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解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解

清阳子按:《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简称《清静经》。此经乃由老子《道德经》中“清静无为”的义理阐发而来,文字精到,言简意赅。是中华道家修炼学的重要经典,为性命双修之中“性功”的代表作,经文主旨专讲修炼心性,以“清静心”,体悟大道。此注1998年原曾编入拙著《中华道家修炼学》,今特摘出供大家学习。修炼道教静坐之时,可以默诵此经本文,作为澄心入道的阶梯。

老君曰: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注:大道没有形象,天地得以生育;大道没有情感,日月得以运行;大道没有名称,万物得以长养。

经文: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注:我不知其以何为名,勉强命名为“道”。

经文: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

注:大道之分,有清与浊、动与静之别。

经文: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

注:天为清,地为浊;天为动,地为静。男为清,女为浊;男为动,女为静。

经文: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

注:降者生也,本者始也;流者死也,末者终也。生之始为清,死之终为浊。从生到死,即由清至浊;从始到终,即自静而动。

经文: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注:天为清,地为静。人能常清常静,自然合乎天地。如此则天地之炁,皆可归于我身。

经文: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

注: 吾人元神,本来清纯,可是往往被心念搅扰;吾人本心,原来贞静,可是往往被欲望牵缠。

经文: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

注:为了获得清静,就要修正自己的心念和欲望。经常消除自己的欲望,自然本心贞静;经常澄清自己的心念,自然元神清纯。

经文: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

注:自然能够去掉“六欲”、“三毒”。六欲指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欲望,眼欲视则肝炁漏泄于外,耳欲听则肾炁漏泄于外,鼻欲嗅则肺炁漏泄于外,舌欲尝则脾炁漏泄于外,意欲思则心炁漏泄于外,身欲动则体炁漏泄于外。三毒指三尸阴神,居于人身尾闾、夹脊、玉枕三关,皆属阴气闭塞,阻塞吾人修道之路。六欲、三毒皆为障道之魔,只有遣其欲、澄其心,才能降服魔障,清静修真。

经文: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

注:所以不能降服六欲、三毒之魔障,乃是因为心念未能澄清、欲望未能遣除。

经文: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惟见于空。

注:能够遣欲澄心的人,就能产生这样的效验:往内观看自己的本心,本心归于虚无;往外观看自己的形体,形体归于虚无;往远观看周围的物象,物象归于虚无。明白了内在本心、外在形体和周围物象三者的虚无状态,则一切皆归于空空洞洞。此即《清静经》之“三观法门”,循此修证,可得进入常清常静的境界。

经文: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

注:以空空洞洞进一步观之,则空空洞洞亦无形象可言,仍是空空洞洞,而归于虚无;空空洞洞既归于虚无,虚无亦须归于虚无;虚无既归于虚无,则吾人本心元神湛然澄彻,常处清寂。澄彻清寂而不滞于澄彻清寂,则欲望岂可能够产生?欲望既不能够产生,自然就是真正清静。

经文: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注:用以上修持之清静心,再去应和万物,而能依然保持清静,则谓之“真常”。如此真常,则自然保持清静本性。真常之中,应和万物,而能常常保持清静不改,自然就是常清常静了。

经文: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注:如此常清常静,渐渐合于真道。既然合于真道,即可名为得道。虽然名为得道,其实并未得到什么。因为大道无形无象,得道之后还是没有形象可言。但是为了教化众生,所以名为得道。能够领悟这一道理的人,即可以传授圣道。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解

清阳子按:《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简称《清静经》。此经乃由老子《道德经》中“清静无为”的义理阐发而来,文字精到,言简意赅。是中华道家修炼学的重要经典,为性命双修之中“性功”的代表作,经文主旨专讲修炼心性,以“清静心”,体悟大道。此注1998年原曾编入拙著《中华道家修炼学》,今特摘出供大家学习。修炼道教静坐之时,可以默诵此经本文,作为澄心入道的阶梯。

老君曰: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注:大道没有形象,天地得以生育;大道没有情感,日月得以运行;大道没有名称,万物得以长养。

经文: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注:我不知其以何为名,勉强命名为“道”。

经文: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

注:大道之分,有清与浊、动与静之别。

经文: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

注:天为清,地为浊;天为动,地为静。男为清,女为浊;男为动,女为静。

经文: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

注:降者生也,本者始也;流者死也,末者终也。生之始为清,死之终为浊。从生到死,即由清至浊;从始到终,即自静而动。

经文: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注:天为清,地为静。人能常清常静,自然合乎天地。如此则天地之炁,皆可归于我身。

经文: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

注: 吾人元神,本来清纯,可是往往被心念搅扰;吾人本心,原来贞静,可是往往被欲望牵缠。

经文: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

注:为了获得清静,就要修正自己的心念和欲望。经常消除自己的欲望,自然本心贞静;经常澄清自己的心念,自然元神清纯。

经文: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

注:自然能够去掉“六欲”、“三毒”。六欲指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欲望,眼欲视则肝炁漏泄于外,耳欲听则肾炁漏泄于外,鼻欲嗅则肺炁漏泄于外,舌欲尝则脾炁漏泄于外,意欲思则心炁漏泄于外,身欲动则体炁漏泄于外。三毒指三尸阴神,居于人身尾闾、夹脊、玉枕三关,皆属阴气闭塞,阻塞吾人修道之路。六欲、三毒皆为障道之魔,只有遣其欲、澄其心,才能降服魔障,清静修真。

经文: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

注:所以不能降服六欲、三毒之魔障,乃是因为心念未能澄清、欲望未能遣除。

经文: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惟见于空。

注:能够遣欲澄心的人,就能产生这样的效验:往内观看自己的本心,本心归于虚无;往外观看自己的形体,形体归于虚无;往远观看周围的物象,物象归于虚无。明白了内在本心、外在形体和周围物象三者的虚无状态,则一切皆归于空空洞洞。此即《清静经》之“三观法门”,循此修证,可得进入常清常静的境界。

经文: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

注:以空空洞洞进一步观之,则空空洞洞亦无形象可言,仍是空空洞洞,而归于虚无;空空洞洞既归于虚无,虚无亦须归于虚无;虚无既归于虚无,则吾人本心元神湛然澄彻,常处清寂。澄彻清寂而不滞于澄彻清寂,则欲望岂可能够产生?欲望既不能够产生,自然就是真正清静。

经文: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注:用以上修持之清静心,再去应和万物,而能依然保持清静,则谓之“真常”。如此真常,则自然保持清静本性。真常之中,应和万物,而能常常保持清静不改,自然就是常清常静了。

经文: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注:如此常清常静,渐渐合于真道。既然合于真道,即可名为得道。虽然名为得道,其实并未得到什么。因为大道无形无象,得道之后还是没有形象可言。但是为了教化众生,所以名为得道。能够领悟这一道理的人,即可以传授圣道。


相关文章

  • 道家学派与道教
  • 道家学派与道教 河北武邑中学 刘庆伟 在学习中学历史时,学生容易把道家学派和道教混为一谈,其实道家学派和道教有本质的区别,当然二者也有联系,现在就详细解读一下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道家与道教的区别: 一.道家与道教产生于不同的时代.道家由老子 ...查看


  • 亳州老君碑古字谱_考释_路迪民
  • 武当 <亳州老君碑古字谱>考释%上& !路迪民 太极拳的理论,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哲学之中,特别是老子<道德经> 和<易经>,可谓太极拳的主要哲学基<础.近年来,亳州老君碑古字谱>逐渐面 ...查看


  • 道家的哲学思想
  • 道家的哲学思想 重要哲学家之思想 道家的理论奠定于老子,老子<道德经>一书上下五千言,字字珠玑,书中广论道的形上学义.人生智慧义,提出一种有物混成且独立自存之自然宇宙起源论,也提出世界存在与运行原理是"反者道之动&qu ...查看


  • 道家,气功及生命研究
  • 引用中正和谐 [置顶]中华数术家气功及道德真经学 [置顶]天华文化 <悟道:宇宙八大规律>4 <悟道:宇宙八大规律>7 <悟道:宇宙八大规律>8 <悟道:宇宙八大规律> "阳神出窍& ...查看


  • [中国古代名人圣贤]之第68.69.70集-[千古智者-老子](文本稿)
  • <千古智者-老子>(上) 老子,即老聃,是春秋末年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是中国本土化宗教-道教思想的始祖和灵魂人物,是道教的创始人. 根据太史公所记,老子是楚国苦县人氏,即今天的河南省鹿邑县.老子生活于春秋末期,生卒年月已无处可以考 ...查看


  • 正统道藏目录
  • 正 统 道藏目 录(摘自 海上隍城网庙站 序)号页码 1 23 45 6 7 8 9 10 1 11 2 3114 5116 1 178 9120 2122 2 32 245 6227 2 8923 3103 23 334 35 63 3 ...查看


  • 太上老君(道教创始人)即老子 太清道德天尊
  • 太上老君(道教创始人) [tài shàng lǎo jūn] 太上老君是公认的道教创始人,即道德天尊[1] .又称太上道祖.道祖.太清道德天尊.混元上帝.降生天尊.开皇末劫天尊.[1] 后期小部分道教又把太上和太清纳入道教最高之列,称谓道 ...查看


  • 道教与跨文化传播
  • 道教,又名道家.黄老.老氏与玄门等,由张道陵张天师于东汉时期创立,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固有宗教,并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而形成的.[1]而<道经>上则记载道教起源于盘古开天辟地,元始立教说法,传至世间,创始于黄帝 ...查看


  • 古董收藏这些年--务实收藏研究可以很好的净化心灵
  • 在一个浮躁的社会里,心灵得以净化则是每个有理想.有追求之人的夙愿.因为只有心灵清静节欲(金钱.权力.美色.享乐无为),才会免除烦恼,干点人应该干的价值之事,而不是浪费时间和生命成为随波逐流的过客.这样,等于我们白来世界一回.当然,每个人都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