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6分)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ò 注 ),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答案】
(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2)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3)答案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
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
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
【考点】 鉴赏诗的内容,理解主旨。
【解析】这是一首咏物诗,理解咏物诗就要抓住作者所吟咏事物的特征。诗中作者着力描绘的形象是“竹”,第一联着力写竹子的嫩和新,第二联着力写竹阴的凉爽怡人,第三联写竹子经雨洗刷后的洁净,以及竹子的清香,根据对诗句的这些理解,概括竹子的形象特点。
“色侵书帙晚”一句描绘竹子的形象,注意描写的是竹影,结合全句加以描绘。注意鉴赏具有刻画效果的词语,即要锤炼的字“侵”的动态效果和“晚”字的衬托效果。
理解诗的主旨要紧扣住诗的最后一联“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因为咏物诗往往寄寓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判断。这种题的答案不求一致,但求合理。就像对诗经中“窈窕淑女”的理解一样,她可以是现实的人,也可借喻理想,这里也不求一致。
但是,出题人在设置考点时似乎对内容的考查拟题重复,前两个小题都是对形象的鉴赏,虽然一概括一具体,但我本人觉得这一点有些欠缺。
【思路点拨】咏物诗往往扣住所咏之物的具体特点,又在其中有所寄寓。阅读鉴赏时要注意抓住咏物诗的这些特征就可以读懂了。解题时注意考题的考点,注意筛选答案要点。
13.阅读下面两手唐诗,按照要求作答
峡口送友人(司空曙 唐诗)
峡口花飞欲尽春,
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
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
剑南风景腊前春,
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
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通过哪些意象表达出来的?
13、答案(1)暮春 飞花
【命题意图】此题考查“鉴赏诗歌事物形象(意象)”的知识。能力层级是C级。
【解析】思路的突破口是抓住写景的句子。因为诗词中常常使用一个或多个意象来描摹景物特征,渲染氛围,营造意境,并蕴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峡口送友人》诗中,只有第一句是写景句。这句中“峡口”表示地点。“花飞”就是意象,也就是飞花。“欲尽春”则直接表明季节是暮春。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各表达了什么情感?
(3)有人认为
“峡口送友人”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采用了反面烘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14.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8分)
骤雨 【宋】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四库全书》
(1)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2分)
(2)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3分)
(3)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1)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
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扣诗题;山又绿写出了下雨前后景色变化,隐含牧童因雨停而轻松的心情;
不好,开篇写骤雨至,先声夺人,和结尾雨的骤然停止形成呼应,体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艺术匠心。如果把第五六句放在开头,牧童就成了描写的重心,冲淡了艺术效果。
好。先写牧童悠然自得的情状,衬托出骤雨初至的紧张场面,给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视角,增强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而按现在的顺序,在表达上略显突兀。
【试题分析】第一题考查炼字。第二题考查对某一句的赏析。第三句考查谋篇布局。
【高考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易错提醒】第二问使用的表现手法分析不出,主要是平常对表现手法的理解主要局限在大概了解上,没有做到具体分析。
14.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8分)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 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通“正”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
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3分)
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分)
【解析】第(1)题考查对诗歌中形象的把握情况。赏析诗歌中的形象,首先要立足诗歌内容,然后再结合诗中的文字。第(2)题考查诗句的赏析。其实对诗句的赏析,也要体现在对诗句中具体的字赏析。第(3)题是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和内容的理解与把握。答案参考:(1)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2)修辞:对偶、借代 炼字:“逢”“忙” 色彩:“碧”“黄” 情感:喜爱之情
(3)采菊东篱下 率性自然 超凡脱俗
14.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8分)
鹧鸪天 送廓之秋试① [宋]辛弃疾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虽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 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
③禹门:即龙六,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1)“白苎②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2分)
(2)“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3分)
(3)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3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1)本题考查通过鉴赏诗歌语言来分析诗歌形象的能力。(2)本题考查通过分析重要诗句把握诗人创作风格的能力。(3)本题考查鉴赏艺术手法的能力。
答案
(1)轻微、新鲜、清爽等
(2)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3)例:“白苎新袍入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进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去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
13.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6分)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ò 注 ),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答案】
(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2)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3)答案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
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
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
【考点】 鉴赏诗的内容,理解主旨。
【解析】这是一首咏物诗,理解咏物诗就要抓住作者所吟咏事物的特征。诗中作者着力描绘的形象是“竹”,第一联着力写竹子的嫩和新,第二联着力写竹阴的凉爽怡人,第三联写竹子经雨洗刷后的洁净,以及竹子的清香,根据对诗句的这些理解,概括竹子的形象特点。
“色侵书帙晚”一句描绘竹子的形象,注意描写的是竹影,结合全句加以描绘。注意鉴赏具有刻画效果的词语,即要锤炼的字“侵”的动态效果和“晚”字的衬托效果。
理解诗的主旨要紧扣住诗的最后一联“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因为咏物诗往往寄寓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判断。这种题的答案不求一致,但求合理。就像对诗经中“窈窕淑女”的理解一样,她可以是现实的人,也可借喻理想,这里也不求一致。
但是,出题人在设置考点时似乎对内容的考查拟题重复,前两个小题都是对形象的鉴赏,虽然一概括一具体,但我本人觉得这一点有些欠缺。
【思路点拨】咏物诗往往扣住所咏之物的具体特点,又在其中有所寄寓。阅读鉴赏时要注意抓住咏物诗的这些特征就可以读懂了。解题时注意考题的考点,注意筛选答案要点。
13.阅读下面两手唐诗,按照要求作答
峡口送友人(司空曙 唐诗)
峡口花飞欲尽春,
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
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
剑南风景腊前春,
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
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通过哪些意象表达出来的?
13、答案(1)暮春 飞花
【命题意图】此题考查“鉴赏诗歌事物形象(意象)”的知识。能力层级是C级。
【解析】思路的突破口是抓住写景的句子。因为诗词中常常使用一个或多个意象来描摹景物特征,渲染氛围,营造意境,并蕴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峡口送友人》诗中,只有第一句是写景句。这句中“峡口”表示地点。“花飞”就是意象,也就是飞花。“欲尽春”则直接表明季节是暮春。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各表达了什么情感?
(3)有人认为
“峡口送友人”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采用了反面烘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14.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8分)
骤雨 【宋】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四库全书》
(1)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2分)
(2)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3分)
(3)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1)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
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扣诗题;山又绿写出了下雨前后景色变化,隐含牧童因雨停而轻松的心情;
不好,开篇写骤雨至,先声夺人,和结尾雨的骤然停止形成呼应,体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艺术匠心。如果把第五六句放在开头,牧童就成了描写的重心,冲淡了艺术效果。
好。先写牧童悠然自得的情状,衬托出骤雨初至的紧张场面,给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视角,增强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而按现在的顺序,在表达上略显突兀。
【试题分析】第一题考查炼字。第二题考查对某一句的赏析。第三句考查谋篇布局。
【高考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易错提醒】第二问使用的表现手法分析不出,主要是平常对表现手法的理解主要局限在大概了解上,没有做到具体分析。
14.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8分)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 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通“正”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
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3分)
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分)
【解析】第(1)题考查对诗歌中形象的把握情况。赏析诗歌中的形象,首先要立足诗歌内容,然后再结合诗中的文字。第(2)题考查诗句的赏析。其实对诗句的赏析,也要体现在对诗句中具体的字赏析。第(3)题是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和内容的理解与把握。答案参考:(1)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2)修辞:对偶、借代 炼字:“逢”“忙” 色彩:“碧”“黄” 情感:喜爱之情
(3)采菊东篱下 率性自然 超凡脱俗
14.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8分)
鹧鸪天 送廓之秋试① [宋]辛弃疾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虽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 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
③禹门:即龙六,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1)“白苎②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2分)
(2)“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3分)
(3)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3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1)本题考查通过鉴赏诗歌语言来分析诗歌形象的能力。(2)本题考查通过分析重要诗句把握诗人创作风格的能力。(3)本题考查鉴赏艺术手法的能力。
答案
(1)轻微、新鲜、清爽等
(2)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3)例:“白苎新袍入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进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去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