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学 评 论
视觉之旅
——解读莫奈的 《日出・印象》
◎岳彩艳
(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江苏・徐州 221116)
摘 要 克劳德・莫奈 (1840— 1926) 是法国印象派绘画创始人之一, 印象主义绘画运动坚定不移的执行者。他的代表作 是 《日出・印象》 , 我们在欣赏莫奈的这幅名画时, 总能够从中体验到被画家捕捉到画面上的大自然在这一特定环境、 特定 时刻的美, 它摆脱了传统绘画的具象写实手法 ,仅凭感觉认识和表现这个世界, 中国画家应该研究印象派画家们的创作思 想,会给予许多创作启示。 关键词 莫奈 《日出・印象》印象派 自然风景 文章编号 1671-0703 (2009) 09-043-02
克劳德・莫奈(1840—1926)是法国印象派绘画创始人之 一, 印象主义绘画运动坚定不移的执行者, 他的代表作是 《日 出・印象》 。 《日出・印象》 描绘了法国勒阿弗尔港口一个多 雾早晨的景象: 海水被晨曦染成淡紫色, 天空被各种色块晕染 成微红, 水的波浪, , 由厚薄、 长短不一的笔触绘就三只摇曳的 小船在薄涂的色点中显得朦胧模糊, 船上人影依稀可辨, 远处 的工厂烟囱, 大船上的吊车等若隐若现。画家把从一个窗口 上看到的这一印象收入画布上, 如此大胆地用零乱的笔触来 展示雾气交融的景象, 是史无前例的, 这幅作品震撼了画坛, 印象派因此得名。 一 对莫奈的作品的欣赏是一种愉快的视觉旅行。据说 20 世纪 90 年代法国人曾经搞过一次民意调查 , 评选最受公众 欢迎的法国画家 ,结果莫奈名列榜首,而毕加索竟排在倒数第 一。由此可见莫奈在法国观众心目中的地位。但是 ,在莫奈 的印象派风格初次公开面世的时候 ,得到的却是人们的指责 和唾弃。 1874 年 ,第一次印象派画展 ,莫奈展出了他在 1872 年创 作的作品《印象・日出》 。巴黎的批评家似乎找到了攻击目 标 :病态 ,怪诞 ,反胃 ,不堪入目 ! 这就是他们对画展的评价。批 但人们万万没有想到 ,这些作品日后竟然风靡世界,而且身价 百倍。从这里, 我们看到一个变化中的视觉艺术的发展史。 当年引起极大争议的东西今天看来却十分自然。这是什么 原因呢? 画还是那幅画, 问题在于我们的视觉方式上。这幅画表 现的是哈佛港的晨景。 莫奈用了十分粗犷的笔触来描绘海面 的波光以及背景中的港口。所有形象都是朦胧的, 没有写实 的细节。莫奈对于传统视觉的叛逆是发自内心的, 他一直在 寻找的就是对大自然的直接观察和表现。在这幅画里, 美丽 的光线和色彩令人目眩神迷,即使在云层下,整个世界也都是 明快亮丽的灿烂阳光,有着一种不可抗拒的直指人心的力量 ,
这就是我们的眼睛对于自然生活中对
光的瞬间的印象。 作品 成功地抓住了视觉的第一印象,新鲜,感人。 在这里,画家对自 我追求的坚持是极为重要的, 他们不仅仅是为了画出几张好 画, 而是要通过不懈的努力彻底改变观众的视觉方式。经过 努力 ,莫奈和他的朋友们做到了这一点。关于莫奈的绘画 ,正 如后印象派画家塞尚所说的: “莫奈只有一只眼睛, 可是我的 天,那是多么了不起的眼睛啊!” 二 你在晨雾迷茫的水边观赏过日出的景象吗 ?如果你曾有 过这样的经验, 那么, 当你欣赏莫奈 《日出的印象》 这幅画时, 想必会再次领略大自然在这一美妙时刻的动人妩媚。你看: 笼罩港口的氰氯雾气尚未消去, 远处的景物依然隐没在一片 朦胧之中; 而煌煌红日正在升起, 把满天云霞染成五彩; 薄明 的晨曦在动荡的水波上活泼地跳跃; 早起的舟子驾着小船向 我们驶来……。 面对这样一幅美好、 清丽的作品, 我们很难不 为作者对自然的诚挚的爱所感动, 也很难不为作者再现这水 光天色的高超技艺而赞叹。 然而,人们对同一事物的感受往往是不一样的。 1874 年 4 月 15 日,这幅风景画首次在巴黎的《无名画家、 雕刻 家、 版画家协会展览》 展出时, 就并没有被人完全理解和接 批评, 他写道 : 这幅画一模糊地、 令人难受地呈现在我们面 前 ; 与此同时, 也证明了作者的无知, 以及对美与真实的否 定。它使我们受尽折磨, 因为它仅以怪诞诱人 ;要想用画得 比别人更坏的方法来引人注意, 那是太容易做到了。 ” 这位 记者还俏皮地从这幅画的画题中摘出 “印象” 一词, 用以嘲 笑莫奈及其同志的新艺术。他未曾料到,这个词竟在美术 史上留存下来, 并且在 “印象主义” 的旗帜下, 那些喜欢露天 作画、 追求光与色的变化的画家, 居然在绘画的观察方法和 表达方法上来了一次革命,从而在世界绘画史上写下了光 辉的一章。 为什么以勃鲁瓦为代表的一些人会那样厌恶这件很杰出
评家更拿这幅画的名字来取笑他们: 印象派。 画展完全失败。 受, 甚至有一位名叫勃鲁瓦的记者还在 《喧哗》 周刊上撰文
2009 年第
9期
安徽文学
43
文 学 评 论
的作品呢?恐怕主要是由于旧思想、 旧传统在作祟。 在印象派 出现以前的法国乃至欧洲的画坛, 大有 “言必称希腊” 之风, 许 多人习惯于以古人的眼光看待一切。 像莫奈这样用自己的眼 睛观察、 用自己的手描绘、 以自然的本貌认识自然的画家, 当 然难免会被 “老古板” 们判定是大逆不道的。陈腐的眼光, 习 惯的势力, 都阻挡不了莫奈在艺术上探索的勇气。这位法国 画家曾拜格莱尔为师, 但他对这位古典派老师把学生严格
地 束缚在希腊美的樊篱之内而感到不可忍耐, 终于毅然离去, 转 而以大自然为师。 他在晚年就曾说过: “依靠教条是不能成画 的……” 。他一生勇敢探索, 辛勤作画, 默默地接受失败和成 功的考验, 终于以变化的光线、 颤动的空气、 绚丽的色彩, 谱出 了一曲对大自然的新的赞歌。 三 (以及印象派其它作品 ) 的非难早 如今, 对 《日出的印象》 已成为过去, 欧洲的绘画又在创新的道路上有了许多新的或 是成功或是失败的经验。而我们在欣赏莫奈的这幅名画时, 却总能够从中体验到被画家捕捉到画面上的大自然在这一特 定环境、 特定时刻的美……。 意大利美术史家廖内洛・文图里在一篇叫 《风景画的生 命》 的文章中引证了帕拉切尔苏斯的一段话,论证了植物生命 与人类机体的相似性:“植物以与人类相同的方式生长 , 它们 有它们的皮肤和肢体、 头脑和毛发,它们也有躯干和神经系统; 其茎梗如此敏感,以致于你撞击它,植物就会死去,正如人是以 视、 听、 说的能力作为天赋的, 植物也用花朵与果实来装饰自 己” 。 其实何止是植物,整个大自然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即使 是无生命的无机物质,它也与动植物的生命休戚相关,因此作 为风景画家 , 画风景 “人不必出现在画上, 因为风景本身就是 (帕拉切尔苏斯)。 人” 自然风景本身就是人 , 这一论断包含了一个极其深刻的 哲理 ,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自然循环,没有自然 界当然就不可能有人类,当然人不等同于自然界一般物质,人 有思想、 意念,人能改造自然界,但是人所有的一切必须基于一 个前提,那就是生命。从生命现象这一角度来看 ,人与自然界 其他一切动植物、 以及哺育生命的无机物,是相互联系不可分 割的,把自然风景本身看作是人,不仅条例大自然的法则,而且 也体现了人是自然的主体。 在风景画中贯注人的精神,这在中国的风景画,也就是中 国的山水画中早有体现 ,中国的山水画历来就不主张具象地 去摹拟、 再现大自然的原貌 ,而是强调所谓 “以形媚道” ,这个 “道” 当然指的也就是人的精神,比如在我国山水画鼎盛时期 的元代 , 由于蒙古族的统治 , 汉人知识分子由冷落走向避世 , 因此他们精心构筑了一个 “世外桃源” ,这就是元代山水画所 表现的那种宁静、 肃疏的世界 , 这个世界正是他们痛苦灵魂 的避难所 , 例如倪云林这位远离尘世 , 在 “五湖三泖” 间生活 二十多年的落魄富家子弟 ,他的山水画彻底摒弃了色彩。因 为世界在他眼中已失去了理想之光和绚丽多彩 ,他那减而不 能再减的清淡水墨所描绘出来的自然景象 ,完全是一种感情 和观念的符号,而这符号
结构成的意境,显然是他内心世界的 一种映现。
参考文献: [1]陈迟, 莫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2]蔡德崐译.莫奈[画集].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4 年版. [3]何政广主编.莫奈 印象 绘画大师.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8 年版. [4]莫奈 .莫奈.外方出版社, 1997 年版. [5]石乔 .莫奈的风景画.外国文学, 2008 年版.
四 不过当我们今天再一次来欣赏这幅画,以及研究印象派 画家们的创作思想 ,给我们最大的启示也恰恰就是这种不可 思议,因为东西方文化长期以来就存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传 统体系。西方绘画自文艺复兴以来所建立的以真实再现自 然为目的的严格科学体系 , 在他们的作品中 , 当然也倾注了 画家们的感情 , 但是更多的是关注建立在数学、 几何学基础 上的透视学、解剖学所建构的自然真实。在风景画中准确 的透视所构成的大自然原貌,已经就象植物学家在显微镜下 观察花或树叶的内部结构那样 , 人为了主宰自然 , 必然要扼 杀自然的生命 ,这里有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的一段诗 为证: 大自然给人的知识何等清新 ; 我们混乱的理性, 却扭曲了事物优美的原形——— 剖析无异于杀害生命。 —— 《劝友诗》 这段诗的意思就是说自然和艺术的美都活象有机体, 一 经冷静的理性剖析 , 便毫无生气。印象派画家算是最早朦胧 地意识到这一点的 , 因此莫奈的 《日出・印象》 这幅画中没有 去具体地描绘海港的实在 , 而是让自然界的一切处于变化莫 测、 瞬息万变之中,而这对欧洲古老的传统绘画来说,无疑是触 及了它那最富敏感的神经 , 因而引起他们的非议是可以理解 的。 但近一个世纪过去了, 聪明的西方人在惊叹东方人的文 明与智慧的同时 ,当时这种非议并未能扼杀一个新的艺术思 潮的发展 ,恰恰相反 ,到了 20 世纪所谓 “后风景” 的出现 ,引起 非议的也许是东方人。例如葡萄牙当代画家格雷卡・彼雷 拉・库丁荷的风景画 《给母亲的信》 ,从画面上隐约可见的形 象来看象一座高山 ,又象乳房 ,艺术家宣称她的目的并不在于 创作自然风景画 ,而是要在天空和大地之间寻找一些不可名 状的东西 ,如光、 热、 大地的气味。这一启示再次告诉我们不 论是东方还是西方 ,不论是中国画还是油画,作为风景画不管 它如何演变“风景本身就是人” 这一朴素的、 简洁的概括永远 , 是风景画的生命。当代中国画家, 特别是油画家在经历了一 段模仿、 探索与思考之后 , 面对历史的与现实的非议与肯定, 对这一艺术规律是否真正有所理解, 再次旧话重提也许是有 益的。 莫奈绘画的艺术生命力是西方绘画史上重要的一笔 “色 彩” 。 由莫奈所引发的绘
画的艺术生命力仍将延续, 用它独有 的方式影响着后人 , 激励人们创造出具有丰富审美价值和旺 盛艺术生命力的优秀作品来。
44
2009 年第
9期
安徽文学
文 学 评 论
视觉之旅
——解读莫奈的 《日出・印象》
◎岳彩艳
(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江苏・徐州 221116)
摘 要 克劳德・莫奈 (1840— 1926) 是法国印象派绘画创始人之一, 印象主义绘画运动坚定不移的执行者。他的代表作 是 《日出・印象》 , 我们在欣赏莫奈的这幅名画时, 总能够从中体验到被画家捕捉到画面上的大自然在这一特定环境、 特定 时刻的美, 它摆脱了传统绘画的具象写实手法 ,仅凭感觉认识和表现这个世界, 中国画家应该研究印象派画家们的创作思 想,会给予许多创作启示。 关键词 莫奈 《日出・印象》印象派 自然风景 文章编号 1671-0703 (2009) 09-043-02
克劳德・莫奈(1840—1926)是法国印象派绘画创始人之 一, 印象主义绘画运动坚定不移的执行者, 他的代表作是 《日 出・印象》 。 《日出・印象》 描绘了法国勒阿弗尔港口一个多 雾早晨的景象: 海水被晨曦染成淡紫色, 天空被各种色块晕染 成微红, 水的波浪, , 由厚薄、 长短不一的笔触绘就三只摇曳的 小船在薄涂的色点中显得朦胧模糊, 船上人影依稀可辨, 远处 的工厂烟囱, 大船上的吊车等若隐若现。画家把从一个窗口 上看到的这一印象收入画布上, 如此大胆地用零乱的笔触来 展示雾气交融的景象, 是史无前例的, 这幅作品震撼了画坛, 印象派因此得名。 一 对莫奈的作品的欣赏是一种愉快的视觉旅行。据说 20 世纪 90 年代法国人曾经搞过一次民意调查 , 评选最受公众 欢迎的法国画家 ,结果莫奈名列榜首,而毕加索竟排在倒数第 一。由此可见莫奈在法国观众心目中的地位。但是 ,在莫奈 的印象派风格初次公开面世的时候 ,得到的却是人们的指责 和唾弃。 1874 年 ,第一次印象派画展 ,莫奈展出了他在 1872 年创 作的作品《印象・日出》 。巴黎的批评家似乎找到了攻击目 标 :病态 ,怪诞 ,反胃 ,不堪入目 ! 这就是他们对画展的评价。批 但人们万万没有想到 ,这些作品日后竟然风靡世界,而且身价 百倍。从这里, 我们看到一个变化中的视觉艺术的发展史。 当年引起极大争议的东西今天看来却十分自然。这是什么 原因呢? 画还是那幅画, 问题在于我们的视觉方式上。这幅画表 现的是哈佛港的晨景。 莫奈用了十分粗犷的笔触来描绘海面 的波光以及背景中的港口。所有形象都是朦胧的, 没有写实 的细节。莫奈对于传统视觉的叛逆是发自内心的, 他一直在 寻找的就是对大自然的直接观察和表现。在这幅画里, 美丽 的光线和色彩令人目眩神迷,即使在云层下,整个世界也都是 明快亮丽的灿烂阳光,有着一种不可抗拒的直指人心的力量 ,
这就是我们的眼睛对于自然生活中对
光的瞬间的印象。 作品 成功地抓住了视觉的第一印象,新鲜,感人。 在这里,画家对自 我追求的坚持是极为重要的, 他们不仅仅是为了画出几张好 画, 而是要通过不懈的努力彻底改变观众的视觉方式。经过 努力 ,莫奈和他的朋友们做到了这一点。关于莫奈的绘画 ,正 如后印象派画家塞尚所说的: “莫奈只有一只眼睛, 可是我的 天,那是多么了不起的眼睛啊!” 二 你在晨雾迷茫的水边观赏过日出的景象吗 ?如果你曾有 过这样的经验, 那么, 当你欣赏莫奈 《日出的印象》 这幅画时, 想必会再次领略大自然在这一美妙时刻的动人妩媚。你看: 笼罩港口的氰氯雾气尚未消去, 远处的景物依然隐没在一片 朦胧之中; 而煌煌红日正在升起, 把满天云霞染成五彩; 薄明 的晨曦在动荡的水波上活泼地跳跃; 早起的舟子驾着小船向 我们驶来……。 面对这样一幅美好、 清丽的作品, 我们很难不 为作者对自然的诚挚的爱所感动, 也很难不为作者再现这水 光天色的高超技艺而赞叹。 然而,人们对同一事物的感受往往是不一样的。 1874 年 4 月 15 日,这幅风景画首次在巴黎的《无名画家、 雕刻 家、 版画家协会展览》 展出时, 就并没有被人完全理解和接 批评, 他写道 : 这幅画一模糊地、 令人难受地呈现在我们面 前 ; 与此同时, 也证明了作者的无知, 以及对美与真实的否 定。它使我们受尽折磨, 因为它仅以怪诞诱人 ;要想用画得 比别人更坏的方法来引人注意, 那是太容易做到了。 ” 这位 记者还俏皮地从这幅画的画题中摘出 “印象” 一词, 用以嘲 笑莫奈及其同志的新艺术。他未曾料到,这个词竟在美术 史上留存下来, 并且在 “印象主义” 的旗帜下, 那些喜欢露天 作画、 追求光与色的变化的画家, 居然在绘画的观察方法和 表达方法上来了一次革命,从而在世界绘画史上写下了光 辉的一章。 为什么以勃鲁瓦为代表的一些人会那样厌恶这件很杰出
评家更拿这幅画的名字来取笑他们: 印象派。 画展完全失败。 受, 甚至有一位名叫勃鲁瓦的记者还在 《喧哗》 周刊上撰文
2009 年第
9期
安徽文学
43
文 学 评 论
的作品呢?恐怕主要是由于旧思想、 旧传统在作祟。 在印象派 出现以前的法国乃至欧洲的画坛, 大有 “言必称希腊” 之风, 许 多人习惯于以古人的眼光看待一切。 像莫奈这样用自己的眼 睛观察、 用自己的手描绘、 以自然的本貌认识自然的画家, 当 然难免会被 “老古板” 们判定是大逆不道的。陈腐的眼光, 习 惯的势力, 都阻挡不了莫奈在艺术上探索的勇气。这位法国 画家曾拜格莱尔为师, 但他对这位古典派老师把学生严格
地 束缚在希腊美的樊篱之内而感到不可忍耐, 终于毅然离去, 转 而以大自然为师。 他在晚年就曾说过: “依靠教条是不能成画 的……” 。他一生勇敢探索, 辛勤作画, 默默地接受失败和成 功的考验, 终于以变化的光线、 颤动的空气、 绚丽的色彩, 谱出 了一曲对大自然的新的赞歌。 三 (以及印象派其它作品 ) 的非难早 如今, 对 《日出的印象》 已成为过去, 欧洲的绘画又在创新的道路上有了许多新的或 是成功或是失败的经验。而我们在欣赏莫奈的这幅名画时, 却总能够从中体验到被画家捕捉到画面上的大自然在这一特 定环境、 特定时刻的美……。 意大利美术史家廖内洛・文图里在一篇叫 《风景画的生 命》 的文章中引证了帕拉切尔苏斯的一段话,论证了植物生命 与人类机体的相似性:“植物以与人类相同的方式生长 , 它们 有它们的皮肤和肢体、 头脑和毛发,它们也有躯干和神经系统; 其茎梗如此敏感,以致于你撞击它,植物就会死去,正如人是以 视、 听、 说的能力作为天赋的, 植物也用花朵与果实来装饰自 己” 。 其实何止是植物,整个大自然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即使 是无生命的无机物质,它也与动植物的生命休戚相关,因此作 为风景画家 , 画风景 “人不必出现在画上, 因为风景本身就是 (帕拉切尔苏斯)。 人” 自然风景本身就是人 , 这一论断包含了一个极其深刻的 哲理 ,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自然循环,没有自然 界当然就不可能有人类,当然人不等同于自然界一般物质,人 有思想、 意念,人能改造自然界,但是人所有的一切必须基于一 个前提,那就是生命。从生命现象这一角度来看 ,人与自然界 其他一切动植物、 以及哺育生命的无机物,是相互联系不可分 割的,把自然风景本身看作是人,不仅条例大自然的法则,而且 也体现了人是自然的主体。 在风景画中贯注人的精神,这在中国的风景画,也就是中 国的山水画中早有体现 ,中国的山水画历来就不主张具象地 去摹拟、 再现大自然的原貌 ,而是强调所谓 “以形媚道” ,这个 “道” 当然指的也就是人的精神,比如在我国山水画鼎盛时期 的元代 , 由于蒙古族的统治 , 汉人知识分子由冷落走向避世 , 因此他们精心构筑了一个 “世外桃源” ,这就是元代山水画所 表现的那种宁静、 肃疏的世界 , 这个世界正是他们痛苦灵魂 的避难所 , 例如倪云林这位远离尘世 , 在 “五湖三泖” 间生活 二十多年的落魄富家子弟 ,他的山水画彻底摒弃了色彩。因 为世界在他眼中已失去了理想之光和绚丽多彩 ,他那减而不 能再减的清淡水墨所描绘出来的自然景象 ,完全是一种感情 和观念的符号,而这符号
结构成的意境,显然是他内心世界的 一种映现。
参考文献: [1]陈迟, 莫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2]蔡德崐译.莫奈[画集].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4 年版. [3]何政广主编.莫奈 印象 绘画大师.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8 年版. [4]莫奈 .莫奈.外方出版社, 1997 年版. [5]石乔 .莫奈的风景画.外国文学, 2008 年版.
四 不过当我们今天再一次来欣赏这幅画,以及研究印象派 画家们的创作思想 ,给我们最大的启示也恰恰就是这种不可 思议,因为东西方文化长期以来就存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传 统体系。西方绘画自文艺复兴以来所建立的以真实再现自 然为目的的严格科学体系 , 在他们的作品中 , 当然也倾注了 画家们的感情 , 但是更多的是关注建立在数学、 几何学基础 上的透视学、解剖学所建构的自然真实。在风景画中准确 的透视所构成的大自然原貌,已经就象植物学家在显微镜下 观察花或树叶的内部结构那样 , 人为了主宰自然 , 必然要扼 杀自然的生命 ,这里有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的一段诗 为证: 大自然给人的知识何等清新 ; 我们混乱的理性, 却扭曲了事物优美的原形——— 剖析无异于杀害生命。 —— 《劝友诗》 这段诗的意思就是说自然和艺术的美都活象有机体, 一 经冷静的理性剖析 , 便毫无生气。印象派画家算是最早朦胧 地意识到这一点的 , 因此莫奈的 《日出・印象》 这幅画中没有 去具体地描绘海港的实在 , 而是让自然界的一切处于变化莫 测、 瞬息万变之中,而这对欧洲古老的传统绘画来说,无疑是触 及了它那最富敏感的神经 , 因而引起他们的非议是可以理解 的。 但近一个世纪过去了, 聪明的西方人在惊叹东方人的文 明与智慧的同时 ,当时这种非议并未能扼杀一个新的艺术思 潮的发展 ,恰恰相反 ,到了 20 世纪所谓 “后风景” 的出现 ,引起 非议的也许是东方人。例如葡萄牙当代画家格雷卡・彼雷 拉・库丁荷的风景画 《给母亲的信》 ,从画面上隐约可见的形 象来看象一座高山 ,又象乳房 ,艺术家宣称她的目的并不在于 创作自然风景画 ,而是要在天空和大地之间寻找一些不可名 状的东西 ,如光、 热、 大地的气味。这一启示再次告诉我们不 论是东方还是西方 ,不论是中国画还是油画,作为风景画不管 它如何演变“风景本身就是人” 这一朴素的、 简洁的概括永远 , 是风景画的生命。当代中国画家, 特别是油画家在经历了一 段模仿、 探索与思考之后 , 面对历史的与现实的非议与肯定, 对这一艺术规律是否真正有所理解, 再次旧话重提也许是有 益的。 莫奈绘画的艺术生命力是西方绘画史上重要的一笔 “色 彩” 。 由莫奈所引发的绘
画的艺术生命力仍将延续, 用它独有 的方式影响着后人 , 激励人们创造出具有丰富审美价值和旺 盛艺术生命力的优秀作品来。
44
2009 年第
9期
安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