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圈分析研究及影响因素
一、商圈分析的重要性:
1、商圈分析是进行合理选址的前提。经营者在明确商圈范围,了解商圈内人口的分布状况以及市场、非市场因素的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经营效益的评估,衡量店址的使用价值,按照设计的基本原则,选定适宜的地点,创造经营优势。
2、商圈分析有助于制定竞争经营策略。经营者通过商圈分析,掌握客流
来源和客流类型,了解顾客的不同需求特点,从而采取相应的竞争性
经营策略,投顾客之所好。赢得了顾客的信赖,就赢得了竞争优势。
3、商圈分析有助于制定市场开拓战略。通过商圈分析,可以帮助经营者
明确哪些是本店的基本顾客群,哪些是潜在的顾客群,从而制定相应
的市场开拓战略,力求在保持基本顾客群的同时,吸引潜在的顾客群,
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
二、商圈构成的因素:
商圈一般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核心商圈:最接近超市的区域,便利店的核心商圈为200米以内,便利超市核心商圈在500米以内,大卖场在1.5公里以内;
2、次级商圈:位于邻近商圈以外的区域,便利店的次级商圈在200-500米,便利超市次级商圈在500-1000米,大卖场的次级商圈在1.5-3公里;
3、边缘商圈:位于外围商圈以外的区域,便利店的边缘商圈在500-800米, 便利超市的边缘商圈在1000-1500米,大卖场的边缘商圈在3-5公里。
三、商圈顾客组成:
1
1、商圈顾客组成比例:在来店购物的顾客中,构成比例依次为:商圈层次、所占顾客比例、核心商圈、次级商圈、边缘商圈
2、商圈顾客购物占比 :一般情况下,距离店铺越远的商圈,来店购物的占比就越低,同时来店购物次数也相应较低。在竞争优势较明显的前提下,通常的测算方法:
(1)核心商圈80%居民会每月来店购物14次;
(2)次级商圈40%居民会每月来店购物10次;
(3)边缘商圈20%居民会每月来店购物8次。
3、常住顾客与流动顾客
(1)居住人口:核心商圈内基本顾客的主要来源。
(2)工作人口:次级商圈内基本顾客的主要来源。超市附近的工作人口越多,商圈规模相对扩张越大,潜在的顾客数量就越多,对超市经营就越有利。
(3)流动人口:边缘商圈的顾客基础。一个地区的流动人口越多,在这一地区经营的超市可以捕获的潜在顾客就越多,同时经营者云集,竞争亦趋激烈,这就要求经营者更讲求竞争策略和经营特色。当然,商圈顾客的确定受许多因素影响,经营者应该全面考虑,才能确定正确的商圈范围和来客预估。
四、商圈确定应考虑的因素:
1、地理因素:超市所在地区的特点。
(1)中心商业区:交通方便,流动人口多,有大量的潜在顾客,商圈规模较大。但竞争激烈,超市需有出奇制胜的竞争策略。
(2)居民小区或城乡结合部:主要顾客为附近的常住人口,商圈规模较小,要扩大商圈规模则超是必须创出自己独特的经营特色,大型综合超市或仓储式会员制超市还要求一定要有大型停车场。
2
2、商品因素:超市所经营的商品种类。商品种类与商圈规模关系密切。一方面,超市在既定地区开展经营,经营的商品只有投目标顾客所好,才能吸引潜在的顾客,商圈规模才会延伸扩大。另一方面,商圈规模的大小与商品购买频率成反比。如日常生活必需品,购买频率大,顾客一般就近购买。而大型家电等耐用消费品,消费周期长,购买频率低,顾客则会扩大购买范围,则超市的商圈范围就较大。
五、商圈内的市场调查:
1、顾客群调查:
(1)常住人口家庭状况调查:可以采用委托专业人员上门分送,与居委会合作分送,邮寄或直接送入住宅区的信箱内。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有必要的诱导,如重要性说明、赠送小礼品、按问卷编号抽奖等。便利店周边常住人口的调查应保证300-500份,以便对周边居民的家庭构成、年龄结构、职业性质、教育程度、收入水平、消费能力(月家庭支出额,用于食品的支出等)、交通工具等诸方面有充分了解,为以后进行有关的科学预测和确定适应周围消费群的商品结构提供丰富的资料。
(2)流动人口测定方法:选择适当的日期(如周六),指定专人到预定的店址测定各不同时段(如早晨上班高峰、中午、晚上下班后等)的来往人流数和年龄结构,画出流动顾客曲线,预估入店率,即流动人口中进入店铺的人数比例。
(3)顾客购物倾向调查:对周边顾客的购物频率、购买商品意向进行调查,以确定店铺主要商品构成,满足顾客需要。
2、竞争店调查:
(1)现有同种业态店铺的数量、规模;
(2)现有同种业态店铺的经营状况;
(3)现有同种业态店铺的商品品项;
(4)现有同种业态店铺的商品价格和毛利水平;
3
(5)商圈内各类零售店的优势和弱点,短期和长期变动;
(6)商圈内零售店的饱和度。
3、店铺周边机构调查:
(1)通过走访、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店铺周边(可扩大商圈)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厂矿、公司、院校、中小学、幼儿园等单位,掌握单位人数,收入水平、发薪日期、餐饮安排、后勤福利要求等,与相关单位建立固定的联系方式,为日后团购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
(2)了解店铺周边公共设施情况,如影院、餐饮、娱乐场所、图书馆、
公交车站等情况,掌握相关规律,把握流动客流的动态。
4、店铺商圈商品调查
(1)对店铺周边主要商品的品种、价格等进行调查,以确定店铺商品构成;
(2)对店铺周边居民主要品牌、地方品牌等进行调查,更好地适应当地居民的消费需求。
4
深圳商圈分析研究及影响因素
一、商圈分析的重要性:
1、商圈分析是进行合理选址的前提。经营者在明确商圈范围,了解商圈内人口的分布状况以及市场、非市场因素的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经营效益的评估,衡量店址的使用价值,按照设计的基本原则,选定适宜的地点,创造经营优势。
2、商圈分析有助于制定竞争经营策略。经营者通过商圈分析,掌握客流
来源和客流类型,了解顾客的不同需求特点,从而采取相应的竞争性
经营策略,投顾客之所好。赢得了顾客的信赖,就赢得了竞争优势。
3、商圈分析有助于制定市场开拓战略。通过商圈分析,可以帮助经营者
明确哪些是本店的基本顾客群,哪些是潜在的顾客群,从而制定相应
的市场开拓战略,力求在保持基本顾客群的同时,吸引潜在的顾客群,
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
二、商圈构成的因素:
商圈一般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核心商圈:最接近超市的区域,便利店的核心商圈为200米以内,便利超市核心商圈在500米以内,大卖场在1.5公里以内;
2、次级商圈:位于邻近商圈以外的区域,便利店的次级商圈在200-500米,便利超市次级商圈在500-1000米,大卖场的次级商圈在1.5-3公里;
3、边缘商圈:位于外围商圈以外的区域,便利店的边缘商圈在500-800米, 便利超市的边缘商圈在1000-1500米,大卖场的边缘商圈在3-5公里。
三、商圈顾客组成:
1
1、商圈顾客组成比例:在来店购物的顾客中,构成比例依次为:商圈层次、所占顾客比例、核心商圈、次级商圈、边缘商圈
2、商圈顾客购物占比 :一般情况下,距离店铺越远的商圈,来店购物的占比就越低,同时来店购物次数也相应较低。在竞争优势较明显的前提下,通常的测算方法:
(1)核心商圈80%居民会每月来店购物14次;
(2)次级商圈40%居民会每月来店购物10次;
(3)边缘商圈20%居民会每月来店购物8次。
3、常住顾客与流动顾客
(1)居住人口:核心商圈内基本顾客的主要来源。
(2)工作人口:次级商圈内基本顾客的主要来源。超市附近的工作人口越多,商圈规模相对扩张越大,潜在的顾客数量就越多,对超市经营就越有利。
(3)流动人口:边缘商圈的顾客基础。一个地区的流动人口越多,在这一地区经营的超市可以捕获的潜在顾客就越多,同时经营者云集,竞争亦趋激烈,这就要求经营者更讲求竞争策略和经营特色。当然,商圈顾客的确定受许多因素影响,经营者应该全面考虑,才能确定正确的商圈范围和来客预估。
四、商圈确定应考虑的因素:
1、地理因素:超市所在地区的特点。
(1)中心商业区:交通方便,流动人口多,有大量的潜在顾客,商圈规模较大。但竞争激烈,超市需有出奇制胜的竞争策略。
(2)居民小区或城乡结合部:主要顾客为附近的常住人口,商圈规模较小,要扩大商圈规模则超是必须创出自己独特的经营特色,大型综合超市或仓储式会员制超市还要求一定要有大型停车场。
2
2、商品因素:超市所经营的商品种类。商品种类与商圈规模关系密切。一方面,超市在既定地区开展经营,经营的商品只有投目标顾客所好,才能吸引潜在的顾客,商圈规模才会延伸扩大。另一方面,商圈规模的大小与商品购买频率成反比。如日常生活必需品,购买频率大,顾客一般就近购买。而大型家电等耐用消费品,消费周期长,购买频率低,顾客则会扩大购买范围,则超市的商圈范围就较大。
五、商圈内的市场调查:
1、顾客群调查:
(1)常住人口家庭状况调查:可以采用委托专业人员上门分送,与居委会合作分送,邮寄或直接送入住宅区的信箱内。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有必要的诱导,如重要性说明、赠送小礼品、按问卷编号抽奖等。便利店周边常住人口的调查应保证300-500份,以便对周边居民的家庭构成、年龄结构、职业性质、教育程度、收入水平、消费能力(月家庭支出额,用于食品的支出等)、交通工具等诸方面有充分了解,为以后进行有关的科学预测和确定适应周围消费群的商品结构提供丰富的资料。
(2)流动人口测定方法:选择适当的日期(如周六),指定专人到预定的店址测定各不同时段(如早晨上班高峰、中午、晚上下班后等)的来往人流数和年龄结构,画出流动顾客曲线,预估入店率,即流动人口中进入店铺的人数比例。
(3)顾客购物倾向调查:对周边顾客的购物频率、购买商品意向进行调查,以确定店铺主要商品构成,满足顾客需要。
2、竞争店调查:
(1)现有同种业态店铺的数量、规模;
(2)现有同种业态店铺的经营状况;
(3)现有同种业态店铺的商品品项;
(4)现有同种业态店铺的商品价格和毛利水平;
3
(5)商圈内各类零售店的优势和弱点,短期和长期变动;
(6)商圈内零售店的饱和度。
3、店铺周边机构调查:
(1)通过走访、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店铺周边(可扩大商圈)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厂矿、公司、院校、中小学、幼儿园等单位,掌握单位人数,收入水平、发薪日期、餐饮安排、后勤福利要求等,与相关单位建立固定的联系方式,为日后团购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
(2)了解店铺周边公共设施情况,如影院、餐饮、娱乐场所、图书馆、
公交车站等情况,掌握相关规律,把握流动客流的动态。
4、店铺商圈商品调查
(1)对店铺周边主要商品的品种、价格等进行调查,以确定店铺商品构成;
(2)对店铺周边居民主要品牌、地方品牌等进行调查,更好地适应当地居民的消费需求。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