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自由成长

生命的自由成长

济南爱都小学王娜

入学第一天,小磊这个孩子就走进了我心里。正当孩子们高高兴兴认识身边朋友的时候,他背上书包对我说:“我想回家。”我告诉他奶奶放学的时候才会来接他,紧接着就是坐在地上嚎啕大哭,怎么劝都无济于事,一转眼的功夫跑向了校门口,幸亏保安叔叔把校门关的严严实实。事后与家长的沟通得知,这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安装义眼、割去扁桃体、骨折等肉体的折磨,加上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奶奶娇惯纵容的教育使得孩子非常任性。这是上帝送来的一个天使,让我在全课程实施起步时遭遇些什么,以便有勇气以后面对更大的危机。也让我想起了常老师经常谈到的孩子——子豪。记得她就说了两个字:等待。好,那我就等待。上课的时候经常看不见他出现在课桌之上,我等待;列队的时候趴在地上玩,我等待;直到那一次我惊喜地发现,他居然在数学课上画画,画的内容是上一节课刚刚布置的读写绘。也许会有人质疑,你看这孩子数学课上画画,老师还认为这是惊喜。从小磊表现的行为来看,这的确是不对的,而如果走进他的内心,会发现这就是他主动学习的惯性使然,迫不及待地想用图画表现他刚刚的学习成果,这是他呈现自由状态的行为。小磊已经开始慢慢建立他的内在秩序,在课程的学习中,在兴趣的引导下,遵循内心的想法开始愿意进行创作,一粒小小的种子开始种在小磊的心里,我认为这比一节数学课的学习更加宝贵。慢慢的,小磊开始进入到课程的正常学习中,开始慢慢适应班级生活,有时他建立的内在秩序与我们所要求的外部规则也经常发生冲突,比如:清晨,小糖果们都在安静阅读,他会大吼一声表达观点,我就以《安静》一课中的学到的安静就是不打扰别人,然后给个“嘘”的手势,他马上就用小手捂住自己的嘴巴连连点头,表示听懂了并在努力的弥补自己的过失。这就是孩子,单纯、可爱、向上的孩子。再后来,小磊看到图书角的书乱了,他会边唠叨着说谁把书弄乱的,边去收拾,我就给他拍下来第二天生活编织的时候讲给其他小糖果听。内在秩序让我们成为自己,但我们是社会的人,“内在秩序”与“外在规则”的冲突,也是一个孩子成长所必须经历的,体验才会成长。对于老师来说,在这个过程中,去感受、接纳“内在秩序”的声音,同时去和孩子碰撞“外在规则”的约定与遵守。

这就又引发了进一步的思考,怎样形成“外在规则”?

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罗素就忧心忡忡地指出:“在实行军事独裁的国家,包括俄国在内,。。。教育是大大的退步了,这种退步包括四点:一是严格的纪律的恢复;二是绝对而不问事由的服从;三是对老师的唯命是听;已经到了一个可笑的程度;四是在知识方面消极的接受灌输,而不是积极的自求启发。”他认为这种教育只能培养出双重性格的人。所谓双重性格,是指“对在上的人要服从,要怯懦,对在下的人不妨擅作威福,而蛮不讲理”,

试想,我们的身边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教育现象呢?

一个孩子自由的成长不是与生俱来的,外在规则的建立也不是对老师的言听计从二实现的,纪律的本质是恐吓与害怕,规则的本质是认同与内化。所以,生命需要唤醒,需要文化的滋养,我们每天都努力在糖果教室践行着。

教室提供给孩子们一个空间概念上的家,又从精神层面充盈着教室的文化。要让每个孩子能看到他自己,看到他自己的成长痕迹。”这样空间文化熏陶出来的教室,孩子们到处都能感受到在这间教室的归属感和成就感,真正的实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让教室的墙壁会说话。”也就是空间即课程。于是,短短一个月,我们的教室里就布满了孩子们的作品,每个孩子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课程学习的收获。

除了空间课程之外,教师的语言也是一间教室文化滋养的催化剂,规则意识也在其中慢慢浸

润孩子的心灵。那一天,我带着孩子们围绕“糖果教室”进行了一次头脑风暴的训练,由“糖果教室”你想到了什么?甜蜜、安静、有爱、充满知识„„我觉得这就是人间最美好的词汇,我把它们写在黑板上,这些词语就像这间教室的语言密码,瞬间把教室一切事物都聚集在一起,像磁铁一样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没有想到短短两周,孩子们已经形成了自己对于这间教室的认识,这就是平时教师语言文化的浸润。这又让我响起了肖川教授的一句话“你向往什么就会接近什么,接近什么就会成为什么。”每天用正能量滋养着孩子们的生活,他们懂得倾听,乐意表达,不给别人添麻烦,乐意学习„„

生命的自由成长不仅仅依靠教室文化的浸润,还有课程的设计。上一周我也上了《小拇指的愿望》一课,孩子们围绕其他的手指兄弟进行创编。我们来听听孩子们的声音。

《大拇指的愿望》每次游泳用力划水的时候,我总是用不上力气,我有一个秘密的愿望,希望和其他兄弟站在一起用力游泳。

《无名指的愿望》每次出去游玩我总是不能独立一个人站起来,只能依靠其他兄弟来帮忙。我有个秘密的愿望,希望下次我能独立一个人站起来。

《食指的愿望》每次吃零食的时候我总是吃得最多,我有一个秘密的愿望,希望能与其他兄弟一起分享。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我们都是棒小孩”。首先就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我就在孩子们就创编的语言中听到了竹子拔节的声音,你听:独立、用力、分享,这些健全人格的优秀品质就在小糖果们创造性的语言中,在语言思维训练重迸发着光芒,那么清脆、悦耳,这是课程所带给我们的。

生命的自由成长是个大命题,短短一个月的全课程教育实验中我理解的太浅薄,但我坚信,这是一条教育的光明大道。

生命的自由成长

济南爱都小学王娜

入学第一天,小磊这个孩子就走进了我心里。正当孩子们高高兴兴认识身边朋友的时候,他背上书包对我说:“我想回家。”我告诉他奶奶放学的时候才会来接他,紧接着就是坐在地上嚎啕大哭,怎么劝都无济于事,一转眼的功夫跑向了校门口,幸亏保安叔叔把校门关的严严实实。事后与家长的沟通得知,这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安装义眼、割去扁桃体、骨折等肉体的折磨,加上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奶奶娇惯纵容的教育使得孩子非常任性。这是上帝送来的一个天使,让我在全课程实施起步时遭遇些什么,以便有勇气以后面对更大的危机。也让我想起了常老师经常谈到的孩子——子豪。记得她就说了两个字:等待。好,那我就等待。上课的时候经常看不见他出现在课桌之上,我等待;列队的时候趴在地上玩,我等待;直到那一次我惊喜地发现,他居然在数学课上画画,画的内容是上一节课刚刚布置的读写绘。也许会有人质疑,你看这孩子数学课上画画,老师还认为这是惊喜。从小磊表现的行为来看,这的确是不对的,而如果走进他的内心,会发现这就是他主动学习的惯性使然,迫不及待地想用图画表现他刚刚的学习成果,这是他呈现自由状态的行为。小磊已经开始慢慢建立他的内在秩序,在课程的学习中,在兴趣的引导下,遵循内心的想法开始愿意进行创作,一粒小小的种子开始种在小磊的心里,我认为这比一节数学课的学习更加宝贵。慢慢的,小磊开始进入到课程的正常学习中,开始慢慢适应班级生活,有时他建立的内在秩序与我们所要求的外部规则也经常发生冲突,比如:清晨,小糖果们都在安静阅读,他会大吼一声表达观点,我就以《安静》一课中的学到的安静就是不打扰别人,然后给个“嘘”的手势,他马上就用小手捂住自己的嘴巴连连点头,表示听懂了并在努力的弥补自己的过失。这就是孩子,单纯、可爱、向上的孩子。再后来,小磊看到图书角的书乱了,他会边唠叨着说谁把书弄乱的,边去收拾,我就给他拍下来第二天生活编织的时候讲给其他小糖果听。内在秩序让我们成为自己,但我们是社会的人,“内在秩序”与“外在规则”的冲突,也是一个孩子成长所必须经历的,体验才会成长。对于老师来说,在这个过程中,去感受、接纳“内在秩序”的声音,同时去和孩子碰撞“外在规则”的约定与遵守。

这就又引发了进一步的思考,怎样形成“外在规则”?

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罗素就忧心忡忡地指出:“在实行军事独裁的国家,包括俄国在内,。。。教育是大大的退步了,这种退步包括四点:一是严格的纪律的恢复;二是绝对而不问事由的服从;三是对老师的唯命是听;已经到了一个可笑的程度;四是在知识方面消极的接受灌输,而不是积极的自求启发。”他认为这种教育只能培养出双重性格的人。所谓双重性格,是指“对在上的人要服从,要怯懦,对在下的人不妨擅作威福,而蛮不讲理”,

试想,我们的身边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教育现象呢?

一个孩子自由的成长不是与生俱来的,外在规则的建立也不是对老师的言听计从二实现的,纪律的本质是恐吓与害怕,规则的本质是认同与内化。所以,生命需要唤醒,需要文化的滋养,我们每天都努力在糖果教室践行着。

教室提供给孩子们一个空间概念上的家,又从精神层面充盈着教室的文化。要让每个孩子能看到他自己,看到他自己的成长痕迹。”这样空间文化熏陶出来的教室,孩子们到处都能感受到在这间教室的归属感和成就感,真正的实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让教室的墙壁会说话。”也就是空间即课程。于是,短短一个月,我们的教室里就布满了孩子们的作品,每个孩子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课程学习的收获。

除了空间课程之外,教师的语言也是一间教室文化滋养的催化剂,规则意识也在其中慢慢浸

润孩子的心灵。那一天,我带着孩子们围绕“糖果教室”进行了一次头脑风暴的训练,由“糖果教室”你想到了什么?甜蜜、安静、有爱、充满知识„„我觉得这就是人间最美好的词汇,我把它们写在黑板上,这些词语就像这间教室的语言密码,瞬间把教室一切事物都聚集在一起,像磁铁一样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没有想到短短两周,孩子们已经形成了自己对于这间教室的认识,这就是平时教师语言文化的浸润。这又让我响起了肖川教授的一句话“你向往什么就会接近什么,接近什么就会成为什么。”每天用正能量滋养着孩子们的生活,他们懂得倾听,乐意表达,不给别人添麻烦,乐意学习„„

生命的自由成长不仅仅依靠教室文化的浸润,还有课程的设计。上一周我也上了《小拇指的愿望》一课,孩子们围绕其他的手指兄弟进行创编。我们来听听孩子们的声音。

《大拇指的愿望》每次游泳用力划水的时候,我总是用不上力气,我有一个秘密的愿望,希望和其他兄弟站在一起用力游泳。

《无名指的愿望》每次出去游玩我总是不能独立一个人站起来,只能依靠其他兄弟来帮忙。我有个秘密的愿望,希望下次我能独立一个人站起来。

《食指的愿望》每次吃零食的时候我总是吃得最多,我有一个秘密的愿望,希望能与其他兄弟一起分享。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我们都是棒小孩”。首先就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我就在孩子们就创编的语言中听到了竹子拔节的声音,你听:独立、用力、分享,这些健全人格的优秀品质就在小糖果们创造性的语言中,在语言思维训练重迸发着光芒,那么清脆、悦耳,这是课程所带给我们的。

生命的自由成长是个大命题,短短一个月的全课程教育实验中我理解的太浅薄,但我坚信,这是一条教育的光明大道。


相关文章

  • 基于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法的成长型企业价值评估
  • [摘 要]对企业的价值合理的评估,在企业上市和并购以及对委托代理人的经营业绩的评估中,已经成为核心的问题.本文运用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法,对成长型企业在价值评估中出现的主要特征和难点进行分析,并分析了对成长型企业进行评估的步骤,最后得出了相关的 ...查看


  •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
  •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 怀着激动的心情读完了古典老师的新书<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想起他上一本<拆掉思维里的墙>对我影响至今啊,那是让我慢慢开始对一种叫做自由的东西有那么点向往,而这本书更加让我理解了什么 ...查看


  • 爱和自由读后感
  • 范文一: 看了孙瑞雪的<爱和自由>,感受很多. 每个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那爱到底是什么?爱是忍耐,爱是慈祥,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无礼的事,不求己益,不动怒&&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 ...查看


  • 健康的生命最美丽教学设计
  •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第一课 <健康的生命最美丽>教学设计 执教者:北海经济开发区岔尖小学 黄苹 指导者:北海经济开发区岔尖小学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查看


  • 民主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内核
  • 作者:魏波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5年10期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001-4519(2015)04-0097-08 DOI:10.14138/j.1001-4519.2015.04.009708 解读陶行知教 ...查看


  • 让生命如花绽放
  • [摘要]本文从教育目的与教育本体价值的高度提出打造生命课堂的重要性,并从以人为本.教学情境.教学方式.活动实践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初中思想品德课打造生命课堂的途径:一.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生命理念.二.创设教学情境,提升生命意识.三.改革教学方式 ...查看


  • 四年级作文教学总结(2)
  • 生命关怀 用爱耕耘 ------------------------李欣 该如何能很好的进行作文教学呢?这是很多人探讨的话题.经过这一学期的摸索,我觉得以下几方面对作文教学是大有益处的. 一.作文源于生活,服务生活. 语文源于生活,又服务于 ...查看


  • 于丹谈家庭教育
  • 于丹谈家庭教育:孩子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家庭就是一个让我们从小酝酿牵挂的地方.家庭的行为方式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 " "所有时间中,最重要的就是当下:所有权利中,最重要的就是成长. " 时值暑假, ...查看


  • 钱理群:我理想中的中小学教育和中小学教师
  • 钱理群:我理想中的中小学教育和中小学教师 作者:钱理群 [推荐理由] 北京大学资深学者钱理群教授,是我国著名人文学者,鲁迅.周作人研究专家.在北京大学学生评出的最受学生欢迎的十佳教师中,他名列首位.他对中小学教育和中小学教师的独特理解,入木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