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逆命题与逆定理
19.4.1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逆命题与逆定理的概念、在简单情况下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
并了解原命题成立,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给学生以思想方法的启迪:我们常常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研究某一个问题,这样的研究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发展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等品质.
学生分析:根据生活中的体会,学生对于这一节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数学概念的严
谨性和逻辑性把握不是很到位。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原命题、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通过比较,提高学
生的辨析与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用,培养学生说理有据,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想法的良好意识;
3、情感与态度目标:积极投入,全力以赴,初步感受公理化方法对数学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价值。
重点难点:重点: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
难点:判断逆命题的真假。
教具准备: 教法:“学、探、测” 学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案
1.什么叫逆命题?
2.如果一个命题是真命题,那么它的逆命题一定是真命题吗?
3.什么叫逆定理?
二、基础知识探究
探究点一 逆命题与互逆命题
问题1:命题由哪两部分组成?
答案:命题由题设和结论组成。
问题2:如果把一个命题的题设与结论互换位置,组成一个新的命题,那么新命题与原
命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案:一般来说,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题设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题设,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命题就叫做它的逆命题;逆命题是一个命题,而互逆命题指的是两个命题之间的关系。
答案:每个命题都有它的逆命题。原命题是真命题,它的逆命题未必是真命题,例如原命题“对顶角相等”是真命题,而它的逆命题“相等的角是对顶角”为假命题。 问题4:如何判断一个命题的逆命题是假命题?
答案:举反例。
探究点二 逆定理与互逆定理
问题1:定理与命题有什么关系?
答案:定理是命题,而命题不一定是定理。
问题2:定理一定存在逆定理吗?
答案:定理与逆定理一定是真命题;定理是一个命题,然而它的逆命题不一定正确,所以定理不一定存在逆定理。
问题3:什么是互逆定理?
答案: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也是定理,那么这两个定理叫做互逆定理,其中的一个定理叫做另一个定理逆定理。
归纳总结:特别注意定理、逆定理、互逆定理的联系: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也是定理,那么这两个定理叫做互逆定理,其中的一个定理叫做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
三、知识综合应用
例1.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指出这些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并判断其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1)两个负数之积为正数; (2)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3)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如果ab,那么ab.
思考1:如何判断命题的题设与结论?
思考2:如何根据原命题的题设与结论写出逆命题?
思考3:如何说明一个逆命题是假命题?
例2.写出下列定理的逆命题,并判断其能否成为原定理的逆定理:
(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思考1:定理与逆定理一定是真命题吗?
思考2:如何判断定理的逆命题能否成为原定理的逆定理?
四、课堂练习
1.说出下列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并说出它们的逆命题:
(1)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那么它的两个锐角互余;
(2)等边三角形的每个角都等于60°;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4)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5)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2.举例说明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假命题:
(1)如果一个整数的个位数字是5,那么这个整数能被5整除;
(2)如果两个角都是直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存在哪些疑惑?
六:随堂检测:
1.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
A.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C.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D.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2.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2A.若a<-2,则a>4 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D.平行四边形有一组对边互相平行
3.命题“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的逆命题是
4.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其真假:
2(1)若x1,则x1; (2)若ab,则ab.
5.下面的原命题与逆命题是互逆定理吗?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222(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a,b,c满足abc,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22与“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bc”;
(2)“对顶角相等”与“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七、布置作业P89 练习 第1、2、3题
八、板书设计
黑板分为左、中、右三部分,中间和右边用于教师板书课本例题等,写满后擦去更新,左边用于板书以下内容。
命题的概念:
19.4逆命题与逆定理
19.4.1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逆命题与逆定理的概念、在简单情况下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
并了解原命题成立,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给学生以思想方法的启迪:我们常常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研究某一个问题,这样的研究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发展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等品质.
学生分析:根据生活中的体会,学生对于这一节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数学概念的严
谨性和逻辑性把握不是很到位。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原命题、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通过比较,提高学
生的辨析与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用,培养学生说理有据,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想法的良好意识;
3、情感与态度目标:积极投入,全力以赴,初步感受公理化方法对数学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价值。
重点难点:重点: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
难点:判断逆命题的真假。
教具准备: 教法:“学、探、测” 学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案
1.什么叫逆命题?
2.如果一个命题是真命题,那么它的逆命题一定是真命题吗?
3.什么叫逆定理?
二、基础知识探究
探究点一 逆命题与互逆命题
问题1:命题由哪两部分组成?
答案:命题由题设和结论组成。
问题2:如果把一个命题的题设与结论互换位置,组成一个新的命题,那么新命题与原
命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案:一般来说,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题设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题设,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命题就叫做它的逆命题;逆命题是一个命题,而互逆命题指的是两个命题之间的关系。
答案:每个命题都有它的逆命题。原命题是真命题,它的逆命题未必是真命题,例如原命题“对顶角相等”是真命题,而它的逆命题“相等的角是对顶角”为假命题。 问题4:如何判断一个命题的逆命题是假命题?
答案:举反例。
探究点二 逆定理与互逆定理
问题1:定理与命题有什么关系?
答案:定理是命题,而命题不一定是定理。
问题2:定理一定存在逆定理吗?
答案:定理与逆定理一定是真命题;定理是一个命题,然而它的逆命题不一定正确,所以定理不一定存在逆定理。
问题3:什么是互逆定理?
答案: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也是定理,那么这两个定理叫做互逆定理,其中的一个定理叫做另一个定理逆定理。
归纳总结:特别注意定理、逆定理、互逆定理的联系: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也是定理,那么这两个定理叫做互逆定理,其中的一个定理叫做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
三、知识综合应用
例1.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指出这些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并判断其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1)两个负数之积为正数; (2)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3)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如果ab,那么ab.
思考1:如何判断命题的题设与结论?
思考2:如何根据原命题的题设与结论写出逆命题?
思考3:如何说明一个逆命题是假命题?
例2.写出下列定理的逆命题,并判断其能否成为原定理的逆定理:
(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思考1:定理与逆定理一定是真命题吗?
思考2:如何判断定理的逆命题能否成为原定理的逆定理?
四、课堂练习
1.说出下列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并说出它们的逆命题:
(1)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那么它的两个锐角互余;
(2)等边三角形的每个角都等于60°;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4)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5)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2.举例说明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假命题:
(1)如果一个整数的个位数字是5,那么这个整数能被5整除;
(2)如果两个角都是直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存在哪些疑惑?
六:随堂检测:
1.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
A.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C.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D.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2.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2A.若a<-2,则a>4 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D.平行四边形有一组对边互相平行
3.命题“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的逆命题是
4.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其真假:
2(1)若x1,则x1; (2)若ab,则ab.
5.下面的原命题与逆命题是互逆定理吗?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222(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a,b,c满足abc,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22与“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bc”;
(2)“对顶角相等”与“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七、布置作业P89 练习 第1、2、3题
八、板书设计
黑板分为左、中、右三部分,中间和右边用于教师板书课本例题等,写满后擦去更新,左边用于板书以下内容。
命题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