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歌风格中的两个重要特点例析

  李白是唐代的杰出诗人,李白诗歌具有鲜明的个性和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历代评论家深深地感受到李白的诗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读之令人心旷神怡、惊心动魄、荡气回肠,从中体会到诗歌的无限魅力。   一、李白诗歌形成的原因   李白是一个天才的诗人,他在创作上却十分刻苦,虚心向前人学习。   他崇尚《风》、《雅》,还十分尊敬和推崇屈原,认真学习和继承了屈原辞赋的优秀传统。他还学习汉、魏、六朝以来诗歌的优秀传统,此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十分重视学习汉魏以来乐府诗歌的优秀传统。他受六朝乐府民歌真挚动人、爽朗的影响,融合自己豪迈不羁的性格,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并且广受世人的喜爱和叹服。   二、李白诗歌风格中的两个特点   李白的诗歌根据不同的思想和感情表现出多种多样的风格。我认为他的诗歌中有两个重要的特点:一是绮丽而兼豪爽,二是雄奇而且易懂。绮丽是指用词华丽,对仗工整;雄奇是指作者用词夸张,在诗意中所表露的超然境界。在吟诵“诗仙”的佳句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他那华美、曼妙的文辞和雄健、磅礴的气势。   (一)李白诗歌中的绮丽风格   绮丽的风格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和内容相称的,虽然用词华丽、对仗工整,却写得自然,使人觉得情景相生,生动流畅;另一种是用华丽的辞藻来掩饰内心的思想感情,或者用堆砌的辞藻掩饰空虚的内容。我国古代诗歌,自南朝,特别是齐梁以来,丢掉了《诗经》、《楚辞》和汉、魏以来乐府民歌的优秀传统,形成一种“颓废淫靡”的形式主义的贵族文学。这种“贵族文学”的恶劣影响,阻碍了文学的发展。李白说:“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圣代复远古,垂衣贵清真。”他反对杨(杨雄)、马(司马相如)以后文学界所兴起的那股只重华丽文辞,而轻视内容的绮丽空泛文风。   但李白的诗中也不乏千古流传的丽句,《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烟花三月下扬州”,蘅塘退士批为“千古丽句”,就是属于前一种的绮丽。这句诗不用典故辞藻,而写出最美的春光“烟花三月”,并且是在这样的时候去繁华的扬州,所以称为千古丽句。《山中问答》中的“桃花流水迥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也体现了这一特点。山花烂漫、争妍斗丽是美的,而桃花随流水也是美的,都是按照自然法则在荣盛和消逝之中显示不同的美,但有着共同特点:天然,读之令人回味无穷,满口留香。   唐诗中风格绮丽的不少,如杜甫的《绝句二首》之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写得工整自然,绮丽多姿,好像一幅彩色工笔画,与太白相比清新秀丽有余,却少了几分豪爽的气概。李商隐《无题》诗工整绮丽,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与太白诗相比显得情绪忧郁,不像太白诗开朗。李白诗《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首诗都写出浓厚的别情,却无愁苦的音调,都有写得绮丽的句子,而长江天际流的境界是开阔的,踏歌送别的心情是开朗的,所以绮丽兼豪爽是李白诗歌的特点之一。   (二)李白诗歌中的雄奇风格   雄奇风格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写得自然,容易懂的;一种是写得费力,隐晦难懂。   吟诵李白的诗句,有一种超脱眼界,使思想飞跃的空间感。如《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飞流”是说山高流急,水势如飞,“直下”就更让人心神已动,而用“三千尺”形容瀑布之长,更是超乎想象。更让人心神不宁的是“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真是心达而目不可达的超凡境界。前人称此诗“气象雄浑”,这是瀑布的本身特色,也是李白诗歌的风格。此外,李白的《秋浦歌・十五》:“白头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也能体现李白诗的这一特点。以白发写愁思,长于杜甫笔下:“白发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在以雄奇飘逸见长的太白笔下,白发不是更短,而是搔之更长。岂但长,还长到“三千丈”的长度,简直令人瞠目结舌。然而,要恰当地状出他那不比寻常的“万古愁”,“似个(这样)长”之愁,似乎又非如此不可。于是这个“愁”就形象化了,令读者忘不了。这就是诗人写作风格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了。   同是写雄奇,却写得不费力,不容易懂的诗也有。如杜甫《戏为双松图歌》:“两株惨裂苔藓皮,屈铁交错回高枝,白摧朽骨龙虎死,黑入太阴雷雨垂。”两棵松树的树皮裂开了,露出惨白色,好像龙虎的骨头,松树的树枝屈曲交错,像铁一样伸入高空,所以说“黑入太阴”,再用“雷雨垂”来衬托。这两句设想奇突,写得雄奇,但很费力。另如李白的《将进酒》中“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如雪”,“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朝如青丝暮如雪”,“三百杯”也是用了夸张手法的。诗中以豪迈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气势磅礴,雄浑奔放,有如行云流水,倾泻而下,很有特点。一首好诗应该是有创造性,有雄健自然的气魄,而且容易懂。   李白高傲爽朗、崇尚自由、蔑视礼法、落拓不羁,所以他的诗以狂放、豪迈、沉郁、飘逸著称于世,世称他为“诗仙”,实不过誉。他以这种“绮丽、雄奇”的风格,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惊世佳作。

  李白是唐代的杰出诗人,李白诗歌具有鲜明的个性和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历代评论家深深地感受到李白的诗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读之令人心旷神怡、惊心动魄、荡气回肠,从中体会到诗歌的无限魅力。   一、李白诗歌形成的原因   李白是一个天才的诗人,他在创作上却十分刻苦,虚心向前人学习。   他崇尚《风》、《雅》,还十分尊敬和推崇屈原,认真学习和继承了屈原辞赋的优秀传统。他还学习汉、魏、六朝以来诗歌的优秀传统,此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十分重视学习汉魏以来乐府诗歌的优秀传统。他受六朝乐府民歌真挚动人、爽朗的影响,融合自己豪迈不羁的性格,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并且广受世人的喜爱和叹服。   二、李白诗歌风格中的两个特点   李白的诗歌根据不同的思想和感情表现出多种多样的风格。我认为他的诗歌中有两个重要的特点:一是绮丽而兼豪爽,二是雄奇而且易懂。绮丽是指用词华丽,对仗工整;雄奇是指作者用词夸张,在诗意中所表露的超然境界。在吟诵“诗仙”的佳句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他那华美、曼妙的文辞和雄健、磅礴的气势。   (一)李白诗歌中的绮丽风格   绮丽的风格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和内容相称的,虽然用词华丽、对仗工整,却写得自然,使人觉得情景相生,生动流畅;另一种是用华丽的辞藻来掩饰内心的思想感情,或者用堆砌的辞藻掩饰空虚的内容。我国古代诗歌,自南朝,特别是齐梁以来,丢掉了《诗经》、《楚辞》和汉、魏以来乐府民歌的优秀传统,形成一种“颓废淫靡”的形式主义的贵族文学。这种“贵族文学”的恶劣影响,阻碍了文学的发展。李白说:“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圣代复远古,垂衣贵清真。”他反对杨(杨雄)、马(司马相如)以后文学界所兴起的那股只重华丽文辞,而轻视内容的绮丽空泛文风。   但李白的诗中也不乏千古流传的丽句,《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烟花三月下扬州”,蘅塘退士批为“千古丽句”,就是属于前一种的绮丽。这句诗不用典故辞藻,而写出最美的春光“烟花三月”,并且是在这样的时候去繁华的扬州,所以称为千古丽句。《山中问答》中的“桃花流水迥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也体现了这一特点。山花烂漫、争妍斗丽是美的,而桃花随流水也是美的,都是按照自然法则在荣盛和消逝之中显示不同的美,但有着共同特点:天然,读之令人回味无穷,满口留香。   唐诗中风格绮丽的不少,如杜甫的《绝句二首》之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写得工整自然,绮丽多姿,好像一幅彩色工笔画,与太白相比清新秀丽有余,却少了几分豪爽的气概。李商隐《无题》诗工整绮丽,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与太白诗相比显得情绪忧郁,不像太白诗开朗。李白诗《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首诗都写出浓厚的别情,却无愁苦的音调,都有写得绮丽的句子,而长江天际流的境界是开阔的,踏歌送别的心情是开朗的,所以绮丽兼豪爽是李白诗歌的特点之一。   (二)李白诗歌中的雄奇风格   雄奇风格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写得自然,容易懂的;一种是写得费力,隐晦难懂。   吟诵李白的诗句,有一种超脱眼界,使思想飞跃的空间感。如《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飞流”是说山高流急,水势如飞,“直下”就更让人心神已动,而用“三千尺”形容瀑布之长,更是超乎想象。更让人心神不宁的是“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真是心达而目不可达的超凡境界。前人称此诗“气象雄浑”,这是瀑布的本身特色,也是李白诗歌的风格。此外,李白的《秋浦歌・十五》:“白头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也能体现李白诗的这一特点。以白发写愁思,长于杜甫笔下:“白发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在以雄奇飘逸见长的太白笔下,白发不是更短,而是搔之更长。岂但长,还长到“三千丈”的长度,简直令人瞠目结舌。然而,要恰当地状出他那不比寻常的“万古愁”,“似个(这样)长”之愁,似乎又非如此不可。于是这个“愁”就形象化了,令读者忘不了。这就是诗人写作风格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了。   同是写雄奇,却写得不费力,不容易懂的诗也有。如杜甫《戏为双松图歌》:“两株惨裂苔藓皮,屈铁交错回高枝,白摧朽骨龙虎死,黑入太阴雷雨垂。”两棵松树的树皮裂开了,露出惨白色,好像龙虎的骨头,松树的树枝屈曲交错,像铁一样伸入高空,所以说“黑入太阴”,再用“雷雨垂”来衬托。这两句设想奇突,写得雄奇,但很费力。另如李白的《将进酒》中“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如雪”,“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朝如青丝暮如雪”,“三百杯”也是用了夸张手法的。诗中以豪迈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气势磅礴,雄浑奔放,有如行云流水,倾泻而下,很有特点。一首好诗应该是有创造性,有雄健自然的气魄,而且容易懂。   李白高傲爽朗、崇尚自由、蔑视礼法、落拓不羁,所以他的诗以狂放、豪迈、沉郁、飘逸著称于世,世称他为“诗仙”,实不过誉。他以这种“绮丽、雄奇”的风格,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惊世佳作。


相关文章

  • 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 1
  • 搜集整理:无涯轩主 一. 教材分析 1.本课的地位与作用. 我说课的课题是:苏(人.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选修)    ,       模块 <         >.这篇课文在本册课文中的地位是: 学习本课有以下几个作用: 2. ...查看


  • 浅析李白山水诗的风格特点
  • 浅析李白山水诗的风格特点 摘 要:李白是中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他并不是以山水诗闻名,但是他的山水诗却突破了中国传统山水诗的窠臼,充满着充满着雄奇壮美的色彩和磅礴的气势,想象丰富,具有强烈自我表现的 ...查看


  • 李白李贺诗歌意象比较
  • 2005年第7卷第2期 巢湖学院学报 总第71期 JournlofChohucollege No.7.,Vol.2.2005 GenerlSerilNo.71 李白李贺诗歌意象比较 阳建雄 (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 湖南 衡阳 421008) ...查看


  • 诗词中常见语言风格
  • 古代诗词中常见语言风格 一.何谓语言风格 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诗人.同一诗人不同 ...查看


  • 论李白诗作
  • 论李白诗歌的语言风 摘要:历史湮灭了诗人的容颜,却永远不能抹灭李白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为一名浪漫主义的诗人,李白是伟大的,也是最典型的.杜甫称他的诗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种无比神奇的艺术魅力,正是他诗歌最鲜 ...查看


  • 李白诗歌的蕴藉含蓄美
  • 摘要: 内敛.平静.重意境.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蕴藉含蓄美是李白诗歌风格特色两极中的重要一极.在李白研究领域,往往只提李白诗歌的浪漫.外向.夸张.激越.奔放.壮阔的一极,而缺乏对于另一极的研究.李白诗歌的蕴藉含蓄之美,与李白接受的儒.道文化,前 ...查看


  • 自考[唐诗研究]读书笔记
  • 一.唐诗的演进阶段 唐诗繁荣的原因: (1) 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 一般说,唐代以诗赋取士的制度始于唐玄宗时代 (2) 相对清明的政治环境 (3) 较为开放的思想体系 (4) 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 音乐.绘画与诗歌的关系 (1)"声 ...查看


  • 古代文学_唐宋复习资料[1]
  • 一.名词解释 1.上官体:唐高宗后期,介于贞观.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新的诗风.上官体风格绮错婉媚,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上官仪对诗歌体制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体物图貌的细腻精巧方面,其诗冲淡了齐宋诗风的浮艳雕琢,缺乏慷慨激情 ...查看


  • [蜀道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 河间市七中(职教中心高中部)  槐艳华  062450  [1**********] [教学内容分析] 这个单元指导学生学习唐代诗歌.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一个巅峰时期.诗体完备,名家辈出,风格多样,堪称前无古人,后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