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教案

第五章 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

§5.1 原子核

一、教学目的

A

1、使学生掌握质量数、质子数和中子数之间的关系,掌握原子组成ZX的含义,掌握

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2、使学生对核素、同位素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等有一些常识性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

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1)什么是原子?它由什么构成?

(2)如何理解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A

(3)“ZX”表示什么意义?

[引入] 我们前面学习了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知道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跟它们的

结构有密切地联系,只有了解了它们的结构,才能认识它们的性质和变化规律(但人类认识原子的历史是漫长的,也是无止境的)。

最初1803年,道尔顿原子模型:原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的粒子,它们是坚实的。 1911年,卢瑟福原子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荷的核,它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它的周围沿着不同的轨道运动。 【问】:什么是原子?原子由什么构成?

答: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它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带

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

质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

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质量:1个12C质量 1.9927×1026kg

1个12C的 质子 中子 电子

1-

1.6606×1027kg 12

相对质量 1.007 1.008 忽略

近似 / / \

绝对质量

1.6726×1027kg

1.6748×1027kg

1

质子 1836

3、质量数:——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以近似整数加起来所得的数值,用符号A表示,中子数用符号N表示。 4、 A = Z + N

A

原子ZX: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ZXm Z>核外电子数=Z-m

阴离子:ZXm Z

m

An+

例1、某微粒用ZR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质子数=A-n B、中子数=A-Z

C、电子数=A+n D、质子数=A+Z 答案:B

例2、一种微粒20880Hg,其核内的中子数为____________。

答案:128

例3、Xn离子有m个电子,它的质量数为a,则其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__________。 答案:a-m+n

例4、质子数和中子数相同的原子A,其阳离子An核外共有x个电子,则A的质量数

为_________. 答案:2(x+n)

例5、某阳离子ARn,核外共有x个电子,该原子核内质子数为_________,中子数为

__________。 答案:x+n A-x-n

--

例6、元素R的质量数为A,Rn的核外电子数为x,则Wg Rn离子所含中子数的物质

的量为_____________。 答案:

W

(A-x+n)mol A

例7、核内中子数为N的R2离子,质量数为A,则ng它的氧化物中所含质子的物质

的量为__________。 答案:

n

(A-N+8)mol A+16

第五章 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

§5.1 原子核

一、教学目的

A

1、使学生掌握质量数、质子数和中子数之间的关系,掌握原子组成ZX的含义,掌握

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2、使学生对核素、同位素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等有一些常识性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

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1)什么是原子?它由什么构成?

(2)如何理解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A

(3)“ZX”表示什么意义?

[引入] 我们前面学习了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知道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跟它们的

结构有密切地联系,只有了解了它们的结构,才能认识它们的性质和变化规律(但人类认识原子的历史是漫长的,也是无止境的)。

最初1803年,道尔顿原子模型:原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的粒子,它们是坚实的。 1911年,卢瑟福原子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荷的核,它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它的周围沿着不同的轨道运动。 【问】:什么是原子?原子由什么构成?

答: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它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带

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

质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

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质量:1个12C质量 1.9927×1026kg

1个12C的 质子 中子 电子

1-

1.6606×1027kg 12

相对质量 1.007 1.008 忽略

近似 / / \

绝对质量

1.6726×1027kg

1.6748×1027kg

1

质子 1836

3、质量数:——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以近似整数加起来所得的数值,用符号A表示,中子数用符号N表示。 4、 A = Z + N

A

原子ZX: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ZXm Z>核外电子数=Z-m

阴离子:ZXm Z

m

An+

例1、某微粒用ZR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质子数=A-n B、中子数=A-Z

C、电子数=A+n D、质子数=A+Z 答案:B

例2、一种微粒20880Hg,其核内的中子数为____________。

答案:128

例3、Xn离子有m个电子,它的质量数为a,则其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__________。 答案:a-m+n

例4、质子数和中子数相同的原子A,其阳离子An核外共有x个电子,则A的质量数

为_________. 答案:2(x+n)

例5、某阳离子ARn,核外共有x个电子,该原子核内质子数为_________,中子数为

__________。 答案:x+n A-x-n

--

例6、元素R的质量数为A,Rn的核外电子数为x,则Wg Rn离子所含中子数的物质

的量为_____________。 答案:

W

(A-x+n)mol A

例7、核内中子数为N的R2离子,质量数为A,则ng它的氧化物中所含质子的物质

的量为__________。 答案:

n

(A-N+8)mol A+16


相关文章

  • 原子的构成教案
  • <原子的构成>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知道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能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原子结构图片的分析. ...查看


  • 第2课时分子和原子教案
  • 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1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第2课时 分子和原子 教案 [教材分析] 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小粒子,本节课,学生将从认识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开始认识微观世界,是化学学习由形象到抽象,从宏观转向微观的开始 ...查看


  • 2.2探究空气中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
  • 2.2 探究空气中物质构成的奥秘 教学目的 通过探究空气中物质构成的奥秘,介绍分子.原子.离子等物质结 构初步知识,使学生初步学会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物质,认识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并认识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微观本质,为今后学习化学 ...查看


  • 九年级化学探究水的组成教案
  • 初三化学教案:第四章第三节探究水的组成教案 一.教学目的要求 1. 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 通过水电解的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3. 培养学生观察探究能力与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二.本课题分析 本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 ...查看


  • 教案[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 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第一单元 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律 §1-1-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规律,能用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2)了解 ...查看


  • 八年级物理下册 探索更小的微粒教案三 苏科版
  • 第七章第3节(新授课)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批人: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知道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2.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数量级的概念. 3.通过对微观粒子 ...查看


  • 原子结构教案1 1
  • 教学设计课题 知识与 教 学 目 标 能力 过程与通过举例.比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原子中的电子课型新授课1.了解电子在核外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 3.初步了解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4 ...查看


  • 原子结构教案2
  • 原子的结构 教学目标: 1.认识原子的结构及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2.分析原子内部各粒子的带电情况. 过程与方法: 1.由特殊到一般的科学研究的方法的培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原子的结构的发现史探究过程中,树立学生从 ...查看


  •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一节 走进微观教案
  • 第一节 走进微观 教学目标: 1. 能简单的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 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3. 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数量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