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第一章:总论 一、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意义、概念、特点) 1、意义:(背) ①开展学前教育科研,为深化学前教育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②探索学前教育规律,为学前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③丰富学前教育研究成果,促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 ④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2、概念: ①科学研究的概念。 (背) 科学研究是一种认识过程,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的方法认识自 然和社会现象,探索客观真理,并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它是探求知识,解决 问题的创造性活动。 (理解) 科学研究的目的不在一成不变地记录或收集事实资料,而是要经由概括、演绎与实证 的方法,建构出一套科学的理论,用一组精要的理论性架构来描述、解释及预测复杂 的事实。 ②科学研究的特点。(背) 客观性:资料来源于客观。 研究过程客观。 研究结果客观。 创造性: 继承性: 系统性: 控制性: ③学前科学研究的概念。(背)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是一种认识过程,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的方 法, 研究学前教育科学的知识体系,认识学前教育现象,探索与发现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与社会进步的客观规律,深化学前教育改革,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创造性活动。 ④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背) 科学研究的一般特点:客观性、创造性、继承性、系统性、控制性。 自己的特殊性:多因素、实践性、持久性、有条件的控制。 二、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背) (一) 生态化、现场化与跨文化 ① 生态化: 就是强调在真实的自然与社会的生态环境中研究教育规律,提高教育的外部效度,提高学 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实际应用价值。 ② 现场化: 是指在学前教育的现实环境中研究教育与人的发展的规律。 现场观察———自然观察法。 现象研究 现场实验:在自然的真实的环境中尽可能地控制无关变量,操纵自变量来 观察因变量的变化,以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的方法。 ③ 跨文化: 将同一课题应用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以此作为研究的对象,探讨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共同规 律,或从不同文化背景的学前教育差异中,研究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对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影响的一种方法。(即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文化背景中个体或群体的比较研究。) (二)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综合化、现代化与数学化。 ① 综合化: 是指强调采用多种方法和从多学科角度去探讨学前教育现象及其规律。 学前教育科学跨学科的研究。 学前教育科学综合化表现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② 现代化: 主要是指研究技术设备和手段的现代化。 ③ 数学化: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越来越注重于以数学、数学方法作为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工。(计 算机专用统计软件包:SPSS 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 三、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 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的涵义。 是指关于学前教育科学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是人们认识学前教育现象、研究学前教 育规律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唯物辩证法和系统论都是学前教育科学的方法论。唯物辩 证法是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论,系统论是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科学方法论。 2、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论体系 哲学方法论———唯物辩证法 一般科学方法论———系统方法论 观察法 访谈法 实验法 临床法 问卷法 具体研究方法 社会测量法 经验总结法 历史法 文献法 行动研究法 统计分析法 3、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唯物辩证法哲学方法论的基本观点。 ① 实践反映论 表现方面:1) 理论产生于实践,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强调教育实践反映的辩证决 定性。 2) 学前教育研究的对象是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强调学前教育实践反映 的社会性。 3) 学前教育改革都要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要重视学前教育实践反映的物 质性。 4) 强调幼儿在学前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主体性。 5) 物质在不断运动发展,强调学前教育的发展性。 6) 强调幼儿在学前教育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 7) 强调学前教育实践活动的系统性。 ② 普遍联系论 ③ 运动发展论 ④ 对立统一论⑤ 质量互变论 4、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科学方法论 ① 系统方法论的涵义: 所谓系统方法论就是指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和耗散结构论、协同学论、突变论的 基本思想和方法。是探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变化发展的理论。 其核心思想认为, 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的部分的子系统, 以及不同层次、 不同水平和不同序列的亚系统,高层的系统整合着子系统,却有不同于子系统的特点。 ② 系统方法论对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 1) 把学前教育现象作为整体的系统来进行研究。 2) 把学前教育现象作为不断发展的信息控制的自组织系统进行研究。 四、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实事求是地根据客观事实的本来面貌加以考察, 根据受教育者的社会 生活条件,以及受教育者身心的发展进行研究。 ① 必须从客观事实出手,详细占有材料。 ② 必须坚持严格的客观态度。 ③ 必须全面地搜集资料,详细认真地研究问题。 2)发展性原则 ① 教育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② 教育发展是主客体矛盾对立统一的过程。 3)教育性原则 4)系统性原则 5)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第二章:设计研究方案 一、课题选择的原则 1)进取性原则 2)需要性原则 3)意义性原则 4)创造性原则 5)前沿性原则 6)可行性原则 二、课题选择的程序 1)初选 2)初探 3)具体化 4)撰写选题报告 5)修改确定 三、课题的来源 1)理论 2)实践 3)规划 四、学前教育科学假设的概念、作用、特点。 概念: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中,提出课程之后,人们依据已知的事实和教育科学理论 与知识,对所要研究的学前教育现象和规律提出初步的假定,这些初步的假定就是学前教育科学假设。 特点:①推测性 ②根据性 ③不矛盾性 ④解释性 ⑤接轨性 作用:①提出新的实验,形成新理论的桥梁。 ②确定具体研究目标,形成具体设计方案。 五、查阅文献资料 1、目的:①了解该课题研究领域的全貌。 ②明确研究课题的依据。 ③明确研究课题的核心概念。 ④明确研究课题的理论建构。 2、资料来源:①生活资料。 ②成文资料。 ③电子资料。 3、方法:①查找文献资料。 ②写文献综述 综述要严格按照原作者原意写,要客观;同时,又要以自己主观想法统领资 料,这就要对资料进行评价。 六、研究类型 1、纵向研究 纵向研究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一个儿童或一些儿童的心理发展,或教育规律进行 有系统的定期研究。 优点:能较细致地反映出被试在发展过程中对不同条件的具体变化和规律。 缺点:是时间长,环境和被试个体复杂,多样的变化将会影响儿童心理的发展。 2、横向研究 横向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个年龄或某几个年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或教育规律 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 优点:简便,短时间就能见成效,样本大,便于统计处理,代表性强,比较切实可行。 缺点:难以控制被试的具体变化,较难把握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些细节特征,显得粗糙。 3、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是把个人或一个团体作为一个研究单位,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中,个案研究 主要是搜集一定个人的家庭情况、教育影响、心理发展等历史资料,从而加以分析,探究 其心理发展或教育特点与规律。 4、成组研究 成组研究为对一群体进行研究。 5、常规研究 指的是采取一般研究技术,如观察、谈话、问卷、调查访问、测验、作业方式实验等 进行研究。 6、现代化手段研究 指的是采用现代化的技术装备,如录音、录像、电子计算机、现代化的有单向玻璃的 儿童观察室、实验室等进行研究。 七、如何科学地抽取样本 1、抽取样本的概念 是从一个总体中选出一部分被试作为研究对象,抽取出来的这部分被试叫做样本。2、抽取样本的原则 ①总体限定明确。 ②样本具有代表性。 年龄 性别 职业 文化背景 被试自身的素质抽样五个 方面问题③样本容量要适当。 3、抽取样本的方法 ①简单随机取样 ②等距随机取样 N R=—— n ③分层随机取样 Ni ni=n —— NR 间隔距离N 群体总个数n 样本数八、确定具体的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1、确定具体研究方法的原则 从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任务与对象出手,确定最合适的研究方法。 2、具体研究方法的类型 ①收集资料类(观察法、实验法、临床法、问卷法) ②定性分析类(经验总结法、历史法、文献法) ③定量分析法、统计分析法。 九、研究材料的标准化 1、研究材料标准化的原则 ①熟悉,研究者与被试熟悉。 ②同质性,被试水平要一致。 ③依据理论建构。 2、如何编制标准化的研究材料 ①依据:编制材料要依据研究课题的概念和理论建构。 ②预测:去掉不理想的题目,最后编制成正式测试材料。 ③标准化:要达到标准化,要解决四方面问题。 1) 解决难度问题 R P=—— ×100 % N 2) 解决区分度问题 中等难度项目的区分度最高。 3) 解决信度问题 估计信度的方法:再测信度、分半信度、评分者信度。 4) 解决效度问题 估计效度的方法:内容效度、效标效度。十、变量的类别 1、自变量 由实验者主动加以控制的实验条件,并呈现给被试的刺激物,它不依赖被试的心理行 为而独立变化,实验就是为了考察由于它的改变引起的被试反应的变化,又叫刺激变量。 2、因变量 它是由刺激变量引起或改变的被试的反应,它是随实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又叫反应 变量。 3、无关变量 它是在实施中除自变量以外, 其他一切可能对因变量发生影响, 对实验有干扰的变量。 十一、变量的控制 控制变量有最大、最小控制原则。 1、控制自变量 在设计自变量时要科学,要严格地按着材料标准化来设计,控制自变量使其有系统的 前后变化,由它引起被试反应,显出最大差异,体现最大的控制原则。 2、控制无关变量 在实验中,要控制无关变量使其保持最小影响。 3、控制测试工具 有助于使误差达最小限度。 十二、填空 统计分析一般有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推论性统计分析。 十三、研究方案模式 课程名称(作者、单位) ① 研究目的 ② 研究方法 ③ 预期研究结果 ④ 参考文献第三章 执行研究方案 一、执行研究方案的任务 定义:按照已经拟定好的研究方案,对被试进行观察、施测,运用教育因子进行培养, 以收集研究课题所需要的事实材料或数据,这就是执行研究阶段的任务。 二、执行研究方案的要求 1、严格按要求选被试 ① 样本要具有代表性 ② 样本年龄要准确 ③ 选取样本要具有随机性 2、严格执行指导语 ① 指导语要准确 ② 被试严格按照指导语做 3、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① 材料制作要规范 ② 记时要准确 ③ 研究步骤不能颠倒 ④ 收集资料尽量做到情境自然⑤ 培训施测人员 4、严格有目的记录 ① 按记录表格详细记录 ② 观察记录的训练 ③ 当天记录当天整理 ④ 尽量用现代化手段记录 5、严格依据评分标准记分 三、执行研究方案可能遇到的困难与解决方法 1、不合作 1) 被试不合作 · 被试的情绪不好,或身体不适。 · 被试与研究者不熟悉,被试惧怕研究者,或者不愿意与陌生人交往。 · 被试的自我中心影响。 方法:在研究过程中,要依据被试的心理特点,否则将会事倍功半。 2) 家长的不合作 方法:当对幼儿进行研究时,一定要向家长讲明搞研究的重要性和可能性,取得幼儿家 长的支持与合作。 3) 教师的不合作 方法:应让每一个教师明确在本研究中的角色,取得合作。 2、社会系统误差 在研究的过程中,由于社会态度、社会规范的影响,导致测定值成倾向性的偏大或偏 小,这类误差即是社会系统误差。 方法:①为了避免社会系统误差,研究者应该向被试讲清研究的意义,在调查的问卷中不 记名字,以打消被试的顾虑。 ②在有可能的情况下,采用双盲法,即主试和被试都不了解研究的目的。 3、被试流失 研究的周期往往较长,其中部分被试可能转学,或生病等。 方法:在选择被试数量时,最好放宽一点。 4、环境干扰 方法:寻找一个适合的环境。第四章 撰写论文 一、整理资料的目的 1、保证研究主导方向资料系统化 2、保证材料的可靠性 4、保证形成典型性资料,初步发现规律,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二、整理资料的步骤 1、资料审核 定义:资料审核就是对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检查,核实其真伪,将不合格的资料删除,有 缺漏的资料补填清楚, 然后清点全部资料总数, 若有不足, 需收集资料, 给以补充, 以保证研究结果的质量。 计量审核 核查资料是否符合计量关系。 种类 逻辑审核 核查资料是否符合逻辑关系。2、资料评定 是指根据标准答案对合格的原始资料逐一进行判分或评定等级,评分标准要具体, 要有明确的操作定义,最好运用评分者信度来说明评分的可靠性。 3、资料分类、汇总、列表按类登记 三、分析结果 1、定量统计分析 定义:以统计方法为工具,从复杂繁多的数据中抽出规律性的结论。 步骤:①数据处理 ②绘制图表 ③差异显著性检验 2、定性分析 定义:运用哲学分析法和逻辑的分析方法,对研究所收集的资料进行质的分析,从而揭示 教育本质与规律,为研究结果的解释和理论的构建提供依据。 步骤:①根据研究目的确定定性分析的目标。 ②根据目标整理收集到的原始资料。 ③用逻辑的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分析已整理后的资 料,探索变量之间的关系,揭示其规律和特点。 四、撰写论文 意义:①呈现新成果 ②促进交流与合作 ③有利于研究成果的转化 程序:①确定类型 ②草拟提纲 ③写作初稿 ④修改定稿 格式:①一般格式 ②调查研究论文的格式 注意的文题: ①观点和材料要相结合,通俗性和科学性要相结合 ②要重视研究方法和结果的阐述 ③分析讨论时要用辩证的观点 ④材料收集后不要急于动笔,要深思熟虑。第五章 学前教育观察研究 填空:学前教育观察研究是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是学前教育科学研究 搜集资料的基本途径,是其他研究方法的基础。 一、学前教育观察研究概述 1、定义:学前教育观察研究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客观对象,收集、分析事 物感性资料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2、作用:①观察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前提。 ②观察是产生理论假设、验证理论的手段。 ③观察是提供学前教育现象真实过程的手段。 ④观察是帮助研究者了解被测试个体差异的手段。 ⑤观察是解答各种特殊问题的手段。⑥观察是教育评价的手段。 3、观察应注意的问题 ① 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 ② 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 ③ 要善于记录,便于整理。 ·正确无误,如实记录。 ·周密完整,全盘记录。 ·详细有序,有条不紊 ·可以辅以观察设备 ④ 要有确定的范围,明确的指标。 ⑤ 选择适合的观察方法。 二、学前教育观察研究的种类 1、描述记叙法 定义:描述记叙法是指记录被试在自然状态下所发生的行为和所处的情境,然后,对所收 集的原始资料进行分类,并加以分析的方法。 日记描述法 分类 系列记录法 轶事记录法 持续记录法 ① 日记描述法 即对同一个或同一组被试在一段延长的时间内进行反复观察,把观察到的被试的 各方面的新行为、新发展记录下来,进行研究。 优点: ·能提供较长期,较详细的第一手资料。 ·记录被试发展的真实过程,连续行为。 ·描述被试的生活环境及其各种行为,有利于对行为进行质的定性分析。 缺点: ·选择被试往往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儿童,具有偏向性,缺乏代表性。 ·观察者一般都是被试的亲人,观察容易出现偏差,高估儿童。 ·案例太少,缺乏普遍性。 ·追踪天天记录,耗费人力物力太大。 ② 系列记录法 是对被试某种行为进行连续的定期观察研究,以便系统的收集被试行为发展的资 料。 (系统记录法与日记描述法的区别在于日记描述法是记录被试各种行为表现, 系列 记录法是记录被试的某种行为表现。) ③ 轶事记录法 ④ 持续记录法 比轶事记录法更详细更完整,要求尽可能详尽地捕捉最主要行为或事件的要素, 是记录连续行为的最好方法。 2、取样观察法 定义: 取样观察法是以行为为样本的研究方法, 经过选择, 使用预定类型, 在一定时间内, 观察者在各种各样变化的背景中选取被试行为样本,它不需要详细地描述行为,可 减少记录的时间。 分类 时间取样观察法 事件取样观察法 ① 时间取样观察法 定义:时间取样观察法是在一个确定的短时间阶段里观察被试,主要记录行为出现与否,行为发生的次数,以及持续的时间。 要求: ·时间取样法只适用于经常发生的行为。 ·只适用于观察外显行为。 ·必须要确定观察目的、被试的数量、观察的范围和时间。 ·使用时间取样法对观察行为与事件必须给以明确的操作定义。 ·应当制定时间取样编码记录表。 优点: ·可以使研究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收集较多的具有代表性的资料。 ·时间取样观察法主要用于研究特定的行为和事件,可以控制,使研究客观化。 ·可以确定行为、事件发生的频率。 ·不干涉被试正常活动。 ·可以取得定量化的资料。 缺点: ·只限于研究出现频率高的外显行为和事件。 ·只能获得行为出现频率的资料。 ·不能保留行为发生的顺序。 ·不能保留行为的完整性。 ·不是完全描述正在发生的事情。 ② 事件取样观察法 定义:事件取样观察法是从被试多种多样的行为中选出一种有代表性的行为进行观 察,在自然的情境中,等待所要观察的行为出现,然后记录这一行为的全貌。 经典研究:达维对学前儿童争执事件的研究。 优点: ·事件取样观察法是在自然情景中,观察行为事件的全貌。 ·研究行为事件的范围广泛。 ·收集资料的时间相对是经济的。 缺点: ·收集的是定性资料。 ·忽略了与该事物相关的条件与情景。 3、等级评定法 定义:是用等级评定量表将所观察的行为事件数量化,即用数量来判断行为事件在程度上 的差别。 数字评定量表法 分类 图示评定量表法 累计评定法 ① 数字评定量表法 以指定的数字顺序作为描述的类型,评定者根据实际情况在量表中适合的数字上 标记号。 ② 图示评定量表法 以一条直线表示一个行为特征维度,评定者根据实际情况在直线上确定与被试的 行为描述相应的点,并标上记号。 ③ 累计评定法 将所有活动项目按正反两方面成对安排在两栏内,分别计算两栏项目的分数,最 后将两栏分数总和累计评定。 操作简便易行,省时省力。 优点 主试只需极少训练,就能掌握此法。 等级评定法 使用范围广泛。 优缺点 便于核查。 资料可靠性较小。 缺点 易造成评定等级误差。难以分析行为的原因。 应注意的问题: ·防止评分过高或过低。 ·防止都打平均分。 ·防止成见。 ·一个被试,最好由两个评定者评定。 4、间接观察法 定义:被试的一些信息不能直接观察到,就要通过其他途径而获得,这种通过间接途径 观察事物的方法,就叫做间接观察法。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第一章:总论 一、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意义、概念、特点) 1、意义:(背) ①开展学前教育科研,为深化学前教育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②探索学前教育规律,为学前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③丰富学前教育研究成果,促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 ④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2、概念: ①科学研究的概念。 (背) 科学研究是一种认识过程,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的方法认识自 然和社会现象,探索客观真理,并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它是探求知识,解决 问题的创造性活动。 (理解) 科学研究的目的不在一成不变地记录或收集事实资料,而是要经由概括、演绎与实证 的方法,建构出一套科学的理论,用一组精要的理论性架构来描述、解释及预测复杂 的事实。 ②科学研究的特点。(背) 客观性:资料来源于客观。 研究过程客观。 研究结果客观。 创造性: 继承性: 系统性: 控制性: ③学前科学研究的概念。(背)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是一种认识过程,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的方 法, 研究学前教育科学的知识体系,认识学前教育现象,探索与发现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与社会进步的客观规律,深化学前教育改革,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创造性活动。 ④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背) 科学研究的一般特点:客观性、创造性、继承性、系统性、控制性。 自己的特殊性:多因素、实践性、持久性、有条件的控制。 二、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背) (一) 生态化、现场化与跨文化 ① 生态化: 就是强调在真实的自然与社会的生态环境中研究教育规律,提高教育的外部效度,提高学 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实际应用价值。 ② 现场化: 是指在学前教育的现实环境中研究教育与人的发展的规律。 现场观察———自然观察法。 现象研究 现场实验:在自然的真实的环境中尽可能地控制无关变量,操纵自变量来 观察因变量的变化,以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的方法。 ③ 跨文化: 将同一课题应用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以此作为研究的对象,探讨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共同规 律,或从不同文化背景的学前教育差异中,研究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对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影响的一种方法。(即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文化背景中个体或群体的比较研究。) (二)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综合化、现代化与数学化。 ① 综合化: 是指强调采用多种方法和从多学科角度去探讨学前教育现象及其规律。 学前教育科学跨学科的研究。 学前教育科学综合化表现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② 现代化: 主要是指研究技术设备和手段的现代化。 ③ 数学化: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越来越注重于以数学、数学方法作为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工。(计 算机专用统计软件包:SPSS 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 三、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 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的涵义。 是指关于学前教育科学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是人们认识学前教育现象、研究学前教 育规律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唯物辩证法和系统论都是学前教育科学的方法论。唯物辩 证法是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论,系统论是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科学方法论。 2、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论体系 哲学方法论———唯物辩证法 一般科学方法论———系统方法论 观察法 访谈法 实验法 临床法 问卷法 具体研究方法 社会测量法 经验总结法 历史法 文献法 行动研究法 统计分析法 3、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唯物辩证法哲学方法论的基本观点。 ① 实践反映论 表现方面:1) 理论产生于实践,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强调教育实践反映的辩证决 定性。 2) 学前教育研究的对象是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强调学前教育实践反映 的社会性。 3) 学前教育改革都要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要重视学前教育实践反映的物 质性。 4) 强调幼儿在学前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主体性。 5) 物质在不断运动发展,强调学前教育的发展性。 6) 强调幼儿在学前教育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 7) 强调学前教育实践活动的系统性。 ② 普遍联系论 ③ 运动发展论 ④ 对立统一论⑤ 质量互变论 4、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科学方法论 ① 系统方法论的涵义: 所谓系统方法论就是指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和耗散结构论、协同学论、突变论的 基本思想和方法。是探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变化发展的理论。 其核心思想认为, 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的部分的子系统, 以及不同层次、 不同水平和不同序列的亚系统,高层的系统整合着子系统,却有不同于子系统的特点。 ② 系统方法论对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 1) 把学前教育现象作为整体的系统来进行研究。 2) 把学前教育现象作为不断发展的信息控制的自组织系统进行研究。 四、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实事求是地根据客观事实的本来面貌加以考察, 根据受教育者的社会 生活条件,以及受教育者身心的发展进行研究。 ① 必须从客观事实出手,详细占有材料。 ② 必须坚持严格的客观态度。 ③ 必须全面地搜集资料,详细认真地研究问题。 2)发展性原则 ① 教育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② 教育发展是主客体矛盾对立统一的过程。 3)教育性原则 4)系统性原则 5)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第二章:设计研究方案 一、课题选择的原则 1)进取性原则 2)需要性原则 3)意义性原则 4)创造性原则 5)前沿性原则 6)可行性原则 二、课题选择的程序 1)初选 2)初探 3)具体化 4)撰写选题报告 5)修改确定 三、课题的来源 1)理论 2)实践 3)规划 四、学前教育科学假设的概念、作用、特点。 概念: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中,提出课程之后,人们依据已知的事实和教育科学理论 与知识,对所要研究的学前教育现象和规律提出初步的假定,这些初步的假定就是学前教育科学假设。 特点:①推测性 ②根据性 ③不矛盾性 ④解释性 ⑤接轨性 作用:①提出新的实验,形成新理论的桥梁。 ②确定具体研究目标,形成具体设计方案。 五、查阅文献资料 1、目的:①了解该课题研究领域的全貌。 ②明确研究课题的依据。 ③明确研究课题的核心概念。 ④明确研究课题的理论建构。 2、资料来源:①生活资料。 ②成文资料。 ③电子资料。 3、方法:①查找文献资料。 ②写文献综述 综述要严格按照原作者原意写,要客观;同时,又要以自己主观想法统领资 料,这就要对资料进行评价。 六、研究类型 1、纵向研究 纵向研究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一个儿童或一些儿童的心理发展,或教育规律进行 有系统的定期研究。 优点:能较细致地反映出被试在发展过程中对不同条件的具体变化和规律。 缺点:是时间长,环境和被试个体复杂,多样的变化将会影响儿童心理的发展。 2、横向研究 横向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个年龄或某几个年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或教育规律 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 优点:简便,短时间就能见成效,样本大,便于统计处理,代表性强,比较切实可行。 缺点:难以控制被试的具体变化,较难把握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些细节特征,显得粗糙。 3、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是把个人或一个团体作为一个研究单位,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中,个案研究 主要是搜集一定个人的家庭情况、教育影响、心理发展等历史资料,从而加以分析,探究 其心理发展或教育特点与规律。 4、成组研究 成组研究为对一群体进行研究。 5、常规研究 指的是采取一般研究技术,如观察、谈话、问卷、调查访问、测验、作业方式实验等 进行研究。 6、现代化手段研究 指的是采用现代化的技术装备,如录音、录像、电子计算机、现代化的有单向玻璃的 儿童观察室、实验室等进行研究。 七、如何科学地抽取样本 1、抽取样本的概念 是从一个总体中选出一部分被试作为研究对象,抽取出来的这部分被试叫做样本。2、抽取样本的原则 ①总体限定明确。 ②样本具有代表性。 年龄 性别 职业 文化背景 被试自身的素质抽样五个 方面问题③样本容量要适当。 3、抽取样本的方法 ①简单随机取样 ②等距随机取样 N R=—— n ③分层随机取样 Ni ni=n —— NR 间隔距离N 群体总个数n 样本数八、确定具体的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1、确定具体研究方法的原则 从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任务与对象出手,确定最合适的研究方法。 2、具体研究方法的类型 ①收集资料类(观察法、实验法、临床法、问卷法) ②定性分析类(经验总结法、历史法、文献法) ③定量分析法、统计分析法。 九、研究材料的标准化 1、研究材料标准化的原则 ①熟悉,研究者与被试熟悉。 ②同质性,被试水平要一致。 ③依据理论建构。 2、如何编制标准化的研究材料 ①依据:编制材料要依据研究课题的概念和理论建构。 ②预测:去掉不理想的题目,最后编制成正式测试材料。 ③标准化:要达到标准化,要解决四方面问题。 1) 解决难度问题 R P=—— ×100 % N 2) 解决区分度问题 中等难度项目的区分度最高。 3) 解决信度问题 估计信度的方法:再测信度、分半信度、评分者信度。 4) 解决效度问题 估计效度的方法:内容效度、效标效度。十、变量的类别 1、自变量 由实验者主动加以控制的实验条件,并呈现给被试的刺激物,它不依赖被试的心理行 为而独立变化,实验就是为了考察由于它的改变引起的被试反应的变化,又叫刺激变量。 2、因变量 它是由刺激变量引起或改变的被试的反应,它是随实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又叫反应 变量。 3、无关变量 它是在实施中除自变量以外, 其他一切可能对因变量发生影响, 对实验有干扰的变量。 十一、变量的控制 控制变量有最大、最小控制原则。 1、控制自变量 在设计自变量时要科学,要严格地按着材料标准化来设计,控制自变量使其有系统的 前后变化,由它引起被试反应,显出最大差异,体现最大的控制原则。 2、控制无关变量 在实验中,要控制无关变量使其保持最小影响。 3、控制测试工具 有助于使误差达最小限度。 十二、填空 统计分析一般有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推论性统计分析。 十三、研究方案模式 课程名称(作者、单位) ① 研究目的 ② 研究方法 ③ 预期研究结果 ④ 参考文献第三章 执行研究方案 一、执行研究方案的任务 定义:按照已经拟定好的研究方案,对被试进行观察、施测,运用教育因子进行培养, 以收集研究课题所需要的事实材料或数据,这就是执行研究阶段的任务。 二、执行研究方案的要求 1、严格按要求选被试 ① 样本要具有代表性 ② 样本年龄要准确 ③ 选取样本要具有随机性 2、严格执行指导语 ① 指导语要准确 ② 被试严格按照指导语做 3、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① 材料制作要规范 ② 记时要准确 ③ 研究步骤不能颠倒 ④ 收集资料尽量做到情境自然⑤ 培训施测人员 4、严格有目的记录 ① 按记录表格详细记录 ② 观察记录的训练 ③ 当天记录当天整理 ④ 尽量用现代化手段记录 5、严格依据评分标准记分 三、执行研究方案可能遇到的困难与解决方法 1、不合作 1) 被试不合作 · 被试的情绪不好,或身体不适。 · 被试与研究者不熟悉,被试惧怕研究者,或者不愿意与陌生人交往。 · 被试的自我中心影响。 方法:在研究过程中,要依据被试的心理特点,否则将会事倍功半。 2) 家长的不合作 方法:当对幼儿进行研究时,一定要向家长讲明搞研究的重要性和可能性,取得幼儿家 长的支持与合作。 3) 教师的不合作 方法:应让每一个教师明确在本研究中的角色,取得合作。 2、社会系统误差 在研究的过程中,由于社会态度、社会规范的影响,导致测定值成倾向性的偏大或偏 小,这类误差即是社会系统误差。 方法:①为了避免社会系统误差,研究者应该向被试讲清研究的意义,在调查的问卷中不 记名字,以打消被试的顾虑。 ②在有可能的情况下,采用双盲法,即主试和被试都不了解研究的目的。 3、被试流失 研究的周期往往较长,其中部分被试可能转学,或生病等。 方法:在选择被试数量时,最好放宽一点。 4、环境干扰 方法:寻找一个适合的环境。第四章 撰写论文 一、整理资料的目的 1、保证研究主导方向资料系统化 2、保证材料的可靠性 4、保证形成典型性资料,初步发现规律,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二、整理资料的步骤 1、资料审核 定义:资料审核就是对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检查,核实其真伪,将不合格的资料删除,有 缺漏的资料补填清楚, 然后清点全部资料总数, 若有不足, 需收集资料, 给以补充, 以保证研究结果的质量。 计量审核 核查资料是否符合计量关系。 种类 逻辑审核 核查资料是否符合逻辑关系。2、资料评定 是指根据标准答案对合格的原始资料逐一进行判分或评定等级,评分标准要具体, 要有明确的操作定义,最好运用评分者信度来说明评分的可靠性。 3、资料分类、汇总、列表按类登记 三、分析结果 1、定量统计分析 定义:以统计方法为工具,从复杂繁多的数据中抽出规律性的结论。 步骤:①数据处理 ②绘制图表 ③差异显著性检验 2、定性分析 定义:运用哲学分析法和逻辑的分析方法,对研究所收集的资料进行质的分析,从而揭示 教育本质与规律,为研究结果的解释和理论的构建提供依据。 步骤:①根据研究目的确定定性分析的目标。 ②根据目标整理收集到的原始资料。 ③用逻辑的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分析已整理后的资 料,探索变量之间的关系,揭示其规律和特点。 四、撰写论文 意义:①呈现新成果 ②促进交流与合作 ③有利于研究成果的转化 程序:①确定类型 ②草拟提纲 ③写作初稿 ④修改定稿 格式:①一般格式 ②调查研究论文的格式 注意的文题: ①观点和材料要相结合,通俗性和科学性要相结合 ②要重视研究方法和结果的阐述 ③分析讨论时要用辩证的观点 ④材料收集后不要急于动笔,要深思熟虑。第五章 学前教育观察研究 填空:学前教育观察研究是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是学前教育科学研究 搜集资料的基本途径,是其他研究方法的基础。 一、学前教育观察研究概述 1、定义:学前教育观察研究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客观对象,收集、分析事 物感性资料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2、作用:①观察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前提。 ②观察是产生理论假设、验证理论的手段。 ③观察是提供学前教育现象真实过程的手段。 ④观察是帮助研究者了解被测试个体差异的手段。 ⑤观察是解答各种特殊问题的手段。⑥观察是教育评价的手段。 3、观察应注意的问题 ① 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 ② 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 ③ 要善于记录,便于整理。 ·正确无误,如实记录。 ·周密完整,全盘记录。 ·详细有序,有条不紊 ·可以辅以观察设备 ④ 要有确定的范围,明确的指标。 ⑤ 选择适合的观察方法。 二、学前教育观察研究的种类 1、描述记叙法 定义:描述记叙法是指记录被试在自然状态下所发生的行为和所处的情境,然后,对所收 集的原始资料进行分类,并加以分析的方法。 日记描述法 分类 系列记录法 轶事记录法 持续记录法 ① 日记描述法 即对同一个或同一组被试在一段延长的时间内进行反复观察,把观察到的被试的 各方面的新行为、新发展记录下来,进行研究。 优点: ·能提供较长期,较详细的第一手资料。 ·记录被试发展的真实过程,连续行为。 ·描述被试的生活环境及其各种行为,有利于对行为进行质的定性分析。 缺点: ·选择被试往往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儿童,具有偏向性,缺乏代表性。 ·观察者一般都是被试的亲人,观察容易出现偏差,高估儿童。 ·案例太少,缺乏普遍性。 ·追踪天天记录,耗费人力物力太大。 ② 系列记录法 是对被试某种行为进行连续的定期观察研究,以便系统的收集被试行为发展的资 料。 (系统记录法与日记描述法的区别在于日记描述法是记录被试各种行为表现, 系列 记录法是记录被试的某种行为表现。) ③ 轶事记录法 ④ 持续记录法 比轶事记录法更详细更完整,要求尽可能详尽地捕捉最主要行为或事件的要素, 是记录连续行为的最好方法。 2、取样观察法 定义: 取样观察法是以行为为样本的研究方法, 经过选择, 使用预定类型, 在一定时间内, 观察者在各种各样变化的背景中选取被试行为样本,它不需要详细地描述行为,可 减少记录的时间。 分类 时间取样观察法 事件取样观察法 ① 时间取样观察法 定义:时间取样观察法是在一个确定的短时间阶段里观察被试,主要记录行为出现与否,行为发生的次数,以及持续的时间。 要求: ·时间取样法只适用于经常发生的行为。 ·只适用于观察外显行为。 ·必须要确定观察目的、被试的数量、观察的范围和时间。 ·使用时间取样法对观察行为与事件必须给以明确的操作定义。 ·应当制定时间取样编码记录表。 优点: ·可以使研究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收集较多的具有代表性的资料。 ·时间取样观察法主要用于研究特定的行为和事件,可以控制,使研究客观化。 ·可以确定行为、事件发生的频率。 ·不干涉被试正常活动。 ·可以取得定量化的资料。 缺点: ·只限于研究出现频率高的外显行为和事件。 ·只能获得行为出现频率的资料。 ·不能保留行为发生的顺序。 ·不能保留行为的完整性。 ·不是完全描述正在发生的事情。 ② 事件取样观察法 定义:事件取样观察法是从被试多种多样的行为中选出一种有代表性的行为进行观 察,在自然的情境中,等待所要观察的行为出现,然后记录这一行为的全貌。 经典研究:达维对学前儿童争执事件的研究。 优点: ·事件取样观察法是在自然情景中,观察行为事件的全貌。 ·研究行为事件的范围广泛。 ·收集资料的时间相对是经济的。 缺点: ·收集的是定性资料。 ·忽略了与该事物相关的条件与情景。 3、等级评定法 定义:是用等级评定量表将所观察的行为事件数量化,即用数量来判断行为事件在程度上 的差别。 数字评定量表法 分类 图示评定量表法 累计评定法 ① 数字评定量表法 以指定的数字顺序作为描述的类型,评定者根据实际情况在量表中适合的数字上 标记号。 ② 图示评定量表法 以一条直线表示一个行为特征维度,评定者根据实际情况在直线上确定与被试的 行为描述相应的点,并标上记号。 ③ 累计评定法 将所有活动项目按正反两方面成对安排在两栏内,分别计算两栏项目的分数,最 后将两栏分数总和累计评定。 操作简便易行,省时省力。 优点 主试只需极少训练,就能掌握此法。 等级评定法 使用范围广泛。 优缺点 便于核查。 资料可靠性较小。 缺点 易造成评定等级误差。难以分析行为的原因。 应注意的问题: ·防止评分过高或过低。 ·防止都打平均分。 ·防止成见。 ·一个被试,最好由两个评定者评定。 4、间接观察法 定义:被试的一些信息不能直接观察到,就要通过其他途径而获得,这种通过间接途径 观察事物的方法,就叫做间接观察法。


相关文章

  • 江苏省第三届中小学艺术教育论文报告会
  • 附件1 江苏省第三届中小学艺术教育论文报告会 论文申报指南 一.宗旨 艺术教育科研是教育科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校艺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推动力,是提高学校艺术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广大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艺术教 ...查看


  • 如何写好教育科研论文
  • 如何写好教育科研论文? 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想撰写好教育科研论文.课题研究的进展也需要大家写好教育科研论文和研究报告.怎样才能写好?论文和一般文章有什么区别呢? 一.论文种类 教育科学研究一般有三种类型. (一)基础研究.也称为基本理论研究 ...查看


  • 研究性课题论文撰写的指导
  • <中学数学教研论文写作分析与指导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价值: 撰写中学数学教研论文,是中学数学教师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学工作的需要.通过撰写中学数学教研论文,促进教师参加教研教改,提高业务水平,使好的教学经验得以 ...查看


  • 教育科研论文的撰写的概念和类型
  • (一)什么是教育科研论文教育科研论文,简称教育论文,它是用来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描述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文章.教育论文是学术研究的结晶,而不是一般的"收获体会",教育论文应有学术性,所以它是学术论文.理解教育论文可以从两点来把 ...查看


  • 关于我国网络课程现状与问题的思考
  • 现代教育技术2001年第1期(总第34期)------论文编号1009-8097(2001)01-∞55川 关于我国网络课程现状与问题的思考 林君芬余胜泉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北京100875 [摘要]随著网络教育在我国的蓬勃发展 ...查看


  • 数学论文的含义及类型
  • 数学论文的含义及类 型 什么是数学论文?论文的特点.写作意义厦论文的类型.撰写的要求等问题,先前很少有人专门论及,本节加以探讨. 一.数学论文写作意义 1数学论文的含义 什么是论文?简言之,议论型诸文字即称论文.日本大辞典<广辞苑&g ...查看


  • 学前教育(本科)论文辅导
  • 学前教育(本科)综合实践环节指导书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综合实践环节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必修环节,共8个学分,包括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该环节不得免修. 第一部分:毕业实习 (一)实习任务 实习是要通过保育和教育实践活动,使学习者经受多方面 ...查看


  • 第七讲 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
  • 第七讲 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 一.教育科研成果表述的意义 (一)教育科研成果表述的涵义 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是研究者对整个教育课题研究过程的高度概括和全面总结,是教育科研工作完成的理论升华. (二)教育科研成果表述的作用 1.便于对研究成果进行 ...查看


  • 的通知关于转发转发的通知的通知
  • 3 , . s , , , 关于转发<转发 征集工作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 区属各中小学.幼儿园: 为推动学校体育.卫生与健康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促进广大体育教师.学 生卫生保健人员积极开展学校体育和卫生科学研究工作,教育部 ...查看


  • 第五届中国教育学会科研成果奖
  • 第五届"中国教育学会奖"优秀教育科研成 果评审情况介绍 为纪念中国教育学会成立 30 周年,检阅近 5 年来我国群众性教 育科学究和教改实验的成就,推动教育发展与改革,推动教育科学研 究事业的进步与繁荣,中国教育学会决定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