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社会、科技和教育的发展,特别是新课标的垒面实施。教师的教学活动也随着变革,新课标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不再是传统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控制者。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也随着改变。新课程标准对各科教学观念的转变都作了明确的阐迷,在此,就构建数学教学理念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认识;理忿
一、对数学教学的认识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就充分说明数学教学是一种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活动。
数学教学活动首先是学生学习数学,探索、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的活动。数学活动不是一般的活动;商是让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教学化是指学习者从自己的现状出发,经过自己的思考,得出有关数学结论的过程。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应当成为主动探索知识的“构建者”,而不是模仿者。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要在学生那里体现与落实。离开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讲的再好,也有相当多的学生“听”不会。‘这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在学校学习的情境下,数学教学对于构建数学知识应当具有重要的指导与引导作用,数学教学的目的应是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构建数学知识的活动。
其次,数学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人格平等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师生间进行平等对话的过程。师生间可以进行动态的对话,对话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对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和学生就是通过这种对话和交流来实现课堂中师生间互动的。在选种教学互动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教师应首先考虑怎样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想、推理、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通过各种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产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兴趣。教师在发挥组织和引导作用的同时,又是学生的合作者和好朋友,而不是居高临下的管理者和控制者。
数学教学的过程还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开发自己的智力与发展自己的能力。数学教学不仅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也促进教师本身的成长。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是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进行反思和研究,开展创造性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方法更适合学生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新的舞台。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中,教师将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的教学工作已没有了以前的模式化。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进行反思、研究、探索,这样才能得到发展。
二、新课标数学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推理、讨论、交流等活动,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以发展思维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数学教学也就要在新理念指导下去进行。
1.注重情境创设,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应努力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一建立模型一寻求结论―应用拓展”的基本过程。创设合理的情境,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对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是非常有益的。
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中的“变与不变”的一节,刨设如下两个情境:情景一,拿一小细玻璃杯装满水和一个大的空玻璃杯,将一小杯水倒入空杯后,引导学生回答: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水少了没有?经过议论。都知道水没少,即体积没变。但对哪些量变了,回答不太准确,紧接着教师便点出:水的高度变矮了,从而水也变“胖”了,即底面直径增大了。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得出变化前后水的体积相等的结论。从而也就很容易得出方程。情景二,拿一根线绳,两端结在一起,形成一个梯形,然后变成一个长方形,再变成一个正方形。让学生回答个过程中。哪些量发生了变化,什么量是不变的。经过讨论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
通过学生经历这样的情境后,学生主动构建起来的数学模型,很容易就接受了本节课“变与不变“的应用题学习。
2.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多的让学生亲手“做一做”。经历操作探索的过程,从中发现规律,并与同学相互交流,既使学生的操作能力得到培养,又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逐步形成自己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
例:在学习“折叠与展开”一节时,首先让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正方体纸模型剪开,可自行沿不同的棱剪开,然后交流展开的形状,通过交流同学们可得到正方体表面展开图有四大类型形状。
通过同学们的动手操作、探索以及交流讨论,从而便得到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规律;除四类形状外,其它图形就很难折成正方体。
再如:学习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时,举行摸牌游戏。让同桌俩相互摸扑克牌(10张牌一红九黑或一黑九红)。游戏结束后,交流一下,全班有几位摸到单一色牌的,结果只有几个人。
通过这一游戏,便可体验到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像刚才的游戏,摸到九张同色牌的可能性大。摸到单一色牌的可能性小。
新课程提倡数学课的教学多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活动中亲身参与,独立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发展数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3.注重学生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标努力倡导的数学目标,要求教师及时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在情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中,都要尽可能地让学生主动参与,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各自发现的规律。各自获得的知识,由此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数学思维的水平。
例如:解释代数式5x的实际意义时,不同学生有不同的见解,下面是几个同学的解释:
生1:一个本X元,5个本多少元?(很好,贴近学生生活)
生2:每人做5道数学题,X人做几道?(也很好)
生3:5乘以X是多少?(只解释了数学意义,不是实际意义)
通过各类同学的交流5X的实际意义越来越多地展现出来。一些原来不明白的同学也明白了。
再如,数学课后作业的布置,就更应照顾到学生的差异。通常有能力的同学布置一些有一定开放性的题,而对一些能力稍差的同学则布置一些课本中涉及到的一些基础题。这样“异步”作业既满足了优等生的培养,又顾及了后进生的学习。数学课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数学教学应大力倡导“异步教学”。对那些学有余力且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多看多想多练,发展他们的才能。而对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应给予帮助和关照,鼓励他们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多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哪怕是错误的,教师则应对他们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以增强他们学数学的信心。
总之,数学教学要努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努力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应能够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经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流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摘 要:随着社会、科技和教育的发展,特别是新课标的垒面实施。教师的教学活动也随着变革,新课标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不再是传统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控制者。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也随着改变。新课程标准对各科教学观念的转变都作了明确的阐迷,在此,就构建数学教学理念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认识;理忿
一、对数学教学的认识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就充分说明数学教学是一种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活动。
数学教学活动首先是学生学习数学,探索、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的活动。数学活动不是一般的活动;商是让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教学化是指学习者从自己的现状出发,经过自己的思考,得出有关数学结论的过程。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应当成为主动探索知识的“构建者”,而不是模仿者。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要在学生那里体现与落实。离开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讲的再好,也有相当多的学生“听”不会。‘这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在学校学习的情境下,数学教学对于构建数学知识应当具有重要的指导与引导作用,数学教学的目的应是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构建数学知识的活动。
其次,数学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人格平等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师生间进行平等对话的过程。师生间可以进行动态的对话,对话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对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和学生就是通过这种对话和交流来实现课堂中师生间互动的。在选种教学互动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教师应首先考虑怎样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想、推理、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通过各种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产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兴趣。教师在发挥组织和引导作用的同时,又是学生的合作者和好朋友,而不是居高临下的管理者和控制者。
数学教学的过程还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开发自己的智力与发展自己的能力。数学教学不仅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也促进教师本身的成长。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是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进行反思和研究,开展创造性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方法更适合学生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新的舞台。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中,教师将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的教学工作已没有了以前的模式化。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进行反思、研究、探索,这样才能得到发展。
二、新课标数学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推理、讨论、交流等活动,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以发展思维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数学教学也就要在新理念指导下去进行。
1.注重情境创设,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应努力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一建立模型一寻求结论―应用拓展”的基本过程。创设合理的情境,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对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是非常有益的。
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中的“变与不变”的一节,刨设如下两个情境:情景一,拿一小细玻璃杯装满水和一个大的空玻璃杯,将一小杯水倒入空杯后,引导学生回答: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水少了没有?经过议论。都知道水没少,即体积没变。但对哪些量变了,回答不太准确,紧接着教师便点出:水的高度变矮了,从而水也变“胖”了,即底面直径增大了。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得出变化前后水的体积相等的结论。从而也就很容易得出方程。情景二,拿一根线绳,两端结在一起,形成一个梯形,然后变成一个长方形,再变成一个正方形。让学生回答个过程中。哪些量发生了变化,什么量是不变的。经过讨论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
通过学生经历这样的情境后,学生主动构建起来的数学模型,很容易就接受了本节课“变与不变“的应用题学习。
2.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多的让学生亲手“做一做”。经历操作探索的过程,从中发现规律,并与同学相互交流,既使学生的操作能力得到培养,又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逐步形成自己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
例:在学习“折叠与展开”一节时,首先让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正方体纸模型剪开,可自行沿不同的棱剪开,然后交流展开的形状,通过交流同学们可得到正方体表面展开图有四大类型形状。
通过同学们的动手操作、探索以及交流讨论,从而便得到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规律;除四类形状外,其它图形就很难折成正方体。
再如:学习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时,举行摸牌游戏。让同桌俩相互摸扑克牌(10张牌一红九黑或一黑九红)。游戏结束后,交流一下,全班有几位摸到单一色牌的,结果只有几个人。
通过这一游戏,便可体验到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像刚才的游戏,摸到九张同色牌的可能性大。摸到单一色牌的可能性小。
新课程提倡数学课的教学多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活动中亲身参与,独立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发展数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3.注重学生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标努力倡导的数学目标,要求教师及时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在情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中,都要尽可能地让学生主动参与,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各自发现的规律。各自获得的知识,由此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数学思维的水平。
例如:解释代数式5x的实际意义时,不同学生有不同的见解,下面是几个同学的解释:
生1:一个本X元,5个本多少元?(很好,贴近学生生活)
生2:每人做5道数学题,X人做几道?(也很好)
生3:5乘以X是多少?(只解释了数学意义,不是实际意义)
通过各类同学的交流5X的实际意义越来越多地展现出来。一些原来不明白的同学也明白了。
再如,数学课后作业的布置,就更应照顾到学生的差异。通常有能力的同学布置一些有一定开放性的题,而对一些能力稍差的同学则布置一些课本中涉及到的一些基础题。这样“异步”作业既满足了优等生的培养,又顾及了后进生的学习。数学课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数学教学应大力倡导“异步教学”。对那些学有余力且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多看多想多练,发展他们的才能。而对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应给予帮助和关照,鼓励他们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多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哪怕是错误的,教师则应对他们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以增强他们学数学的信心。
总之,数学教学要努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努力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应能够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经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流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