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
出自 MBA智库百科
思维(Thinking)
什么是思维
“思维”一词在英语中为thinking,在汉语中,“思维”与“思考”、“思索”是同义词或近义词。《词源》中说:“思维就是思索、思考的意思。” 思维科学认为,思维是人接受信息、存贮信息、加工信息以及输出信息的活动过程,而且是概括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这就是思维本质的信息论观点。 从生理学上讲,思维是一种高级生理现象,是脑内一种生化反应的过程,是产生第二信号系统的源泉。所谓第二信号系统,是以语言作为刺激的反应系统,与第一信号系统——以电、声、光等为感官直接接受的信号作为刺激的反应系统相区别。
从思维的本质来说,思维是具有意识的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本质属性、内部规律的自觉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思维的分类
从抽象性来分,主要可分为:
1、直观行为思维
直接与物质活动相联系的思维,又叫感知运动思维。孩子最初的思维往往是直观行动思维。运动员对技能和技巧的掌握也需要直观行动思维做基础。这种思维主要是协调感知和动作,在直接接触外界事物时产生直观行动的初步概括,感知和动作中断,思维也就终止。
2、具体形象思维
以具体表象为材料的思维,是一般形象思维的初级阶段。它借助于鲜明、生动的表象和语言。在文艺创作中经常运用。
3、抽象逻辑思维
以抽象概念为形式的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核心形态。它主要依靠概念、判断和推理进行思维,是人类最基本也是运用最广泛的思维方式。一切正常的人都具备逻辑思维能力,但一定有高下之分。
以目的性来看,可以分为:
1、上升性思维
以实践所提供的个别性经验为起点,把个别经验上升为普遍性的认识。个别性思维大多来自日常的活体验,过于直接和个性化,因而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其真实性有待实践检验,最终上升为普遍性认识。
2、求解性思维
围绕问题展开思维,依靠已有的知识去寻找与当前现状之间的中间环节,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如小孩子解答数学题,先分析已知条件,看看问题,最后再找由条件到问题之间的桥梁。
3、决断性思维
以规范未来的实验过程或预测其效果为中心的思维。遵循具体性、发展转化、综合平衡三条原则。
从智力品质上划分,可以分为:
1、再现思维
再现思维是依靠过去的记忆而进行的思维。把已经学过的知识原封不动地照搬套用,就属于这一种。
2、创造思维
依赖过去的经验和知识,但却是把它们综合组织而形成全新的东西。如把已经学过的几个数学公式综合起来运用到某个具体的问题上来。那些被称作有发明天才的人,就是善于进行这种创造思维的人。
从思维技巧上看,还可分为:
1、归纳思维
从一个个具体的事例中,推导出它们的一般规律和共通结论的思维。
2、演绎思维
演绎思维把一般规律应用于一个个具体事例的思维。在逻辑学上又叫演绎推理。它是从一般的原理、原则推及到个别具体事例的思维方法。
一面品评和批判自己的想法或假说,一面进行思维。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历来都强调批判思维。批判思维包括独立自主、自信、思考、不迷信权威、头脑开放、尊重他人等六大要素。
4、集中思维
从许多资料中,找出合乎逻辑的联系,从而导出一定的结论;对几种解决方案加以比较研究,从而导出一种解决办法的,就属于这种思维。
5、侧向思维
利用“局外”信息来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的思维,如同眼睛的侧视。侧向思维就是从其它领域得到启示的思维方法。
6、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也叫发散性思维。同一个问题探求多种答案,最常见的就是数学中的一题多解或语文中的一词多意。
7、求证思维
求证思维就是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去验证某一个结论的思维。求证思维的结构包括论题、论据和论证方式。每个人每天都会用到求证思维。
8、逆向思维
从反面想,看看结果是什么。
9、横向思维
简单地说就是左思右想,思前想后。这种思维大都是从与之相关的事物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横向思维的思维方向大多是围绕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或是在对各个与之相关的事物的分析中寻找答案。
10、递进思维
从目前的一步为起点,以更深的目标为方向,一步一步深入达到的思维。如同数学运算中的多步运算。
11、想像思维
想像思维就是在联想中思维,这是在已知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是由此及彼的过程。
分解思维把一个问题分解成各个部分,从每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中去寻找答案。
13、推理思维
通过判断、推理去解答问题。也是一种逻辑思维。先要对一个事物进行分析、判断,得出结论再以此类推。
14、对比思维
通过对两种相同或是不同事物的对比进行思维,寻找事物的异同及其本质与特性。
15、交叉思维
从一头寻找答案,在一定的点暂时停顿,再从另一头找答案,也在这点上停顿,两头交叉汇合沟通思路,找出正确的答案。在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时经常要用到这种思维,如“围魏救赵”。
16、转化思维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障碍时,把问题由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使问题变得更简单、更清晰。
17、跳跃思维
跳过事物中的某些中间环节,省略某些次要的过程,直接达到终点。
18、直觉思维
一次性猛然接触事物本质的思维,它是得出结论后再去论证。这种思维需要平时对事物本质认识的积累。直觉思维由显意识→潜意识→显意识构成一个动态整体结构,以整体性和跃迁性区别于其他思维形式。
19、渗透思维
分析问题时,看到错综复杂的互相渗透的因素,通过对这些潜在因素关系的分析解决问题。
20、统摄思维
凭借思维来把握事物的全貌,并统摄推论各个环节。它是用一个概念取代若干个概念,是一种高度抽象的思维。
“脱离现实性”是它最主要的特点。幻想思维可以在人脑中纵横驰骋,也可在毫无现实干扰的理想状态下,进行任意方向的发散,从而构成了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幻想的脱离实际,也就无法避免错误的产生,但只要幻想最终能回到现实中来并加以现实的检验,错误就会被发现和纠正。
22、灵感思维
人们在创造过程中达到高潮阶段以后出现的一种最富有创造性的思维突破。它常常以“一闪念”的形式出现,是由人们潜意识思维与显意识思维多次迭加而形成的,也是人们进行长期创造性思维活动达到的一种境界。
23、平行思维
平行思维是为了解决一个较为大型的问题,需要从不同的方向寻求互不干扰、互不冲突即平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思路。它也是发散思维的一种形式。
24、组合思维
在思维过程中,通过对若干要素的重新组合,产生新的事物或是创意。组合法是根据需要,将不同的事物组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新的事物。
25、辩证思维
以变化发展的视角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通常被认为与逻辑思维相对立。运用辩证法的规律进行思维,主要是运用质与量互相转化、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三个规律。
26、综合思维
综合思维就是多种思维方式结合起来运用。很多问题光靠一种思维方式是不能解决的,必须有多种思维方式综合运用才能解答。
理论上说,分类越详尽越好。但有些思维方式在训练与应用的过程中并不需要严格区分,一是很多思维方式总是共同起作用,二是有些思维方式统一在某种思维方式之中。
思维的要素
思维包含“思维对象”和“思维主体”两个要素。
思维对象,就是人们的思维所指向的目标。从思维方法的角度来考察思维对象,主要特点表现在“无穷多的数量”、“无穷多的属性”和“无穷多的变化”三个方面。
思维主体,就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或正在进行思考的人的头脑。 思维的特性
1、概括性与间接性
概括性是思维最显著的特性。概括是思维活动的速度、灵活迁移程度、广度和深度、创造程序等智力品质的基础。概括性越高,知识性越强,迁移越灵活,一个人的智力和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就越发达。
间接性就是思维凭借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反映。由于思维的间接性,人类才可能超越感知觉提供的信息,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活动,认识事物的不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各种属性,揭露事物的本质规律,预见事物的发展变化。
2、逻辑性和形象性
逻辑性反映出思维是一种抽象的理性认识,表明思维过程有一定的形式、方法和规律。形象性指思维常借助形象化的材料来进行,形象既是思维的载体,也是思维的工具。
大多数情况下,思维活动常是逻辑性与形象性共同起作用。
3、统一性和差异性
统一性指思维的人类性和普遍性。英国思维学家德波诺对不同民族的思维比较后指出:在直接受业于他的思维训练的十几万人中,尽管在年龄、能力、兴趣、种族、民族和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但在最基本的思维层次上,反应却惊人地一致。
人类思维能力的最基本的东西是一致的,但并不是说人与人之间在思维上就没有差别。恰恰相反,每个人深层上的思维常常有很大的不同。差异性包括民族差异性、文化差异性和个体差异性。对于个体而言,思维差异性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个体认识自己的思维,选择恰当的思维训练形式和方法。
4、历史性与现实性
思维的历史性表现为人类思维总体发展的历史性和某种思维发展的历史性两方面。总的来看,人类思维的发展越来越抽象化、精确化、系统化、多样化、模式化。思维的历史性提醒人们既不固守传统思维模式,又不能割裂历史。
思维的现实性要求我们认清当代社会发展的趋势,在选择思维训练的内容与形式、类型和方法时,充分考虑现实的要求,扬弃传统的思维方式并努力培养新型的现代化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5、言语性
思维的工具是语言。思维是在语言材料基础上进行的(辞海),思维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概念(词),言语是思维的外壳,是思维的载体。思维不是借助于声音和写在纸上的外部语言,而是靠在心里默默进行的内部言语实现的。
思维的过程
一个典型的思维过程由准备、立题、搜索、捕获和解释构成。
1、准备
即信息积累阶段。一种是学习性的,一种是搜集性的。前者没有具体目标,只为积累更多知识,以利于今后解决更多的问题;后者有明确目标,为准备解决某个具体问题而积累信息,有针对性。
2、立题
立题是思想上的跃升,是思维的一个新阶段。从信息的角度看,立题就是思维主体对已经接受的基本信息的一个总的反映或跃迁、繁衍和深化的表现形式。
3、搜索
为解决问题,需要继续在原有的思维阶段进行新的思维,这就是搜索。搜索是明确目标下的思维,是围绕目标进行的有针对性的、全方位的思维。搜索的思维过程包括问题分解和设计搜索方案两个阶段,可以运用个体思维,借助社会思维,还可借助机械仪器。
4、捕获
捕获即搜索的结果——获取。捕获是解决问题的一种跃升。一次捕获就是上一个阶梯。捕获有思想捕获和实事捕获两种形式。实事捕获常常来自资料查询和实验观察等。思想捕获更能使问题的解决跃上一个新的阶梯。
5、解释
又叫接通。解决问题的过程随着搜索——捕获而逐渐升级,逐渐明朗化,经适当步骤之后,再实行一次对全过程的综合整理,这叫接通。接通思维在解决问题全过程中的每一阶段都是需要的,如在立题前的信息积累过程中,没有接通也就是综合思维就不可能产生立题的飞跃。
思维
出自 MBA智库百科
思维(Thinking)
什么是思维
“思维”一词在英语中为thinking,在汉语中,“思维”与“思考”、“思索”是同义词或近义词。《词源》中说:“思维就是思索、思考的意思。” 思维科学认为,思维是人接受信息、存贮信息、加工信息以及输出信息的活动过程,而且是概括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这就是思维本质的信息论观点。 从生理学上讲,思维是一种高级生理现象,是脑内一种生化反应的过程,是产生第二信号系统的源泉。所谓第二信号系统,是以语言作为刺激的反应系统,与第一信号系统——以电、声、光等为感官直接接受的信号作为刺激的反应系统相区别。
从思维的本质来说,思维是具有意识的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本质属性、内部规律的自觉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思维的分类
从抽象性来分,主要可分为:
1、直观行为思维
直接与物质活动相联系的思维,又叫感知运动思维。孩子最初的思维往往是直观行动思维。运动员对技能和技巧的掌握也需要直观行动思维做基础。这种思维主要是协调感知和动作,在直接接触外界事物时产生直观行动的初步概括,感知和动作中断,思维也就终止。
2、具体形象思维
以具体表象为材料的思维,是一般形象思维的初级阶段。它借助于鲜明、生动的表象和语言。在文艺创作中经常运用。
3、抽象逻辑思维
以抽象概念为形式的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核心形态。它主要依靠概念、判断和推理进行思维,是人类最基本也是运用最广泛的思维方式。一切正常的人都具备逻辑思维能力,但一定有高下之分。
以目的性来看,可以分为:
1、上升性思维
以实践所提供的个别性经验为起点,把个别经验上升为普遍性的认识。个别性思维大多来自日常的活体验,过于直接和个性化,因而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其真实性有待实践检验,最终上升为普遍性认识。
2、求解性思维
围绕问题展开思维,依靠已有的知识去寻找与当前现状之间的中间环节,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如小孩子解答数学题,先分析已知条件,看看问题,最后再找由条件到问题之间的桥梁。
3、决断性思维
以规范未来的实验过程或预测其效果为中心的思维。遵循具体性、发展转化、综合平衡三条原则。
从智力品质上划分,可以分为:
1、再现思维
再现思维是依靠过去的记忆而进行的思维。把已经学过的知识原封不动地照搬套用,就属于这一种。
2、创造思维
依赖过去的经验和知识,但却是把它们综合组织而形成全新的东西。如把已经学过的几个数学公式综合起来运用到某个具体的问题上来。那些被称作有发明天才的人,就是善于进行这种创造思维的人。
从思维技巧上看,还可分为:
1、归纳思维
从一个个具体的事例中,推导出它们的一般规律和共通结论的思维。
2、演绎思维
演绎思维把一般规律应用于一个个具体事例的思维。在逻辑学上又叫演绎推理。它是从一般的原理、原则推及到个别具体事例的思维方法。
一面品评和批判自己的想法或假说,一面进行思维。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历来都强调批判思维。批判思维包括独立自主、自信、思考、不迷信权威、头脑开放、尊重他人等六大要素。
4、集中思维
从许多资料中,找出合乎逻辑的联系,从而导出一定的结论;对几种解决方案加以比较研究,从而导出一种解决办法的,就属于这种思维。
5、侧向思维
利用“局外”信息来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的思维,如同眼睛的侧视。侧向思维就是从其它领域得到启示的思维方法。
6、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也叫发散性思维。同一个问题探求多种答案,最常见的就是数学中的一题多解或语文中的一词多意。
7、求证思维
求证思维就是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去验证某一个结论的思维。求证思维的结构包括论题、论据和论证方式。每个人每天都会用到求证思维。
8、逆向思维
从反面想,看看结果是什么。
9、横向思维
简单地说就是左思右想,思前想后。这种思维大都是从与之相关的事物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横向思维的思维方向大多是围绕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或是在对各个与之相关的事物的分析中寻找答案。
10、递进思维
从目前的一步为起点,以更深的目标为方向,一步一步深入达到的思维。如同数学运算中的多步运算。
11、想像思维
想像思维就是在联想中思维,这是在已知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是由此及彼的过程。
分解思维把一个问题分解成各个部分,从每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中去寻找答案。
13、推理思维
通过判断、推理去解答问题。也是一种逻辑思维。先要对一个事物进行分析、判断,得出结论再以此类推。
14、对比思维
通过对两种相同或是不同事物的对比进行思维,寻找事物的异同及其本质与特性。
15、交叉思维
从一头寻找答案,在一定的点暂时停顿,再从另一头找答案,也在这点上停顿,两头交叉汇合沟通思路,找出正确的答案。在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时经常要用到这种思维,如“围魏救赵”。
16、转化思维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障碍时,把问题由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使问题变得更简单、更清晰。
17、跳跃思维
跳过事物中的某些中间环节,省略某些次要的过程,直接达到终点。
18、直觉思维
一次性猛然接触事物本质的思维,它是得出结论后再去论证。这种思维需要平时对事物本质认识的积累。直觉思维由显意识→潜意识→显意识构成一个动态整体结构,以整体性和跃迁性区别于其他思维形式。
19、渗透思维
分析问题时,看到错综复杂的互相渗透的因素,通过对这些潜在因素关系的分析解决问题。
20、统摄思维
凭借思维来把握事物的全貌,并统摄推论各个环节。它是用一个概念取代若干个概念,是一种高度抽象的思维。
“脱离现实性”是它最主要的特点。幻想思维可以在人脑中纵横驰骋,也可在毫无现实干扰的理想状态下,进行任意方向的发散,从而构成了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幻想的脱离实际,也就无法避免错误的产生,但只要幻想最终能回到现实中来并加以现实的检验,错误就会被发现和纠正。
22、灵感思维
人们在创造过程中达到高潮阶段以后出现的一种最富有创造性的思维突破。它常常以“一闪念”的形式出现,是由人们潜意识思维与显意识思维多次迭加而形成的,也是人们进行长期创造性思维活动达到的一种境界。
23、平行思维
平行思维是为了解决一个较为大型的问题,需要从不同的方向寻求互不干扰、互不冲突即平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思路。它也是发散思维的一种形式。
24、组合思维
在思维过程中,通过对若干要素的重新组合,产生新的事物或是创意。组合法是根据需要,将不同的事物组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新的事物。
25、辩证思维
以变化发展的视角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通常被认为与逻辑思维相对立。运用辩证法的规律进行思维,主要是运用质与量互相转化、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三个规律。
26、综合思维
综合思维就是多种思维方式结合起来运用。很多问题光靠一种思维方式是不能解决的,必须有多种思维方式综合运用才能解答。
理论上说,分类越详尽越好。但有些思维方式在训练与应用的过程中并不需要严格区分,一是很多思维方式总是共同起作用,二是有些思维方式统一在某种思维方式之中。
思维的要素
思维包含“思维对象”和“思维主体”两个要素。
思维对象,就是人们的思维所指向的目标。从思维方法的角度来考察思维对象,主要特点表现在“无穷多的数量”、“无穷多的属性”和“无穷多的变化”三个方面。
思维主体,就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或正在进行思考的人的头脑。 思维的特性
1、概括性与间接性
概括性是思维最显著的特性。概括是思维活动的速度、灵活迁移程度、广度和深度、创造程序等智力品质的基础。概括性越高,知识性越强,迁移越灵活,一个人的智力和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就越发达。
间接性就是思维凭借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反映。由于思维的间接性,人类才可能超越感知觉提供的信息,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活动,认识事物的不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各种属性,揭露事物的本质规律,预见事物的发展变化。
2、逻辑性和形象性
逻辑性反映出思维是一种抽象的理性认识,表明思维过程有一定的形式、方法和规律。形象性指思维常借助形象化的材料来进行,形象既是思维的载体,也是思维的工具。
大多数情况下,思维活动常是逻辑性与形象性共同起作用。
3、统一性和差异性
统一性指思维的人类性和普遍性。英国思维学家德波诺对不同民族的思维比较后指出:在直接受业于他的思维训练的十几万人中,尽管在年龄、能力、兴趣、种族、民族和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但在最基本的思维层次上,反应却惊人地一致。
人类思维能力的最基本的东西是一致的,但并不是说人与人之间在思维上就没有差别。恰恰相反,每个人深层上的思维常常有很大的不同。差异性包括民族差异性、文化差异性和个体差异性。对于个体而言,思维差异性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个体认识自己的思维,选择恰当的思维训练形式和方法。
4、历史性与现实性
思维的历史性表现为人类思维总体发展的历史性和某种思维发展的历史性两方面。总的来看,人类思维的发展越来越抽象化、精确化、系统化、多样化、模式化。思维的历史性提醒人们既不固守传统思维模式,又不能割裂历史。
思维的现实性要求我们认清当代社会发展的趋势,在选择思维训练的内容与形式、类型和方法时,充分考虑现实的要求,扬弃传统的思维方式并努力培养新型的现代化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5、言语性
思维的工具是语言。思维是在语言材料基础上进行的(辞海),思维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概念(词),言语是思维的外壳,是思维的载体。思维不是借助于声音和写在纸上的外部语言,而是靠在心里默默进行的内部言语实现的。
思维的过程
一个典型的思维过程由准备、立题、搜索、捕获和解释构成。
1、准备
即信息积累阶段。一种是学习性的,一种是搜集性的。前者没有具体目标,只为积累更多知识,以利于今后解决更多的问题;后者有明确目标,为准备解决某个具体问题而积累信息,有针对性。
2、立题
立题是思想上的跃升,是思维的一个新阶段。从信息的角度看,立题就是思维主体对已经接受的基本信息的一个总的反映或跃迁、繁衍和深化的表现形式。
3、搜索
为解决问题,需要继续在原有的思维阶段进行新的思维,这就是搜索。搜索是明确目标下的思维,是围绕目标进行的有针对性的、全方位的思维。搜索的思维过程包括问题分解和设计搜索方案两个阶段,可以运用个体思维,借助社会思维,还可借助机械仪器。
4、捕获
捕获即搜索的结果——获取。捕获是解决问题的一种跃升。一次捕获就是上一个阶梯。捕获有思想捕获和实事捕获两种形式。实事捕获常常来自资料查询和实验观察等。思想捕获更能使问题的解决跃上一个新的阶梯。
5、解释
又叫接通。解决问题的过程随着搜索——捕获而逐渐升级,逐渐明朗化,经适当步骤之后,再实行一次对全过程的综合整理,这叫接通。接通思维在解决问题全过程中的每一阶段都是需要的,如在立题前的信息积累过程中,没有接通也就是综合思维就不可能产生立题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