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与就-17-
我国职业指导发展的历程与现状
◎雷五明
就业指导、职业指导、职业咨询,人们已不陌生,近些年,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设计、职业生涯管理与人才测评在社会上已频繁出现。未来的职业指导与职业咨询必将被外延更加广泛的职业生涯发展本文教育所包含,成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拟通过梳理职业指导在我国的发展与研究现状,促进我国职业指导事业健康与快速发展。
一、职业指导运动在我国的兴起与发展
从民国成立到20世纪20年代末的十多年间,受西方职业指导运动的影响和国内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作用,国内一大批爱国的教育家和先进的知识分子在思想的指导下,竭力倡“教育救国”导职业教育,旨在沟通教育与职业的关系,解决数以万计的学生毕业后的生计问题。这期间以中华职业教育社为代表的一些进步组织对职业指导的兴起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丛书》,以加强理论宣传,扩大影响。
1924年3月,中华职业教育社决定发起全国性
的职业指导运动,以丰富学生选择职业的观念,并引起教育界对职业指导的重视和促使职业界对青年择业的关注。4月,职教社决定由职业指导委员会负责以上海、南京、济南为主要地点开展“一星期职业指导运动”。
除中华职业教育社外,全国青年协会和清华学校在职业指导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全国青年协会为服务于社会事业的重要机关,在其所推行的各项工作中,职业指导是最具成绩的一个方面。该协会专设职业指导研究部,在教育干事刘湛恩的主持下,不仅每年开会对职业指导进行切实研究,而且更于每年4月令全国各地的青年会举行一星期职业指导运动。而作为一所留学美国预备机构的清华学校,为了指导学生赴美选校、选科以及清华留学生毕业回国后的择业,在1923-1924年间,在校长曹云祥和该校职业与统计委员会委员长庄泽宣的领导下,通过编写美国各大学情况表,调查国内职业界及清华回国教育留学生在职业界的任职情况,以及组织实业界、界学有所长的专家、学者到校作有关职业指导的演说等形式,也开展了近一年的职业指导活动。它和全国青年协会所推行的职业指导一起,对当时全国性的职业指导运动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高级专门人才缺乏,国家对大学毕业生实行统筹分配,绝大多数的大学毕业生被调配到专业对口的建设岗位上。十年,普通高考被废除,大学生来自青年“文革”工人、农民、军人中的优秀分子,他们大多数哪里来哪里去,几乎不存在自主择业与就业指导的问题。
1916年,清华学校校长周诒春曾邀请实业界和
教育界专家、名人到校作职业生涯发展演讲,并对学生的职业倾向进行调查,以指导学生升学与择业,这一举动标志着职业指导在中国的兴起。
为宗旨的中华职“教育与职业”1917年,以沟通
业教育社成立后,认识到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极为严重的失业与生计问题,实现“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目标,必须开展职业指导。1919年10月,
中华职业教育社于其机关刊物———《教育与职业》第15期,特辟共计刊出“职业指导专号”。“专号”七篇有关职业指导方面的论文,分别阐述了职业指导的目的、内容、意义、作用以及实施方法等,并介绍了美国职业指导的先进机构———波士顿职业局和波士顿大学职业指导科的概况。
1920年3月,中华职业教育社职业指导部正式成
立,主要任务是:调查本地重要职业;调查各学校将毕业学生的年龄、体力、学业、品性、能力及其职业志愿;征集各实业家对于聘用(时称雇用)毕业生的必要条件;本地各校学生毕业前夕,由社内派员前往讲演有关选择职业的要点;介绍毕业生转入相当的学校等。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工业化
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学校教育与就业之间、学生学习与职业选择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需要而进行的教育体制改革打破了传统的统包统分的就业格局,唤起了学生参与职业选择和社会生活的主体意识,职业指导开始缓慢发展。我国市场经济的持续发育,使劳动力要素状况开始影响就业竞争与聘用竞争,从而激励就业者注重职业的选择和岗位需要的变化,并不断
1923年,中华职业教育社又决定在职业指导部
下特设职业指导股,由刘湛恩、邹思润任主任专门负责调查、研究、推行职业指导工作,并出版《职业指导
2006年第12期
-18-
提高自己的职业技术素质和市场应变能力,扩大自己的就业适应面而增加就业机会。因此,职业指导在个人生活历程中的作用日益明显。
社会科技化、信息化发展导致的职业更新与流动性增强,是开展职业指导的又一个推动力。职业更换与流动渠道是否畅通取决于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就业、用工、培训和工资制度等的完善。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政府陆续发布了一系列劳动就业制度、人事制度以及工资制度改革方案,旨在改变传统计划体制下由国家劳动部门统包统分的人事制度。如实行劳动合同制,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兴建人才市场,扩大企业用人自主权,增强高校毕业生择业自主权等。为实现个人择业与岗位择人的双向选择创造了一定的社会条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的教育体制也加快了改革的步伐,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职业和技术教育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和在校学生人数占高中阶段学生人数的比例均已达到50%,改革了中等教育结构单一化的局面;高等教育也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专业门类基本齐全的体系。但是,从传统的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仍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在通过市场调节教育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要求方面,学校教育工作滞后于现实的需要。职业指导工作作为沟通社会经济结构、就业结构、教育结构与职业结构的关键环节,还没有在学校得到足够的重视。
二、职业指导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毕业生分配1995年前后,大部分高校先后将
科”改名为“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办公室)”,就业指导开始快速发展。随着业务范围扩大,就业指导逐渐被人们改称为职业指导,在此基础上人们又提出了职业生涯发展教育,这项工作的外延与意义在不断扩大。
大约从10年前开始,很多从事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干部、教师从多方面研究就业指导与职业指导,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生就理体制和职业指导的现状(《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香港生涯辅导的第1期),池忠军等人研究了台湾、
本土化路径与审视(《教育与职业》2005年第11期),金蕾莅、樊富珉探讨了香港高校就业辅导的特点及启示(《中国高等教育》2000年第24期)。
2.探寻职业指导的教育功能与社会价值
如肖峰认为市场经济需要职业指导,周可桢研究了职业指导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何少莎则提出学校职业指导在人力资源开发中具有重要作用。华中科技大学杨一平认为生涯辅导是对人生观教育的另一种解读(《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第11期),黄迪皋讨论了学校职业指导的意义与实施策略(《湖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5年第1期)。
3.摸索大学生职业指导的内容与方法
最近,也有人开始将职业指导工作与研究引向深入,发表的主要论著有温瑞璋、陈彤的《试论高校职业指导的内容与方法》(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范泽瑛、王尔新的《试论高校学生职业指导的方法与内容》(中山大学学报论丛关玉的《大学生职业指导课2004年第6期);王斌、
程的建设与实施》(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陈贻忠的《学校职业指导的理论与实践》(邵阳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3期);陈德明的《试论生涯辅导的预防性理念———兼论高校就业指导体系重构》(教育与职业2004年第18期);徐敏、潘洪涛的《如何开展新时期大学生就业教育》(经济师2004年第10期);刘金灵的《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若干做法》(职业教育研究2004年第1期)。此外,顾雪英还高度关注高校职业指导从业人员的素质结构与培训(《教育与职业》2005年第3期),王翠华则在描述我国高校就业指导的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现代教育科学》2003第11期),等等。
以上这些研究无疑很有学术价值与现实指导意义,但缺点是研究对象主要局限在职业指导上,很少考虑将职业指导提升为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即使是一些有关职业指导的具体内容与实施方面的研究,也存在缺乏系统的、内部一致的、科学的探索与论证等问题,尤其缺乏理论根据,给人的感觉是经验论成分太多。
搜索近一年多的国内外同类研究,关于大学生职业指导与生涯发展教育方面的研究正在朝着本土化、具体化、可操作化、人性化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思想教育专家、职业社会学专家、人力资源专家、高等教育专家、心理咨询专家已加入到职业生涯的研究及其教育中。
(作者简介:武汉理工大学副教授,心理教育研究所副所长)
1.介绍发达国家或地区的职业指导与教育
人们把研究视角伸向发达国家或地区,希望通过了解、介绍、研究其职业指导的内容与方式、制度与队伍建设、经费与场馆保障等,提高我国就业指导与职业辅导的效率与效益。如张忠生、张沙研究了美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概况及启示(《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9年第5期),王建初介绍过90年代以来欧盟国家的职业咨询与指导(《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第
10期),陈瑞武和曲铁华介绍了日本大学生就业管
2006年第12期
免费论文查重:http://free.paperyy.com3亿免费文献下载:http://www.ixueshu.com
超值论文自动降重:http://www.paperyy.com/reduce_repetitionPPT免费模版下载:http://ppt.ixueshu.com
-------------------------------------------------------------------------------阅读此文的还阅读了:
1. 我国大学人文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2. 浅析我国种业的发展现状
3. 我国水资源现状和建筑给排水节水新途径研究4. 浅谈我国电力信息化的发展
5. 我国城市公共空间中社会参与行为的现状和提升策略6. 我国裘皮市场的现状与展望7. 谈我国衡器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8. 我国安全蔬菜开发的现状和对策9. 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现状及应对策略探析10. 我国冬季群众休闲体育理论研究现状分析11. 我国快递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12. 国内外炭黑产需市场现状13. 浅析我国体育经济产业的发展之路14. 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其防治15. 论我国物权变动中的公示公信制度16. 我国生命法的现状及其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17. 欧洲城市文化旅游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18. 进一步认识我国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19. 浅谈我国体育赛事的基本现状20. 浅析智能电网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及应用21. 我国涂料发展现状及需求预测22. 我国民生体育发展探索
23. 欧洲城市文化旅游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24. 后奥运时代:我国电视体育节目现状分析25. 我国大学人文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26. 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策略研究
27. 国外商业赛马现状对我国赛马产业的影响与启示28. 我国单板滑雪平行大回转项目的发展策略29. 体育文学在我国的发展
30. 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现状及发展方向研究31. 我国水环境现状研究
32. 当前我国“协商民主”理论研究现状综述33. 我国短跑运动水平现状分析及思考34. 对水井钻机的研制之思考35. 我国发展网络教育的思考
36. 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37. 对我国及世界主要金属矿产资源现状的认知38. 靠实力 奠定优势 迎挑战 再铸辉煌39. 我国工业废气的现状及对策40. 我国职业指导的现状与发展41. 我国影视动画现状浅析
42. 论我国电子商务经济的发展现状与前景43. 我国环境会计发展历程和现状44. 浅论当前我国小学教育现状及发展
45. 通过国际并购推进我国服务外包离岸市场发展46. 我国种子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47. 我国职业指导的现状与发展48. 对我国职业指导的现状与发展49. 我国国际保理业务的现状及发展50. 简述我国采暖通风的现状和发展
生与就-17-
我国职业指导发展的历程与现状
◎雷五明
就业指导、职业指导、职业咨询,人们已不陌生,近些年,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设计、职业生涯管理与人才测评在社会上已频繁出现。未来的职业指导与职业咨询必将被外延更加广泛的职业生涯发展本文教育所包含,成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拟通过梳理职业指导在我国的发展与研究现状,促进我国职业指导事业健康与快速发展。
一、职业指导运动在我国的兴起与发展
从民国成立到20世纪20年代末的十多年间,受西方职业指导运动的影响和国内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作用,国内一大批爱国的教育家和先进的知识分子在思想的指导下,竭力倡“教育救国”导职业教育,旨在沟通教育与职业的关系,解决数以万计的学生毕业后的生计问题。这期间以中华职业教育社为代表的一些进步组织对职业指导的兴起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丛书》,以加强理论宣传,扩大影响。
1924年3月,中华职业教育社决定发起全国性
的职业指导运动,以丰富学生选择职业的观念,并引起教育界对职业指导的重视和促使职业界对青年择业的关注。4月,职教社决定由职业指导委员会负责以上海、南京、济南为主要地点开展“一星期职业指导运动”。
除中华职业教育社外,全国青年协会和清华学校在职业指导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全国青年协会为服务于社会事业的重要机关,在其所推行的各项工作中,职业指导是最具成绩的一个方面。该协会专设职业指导研究部,在教育干事刘湛恩的主持下,不仅每年开会对职业指导进行切实研究,而且更于每年4月令全国各地的青年会举行一星期职业指导运动。而作为一所留学美国预备机构的清华学校,为了指导学生赴美选校、选科以及清华留学生毕业回国后的择业,在1923-1924年间,在校长曹云祥和该校职业与统计委员会委员长庄泽宣的领导下,通过编写美国各大学情况表,调查国内职业界及清华回国教育留学生在职业界的任职情况,以及组织实业界、界学有所长的专家、学者到校作有关职业指导的演说等形式,也开展了近一年的职业指导活动。它和全国青年协会所推行的职业指导一起,对当时全国性的职业指导运动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高级专门人才缺乏,国家对大学毕业生实行统筹分配,绝大多数的大学毕业生被调配到专业对口的建设岗位上。十年,普通高考被废除,大学生来自青年“文革”工人、农民、军人中的优秀分子,他们大多数哪里来哪里去,几乎不存在自主择业与就业指导的问题。
1916年,清华学校校长周诒春曾邀请实业界和
教育界专家、名人到校作职业生涯发展演讲,并对学生的职业倾向进行调查,以指导学生升学与择业,这一举动标志着职业指导在中国的兴起。
为宗旨的中华职“教育与职业”1917年,以沟通
业教育社成立后,认识到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极为严重的失业与生计问题,实现“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目标,必须开展职业指导。1919年10月,
中华职业教育社于其机关刊物———《教育与职业》第15期,特辟共计刊出“职业指导专号”。“专号”七篇有关职业指导方面的论文,分别阐述了职业指导的目的、内容、意义、作用以及实施方法等,并介绍了美国职业指导的先进机构———波士顿职业局和波士顿大学职业指导科的概况。
1920年3月,中华职业教育社职业指导部正式成
立,主要任务是:调查本地重要职业;调查各学校将毕业学生的年龄、体力、学业、品性、能力及其职业志愿;征集各实业家对于聘用(时称雇用)毕业生的必要条件;本地各校学生毕业前夕,由社内派员前往讲演有关选择职业的要点;介绍毕业生转入相当的学校等。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工业化
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学校教育与就业之间、学生学习与职业选择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需要而进行的教育体制改革打破了传统的统包统分的就业格局,唤起了学生参与职业选择和社会生活的主体意识,职业指导开始缓慢发展。我国市场经济的持续发育,使劳动力要素状况开始影响就业竞争与聘用竞争,从而激励就业者注重职业的选择和岗位需要的变化,并不断
1923年,中华职业教育社又决定在职业指导部
下特设职业指导股,由刘湛恩、邹思润任主任专门负责调查、研究、推行职业指导工作,并出版《职业指导
2006年第12期
-18-
提高自己的职业技术素质和市场应变能力,扩大自己的就业适应面而增加就业机会。因此,职业指导在个人生活历程中的作用日益明显。
社会科技化、信息化发展导致的职业更新与流动性增强,是开展职业指导的又一个推动力。职业更换与流动渠道是否畅通取决于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就业、用工、培训和工资制度等的完善。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政府陆续发布了一系列劳动就业制度、人事制度以及工资制度改革方案,旨在改变传统计划体制下由国家劳动部门统包统分的人事制度。如实行劳动合同制,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兴建人才市场,扩大企业用人自主权,增强高校毕业生择业自主权等。为实现个人择业与岗位择人的双向选择创造了一定的社会条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的教育体制也加快了改革的步伐,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职业和技术教育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和在校学生人数占高中阶段学生人数的比例均已达到50%,改革了中等教育结构单一化的局面;高等教育也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专业门类基本齐全的体系。但是,从传统的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仍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在通过市场调节教育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要求方面,学校教育工作滞后于现实的需要。职业指导工作作为沟通社会经济结构、就业结构、教育结构与职业结构的关键环节,还没有在学校得到足够的重视。
二、职业指导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毕业生分配1995年前后,大部分高校先后将
科”改名为“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办公室)”,就业指导开始快速发展。随着业务范围扩大,就业指导逐渐被人们改称为职业指导,在此基础上人们又提出了职业生涯发展教育,这项工作的外延与意义在不断扩大。
大约从10年前开始,很多从事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干部、教师从多方面研究就业指导与职业指导,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生就理体制和职业指导的现状(《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香港生涯辅导的第1期),池忠军等人研究了台湾、
本土化路径与审视(《教育与职业》2005年第11期),金蕾莅、樊富珉探讨了香港高校就业辅导的特点及启示(《中国高等教育》2000年第24期)。
2.探寻职业指导的教育功能与社会价值
如肖峰认为市场经济需要职业指导,周可桢研究了职业指导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何少莎则提出学校职业指导在人力资源开发中具有重要作用。华中科技大学杨一平认为生涯辅导是对人生观教育的另一种解读(《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第11期),黄迪皋讨论了学校职业指导的意义与实施策略(《湖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5年第1期)。
3.摸索大学生职业指导的内容与方法
最近,也有人开始将职业指导工作与研究引向深入,发表的主要论著有温瑞璋、陈彤的《试论高校职业指导的内容与方法》(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范泽瑛、王尔新的《试论高校学生职业指导的方法与内容》(中山大学学报论丛关玉的《大学生职业指导课2004年第6期);王斌、
程的建设与实施》(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陈贻忠的《学校职业指导的理论与实践》(邵阳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3期);陈德明的《试论生涯辅导的预防性理念———兼论高校就业指导体系重构》(教育与职业2004年第18期);徐敏、潘洪涛的《如何开展新时期大学生就业教育》(经济师2004年第10期);刘金灵的《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若干做法》(职业教育研究2004年第1期)。此外,顾雪英还高度关注高校职业指导从业人员的素质结构与培训(《教育与职业》2005年第3期),王翠华则在描述我国高校就业指导的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现代教育科学》2003第11期),等等。
以上这些研究无疑很有学术价值与现实指导意义,但缺点是研究对象主要局限在职业指导上,很少考虑将职业指导提升为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即使是一些有关职业指导的具体内容与实施方面的研究,也存在缺乏系统的、内部一致的、科学的探索与论证等问题,尤其缺乏理论根据,给人的感觉是经验论成分太多。
搜索近一年多的国内外同类研究,关于大学生职业指导与生涯发展教育方面的研究正在朝着本土化、具体化、可操作化、人性化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思想教育专家、职业社会学专家、人力资源专家、高等教育专家、心理咨询专家已加入到职业生涯的研究及其教育中。
(作者简介:武汉理工大学副教授,心理教育研究所副所长)
1.介绍发达国家或地区的职业指导与教育
人们把研究视角伸向发达国家或地区,希望通过了解、介绍、研究其职业指导的内容与方式、制度与队伍建设、经费与场馆保障等,提高我国就业指导与职业辅导的效率与效益。如张忠生、张沙研究了美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概况及启示(《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9年第5期),王建初介绍过90年代以来欧盟国家的职业咨询与指导(《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第
10期),陈瑞武和曲铁华介绍了日本大学生就业管
2006年第12期
免费论文查重:http://free.paperyy.com3亿免费文献下载:http://www.ixueshu.com
超值论文自动降重:http://www.paperyy.com/reduce_repetitionPPT免费模版下载:http://ppt.ixueshu.com
-------------------------------------------------------------------------------阅读此文的还阅读了:
1. 我国大学人文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2. 浅析我国种业的发展现状
3. 我国水资源现状和建筑给排水节水新途径研究4. 浅谈我国电力信息化的发展
5. 我国城市公共空间中社会参与行为的现状和提升策略6. 我国裘皮市场的现状与展望7. 谈我国衡器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8. 我国安全蔬菜开发的现状和对策9. 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现状及应对策略探析10. 我国冬季群众休闲体育理论研究现状分析11. 我国快递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12. 国内外炭黑产需市场现状13. 浅析我国体育经济产业的发展之路14. 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其防治15. 论我国物权变动中的公示公信制度16. 我国生命法的现状及其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17. 欧洲城市文化旅游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18. 进一步认识我国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19. 浅谈我国体育赛事的基本现状20. 浅析智能电网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及应用21. 我国涂料发展现状及需求预测22. 我国民生体育发展探索
23. 欧洲城市文化旅游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24. 后奥运时代:我国电视体育节目现状分析25. 我国大学人文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26. 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策略研究
27. 国外商业赛马现状对我国赛马产业的影响与启示28. 我国单板滑雪平行大回转项目的发展策略29. 体育文学在我国的发展
30. 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现状及发展方向研究31. 我国水环境现状研究
32. 当前我国“协商民主”理论研究现状综述33. 我国短跑运动水平现状分析及思考34. 对水井钻机的研制之思考35. 我国发展网络教育的思考
36. 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37. 对我国及世界主要金属矿产资源现状的认知38. 靠实力 奠定优势 迎挑战 再铸辉煌39. 我国工业废气的现状及对策40. 我国职业指导的现状与发展41. 我国影视动画现状浅析
42. 论我国电子商务经济的发展现状与前景43. 我国环境会计发展历程和现状44. 浅论当前我国小学教育现状及发展
45. 通过国际并购推进我国服务外包离岸市场发展46. 我国种子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47. 我国职业指导的现状与发展48. 对我国职业指导的现状与发展49. 我国国际保理业务的现状及发展50. 简述我国采暖通风的现状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