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谁愿意

  

  65岁退休,你是愿意呢,愿意呢还是愿意呢?

  最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这一表态被外界解读为延迟退休,进而引发激烈争论。尽管在人民网的一项有关此问题的投票中,作为这项重要制度的利益相关者,93.9%的网友反对延迟退休,但人社部认为这是大势所趋,现在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人口老龄化、年轻劳动力不足、养老资金巨额缺口,加上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领取养老保险的法定退休年龄(男性60岁,女性50岁)过低,与预期寿命严重不符,这种种因素都能解释为什么要延迟退休。但面对这些问题,延迟退休真的能“包治百病”还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延退”忧虑多

  延迟退休不是新鲜话题。此时由人社部再度提出,我国养老金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预测,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 .3万亿元。

  有学者算了一笔帐,我国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可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而且员工不会因为延迟退休少拿钱,反而可以增加养老金月领取额。那为什么公众还是反对?

  “老人不退,新人没位。现在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老员工不退休,新员工名额必然会缩水。”今年刚大学毕业的小刘说,他很想进国家机关或是事业单位工作,可是老人不退下来,就没有空缺的编制,新人想进也没法进。

  小刘的想法代表了很多待业者。目前,我国每年高校毕业生大约达到600万人,初高中毕业后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大体有600万人左右,还有大量的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军队退伍人员需要安排就业。全年需要就业的人员总数有2400万人左右,而我国大约只能安排1200万人就业。

  如此多的劳动力需要就业,而据统计,在新增加的工作岗位中,有30%是“自然更新”,即其中绝大部分是退休“让”出来的位子。如果延迟退休的话,严峻的就业形势变得更加紧张。

  “过了65岁,人的寿命都差不多结束了,还能享受几年的退休生活?”网友赵先生直言,有些事情是难以预测的。

  长寿风险也是大家担心的问题之一。所谓长寿风险,简而言之,人还在,钱花没了。

  不合理的养老制度

  更多人反对的理由则是,不合理的养老制度所带来的问题却要公众来买单。

  首当其冲的是养老制度的不公平。目前我国实行的是“退休金双轨制”,有两套并行的养老金体系。一套是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的退休制度,由财政统一支付“吃皇粮的人民公仆”的养老金,政府部门不用缴纳养老金,事业单位则分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以及自收自支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目前大部分地方的全额拨款、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并不需要缴纳社保,而自收自支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则需要缴纳社保。另一套是社会企业单位的“缴费型”统筹制度,由企业缴纳占工资总额的20%,此部分进入社会统筹账户,职工缴纳个人工资的8%,此部分进入个人账户。

  这样退休后,公务员领到的退休工资比普通员工高出几倍。广州市人大代表黄瑞麟就曾爆料:处级公务员退休金能拿到7000-8000元/月,企业的经理们每月自己缴纳养老金1000多元,但退休时封顶也就是1700元/月。

  财经评论员叶檀认为,“这是典型的劫富济贫。”一边是纳税人交税支付给公务员高额养老金,一边还要延迟退休,让人从情感上如何能接受?

  第二个问题是历史隐性债务。1997年我国统一了各地“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结合”的实施方案,规定了统一的缴费比例和管理办法,延续至今。1998年被认为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转轨的分界之年。1998年之前参加工作并业已退休的职工,被称为“老人”,他们将按老规定领取退休工资;1998年之前参加工作但在1998年之后退休者,被称为“中人”,他们将按新制度领取养老金,但可获得适当的过渡期补偿;1998年后工作的“新人”,则完全按新制度施行。

  由于“老人”并未建立个人账户,而“中人”个人账户不完整,这就造成了他们的退休费用就只能由正在工作中的人员来承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来临,历史遗留债务是导致大部分地区的个人账户空帐运行的重要原因之一。公开数据显示,养老金中的个人账户缺口巨大,截至2010年底,养老金个人账户本应有资产19596亿元,实际却只有2039亿元,缺口达1.76万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这种由于新旧养老保险转轨而带来的养老金欠账不应该由公众来承担。

  “延退”只是隔靴搔痒

  “在养老制度设计存在重大缺陷的情况下,提出‘延迟退休’,显然与民意相悖,”时事评论员石述思认为,执意推行延迟退休势必会加剧官民对立,影响社会稳定。

  再则,如果要效仿国际延迟退休年龄的方式,那么也应该有高福利支撑,如发达的失业保险和最低保障体系,劳动力市场秩序自洽,再就业培训体系完善,公私边界清晰的社保体系等。不过,叶檀觉得,“以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要实行高福利政策也是天真的乌托邦。”

  社保基金投资收益低也广为诟病,去年投资收益率仅为0.省略

  

  65岁退休,你是愿意呢,愿意呢还是愿意呢?

  最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这一表态被外界解读为延迟退休,进而引发激烈争论。尽管在人民网的一项有关此问题的投票中,作为这项重要制度的利益相关者,93.9%的网友反对延迟退休,但人社部认为这是大势所趋,现在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人口老龄化、年轻劳动力不足、养老资金巨额缺口,加上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领取养老保险的法定退休年龄(男性60岁,女性50岁)过低,与预期寿命严重不符,这种种因素都能解释为什么要延迟退休。但面对这些问题,延迟退休真的能“包治百病”还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延退”忧虑多

  延迟退休不是新鲜话题。此时由人社部再度提出,我国养老金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预测,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 .3万亿元。

  有学者算了一笔帐,我国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可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而且员工不会因为延迟退休少拿钱,反而可以增加养老金月领取额。那为什么公众还是反对?

  “老人不退,新人没位。现在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老员工不退休,新员工名额必然会缩水。”今年刚大学毕业的小刘说,他很想进国家机关或是事业单位工作,可是老人不退下来,就没有空缺的编制,新人想进也没法进。

  小刘的想法代表了很多待业者。目前,我国每年高校毕业生大约达到600万人,初高中毕业后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大体有600万人左右,还有大量的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军队退伍人员需要安排就业。全年需要就业的人员总数有2400万人左右,而我国大约只能安排1200万人就业。

  如此多的劳动力需要就业,而据统计,在新增加的工作岗位中,有30%是“自然更新”,即其中绝大部分是退休“让”出来的位子。如果延迟退休的话,严峻的就业形势变得更加紧张。

  “过了65岁,人的寿命都差不多结束了,还能享受几年的退休生活?”网友赵先生直言,有些事情是难以预测的。

  长寿风险也是大家担心的问题之一。所谓长寿风险,简而言之,人还在,钱花没了。

  不合理的养老制度

  更多人反对的理由则是,不合理的养老制度所带来的问题却要公众来买单。

  首当其冲的是养老制度的不公平。目前我国实行的是“退休金双轨制”,有两套并行的养老金体系。一套是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的退休制度,由财政统一支付“吃皇粮的人民公仆”的养老金,政府部门不用缴纳养老金,事业单位则分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以及自收自支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目前大部分地方的全额拨款、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并不需要缴纳社保,而自收自支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则需要缴纳社保。另一套是社会企业单位的“缴费型”统筹制度,由企业缴纳占工资总额的20%,此部分进入社会统筹账户,职工缴纳个人工资的8%,此部分进入个人账户。

  这样退休后,公务员领到的退休工资比普通员工高出几倍。广州市人大代表黄瑞麟就曾爆料:处级公务员退休金能拿到7000-8000元/月,企业的经理们每月自己缴纳养老金1000多元,但退休时封顶也就是1700元/月。

  财经评论员叶檀认为,“这是典型的劫富济贫。”一边是纳税人交税支付给公务员高额养老金,一边还要延迟退休,让人从情感上如何能接受?

  第二个问题是历史隐性债务。1997年我国统一了各地“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结合”的实施方案,规定了统一的缴费比例和管理办法,延续至今。1998年被认为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转轨的分界之年。1998年之前参加工作并业已退休的职工,被称为“老人”,他们将按老规定领取退休工资;1998年之前参加工作但在1998年之后退休者,被称为“中人”,他们将按新制度领取养老金,但可获得适当的过渡期补偿;1998年后工作的“新人”,则完全按新制度施行。

  由于“老人”并未建立个人账户,而“中人”个人账户不完整,这就造成了他们的退休费用就只能由正在工作中的人员来承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来临,历史遗留债务是导致大部分地区的个人账户空帐运行的重要原因之一。公开数据显示,养老金中的个人账户缺口巨大,截至2010年底,养老金个人账户本应有资产19596亿元,实际却只有2039亿元,缺口达1.76万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这种由于新旧养老保险转轨而带来的养老金欠账不应该由公众来承担。

  “延退”只是隔靴搔痒

  “在养老制度设计存在重大缺陷的情况下,提出‘延迟退休’,显然与民意相悖,”时事评论员石述思认为,执意推行延迟退休势必会加剧官民对立,影响社会稳定。

  再则,如果要效仿国际延迟退休年龄的方式,那么也应该有高福利支撑,如发达的失业保险和最低保障体系,劳动力市场秩序自洽,再就业培训体系完善,公私边界清晰的社保体系等。不过,叶檀觉得,“以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要实行高福利政策也是天真的乌托邦。”

  社保基金投资收益低也广为诟病,去年投资收益率仅为0.省略


相关文章

  • 延迟退休方案预计年底出台 女职工群体或先实施
  • 专家建议:在一线工作的体力劳动的女职工,可以延迟到60 岁退休.女知识分子可以延迟到63 岁.CFP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王红茹 实习生 邢环宇 | 北京报道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第30期) 7月 ...查看


  • 延迟退休年龄2015最新规定
  • 延迟退休年龄2015最新规定,延长退休年龄以此提高养老金给付门槛的确是随着人口预期寿命延长而出现的必然趋势.但如果真要推行延迟退休,应该在充分调研和收集民意的基础上小步渐进,并个性化灵活对待http://www.baoxianzx.com ...查看


  • 不同群体对延迟退休的态度及原因分析
  • (一)拥护派 1. 代表人群:权力阶层.工作稳定者 权力阶层,指掌握资源,能够制定政策或是具有一定的决策权的人群.典型代表为政府官员和企业管理者.工作稳定者,指部分专业人士,其工作的劳动强度不大,如教师.医生等. 2. 原因分析 (1)随着 ...查看


  • 三问"弹性退休制"
  • 弹性退休,意味着在一定年龄区间内,什么时候退休"自己说了算". 据报道,近日,全国妇联.人社部等有关部委正在调研"弹性退休制",消息一出,立即引起社会极大关注.就此话题,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 ...查看


  • 人社部称延迟退休年龄
  • 人社部称:将相应推迟退休年龄 来源:商丘网-京九晚报 2008年 ,河南财经学院教授樊明指导23名本科生通过调查,用翔实的图表和数字说明延长退休年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在答复网友提问时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 ...查看


  • 上海:企业各类人才可柔性延迟退休年龄
  • ??? 从10月1日起,上海将实施柔性延迟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记者27日从上海市人保局获悉,上海公布的有关试行意见提出,延迟年龄男性一般不超过65周岁,女性一般不超过60周岁. ??? 试行意见将企业各类人才均纳入了柔性延迟申领养老金的 ...查看


  • 地方政府鼓励提前退休 有国企退休前后收入倒挂|国企|退休
  • 在人社部多次证实延迟退休政策将推行之后,<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在政府机构的调研中,部分国企出现了退休后收入高于退休前收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提前退休". 因此,相关专家认为,这将阻碍延迟退休展开的& ...查看


  • 研究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改革
  • 研究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改革 一 概念 延迟退休即延迟退休年龄,指国家结合国外有些国家在讨论或者已经决定要提高退休的年龄来综合考虑中国人口结构变化的情况.就业的情况而逐步提高退休年龄或延迟退休的制度. 到2013年11月,2013年11月12 ...查看


  • 延迟退休利弊1
  • 正方:应该推迟退休年龄 反方:不应该推迟退休年龄 正方观点 ① 大家好,今天我方观点是退休年龄该推迟,延长退休年龄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积极应对,我国平均年轻已经从50岁左右上升到72岁,在我国进入老龄化,劳动力逐步短缺走的时候,现在开始考虑延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