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级中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课题开题报告
郭河中学语文课题组
一、课题名称:农村初级中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二、研究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在农村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发现作文一直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薄弱环节,布置他们每周写篇练笔,他们却不知道该写什么,甚至交上来的作文,全班98%的是照抄的。农村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他们对身边那么多的生活素材熟视无睹,觉得自己生活没有什么可写的,作文缺乏真情趣。而不少教师教学中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淡化作文教学,满足于学生抄背优秀作文。
《课程标准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课标的这些论述,为我们如何正确处理好生活与作文的关系指明了方向,也就是说:作文要引导学生写自己感受到的属于自己的生活。本课题我们要研究的就是在农村初中进行有效的写作教学,让学生学会积累素材,学会写自己的生活,感受到写作的乐趣。
理论意义:
1、研究是在作文教学领域对生活教育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探索。
2、课题研究是对《语文新课程标准》有效落实。“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课程的这一基本理念,奠定了语文教学走向开放、走向实践、走向综合的基础,也为农村素材作文教学提供了政策背景。
3、研究是打破封闭式的学校教育模式和作文教学模式,使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起来。
实践意义:本课题的实施,有利于探讨开放式生活化写作教学模式;本课题的实施,有利于促进本校教师写作教学观念的更新,提升教师写作教学水平;本课题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提高我校学生写作水平。课题的实施,有利于学生在朴实无华、绚烂多姿的农村生活中广泛吸取营养,在接触美丽的大自然及乡村风情中陶冶情操,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明白是非之道。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1、五四以后,不少作家如鲁迅、周作人、沈从文、老舍、冯骥才、汪曾祺、萧红等以农村生活为素材的乡土文学百花齐放,相应的文学研究也发展起来。
2、国内外生活化作文研究已有不少经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看到作文教学的发展趋势:作文教学并不是单纯地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与运用的能力,其写作的视野向广阔的生活扩展。写作将是学生记录生活、感受生活、创造生活一种方式;是他们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绽放才情的一种途径。我们的作文教学将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人和事,通过写作,记录自己的生活,整理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的观点,通过搭建学生习作展示平台,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真正使作文变成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让学生享受作文的快乐。
四、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认为:“现实生活是文学写作的惟一源泉。”学生作文虽然不同于文学创作,但写作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环境。
2、生活教育理论。人民教育家叶圣陶说过,“生活即教育”、“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到流个不歇。”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倡“教育就是生活”。
3、新课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研究怎样让学生学会关注身边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途径,提高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水平。在观察自然山水之美,了解丰富的人文风情,感受乡情,了解乡俗,体察乡变,体验农村生活甘苦,感受有趣的乡村生活中,认识生活的精彩纷呈!
2、研究怎样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提高感受生活的美的能力。作文成功的关键取决于作者有没有对生活的独特视角和见解。因此如何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深刻而细腻多角度感悟生活,表达生活很值得我们探究。
3、要使学生文章写得好,关键是积极培养其写作兴趣。考虑如何让学生有话可说进行作文命题;如何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创设宽松环境,符合学生习作需要,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情趣;如何在讲评作文时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如何在批改作文时实施多元化评价,让学生品尝习作乐趣等等。总之,在整个作文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怎样具体操作与实施,还有待于我们作进一步的探索。
4、教师下水文促进学生写作的研究。让研究教师更新写作教学观念,认真贯彻实施新课程写作教学理念;提高语文教师的写作教学水平。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
组织实验教师对相关理论与经验进行学习研究,主动向有关专家请教,加强理论学习,使本组教师得到理论的提高。
2、调查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调查学生作文现状,了解教师和学生在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根源,探究解决方法。
3、经验总结法
及时总结在实验过程中的得与失,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对策。
4、榜样示范法
以教师的亲力亲为为先行者,教师范文指导,学生优秀文章表彰,优秀作品结集,引导学生品味生活。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实验自2011年3月——2012年12月
(一)准备阶段( 2011年3月—2012年 4月 )
1、了解学生课外阅读写作的状况;
2、课题组全体成员学习《新课程标准》,改变旧教学观念。充分领会《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作文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和贯彻建议。
3、订出实施计划,明确全学年的实验目标和方法。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4月—2012年11月 )
1、修订计划实施方案,明确本实验的意义、内容要求、方法及操作步骤等。
2、边实验,边研究,边小结,以学期为单位进行总结性小结。
3、定期写出教学反思,撰写教学论文。
(三)总结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2月 )
1、整理课题研究各类材料;
2、结集编印学生优秀习作集;
3、撰写经验总结、论文及阶段性总结报告;
八、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
本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本课题参加人员为本校语文组教师。
吴欣欣 本课题负责人 备课组长 中学高级教师
姚和杰 备课组长 中学高级教师
汪必国 教导主任 中学一级教师
课题组成员具体分工:
Xx(课题负责人) 主持课题研究,负责制订实施方案,总体策划,撰写课题开题、结题报告。
XX XX 参与课题研究、撰写论文、整理资料。
课题组成员都是在一线教学的有经验的骨干教师。组长从事语文教育教学十六年,成员平均教龄十三年,参研教师本身都有练笔的习惯,一向注重作文教学,在这方面已做过不少探索。
九、课题研究成果形式
学生作文集、教师经验论文集、作文教学案例汇编、实验成果报告等。
《农村初级中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课题开题报告
郭河中学语文课题组
一、课题名称:农村初级中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二、研究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在农村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发现作文一直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薄弱环节,布置他们每周写篇练笔,他们却不知道该写什么,甚至交上来的作文,全班98%的是照抄的。农村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他们对身边那么多的生活素材熟视无睹,觉得自己生活没有什么可写的,作文缺乏真情趣。而不少教师教学中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淡化作文教学,满足于学生抄背优秀作文。
《课程标准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课标的这些论述,为我们如何正确处理好生活与作文的关系指明了方向,也就是说:作文要引导学生写自己感受到的属于自己的生活。本课题我们要研究的就是在农村初中进行有效的写作教学,让学生学会积累素材,学会写自己的生活,感受到写作的乐趣。
理论意义:
1、研究是在作文教学领域对生活教育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探索。
2、课题研究是对《语文新课程标准》有效落实。“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课程的这一基本理念,奠定了语文教学走向开放、走向实践、走向综合的基础,也为农村素材作文教学提供了政策背景。
3、研究是打破封闭式的学校教育模式和作文教学模式,使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起来。
实践意义:本课题的实施,有利于探讨开放式生活化写作教学模式;本课题的实施,有利于促进本校教师写作教学观念的更新,提升教师写作教学水平;本课题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提高我校学生写作水平。课题的实施,有利于学生在朴实无华、绚烂多姿的农村生活中广泛吸取营养,在接触美丽的大自然及乡村风情中陶冶情操,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明白是非之道。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1、五四以后,不少作家如鲁迅、周作人、沈从文、老舍、冯骥才、汪曾祺、萧红等以农村生活为素材的乡土文学百花齐放,相应的文学研究也发展起来。
2、国内外生活化作文研究已有不少经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看到作文教学的发展趋势:作文教学并不是单纯地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与运用的能力,其写作的视野向广阔的生活扩展。写作将是学生记录生活、感受生活、创造生活一种方式;是他们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绽放才情的一种途径。我们的作文教学将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人和事,通过写作,记录自己的生活,整理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的观点,通过搭建学生习作展示平台,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真正使作文变成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让学生享受作文的快乐。
四、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认为:“现实生活是文学写作的惟一源泉。”学生作文虽然不同于文学创作,但写作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环境。
2、生活教育理论。人民教育家叶圣陶说过,“生活即教育”、“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到流个不歇。”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倡“教育就是生活”。
3、新课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研究怎样让学生学会关注身边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途径,提高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水平。在观察自然山水之美,了解丰富的人文风情,感受乡情,了解乡俗,体察乡变,体验农村生活甘苦,感受有趣的乡村生活中,认识生活的精彩纷呈!
2、研究怎样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提高感受生活的美的能力。作文成功的关键取决于作者有没有对生活的独特视角和见解。因此如何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深刻而细腻多角度感悟生活,表达生活很值得我们探究。
3、要使学生文章写得好,关键是积极培养其写作兴趣。考虑如何让学生有话可说进行作文命题;如何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创设宽松环境,符合学生习作需要,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情趣;如何在讲评作文时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如何在批改作文时实施多元化评价,让学生品尝习作乐趣等等。总之,在整个作文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怎样具体操作与实施,还有待于我们作进一步的探索。
4、教师下水文促进学生写作的研究。让研究教师更新写作教学观念,认真贯彻实施新课程写作教学理念;提高语文教师的写作教学水平。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
组织实验教师对相关理论与经验进行学习研究,主动向有关专家请教,加强理论学习,使本组教师得到理论的提高。
2、调查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调查学生作文现状,了解教师和学生在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根源,探究解决方法。
3、经验总结法
及时总结在实验过程中的得与失,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对策。
4、榜样示范法
以教师的亲力亲为为先行者,教师范文指导,学生优秀文章表彰,优秀作品结集,引导学生品味生活。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实验自2011年3月——2012年12月
(一)准备阶段( 2011年3月—2012年 4月 )
1、了解学生课外阅读写作的状况;
2、课题组全体成员学习《新课程标准》,改变旧教学观念。充分领会《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作文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和贯彻建议。
3、订出实施计划,明确全学年的实验目标和方法。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4月—2012年11月 )
1、修订计划实施方案,明确本实验的意义、内容要求、方法及操作步骤等。
2、边实验,边研究,边小结,以学期为单位进行总结性小结。
3、定期写出教学反思,撰写教学论文。
(三)总结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2月 )
1、整理课题研究各类材料;
2、结集编印学生优秀习作集;
3、撰写经验总结、论文及阶段性总结报告;
八、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
本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本课题参加人员为本校语文组教师。
吴欣欣 本课题负责人 备课组长 中学高级教师
姚和杰 备课组长 中学高级教师
汪必国 教导主任 中学一级教师
课题组成员具体分工:
Xx(课题负责人) 主持课题研究,负责制订实施方案,总体策划,撰写课题开题、结题报告。
XX XX 参与课题研究、撰写论文、整理资料。
课题组成员都是在一线教学的有经验的骨干教师。组长从事语文教育教学十六年,成员平均教龄十三年,参研教师本身都有练笔的习惯,一向注重作文教学,在这方面已做过不少探索。
九、课题研究成果形式
学生作文集、教师经验论文集、作文教学案例汇编、实验成果报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