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账外经营偷逃增值税的审计方法

作者:张宁

中国审计 2014年09期

  资金体外循环、账外经营是较为常见的偷税手法。企业通过设置“账外账”,购进不计库存,销售不计收入,进、销全部使用现金交易,整个购销、结算行为均不在正常核算的财务账面进行反映,隐蔽性较强,因此审计在企业正常的财务和业务资料中很难发现问题。

  从近年来审计发现的情况看,采取账外经营方式偷逃增值税款的企业一般具备以下特点。

  企业现金交易频繁。由于现金交易无法通过银行账户进行追溯,隐蔽性高,因此各类现金收入成为企业“账外账”的主要来源,尤其是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医药零售、建材、酒类、煤炭经销等行业,此类现象更为突出。如批发企业利用个人账户,收取加盟商的货款;商贸企业收到的各类返利收入;大型超市、商场等开设“店中店”和出租柜台的收入等。

  账外资金往往存储在公司主要负责人的个人账户中。为保证账外经营业务的隐蔽性,企业一般不会将账外资金存储于以公司名义开设的银行账户中,往往通过企业老板以及主要财务、业务人员的个人银行账户进行管理。

  账外经营的业务收支全部体外循环,与正常经营的业务核算相对独立,并通过正常财务账和“账外账”分别记录。在目前财务管理信息化比较普及的情况下,企业的两套账一般使用相同的财务软件进行核算,并通过设置不同的账套进行管理。

  根据以上特点,审计人员通过总体分析、突击检查、内部对比、外部核实等步骤和方法,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查出企业账外经营、偷逃增值税款的问题。

  (一)总体分析,测算、对比税收负担率

  税收负担率是纳税人所负担税款占其全部收入的比率,是衡量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实际税收负担的重要指标。利用申报纳税资料和财务资料,测算企业历年的增值税税收负担率,可从总体上分析和判断其偷税的可能性。

  一是观察该企业税收负担率的历史变化趋势,核实税收负担率是否保持相对平稳,是否存在某一段时间突然大幅下降的异常变化情况,关注企业生产、销售规模的扩张与纳税额的增长变动情况是否相匹配。二是通过税务机关税收征管信息系统的申报纳税数据,统计生产经营规模相近的同行业平均税收负担率,并将该企业的税收负担率与行业平均税收负担率进行对比,分析该企业的税收负担率是否与同类企业相近,是否存在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异常情况。

  (二)突击检查,全方位调取相关涉税资料和数据

  对于通过“账外账”隐匿销售收入偷逃税款的企业,必须采取突击检查的方式,在纳税人没有防备时一次性全面取得全部的财务和业务资料。

  全面取得企业的财务资料。除企业正常的财务账簿、凭证等资料外,重点关注企业现金和银行账户情况,尤其是存储于财务部门的以个人名义开设的各类储蓄卡、银行卡及资金往来等资料,核实上述账户中的资金往来情况,检查企业是否在这些账户中核算账外收支情况。

  全面取得企业的业务资料。在调取财务账簿凭证的同时,注意从采购、生产、销售、厂办等各部门调取与生产经营和纳税有关的资料,如购销合同、产品规格型号标准、生产报表、各类经济技术考核指标等。同时需要应用电子数据取证方法,调取企业采购、销售核算系统的电子数据和相关电子文档,从中发现问题线索。

  全面掌握企业的真实库存情况。从仓库调取保管实物账、出入库调拨单等资料,并到生产车间进行核实,查找从原料投入到产出各环节的相关原始记录。

  (三)对比核实,财务与业务资料相结合

  核对生产部门的产出统计资料与仓库保管的出入库台账,检查生产部门的产品是否全部入库,是否存在直接从生产部门销售产品不记账的情况。将销售部门的销售台账、财务销售账和仓库保管的出入库台账进行三方核对,检查各项销售业务是否全部记入财务销售账,是否存在从仓库直接销售,既不体现销售收入,又不结转成本,体外循环的情况。核对销售部门的销售台账和供货合同,检查供货合同的实际履行情况,核实是否存在已履行的销售合同未在销售台账中反映,记入账外核算的情况。

  (四)掌握流程,分析正常生产的投入产出比例

  根据纳税人的行业特点,通过调阅相关资料和实地查看相结合的方法,摸清企业的生产和工艺流程,对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状况和投入产出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审阅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查阅生产成本、产成品和主营业务收入等明细账,对比分析各月生产成本、产品库存和销售收入等变化情况,从中查找异常情况和疑点。重点关注企业投入产出比例等生产指标,以单位产品耗用原材料、燃料、电力、工资、主要部件的数量和金额为检查的突破口,同时结合其他各种因素,测算纳税人合理产能及销售收入情况,并据此衡量其纳税申报的真实性。

  (五)外部取证,延伸重要业务往来单位

  延伸银行等金融机构,调查资金往来情况。在全面掌握企业银行账户及企业负责人、会计、出纳等相关人员银行卡、储蓄存款账户的基础上,应及时到相应银行等金融机构调阅有关资料凭证,调查企业资金流入流出情况,核实企业资金流量规模与纳税申报情况是否相符,是否存在将账外经营收入直接转入员工个人账户的问题,并同时核实资金收入和支出的金额以及对应的单位,从中发现隐匿采购和销售收入的线索。延伸购销客户,调查业务往来情况。一方面延伸调查原材料供应商,核实企业原材料采购入账的真实情况;另一方面延伸调查产品购货方,收集有关购销合同、发票、款项收付等资料,核实企业销售真实情况,包括发票开具、货款支付、货物提单及提取流程等内容,取得账外生产经营的外部关键证据。

作者介绍:张宁,审计署太原特派办

作者:张宁

中国审计 2014年09期

  资金体外循环、账外经营是较为常见的偷税手法。企业通过设置“账外账”,购进不计库存,销售不计收入,进、销全部使用现金交易,整个购销、结算行为均不在正常核算的财务账面进行反映,隐蔽性较强,因此审计在企业正常的财务和业务资料中很难发现问题。

  从近年来审计发现的情况看,采取账外经营方式偷逃增值税款的企业一般具备以下特点。

  企业现金交易频繁。由于现金交易无法通过银行账户进行追溯,隐蔽性高,因此各类现金收入成为企业“账外账”的主要来源,尤其是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医药零售、建材、酒类、煤炭经销等行业,此类现象更为突出。如批发企业利用个人账户,收取加盟商的货款;商贸企业收到的各类返利收入;大型超市、商场等开设“店中店”和出租柜台的收入等。

  账外资金往往存储在公司主要负责人的个人账户中。为保证账外经营业务的隐蔽性,企业一般不会将账外资金存储于以公司名义开设的银行账户中,往往通过企业老板以及主要财务、业务人员的个人银行账户进行管理。

  账外经营的业务收支全部体外循环,与正常经营的业务核算相对独立,并通过正常财务账和“账外账”分别记录。在目前财务管理信息化比较普及的情况下,企业的两套账一般使用相同的财务软件进行核算,并通过设置不同的账套进行管理。

  根据以上特点,审计人员通过总体分析、突击检查、内部对比、外部核实等步骤和方法,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查出企业账外经营、偷逃增值税款的问题。

  (一)总体分析,测算、对比税收负担率

  税收负担率是纳税人所负担税款占其全部收入的比率,是衡量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实际税收负担的重要指标。利用申报纳税资料和财务资料,测算企业历年的增值税税收负担率,可从总体上分析和判断其偷税的可能性。

  一是观察该企业税收负担率的历史变化趋势,核实税收负担率是否保持相对平稳,是否存在某一段时间突然大幅下降的异常变化情况,关注企业生产、销售规模的扩张与纳税额的增长变动情况是否相匹配。二是通过税务机关税收征管信息系统的申报纳税数据,统计生产经营规模相近的同行业平均税收负担率,并将该企业的税收负担率与行业平均税收负担率进行对比,分析该企业的税收负担率是否与同类企业相近,是否存在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异常情况。

  (二)突击检查,全方位调取相关涉税资料和数据

  对于通过“账外账”隐匿销售收入偷逃税款的企业,必须采取突击检查的方式,在纳税人没有防备时一次性全面取得全部的财务和业务资料。

  全面取得企业的财务资料。除企业正常的财务账簿、凭证等资料外,重点关注企业现金和银行账户情况,尤其是存储于财务部门的以个人名义开设的各类储蓄卡、银行卡及资金往来等资料,核实上述账户中的资金往来情况,检查企业是否在这些账户中核算账外收支情况。

  全面取得企业的业务资料。在调取财务账簿凭证的同时,注意从采购、生产、销售、厂办等各部门调取与生产经营和纳税有关的资料,如购销合同、产品规格型号标准、生产报表、各类经济技术考核指标等。同时需要应用电子数据取证方法,调取企业采购、销售核算系统的电子数据和相关电子文档,从中发现问题线索。

  全面掌握企业的真实库存情况。从仓库调取保管实物账、出入库调拨单等资料,并到生产车间进行核实,查找从原料投入到产出各环节的相关原始记录。

  (三)对比核实,财务与业务资料相结合

  核对生产部门的产出统计资料与仓库保管的出入库台账,检查生产部门的产品是否全部入库,是否存在直接从生产部门销售产品不记账的情况。将销售部门的销售台账、财务销售账和仓库保管的出入库台账进行三方核对,检查各项销售业务是否全部记入财务销售账,是否存在从仓库直接销售,既不体现销售收入,又不结转成本,体外循环的情况。核对销售部门的销售台账和供货合同,检查供货合同的实际履行情况,核实是否存在已履行的销售合同未在销售台账中反映,记入账外核算的情况。

  (四)掌握流程,分析正常生产的投入产出比例

  根据纳税人的行业特点,通过调阅相关资料和实地查看相结合的方法,摸清企业的生产和工艺流程,对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状况和投入产出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审阅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查阅生产成本、产成品和主营业务收入等明细账,对比分析各月生产成本、产品库存和销售收入等变化情况,从中查找异常情况和疑点。重点关注企业投入产出比例等生产指标,以单位产品耗用原材料、燃料、电力、工资、主要部件的数量和金额为检查的突破口,同时结合其他各种因素,测算纳税人合理产能及销售收入情况,并据此衡量其纳税申报的真实性。

  (五)外部取证,延伸重要业务往来单位

  延伸银行等金融机构,调查资金往来情况。在全面掌握企业银行账户及企业负责人、会计、出纳等相关人员银行卡、储蓄存款账户的基础上,应及时到相应银行等金融机构调阅有关资料凭证,调查企业资金流入流出情况,核实企业资金流量规模与纳税申报情况是否相符,是否存在将账外经营收入直接转入员工个人账户的问题,并同时核实资金收入和支出的金额以及对应的单位,从中发现隐匿采购和销售收入的线索。延伸购销客户,调查业务往来情况。一方面延伸调查原材料供应商,核实企业原材料采购入账的真实情况;另一方面延伸调查产品购货方,收集有关购销合同、发票、款项收付等资料,核实企业销售真实情况,包括发票开具、货款支付、货物提单及提取流程等内容,取得账外生产经营的外部关键证据。

作者介绍:张宁,审计署太原特派办


相关文章

  • 财务欺诈分析与防范技巧
  • 基本资料 财务欺诈分析与防范技巧 作者: 赵敏 出版社: 出版年: 2009.1 页数: 定价: CNY56.00 装帧: ISAN: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基本面分析;报表背后大有"名堂";截留收入.偷漏税伎俩详介; ...查看


  • 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_影响及治理措施
  • 第13卷第1期 2006年3月 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VOL.13NO.1 Mar.2006JOURNALOFTAISHANTOWNSHIPENTERPRISEWORKERS.UNIVERSITY 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影响及治理措施 ...查看


  • 对我国偷逃增值税现象的分析毕业论文
  • 摘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 商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 但与之不 相适应的是:在商业企业销售额大幅度上升的情况下, 增值税却没有同步增长.作为税收流失最主要的一种形式,偷逃税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税收领域所关注的问题.我国自 19 ...查看


  • 会计报表的十种操纵方式及审计对策
  • 部分企业通常总是以操纵报表的形式来隐瞒自身的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给后续的审计工作增加了难度.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会计报表的操纵方式及其审计应对策略,以供大家参考. 1"嫌贫爱富"--操纵合并报表范围和科目 操纵方式: ...查看


  • 警惕"账外账"的变相形式
  • 作者:周和兴 审计月刊 2005年01期 审计中,我们常见的是"账外账",也叫"小金库",一般是指单位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 ...查看


  • 账外账的审计方法
  • 作者:刘克文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13年03期 一.综述 被审计单位对于本应通过编制记账凭证登记相应的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在对外报告的财务报表中反映经济业务,却没有按会计制度的规定加以记录反映,并且另设内部"账簿"进行 ...查看


  • 企业财务报表中销售收入的舞弊
  • [摘要]企业销售收入是衡量企业财务业绩的关键指标之一,也是评价企业核心盈利质量的重要指数,所以在虚假的企业财务报表中销售收入的舞弊占有相当高的比例.本文就销售收入舞弊的动机.方法及如何防范作一分析. 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现象非常严重,粉饰 ...查看


  • 毕业论文--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措施
  • 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措施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专业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措施 系 部: 经济管理系 专 业: 会计电算化 姓 名: 张瑜 学 号: [1**********]0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摘 要 会计造假行 ...查看


  • 做好内账和外账全攻略
  • 做好内账和外账全攻略 我们就从十一个问题当中了解如何做好内账和外账,同学们做好转载准备啦. 一.内账和外账都需要附带原始凭证吗? 1.企业涉及的所有经济业务都要在内账中反映. 2.无法在外账处理的账务,其原始票据粘连在内账凭证后;在外账中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