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路面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A、基层、底基层质量监理

(1)基层、底基层质量基本要求

①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基层必须能承受车轮荷载的反复作用,特别是柔性路面更为突出。在设计的标准轴次的重复作用下,基层不应产生过多的残余变形,更不应产生剪切破坏(柔性颗料基层)或疲劳弯拉破坏(各种结合料处理的半刚性基层)。要满足上述要求,除设计必需的厚度外,主要取决于基层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如抗压强度、抗剪强度、弯拉强度和必要的刚度(抗垂直位移和弯拉应变的能力)。

②具有足够的水稳定性和冰冻稳定性

路面结构的基层、底基层在水和负温度季节性的反复作用下冬季会结冰,产生冻眼,春节会融化引起强度较大幅度地降低。因些要求路面的基层、底基层材料,在气候、水温条件作用下,应具有足够的水稳性和冰冻稳定性。

③收缩性要求

本项目属于高等级公路,高等级公路上的半刚性基层,还要求具有较小的收缩性。半刚性材料的收缩包括二个方面,一是由于水分减少而产生的干缩;二是由于温度降低而产生的温度收缩。

基层材料的干缩和温度收缩是引起基层结构产生横向裂缝的主要原因。直接影响沥青面层的开裂特别是反射裂缝的发生。

④具有足够的平整度

基层的平整度对薄沥青面层的平整度有十分重大的影响,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平整度取决于基层的平整度

沥青混凝土面层上面层的平整度,基层平整度对它的影响要小,但基层的不平整会引起沥青面层厚度不匀,影响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

⑤与面层结合良好

面层与基层的良好结合,对沥青面层的使用质量非常重要的。基层与面层的良好结合,使路面结构在车荷载作用下处于完全连续的界面应力状态,可以减少沥青面层底面或半刚性基层内部的控应力和控应变,以及由温度引起的沥青面层的应力和应变,防止沥青路面发生病害

(2)基层、底基层原材料质量要求

基层、底基层所用的原材料包括:水泥、碎石、砾石及施工用水等。

①土(按照粒径大小分类的细粒土)。土的塑性指数在10—20范围内,土中不得含有污物和有害杂质,土中的有机质含量不超过8%,但对水泥稳定土有机质含量不超过2%,硫酸盐含量不超过0.25%。土块的最大粒径最大粒径不大于20mm。

②水泥、普通硫酸盐水泥、矿渣硫酸盐水泥和火山灰质硫酸盐水泥都可使用,但应选用终凝时间较长(应在6h以上);宜采用标号325或425的水泥。快硬水泥、早强水泥及受潮变质的水泥不应使用。

③水泥稳定土用做基层时,对所用的碎石,应预先筛分成3—4个不同粒径,然后配合使颗粒组成符合“水泥稳定土的颗粒组成范围”表中所列级配范围。

④施工用水一般人或牲畜饮用水源,均可使用。

(3)基层、底基层混合料质量要求基层、底基层混合料质量包括以下两方面: ①混合料的强度应满足规范规定的强度标准。它是确定施工用配合比的主要依据。

②基层、底基层的压实标准在施工中必须达到规定的压实标准,保证路面结构层具有足够的力学强度,从而保证路面的整体强度,使用质量与使用寿命。

(三)基层、底基层施工准备阶段质量监理:

1、原材料试验与审批

在工程开工前,要求承包人在所选定的料场中,取代表性样品,进行下列规定的各项试验,并将试验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批。经驻地办监理实验室复核合格后,才可签发材料使用许可证,批准使用。

水泥稳定类

a、

b、

c、

d、

e、

f、

g、

h、 土的颗粒分析 土的塑限、液限和塑性指数 重力击实试验 碎石的筛分试验 集料压碎值试验 水泥样品物理力学指标及成分分析 土的有机质含量试验 土的硫酸盐含量试验

2、混合料配合比的审查

承包人在开工前,应根据经监理工程师批准使用的原材料进行混合料的配合比试验,确定满足强度要求的施工用配合比,经驻地办监理实验室复核合格后,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监理工程师对承包人报检测的混合料配合比,经审核计算,试验验证后,批准施工用配合比,承包人在工程施工中使用。

3、审查承包人主要机械设备及质量状态

在开工前承包人应自行检查为本工程所配置的机械设备的型号、规格、数量及使用状况,并将检查、调试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查。

监理工程师应按照报检的设备清单,按施工规范对施工机械的功能要求、数量与质量逐一进行审查:

①拌和设备(厂拌)

②运输车辆

③与摊铺方式配套的摊铺机械与设备

④整平机械

⑤洒水车

⑥压实度设备(各种吨位的压路机)

上述设备监理工程师审查合格后,予以批准使用,对功能不全或不能满足施工精度要求的机械设备,不允许使用。

4、施工技术方案的审批或试验路段的方案审查

承包人所报检的施工技术方案,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施工方法与施工工艺(质量保证措施和安全技术措施)。

②施工机械与主要设备。

③主要施工技术人员的分工及劳动力安排。

④施工中的施工技术难点及相应的处理方案和质量保证措施。

⑤施工进度安排。

正式开工前承包人宜将本项目的施工技术方案报监理工程师审批,经监理工程师审查合格后,要试铺试验路段,承包人应按监理工程师的审查意见实施。要进行试验段试铺时,应按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正常施工。

5、施工放样的数据审查与现场核实

在工程开工前,承包人应将恢复中线后检测的基层、底基层的施工宽度,基层、底基层的顶面高程,路肩宽度等施工放样的数据资料报监理工程师审核。监理工程师应审查,核实施工放样数据,若准确,则批准测量报告。

6、批准施工

基层、底基层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就绪,确实具备开工条件,承包人就填报

“分项工程开工申请报告”报监理工程师批准。经监理工程师对承包人报检的开工申请进行认真检查、核实,认为确实具备开工条件,监理工程师签发开工令,批准施工。承包人在接到开工令后,即应迅速组织施工。

(四)基层、底基层施工阶段质量监理

施工阶段是实体工程的质量形成阶段,也是施工技术规范中各项技术指标与标准满足规定技术要求的实施阶段。在工程施工的四个阶段中,即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完工阶段及缺陷责任期(保修阶段)中,施工阶段是关键。在这个阶段中监理工程师的工作重点为影响施工质量的关键工序,应进行严格监理。

在基层、底基层施工中,不管承包人采用何种施工方法,以下几道主要工序都是缺一不可的,只要监理工程师重点把握住了这几道工序的施工质量,就使该分项工程或施工项目的工程质量有了保证。

①配料:配料必须准确,它是保证按照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施工配合比进行施工的重要保证,即混合料满足级配要求和强度要求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

②摊铺:特别是粒料基层与底基层摊铺的是否均匀,级配料是否离析,都直接影响到碾压成型后基层、底基层强度分布的均匀性。如有离析现象及时查找原因,及时采取处理措摊铺混合料时应尽量避免粗、细料离析。

a在施工作业段内,用摊铺机摊铺混合料时,中间不宜中断。

b如因故中断超过了水泥初凝时间应设置施工缝。

c因故超过水泥终凝时间的混合料不得使用。

d摊铺时取现场的拌和料制成圆柱体试件,做7天龄期饱水抗压强度试验。 e满足强度标准要求。石灰稳定土的施工气温应不低于5℃,并在第一次重冰冻到来之前一个月完成。降雨时不应进行石灰稳定土施工,一般情况下,使用这种材料的工程不宜安排在雨季施工。施。

③拌和:拌和必须均匀,它是影响基层和底基层结构强度均匀性的主要施工

工艺之一。

a配料必须准确,以保证混合料的级配及结合料用量满足施工用配合比要求。 b加水拌和要均匀,并保证达到工地混合料的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

c必要时从出料口取拌好的混合料,作水泥剂量测定及筛分试验。

④压实:它是混合料形成强度的关键。现场压实度检测结果的代表值与极值必须满足标准压实度要求,

a用振动压路机、胶轮压路机在规定的终凝时间内将混合料碾压密实,并达到要求的压实度。

b超过终凝时间未能碾压的混合料,应予以铲除。

c检查压实度及压实厚度,并达到规定的压实标准,与此同时检测压实厚度满足设计要求,否则应予返工。

⑤整平:它直接影响到基层、底基层表面的平整度及厚度和标高。

在整平时还应保证路拱与横坡满足设计要求。对其他次要工序,监理也应旁站,不可忽视。基层、底基层的监理要点:

(五)基层、底基层完工验收质量监理

完工验收是各分项(分段)工程施工完成后的验收阶段。完工验收目的是通过检查评定来判断已完工的基层、底基层的施工质量、外形尺寸、外观质量与设计文件的符合程度;完工验收的各项技术指标是否达到了施工技术规范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质量要求。

完工验收阶段监理工作重点

a、审查承包人报送的各《分项工程检验申请批复单》中各项验收指标的合格率与实得分。

b、监理按照规定的抽检频率,对各分项工程的各项交工验收技术指标,进行抽检、现场检测。

c、监理工程师按照承包人自检与监理的抽检频率逐项审核计算监理认可的合格率与实得分。

d、根据外观缺陷扣分及资料不全扣分,由监理工程师评定出已完工交验的各分

B、沥青混凝土面层质量监理措施

沥青路面是指在柔性基层(或半刚性基层)上由沥青混合料铺筑而成的路面结构。随着交通量的不断增长,车辆对路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沥青路面平整、坚实,具有足够的力学强度(路面承载能力)和耐久性(抗疲劳特性),同时还要求沥青路面能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抗车辙变形的能力)、低温抗裂性(沥青路面低温开裂及反射性裂缝)和抗滑性能。

(一)沥青混合料面层质量监理工作

1、沥青路面质量要求

(1) 、沥青路面质量基本要求

① 沥青路面应具有足够的路面抗力(路面承载能力),以平衡车辆荷载反复作用路面结构层产生过量应力而引起路面破坏。

② 沥青路面应具有良好的抗疲劳特性。

③ 沥青路面应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

④ 沥青路面应具有良好的低温抗裂性。沥青路面的温缩裂缝,表现为寒冷季节沥青混合料的集料之间的沥青膜拉伸破坏导致集料间拉开,形成裂缝。

⑤ 沥青路面应具有良好的抗滑性能。沥青路面的抗滑性能直接影响到行车安全。

2、沥青路面原材料技术要求

①沥青材料

沥青材料所采用的沥青标号,宜根据气候分层,沥青路面类型和沥青种类与来源。 ②矿料

沥青混合料采用的矿料包括粗集料、细集料和填料。

a、粗集料应是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具有足够强度和耐磨性能的硬质石料。

b、细集料可采用天然砂、机制砂及石屑。细集料表面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且有适当的颗粒组成。

c、填料宜采用石灰岩等憎水性石料磨细得到的矿粉。矿粉要求干燥、洁净,其质量要符合规定标准。

③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沥青路面中的沥青混合料为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包括矿料的配合比设计和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两个方面。经过配合比设计得到的沥青混合料应满足“热拌沥青混合料与马歇尔试验标准”的要求,混合料矿料的级配,应符合相关类型沥青混合料矿料的级配范围。

(二)、沥青路面施工准备阶段质量监理

1、原材料审核

沥青路面开工前,要求承包人对沥青路面所选用的原材料,如沥青和各种规格矿料的物理性质、级配等,进行试验后报监理工程师审核。只有经过监理工程师审核、确认质量合格的原材料,才能在工程中使用。

2、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审批

沥青路面开工前,要求承包人应对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进行试验后,报监理工程师审核,由总监代表处审批。经过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的配合比,可在拌和站试拌最后确定施工用配合比在工程中使用。

3、施工机械、设备的检查

开工前要求承包人对配备用于本工程施工的各种沥青路面施工机械、设备的配备数量及运行质量,进行检查落实后,向监理工程师报检。

4、施工放样及下承层检查

施工放样包括标高测量与平面控制两项内容。沥青路面开工前,监理工程师应对承包人的施工放样自检报告进行复核,审批。

要求承包人对下承层(基层或底基层)进行检查并包括以下内容:

①下承层表面应清洁、干燥、坚实,无任何松散的石料、尘土与杂质,无油污。 ②下承层表面应平整,当其平面凹洼的深度大于铺筑沥青面层容许误差的2倍时,应在主层料铺筑前,予以填充沥青混合料并压实。

③当下承层为基层时,应喷洒透层沥青,沥青用量为0.8—1.0kg/m2当下承层为底面层且底面层与表面层的铺筑时间间隔较长时,应喷洒粘层沥青,沥青用量为0.4—0.6kg/m2。

5、铺筑试验路段

沥青路面大面积施工前应铺筑试验路段。试验路段的长度为100—200m,且宜选择在直线上。确定松铺厚度,碾压遍数,是否透水,能否达到要求的压实度,是否能满足设计厚度,验证一下混合料的配合比是否可行,如果可行则进行正常施工,不可行则及时采取改正措施。

监理工程师应对试验路段施工的全过程进行监理,检查试验路段的施工质量,收集试验数据,并要求承包人提出试验总结报告,报总监代表处项目监理部审批。总结经验,以利大面积施工。

(三)、沥青路面施工阶段质量监理

施工阶段是沥青路面质量形成阶段。对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阶段监理工作的方法与措施:

①沥青混合料的拌制质量

检查沥青混合料的拌和质量,宜在拌和厂取样进行以下三项试验:马歇尔试验、抽提试验及抽提后沥青混合料的筛分试验,以检查稳定度、流值、密度、孔隙率及沥青用量、矿料级配等是否满足“热拌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

的规定和混合料的级配要求。

②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

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包括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摊铺温度和碾压温度,每天都做好记录。

特别是施工时的沥青混合料是粘、塑、弹性材料,温度太高使沥青混合料老化,反之不能压实成型。

因此应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在规范规定的相应范围之内。

③沥青混合料的压实质量

碾压是沥青混合料质量成型的关键工序。沥青层的压实度是否达到了沥青路面规定的压实标准,沥青层的压实厚度是否满足了设计的路面厚度的要求。这两个关键指标直接影响,同时也是衡量沥青路面质量的关键技术指标。

④沥青路面平整度与抗滑系数

沥青路面的平整度是直接体现沥青路面行车舒适性的一个主要指标。沥青路面的抗滑系数是直接体现沥青路面行车安全性的一个主要指标。

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即沥青混凝土路面),只要在沥青混合料的拌制、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沥青混合料的碾压等几道主要工序内严格把关,就能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

⑤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及监理程序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监理流程见下表。

⑥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监理要点

按施工工艺说明沥青混凝土路面监理工作的要点:

1)、沥青混合料的拌制

(1)拌和时间以30s—50s为宜,干拌时间不得少于5s。

(2)拌和好的沥青混合料色泽应均匀一致,所有矿料颗粒以全部裹覆沥青

结合料为度,无花白料、结团块和严重的粗细料分离现象。

(3)拌和好的沥青混合料应及时摊铺,若不能及时摊铺的可放成品储存仓储存。 (4)应测量记录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 2)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1)热拌沥青混合料应用车箱清洁的大吨位自卸汽车运输。 (2)运料时应用蓬布覆盖保温、防雨、防污染。 (3)运距和运输能力应与沥青混合料摊铺速度相匹配。 (4)成品运到施工现场时应测量沥青混合料的温度。 3)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1)沥青混合料摊铺机,应具有下列性能:

a、具有自动或半自动方式调节摊铺厚度及找平装置。

b、具有足够容量的受料斗,在运料车换车时能连续摊铺,并有足够的功率推动运输车。

c、具有可加热的振动熨平板或振动夯等初步压实装置。 d、摊铺机的宽度可以调整。

(2)沥青混合料的摊铺、碾压等温度,应符合规定。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表

(3)摊铺沥青混合料时最低施工气温不低于10℃。

(4)沥青混合料的松铺系数可根据试铺试压的方法现场确定,也可按下表选用。 (5)沥青混合料的摊铺速度,应符合2—6m/min的要求,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断的摊铺。当熨平板按所需的厚度调整固定后,不得随意调整。

(6)应取现场摊铺的混合料进行马歇尔、油石比及筛分试验,并记录取样位置、桩号层位。

4)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及成型

(1)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分为初压、复压、终压三个压实阶段,压路机应以慢而均匀的速度碾压。

(2)压路机应从外侧向中心碾压,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1/2轮宽,最后碾压路中心部分,压实全幅路宽为一遍。在曲线超高段则应从曲线内侧向外侧碾压。

(3)应随时检查沥青层的碾压温度,路面压实成型的最高温度,应符合“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表的规定。

(4)接缝施工质量。沥青路面的纵、横缝在施工中是不可避免的,但应设法减少施工接缝,加强接缝质量控制。

摊铺时,采用梯队作业的纵缝应采用热接缝,半幅施工不能采用热接缝时,宜加设挡板或采用切刀切齐。

上下层的纵向接缝处清扫干净,涂粘层油;横向接缝可采用斜接缝和平接缝两种形式,一般上面层宜采用垂直的平接缝。

监理工程师应随时注意接缝的施工质量,使接茬处沥青面层紧密、平整、顺直。 (5)热拌沥青路面,应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混合料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

(6)碾压成型后,应按规定的检查项目和检查频率要求承包人检查沥青面层的压实度和压实厚度。

4、沥青路面完工验收质量监理

完工验收阶段是各分项(分段)工程施工完成阶段。完工验收的目的是通过检查、评定来判断已完成的沥青面层的施工质量、外形尺寸、外观质量与设计文件要求的符合程度;完工验收的各项技术指标是否达到了施工技术规范及公路工程质量评定标准的质量要求。

(四)验收阶段监理措施

①审查承包人各分项工程完工质量交验单中各项验收指标的合格率与实得分。

②按照监理规定的抽检频率,对各分项工程的各项交工验收技术指标进行抽检,现场检测。

③监理工程师按逐项审核、计算认可的合格率与实得分。

④根据外观缺陷扣分及资料不全扣分,由监理工程师评定出交验的各分项工程的质量合格等级。

内蒙古金鹏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松山区监理部

2011年10月

国防公路兴巨德至经棚段连接线老府至大庙段公路工程

沥青混凝土面层 监理实施细则

内蒙古金鹏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2011年10月

路面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A、基层、底基层质量监理

(1)基层、底基层质量基本要求

①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基层必须能承受车轮荷载的反复作用,特别是柔性路面更为突出。在设计的标准轴次的重复作用下,基层不应产生过多的残余变形,更不应产生剪切破坏(柔性颗料基层)或疲劳弯拉破坏(各种结合料处理的半刚性基层)。要满足上述要求,除设计必需的厚度外,主要取决于基层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如抗压强度、抗剪强度、弯拉强度和必要的刚度(抗垂直位移和弯拉应变的能力)。

②具有足够的水稳定性和冰冻稳定性

路面结构的基层、底基层在水和负温度季节性的反复作用下冬季会结冰,产生冻眼,春节会融化引起强度较大幅度地降低。因些要求路面的基层、底基层材料,在气候、水温条件作用下,应具有足够的水稳性和冰冻稳定性。

③收缩性要求

本项目属于高等级公路,高等级公路上的半刚性基层,还要求具有较小的收缩性。半刚性材料的收缩包括二个方面,一是由于水分减少而产生的干缩;二是由于温度降低而产生的温度收缩。

基层材料的干缩和温度收缩是引起基层结构产生横向裂缝的主要原因。直接影响沥青面层的开裂特别是反射裂缝的发生。

④具有足够的平整度

基层的平整度对薄沥青面层的平整度有十分重大的影响,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平整度取决于基层的平整度

沥青混凝土面层上面层的平整度,基层平整度对它的影响要小,但基层的不平整会引起沥青面层厚度不匀,影响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

⑤与面层结合良好

面层与基层的良好结合,对沥青面层的使用质量非常重要的。基层与面层的良好结合,使路面结构在车荷载作用下处于完全连续的界面应力状态,可以减少沥青面层底面或半刚性基层内部的控应力和控应变,以及由温度引起的沥青面层的应力和应变,防止沥青路面发生病害

(2)基层、底基层原材料质量要求

基层、底基层所用的原材料包括:水泥、碎石、砾石及施工用水等。

①土(按照粒径大小分类的细粒土)。土的塑性指数在10—20范围内,土中不得含有污物和有害杂质,土中的有机质含量不超过8%,但对水泥稳定土有机质含量不超过2%,硫酸盐含量不超过0.25%。土块的最大粒径最大粒径不大于20mm。

②水泥、普通硫酸盐水泥、矿渣硫酸盐水泥和火山灰质硫酸盐水泥都可使用,但应选用终凝时间较长(应在6h以上);宜采用标号325或425的水泥。快硬水泥、早强水泥及受潮变质的水泥不应使用。

③水泥稳定土用做基层时,对所用的碎石,应预先筛分成3—4个不同粒径,然后配合使颗粒组成符合“水泥稳定土的颗粒组成范围”表中所列级配范围。

④施工用水一般人或牲畜饮用水源,均可使用。

(3)基层、底基层混合料质量要求基层、底基层混合料质量包括以下两方面: ①混合料的强度应满足规范规定的强度标准。它是确定施工用配合比的主要依据。

②基层、底基层的压实标准在施工中必须达到规定的压实标准,保证路面结构层具有足够的力学强度,从而保证路面的整体强度,使用质量与使用寿命。

(三)基层、底基层施工准备阶段质量监理:

1、原材料试验与审批

在工程开工前,要求承包人在所选定的料场中,取代表性样品,进行下列规定的各项试验,并将试验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批。经驻地办监理实验室复核合格后,才可签发材料使用许可证,批准使用。

水泥稳定类

a、

b、

c、

d、

e、

f、

g、

h、 土的颗粒分析 土的塑限、液限和塑性指数 重力击实试验 碎石的筛分试验 集料压碎值试验 水泥样品物理力学指标及成分分析 土的有机质含量试验 土的硫酸盐含量试验

2、混合料配合比的审查

承包人在开工前,应根据经监理工程师批准使用的原材料进行混合料的配合比试验,确定满足强度要求的施工用配合比,经驻地办监理实验室复核合格后,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监理工程师对承包人报检测的混合料配合比,经审核计算,试验验证后,批准施工用配合比,承包人在工程施工中使用。

3、审查承包人主要机械设备及质量状态

在开工前承包人应自行检查为本工程所配置的机械设备的型号、规格、数量及使用状况,并将检查、调试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查。

监理工程师应按照报检的设备清单,按施工规范对施工机械的功能要求、数量与质量逐一进行审查:

①拌和设备(厂拌)

②运输车辆

③与摊铺方式配套的摊铺机械与设备

④整平机械

⑤洒水车

⑥压实度设备(各种吨位的压路机)

上述设备监理工程师审查合格后,予以批准使用,对功能不全或不能满足施工精度要求的机械设备,不允许使用。

4、施工技术方案的审批或试验路段的方案审查

承包人所报检的施工技术方案,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施工方法与施工工艺(质量保证措施和安全技术措施)。

②施工机械与主要设备。

③主要施工技术人员的分工及劳动力安排。

④施工中的施工技术难点及相应的处理方案和质量保证措施。

⑤施工进度安排。

正式开工前承包人宜将本项目的施工技术方案报监理工程师审批,经监理工程师审查合格后,要试铺试验路段,承包人应按监理工程师的审查意见实施。要进行试验段试铺时,应按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正常施工。

5、施工放样的数据审查与现场核实

在工程开工前,承包人应将恢复中线后检测的基层、底基层的施工宽度,基层、底基层的顶面高程,路肩宽度等施工放样的数据资料报监理工程师审核。监理工程师应审查,核实施工放样数据,若准确,则批准测量报告。

6、批准施工

基层、底基层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就绪,确实具备开工条件,承包人就填报

“分项工程开工申请报告”报监理工程师批准。经监理工程师对承包人报检的开工申请进行认真检查、核实,认为确实具备开工条件,监理工程师签发开工令,批准施工。承包人在接到开工令后,即应迅速组织施工。

(四)基层、底基层施工阶段质量监理

施工阶段是实体工程的质量形成阶段,也是施工技术规范中各项技术指标与标准满足规定技术要求的实施阶段。在工程施工的四个阶段中,即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完工阶段及缺陷责任期(保修阶段)中,施工阶段是关键。在这个阶段中监理工程师的工作重点为影响施工质量的关键工序,应进行严格监理。

在基层、底基层施工中,不管承包人采用何种施工方法,以下几道主要工序都是缺一不可的,只要监理工程师重点把握住了这几道工序的施工质量,就使该分项工程或施工项目的工程质量有了保证。

①配料:配料必须准确,它是保证按照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施工配合比进行施工的重要保证,即混合料满足级配要求和强度要求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

②摊铺:特别是粒料基层与底基层摊铺的是否均匀,级配料是否离析,都直接影响到碾压成型后基层、底基层强度分布的均匀性。如有离析现象及时查找原因,及时采取处理措摊铺混合料时应尽量避免粗、细料离析。

a在施工作业段内,用摊铺机摊铺混合料时,中间不宜中断。

b如因故中断超过了水泥初凝时间应设置施工缝。

c因故超过水泥终凝时间的混合料不得使用。

d摊铺时取现场的拌和料制成圆柱体试件,做7天龄期饱水抗压强度试验。 e满足强度标准要求。石灰稳定土的施工气温应不低于5℃,并在第一次重冰冻到来之前一个月完成。降雨时不应进行石灰稳定土施工,一般情况下,使用这种材料的工程不宜安排在雨季施工。施。

③拌和:拌和必须均匀,它是影响基层和底基层结构强度均匀性的主要施工

工艺之一。

a配料必须准确,以保证混合料的级配及结合料用量满足施工用配合比要求。 b加水拌和要均匀,并保证达到工地混合料的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

c必要时从出料口取拌好的混合料,作水泥剂量测定及筛分试验。

④压实:它是混合料形成强度的关键。现场压实度检测结果的代表值与极值必须满足标准压实度要求,

a用振动压路机、胶轮压路机在规定的终凝时间内将混合料碾压密实,并达到要求的压实度。

b超过终凝时间未能碾压的混合料,应予以铲除。

c检查压实度及压实厚度,并达到规定的压实标准,与此同时检测压实厚度满足设计要求,否则应予返工。

⑤整平:它直接影响到基层、底基层表面的平整度及厚度和标高。

在整平时还应保证路拱与横坡满足设计要求。对其他次要工序,监理也应旁站,不可忽视。基层、底基层的监理要点:

(五)基层、底基层完工验收质量监理

完工验收是各分项(分段)工程施工完成后的验收阶段。完工验收目的是通过检查评定来判断已完工的基层、底基层的施工质量、外形尺寸、外观质量与设计文件的符合程度;完工验收的各项技术指标是否达到了施工技术规范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质量要求。

完工验收阶段监理工作重点

a、审查承包人报送的各《分项工程检验申请批复单》中各项验收指标的合格率与实得分。

b、监理按照规定的抽检频率,对各分项工程的各项交工验收技术指标,进行抽检、现场检测。

c、监理工程师按照承包人自检与监理的抽检频率逐项审核计算监理认可的合格率与实得分。

d、根据外观缺陷扣分及资料不全扣分,由监理工程师评定出已完工交验的各分

B、沥青混凝土面层质量监理措施

沥青路面是指在柔性基层(或半刚性基层)上由沥青混合料铺筑而成的路面结构。随着交通量的不断增长,车辆对路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沥青路面平整、坚实,具有足够的力学强度(路面承载能力)和耐久性(抗疲劳特性),同时还要求沥青路面能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抗车辙变形的能力)、低温抗裂性(沥青路面低温开裂及反射性裂缝)和抗滑性能。

(一)沥青混合料面层质量监理工作

1、沥青路面质量要求

(1) 、沥青路面质量基本要求

① 沥青路面应具有足够的路面抗力(路面承载能力),以平衡车辆荷载反复作用路面结构层产生过量应力而引起路面破坏。

② 沥青路面应具有良好的抗疲劳特性。

③ 沥青路面应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

④ 沥青路面应具有良好的低温抗裂性。沥青路面的温缩裂缝,表现为寒冷季节沥青混合料的集料之间的沥青膜拉伸破坏导致集料间拉开,形成裂缝。

⑤ 沥青路面应具有良好的抗滑性能。沥青路面的抗滑性能直接影响到行车安全。

2、沥青路面原材料技术要求

①沥青材料

沥青材料所采用的沥青标号,宜根据气候分层,沥青路面类型和沥青种类与来源。 ②矿料

沥青混合料采用的矿料包括粗集料、细集料和填料。

a、粗集料应是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具有足够强度和耐磨性能的硬质石料。

b、细集料可采用天然砂、机制砂及石屑。细集料表面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且有适当的颗粒组成。

c、填料宜采用石灰岩等憎水性石料磨细得到的矿粉。矿粉要求干燥、洁净,其质量要符合规定标准。

③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沥青路面中的沥青混合料为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包括矿料的配合比设计和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两个方面。经过配合比设计得到的沥青混合料应满足“热拌沥青混合料与马歇尔试验标准”的要求,混合料矿料的级配,应符合相关类型沥青混合料矿料的级配范围。

(二)、沥青路面施工准备阶段质量监理

1、原材料审核

沥青路面开工前,要求承包人对沥青路面所选用的原材料,如沥青和各种规格矿料的物理性质、级配等,进行试验后报监理工程师审核。只有经过监理工程师审核、确认质量合格的原材料,才能在工程中使用。

2、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审批

沥青路面开工前,要求承包人应对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进行试验后,报监理工程师审核,由总监代表处审批。经过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的配合比,可在拌和站试拌最后确定施工用配合比在工程中使用。

3、施工机械、设备的检查

开工前要求承包人对配备用于本工程施工的各种沥青路面施工机械、设备的配备数量及运行质量,进行检查落实后,向监理工程师报检。

4、施工放样及下承层检查

施工放样包括标高测量与平面控制两项内容。沥青路面开工前,监理工程师应对承包人的施工放样自检报告进行复核,审批。

要求承包人对下承层(基层或底基层)进行检查并包括以下内容:

①下承层表面应清洁、干燥、坚实,无任何松散的石料、尘土与杂质,无油污。 ②下承层表面应平整,当其平面凹洼的深度大于铺筑沥青面层容许误差的2倍时,应在主层料铺筑前,予以填充沥青混合料并压实。

③当下承层为基层时,应喷洒透层沥青,沥青用量为0.8—1.0kg/m2当下承层为底面层且底面层与表面层的铺筑时间间隔较长时,应喷洒粘层沥青,沥青用量为0.4—0.6kg/m2。

5、铺筑试验路段

沥青路面大面积施工前应铺筑试验路段。试验路段的长度为100—200m,且宜选择在直线上。确定松铺厚度,碾压遍数,是否透水,能否达到要求的压实度,是否能满足设计厚度,验证一下混合料的配合比是否可行,如果可行则进行正常施工,不可行则及时采取改正措施。

监理工程师应对试验路段施工的全过程进行监理,检查试验路段的施工质量,收集试验数据,并要求承包人提出试验总结报告,报总监代表处项目监理部审批。总结经验,以利大面积施工。

(三)、沥青路面施工阶段质量监理

施工阶段是沥青路面质量形成阶段。对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阶段监理工作的方法与措施:

①沥青混合料的拌制质量

检查沥青混合料的拌和质量,宜在拌和厂取样进行以下三项试验:马歇尔试验、抽提试验及抽提后沥青混合料的筛分试验,以检查稳定度、流值、密度、孔隙率及沥青用量、矿料级配等是否满足“热拌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

的规定和混合料的级配要求。

②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

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包括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摊铺温度和碾压温度,每天都做好记录。

特别是施工时的沥青混合料是粘、塑、弹性材料,温度太高使沥青混合料老化,反之不能压实成型。

因此应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在规范规定的相应范围之内。

③沥青混合料的压实质量

碾压是沥青混合料质量成型的关键工序。沥青层的压实度是否达到了沥青路面规定的压实标准,沥青层的压实厚度是否满足了设计的路面厚度的要求。这两个关键指标直接影响,同时也是衡量沥青路面质量的关键技术指标。

④沥青路面平整度与抗滑系数

沥青路面的平整度是直接体现沥青路面行车舒适性的一个主要指标。沥青路面的抗滑系数是直接体现沥青路面行车安全性的一个主要指标。

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即沥青混凝土路面),只要在沥青混合料的拌制、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沥青混合料的碾压等几道主要工序内严格把关,就能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

⑤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及监理程序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监理流程见下表。

⑥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监理要点

按施工工艺说明沥青混凝土路面监理工作的要点:

1)、沥青混合料的拌制

(1)拌和时间以30s—50s为宜,干拌时间不得少于5s。

(2)拌和好的沥青混合料色泽应均匀一致,所有矿料颗粒以全部裹覆沥青

结合料为度,无花白料、结团块和严重的粗细料分离现象。

(3)拌和好的沥青混合料应及时摊铺,若不能及时摊铺的可放成品储存仓储存。 (4)应测量记录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 2)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1)热拌沥青混合料应用车箱清洁的大吨位自卸汽车运输。 (2)运料时应用蓬布覆盖保温、防雨、防污染。 (3)运距和运输能力应与沥青混合料摊铺速度相匹配。 (4)成品运到施工现场时应测量沥青混合料的温度。 3)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1)沥青混合料摊铺机,应具有下列性能:

a、具有自动或半自动方式调节摊铺厚度及找平装置。

b、具有足够容量的受料斗,在运料车换车时能连续摊铺,并有足够的功率推动运输车。

c、具有可加热的振动熨平板或振动夯等初步压实装置。 d、摊铺机的宽度可以调整。

(2)沥青混合料的摊铺、碾压等温度,应符合规定。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表

(3)摊铺沥青混合料时最低施工气温不低于10℃。

(4)沥青混合料的松铺系数可根据试铺试压的方法现场确定,也可按下表选用。 (5)沥青混合料的摊铺速度,应符合2—6m/min的要求,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断的摊铺。当熨平板按所需的厚度调整固定后,不得随意调整。

(6)应取现场摊铺的混合料进行马歇尔、油石比及筛分试验,并记录取样位置、桩号层位。

4)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及成型

(1)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分为初压、复压、终压三个压实阶段,压路机应以慢而均匀的速度碾压。

(2)压路机应从外侧向中心碾压,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1/2轮宽,最后碾压路中心部分,压实全幅路宽为一遍。在曲线超高段则应从曲线内侧向外侧碾压。

(3)应随时检查沥青层的碾压温度,路面压实成型的最高温度,应符合“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表的规定。

(4)接缝施工质量。沥青路面的纵、横缝在施工中是不可避免的,但应设法减少施工接缝,加强接缝质量控制。

摊铺时,采用梯队作业的纵缝应采用热接缝,半幅施工不能采用热接缝时,宜加设挡板或采用切刀切齐。

上下层的纵向接缝处清扫干净,涂粘层油;横向接缝可采用斜接缝和平接缝两种形式,一般上面层宜采用垂直的平接缝。

监理工程师应随时注意接缝的施工质量,使接茬处沥青面层紧密、平整、顺直。 (5)热拌沥青路面,应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混合料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

(6)碾压成型后,应按规定的检查项目和检查频率要求承包人检查沥青面层的压实度和压实厚度。

4、沥青路面完工验收质量监理

完工验收阶段是各分项(分段)工程施工完成阶段。完工验收的目的是通过检查、评定来判断已完成的沥青面层的施工质量、外形尺寸、外观质量与设计文件要求的符合程度;完工验收的各项技术指标是否达到了施工技术规范及公路工程质量评定标准的质量要求。

(四)验收阶段监理措施

①审查承包人各分项工程完工质量交验单中各项验收指标的合格率与实得分。

②按照监理规定的抽检频率,对各分项工程的各项交工验收技术指标进行抽检,现场检测。

③监理工程师按逐项审核、计算认可的合格率与实得分。

④根据外观缺陷扣分及资料不全扣分,由监理工程师评定出交验的各分项工程的质量合格等级。

内蒙古金鹏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松山区监理部

2011年10月

国防公路兴巨德至经棚段连接线老府至大庙段公路工程

沥青混凝土面层 监理实施细则

内蒙古金鹏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2011年10月


相关文章

  • 28砼路面结构监理细则
  • 混凝土路面结构施工监理细则 1 工程慨况 针对本工程混凝土路面结构施工部分具体情况作简要介绍,特别是要写工程的特点.难点和特殊要求. 2 适用范围和目标 1) 范围:本细则适用于正常环境下混凝土路面结构施工施工监理. 2) 目标:按合同要求 ...查看


  • 高速公路底基层中间交工验收实施办法
  • 高速公路底基层中间交工验收实施办法 (适用基层和面层) 一.编制依据 为保证底基层工程质量并及时将底基层移交给路面施工单位,特编制本实施办法.主要依据的规范文件: 1.<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实施细则>(交通部2010 年5 ...查看


  • 土地整理监理实施细则
  • 四川省什邡市国土资源局 (土地整治项目) 监 理 实 施 细 则 编制: 审核: 四川省城市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2009年9月20日 工程监理工作实施细则 一.本工程的专业特点 1.本工程为什邡市土地整理复垦工程一.二.三标段,主要为一般 ...查看


  • 公路工程项目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技术
  • 摘 要:作为公路质量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质量的优劣是确保公路工程整体质量及延长使用年限的重要保障.本文首先分析了公路路基路面压实技术实施的作用,然后说明了影响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的因素,最后详细阐述了公路工程项目路基 ...查看


  • 市政道路监理细则
  • 1.概况 1.1工程概况 本工程道路位于重庆市铜梁区巴川街道马家湾片区,项目内共包括3条市政道路,根据业主的建设计划,先期实施仙鱼北路道路,即为本次施工图设计范围.仙鱼北路起点接雪庵西路西段,终点接现状城北路和仙鱼街交叉口,道路全长335. ...查看


  • 市政道路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1
  • B13 成阿工业园区元丰路工程 监理实施细则 (道路) 内容提要: 专业工程特点 监理工作流程 监理工作控制目标及控制要点 监理工作方法及措施 项目监理机构(章): 专业监理工程师: 总监理工程师: 日 期: 目录 目录---------- ...查看


  • 路面硬化责任书
  • 桂花村道路硬化工程安全责任书 甲方: 乙方: 为强化安全意识,落实安全责任,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的方针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确保无安全事故发生,根 ...查看


  • 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分析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分析 作者:程润军 来源:<建筑建材装饰>2015年第06期 摘要:沥青路面具有良好的行车舒适性.抗滑性和降噪性等优点,因此我国高速公路绝大多数 ...查看


  • 实施方案申请报告
  • 绵竹市水务局 关于调整绵竹市水土保持灾后重建工程九标段 实施方案的报告 绵竹市水务局: 我中心组织实施的绵竹市水土保持灾后重建工程九标段已于2010 年 9 月28日正式开工.目前,各项工程进展基本顺利,但由于建设条件的限制,急需对该项目实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