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沟通的基本礼仪(文本内容)

第六讲 沟通的基本礼仪

第一章 见面、介绍的基本礼仪

一、介绍的定义

介绍,就是人际交往中与他人进行沟通、增进了解、建立联系的一种最基本、最常规的方式。在社交活动中,如欲结识某个人或某些人,而又无人引见,如有可能即可自己充当自己的介绍人,自己将自己介绍给对方。

二、自我介绍的具体形式:

1.是应酬式,应酬式的自我介绍,适用于某些公共场合和一般性的社交场合,它的对象,主要是进行一般接触的交往对象。

2.是工作式,工作式的自我介绍的内容,应当包括本人姓名、供职的单位及其部门、担负的职务或从事的具体工作等三项。

3.是交流式,交流式的自我介绍,主要适用于在社交活动中,它是一种刻意寻求与交往对象进一步交流与沟通,希望对方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与自己建立联系的自我介绍。交流式自我介绍的内容,大体应当包括介绍者的姓名、工作、籍贯、学历、兴趣以及与交往对象的某些熟人的关系。

4.是礼仪式,礼仪式的自我介绍,适用于讲座、报告、演出、庆典、仪式等一些正规而隆重的场合。它是一种意在表示对交往对象友好、敬意的自我介绍。礼仪式的自我介绍的内容,亦包含姓名、单位、职务等项,但是还应多加入一些适宜的谦辞、敬语,以示自己礼待交往对象。

5.问答式,问答式的自我介绍,一般适用于应试、应聘和公务交往。问答式的自我介绍的内容,讲究问什么答什么,有问必答。

三、自我介绍的分寸:

1、注意时间。以半分钟左右为佳,如无特殊情况最好不要长于1分钟。进行自我介绍的适当时间,指的一是对方有兴趣时,二是对方有空闲时,三是对方情绪好时,四是对方干扰少时,五是对方有要求时。进行自我介绍的不适当时间,是指对方无兴趣、无要求、工作忙、干扰大、心情坏、休息用餐或正忙于私人交往之时。

2、讲究态度。进行自我介绍,态度务必要自然、友善、亲切、随和。届时应显得落落大方,笑容可掬。既不要小里小气,畏首畏尾,又不要虚张声势,轻浮夸张,矫揉造作。

3、力求真实。除自我介绍外,

三、他人介绍

又称第三者介绍,它是经第三者为彼此不相识的双方引见、介绍的一种介绍方式。决定为他人作介绍,要审时度势,熟悉双方情况。如有可能,在为他人作介绍之前,最好先征求一下双方的意见,以免为原本相识者或关系恶劣者去作介绍。在为他人作介绍时,先介绍谁?后介绍谁?是一个比较敏感的礼仪问题。

1.介绍方式

介绍也有先后之别,应把身份低、年纪轻的介绍给身份高、年纪大的,把男子介绍给妇女。介绍时,除妇女和年长者外,一般应起立;但在宴会桌上,会谈桌上可不必起立,被介绍者只要微笑点头有所表示即可。

2.介绍过程中注意的礼仪

被第三者介绍给对方时,要说“您好”“久仰久仰”或“见到您非常高兴”,并主动握手或点头示意,表示友善、创造良好气氛。

有些国家(如日本)的客人习惯于以交换名片来介绍自己的姓名和身份,这样双方见面

时,只需将自己的名片恭敬地递给对方即可。

若宾主早已相识,则不必介绍,双方直接行见面礼就可以了。

【案例】某甲或某乙正在交谈,你想加入,而你们彼此又不认识,你就应该选择甲乙谈话出现停顿的时候再去自我介绍,并说一些:

四、握手礼仪

握手是大多数国家相互见面和离别时的礼节。此外,它还含有感谢、慰问、祝贺或相互鼓励的表示。

1.握手的标准姿势

握手的标准方式是行至距握手对象1米处,双腿立正,上身略向前倾,伸出右手,四指并拢,拇指张开与对方相握,握手时用力适度,上下稍晃动3、4次,随即松开手,恢复原状。与人握手,神态要专注、热情、友好、自然,面含笑容,目视对方双眼,同时向对方问候。

2.握手过程中注意的四个要素

(1)握手力度。握手时为了表示热情友好,应当稍许用力,但以不握痛对方的手为限度。在一般情况下,握手不必用力,握一下即可。男子与女子握手不能握得太紧,西方人往往只握一下妇女的手指部分,但老朋友可以例外。

(2)先后顺序。握手的先后顺序为:男女之间,男方要等女方先伸手后才能握手,如女方不伸手,无握手之意,方可用点头或鞠躬致意;宾主之间,主人应向客人先伸手,以示欢迎;长幼之间,年幼的要等年长的先伸手;上下级之间,下级要等上级先伸手,以示尊重。多人同时握手切忌交叉,要等别人握完后再伸手。握手时精神要集中,双目注视对方,微笑致意,握手时不要看着第三者,更不能东张西望,这都是不尊重对方的表现。军人戴军帽与对方握手时,应先行举手礼,然后再握手。

(3)握手时间。握手时间的长短可根据握手双方亲密程度灵活掌握。初次见面者,一般应控制在3秒钟以内,切忌握住异性的手久久不松开。即使握同性的手,时间也不宜过长,以免对方欲罢不能。但时间过短,会被人认为傲慢冷淡,敷衍了事。

(4)握手禁忌。不要在握手时戴着手套或戴着墨镜,另一只手也不能放在口袋里。只有女士在社交场合可以戴着薄纱手套与人握手。握手时不宜发长篇大论,点头哈腰,过分客套,这只会让对方不自在,不舒服。与基督教徒交往时,要避免交叉握手。这种形状类似十字架,在基督教信徒眼中,被视为不吉利。与阿拉伯人、印度人打交道,切忌用左手与他人握手,因为他们认为左手是不洁的。除长者或女士,坐着与人握手是不礼貌的,只要有可能,都要起身站立。

名片,是当代社会 私人交往和公务交往中一种最为经济实用的介绍性媒介。由于它印制规范、文字简洁、使用方便、便于携带、易于保存,而且不讲尊卑、不分职业、不论男女老幼均可使用,因此使它用途广泛,颇受社会各界的欢迎。

一、名片的选择

眼下国内最通用的名片规格为9×5.5,即长9厘米,宽5.5厘米。如无特殊需要,不应将名片制作过大,甚至有意搞折叠式,免得给人以标新立异、虚张声势、有意摆谱之感。印制名片的纸张,宜选庄重朴素的白色、米色、淡蓝色、淡黄色、淡灰色,并且以一张名片一色为好。

最好不要印制杂色名片,令人看得眼花缭乱。也不要用黑色、红色、粉色、紫色、绿色印制名片,它们均会给人以失之于庄重的感觉。不提倡在名片上印人像、漫画、花卉、宠物。这些东西并无实用价值,却会给人以华而不实的印象。在国内使用的名片,宜用汉语简体字,不要故弄玄虚,使用繁体汉字。切勿在一枚名片上采用两种以上的文字,也不要将两种文字交错印在同一面。制作名片,最好不要手书自制,也不要以复印、油印、影印的方法制作名片,它们均不够正规。

二、交换名片的时机

1希望认识对方;2表示自己重视对方;3被介绍给对方;4对方想要自己的名片;5提议交换名片;6初次登门拜访对方;7通知对方自己的变更情况;8打算获得对方的名片。

三、不必递交名片的情况

1、对方是陌生人;2不想认识对方;3不愿与对方深交;4对方对自己并无兴趣;5经常与对方见面;6双方之间地位、身份、年龄差别悬殊。

四、交换名片时的基本礼仪

1.递交名片时的基本礼仪

递交名片给他人时,应郑重其事。最好是起身站立,走上前去,使用双手或者右手,将名片正面面对对方,交予对方。切勿以左手递交名片,不要将名片背面面对对方或是颠倒着面对对方,不要将名片举得高于胸部,不要以手指夹着名片给人。若对方是少数民族或外宾,则最好将名片上印有对方认得的文字的那一面面对对方。将名片递给他人时,口头应有所表示。可以说:“请多指教”,“多多关照”,“今后保持联系”,“我们认识一下吧”,或是先作一下自我介绍。与多人交换名片,应讲究先后次序,或由近而远,或由尊而卑,一定要依次进行。切勿挑三拣四,采用“跳跃式”。

2.接受名片时的基本礼仪

当他人表示要递名片给自己或交换名片时,应立即停止手上所做的一切事情,起身站立,面含微笑,目视对方。接受名片时宜双手捧接,或以右手接过,切勿单用左手接过,“接过名片,首先要看”,这一点至为重要。具体而言,就是换过名片后,当即要用半分钟左右的时间,从头至尾将其认真默读一遍,若接过他人名片后看也不看,或手头把玩,或弃之桌上,或装入衣袋,或交予他人,都算失礼。

接受他人名片时,应口头道谢,或重复对方所使用的谦词敬语,如“请您多关照”,“请您多指教”,不可一言不发。若需要当场将自己名片递过去,最好在收好对方名片后再给,不要左右开弓,一来一往同时进行。

一、拜访礼仪

1.拜访应选择适当的时间,如果双方有约,应准时赴约。万一因故不得不迟到或取消访问,应立即通知对方。

2.到达拜访地点后,如果与接待者是第一次见面,应主动递上名片,或作自我介绍。对熟人可握手问候。

3.如果接待者因故不能马上接待,应安静地等候,有抽烟习惯的人,要注意观察该场所是否有禁止吸烟的警示。如果等待时间过久,可向有关人员说明,并另定时间,不要显现出不耐烦。

4.与接待者的意见相左,不要争论不休。对接待者提供的帮助要致以谢意,但不要过分。

5.谈话时开门见山,不要海阔天空,浪费时间。

6.要注意观察接待者的举止表情,适可而止,当接待者有不耐烦或有为难的表现时,应转换话题或口气,当接待者有结束会见的表示时,应立即起身告辞。

二、接待礼仪

接待礼仪中的要注意的几点:

1.张口莫问“还记得我吗”

见面时不可向仅有数面之缘的朋友提问“你还记得我吗?”对方若真的不记得了,无论是实话实说还是假装记得却叫不出名字,彼此都会觉得非常尴尬。得体的方式应该自我介绍说:“我是某某,我们曾在某地见过面。”

2.慎说“代问夫人好”

如果您遇到一位好久没有联系的朋友,又不太了解对方的近况,在问候时应注意不要轻易说“代问夫人好”、“代问先生好”这样的话。如果对方已经离婚,或者配偶已过世,那么您的好心问候就会让对方很尴尬。包括问起对方是否还在哪哪高就等问题。因此见面应该笼统问候,比如说“代问家人好”、“最近忙吗”等等,再确定下面的话题。

3.少让小孩行“吻”礼

孩子行吻礼无论是采用用自己的小手贴在自己嘴上“啪”一下的“分吻”的方式,或者直接亲在大人的脸上,都不符合现代卫生观点。因此建议少让孩子行吻礼。

4.握手礼请您伸双手

见到长辈您应该鞠躬,您应双手交叉轻放身前,对方年岁越长、身份越高,鞠躬也应越深。如果长辈伸出手来,您则应该伸出双手,并轻握住长辈的手后停留几秒钟,以示尊重。还要记得道别时也别忘行个礼。

第四章 电话礼仪、手机使用礼仪、馈赠礼仪

一、电话礼仪

电话被现代人公认为便利的通讯工具,在日常工作中,使用电话的语言很关键,它直接影响着一个部门的声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过电话也能粗略判断对方的人品、性格。因而,掌握正确的、礼貌待人的打电话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打电话时虽然相互看不见,但说话声音的大小,对待对方的态度,使用语言的简洁程度等看不见的风度表现,都通过电话传给了对方。电话虽然是机械的,但使用它的,第一件事就是用声调表达出你的诚恳和热情,声音悦耳,音量适中,这是每一位打电话的人都应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的礼貌。

(一)打电话时的注意事项:

1.打电话的时间。往对方家里打电话,应避开早晨8点钟以前,晚上10点钟以后。往单位打电话谈公事,最好避开临下班前10分钟。尤其是需要查询后,方可回复的电话,处理各种业务问题的电话,最好在早晨上班的时候打,此时人们头脑最清楚,办事效率最高。

2.打电话时要先通报自己的单位或姓名。开口就打听自己需要了解的事情,咄咄逼人的态度是令人反感的。礼貌地询问对方是否方便之后,再开始交谈。比如,“您好! 我是××公司,我想占用您5分钟时间,提两个问题,可以吗?”假如要找的人不在,对方又问是否有什么话需转告时,你千万不要一声“没有”就挂断,一般做法是留下姓名和电话号码,如果真没事可转告,也应客气地道谢。

3.电话内容应言简意赅,切忌长时间占用电话聊天。办公室的电话用于办公,最好不在上班时间内打私人电话。由于某种原因,电话中断了,要由打电话的人重新拨打。

4.打完电话挂掉时要轻,赌气地把话筒一扔,是没有礼貌的做法。一般应由年长者或接电话的一方先挂电话。

(二)接电话人需注意的事项。

1.电话铃一响,就应马上去接,不要采取怠慢态度。接电话首先报出单位名称或部门。接电话找人是常有的事,你不要一声“不在”不容分说就把电话挂上了,也不能过分追问对方情况,你找他有什么事,你是他什么人。这都是非常失礼的表现。你应说:“请稍等!”如果没有看见对方找的人,要立即告之:“对不起,本人不在,需要我转告什么吗?” 但询问对方姓名后再说“本人不在”这样很容易引起对方的误解。

2.接电话时,嘴里正吃着东西,要尽快把东西吞下去再接,免得对方听不清楚并有失礼之嫌。

3.拨错号码是常有的事,接到拨错号码的电话,你不能一声“错了”,然后重重地挂上电话,要语气温和地告诉对方:“你打错了,这是××单位。”当你自己拨错电话后,应向对方道一声歉。

4.别人打电话找你,你应该尽可能地亲自去接,就是手里有很忙的事,也要把它放下,让家人或他人去代接是不礼貌的。电话可以传递信息,可以增加工作效率,如果不学会和遵守使用电话的常识,那将会适得其反。

二、手机使用礼仪

使用手机、呼机要注意场合,不要招摇过市,在公共场所要使用振动功能,接听电话要避开人群,乘飞机、开汽车、经过加油站、到医院探病人和参加集体活动时,都不得使用手机或呼机。

三、馈赠礼仪

1.馈赠的时机与方式

礼物一般应当面赠送。但有时参加婚礼,也可事先送去。礼贺节日、赠送年礼,可派人

送上门或邮寄。这时应随礼品附上送礼人的名片,也可手写贺词,装在大小相当的信封中,信封上注明受礼人的姓名,贴在礼品包装皮的上方。通常情况下,当众只给一群人中的某一个人赠礼是不合适的。因为受礼人会有受贿和受愚弄之感,而且会使没有受礼的人有受冷落和受轻视之感。

2.馈赠的场合

给关系密切的人送礼也不宜在公开场合进行,以避免给公众留下你们关系密切完全是靠物质的东西支撑的感觉。只有礼轻情义重的特殊礼物,表达特殊情感的礼物,才适宜在大庭广众面前赠送。因为这时公众已变成你们真挚友情的见证人。如一份特别的纪念品等。

3.馈赠的态度及语言表达方式

送礼时要注意态度、动作和语言表达。平和友善、落落大方的动作并伴有礼节性的语言表达,才是受礼方乐于接受的。那种做贼式的悄悄地将礼品置于桌下或房某个角落的做法,不仅达不到馈赠的目的,甚至会恰得其反。在我国一般习惯上,送礼时自己总会过分谦虚地说:

4.馈赠的习俗礼俗

因人因事因地施礼,是社交礼仪的规范之一,对于礼品的选择,也应符合这一规范要求。礼品的选择,要针对不同的受礼对象区别对待。一般说来,对家贫者,以实惠为佳;对富裕者,以精巧为佳;对恋人、爱人、情人、以纪念性为佳;对朋友,以趣味性为佳;对老人,以实用为佳;对孩子,以启智新颖为佳;对外宾,以特色为佳。

5.馈赠的禁忌

【例】中国普遍有“好事成双”的说法,因而凡是大贺大喜之事,所送之礼,均好双忌单,但广东人则忌讳:“4”这个偶数,因为在广东话中,“4”听起来就像是“死”,是不吉利的。再好,白色虽有纯洁无瑕之意,但中国人比较忌讳,因为在中国,白色常是大悲之色和贫穷之色。同样,黑色也被视为不吉利、是凶灾之色,哀丧之色。而红色,则是喜庆、祥和、欢庆的象征,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另外,我国人民还常常讲究给老人不能送钟表,给夫妻或情人不能送梨,因国

6.礼品选择的技巧

①礼重情义:送礼时,切不可简单地以金钱替代。赠送生日礼品的最佳选择一般是工艺品、生日蛋糕、鲜花、贺卡等,于小中见大。同时不在乎您送的礼品有多重,而在于您能记住您亲友的生日,不忘送上一份温馨的祝福。

②投其所好:送礼应送到受礼方的心坎里,你需要注意观察并了解对方喜欢哪样东西而又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此时你送的这件得体的礼物会在他的心灵上架起情感沟通的桥梁。

③因人而异:送礼之前,必须认真了解收受礼品者的个性,性格开朗的人,礼宜大气、华贵;性格沉静蓄、稳重的人,礼宜含蓄、精美。

④求新求异:送礼也应创意出新,要能在把握对方心理需求的基础上尽量送一些受礼者意想不到的礼物,体现出礼品的个性色彩和文化品味。礼品应有前瞻性和艺术性。

⑤合乎潮流:送礼宜顺时尚潮流而动,忌送一些过时的礼品,别人送给你的礼物也宜自用或选 送合适的对象,切 忌盲目转送他人,以免费力不讨好。

⑥包装精美:国外送礼最讲究包装精美,礼品本身的属性也决定了人们对包装的追求。包装与礼品价值应大体相称。

⑦量体裁衣:选购礼品时还必须根据自己的身份及经济承受能力选择相宜的礼品,切忌

打肿脸充胖子或盲目攀比去选一些过于贵重的礼品。

⑧注重售后服务:有些礼品如小家电、工艺钟表等,与普通商品一样有售后服务等问题。选购礼品者应主动索取票 据、说明书等一并放在礼品中,以免除受礼者的后顾之忧,让对方感到你的一份细心。

第五章 装束礼仪

服饰是一种文化,它可以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素养、精神面貌和物质文明发展的程度;服饰又是一种“语言”,它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文化修养、审美情趣,也能表现出一个人对自己、对他人以至于生活的态度。

一、着装的原则

1.TPO原则

T、P、O分别是英语中Time、Place、Object三个单词的首字母缩写。

2.整体性原则

正确的着装,能起到修饰形体、容貌等作用,形成和谐的整体美。服饰的整体美构成,包括人的形体、内在气质和服饰的款式、色彩、质地、工艺及着装环境等。服饰美就是从这多种因素的和谐统一中显现出来。

3.个性化原则

着装的个性化原则,主要指依个人的性格、年龄、身材、爱好、职业等要素着装,力求反映一个人的个性特征。选择服装因人而异,着重点在于展示所长,遮掩所短,显现独特的个性魅力和最佳风貌。现代人的服饰呈现出越来越强的表现个性的趋势。

4.整洁原则

在任何情况下,服饰都应该是整洁的。衣服不能沾有污渍,不能有绽线的地方,更不能有破洞,扣子等配件应齐全。衣领和袖口处尤其要注意整洁。

二、着装的搭配

1.着装要满足担当不同社会角色的需要。人们的社会生活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在不同的场合担当不同的社会角色,因此要根据情况选择不同的着装,以满足担当不同社会角色的需要。

2.着装要和肤色、形体、年龄相协调。比如,较胖的人不要穿横格的衣服,肩胛窄小的人可以选择有衬肩的上衣,颈短的人可选择无领或低领款式的上衣,而中老年妇女不能像少女一样穿超短裙。

3.着装还要注意色彩的搭配。色彩搭配的方法有两种,即亲色调和法和对比色调和法。亲色调和法是将色调近似但深浅浓淡不同的颜色组合在一起。对比调和法是将对比色进行搭配,使之对立,既突出各自的特征,又能相映生辉。

三、西装的穿着规范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交往,西装已成为当今国际上最标准的通用礼服,它能在各种礼仪场合穿着。其具体的礼仪规范为:

1.西装的套件。西装有单件上装和套装之分。非正式场合,可穿单件上装配以各种西裤或牛仔裤等;半正式场合,应着套装,可视场合气氛在服装的色彩、图案上选择大胆些;正式场合,则必须穿颜色素雅的套装,以深色、单色为宜。

2.衬衫。与西装配套的衬衫须挺括、整洁、无皱折,尤其是领口。衬衣袖子应以抬手时比西装衣袖长出2厘米左右为宜,领子应略高于西服领,下摆要塞进西裤。如不系领带,可不扣领口。

3.领带。领带必须打在硬领衬衫上,要与衬衫、西服和谐,其长度以到皮带扣处为宜。若内穿毛衣或毛背心等,领带必须置于毛衣或背心内,且西服下端不能露出领带头。领带夹是用来固定领带的,其位置不能太靠上,以衬衫的第4粒纽扣处为宜。

4.西装的纽扣。西装有单排扣和双排扣之分。双排扣西装,一般要求将扣全部扣好;

单排扣西装,若是三粒扣子的只系中间一粒,两粒扣子的只系上面的一粒,或者全部不扣。

5.西装的帕饰。西装的胸袋又称手帕兜,用来插装饰性手帕,也可空着。手帕须根据不同的场合折叠成各种形状,插于西装胸袋。

6.西装要干净、平整,裤子要熨出裤线。

7.穿西装一定要穿皮鞋,且要上油擦亮,皮鞋的颜色要与西装相配套。穿皮鞋还要配上合适的袜子,使它在西装与皮鞋之间起到一种过渡作用。

第六讲 沟通的基本礼仪

第一章 见面、介绍的基本礼仪

一、介绍的定义

介绍,就是人际交往中与他人进行沟通、增进了解、建立联系的一种最基本、最常规的方式。在社交活动中,如欲结识某个人或某些人,而又无人引见,如有可能即可自己充当自己的介绍人,自己将自己介绍给对方。

二、自我介绍的具体形式:

1.是应酬式,应酬式的自我介绍,适用于某些公共场合和一般性的社交场合,它的对象,主要是进行一般接触的交往对象。

2.是工作式,工作式的自我介绍的内容,应当包括本人姓名、供职的单位及其部门、担负的职务或从事的具体工作等三项。

3.是交流式,交流式的自我介绍,主要适用于在社交活动中,它是一种刻意寻求与交往对象进一步交流与沟通,希望对方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与自己建立联系的自我介绍。交流式自我介绍的内容,大体应当包括介绍者的姓名、工作、籍贯、学历、兴趣以及与交往对象的某些熟人的关系。

4.是礼仪式,礼仪式的自我介绍,适用于讲座、报告、演出、庆典、仪式等一些正规而隆重的场合。它是一种意在表示对交往对象友好、敬意的自我介绍。礼仪式的自我介绍的内容,亦包含姓名、单位、职务等项,但是还应多加入一些适宜的谦辞、敬语,以示自己礼待交往对象。

5.问答式,问答式的自我介绍,一般适用于应试、应聘和公务交往。问答式的自我介绍的内容,讲究问什么答什么,有问必答。

三、自我介绍的分寸:

1、注意时间。以半分钟左右为佳,如无特殊情况最好不要长于1分钟。进行自我介绍的适当时间,指的一是对方有兴趣时,二是对方有空闲时,三是对方情绪好时,四是对方干扰少时,五是对方有要求时。进行自我介绍的不适当时间,是指对方无兴趣、无要求、工作忙、干扰大、心情坏、休息用餐或正忙于私人交往之时。

2、讲究态度。进行自我介绍,态度务必要自然、友善、亲切、随和。届时应显得落落大方,笑容可掬。既不要小里小气,畏首畏尾,又不要虚张声势,轻浮夸张,矫揉造作。

3、力求真实。除自我介绍外,

三、他人介绍

又称第三者介绍,它是经第三者为彼此不相识的双方引见、介绍的一种介绍方式。决定为他人作介绍,要审时度势,熟悉双方情况。如有可能,在为他人作介绍之前,最好先征求一下双方的意见,以免为原本相识者或关系恶劣者去作介绍。在为他人作介绍时,先介绍谁?后介绍谁?是一个比较敏感的礼仪问题。

1.介绍方式

介绍也有先后之别,应把身份低、年纪轻的介绍给身份高、年纪大的,把男子介绍给妇女。介绍时,除妇女和年长者外,一般应起立;但在宴会桌上,会谈桌上可不必起立,被介绍者只要微笑点头有所表示即可。

2.介绍过程中注意的礼仪

被第三者介绍给对方时,要说“您好”“久仰久仰”或“见到您非常高兴”,并主动握手或点头示意,表示友善、创造良好气氛。

有些国家(如日本)的客人习惯于以交换名片来介绍自己的姓名和身份,这样双方见面

时,只需将自己的名片恭敬地递给对方即可。

若宾主早已相识,则不必介绍,双方直接行见面礼就可以了。

【案例】某甲或某乙正在交谈,你想加入,而你们彼此又不认识,你就应该选择甲乙谈话出现停顿的时候再去自我介绍,并说一些:

四、握手礼仪

握手是大多数国家相互见面和离别时的礼节。此外,它还含有感谢、慰问、祝贺或相互鼓励的表示。

1.握手的标准姿势

握手的标准方式是行至距握手对象1米处,双腿立正,上身略向前倾,伸出右手,四指并拢,拇指张开与对方相握,握手时用力适度,上下稍晃动3、4次,随即松开手,恢复原状。与人握手,神态要专注、热情、友好、自然,面含笑容,目视对方双眼,同时向对方问候。

2.握手过程中注意的四个要素

(1)握手力度。握手时为了表示热情友好,应当稍许用力,但以不握痛对方的手为限度。在一般情况下,握手不必用力,握一下即可。男子与女子握手不能握得太紧,西方人往往只握一下妇女的手指部分,但老朋友可以例外。

(2)先后顺序。握手的先后顺序为:男女之间,男方要等女方先伸手后才能握手,如女方不伸手,无握手之意,方可用点头或鞠躬致意;宾主之间,主人应向客人先伸手,以示欢迎;长幼之间,年幼的要等年长的先伸手;上下级之间,下级要等上级先伸手,以示尊重。多人同时握手切忌交叉,要等别人握完后再伸手。握手时精神要集中,双目注视对方,微笑致意,握手时不要看着第三者,更不能东张西望,这都是不尊重对方的表现。军人戴军帽与对方握手时,应先行举手礼,然后再握手。

(3)握手时间。握手时间的长短可根据握手双方亲密程度灵活掌握。初次见面者,一般应控制在3秒钟以内,切忌握住异性的手久久不松开。即使握同性的手,时间也不宜过长,以免对方欲罢不能。但时间过短,会被人认为傲慢冷淡,敷衍了事。

(4)握手禁忌。不要在握手时戴着手套或戴着墨镜,另一只手也不能放在口袋里。只有女士在社交场合可以戴着薄纱手套与人握手。握手时不宜发长篇大论,点头哈腰,过分客套,这只会让对方不自在,不舒服。与基督教徒交往时,要避免交叉握手。这种形状类似十字架,在基督教信徒眼中,被视为不吉利。与阿拉伯人、印度人打交道,切忌用左手与他人握手,因为他们认为左手是不洁的。除长者或女士,坐着与人握手是不礼貌的,只要有可能,都要起身站立。

名片,是当代社会 私人交往和公务交往中一种最为经济实用的介绍性媒介。由于它印制规范、文字简洁、使用方便、便于携带、易于保存,而且不讲尊卑、不分职业、不论男女老幼均可使用,因此使它用途广泛,颇受社会各界的欢迎。

一、名片的选择

眼下国内最通用的名片规格为9×5.5,即长9厘米,宽5.5厘米。如无特殊需要,不应将名片制作过大,甚至有意搞折叠式,免得给人以标新立异、虚张声势、有意摆谱之感。印制名片的纸张,宜选庄重朴素的白色、米色、淡蓝色、淡黄色、淡灰色,并且以一张名片一色为好。

最好不要印制杂色名片,令人看得眼花缭乱。也不要用黑色、红色、粉色、紫色、绿色印制名片,它们均会给人以失之于庄重的感觉。不提倡在名片上印人像、漫画、花卉、宠物。这些东西并无实用价值,却会给人以华而不实的印象。在国内使用的名片,宜用汉语简体字,不要故弄玄虚,使用繁体汉字。切勿在一枚名片上采用两种以上的文字,也不要将两种文字交错印在同一面。制作名片,最好不要手书自制,也不要以复印、油印、影印的方法制作名片,它们均不够正规。

二、交换名片的时机

1希望认识对方;2表示自己重视对方;3被介绍给对方;4对方想要自己的名片;5提议交换名片;6初次登门拜访对方;7通知对方自己的变更情况;8打算获得对方的名片。

三、不必递交名片的情况

1、对方是陌生人;2不想认识对方;3不愿与对方深交;4对方对自己并无兴趣;5经常与对方见面;6双方之间地位、身份、年龄差别悬殊。

四、交换名片时的基本礼仪

1.递交名片时的基本礼仪

递交名片给他人时,应郑重其事。最好是起身站立,走上前去,使用双手或者右手,将名片正面面对对方,交予对方。切勿以左手递交名片,不要将名片背面面对对方或是颠倒着面对对方,不要将名片举得高于胸部,不要以手指夹着名片给人。若对方是少数民族或外宾,则最好将名片上印有对方认得的文字的那一面面对对方。将名片递给他人时,口头应有所表示。可以说:“请多指教”,“多多关照”,“今后保持联系”,“我们认识一下吧”,或是先作一下自我介绍。与多人交换名片,应讲究先后次序,或由近而远,或由尊而卑,一定要依次进行。切勿挑三拣四,采用“跳跃式”。

2.接受名片时的基本礼仪

当他人表示要递名片给自己或交换名片时,应立即停止手上所做的一切事情,起身站立,面含微笑,目视对方。接受名片时宜双手捧接,或以右手接过,切勿单用左手接过,“接过名片,首先要看”,这一点至为重要。具体而言,就是换过名片后,当即要用半分钟左右的时间,从头至尾将其认真默读一遍,若接过他人名片后看也不看,或手头把玩,或弃之桌上,或装入衣袋,或交予他人,都算失礼。

接受他人名片时,应口头道谢,或重复对方所使用的谦词敬语,如“请您多关照”,“请您多指教”,不可一言不发。若需要当场将自己名片递过去,最好在收好对方名片后再给,不要左右开弓,一来一往同时进行。

一、拜访礼仪

1.拜访应选择适当的时间,如果双方有约,应准时赴约。万一因故不得不迟到或取消访问,应立即通知对方。

2.到达拜访地点后,如果与接待者是第一次见面,应主动递上名片,或作自我介绍。对熟人可握手问候。

3.如果接待者因故不能马上接待,应安静地等候,有抽烟习惯的人,要注意观察该场所是否有禁止吸烟的警示。如果等待时间过久,可向有关人员说明,并另定时间,不要显现出不耐烦。

4.与接待者的意见相左,不要争论不休。对接待者提供的帮助要致以谢意,但不要过分。

5.谈话时开门见山,不要海阔天空,浪费时间。

6.要注意观察接待者的举止表情,适可而止,当接待者有不耐烦或有为难的表现时,应转换话题或口气,当接待者有结束会见的表示时,应立即起身告辞。

二、接待礼仪

接待礼仪中的要注意的几点:

1.张口莫问“还记得我吗”

见面时不可向仅有数面之缘的朋友提问“你还记得我吗?”对方若真的不记得了,无论是实话实说还是假装记得却叫不出名字,彼此都会觉得非常尴尬。得体的方式应该自我介绍说:“我是某某,我们曾在某地见过面。”

2.慎说“代问夫人好”

如果您遇到一位好久没有联系的朋友,又不太了解对方的近况,在问候时应注意不要轻易说“代问夫人好”、“代问先生好”这样的话。如果对方已经离婚,或者配偶已过世,那么您的好心问候就会让对方很尴尬。包括问起对方是否还在哪哪高就等问题。因此见面应该笼统问候,比如说“代问家人好”、“最近忙吗”等等,再确定下面的话题。

3.少让小孩行“吻”礼

孩子行吻礼无论是采用用自己的小手贴在自己嘴上“啪”一下的“分吻”的方式,或者直接亲在大人的脸上,都不符合现代卫生观点。因此建议少让孩子行吻礼。

4.握手礼请您伸双手

见到长辈您应该鞠躬,您应双手交叉轻放身前,对方年岁越长、身份越高,鞠躬也应越深。如果长辈伸出手来,您则应该伸出双手,并轻握住长辈的手后停留几秒钟,以示尊重。还要记得道别时也别忘行个礼。

第四章 电话礼仪、手机使用礼仪、馈赠礼仪

一、电话礼仪

电话被现代人公认为便利的通讯工具,在日常工作中,使用电话的语言很关键,它直接影响着一个部门的声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过电话也能粗略判断对方的人品、性格。因而,掌握正确的、礼貌待人的打电话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打电话时虽然相互看不见,但说话声音的大小,对待对方的态度,使用语言的简洁程度等看不见的风度表现,都通过电话传给了对方。电话虽然是机械的,但使用它的,第一件事就是用声调表达出你的诚恳和热情,声音悦耳,音量适中,这是每一位打电话的人都应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的礼貌。

(一)打电话时的注意事项:

1.打电话的时间。往对方家里打电话,应避开早晨8点钟以前,晚上10点钟以后。往单位打电话谈公事,最好避开临下班前10分钟。尤其是需要查询后,方可回复的电话,处理各种业务问题的电话,最好在早晨上班的时候打,此时人们头脑最清楚,办事效率最高。

2.打电话时要先通报自己的单位或姓名。开口就打听自己需要了解的事情,咄咄逼人的态度是令人反感的。礼貌地询问对方是否方便之后,再开始交谈。比如,“您好! 我是××公司,我想占用您5分钟时间,提两个问题,可以吗?”假如要找的人不在,对方又问是否有什么话需转告时,你千万不要一声“没有”就挂断,一般做法是留下姓名和电话号码,如果真没事可转告,也应客气地道谢。

3.电话内容应言简意赅,切忌长时间占用电话聊天。办公室的电话用于办公,最好不在上班时间内打私人电话。由于某种原因,电话中断了,要由打电话的人重新拨打。

4.打完电话挂掉时要轻,赌气地把话筒一扔,是没有礼貌的做法。一般应由年长者或接电话的一方先挂电话。

(二)接电话人需注意的事项。

1.电话铃一响,就应马上去接,不要采取怠慢态度。接电话首先报出单位名称或部门。接电话找人是常有的事,你不要一声“不在”不容分说就把电话挂上了,也不能过分追问对方情况,你找他有什么事,你是他什么人。这都是非常失礼的表现。你应说:“请稍等!”如果没有看见对方找的人,要立即告之:“对不起,本人不在,需要我转告什么吗?” 但询问对方姓名后再说“本人不在”这样很容易引起对方的误解。

2.接电话时,嘴里正吃着东西,要尽快把东西吞下去再接,免得对方听不清楚并有失礼之嫌。

3.拨错号码是常有的事,接到拨错号码的电话,你不能一声“错了”,然后重重地挂上电话,要语气温和地告诉对方:“你打错了,这是××单位。”当你自己拨错电话后,应向对方道一声歉。

4.别人打电话找你,你应该尽可能地亲自去接,就是手里有很忙的事,也要把它放下,让家人或他人去代接是不礼貌的。电话可以传递信息,可以增加工作效率,如果不学会和遵守使用电话的常识,那将会适得其反。

二、手机使用礼仪

使用手机、呼机要注意场合,不要招摇过市,在公共场所要使用振动功能,接听电话要避开人群,乘飞机、开汽车、经过加油站、到医院探病人和参加集体活动时,都不得使用手机或呼机。

三、馈赠礼仪

1.馈赠的时机与方式

礼物一般应当面赠送。但有时参加婚礼,也可事先送去。礼贺节日、赠送年礼,可派人

送上门或邮寄。这时应随礼品附上送礼人的名片,也可手写贺词,装在大小相当的信封中,信封上注明受礼人的姓名,贴在礼品包装皮的上方。通常情况下,当众只给一群人中的某一个人赠礼是不合适的。因为受礼人会有受贿和受愚弄之感,而且会使没有受礼的人有受冷落和受轻视之感。

2.馈赠的场合

给关系密切的人送礼也不宜在公开场合进行,以避免给公众留下你们关系密切完全是靠物质的东西支撑的感觉。只有礼轻情义重的特殊礼物,表达特殊情感的礼物,才适宜在大庭广众面前赠送。因为这时公众已变成你们真挚友情的见证人。如一份特别的纪念品等。

3.馈赠的态度及语言表达方式

送礼时要注意态度、动作和语言表达。平和友善、落落大方的动作并伴有礼节性的语言表达,才是受礼方乐于接受的。那种做贼式的悄悄地将礼品置于桌下或房某个角落的做法,不仅达不到馈赠的目的,甚至会恰得其反。在我国一般习惯上,送礼时自己总会过分谦虚地说:

4.馈赠的习俗礼俗

因人因事因地施礼,是社交礼仪的规范之一,对于礼品的选择,也应符合这一规范要求。礼品的选择,要针对不同的受礼对象区别对待。一般说来,对家贫者,以实惠为佳;对富裕者,以精巧为佳;对恋人、爱人、情人、以纪念性为佳;对朋友,以趣味性为佳;对老人,以实用为佳;对孩子,以启智新颖为佳;对外宾,以特色为佳。

5.馈赠的禁忌

【例】中国普遍有“好事成双”的说法,因而凡是大贺大喜之事,所送之礼,均好双忌单,但广东人则忌讳:“4”这个偶数,因为在广东话中,“4”听起来就像是“死”,是不吉利的。再好,白色虽有纯洁无瑕之意,但中国人比较忌讳,因为在中国,白色常是大悲之色和贫穷之色。同样,黑色也被视为不吉利、是凶灾之色,哀丧之色。而红色,则是喜庆、祥和、欢庆的象征,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另外,我国人民还常常讲究给老人不能送钟表,给夫妻或情人不能送梨,因国

6.礼品选择的技巧

①礼重情义:送礼时,切不可简单地以金钱替代。赠送生日礼品的最佳选择一般是工艺品、生日蛋糕、鲜花、贺卡等,于小中见大。同时不在乎您送的礼品有多重,而在于您能记住您亲友的生日,不忘送上一份温馨的祝福。

②投其所好:送礼应送到受礼方的心坎里,你需要注意观察并了解对方喜欢哪样东西而又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此时你送的这件得体的礼物会在他的心灵上架起情感沟通的桥梁。

③因人而异:送礼之前,必须认真了解收受礼品者的个性,性格开朗的人,礼宜大气、华贵;性格沉静蓄、稳重的人,礼宜含蓄、精美。

④求新求异:送礼也应创意出新,要能在把握对方心理需求的基础上尽量送一些受礼者意想不到的礼物,体现出礼品的个性色彩和文化品味。礼品应有前瞻性和艺术性。

⑤合乎潮流:送礼宜顺时尚潮流而动,忌送一些过时的礼品,别人送给你的礼物也宜自用或选 送合适的对象,切 忌盲目转送他人,以免费力不讨好。

⑥包装精美:国外送礼最讲究包装精美,礼品本身的属性也决定了人们对包装的追求。包装与礼品价值应大体相称。

⑦量体裁衣:选购礼品时还必须根据自己的身份及经济承受能力选择相宜的礼品,切忌

打肿脸充胖子或盲目攀比去选一些过于贵重的礼品。

⑧注重售后服务:有些礼品如小家电、工艺钟表等,与普通商品一样有售后服务等问题。选购礼品者应主动索取票 据、说明书等一并放在礼品中,以免除受礼者的后顾之忧,让对方感到你的一份细心。

第五章 装束礼仪

服饰是一种文化,它可以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素养、精神面貌和物质文明发展的程度;服饰又是一种“语言”,它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文化修养、审美情趣,也能表现出一个人对自己、对他人以至于生活的态度。

一、着装的原则

1.TPO原则

T、P、O分别是英语中Time、Place、Object三个单词的首字母缩写。

2.整体性原则

正确的着装,能起到修饰形体、容貌等作用,形成和谐的整体美。服饰的整体美构成,包括人的形体、内在气质和服饰的款式、色彩、质地、工艺及着装环境等。服饰美就是从这多种因素的和谐统一中显现出来。

3.个性化原则

着装的个性化原则,主要指依个人的性格、年龄、身材、爱好、职业等要素着装,力求反映一个人的个性特征。选择服装因人而异,着重点在于展示所长,遮掩所短,显现独特的个性魅力和最佳风貌。现代人的服饰呈现出越来越强的表现个性的趋势。

4.整洁原则

在任何情况下,服饰都应该是整洁的。衣服不能沾有污渍,不能有绽线的地方,更不能有破洞,扣子等配件应齐全。衣领和袖口处尤其要注意整洁。

二、着装的搭配

1.着装要满足担当不同社会角色的需要。人们的社会生活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在不同的场合担当不同的社会角色,因此要根据情况选择不同的着装,以满足担当不同社会角色的需要。

2.着装要和肤色、形体、年龄相协调。比如,较胖的人不要穿横格的衣服,肩胛窄小的人可以选择有衬肩的上衣,颈短的人可选择无领或低领款式的上衣,而中老年妇女不能像少女一样穿超短裙。

3.着装还要注意色彩的搭配。色彩搭配的方法有两种,即亲色调和法和对比色调和法。亲色调和法是将色调近似但深浅浓淡不同的颜色组合在一起。对比调和法是将对比色进行搭配,使之对立,既突出各自的特征,又能相映生辉。

三、西装的穿着规范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交往,西装已成为当今国际上最标准的通用礼服,它能在各种礼仪场合穿着。其具体的礼仪规范为:

1.西装的套件。西装有单件上装和套装之分。非正式场合,可穿单件上装配以各种西裤或牛仔裤等;半正式场合,应着套装,可视场合气氛在服装的色彩、图案上选择大胆些;正式场合,则必须穿颜色素雅的套装,以深色、单色为宜。

2.衬衫。与西装配套的衬衫须挺括、整洁、无皱折,尤其是领口。衬衣袖子应以抬手时比西装衣袖长出2厘米左右为宜,领子应略高于西服领,下摆要塞进西裤。如不系领带,可不扣领口。

3.领带。领带必须打在硬领衬衫上,要与衬衫、西服和谐,其长度以到皮带扣处为宜。若内穿毛衣或毛背心等,领带必须置于毛衣或背心内,且西服下端不能露出领带头。领带夹是用来固定领带的,其位置不能太靠上,以衬衫的第4粒纽扣处为宜。

4.西装的纽扣。西装有单排扣和双排扣之分。双排扣西装,一般要求将扣全部扣好;

单排扣西装,若是三粒扣子的只系中间一粒,两粒扣子的只系上面的一粒,或者全部不扣。

5.西装的帕饰。西装的胸袋又称手帕兜,用来插装饰性手帕,也可空着。手帕须根据不同的场合折叠成各种形状,插于西装胸袋。

6.西装要干净、平整,裤子要熨出裤线。

7.穿西装一定要穿皮鞋,且要上油擦亮,皮鞋的颜色要与西装相配套。穿皮鞋还要配上合适的袜子,使它在西装与皮鞋之间起到一种过渡作用。


相关文章

  • 浅谈国际商务谈判中的礼仪
  • 浅谈国际商务谈判中的礼仪 摘要:要促成国际商务谈判的成功,礼仪是不可少的一部子,而礼仪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形式固定下来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商务礼仪是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商务活动中,商务人员为了 ...查看


  • 礼仪培训计划书
  • 礼仪培训策划书 <礼仪培训策划书> 在现代社会,礼仪修养几乎成为一个人和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优雅的行为举止,得体的仪态和言语,真挚的情感和规范的礼仪,成为构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其力量和价值都是无可比拟的.作为一名广工校青 ...查看


  • 商务谈判中的有关礼仪
  • 商务谈判中的有关礼仪 谈判代表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谈判前应整理好自己的仪容仪表,穿着要整洁正式.庄重.男士应刮净胡须,穿西服必须打领带.女士穿着不宜太性感,不宜穿细高跟鞋,应化淡妆.布置好谈判会场,采用长方形或椭圆形的谈判桌,门右手座位或对 ...查看


  • 背后的鞠躬
  • 摘 要: 中国为礼仪之邦,可学生的礼仪却严重缺失.究其原因,不外乎应试教育和家庭生活两方面.礼仪关乎个人修养,关乎国家未来,因此礼仪教育势在必行.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语文课这一阵地,从文本.活动课和自身言传身教多方面教育学生,提高学生的礼仪. ...查看


  • 正式邀请函格式
  • 邀请函格式 在一般情况下,邀请有正式与非正式之分.非正式的邀请,通常是以口头形式来表现的.相对而言,它显得要随便一些.正式的邀请,既讲究礼仪,又要设法使被邀请者备忘,故此它多采用书面的形式,即洛阳礼仪活动邀请函的形式. 那么,什么是礼仪活动 ...查看


  • 论文浅析商务礼仪和国际商务谈判
  • 论文浅析商务礼仪和国际商务谈判 摘要:商务谈判是经济合作双方为实现某种交易,或为了解决某种争端,而进行的协商洽谈活动,最终解决争议.达成协议.签订合同的过程.促使商务谈判成功的因素很多,但礼仪在谈判中的效应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谈判中以礼待 ...查看


  • 项目经理培训WORD版
  • 项目经理系列培训 拟邀请参加人员:朱家平.徐福林.包九会.奚文渤 黄振洲.孙钱发.段建华 周继来.赵亚东.徐飚.吴敏杰.徐啸 赵剑.徐国芬.徐璞.王超.朱新鹏.王习汉.秦浩斌.费晓春.蒋虹.程纲 记录:照相.录像 会后公司网站发布通讯 本次 ...查看


  • 小学信息技术5年级教案
  • 第1课 生活在信息中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信息,信息的表现形式:懂得现代社会离不开信息. 2. 技能目标:收集有关信息作用的材料.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善于发现身边信息的习惯. 教学重点: ...查看


  • 国际商务谈判实训报告
  • 哈尔滨德强商务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系 专 班别:业:级:国际商务谈判实训贸易经济系国际经济与贸易国本4班 许志平学生姓名: 2011年11月18日 实验项目一:国际商务谈判基本技能实训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通过实验,学习掌握国际商务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