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必修二第三章重难点

人教版数学必修二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重难点解析

第三章 课文目录

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3.2 直线的方程

3.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重难点:

1、倾斜角、斜率、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2、直线方程的两点式、截距式的推导及运用。 3、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和它的简单应用。

4、点到直线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一、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1.直线的倾斜角

一条与x 轴相交的直线,如果把x 轴绕着交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和直线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记为α,那么α叫做直线的倾斜角。一条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它的倾斜角α为0°。

直线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

2.直线的斜率:

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记为k, 即k=tanα。 [说明]:(1) α=0°k=0 (2) 0°0 (3) 90°

[注意]:斜率k 可以是任意实数,每条直线都存在唯一确定的倾斜角,但不是每条直线都有斜率。

3.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直线经过两点P 1(x1, y1), P2(x2 ,y2), (x1≠x2) 。它的斜率

对于上面的斜率公式要注意下面五点:

(1) 当x1=x2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α= 90°, 直线与x 轴垂直;

(2)k与P1、P2的顺序无关, 即y1,y2和x1,x2在公式中的前后次序可以同时交换, 但分子与分母不能交换;

(3)斜率k 可以不通过倾斜角而直接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求得;

(4) 当 y1=y2时, 斜率k = 0, 直线的倾斜角α=0°,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 (5)求直线的倾斜角可以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而得到.

典型例题:

[例题1]:已知A(3, 2), B(-4, 1), C(0, -1), 求直线AB, BC, CA的斜率, 并判断它们的倾斜角是钝角还是锐角.(用计算机作直线, 图略)

分析: 已知两点坐标, 而且x1≠x2, 由斜率公式代入即可求得k 的值; 而当k = tanα0时, 倾斜角α是锐角; 而当k = tanα=0时, 倾斜角α是0°.

解析: 直线AB 的斜率k1=1/7>0, 所以它的倾斜角α是锐角; 直线BC 的斜率k2=-0.50, 所以它的倾斜角α是锐角.

[例题2]:已知直线l 1⊥l 2,且l 1的倾斜角为,求l 1, l 2的斜率。

解析:∵ l 1的斜率角,∴ ,

则l 1,l 2的斜率分别为。

点评:已知直线的倾斜角,可以由定义式直接得出直线的斜率。

[例题3]:求出过两点A (-2,0),B (-5,3)的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解析:,即tan α=-1, 而α∈[0,π),∴。

点评:已知直线的斜率,可以直接得出倾斜角,但要注意角的范围。

[例题4]:已知点P(a,b) (a,b不同时为0) ,0为坐标原点,求直线OP 的斜率和倾斜角。

解析:当b=0时,由a≠0,则OP 的倾斜角α=0,斜率k=0。

当a,b 同号时,,。

当a,b 异号时,。

当a=0时,由b≠0,则

,k 不存在。

点评:斜率是否存在,与P 点位置有关;斜率的正、负与零,倾斜角的表达方式不同,这是因为倾角的范围造成的。

[例题5]:如图,直线l 1的倾斜角α1=30 ,直线l 1⊥l 2,求l 1、l 2的斜率。

解析:l

1的斜率k 1=tan 30=

, l 2

l 1

∵l 2的倾斜角α2=90 +30 =120 , ∴l

2的斜率k 2=tan α2=tan120 =

[例题6]:已知α和k 分别是l 的倾斜角和斜率,当(1)sin α=

33;(2)cos α=;(3)55

3

cos α=-时,分别求直线l 的斜率k .

5

33

解析:当sin α=时,∵0≤α

5434

当cos α=时,∵0≤α

5334

当cos α=-时,∵0≤α

53

[例题7]:已知直线l 的方程:(λ+1)x+2λy-1-λ=0(λ∈R)。

(1)求直线l 的倾斜角的范围;

(2)证明此直线恒过一定点,并求定点坐标。

2

2

解析:(1)当λ=0时,倾角;当λ≠0时,直线化为:,

若λ>0,直线斜率。

若λ

综上所述,l 的倾角的范围是

(2)原方程变形为以λ为主变量的方程:(x-1)λ+2λy+(x-1)=0,令知此方程与λ无关的解为x=1, y=0。故直线l 恒过定点(1, 0)。

二、直线的方程

2

,可

直线方程的四种形式: (1) 点斜式:

已知:直线l 经过定点P 0(x0,y 0) ,且斜率为k ,则直线l 的方程为:y-y 0=k(x-x0) ,称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特别地,当l 的倾斜角为0°时,k=tan0°=0,此时,l 的方程为y=y0。 如果直线l 的斜率为k, 与y 轴的交点为(0, b) ,代入点斜式得l 的方程为:y=kx+b(其中,b 叫直线l 的纵截距),这便是直线的斜截式。

[注意]:斜截式是点斜式的特例,两者均不能表示与x 轴垂直的直线方程。换句话说,斜率存在的直线才可以用点斜式或斜截式表示,斜率不存在的直线的方程可写成x=x0的形式(直线经过P 0(x0, y 0) )。此外,斜截式中的b 不是指距离,而是直线与y 轴交点的纵坐标。b 可正可负,也可为0。 (2)两点式:

已知:直线l 过两点P 1(x1, y1), P2(x2, y2) ,(x1≠x2) ,则利用斜率公式和点斜式可得l 的方程为:

(其中x 1≠x2,y 1≠y2)。

这便是直线方程的两点式。两点式不能表示与坐标轴垂直的直线,但把两点式化为整式

形式:

(x2-x 1)(y-y1)=(y2-y 1)(x-x1) ,就可以利用它求出平面内过任意两个已知点的直线方程: 若x 1=x2, y1≠y2时,则有x-x 1=0,即: x=x1; 若y 1=y2, x1≠x2时,则有y-y 1=0, 即:y=y1。 (3)截距式:

如果直线l 在x 轴,y 轴上的截距分别为a 和b(a≠0, b≠0),则l 的方程为:。

这便是直线方程的截距式,显然,截距式是两点式的特例,它不能表示与坐标轴垂直及过原点的直线。 (4)一般式:

方程Ax+By+C=0(A 、B 不全为零)叫做直线方程的一般式。任何一条直线的方程都可以化成一般式。

直线的方程都是二元一次方程;任何一个关于x, y的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一条直线。这就是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当B≠0时:直线Ax+By+C=0的斜率,在y 轴上的截距。

当B=0时:直线Ax+By+C=0的斜率不存在,在x 轴上的截距。

综上所述,两个独立条件确定一条直线,所以求一条直线的方程,必须给出两个独立的条件。一般说来,确定一条直线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个方法,由直线上的一点和直线的方向确定。而直线的方向由斜率确定,这便是直线方程的点斜式的由来(斜截式是点斜式的特例)。第二个方法,由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这便是两点式的由来,当然两点式也可以由点斜式而来,截距式可看作是两点式的特例。

四种形式(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 进行比较:

典型例题:

[例题1]:求满足下列条件的直线方程: (1)经过点P(-2,3),倾斜角是直线

的倾斜角的一半。

(2)经过点P(-2,3),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 (3)经过两点A(-2,3), B(4,-1)。

(4)经过点P(-2,3),且与两坐标轴围成三角形的面积为4。 解析:(1)由题设直线方程为y-3=k(x+2)。

,∴ 此直线倾斜角α=120°,

,所以方程为

因为直线

由题所求直线的倾斜角θ=60°,则: 即:

就是所求方程。

(2)当直线过原点时:设直线为y=kx,由于过P(-2,3),则3=-2k,则,则

为直线方程。

当直线不过原点时:设直线为,由于过P(-2,3),则,∴a=1,

所以,方程为x+y=1,即:x+y-1=0就是所求方程。

(3)由两点式得,即:2x+3y-5=0。

(4)由题可设方程为y-3=k(x+2),分别令x=0得纵截距b=2k+3;y=0

得横截距

又由题得:,解之得。

故所求方程为:

和,即:x+2y-4=0或9x+2y+12=0。

评点:(1)要根据不同的条件,选择适当的方程形式。

(2)在点斜式和斜截式中,都有斜率k, 常把k 作为参数引入待定。 (3)截距相等,要注意区分截距是否为零,即是否过原点。

(4)直线方程的最后结果要求写成斜截式或者一般式的形式。

[例题6]:已知点P(x,y), A(x1, y1), B(x2, y2), (x1≠x2) 则点P 在直线AB 上的充要条件是( )。

A 、 B、

C 、 D 、

提示:本题复习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直线的方程和方程的直线;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并渗透参数方程等内容,但作为选择题,只要熟悉概念,不难判断:A :P 不能取A 点,B

:不

能取A 点和B 点,D :不能取A 点和B 点,故只能选C 。

事实上,对于C :当t=0时,表示B 点,当t=1时,表示A 点。

当t≠0,1时,于A 、B 的点(反之亦然)。

,由定比分点公式知,它可以表示直线AB 上所有异

[例题7]:过点P (2,1)作直线l 交x , y 正半轴于AB 两点,当|PA |⋅|PB |取到最小值时,求直线l 的方程.

解析: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1=k (x -2), (k ≠0) 令y =0解得x =2-∴A (2-

1

;令x =0,解得y =1-2k k

1

,0),B (0,1-2k ), k

∴|PA |⋅|PB |=(1+

12)(4+k ) 2k

=8+4(k 2+

1

) ≥+4⨯2=4 k 2

2

当且仅当k =1即k =±1时,|PA |⋅|PB |取到最小值.

又根据题意k

点评:此题在求解过程中运用了基本不等式,同时应注意结合直线与坐标轴正半轴相交而排除k =1的情形[例题8]:一直线被两直线l 1:4x +y +6=0,l 2:3x -5y -6=0截得的线段的中点恰好是坐标原点,求该直线方程.

解析:设所求直线与l 1,l 2的交点分别是A 、B ,设A(x 0, y 0),则B 点坐标为(-x 0, -y 0)

因为A 、B 分别在l 1,l 2上,所以⎨

①⎧4x 0+y 0+6=0

⎩-3x 0+5y 0-6=0②

①+②得:x 0+6y 0=0,即点A 在直线x +6y =0上,又直线x +6y =0过原点,所以直线l 的方程为x +6y =0.

[例题9]:直线Ax +By -1=0在y 轴上的截距是-1,而且它的倾斜角是直线

3x -y =33的倾斜角的2倍,则( )

A. A =3,B =1 B. A =-,B =-1 C. A =,B =-1

D. A =-,B =1

解析:将直线方程化成斜截式y =-A B x +1B

. 因为

1

B

=-1,B =-1,故否定A 、D. 又直线3x -y =33的倾斜角α=π

3

∴直线Ax +By -1=0的倾斜角为2α=2π

3

∴斜率-A B =tan 2π

3

=-,

∴A =-3,B =-1,故选B [例题10]:若直线Ax +By +C =0通过第二、三、四象限,则系数A 、B 、C 需满足条件( )

A. A 、B 、C 同号 B. AC <0,BC <0 C.C =0,AB <0 D. A =0,BC <0 解法一:原方程可化为y =-

A B x -C

B

(B ≠0)∵直线通过第二、三、四象限,

∴其斜率小于0,y 轴上的截距小于0,即-A B <0,且-C

B

<0 ∴

A B >0,且C

B

>0 即A 、B 同号,B 、C 同号.∴A 、B 、C 同号,故选A

解法二:(用排除法)

若C =0,AB <0,则原方程化为y =-

A C B x -B =-A

B

x .

由AB <0,可知-

A

>0. B

C C

. 由BC <0,得->0. B B

∴此时直线经过原点,位于第一、三象限,故排除C. 若A =0,BC <0,则原方程化为y =-

∴此时直线与x 轴平行,位于x 轴上方,经过一、二象限. 故排除D. 若AC <0,BC <0,知A 、C 异号,B 、C 异号 ∴A 、B 同号,即AB >0.

∴此时直线经过第一、二、四象限,故排除B. 故A 、B 、C 同号,应选A

[例题11]:直线y =ax +b (a +b =0)的图象是( )

解法一:由已知,直线y =ax +b 的斜率为a ,在y 轴上的截距为b 又因为a +b =0.

∴a 与b 互为相反数,即直线的斜率及其在y 轴上的截距互为相反数图A 中,a >0,b >0; 图B 中,a <0,b <0; 图C 中,a >0,b =0 故排除A 、B 、C. 选D.

解法二:由于所给直线方程是斜截式,所以其斜率a ≠0,于是令y =0,解得x =-又因为a +b =0,∴a =-b ,∴x =-

b

. a

b

=1 a

∴直线在x 轴上的截距为1,由此可排除A 、B 、C ,故选D 三、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1、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PP 12=

2、点到直线距离公式:

点P (x 0, y 0) 到直线l :Ax +By +C =0的距离为:d =3、直线的交点

如果两条直线A 1x+B1y+C1=0和A 2x+B2y+C2=0相交,由于交点同时在两条直线上,交点坐标一定是它们的方程 A1x+B1y+C1=0

Ax 0+By 0+C A +B

2

2

A2x+B2y+C2=0

的解,反之,如果上面方程组只有一个解,那么这个解为坐标的点就是直线A 1x+B1y+C1=0和A 2x+B2y+C2=0的交点。

说明若无解,则两直线平行;若有无数解,则两直线重合。

典型例题:

[例题1]:例1 :以知点A (-1,2),B (2

),在x 轴上求一点,使 PA =PB , 并求 PA 的值。

解:设所求点P (x ,0),于是有

=

由 PA =PB 得

x 2+2x +5=x 2-4x +11解得 x=1。

求点P 0(-1, 2) 到下列直线的距离. (1)2x +y -10=0;(2)3x =2 解析:(1)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d =

2⨯(-1) +2-10

2+1

2

2

=25

(2)因为直线3x =2平行于y 轴,所以d =|

25

-(-1) |= 33

评述:此例题(1)直接应用了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 (2)体现了求点到直线距离的灵活性,并没局限于公式.

所以,所求点P (1,

0)且

PA =点间距离公式理解。应用。

=通过例题,使学生对两

⎛1解法二:由已知得,

线段AB 的中点为M 2,直线AB 的斜率

⎝⎭

31⎫⎛

x-⎪32⎝⎭

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是

1⎫⎛

∙ x-⎪ 2⎭⎝

在上述式子中,令y=0,解得x=1。 所以所求点P 的坐标为(1,0)。因此

[例题2]:求两平行线l 1:2x +3y -8=0,l 2:2x +3y -10=0的距离.

解法一:在直线l 1上取一点P (4,0),因为l 1∥l 2, 所以点P 到l 2的距离等于l 1与l 2的距离. 于是d =

2⨯4-3⨯0+10

22+32

=

2=

2

13

解法二:l 1∥l 2又C 1=-8, C 2=-10. 由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得d =

-8-(-10) 2+3

2

2

=

23

13

[例题3]:求原点到下列直线的距离: (1)3x +2y -26=0;(2) x =y 解析:(1)d =

-3+2

2

2

=2.(2)∵原点在直线y =x 上,∴d =0

[例题4]:求下列点到直线的距离:

(1)A (-2,3),3x +4y +3=0;(2)B (1,0),3x +y -3=0; (3)C (1,-2),4x +3y =0. 解析:(1)d =

3⨯(-2) +4⨯3+3

2+42

=

-9

=; (2)d ==0;

25() +1

(3)d =

4⨯1+3⨯(-2)

4+3

2

2

2

5

[例题5]:求下列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1)2x +3y -8=0,2x +3y +18=0, (2)3x +4y =10,3x +4y =0.

解析:(1)在直线2x +3y -8=0上取一点P (4,0),则点P 到直线2x +3y +18

的距离就是两平行线的距离,∴d =

2⨯4+182+3

2

2

=2

(2)在直线3x +4y =0上取一点O (0,0),则点O 到直线3x +4y =10的距离就是两平行线的距离,∴d =

[例题6]:已知点A (a ,6)到直线3x -4y =2的距离d 取下列各值,求a 的值: (1)d =4,(2)d >4103+4

2

2

=2

解析:(1)d =

3a -4⨯6-23+(-4)

2

2

=4,解得a =2或a =

46

3

(2)d =

3a +4⨯6-23+(-4)

2

2

>4,解得a <2或a >

46

3

[例题7]:求下列两直线交点坐标

L 1 :3x +4y -2=0

解析:解方程组 ⎨

L 1:2x +y +2=0

=0⎧3x +4y -2

2x +2y +2=0⎩

得 x=-2,y=2

所以L1与L2的交点坐标为M (-2,2),如图3。3。1。

6

y

4

2

-55

x

-2

-4

[例题8]:已知a 为实数,两直线l 1:ax +y +1=0,l 2:x +y -a =0相交于一点,求证交点不可能在第一象限及x 轴上.

分析:先通过联立方程组将交点坐标解出,再判断交点横纵坐标的范围.

a +1a 2+1

解析:解方程组若>0,则a >1. 当a >1时,-<0,此时交点在第二象

a -1a -1

限内.

a 2+1

又因为a 为任意实数时,都有a +1≥1>0,故≠0

a -1

2

因为a ≠1(否则两直线平行,无交点) ,所以,交点不可能在x 轴上,得交点(-

a +1a 2+1

, ) a -1a -1

[例题9]:求下列两条直线的交点:

L 1:3x+4y-2=0, L2: 2x+y+2=0. 解析:解方程组

∴L1与L2的交点是M(-2,2) . [例题10]:已知两条直线:

l 1: x+my+6=0, l 2: (m-2)x+3y+2m=0.

当m 为何值时,l1与l2:(1)相交,(2)平行,(3)重合. 解析:将两直线的方程组成方程组

解得m=-1或m=3.

(2)当m=-1时,方程组为

∴方程无解,l1与l2平行. (3)当m=3时,方程组为

两方程为同一个方程,l1与l2重合.

《直线方程》单元检测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并把答案写在答题卡

1、过点(-1,3)且垂直于直线x -2y +3=0的直线方程为

A . 2x+y-1=0 B.2x+y-5=0 C.x+2y-5=0 D.x-2y+7=0 2.“m=

1

”是“直线(m+2)x+3my+1=0与直线(m-2)x+(m+2)y-3=0垂直”的 ( ) 2

A .充分必要条件 B.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C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 三直线ax +2y +8=0,4x +3y =10,2x -y =10相交于一点,则a 的值是 A. -2 B.-1 C.0 D.1

4、直线xcos θ+y +m =0的倾斜角范围是„„„„„„„„„„„„( ) ⎡π3π⎤

A. ⎢, ⎥ B.

⎣44⎦

⎡π⎤⎡3π⎫⎢0, 4⎥ ⎢4, π⎪ ⎣⎦⎣⎭

⎡π⎤

C. ⎢0, ⎥ D.

⎣4⎦

⎡ππ⎫⎛π3π⎤⎢4, 2⎪ 2, 4⎥ ⎣⎭⎝⎦

5、如直线l 1、l 2的斜率是二次方程x 2-4x+1=0的两根,那么l 1和l 2的夹角是( ) A.

ππππ

B. C. D. 4368

6.已知直线3和6互相平行,则它们之间的距离是( ) x +2y -3=0x +my +1=0

A. 4 B.

257 C. D. 132626

7、过点A(1,2)且与原点距离最大的直线方程是( )

A . x B. 2 C x D. 3 +2y -5=0x -y -4=0+3y -7=0x +y -5=08. 已知直线l 1的方程是ax-y+b=0, l 2的方程是bx-y-a =0(ab≠0,a ≠b) ,则下列各示意图形

中,正确的是( )

9.直线y =3x 绕原点逆时针旋转90,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所得到的直线为( ) A. y =-

1111

x + B. y =-x +1 C. y =3x -3 D. y =x +1 3333

10.若动点A (x 1, y 1) 、B (x 2, y 2) 分别在直线l 1:x +y -7=0和l 2:x +y -5=0上移动,则AB 中点M 到原点距离的最小值为

A .32 B .23 C .33 D .42

11.点A (1,3),B (5,-2),点P 在x 轴上使|AP |-|BP |最大,则P 的坐标为( ) A. (4,0) B. (13,0) C. (5,0) D. (1,0)

12.设a,b,c 分别是△ABC 中,∠A ,∠B ,∠C 所对边的边长,则直线sinA ·x+ay+c=0与

bx-sinB ·y+sinC=0的位置关系是( )

A. 平行 B.重合 C.垂直 D.相交但不垂直

二.填空题: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把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的横线上. )

13、直线l 1:x +my +6=0与l 2:(m -2) x +3y +2m =0,若l 1//l 2则m =__________; 14.过点(1,2)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的方程; 15. 直线y=

1

x 关于直线x =1对称的直线方程是2

16.已知点P (2, -3), Q (3,2),直线ax +y +2=0与线段PQ 相交,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 是____;

答 题 卷

一、选择题(60分)

二、选择题:(16分)

13.____________;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______________;16.______

三.解答题(74分)

17、(12分)根据下列条件,求直线方程 (1)经过点A (3,0)且与直线2x+y-5=0垂直

(2)经过点B (2,1)且与直线5x+2y+3=0的夹角等于45°

18(12分)△ABC 中,A (3,-1),AB 边上的中线CM 所在直线方程为:6x +10y -59=0, ∠B 的平分线方程B T 为:x -4y +10=0,求直线BC 的方程.

19、(12分)过点(2,3)的直线L被两平行直线L1:2x-5y+9=0与

L2:2x-5y-7=0所截线段AB的中点恰在直线x-4y-1=0上,求直线L

的方程

O B 20(12分)过点P (4, 1) 作直线l 分别交x 轴的正半轴和y 轴的正半轴于点A 、B ,当∆A

(O 为原点)的面积S 最小时,求直线l 的方程,并求出S 的最小值

21.(12分)光线从Q (2,0)发出射到直线l :x+y=4上的E 点,经l 反射到y 轴上F 点,再经y 轴反射又回到Q 点,求直线EF 的方程。

22. (14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矩形ABCD 的长为2,宽为1,AB 、AD

边分别

在x 轴、y 轴的正半轴上,A 点与坐标原点重合(如图所示)。将矩形折叠,使A 点落在线段DC 上。

(1)若折痕所在直线的斜率为k ,试求折痕所在直线的方程; (2

)当-2+k ≤0时,求折痕长的最大值;

(3)当-2≤k ≤-1时,折痕为线段PQ ,设t =k (2|PQ |2-1) ,试求t 的最大值。 (说明:文科班只做(1),(2)理科班做(1)、(2)、(3))

《直线方程》单元检测题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ABBBB 6-10 .DADAA 11-12, B C 二、填空题:

13、-1;14. y =2x , 或x +y -3=0;15、x +2y -2=0;16、⎢-三、解答题

17、解解 (1)x -2y -3=0 (2)设所求直线斜率为k ,因为,直线5x+2y+3=0的斜率为-

⎡41⎤

, ⎥ ⎣32⎦

5 2

5

|=tan 45︒=1所以,k =-3或k =7所求直线方程为3x+7y-13=0 所以,|

5731-k 2

k +

或7x -3y -11=0.

18. 设B (x 0, y 0) 则AB

的中点M (

x 0+3y 0-1

, ) 在直线CM 上, 则22

6⨯

x 0+3y -1

+10⨯0-59=0, 即3x 0+5y 0-55=0„„„„„„„①, 22

又点B 在直线BT 上, 则x 0-4y 0+10=0„„„„„„„②联立①②得B (10, 5) ,

∴K AB =

5-(-1) 6

=,

10-37

611

--K BC

74, 得K =-2 有BT 直线平分∠B , 则由到角公式得=BC

11691+K BC 1+⨯447

∴BC 的直线方程为:2x +9y -65=0.

19. 设线段AB 的中点为M (4y 0+1, y 0) , 点M 到l 1与l 2的距离相等, 故

|2⨯(4y 0+1) -5y 0+9|

2+5

2

2

=

|2(4y 0+1) -5y 0-7|

2+5

2

2

⇒y 0=-1, 则点M (-3, -1)

∴直线l 的方程为

y -3x -2

=, 即4x -5y +7=0

-1-3-3-2

x y

在直线l 上, +=1,又 P(4,1)

a b

20.设a (a ,0),B(0,b),(a ,b>0),则直线l 的方程为:

414141+=1,又 1=+≥2, ∴ab ≥16, ∴S =ab ≥8,等号当且仅当a b a b ab 2

411

==, 即a =8, b =2时成立,∴直线l 的方程为:x +4y-8=0, S min =8 a b 2

21.解:设Q 关于y 轴的对称点为Q 1,则Q 1的坐标为(-2,0) 设Q 关于l 的对称点为Q 2(m , n ),则QQ 2中点为G (

m +2n

, ) ,G 在l 上 22

m +2n

+=4, ① 22

n

=1 ② 又QQ 2⊥l , ∴

m -2

由①②得Q 2(4,2)

由物理学知识可知,Q 1、Q 2在直线EF 上,∴k EF =k Q 1Q 2= ∴直线EF 方程为:y =

1

3

1

(x +2) ,即x -3y +2=0 3

1 2

22、解:(1) ①当k =0时, 此时A 点与D 点重合, 折痕所在的直线方程y =②当k ≠0时,将矩形折叠后A 点落在线段DC 上的点记为G (a ,1) , 所以A 与G 关于折痕所在的直线对称, 有k OG ⋅k =-1⇒

1

⋅k =-1⇒a =-k a

故G 点坐标为G (-k , 1) ,

从而折痕所在的直线与OG 的交点坐标 (线段OG 的中点)为M (-

k 1, ) 22

1k k 21

+ 折痕所在的直线方程y -=k (x +) ,即y =kx +

2222

k 21

+ 由①②得折痕所在的直线方程为:y =kx +

22

(2)当k =0时,折痕的长为2;

k 2+1k 21

)

当-2k ≤0时,折痕直线交BC 于点M (2,2k ++) ,交y 轴于N (0,

222

k 2+1k 212

-(2k ++)]=4+4k 2≤4+4(7-=32-

∵y =|MN |=2+[222

2

2

=。

而2(6-2) >2 , 故折痕长度的最大值为2(6-)

2k +11k ,0) (3)当-2≤k ≤-1时,折痕直线交DC 于P (-,1) ,交x 轴于Q (-2k 22k

2k 2+11k 1-(-)]2=1+2 ∴t =k (2|PQ |2-1) =k + ∵|PQ |=1+[-2k 2k 2k k 22

∵-2≤k ≤-1

∴k +2≤-

k =(-2, -1) 时取“=”号)

k

∴当k =t 取最大值,t

的最大值是-。

人教版数学必修二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重难点解析

第三章 课文目录

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3.2 直线的方程

3.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重难点:

1、倾斜角、斜率、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2、直线方程的两点式、截距式的推导及运用。 3、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和它的简单应用。

4、点到直线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一、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1.直线的倾斜角

一条与x 轴相交的直线,如果把x 轴绕着交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和直线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记为α,那么α叫做直线的倾斜角。一条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它的倾斜角α为0°。

直线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

2.直线的斜率:

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记为k, 即k=tanα。 [说明]:(1) α=0°k=0 (2) 0°0 (3) 90°

[注意]:斜率k 可以是任意实数,每条直线都存在唯一确定的倾斜角,但不是每条直线都有斜率。

3.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直线经过两点P 1(x1, y1), P2(x2 ,y2), (x1≠x2) 。它的斜率

对于上面的斜率公式要注意下面五点:

(1) 当x1=x2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α= 90°, 直线与x 轴垂直;

(2)k与P1、P2的顺序无关, 即y1,y2和x1,x2在公式中的前后次序可以同时交换, 但分子与分母不能交换;

(3)斜率k 可以不通过倾斜角而直接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求得;

(4) 当 y1=y2时, 斜率k = 0, 直线的倾斜角α=0°,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 (5)求直线的倾斜角可以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而得到.

典型例题:

[例题1]:已知A(3, 2), B(-4, 1), C(0, -1), 求直线AB, BC, CA的斜率, 并判断它们的倾斜角是钝角还是锐角.(用计算机作直线, 图略)

分析: 已知两点坐标, 而且x1≠x2, 由斜率公式代入即可求得k 的值; 而当k = tanα0时, 倾斜角α是锐角; 而当k = tanα=0时, 倾斜角α是0°.

解析: 直线AB 的斜率k1=1/7>0, 所以它的倾斜角α是锐角; 直线BC 的斜率k2=-0.50, 所以它的倾斜角α是锐角.

[例题2]:已知直线l 1⊥l 2,且l 1的倾斜角为,求l 1, l 2的斜率。

解析:∵ l 1的斜率角,∴ ,

则l 1,l 2的斜率分别为。

点评:已知直线的倾斜角,可以由定义式直接得出直线的斜率。

[例题3]:求出过两点A (-2,0),B (-5,3)的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解析:,即tan α=-1, 而α∈[0,π),∴。

点评:已知直线的斜率,可以直接得出倾斜角,但要注意角的范围。

[例题4]:已知点P(a,b) (a,b不同时为0) ,0为坐标原点,求直线OP 的斜率和倾斜角。

解析:当b=0时,由a≠0,则OP 的倾斜角α=0,斜率k=0。

当a,b 同号时,,。

当a,b 异号时,。

当a=0时,由b≠0,则

,k 不存在。

点评:斜率是否存在,与P 点位置有关;斜率的正、负与零,倾斜角的表达方式不同,这是因为倾角的范围造成的。

[例题5]:如图,直线l 1的倾斜角α1=30 ,直线l 1⊥l 2,求l 1、l 2的斜率。

解析:l

1的斜率k 1=tan 30=

, l 2

l 1

∵l 2的倾斜角α2=90 +30 =120 , ∴l

2的斜率k 2=tan α2=tan120 =

[例题6]:已知α和k 分别是l 的倾斜角和斜率,当(1)sin α=

33;(2)cos α=;(3)55

3

cos α=-时,分别求直线l 的斜率k .

5

33

解析:当sin α=时,∵0≤α

5434

当cos α=时,∵0≤α

5334

当cos α=-时,∵0≤α

53

[例题7]:已知直线l 的方程:(λ+1)x+2λy-1-λ=0(λ∈R)。

(1)求直线l 的倾斜角的范围;

(2)证明此直线恒过一定点,并求定点坐标。

2

2

解析:(1)当λ=0时,倾角;当λ≠0时,直线化为:,

若λ>0,直线斜率。

若λ

综上所述,l 的倾角的范围是

(2)原方程变形为以λ为主变量的方程:(x-1)λ+2λy+(x-1)=0,令知此方程与λ无关的解为x=1, y=0。故直线l 恒过定点(1, 0)。

二、直线的方程

2

,可

直线方程的四种形式: (1) 点斜式:

已知:直线l 经过定点P 0(x0,y 0) ,且斜率为k ,则直线l 的方程为:y-y 0=k(x-x0) ,称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特别地,当l 的倾斜角为0°时,k=tan0°=0,此时,l 的方程为y=y0。 如果直线l 的斜率为k, 与y 轴的交点为(0, b) ,代入点斜式得l 的方程为:y=kx+b(其中,b 叫直线l 的纵截距),这便是直线的斜截式。

[注意]:斜截式是点斜式的特例,两者均不能表示与x 轴垂直的直线方程。换句话说,斜率存在的直线才可以用点斜式或斜截式表示,斜率不存在的直线的方程可写成x=x0的形式(直线经过P 0(x0, y 0) )。此外,斜截式中的b 不是指距离,而是直线与y 轴交点的纵坐标。b 可正可负,也可为0。 (2)两点式:

已知:直线l 过两点P 1(x1, y1), P2(x2, y2) ,(x1≠x2) ,则利用斜率公式和点斜式可得l 的方程为:

(其中x 1≠x2,y 1≠y2)。

这便是直线方程的两点式。两点式不能表示与坐标轴垂直的直线,但把两点式化为整式

形式:

(x2-x 1)(y-y1)=(y2-y 1)(x-x1) ,就可以利用它求出平面内过任意两个已知点的直线方程: 若x 1=x2, y1≠y2时,则有x-x 1=0,即: x=x1; 若y 1=y2, x1≠x2时,则有y-y 1=0, 即:y=y1。 (3)截距式:

如果直线l 在x 轴,y 轴上的截距分别为a 和b(a≠0, b≠0),则l 的方程为:。

这便是直线方程的截距式,显然,截距式是两点式的特例,它不能表示与坐标轴垂直及过原点的直线。 (4)一般式:

方程Ax+By+C=0(A 、B 不全为零)叫做直线方程的一般式。任何一条直线的方程都可以化成一般式。

直线的方程都是二元一次方程;任何一个关于x, y的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一条直线。这就是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当B≠0时:直线Ax+By+C=0的斜率,在y 轴上的截距。

当B=0时:直线Ax+By+C=0的斜率不存在,在x 轴上的截距。

综上所述,两个独立条件确定一条直线,所以求一条直线的方程,必须给出两个独立的条件。一般说来,确定一条直线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个方法,由直线上的一点和直线的方向确定。而直线的方向由斜率确定,这便是直线方程的点斜式的由来(斜截式是点斜式的特例)。第二个方法,由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这便是两点式的由来,当然两点式也可以由点斜式而来,截距式可看作是两点式的特例。

四种形式(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 进行比较:

典型例题:

[例题1]:求满足下列条件的直线方程: (1)经过点P(-2,3),倾斜角是直线

的倾斜角的一半。

(2)经过点P(-2,3),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 (3)经过两点A(-2,3), B(4,-1)。

(4)经过点P(-2,3),且与两坐标轴围成三角形的面积为4。 解析:(1)由题设直线方程为y-3=k(x+2)。

,∴ 此直线倾斜角α=120°,

,所以方程为

因为直线

由题所求直线的倾斜角θ=60°,则: 即:

就是所求方程。

(2)当直线过原点时:设直线为y=kx,由于过P(-2,3),则3=-2k,则,则

为直线方程。

当直线不过原点时:设直线为,由于过P(-2,3),则,∴a=1,

所以,方程为x+y=1,即:x+y-1=0就是所求方程。

(3)由两点式得,即:2x+3y-5=0。

(4)由题可设方程为y-3=k(x+2),分别令x=0得纵截距b=2k+3;y=0

得横截距

又由题得:,解之得。

故所求方程为:

和,即:x+2y-4=0或9x+2y+12=0。

评点:(1)要根据不同的条件,选择适当的方程形式。

(2)在点斜式和斜截式中,都有斜率k, 常把k 作为参数引入待定。 (3)截距相等,要注意区分截距是否为零,即是否过原点。

(4)直线方程的最后结果要求写成斜截式或者一般式的形式。

[例题6]:已知点P(x,y), A(x1, y1), B(x2, y2), (x1≠x2) 则点P 在直线AB 上的充要条件是( )。

A 、 B、

C 、 D 、

提示:本题复习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直线的方程和方程的直线;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并渗透参数方程等内容,但作为选择题,只要熟悉概念,不难判断:A :P 不能取A 点,B

:不

能取A 点和B 点,D :不能取A 点和B 点,故只能选C 。

事实上,对于C :当t=0时,表示B 点,当t=1时,表示A 点。

当t≠0,1时,于A 、B 的点(反之亦然)。

,由定比分点公式知,它可以表示直线AB 上所有异

[例题7]:过点P (2,1)作直线l 交x , y 正半轴于AB 两点,当|PA |⋅|PB |取到最小值时,求直线l 的方程.

解析: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1=k (x -2), (k ≠0) 令y =0解得x =2-∴A (2-

1

;令x =0,解得y =1-2k k

1

,0),B (0,1-2k ), k

∴|PA |⋅|PB |=(1+

12)(4+k ) 2k

=8+4(k 2+

1

) ≥+4⨯2=4 k 2

2

当且仅当k =1即k =±1时,|PA |⋅|PB |取到最小值.

又根据题意k

点评:此题在求解过程中运用了基本不等式,同时应注意结合直线与坐标轴正半轴相交而排除k =1的情形[例题8]:一直线被两直线l 1:4x +y +6=0,l 2:3x -5y -6=0截得的线段的中点恰好是坐标原点,求该直线方程.

解析:设所求直线与l 1,l 2的交点分别是A 、B ,设A(x 0, y 0),则B 点坐标为(-x 0, -y 0)

因为A 、B 分别在l 1,l 2上,所以⎨

①⎧4x 0+y 0+6=0

⎩-3x 0+5y 0-6=0②

①+②得:x 0+6y 0=0,即点A 在直线x +6y =0上,又直线x +6y =0过原点,所以直线l 的方程为x +6y =0.

[例题9]:直线Ax +By -1=0在y 轴上的截距是-1,而且它的倾斜角是直线

3x -y =33的倾斜角的2倍,则( )

A. A =3,B =1 B. A =-,B =-1 C. A =,B =-1

D. A =-,B =1

解析:将直线方程化成斜截式y =-A B x +1B

. 因为

1

B

=-1,B =-1,故否定A 、D. 又直线3x -y =33的倾斜角α=π

3

∴直线Ax +By -1=0的倾斜角为2α=2π

3

∴斜率-A B =tan 2π

3

=-,

∴A =-3,B =-1,故选B [例题10]:若直线Ax +By +C =0通过第二、三、四象限,则系数A 、B 、C 需满足条件( )

A. A 、B 、C 同号 B. AC <0,BC <0 C.C =0,AB <0 D. A =0,BC <0 解法一:原方程可化为y =-

A B x -C

B

(B ≠0)∵直线通过第二、三、四象限,

∴其斜率小于0,y 轴上的截距小于0,即-A B <0,且-C

B

<0 ∴

A B >0,且C

B

>0 即A 、B 同号,B 、C 同号.∴A 、B 、C 同号,故选A

解法二:(用排除法)

若C =0,AB <0,则原方程化为y =-

A C B x -B =-A

B

x .

由AB <0,可知-

A

>0. B

C C

. 由BC <0,得->0. B B

∴此时直线经过原点,位于第一、三象限,故排除C. 若A =0,BC <0,则原方程化为y =-

∴此时直线与x 轴平行,位于x 轴上方,经过一、二象限. 故排除D. 若AC <0,BC <0,知A 、C 异号,B 、C 异号 ∴A 、B 同号,即AB >0.

∴此时直线经过第一、二、四象限,故排除B. 故A 、B 、C 同号,应选A

[例题11]:直线y =ax +b (a +b =0)的图象是( )

解法一:由已知,直线y =ax +b 的斜率为a ,在y 轴上的截距为b 又因为a +b =0.

∴a 与b 互为相反数,即直线的斜率及其在y 轴上的截距互为相反数图A 中,a >0,b >0; 图B 中,a <0,b <0; 图C 中,a >0,b =0 故排除A 、B 、C. 选D.

解法二:由于所给直线方程是斜截式,所以其斜率a ≠0,于是令y =0,解得x =-又因为a +b =0,∴a =-b ,∴x =-

b

. a

b

=1 a

∴直线在x 轴上的截距为1,由此可排除A 、B 、C ,故选D 三、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1、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PP 12=

2、点到直线距离公式:

点P (x 0, y 0) 到直线l :Ax +By +C =0的距离为:d =3、直线的交点

如果两条直线A 1x+B1y+C1=0和A 2x+B2y+C2=0相交,由于交点同时在两条直线上,交点坐标一定是它们的方程 A1x+B1y+C1=0

Ax 0+By 0+C A +B

2

2

A2x+B2y+C2=0

的解,反之,如果上面方程组只有一个解,那么这个解为坐标的点就是直线A 1x+B1y+C1=0和A 2x+B2y+C2=0的交点。

说明若无解,则两直线平行;若有无数解,则两直线重合。

典型例题:

[例题1]:例1 :以知点A (-1,2),B (2

),在x 轴上求一点,使 PA =PB , 并求 PA 的值。

解:设所求点P (x ,0),于是有

=

由 PA =PB 得

x 2+2x +5=x 2-4x +11解得 x=1。

求点P 0(-1, 2) 到下列直线的距离. (1)2x +y -10=0;(2)3x =2 解析:(1)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d =

2⨯(-1) +2-10

2+1

2

2

=25

(2)因为直线3x =2平行于y 轴,所以d =|

25

-(-1) |= 33

评述:此例题(1)直接应用了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 (2)体现了求点到直线距离的灵活性,并没局限于公式.

所以,所求点P (1,

0)且

PA =点间距离公式理解。应用。

=通过例题,使学生对两

⎛1解法二:由已知得,

线段AB 的中点为M 2,直线AB 的斜率

⎝⎭

31⎫⎛

x-⎪32⎝⎭

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是

1⎫⎛

∙ x-⎪ 2⎭⎝

在上述式子中,令y=0,解得x=1。 所以所求点P 的坐标为(1,0)。因此

[例题2]:求两平行线l 1:2x +3y -8=0,l 2:2x +3y -10=0的距离.

解法一:在直线l 1上取一点P (4,0),因为l 1∥l 2, 所以点P 到l 2的距离等于l 1与l 2的距离. 于是d =

2⨯4-3⨯0+10

22+32

=

2=

2

13

解法二:l 1∥l 2又C 1=-8, C 2=-10. 由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得d =

-8-(-10) 2+3

2

2

=

23

13

[例题3]:求原点到下列直线的距离: (1)3x +2y -26=0;(2) x =y 解析:(1)d =

-3+2

2

2

=2.(2)∵原点在直线y =x 上,∴d =0

[例题4]:求下列点到直线的距离:

(1)A (-2,3),3x +4y +3=0;(2)B (1,0),3x +y -3=0; (3)C (1,-2),4x +3y =0. 解析:(1)d =

3⨯(-2) +4⨯3+3

2+42

=

-9

=; (2)d ==0;

25() +1

(3)d =

4⨯1+3⨯(-2)

4+3

2

2

2

5

[例题5]:求下列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1)2x +3y -8=0,2x +3y +18=0, (2)3x +4y =10,3x +4y =0.

解析:(1)在直线2x +3y -8=0上取一点P (4,0),则点P 到直线2x +3y +18

的距离就是两平行线的距离,∴d =

2⨯4+182+3

2

2

=2

(2)在直线3x +4y =0上取一点O (0,0),则点O 到直线3x +4y =10的距离就是两平行线的距离,∴d =

[例题6]:已知点A (a ,6)到直线3x -4y =2的距离d 取下列各值,求a 的值: (1)d =4,(2)d >4103+4

2

2

=2

解析:(1)d =

3a -4⨯6-23+(-4)

2

2

=4,解得a =2或a =

46

3

(2)d =

3a +4⨯6-23+(-4)

2

2

>4,解得a <2或a >

46

3

[例题7]:求下列两直线交点坐标

L 1 :3x +4y -2=0

解析:解方程组 ⎨

L 1:2x +y +2=0

=0⎧3x +4y -2

2x +2y +2=0⎩

得 x=-2,y=2

所以L1与L2的交点坐标为M (-2,2),如图3。3。1。

6

y

4

2

-55

x

-2

-4

[例题8]:已知a 为实数,两直线l 1:ax +y +1=0,l 2:x +y -a =0相交于一点,求证交点不可能在第一象限及x 轴上.

分析:先通过联立方程组将交点坐标解出,再判断交点横纵坐标的范围.

a +1a 2+1

解析:解方程组若>0,则a >1. 当a >1时,-<0,此时交点在第二象

a -1a -1

限内.

a 2+1

又因为a 为任意实数时,都有a +1≥1>0,故≠0

a -1

2

因为a ≠1(否则两直线平行,无交点) ,所以,交点不可能在x 轴上,得交点(-

a +1a 2+1

, ) a -1a -1

[例题9]:求下列两条直线的交点:

L 1:3x+4y-2=0, L2: 2x+y+2=0. 解析:解方程组

∴L1与L2的交点是M(-2,2) . [例题10]:已知两条直线:

l 1: x+my+6=0, l 2: (m-2)x+3y+2m=0.

当m 为何值时,l1与l2:(1)相交,(2)平行,(3)重合. 解析:将两直线的方程组成方程组

解得m=-1或m=3.

(2)当m=-1时,方程组为

∴方程无解,l1与l2平行. (3)当m=3时,方程组为

两方程为同一个方程,l1与l2重合.

《直线方程》单元检测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并把答案写在答题卡

1、过点(-1,3)且垂直于直线x -2y +3=0的直线方程为

A . 2x+y-1=0 B.2x+y-5=0 C.x+2y-5=0 D.x-2y+7=0 2.“m=

1

”是“直线(m+2)x+3my+1=0与直线(m-2)x+(m+2)y-3=0垂直”的 ( ) 2

A .充分必要条件 B.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C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 三直线ax +2y +8=0,4x +3y =10,2x -y =10相交于一点,则a 的值是 A. -2 B.-1 C.0 D.1

4、直线xcos θ+y +m =0的倾斜角范围是„„„„„„„„„„„„( ) ⎡π3π⎤

A. ⎢, ⎥ B.

⎣44⎦

⎡π⎤⎡3π⎫⎢0, 4⎥ ⎢4, π⎪ ⎣⎦⎣⎭

⎡π⎤

C. ⎢0, ⎥ D.

⎣4⎦

⎡ππ⎫⎛π3π⎤⎢4, 2⎪ 2, 4⎥ ⎣⎭⎝⎦

5、如直线l 1、l 2的斜率是二次方程x 2-4x+1=0的两根,那么l 1和l 2的夹角是( ) A.

ππππ

B. C. D. 4368

6.已知直线3和6互相平行,则它们之间的距离是( ) x +2y -3=0x +my +1=0

A. 4 B.

257 C. D. 132626

7、过点A(1,2)且与原点距离最大的直线方程是( )

A . x B. 2 C x D. 3 +2y -5=0x -y -4=0+3y -7=0x +y -5=08. 已知直线l 1的方程是ax-y+b=0, l 2的方程是bx-y-a =0(ab≠0,a ≠b) ,则下列各示意图形

中,正确的是( )

9.直线y =3x 绕原点逆时针旋转90,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所得到的直线为( ) A. y =-

1111

x + B. y =-x +1 C. y =3x -3 D. y =x +1 3333

10.若动点A (x 1, y 1) 、B (x 2, y 2) 分别在直线l 1:x +y -7=0和l 2:x +y -5=0上移动,则AB 中点M 到原点距离的最小值为

A .32 B .23 C .33 D .42

11.点A (1,3),B (5,-2),点P 在x 轴上使|AP |-|BP |最大,则P 的坐标为( ) A. (4,0) B. (13,0) C. (5,0) D. (1,0)

12.设a,b,c 分别是△ABC 中,∠A ,∠B ,∠C 所对边的边长,则直线sinA ·x+ay+c=0与

bx-sinB ·y+sinC=0的位置关系是( )

A. 平行 B.重合 C.垂直 D.相交但不垂直

二.填空题: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把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的横线上. )

13、直线l 1:x +my +6=0与l 2:(m -2) x +3y +2m =0,若l 1//l 2则m =__________; 14.过点(1,2)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的方程; 15. 直线y=

1

x 关于直线x =1对称的直线方程是2

16.已知点P (2, -3), Q (3,2),直线ax +y +2=0与线段PQ 相交,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 是____;

答 题 卷

一、选择题(60分)

二、选择题:(16分)

13.____________;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______________;16.______

三.解答题(74分)

17、(12分)根据下列条件,求直线方程 (1)经过点A (3,0)且与直线2x+y-5=0垂直

(2)经过点B (2,1)且与直线5x+2y+3=0的夹角等于45°

18(12分)△ABC 中,A (3,-1),AB 边上的中线CM 所在直线方程为:6x +10y -59=0, ∠B 的平分线方程B T 为:x -4y +10=0,求直线BC 的方程.

19、(12分)过点(2,3)的直线L被两平行直线L1:2x-5y+9=0与

L2:2x-5y-7=0所截线段AB的中点恰在直线x-4y-1=0上,求直线L

的方程

O B 20(12分)过点P (4, 1) 作直线l 分别交x 轴的正半轴和y 轴的正半轴于点A 、B ,当∆A

(O 为原点)的面积S 最小时,求直线l 的方程,并求出S 的最小值

21.(12分)光线从Q (2,0)发出射到直线l :x+y=4上的E 点,经l 反射到y 轴上F 点,再经y 轴反射又回到Q 点,求直线EF 的方程。

22. (14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矩形ABCD 的长为2,宽为1,AB 、AD

边分别

在x 轴、y 轴的正半轴上,A 点与坐标原点重合(如图所示)。将矩形折叠,使A 点落在线段DC 上。

(1)若折痕所在直线的斜率为k ,试求折痕所在直线的方程; (2

)当-2+k ≤0时,求折痕长的最大值;

(3)当-2≤k ≤-1时,折痕为线段PQ ,设t =k (2|PQ |2-1) ,试求t 的最大值。 (说明:文科班只做(1),(2)理科班做(1)、(2)、(3))

《直线方程》单元检测题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ABBBB 6-10 .DADAA 11-12, B C 二、填空题:

13、-1;14. y =2x , 或x +y -3=0;15、x +2y -2=0;16、⎢-三、解答题

17、解解 (1)x -2y -3=0 (2)设所求直线斜率为k ,因为,直线5x+2y+3=0的斜率为-

⎡41⎤

, ⎥ ⎣32⎦

5 2

5

|=tan 45︒=1所以,k =-3或k =7所求直线方程为3x+7y-13=0 所以,|

5731-k 2

k +

或7x -3y -11=0.

18. 设B (x 0, y 0) 则AB

的中点M (

x 0+3y 0-1

, ) 在直线CM 上, 则22

6⨯

x 0+3y -1

+10⨯0-59=0, 即3x 0+5y 0-55=0„„„„„„„①, 22

又点B 在直线BT 上, 则x 0-4y 0+10=0„„„„„„„②联立①②得B (10, 5) ,

∴K AB =

5-(-1) 6

=,

10-37

611

--K BC

74, 得K =-2 有BT 直线平分∠B , 则由到角公式得=BC

11691+K BC 1+⨯447

∴BC 的直线方程为:2x +9y -65=0.

19. 设线段AB 的中点为M (4y 0+1, y 0) , 点M 到l 1与l 2的距离相等, 故

|2⨯(4y 0+1) -5y 0+9|

2+5

2

2

=

|2(4y 0+1) -5y 0-7|

2+5

2

2

⇒y 0=-1, 则点M (-3, -1)

∴直线l 的方程为

y -3x -2

=, 即4x -5y +7=0

-1-3-3-2

x y

在直线l 上, +=1,又 P(4,1)

a b

20.设a (a ,0),B(0,b),(a ,b>0),则直线l 的方程为:

414141+=1,又 1=+≥2, ∴ab ≥16, ∴S =ab ≥8,等号当且仅当a b a b ab 2

411

==, 即a =8, b =2时成立,∴直线l 的方程为:x +4y-8=0, S min =8 a b 2

21.解:设Q 关于y 轴的对称点为Q 1,则Q 1的坐标为(-2,0) 设Q 关于l 的对称点为Q 2(m , n ),则QQ 2中点为G (

m +2n

, ) ,G 在l 上 22

m +2n

+=4, ① 22

n

=1 ② 又QQ 2⊥l , ∴

m -2

由①②得Q 2(4,2)

由物理学知识可知,Q 1、Q 2在直线EF 上,∴k EF =k Q 1Q 2= ∴直线EF 方程为:y =

1

3

1

(x +2) ,即x -3y +2=0 3

1 2

22、解:(1) ①当k =0时, 此时A 点与D 点重合, 折痕所在的直线方程y =②当k ≠0时,将矩形折叠后A 点落在线段DC 上的点记为G (a ,1) , 所以A 与G 关于折痕所在的直线对称, 有k OG ⋅k =-1⇒

1

⋅k =-1⇒a =-k a

故G 点坐标为G (-k , 1) ,

从而折痕所在的直线与OG 的交点坐标 (线段OG 的中点)为M (-

k 1, ) 22

1k k 21

+ 折痕所在的直线方程y -=k (x +) ,即y =kx +

2222

k 21

+ 由①②得折痕所在的直线方程为:y =kx +

22

(2)当k =0时,折痕的长为2;

k 2+1k 21

)

当-2k ≤0时,折痕直线交BC 于点M (2,2k ++) ,交y 轴于N (0,

222

k 2+1k 212

-(2k ++)]=4+4k 2≤4+4(7-=32-

∵y =|MN |=2+[222

2

2

=。

而2(6-2) >2 , 故折痕长度的最大值为2(6-)

2k +11k ,0) (3)当-2≤k ≤-1时,折痕直线交DC 于P (-,1) ,交x 轴于Q (-2k 22k

2k 2+11k 1-(-)]2=1+2 ∴t =k (2|PQ |2-1) =k + ∵|PQ |=1+[-2k 2k 2k k 22

∵-2≤k ≤-1

∴k +2≤-

k =(-2, -1) 时取“=”号)

k

∴当k =t 取最大值,t

的最大值是-。


相关文章

  •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说课稿:概率的基本性质
  •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说课稿:概率的基本性质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叫周婷婷,来自湖南科技大学.我说课的题目是<概率的基本性质>,内容选自于高中教材新课程人教A 版必修3第三章第一节,课时安排为三个课时,本节课内容为第三课时.下面 ...查看


  • 第一学期计划高中数学必修一和必修三
  • 高一数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2013-2014学年度) 李 海 燕 太原市第五十九中学校 2013.09 高一数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2013.9-2013.1 一.学情分析 高一131班全班50人,男生20人,女生30人,高一132 ...查看


  • 高中数学必修3[随机事件的概率]
  • 高中数学必修3<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随机事件的概率>,内容选自于高中教材新课程人教A 版必修3第三章第一节,课时安排为三个课时,本节课内容为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 ...查看


  •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说课稿
  •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说课稿:概率的意义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叫周婷婷,来自龙山中学.我说课的题目是<概率的意义>,内容选自于高中教材新课程人教A 版必修3第三章第一节,课时安排为三个课时,本节课内容为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 ...查看


  • 对高中数学课标教材的分析与研究
  • 对高中数学课标教材的分析与研究 博 兴 一 中 孙 翠 玲 自2004年9月开始,各个版本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验.与原来大纲教材相比,各个版本课标教材在知识内容的体系安排,教材的组织形式和呈现方式等方面都做了很大的 ...查看


  • 对高中数学课标教材的分析与研究 1
  • 对高中数学课标教材的分析与研究 博 兴 一 中 孙 翠 玲 自2004年9月开始,各个版本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验.与原来大纲教材相比,各个版本课标教材在知识内容的体系安排,教材的组织形式和呈现方式等方面都做了很大的 ...查看


  • 必修1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一. 教学目标: l.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 互异性. 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 ...查看


  • 课改修改意见
  • 课改修改意见 地理:1.教材条理性不强,知识体系比较分散,课后应该有个小结: 2.教材内容中缺少可操作性的活动,不能体现学生三维目标: 3.在每节内容课后补充些活动的案例. 历史:1.每个模块存在时间跨度太大,应该用通史的历史发展顺序进行编 ...查看


  • 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2.7)
  • 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小学教育(全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6版) 一.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 (一)专业名称:小学教育(全科) (二)专业代码:670103K 二.招生对象与学制.学习形式 1.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文理兼收. 2.学 ...查看


  • 课程资源整合
  • 学校编号 10394 图书分类号. 学 每20111256 密 级 读違蹄|L大 全日制及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 硕士学位论文 高中历史跨学科渗透教学若干问题研究 --以数学.地理.思政.美术为例 Study on Problems abo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