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走自己的路

  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人物但丁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句话告诉我们一旦认准了自己的目标、方向,就要勇往直前地走下去,不要顾忌别人会怎么议论。事实上,中国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历程鲜活地给人们阐释了:只有走自己的路,才能走向辉煌和胜利。   伴随着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西方列强入侵的加深,中国的民族危机也愈来愈深,中国人民开始进行探索:中国的出路究竟在那里?先进的中国人前赴后继进行探索,探索了一条又一条路。   首先,走日本的路。甲午中日战争后,受到刺激的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存亡而奔走呼号,他们企图仿照日本国家的模式,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使中国由封建社会走上资本主义社会,从而使中国强大起来,他们希望中国建立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然而戊戌变法以失败而告终,它的失败证明了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也就是说走日本的路不通。   其次,走美国的路。当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以后,资产阶级中的革命派希望像美国那样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经过斗争,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革命果实却被袁世凯窃取,建立起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孙中山等人为维护资产阶级共和国又进行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但都以失败而告终。这件事证明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即走美国的路不行。   再次,走俄国的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宣传十月革命,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试图通过俄国的“城市中心论”夺取政权。为此,中共“一大”上规定中国共产党诞生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因坚持“城市中心论”而失败了,在大革命失败后,为挽救革命,中共领导了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这些也因在大城市进行武装暴动而遭到了失败。事实证明了:走俄国的路也行不通。   最后,走自己的路。秋收起义进攻大城市失败后,毛泽东在文家市作出了英明决策: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毛泽东率军到达了井冈山,进行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工农革命政权,并根据斗争经验形成理论,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开辟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从此,中国人民开始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最终解放了全国人民,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我国终于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走了出来。还是中国共产党在辛苦的探索中进行着社会主义建设,尽管走了些弯路,但最终没忘走自己的路。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如今,我国正在这面鲜明旗帜的带领下红红火火地建设着社会主义社会。   综观历史,“走自己的路”多么重要。时下,不少学校都在进行着听、评课活动,以及各省、市都要进行“优质课”评选活动。不可否认,那些在活动中的佼佼者自然会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但教师千万不要忘了:在吸取别人的优点的同时,一定要保持适合自己的风格,否则,教学会给人们一种“千人一面”的感觉。而且,有的教师可能会在学习、模仿别人的过程中,由于丢弃了自己的风格而搞得“四不像”。记得以前有一位教师,在外出听课学习回来之后,给同学科的教师上汇报课。这个老师认为他听的那节课实在太完美了,就把人家的教学设计、教学流程统统模仿下来,几乎一改他以往的风格,让听课的人感觉别扭极了。在评课时,他说:“我想把人家的课全部模仿下来,怎么反而一团糟。”事后,通过总结,他才明白:学习别人的东西,不能犯教条主义。取他人之长处,补自己之短处,千万不能“画虎不成反类犬”。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我们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去改进自己的教学,在进行“拿来主义”的同时,让自己拥有别人不具备的“一招鲜”,从而探索出“有自己特色的教学之路”。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学生,不仅要做到走自己的路,而且要教育学生探索自己的成长之路、学习之路。现在,各种杂志上都刊登有高考状元的成功之路,且有的学校也会请出自己学校的成功学子给学生作报告,介绍他们的成材经验、成功的法门。学生们在看了、听了这些经验介绍之后,很容易盲从,不假思索地照搬别人的模式进行学习,结果过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收效甚微。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给学生指导,如何看待这些成功的方法,同时也要正确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面对这些五花八门的学习方法,自己到底适合用哪一种,要做到“择善而从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走出正确的属于自己的道路,这种适合自己走的路才是光明大道,它会带领我们走向成功,走向辉煌。   在教学这块领域,师生应谨记:以史为鉴,走自己的路。

  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人物但丁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句话告诉我们一旦认准了自己的目标、方向,就要勇往直前地走下去,不要顾忌别人会怎么议论。事实上,中国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历程鲜活地给人们阐释了:只有走自己的路,才能走向辉煌和胜利。   伴随着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西方列强入侵的加深,中国的民族危机也愈来愈深,中国人民开始进行探索:中国的出路究竟在那里?先进的中国人前赴后继进行探索,探索了一条又一条路。   首先,走日本的路。甲午中日战争后,受到刺激的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存亡而奔走呼号,他们企图仿照日本国家的模式,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使中国由封建社会走上资本主义社会,从而使中国强大起来,他们希望中国建立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然而戊戌变法以失败而告终,它的失败证明了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也就是说走日本的路不通。   其次,走美国的路。当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以后,资产阶级中的革命派希望像美国那样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经过斗争,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革命果实却被袁世凯窃取,建立起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孙中山等人为维护资产阶级共和国又进行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但都以失败而告终。这件事证明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即走美国的路不行。   再次,走俄国的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宣传十月革命,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试图通过俄国的“城市中心论”夺取政权。为此,中共“一大”上规定中国共产党诞生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因坚持“城市中心论”而失败了,在大革命失败后,为挽救革命,中共领导了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这些也因在大城市进行武装暴动而遭到了失败。事实证明了:走俄国的路也行不通。   最后,走自己的路。秋收起义进攻大城市失败后,毛泽东在文家市作出了英明决策: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毛泽东率军到达了井冈山,进行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工农革命政权,并根据斗争经验形成理论,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开辟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从此,中国人民开始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最终解放了全国人民,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我国终于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走了出来。还是中国共产党在辛苦的探索中进行着社会主义建设,尽管走了些弯路,但最终没忘走自己的路。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如今,我国正在这面鲜明旗帜的带领下红红火火地建设着社会主义社会。   综观历史,“走自己的路”多么重要。时下,不少学校都在进行着听、评课活动,以及各省、市都要进行“优质课”评选活动。不可否认,那些在活动中的佼佼者自然会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但教师千万不要忘了:在吸取别人的优点的同时,一定要保持适合自己的风格,否则,教学会给人们一种“千人一面”的感觉。而且,有的教师可能会在学习、模仿别人的过程中,由于丢弃了自己的风格而搞得“四不像”。记得以前有一位教师,在外出听课学习回来之后,给同学科的教师上汇报课。这个老师认为他听的那节课实在太完美了,就把人家的教学设计、教学流程统统模仿下来,几乎一改他以往的风格,让听课的人感觉别扭极了。在评课时,他说:“我想把人家的课全部模仿下来,怎么反而一团糟。”事后,通过总结,他才明白:学习别人的东西,不能犯教条主义。取他人之长处,补自己之短处,千万不能“画虎不成反类犬”。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我们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去改进自己的教学,在进行“拿来主义”的同时,让自己拥有别人不具备的“一招鲜”,从而探索出“有自己特色的教学之路”。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学生,不仅要做到走自己的路,而且要教育学生探索自己的成长之路、学习之路。现在,各种杂志上都刊登有高考状元的成功之路,且有的学校也会请出自己学校的成功学子给学生作报告,介绍他们的成材经验、成功的法门。学生们在看了、听了这些经验介绍之后,很容易盲从,不假思索地照搬别人的模式进行学习,结果过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收效甚微。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给学生指导,如何看待这些成功的方法,同时也要正确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面对这些五花八门的学习方法,自己到底适合用哪一种,要做到“择善而从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走出正确的属于自己的道路,这种适合自己走的路才是光明大道,它会带领我们走向成功,走向辉煌。   在教学这块领域,师生应谨记:以史为鉴,走自己的路。


相关文章

  • 近现代设计史 1
  • 以史为鉴,构建正确的设计理念 "以史为鉴",通常都是从正面积极地告诫人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把握自己,大到治理国家,小到自我修养,都应该走正道而不要走邪路.应该说很多人都是这样做或愿意这样做的. 最近读吴小如先生 ...查看


  • 关于"以史为鉴"的对话
  • 作者:刘家和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05期 [中图分类号]K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209(2010)01-0095-11 日前,友人某君来访,就"以史为鉴"问题与我作了讨论.兹 ...查看


  • 以史为鉴 不忘初心 永葆本色
  • 以史为鉴 不忘初心 永葆本色 --观<兴衰之鉴>有感 11月22日上午,在夏邑县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下,县教育局组织全县教育系统党员干部观看了由河南省纪委.省委宣传部联合创作.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拍摄的<兴衰之鉴> ...查看


  • 牢记历史 以史为鉴
  • 牢记历史 以史为鉴 山东 高彦宾 图一 图二 西安事变浮雕 图三 中国守军坚强抵抗 (1)看到图一你会想起我国历史上发生的哪一事件?当时国民党政府处理这一事件的政策是什么?这一政策导致了什么后果? (2)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谁?他们发动西安事 ...查看


  • 资中筠:"以史为鉴"的不同出发点,[国学]2014年第2期
  • 论道·思辨LUNDAO·SIBIAN ﹃ 笠以史为鉴,鉴什么 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民族颇有几个,好像没有像中国那样特别重视历史文本,对史书赋予如此沉重的使命.最常见的说法是"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这里"替" ...查看


  • 以史为鉴,勿忘国防
  • 以史为鉴,勿忘国防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以史为鉴,勿忘国防". 尽管已经远离了金戈铁马饮水河,尽管已经用不着再醉里挑灯看剑,尽管现在我们已经意气风发走近新时代.可是,朋友,在你的心中是否还有着一片绿色呢?这绿色是硝 ...查看


  • 以史为鉴以人为镜
  • 武汉大学领导(干部)人文素养培训中心 [观史明智]以史为鉴 以人为镜 寻历史长河,观历史演进,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 每个人,无论他有无学识.高低贵贱,身边总是随时随地都存有君子和小人.这些人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作用着,而这些君子和小人又很 ...查看


  • 我们应当怎样讲历史
  • 作者:张志恒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10-6-3 本站发布时间:2010-6-3 8:23:43 阅读量:94次 当前人们很关注袁腾飞现象,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历史教学上的问题,涉及面很广.实际上大.中学校的历史教学如何进行早就有争议, ...查看


  • 名师预测2012高考作文命题及素材(5)
  • 预测命题 一面镜子,照了一辈子人 就是没有照见自己 有一天它邂逅了另一面镜子 才看见了自己的真面目 [写作指导] 诗歌类材料作文的审题,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品语义.把握"诗家语"的一些特殊性:诗歌常对语言进行变形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