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牛顿在暴风雨中沪教版

牛顿在暴风雨中

教学目标:

1、 在阅读过程中,自主认识本课10个生字,辨析“蓬”与“篷”的字形,理解“罕见”、

“泛滥”的意思,通过做动作理解“向”字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2、 在读懂句意的基础上,通过抓人物的动作,简要概括牛顿在暴风雨中所做的事情,感受

他对科学执着探究的勇敢精神。

3、 围绕“好奇”一词,用课文中的内容将句子“牛顿有很强的好奇心。”说具体。 教学重难点:

1、 研读第7小节,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概括说清牛顿在暴风雨中怎么做的。

2、 围绕“好奇”一词,用文中的事例将句子“牛顿有很强的好奇心。”说具体。 教学过程:

一、反馈预习,揭示课题,发现课题的不同之处。

1、 反馈预习,辨析“蓬”与“篷”的字形。

(1)正音,指名带读词语。出示词语:罕见 泛滥 蝙蝠 背着风 斗篷 乱蓬蓬

(2)辨析“蓬”与“篷的字形。

2、 引出牛顿,复习“顿”字。

3、根据学生已知,介绍牛顿。

4、揭示课题,复习巩固“暴”字,齐读课题。

5、预习反馈,引导学生关注发现课题的不同之处。

二、理解词语“罕见”、“泛滥”的意思,体会暴风雨的猛烈,初步了解牛顿在暴风雨中干什么。

过渡:这是一场怎样的暴风雨,文中有一个词告诉了我们。打开书,找找看。

1、 理解词语“罕见”的意思,体会暴风雨的难得一遇。

2、 了解暴风雨发生的时间,读好第一句话。

3、找出描写暴风雨的句子,理解词语“泛滥”的意思,通过引读、朗读感受暴风雨之大。

4、通过与一般人以及弟弟妹妹在暴雨中的表现,初步了解牛顿在暴风雨中异于常人表现的原因。

出示句子:牛顿的弟弟妹妹紧挨着妈妈,他们听着呼啦啦的风声,心里十分害怕。 交流牛顿却在暴风雨中干什么? 指名多人回答,板书:跳 测量

过渡:你们说法不一致,牛顿到底在暴风雨中干什么呢? 我们就要去深入了解。

三、读懂第7小节,概括说清牛顿在暴风雨中怎么做的,了解这么做的原因,体会牛顿是个怎样的孩子。

(一)了解第7小节句子间的关系,读懂牛顿是怎么跳的。

师:刚才你们说的这些内容,是文中哪一小节写的?

1、读小节,理清句子的关系,找出牛顿怎么跳的句子。

2、读懂句意,并通过动作演绎,了解牛顿是怎么跳的。

(1) 师:读了这些句子,你知道牛顿是怎么跳的吗?补充板书:向上

(2) 指名一人做动作,思考“不停地”是不是连续这样跳?

(3) 师引读句子:身子有时——有时——有几次。交流牛顿他还怎么跳?板书:向

着风 背着风

(4) “有几次”是指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他会撑开斗篷?“撑开”我应该写在哪里?

板书:撑开

(5)师小结:原来牛顿不停地向上跳还会改变方向,有时还要撑开斗篷。

(6)联系这些句子,想想牛顿是怎么跳的,自己跳跳看。 指名一人再来跳

(7)师评价:看来,你明白了“不停地向上跳”不是一个劲地朝一个方向跳,而是一会儿——一会儿

——有时——

(8)师小结:现在你们真正读懂了牛顿是怎么跳的。

(二)了解牛顿还怎么做。

1、指名读句子,泛红句子:每跳一次,他都测量一下落点与起点之间的距离,用石块刻在墙上。

(二) 概括第7小节节意。

(三) 了解牛顿这么做的原因。

1、师:那么大的暴风雨,人家都躲起来了,牛顿为什么还要这样做? 板书: 了解风力

2、师板书:好奇

3、齐读第7小节。

4、师小结:全文只有这一个小节在具体写牛顿怎么做的,虽然篇幅短,但却能让我们感受到牛顿的与众不同。回家可以背一背这小节,先想想牛顿怎么跳的,再背诵。

5、引读第10小节。

(四) 围绕一个意思,用文中内容把句子说具体。

1、出示:牛顿有很强的好奇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总结。

四、布置回家作业。

1、背诵课文第7小节。

2、根据课文内容,把句子写具体。

牛顿有很强的好奇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搜集2—3个名人小时候的故事,读一读,再与同伴交流交流。

(交流要求:先概括告诉别人“他(她)是个怎样的孩子”,然后用故事中的例子简要地说一说)

板书:

19、牛顿在暴风雨中

向着风

向上跳

背着风

了解风力

(好奇)

测量

撑开

牛顿在暴风雨中

教学目标:

1、 在阅读过程中,自主认识本课10个生字,辨析“蓬”与“篷”的字形,理解“罕见”、

“泛滥”的意思,通过做动作理解“向”字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2、 在读懂句意的基础上,通过抓人物的动作,简要概括牛顿在暴风雨中所做的事情,感受

他对科学执着探究的勇敢精神。

3、 围绕“好奇”一词,用课文中的内容将句子“牛顿有很强的好奇心。”说具体。 教学重难点:

1、 研读第7小节,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概括说清牛顿在暴风雨中怎么做的。

2、 围绕“好奇”一词,用文中的事例将句子“牛顿有很强的好奇心。”说具体。 教学过程:

一、反馈预习,揭示课题,发现课题的不同之处。

1、 反馈预习,辨析“蓬”与“篷”的字形。

(1)正音,指名带读词语。出示词语:罕见 泛滥 蝙蝠 背着风 斗篷 乱蓬蓬

(2)辨析“蓬”与“篷的字形。

2、 引出牛顿,复习“顿”字。

3、根据学生已知,介绍牛顿。

4、揭示课题,复习巩固“暴”字,齐读课题。

5、预习反馈,引导学生关注发现课题的不同之处。

二、理解词语“罕见”、“泛滥”的意思,体会暴风雨的猛烈,初步了解牛顿在暴风雨中干什么。

过渡:这是一场怎样的暴风雨,文中有一个词告诉了我们。打开书,找找看。

1、 理解词语“罕见”的意思,体会暴风雨的难得一遇。

2、 了解暴风雨发生的时间,读好第一句话。

3、找出描写暴风雨的句子,理解词语“泛滥”的意思,通过引读、朗读感受暴风雨之大。

4、通过与一般人以及弟弟妹妹在暴雨中的表现,初步了解牛顿在暴风雨中异于常人表现的原因。

出示句子:牛顿的弟弟妹妹紧挨着妈妈,他们听着呼啦啦的风声,心里十分害怕。 交流牛顿却在暴风雨中干什么? 指名多人回答,板书:跳 测量

过渡:你们说法不一致,牛顿到底在暴风雨中干什么呢? 我们就要去深入了解。

三、读懂第7小节,概括说清牛顿在暴风雨中怎么做的,了解这么做的原因,体会牛顿是个怎样的孩子。

(一)了解第7小节句子间的关系,读懂牛顿是怎么跳的。

师:刚才你们说的这些内容,是文中哪一小节写的?

1、读小节,理清句子的关系,找出牛顿怎么跳的句子。

2、读懂句意,并通过动作演绎,了解牛顿是怎么跳的。

(1) 师:读了这些句子,你知道牛顿是怎么跳的吗?补充板书:向上

(2) 指名一人做动作,思考“不停地”是不是连续这样跳?

(3) 师引读句子:身子有时——有时——有几次。交流牛顿他还怎么跳?板书:向

着风 背着风

(4) “有几次”是指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他会撑开斗篷?“撑开”我应该写在哪里?

板书:撑开

(5)师小结:原来牛顿不停地向上跳还会改变方向,有时还要撑开斗篷。

(6)联系这些句子,想想牛顿是怎么跳的,自己跳跳看。 指名一人再来跳

(7)师评价:看来,你明白了“不停地向上跳”不是一个劲地朝一个方向跳,而是一会儿——一会儿

——有时——

(8)师小结:现在你们真正读懂了牛顿是怎么跳的。

(二)了解牛顿还怎么做。

1、指名读句子,泛红句子:每跳一次,他都测量一下落点与起点之间的距离,用石块刻在墙上。

(二) 概括第7小节节意。

(三) 了解牛顿这么做的原因。

1、师:那么大的暴风雨,人家都躲起来了,牛顿为什么还要这样做? 板书: 了解风力

2、师板书:好奇

3、齐读第7小节。

4、师小结:全文只有这一个小节在具体写牛顿怎么做的,虽然篇幅短,但却能让我们感受到牛顿的与众不同。回家可以背一背这小节,先想想牛顿怎么跳的,再背诵。

5、引读第10小节。

(四) 围绕一个意思,用文中内容把句子说具体。

1、出示:牛顿有很强的好奇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总结。

四、布置回家作业。

1、背诵课文第7小节。

2、根据课文内容,把句子写具体。

牛顿有很强的好奇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搜集2—3个名人小时候的故事,读一读,再与同伴交流交流。

(交流要求:先概括告诉别人“他(她)是个怎样的孩子”,然后用故事中的例子简要地说一说)

板书:

19、牛顿在暴风雨中

向着风

向上跳

背着风

了解风力

(好奇)

测量

撑开


相关文章

  •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暴风雨的启示]教学设计教案
  •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暴风雨的启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并把文中描写景物的词语抄下来. 2.理清文章顺序,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体会文章里蕴含着的哲理. 3.有感情 ...查看


  • 四年级语文上册[黄继光]教学设计
  • 四年级语文上册<黄继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2.学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4. ...查看


  • [风雨后见彩虹]教学设计6.1
  • <风雨后见彩虹>教学设计 六年级一班 2015年5月 <风雨后见彩虹>教学设计 六年级一班 曹淑桢 一.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知道生活中难免会有挫折与失败,遇到挫折时要学会调适,培养学生不畏挫折.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查看


  • 风雨操场任务书
  • 教学任务书 建筑学专业本科四年级第一学期课程设计任务指导书 中学风雨操场方案设计 授课班级:13建筑学① ②班 指导老师: 凤元利 周庆华 洪涛 许杰青 制定时间:2016年10月 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学习并掌握中小型综合性建筑的设计 ...查看


  • 1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 第一课<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学情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高年级小学生的内心世界越来越丰富,开始出现一定的自我 ...查看


  •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26[天窗]教学设计
  •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26<天窗>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通过"窗户"看世界的情趣. 2.正确读写本课生字及10个词语,继续学习比喻句,能分清句子中的本体与喻体,并会 ...查看


  • 2017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 <昆明的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昆明雨的特点. 2. 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3. 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表情达意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来品味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情 ...查看


  • 七年级地理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
  • 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词语.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过程与方法:通过网络.报纸.图书 ...查看


  • [古诗四首]群文阅读教案设计(八年级上册)
  • 教学设计的模式 从单篇精读课型设计向群文阅读课型设计转变,用群文阅读的方法尝试教学. 设计理念 抛弃传统的按部就班地从字词的学习开始,经由句式.篇章结构.内容探讨进行教学",力求抓住重点,突出要点,把握难点,学会取舍,学会放弃.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