼我所欲也》 庄子曰:“请循其本”(根本,本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本来《)愚公移山》 鄙 先帝不以臣卑鄙(见识短浅)《出师表》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曹刿论战》 兵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武器,军备)《出师表》 沙场秋点兵 (士兵,军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可汗大点兵 (军队) 《木兰诗》 上使外将兵 (军队、士)《陈涉世家》 乃令符离人葛英将兵徇蕲以东 (军队)《陈涉世家》 行收兵 (兵员、士兵) 《陈涉世家》 兵革非不坚利也(兵器、武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器、武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料知短兵敢接(兵器、武器)《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兵戈既未息(兵器、武器,代指战争)《羌村三首之三》 曾 以君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在否定副词“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愚公移山》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用在否定副词“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愚公移山》 曾不若孀妻弱子(用在否定副词“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作“竟然”)《愚公移山》 曾益其所不能 (通“增”,增加)《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曾不吝情去留(用在否定副词“不”,加强表》 帝感其诚 (诚心) 《愚公移山》 从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树木)《陈涉世家》 从民欲也 (依从) 《陈涉世家》 吾从北方间子为梯 (在) 《公输》 鲦鱼出游从容 (从容)《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客从外来 (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从今若许闲乘月(自)《游山西村》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跟随 〈〈论语〉十则〉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 跟随 〈伤仲永〉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跟随 〈狼〉 便舍船,从口入 自,由 〈桃花源记〉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自,由〈桃花源记〉 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顺着,随着 〈与朱元思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自,由 送东阳马生序〉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跟随 〈送东阳马生序〉 当余之从师也 (跟、从、跟随) 〈送东阳马生序〉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自,由 〈小石潭记〉 隶而从者 (跟从) 《小石潭记》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跟随 《醉翁亭记》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跟从) 《醉翁亭记》 鲦鱼出游从容 不慌不忙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顺从,听从 《曹刿论战》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跟随,跟从 《曹刿论战》 毕 吾与汝毕力平险(都、全部)《愚公移山》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完毕)《送东阳马生序》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全,都)《口技》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全,都)《口技》 病 病树前头万木春(得病,引申枯、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未果,寻病终(得病)《桃花源记》 池 池非不深也(护城河)《孟子两章》 巴山夜雨涨秋池(池塘)《夜雨寄北》(李商隐) 池上碧苔三四点(池塘)《破阵子》(晏殊)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曾)《伤仲永》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曾)《核舟记》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曾《)送东阳马生序》

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曾)《送东阳马生序》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曾)《岳阳楼记》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曾)《出师表》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曾) 《陈涉世家》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曾) 《唐雎不辱使命》 臣未尝闻也(曾) 《唐雎不辱使命》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曾)《唐雎不辱使命》 旦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早晨) 《木兰诗》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早晨) 《木兰诗》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早晨)《三峡》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第二天)《陈涉世家》

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第二天)《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天亮)《水调歌头》 得

渴,欲得饮(得到)《山海经》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得到)《狼》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发现)《桃花源记》 既出,得其船(找到)《桃花源记》 遂迷,不复得路(找到)《桃花源记》 家贫不能常得(得到)《五柳先生传》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得到)《五柳先生传》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得到)《出师表》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发现)《陈涉世家》

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得到)《隆中对》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实现,取得成效)《公输》

夫环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得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施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二者不可得兼(得到)《鱼我所欲也》 故不为苟得也(得到)《鱼我所欲也》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得到)《鱼我所欲也》 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得到)《鱼我所欲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感激)《鱼我所欲也》

得为众人而已耶(能够)《伤仲永》 欲出不得(能够)

安得广厦千万间(能够)《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唇焦口燥呼不得(得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犹得备晨炊(能够)《石壕吏》 余因得遍观群书(能够)《送东阳马生序》 将军角弓不得控(能够)《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问渠那得清如许(能够)《观书有感》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怎能)《岳阳楼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能够)《湖心亭看雪》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满足)《童趣》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得到)《观沧海》 忘怀得失(得到)《五柳先生传》 赢得生前身后名(得到)《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得到)《马说》 于是鸱得腐鼠(得到)《惠子相梁》 渴欲得饮(得到)《夸父逐日》 求之不得(得到)《关雎》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领会)《醉翁亭记》 道

未至,道渴而死 (在路上)《山海经》 策之不以其道(方法)《马说》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道路)《出师表》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方法)《出师表》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仁政)《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道路)《鱼我所欲也》

伐无道,诛暴秦(道义)《陈涉世家》 会天大雨,道不通(道路)《陈涉世家》 道阻且长(道路)《蒹葭》 道阻且跻(道路)《蒹葭》 道阻且右(道路)《蒹葭》 道狭草木长(道路)《归园田居》 古道西风瘦马(道路)《天净沙·秋思》 伐竹取道(道路)《小石潭记》 任重而道远(路程)《论语十则》 道渴而死(半路)《夸父逐日》 不足为外人道也(说)《桃花源记》 益慕圣贤之道(主张、思想、学说)《送东阳马生序》

大道之行也(指政治上的理想)《大道之行也》 当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对着)《木兰诗》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对着)《木兰诗》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对着)《木兰诗》 当是时(当„„时候)《核舟记》 咨臣以当世之事(当时)《出师表》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应当)《出师表》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当„„时候)《出师表》

当此时(当„„时候)《陈涉世家》

吾闻二世少子,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应该)《陈涉世家》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在„个地方,表示处在个地方) 《陈涉世家》 失期当斩 (应该)《陈涉世家》

当余之从师也 (在„的时侯,表示处在个时候)《送东阳马生序》

卿今当涂掌事 (掌管,主持)《孙权劝学》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应该)《孙权劝学》 会当凌绝顶 (应该) 《望岳》 度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估计)《陈涉世家》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过,越过) 《木兰诗》

崔九常前几度闻 (次)《江南逢李龟年》 孤不度德量力 (揣度,估计)《隆中对》 绝

以为妙绝(极)《口技》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消失)《口技》 佛印绝类弥勒(极)《核舟记》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隔绝,断绝)《三峡》

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极)《三峡》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消失)《三峡》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没有)《与朱元思书》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断)《与朱元思书》

往来而不绝者(断)《醉翁亭记》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桃花源记》

湖中人鸟声俱绝(消失)《湖心亭看雪》 虽杀臣,不能绝也(尽、光)《公输》 夜久语生绝(消失)《石壕吏》 雨脚如麻未断绝(消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会当凌绝顶(极)《望岳》 类

佛印绝类弥勒(像)《核舟记》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道理)《公输》

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种类,类别)《公输》 临

执策而临之(面对)《马说》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对着)《岳阳楼记》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靠近)欧阳修《醉翁亭记》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到)《醉翁亭记》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靠近)《出师表》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面对)《出师表》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来到)《观沧海》 良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美好的)《桃花源记》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很)《三峡》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忠良)《出师表》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忠良)《出师表》 名

并自为其名(名字)《伤仲永》 卷卷有爷名(名字)《木兰诗》 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口技》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著名,出名)《陋室铭》

对联题名并篆之(名字)《核舟记》 则名微而众寡(名声)《隆中对》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名字)《核舟记》

故虽有名马 (有名声的,出名的)《马说》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有名声的,出名的)《送东阳马生序》

名之者谁(命名,取名)《醉翁亭记》 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名号、名分)《陈涉世家》 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陈太丘与友期》 期日中,过中不至(约定)《陈太丘与友期》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满一年)《邹忌讽齐王纳谏》 期在必醉(期望)《五柳先生传》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约定)《陈太丘与友期》

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时限,期限)《陈涉世家》 求

好读书,不求甚解(要求)《五柳先生传》 安求其能千里也(要求)《马说》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岳阳楼记》 不求闻达于诸候(要求)《出师表》

又夹百千求救声 (乞求,请求)《口技》 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妙)《核舟记》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核舟记》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奇丽)《答谢中书书》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与朱元思书》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认为„„奇特)《伤仲永》

山色空濛雨亦奇 (美好)《饮湖上初晴后雨》 穷

蝉则千转不穷(停)《与朱元思书》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贫穷)《鱼我所欲也》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贫穷)《鱼我所欲也》

欲穷其林 (寻求尽头)《桃花源记》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隆冬)《送东阳马生序》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完结,尽)《醉翁亭记》 去

旦辞黄河去(离开)《木兰诗》 一狼径去(离开,走开)《狼》 停数日,辞去(离开)《桃花源记》 遣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派,派遣,让)《桃花源记》 善

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口技》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优点,长处)《论语》十则 以大易小,甚善(好)《唐雎不辱使命》 善哉 (好)《公输》 王曰:“善。”(好)《邹忌讽齐王纳谏》 与亮友善(好,友好)《隆中对》 先生曰:“善!” (好) 《隆中对》 以咨诹善道 (好的)《出师表》 稍

稍稍宾客其父(渐渐)《伤仲永》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渐渐)《口技》 其船背稍夷(稍微)《核舟记》 不敢稍逾得(稍微)《送东阳马生序》 未尝稍降辞色(稍微)《送东阳马生序》 廿二日天稍和(略微,稍微)《满井游记》 胜

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尽)《隆中对》 臣不胜受恩感激(尽)《出师表》 战必胜矣(胜利)《孟子》二章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邹忌讽齐王纳谏》

予观夫巴陵胜状 (好的、优美的)《岳阳楼记》

环而攻之而不胜(取胜 ,胜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然而不胜者 (取胜,胜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去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距离)《两小儿辩日》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离开)《陈太丘与友期》

待君久不至,已去 (离开)《陈太丘与友期》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离开) 《陈太丘与友期》

曾不吝情去留 (离开)《五柳先生传》 乃记之而去 (离开 (《小石潭记》) 则有去国怀乡 (离开)《岳阳楼记》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离开) 《醉翁亭记》 委而去之 (离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意

醉翁之意不在酒 (情趣) 《醉翁亭记》 将军岂有意乎 (心意、意图)《隆中对》 公输之意不过欲杀臣 (心意、意图)《公输》

故不错意也(主意)《唐雎不辱使命》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意思)《马说》 略无慕艳意 (意思)《送东阳马生序》 卜者知其指意 (意图)《陈涉世家》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主旨,中心思想)《伤仲永》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心情)(《口技》)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神情,态度)《狼》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企图)《狼》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打算)《隆中对》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书中的意旨)《五柳先生传》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意思,意义)《饮酒》 是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样)《鱼我所欲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这)《鱼我所欲也》 天下缟素,今日是也(这样)《唐雎不辱使命》

由是先生遂诣亮(此,这,与“由”连用,因此)《隆中对》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也。(这样)《隆中对》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这)《隆中对》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也(这)《出师表》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这)《出师表》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此,这,与“由”连用,因此)《出师表》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这样)《马说》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此,这,与“以”连用,因此)《送东阳马生序》 是进亦忧,退亦忧(这)《岳阳楼记》 斯是陋室(这)《陋室铭》

是故谋闭而不兴(此,这,与“故”连用,因此)《大道之行也》

故户外而不闭,是谓大同(这)《大道之行也》

实是欲界之仙都(判断动词,是)《答谢中书书》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这样的景象)《观潮》 是日更定(这)《湖心亭看雪》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判断动词,是)《湖心亭看雪》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这)《伤仲永》 当是时(这)《口技》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这时候)《口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此,这)《论语十则》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判断动词,是)《陈太丘与友期》 问今是何世 (判断动词,是)《桃花源记》 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吃的东西)《桃花源记》 一箪食 (食物) 《鱼我所欲也》 非练实不食 (吃)《〈庄子故事〉两则》 肉食者谋之(吃)《曹刿论战》 肉食者鄙(吃)《曹刿论战》 衣食所安(食物)《曹刿论战》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吃)《马说》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饲养)《马说》

食不饱,力不足(吃)《马说》 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饲养)《马说》 主人日再食(吃)《送东阳马生序》 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吃)《观潮》 识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认识)《鱼我所欲也》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认识)《鱼我所欲也》

相顾无相识(认识)《野望》 默而识之(记住)《论语十则》 未尝识书具(认识)《伤仲永》 视

下视其辙(看)《曹刿论战》 吾视其辙乱(看见)《曹刿论战》 孰视之(看)《邹忌讽齐王纳谏》 窥镜而自视(看)《邹忌讽齐王纳谏》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看见)《与朱元思书》

撤屏视之(看)《口技》 转视积薪后 (看见)《狼》 定神细视(看)《童趣》 师

齐师伐我(军队)《曹刿论战》 齐师败绩(军队)《曹刿论战》 遂逐齐师(军队)《曹刿论战》 其人视端容寂 (视线)《核舟记》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老师)《送东阳马生序》

当余之从师也(老师)《送东阳马生序》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老师)《论语十则》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师)《论语十则》 孰

吾孰与徐公美(谁)《邹忌讽齐王纳谏》 卿言多务,孰若孤(谁)《孙权劝学》 孰为汝多知乎(谁)《两小儿辨日》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通“熟”,仔细)《邹忌讽齐王纳谏》 书

上书谏寡人者(书函)《邹忌讽齐王纳谏》 未尝识书具(书写)《伤仲永》 即书诗四句《伤仲永》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写)《陈涉世家》 得鱼腹中书(字条)《陈涉世家》 使

上使外将兵(命令,派遣)《陈涉世家》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唐雎不辱使命》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派遣,出使)《唐雎不辱使命》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让)《出师表》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让)《出师表》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让)《伤仲永》

使之冲烟飞鸣(让)《童趣》 始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才)(曾经)《满

井游记》

余之游将自此始(开始)《满井游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开始)《两小儿辩日》 蒙乃始就学(开始)《孙权劝学》 始龀(刚刚)《愚公移山》 始一反焉(才)《愚公移山》 始悟为山市(才)《山市》 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书籍)《送东阳马生序》

一男附书至(书信)《石壕吏》 军书十二卷(名册)《木兰诗》 适

适与野情惬(恰好)梅尧臣《鲁山山行》 向晚意不适(适意) 适彼乐土(到)《硕鼠》 而此地适与余近(正好)《满井游记》 数

鞭数十(几)《童趣》 然数年恒不一见(几)《山市》 见宫殿数十所(几)《山市》 层层指数(数数)《山市》 数至入层(数数)《山市》 居数日(几)《塞翁失马》 又数刀毙之(几)《狼》 夹岸数百步(几)《桃花源记》 复行数十步(几)《桃花源记》 停数日(几)《桃花源记》 珠可历历数也(数数)《核舟记》 艨艟数百(几)《观潮》 吴儿泅者数百(几)《观潮》 大雪深数尺(几)《送东阳马生序》 偕数支出东直(几)《满井游记》 数月之后(几)《邹忌讽齐王纳谏》 扶苏以数谏故(屡次,多次)《陈涉世家》 数有功(屡次,多次)《陈涉世家》 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计算)《隆中对》 广故数言欲亡(屡次,多次)《陈涉世家》 卒数万人(几)《陈涉世家》 数日(几)《陈涉世家》 属

属引凄异(连续)《三峡》

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岳阳楼记》

忠之属也(类)《曹刿论战》 号令徒属日(部属)《陈涉世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桃花源记》 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核舟记》 遂

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 遂迷不复得路(竟,终于) 后遂无问津者(于是,就)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于是,就) 由是先主遂诣亮(于是,就) 遂用猖蹶(于是,就)

遂许先帝以驱驰(于是,就) 遂逐齐师(于是,就)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于是,就) 然操遂能克绍(竟,终于) 戊

三男邺城戊(守卫) 尚思为国戊轮台(守卫) 发闾左谪戍渔阳(防守边疆)《陈涉世家 》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防守边疆)《陈涉世家》 亡

出则无放国外患者,国恒亡(灭亡)《孟子二章》

老大徒伤悲(只能)《长歌行》 徒有献鱼情(只能)《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然徒步则汗出浃背(步行)《满井游记》 亦免冠徒跣(光着)《唐雎不辱使命》

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唐雎不辱使命》 马无故亡入胡 (逃跑) 《塞翁失马》 墓而果大亡其财 (丢失) 《智子疑临》 商女不知亡国恨 (灭亡) 《泊秦淮》 最喜小儿亡赖 (通”无”没有) 《清平乐·村居》

今亡亦死 (逃走) 《陈涉世家》 或以为死 (逃走) 《陈涉世家》 广故数言欲亡 (逃走) 《陈涉世家》 且秦灭韩亡魏 (灭亡) 《唐雎不辱使命》 夫韩.魏灭亡 (灭亡) 《唐雎不辱使命》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灭亡) 《出师表》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灭亡) 《山坡羊·潼关怀古》

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无”没有) 《愚公移山》 徒

召令徒属日(徒众,属众名词)《陈涉世家》 徒属皆日(徒众,属众名词)《陈涉世家》 亦免冠徒跣(光着,动词)《唐睢不辱使命》 汤

及其日中如探汤(热水开水,名词)《两小儿辩日》

滕人持汤沃灌(热水开水,名词)《送东阳马生序》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形容水流大而急)《岳阳楼记》

赴汤蹈火/固若金汤(热水、开水) 疾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同“烫”,用热水焐)《扁鹊见蔡桓公》 说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悦”的古字,愉快 )《论语》十则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报告,讲) 《桃花源记》

莫说相公痴(谈论,讲)《湖心亭看雪》 《爱莲说》《马说》(文体的一种) 公输盘不说(“悦”的古字,愉快,高兴) 《公输》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解说) 《公输》 闻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见闻学识)《送东阳马生序》

阁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听见)《小石潭记》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听见)《醉翁亭记》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听见)《桃花源记》 村中闻有此人(听说)《桃花源记》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听说,知道)《桃花源记》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听说)《爱莲说》 余闻之也久(听说)《伤仲永》 不能称前时之闻(名声)《伤仲永》 吾从北方闻子为云梯(听说)《公输》 子墨子闻之(听说)《公输》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邹忌讽齐王纳谏》

燕、赵、韩、魏闻之(听说)《邹忌讽齐王纳谏》

操蛇之神闻之(听说)《愚公移山》 吾闻二世少子也(听说)《陈涉世家》 今或闻无罪(听说)《陈涉世家》 百姓多闻其贤(听说)《陈涉世家》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听说)《唐雎不辱使命》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听说)《唐雎不辱使命》

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名,闻名)《出师表》 又闻有早行者(听说)《山市》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听到,听见)《木兰诗》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听见)《木兰诗》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听到)《口技》 遥闻深巷中犬吠(听到)《口技》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听到)《口技》 素

可以调素琴 (朴素) 《陋室铭》 则素湍绿潭 (白色的) 《三峡》 吴广素爱人 (向来) 《陈涉世家》

天下缟素 (白色) 《唐雎不辱使命》 相

相委而去 (表示动作偏指一方)《陈太丘与友期》

好鸟相鸣 (互相)《与朱元思书》) 莫说相公痴 (旧时对人的尊称)《湖心亭看雪》

苟富贵,无相忘(互相)《陈涉世家》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丞相,相国)《陈涉世家》

伯乐学相马(仔细看)《马说》 杂然相许(表动作,偏指一方)《愚公移山》 似与游者相乐(互相)《小石潭记》 雕栏相望焉(相对)《核舟记》 鸡犬相闻(彼此)《桃花源记》 相与步于中庭 (一起)《记承天寺夜游》 互相轩邈(相互)《与朱元思书》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动作,偏指一方)《狼》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一起)《塞翁失马》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做宰相)《惠子相梁》

欲代子相(做宰相)《惠子相梁》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去)《孙权劝学》 其两膝相比者(相互)《核舟记》 相委而去(动作,偏指一方)《陈太丘与友期》

相顾惊疑(相互)《山市》

信义著于四海 (信用)《隆中对》 欲信大义于天下(同“伸”,伸张)《隆中对》

必以信(实情)《曹刿论战》 小信未孚(信用)《曹刿论战》

忌不自信(相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 谓为信然(确实) 《隆中对》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论语》 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出师表》 讲信修睦 (诚信)《大道之行》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信用)《陈太丘与友期》 宜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应当,应该)《出师表》

宜多应者(应当,应该)《陈涉世家》

功宜为王(应当,应该)《陈涉世家》 将军宜枉自顾之(应当,应该)《隆中对》 诚宜开张圣听 (应当,应该)《出师表》 不宜妄自菲薄(应当,应该)《出师表》 不宜异同(应当,应该)《出师表》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应当,应该)《出师表》

陛下亦宜自谋(应当,应该)《出师表》 不宜偏私(应该)《出师表》 遗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出师表》 至今遗恨迷烟树(留下)《山坡羊·骊山怀古》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留下)《愚公移山》 兴

观之,兴正浓 (兴致) 《童趣》 水波不兴 (起)《核舟记》 百废具兴 (兴办,兴建)《岳阳楼记》 大楚兴,陈胜王(复兴,兴盛)《陈胜世家》 汉室可兴矣 (兴盛)《隆中对》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兴盛)《出师表》 兴复汉室 (复兴,兴盛)《出师表》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复兴,兴盛)《出师表》

若无兴德之言(发扬,振兴)《出师表》 兴尽晚回舟(游兴)《如梦令》 晨兴理荒秽(起身起床)《归园田居》 许

舟首尾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上下)《核舟记》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处所,地方)《五柳先生传》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表约数,相当于来)《与朱元思书》

潭中鱼可百许头 (表约数,相当于来)《小石潭记》

麦田浅鬣寸许 (左右)《满井游记》 安陵君其许寡人(答应)《唐雎不辱使命》 遂许先帝以驱驰(答应)《出师表》 问渠那得如许(这样)《观书有感》 杂然相许(赞同)《愚公移山》 时人莫之许也(承认,同意)《隆中对》 曳屋许许声(拟声词)《口技》 寻

及鲁肃过寻阳(地名)《孙权劝学》 寻向所志(寻找)《桃花源记》 未果,寻病终(随即,不久)《桃花源记》 飞来山上千寻塔 (古代长度单位)《登飞来峰》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寻找)《记承天寺夜游》

岐王宅里寻常见(平常,通常)《江南逢李龟年》 文

与儿女讲论文义(诗文)《咏雪》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采)《伤仲永》 对联题名并篆文(文字)《核舟记》 皆披发文身(动词,画着文彩)《观潮》 醒能述以文者(文章)《醉翁亭记》 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岳阳楼记》 舍其文轩(彩饰)《公输》 鲜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鲜嫩,鲜艳)《桃花源记》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很少)《桃花源记》 无鲜肥滋味之享(新鲜)《送东阳马生序》 一

邑八景之一也(数词)《山市》 然数年恒不一见(数词)《山市》 惟危楼一座(数词)《山市》 一行有五点明处 (数词)《山市》 一切乌有 (所有的)《山市》 不一状(一样)《山市》 传一乡秀才观之(全)《伤仲永》 但闻屏中抚尺一下 (数词)《口技》 一时齐发 (同时)《口技》 不能指其一端 (数词)《口技》 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数词)《口技》

又一大儿醒 (数词)《口技》 忽一人大呼火起 (数词)《口技》 不能名其一处也 (数词)《口技》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数词)《童趣》 盖一癞蛤蟆(数词)《童趣》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刚刚)《童趣》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数词)《论语》 居一年(数词)《塞翁失马》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 (数词)《两小儿辩日》

一屠晚归 (数词)《狼》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数词)《狼》 其一犬坐于前 (数词)《狼》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数词)《桃花源记》 便得一山 (数词)《桃花源记》 尝贻余核舟一 (数词)《核舟记》 苏黄共阅一手卷(数词)《核舟记》 又用篆章一(数词)《核舟记》 舟尾横卧一楫 (数词)《核舟记》 楫左右各一人 (数词)《核舟记》 左手倚一横木 (数词)《核舟记》 通计一舟 (数词)《核舟记》 为念珠各一(数词)《核舟记》 则一舸无迹(全白)《观潮》 一食或尽粟一石(数词)《马说》 一碧万顷 (一片)《岳阳楼记》 在洞庭一湖(全)《岳阳楼记》 而或长烟一空(全)《岳阳楼记》 一鼓作气 (第一次)《曹刿论战》 可以一战 (数词)《曹刿论战》 始一反焉 数词)《愚公移山》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数词)《愚公移山》 余拿一小船 (数词)《湖心亭看雪》 上下一白 (全)《湖心亭看雪》 惟长堤一痕(数词)《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一点(数词)《湖心亭看雪》 与余舟一芥(数词)《湖心亭看雪》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数词)《湖心亭看雪》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数词)《与朱元思书》

不敢出一言以复(数词)《送东阳马生序》 局促一室之内(数词)《满井游记》 一望空阔 (全)《满井游记》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一个)《出师表》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数词)《出师表》 叶底黄鹂一两声(数词)《破阵子》 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数词)《隆中对》

一箪食、一豆羹(数词)《鱼我所欲也》 遗

以光先帝遗德(留下来的)《出师表》 以遗陛下 (给予)《出师表》 深追先帝遗诏 (遗留下来的)《出师表》 邻人京城氏孀妻有遗男 (孤儿)《愚公移山》

自以为大有所益(好处)《孙权劝学》 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好处)《出师表》 益州疲弊(指蜀汉) 《出师表》 至于斟酌损益,尽进忠言(好处)《出师表》 益州险塞 (汉代州名 现代四川) 《隆中对》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更加)(《爱莲说》)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更加)《送东阳马生序》

曾益其所不能(增加)《〈孟子〉二章》 阴

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 (阴天)《岳阳楼记》 佳木秀而繁阴 (绿阴) 《醉翁亭记》 冀之南,汉之阴 (南岸) 《愚公移山》 已

然志犹未已 (止)《隆中对》 自董卓已来 (通“以”)《隆中对》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 (已经)《隆中对》 死者长已矣(停止)《石壕吏》 然胡不已乎 (停止)《公输》 吾既已言之王矣(已经)《公输》 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放弃)《鱼我所欲也》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已经)《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得为众人而已耶 (停止)《伤仲永》 身已半入 (已经)《狼》 且壮士不死即已(语气词)《陈涉世家》 惧其不已也(停止)《愚公移山》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御之器(已经)《公输》

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与“而”连用,罢了)《口技》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已经)《狼》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已经)《陈涉世家》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已经)《陈涉世家》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已经)《隆中对》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已经)《出师表》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停止)《论语十则》 易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交换)《唐雎不辱使命》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交换)《唐雎不辱使命》

虽千里不敢易也(交换)《唐雎不辱使命》 以大易小(交换)《唐雎不辱使命》 寒暑易节(交换)《愚公移山》 逾

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 (过了一会儿)《山市》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越过)《石壕吏》

不敢稍逾约(超过)《送东阳马生序》 引

便引诗情到碧霄(引发)《秋词》 友人惭,下车引之(拉)《陈太丘与友期》 引喻失义(称引)《出师表》 丁壮者引弦而战(拉)《塞翁失马》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延长,连续)《三峡》)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告诉)《桃花源记》

右手指卷,如有所语(说话)《核舟记》 卒中往往语(谈论)《陈涉世家》 夜久语声绝(说话)《石壕吏》 其夫呓语(话)《口技》 狱

小大之狱(案件)《曹刿论战》 诣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到,拜见)《桃花源记》 阴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河水的南岸)《愚公移山》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阴冷)《岳阳楼记》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树阴)《醉翁亭记》 欲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想要,要,喜欢)(《论语》十则)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想要,要)《孙权劝学》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想要,要,想)(《口技》)

实是欲界之仙都(欲望,七情六欲)《答谢中书书》

解衣欲睡(想要,要,想)(《记承天寺夜游》)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想要,要)《马说》 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想要)《满井游记》

广故数言欲亡 (想要,要,想)《陈涉世家》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愿望)《陈涉世家》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想要)《唐雎不辱使命》

鱼,我所欲也 (想要,喜欢,喜爱)《鱼我所欲也》

生, 亦我所欲也(想要,喜欢,喜爱)《鱼我所欲也》

庄子来,欲代子相(想要)《庄子》故事两则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想要)《庄子》故事两则

欲有求于我(想要)《邹忌讽齐王纳谏》 渴,欲得饮(想要)《夸父逐日》

无从致书以观(得到)《送东阳马生序》 听妇前致辞(给与,表示向对方)《石壕吏》 知

温故而知新(发现,知道,懂得)(《论语》十则)

诲女知之乎(懂得,明白)(《论语》十则) 知之为知之(知道,懂得,明白)《论语》十则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通“智”,聪明)《论语》十则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知道)《论语》十则

乃不知有汉(知道)《桃花源记》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知道)《五柳先生传》 亲旧知其如此(知道)《五柳先生传》 其真不知马也(认识,识别)《马说》 不可知其源(知道)《小石潭记》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觉得)《送东阳

马生序》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知道)《醉翁亭记》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知道)《陈涉世家》 临表涕零,不知所言(知道)《出师表》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知道)《邹忌讽齐王纳谏》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知道)《公输》 吾知所以距子矣(知道)《公输》 子知之乎(知道)《庄子》故事两则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知道)《庄子》故事两则

足肤皲裂而不知(知道)《送东阳马生序》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知道)《满井游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研究)(《孙权劝学》)

不效,则治臣之罪 (惩办,惩治) (《出师表》) 逐

夸父逐日(追逐、追赶)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 (追逐、追赶)(《夸父逐日》)

遂逐齐师(追赶)(《曹刿论战》) 故逐之(追赶)(《曹刿论战》) 走

夸父与日逐走(跑)《夸父逐日》 飞砂走砾(跑)《满井游记》 录毕,走送之(跑)《送东阳马生序》 老翁逾墙走(逃跑)《石壕吏》 卒

士卒多为用者 (士兵)《陈涉世家》 卒皆夜惊恐 (士兵) 《陈涉世家》 卒数万人(士兵) 《陈涉世家》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终于)《送东阳马生序》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最终)《伤仲永》

船头坐三人(坐着)《核舟记》 有两人铺毡而坐(坐着)《湖心亭看雪》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 (坐在)《小石潭记》

满坐寂然 (通“座”,座位)《口技》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坐着)《邹忌讽齐王纳谏》

其一犬坐于前(蹲坐)《狼》 稍稍正坐。——坐。《口技》 众宾团坐。——坐下。《口技》 天子坐明堂。——坐。《木兰诗》 坐我西阁床。——坐。《木兰诗》 口技人坐屏障中。-坐。《口技?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同座。《口技》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蹲坐。〈狼〉 起坐而喧哗者。——坐。〈醉翁亭记〉有两人铺毡对坐。——坐。〈湖心亭看雪〉 知

人不知而不愠——知道,了解《论语十则》 商女不知亡国恨——知道《泊秦淮》 沉醉不知归路——知道《如梦令》 不知木兰是女郎——知道《木兰诗》 深林人不知——知道《竹里馆》 熟为汝多知乎——通“智”。《两小儿辨日》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明白《公输》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知道,懂得。《孟子二章》

固不知子矣。——知道。〈庄子〉 卜者知其指意。——知道。〈陈涉世家〉 先帝知臣谨慎。——知道。〈出师表〉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知道。〈马说〉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知道。〈醉翁亭记〉 欲

乱花渐欲迷人眼。——将要。《钱塘潮春行》 可汗问所欲。——想要。《木兰诗》 方欲行。——打算。

复前行,欲穷其林。——想。《桃花源记》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将要。《答谢中书书》

欲报之于陛下也。——想要。《出师表》 邻有短褐而欲窃之。——想要。 欲信大义于天下。——想要。〈隆中对〉 邻有敝舆而欲窃之。——想要。〈公输〉 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想要。〈公输〉 彰

以彰其咎。——表明,显扬。《出师表》 彰善瘅恶。——表彰,表扬。《尚书·毕命》 置

中军置酒饮归客。——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或置酒而招之。——摆设。《五柳先生传》 置人所罾鱼腹中。——放。《陈涉世家》 置八尺屏障。——搁,放置。《口技》 且焉置土石。——安放。〈愚公移山〉 致

不可屈致也。——招致,引来。《隆中对》

治尧求能治水者。—治理,管理。《史记·夏本纪》以乱攻治者亡。—治理得好,太平。《史记·秦本纪》 走

双兔傍地走。——跑。《木兰诗》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跑。《口技》 走送之。——跑着。《送东阳„„》 5、 作则飞沙走石。——扬起。《满井游记》 6、 老翁逾墙走。——逃跑。《石壕吏》 卒

卒数万人。——士兵。《陈涉世家》 卒之为众人。——最后,最终。《伤仲永》 爱士卒。-士兵。《陈涉世家》 卒买鱼烹食。——士兵。《陈涉世家》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最终。〈送东阳马生序〉

卒皆夜惊恐。——士兵。〈陈涉世家〉 士卒多为所用。-士兵。〈陈涉世家〉 止

非梧桐不止(栖息) 《惠子相梁》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阻止) 《愚公移山》

羽、飞乃止(停止)《隆中对》 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停止)《口技》 絮絮不止(停止) 《口技》 止有剩骨 (同“只”,只有) 《狼》 一狼得骨止 (停止)《狼》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停止)《狼》 止露尻尾(同 “只”只是)《狼》 止增笑耳 (同“只”只是)《狼》 对

对曰:“小惠未徧„„” (回答) 《曹刿论战》

唐雎对曰(回答) 《唐雎不辱使命》 隆中对 (回答,应对)《隆中对》 忍能对面为盗贼(对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对镜帖花黄 (对着)《木兰诗》 能张目对日 (直视)《童趣》 发

舜发于畎亩之中(起,指被任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正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发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夫鵷鶵发于南海(出发)《惠子相梁》 观之,兴正浓 (看) 《童趣》 王候将相宁有种乎 将领《陈涉世家》 昂首观之 (看)《童趣》 将军百战死 将领《木兰诗》 青云白鹤观 (观看)《 童趣》 上使外将兵 率领 《陈涉世家》 以观沧海 (看) 《观沧海 》 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率领 《陈涉世 家》 复 出郭相扶将以攻其后 打算 《狼》 而复问其妾(又)《邹忌讽齐王纳谏》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将要 《生于忧患,复立楚国之社稷 (又) 《陈涉世家》 死于安乐》 愿诸君勿复言 (再) 《隆中对》 兴复汉室 (恢复)《出师表》 恨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恢复) 《出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叹息 《陈涉世家》 师表》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遗憾 《出师不敢出一言以复 (回答,答复) 《送东表》 阳马生序》 怅恨久之(叹恨)《陈涉世家》 忽复乘舟梦日边 (又)《行路难》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恒灵也 (遗憾)《出师表》 发闾左適戍渔阳 (征发)《陈涉世家》 怀怒未发 (发出)《唐雎不辱使命》 野芳发而幽香(开)《醉翁亭记》 黄发垂髫 (头发)《桃花源记》 一时齐发 (发出)《口技》 伐

十年春,齐师伐我(攻打)《曹刿论战》 伐无道,诛暴秦(讨伐)《陈涉世家》 伐竹取道(砍伐)《小石潭记》 顾

将军宜枉驾顾之 (拜访)《隆中对》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拜访)《出师表》 顾野有麦场(回头看,指往旁边看)《狼》 相顾惊疑 (看)《山市》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陈太丘与友期》 归

燕然后未勒归无计 (返回)《渔家傲》 吾谁与归 (归依)《岳阳楼记》 云归而岩石穴冥 (聚拢)《醉翁亭记》 太首归而宾客从也 (回来)《醉翁亭记》 归来倚杖自叹息 (回来)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男有分,女有归 (女子出嫁)《大道之行也》

决眦入归鸟 (返回) 《望岳》 请从吏夜归 (返回)《石壕吏》 壮士十年归 (返回)《木兰诗》 归来见天子 (返回)《木兰诗》 一屠晚归 (返回)《狼》 归雁洛阳边 (返回)《次北固山下》 固

吾义固不杀人 (坚决地) 《公输》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巩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本来)《庄子与惠子游干壕梁》

子固非鱼也 (本来)《庄子与惠子游干壕梁》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返回)《愚公移山》 固以怪之矣 (本来) 《陈涉世家》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本来)《陈涉世家》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本来)〈伤仲永〉 观

由此观之 (看)《邹忌讽齐王纳谏》 无从致书以观 (看)《送东阳马生序》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景象)《岳阳楼记》 可观而不可亵玩焉(看) 《爱莲说》 启窗而观 (看) 《 核舟记》 观潮 (看) 《观潮》 传一乡秀才观之 (观看)《伤仲永》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欣赏) 《伤仲永》 复前行(又)《桃花源记》 不复出焉(再)《桃花源记》 复行数十步 (又)《桃花源记》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又)《桃花源记》 不复得路 (再)《桃花源记》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再)《答谢中书书》 山重水复疑无路(重复) 《游山西村》 复到舅家问焉(又) 《伤仲永》 唧唧复唧唧 (又)《木兰诗》 .非复吴下阿蒙(再) 《孙全劝学》 复投之 (又)《狼》 方 北方有侮臣者(地方) 《公输》 吾从北方问子为梯(地方)《公输》 宋之地方五百里(方圆)《公输》 荆之地方五千里(方圆) 《公输》 南方有鸟(地方)《惠子相梁》 今齐地方千里(方圆)《邹忌讽齐王纳谏》 方七百里 (指南面)《愚公移山》 在水一方(边)《蒹葭》 今南方已定 (地方)《出师表》 方其远出海门(当„时)《观潮》 今溪民方仲永 (姓) 《伤仲永》 方欲行 (刚刚)《狼》 余年幼,方出神(正在) 《童趣》 有朋自远方来 (地方)《论语十则》 元方时年七岁(人名)《陈太丘与友期》 会 会天大雨 适逢,恰巧遇到《陈涉世家》 会空客大宴 适逢,恰巧遇到《口技》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聚集 《岳阳楼记》 句践之困于会稽也 地名 《史记·越王世家》 会宾客大宴(适逢)《口技》 每有会意(体会、领会)《五柳先生传》 对会于此(聚会)《岳阳楼记》 会天大雨(适逢、正赶上)《陈涉世家》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集会)《陈涉世家》 简 是从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选拔《出师表》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挑选 《核舟记》 尽 一食或尽粟一石 完,吃完 《马说》 白日依山尽 极点 《登鹳鹊楼》 过尽千凡皆不是 全部,都 《望江南》 食之不能尽其材 全部,充分 《马说》 担中肉尽 完,光 《狼》 劝君更尽一杯酒 喝完 《渭城曲》 将 项燕为楚将 将领 《陈涉世家》 间 傅说举于板筑之间 中间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奉命于危难之间 中间 《出师表》 其间千二百里 中间 《三峡》 骈死于槽枥之间 《马说》 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 中间《送东阳马生序》 在乎山水之间也 中间 《醉翁亭记》 山间之朝暮也 中间 《醉翁亭记》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中间《醉翁亭记》 颓然乎其间者 中间 《醉翁亭记》 肉食者鄙,又何间焉 参与 《曹刿论战》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夹杂 《口技》 遂与外人间隔 隔开 《桃花源记》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偶然 《邹忌讽齐王纳谏》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 私自 偷着 《陈涉世家》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一会 《扁鹊见蔡桓公》 国 则有去国还乡,忧谗畏讥(国都)《岳阳楼记》 等死,死国可乎(国事)《陈涉世家》 复立楚国之社稷(国家)《陈涉世家》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国家)《公输》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国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国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都)《惠子相梁》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国家)《惠子相梁》 夫大国,难测也(国家)《曹刿论战》 齐国之美丽者也(国家)《邹忌讽齐王纳谏》 国险而民附(地势)《隆中对》 此用武之国(地方)《隆中对》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国家)《隆中对》 或 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有时)《童趣》 或凭或立,不一状(有的)《山市》 或以钱币乞之(有人)《伤仲永》 或王命急宣(有时)《三峡》 或置酒拓之(有时)《五柳先生传》 或遇其叱咄(有时)《送东阳马生序》 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岳阳楼记》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岳阳楼记》 今或闻无罪(有人,有的)《陈涉世家》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人)《陈涉世家》 或谓惠阳(有人)《惠子相梁》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进粟一石(有时)《马

说》 即 即书诗四句(立即)《伤仲永》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立即)《桃话源记》 余幼时即嗜学(就)《送东阳马生序》 且壮士不死即已(就)《陈涉世家》 死即举大名可(就)《陈涉世家》 胡天八月即飞雪(就)《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就)《孙权劝学》 疾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快)《三峡》 必为有窃疾也(毛病)《公输》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残疾)《打倒之行也》 寡人无疾(病)《扁鹊见蔡桓公》 间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 (中间)《童趣》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夹杂)《口技》 遂与外人间隔 (间断)《桃花源记》 其间千二百里 (一定的空间)《三峡》 飞漱其间 (中间)《三峡》 骗死于槽枥之间 ( 一定的空间)《马说》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一定的空间)《观潮》 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 (中间)《送东阳马生序》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中间)《醉翁亭记》 在乎山水之间也(一定的空间)《醉翁亭记》 山间之朝暮也 (一定的空间)《醉翁亭记》 山间之四时也 (一定的空间)《醉翁亭记》 颓然乎其间也(中间)《醉翁亭记》 毛羽鳞髭之间皆有喜气(中间)《满井游记》 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 (中间)《满井游记》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私自,偷着)《陈涉世家》 奉命于危难之间(期间)《出师表》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中间)《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参与)《曹刿论战》 时时而间进 (间或,偶然)《邹忌讽齐王纳谏》 安得广厦千万间(量词)《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简 盖简桃核之修狭者为之 (挑选)《核舟记》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选拔)《出师表》 衣冠简朴古风存 (简易)《游山西村》 将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将领) 《咏雪》 必将有盗 (将要) 《智子疑邻》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带领) 《塞翁失马》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将要) 《答谢中书书》 项燕为楚将 (将领) 《陈涉世家》 将尉醉 (将领) 《陈涉世家》 陈胜自立为将军 (将领)《陈涉世家》 乃将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带领)《陈涉世家》

将军身披坚执锐(将领)《陈涉世家》 与臣而将四矣(将要)《唐雎不辱使命》

君谓计将安出(将要)《隆中对》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领)《隆中对》 将军岂有意乎(将领)《隆中对》 将军即帝室之胄(将领)《隆中对》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领,带领)《隆中对》 将军身率益州之军出于秦川(将领)《隆中对》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将领)《隆中对》 将军向宠(将领)《出师表》 故天降将大任于是人也(将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公将战(将要)《曹秽论战》 公将鼓之(将要)《曹秽论战》 公将驰之(将要)《曹秽论战》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将要)《狼》 柳条将舒未舒(将要)《满井游记》 余之游将自此始(将要)《满井游记》 将以攻宋(将要)《公输》 上使外将兵(带领)《陈涉世家》 尽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都,全部)《童趣》 骨已尽矣(没有了)《狼》 担中肉尽(没有了)《狼》 林尽水源(尽头)《桃花源记》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穷尽)《观潮》 食之不能尽其材(竭尽)《马说》 利尽南海(全部取得)《隆中对》 进尽忠言(全部)《出师表》 公输盘之攻械尽(完,没有了)《公输》 造饮辄尽(尽兴)《五柳先生传》 见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看见 《童趣》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 看见 《童趣》 见贤思齐焉 看见《论语》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看见 《论语》 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 见到 《伤仲永》 昨夜见军帖 看见 《木兰诗》 归来见天子 朝见 《木兰诗》 思君不见下渝舟 看见《峨眉山月歌》 歧王宅里寻常见 看见 《江南逢李龟年》 见往事耳 了解 《孙权劝学》 见渔人,乃大惊 看见 《桃花源记》 清澈见底 看见《答谢中书书》 不见曦月 看见 《三峡》 将军岂愿见之乎 接见 《隆中对》 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拜访 《公输》 胡不见我于王 引见 《公输》 子墨子见王 看见 《公输》 于是见公输盘 召见 《公输》 惠子相梁, 庄子往见之 看望 《庄子·惠子相梁》 公将战,曹刿请见 接见《曹刿论战》 就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完成 《伤仲永》 蒙乃始就学 开始 《孙权劝学》 可就见 趋向动词,接近 《隆中对》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看 《游山西村》


相关文章

  • 初中语文阅读考试技巧总汇(一)
  • 初中语文阅读考试技巧总汇(一) --针对不同文体的答题方法 一.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解题原则是: 1."以文解题":看分值答题(如果多分值最好标出1.2,怕丢分不妨n+1,但有字数限制的概括题除外): 2.尽量用原句, ...查看


  • 课外文言阅读答题技巧
  • 课外文言阅读答题技巧 2009年中考文言文阅读材料选择继续延续2008年的模式--课外文言阅读材料.但答案在课内. ㈠.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意义.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考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 ...查看


  • 文言文教学论文
  • 初中文言文新教法初探 中学教学新课改的实验在全国各地全面铺开.现正大力倡导创新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 ...查看


  • 中考文言文阅读主要考查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 中考文言文阅读主要考查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运用知识积累,借助注释读懂浅易文言文:能正确朗读文言文,按意义划分朗读节奏: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能理解常用的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翻译浅易文言语句:能理解浅易文言文的思想内容,了解其主要 ...查看


  • 文言文阅读技巧
  • 文言文阅读技巧 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几乎可以包含学习文言文的所有知识点.能力点.最常见的有对常用实词.虚词的考查,以及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常用实词,是中考考查的传统考点之一,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的关键,是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文言实词的重 ...查看


  • 上海中考近三年考试大纲变化
  • 2016 年上海市初中语文课程终结性评价指南 (并与2015,2014进行了对比) 一.评价的性质.目的和对象 上海市初中毕业语文统一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评价.它的指导思想是有利于落实"教考一致"的要求,切实减 ...查看


  • 中学生如何学好古文 资料
  •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古文的篇目已占课文总数的1/3,且文章思想性.艺术性都很强,堪称典范之作.因此,学好古文对学生而言极其重要. 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好古文,提高对古文的鉴赏能力,从中获益呢?这一直是一个困扰中学生学好文言文的问题,在此我浅谈一 ...查看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文言文词语积累的方法及重要性的探究 正谊中学 王金红 文言文学习是中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一些词语的积累与应用,能提升初中生在学习能力.知识修养等多方面的能力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文言文词 ...查看


  • 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
  • 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 一.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学会整理归纳文言知识点 二. 教学重点,难点 整理归纳"之","而","以","其"," ...查看


  • 文言文是现代语文的基础
  • 文言文是现代语文的基础,现代语文是文言文的继承和发展,新编高中语文试用教材,文言文占40%的比重.而对于文言文的学习一直是老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吃力.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大都是:逐字逐句翻译分析课文.划重点词句.背实词意项.做练习等等.学生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