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怎样做学生喜欢的老师"想到的--

  摘要:每一名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做一名让学生喜欢的老师。怎样做学生喜欢的老师,一百个人也许会有一百个答案。如知识丰富、渊博,对学生充满爱心,懂得理解、欣赏学生……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如何做一名让学生喜欢的老师,并探讨我们想让学生喜欢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关键词:学生喜欢 目的 手段 情感

  一、一个目的,多种手段

  仔细分析题目,我想大家多半会承认,题目本身并没有涵盖我所要表达的全部内容,在它的背后隐藏着这样一个事实:做学生喜欢的教师究竟是为了什么?对此,我们可以确定无疑的说——为了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实际教学中,“亲其师”只是条件和手段,而“信其道”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在确定了这样一个事实之后,我们是否可以继续追问,难道让学生“信其道”的手段只有“亲其师”吗?如果不是,那么是否可以说,只要能实现“信其道”,我们就可以“不择手段”?而事实上,学生不“亲其师”也能从教师那里得道,修成正果。功夫巨星李连杰在回忆起小时候在学校习武的经历时表示,至今仍旧有一种恐惧感,并且称自己当时也曾逃跑过,“我记得后来开始拍电影了,还经常做噩梦,梦到自己又回到武校了,当时就特别害怕,因为真的很苦,回忆起来还是有一种发抖的感觉”。“严师出高徒”,自古而然,这当然也是一种成功的手段,但是估计不会有太多人喜欢这样。而问题的关键在于,一个学生喜欢一个老师就一定会学好这个老师的课吗?因为我们已经明确,让学生喜欢仅仅是一个条件,绝不是目的。因为有的学生喜欢某老师,却不见得会学好这个老师的课,所以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是我们的目的,让学生喜欢仅仅是获得这个目的的条件之一,而且还不见得是必要条件。

  这样我们就得出一个结论,我概括为:“一个目的,多种手段”。

  二、一个目的,多种情感

  事实上,“亲其师”也不过是学生得道的方式之一而已。为了让学生“信其道”,教师可以“不择手段”,但比较高明的做法是让学生“亲其师”。既然“亲师”可以更方便学生“信其道”,那么我想先谈谈学生对于老师的情感。其实,不外乎“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情。比较正面的感情有“喜、爱”;负面的有“怒、哀、惧、恶、欲”。首先我们要承认,对于那些有理性,不易被情感左右的学生,他们在学习中不易被情感控制,学习状态比较稳定。还有另一部分学生,极易受到感情的左右,他们对于一个老师的喜爱或厌恶往往直接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成绩。

  刚刚我们讲过,让学生喜欢不见得是提高成绩的必要的条件,而且事实上,很多畏惧自己老师的学生往往也能学好,这个“严师出高徒”的例子我们刚刚也讲过。在现实中,每个教师的工作方式都不相同,有的严格,有的从宽,有的宽严结合。“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只要有利于教学,我们就要尊重每一个教师的工作方法。宽严也从来不是对立的,学生对老师的情感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即便是同一个教师,在不同的时期,对待不同的学生,或者对待同一个学生,其情感也绝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对那些严格要求自己的老师,除了充满畏惧之外,有时也不乏喜欢,尤其是当他们学业有成的时候,他们对那些过去严格要求自己的老师更是充满了敬意和感激之情。

  在这里,我们又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我概括为:“一个目的,多种情感”。

  三、一个目的,多种个性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都有哪类的老师是让学生喜欢,受到学生欢迎的。通过网络查询,有这样一个结论,初中生心目中的好老师——人格魅力排第一。“学生比较喜欢有幽默感,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与学生进行沟通,管理民主的老师,希望老师能公平、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其他年龄段的学生意见也大体相仿。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有的个性,有的内向,有的开朗,有的严谨。人们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们不能为了讨学生喜欢就故意讲笑话、搞幽默。“邯郸学步”的故事,大家都清楚,别人的优点学不来,反而丧失了自己的优势,结果适得其反。事实上,那些性格内向、治学严谨的教师,在学生群体中也大有市场。

  为此,我主张教师应当坚守自己的阵地。既然我们倡导“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为什么不允许老师们“张扬个性,各显神通”呢?只要我们做好自己所擅长的那部分,自然会赢得学生的喜爱。让学生喜欢我们的个性和作风,不是更容易操作吗?

  这样我们就得出第三个结论,我概括为:“一个目的,多种个性”。

  四、一个目的,换个思路

  诚然,一个教师想要在教学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并非一朝一夕,况且一旦形成了一个老师们自以为成熟、成功的教学风格,是否就可以一劳永逸,不思进取,不求突破了呢?我经常思考,我固然有自己的个性,也自认为有自己的教学风格,但是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我又将何去何从呢?当现实要求我们教师的“主导”逐渐变为学生的“主体”,“生本教育”逐渐取代“师本教育”的时候,我们是否还要墨守成规,不求改变呢?不可否认,在学生面前,我们首先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可是,在与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并不占优势的网络时代、信息时代,我们其实更应该是一个知识的学习者。因此,在保持自己特点和优势的情况下,我们是否应当“博采众家,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呢?一堂严谨的数学课,是否能穿插几个小故事、小玩笑呢?一堂以教师讲述为主的课题,是否能讲表达的空间留给学生呢?

  当我们习惯了自己的习惯,习惯了不去改变的时候,这是否也是一种惰性和不思进取呢?当我们找种种借口为自己开脱的时候,这是否意味着我们放弃了成长的机会了呢?

  老师,放手自己,我们要做更好的知识的学习者,因为我们更要做知识的传授者。

  老师,放手学生,因为我们要做好知识的传授者,目的是让学生成为更优秀的学习者。

  我相信,有一种情感穿梭于老师和学生之间,它让我们成长、成熟,那就是爱。当你用爱的火炬去传播人类文明的硕果的时候,学生同样会用爱接受你的分享,谅解你的不足,甚至接受你蹩脚的玩笑。人总是在不断成长和不断进步的,学生如此,教师也如此。让我们通过学习丰富自己,让自己具备更多学生喜欢的品质、方法、技巧、情感。试看明日之教育,将是谁人之天下。

  这样我们就得出一个结论,我概括为:“一个目的,换个思路”。

  (责编 张亚欣)

  摘要:每一名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做一名让学生喜欢的老师。怎样做学生喜欢的老师,一百个人也许会有一百个答案。如知识丰富、渊博,对学生充满爱心,懂得理解、欣赏学生……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如何做一名让学生喜欢的老师,并探讨我们想让学生喜欢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关键词:学生喜欢 目的 手段 情感

  一、一个目的,多种手段

  仔细分析题目,我想大家多半会承认,题目本身并没有涵盖我所要表达的全部内容,在它的背后隐藏着这样一个事实:做学生喜欢的教师究竟是为了什么?对此,我们可以确定无疑的说——为了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实际教学中,“亲其师”只是条件和手段,而“信其道”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在确定了这样一个事实之后,我们是否可以继续追问,难道让学生“信其道”的手段只有“亲其师”吗?如果不是,那么是否可以说,只要能实现“信其道”,我们就可以“不择手段”?而事实上,学生不“亲其师”也能从教师那里得道,修成正果。功夫巨星李连杰在回忆起小时候在学校习武的经历时表示,至今仍旧有一种恐惧感,并且称自己当时也曾逃跑过,“我记得后来开始拍电影了,还经常做噩梦,梦到自己又回到武校了,当时就特别害怕,因为真的很苦,回忆起来还是有一种发抖的感觉”。“严师出高徒”,自古而然,这当然也是一种成功的手段,但是估计不会有太多人喜欢这样。而问题的关键在于,一个学生喜欢一个老师就一定会学好这个老师的课吗?因为我们已经明确,让学生喜欢仅仅是一个条件,绝不是目的。因为有的学生喜欢某老师,却不见得会学好这个老师的课,所以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是我们的目的,让学生喜欢仅仅是获得这个目的的条件之一,而且还不见得是必要条件。

  这样我们就得出一个结论,我概括为:“一个目的,多种手段”。

  二、一个目的,多种情感

  事实上,“亲其师”也不过是学生得道的方式之一而已。为了让学生“信其道”,教师可以“不择手段”,但比较高明的做法是让学生“亲其师”。既然“亲师”可以更方便学生“信其道”,那么我想先谈谈学生对于老师的情感。其实,不外乎“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情。比较正面的感情有“喜、爱”;负面的有“怒、哀、惧、恶、欲”。首先我们要承认,对于那些有理性,不易被情感左右的学生,他们在学习中不易被情感控制,学习状态比较稳定。还有另一部分学生,极易受到感情的左右,他们对于一个老师的喜爱或厌恶往往直接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成绩。

  刚刚我们讲过,让学生喜欢不见得是提高成绩的必要的条件,而且事实上,很多畏惧自己老师的学生往往也能学好,这个“严师出高徒”的例子我们刚刚也讲过。在现实中,每个教师的工作方式都不相同,有的严格,有的从宽,有的宽严结合。“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只要有利于教学,我们就要尊重每一个教师的工作方法。宽严也从来不是对立的,学生对老师的情感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即便是同一个教师,在不同的时期,对待不同的学生,或者对待同一个学生,其情感也绝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对那些严格要求自己的老师,除了充满畏惧之外,有时也不乏喜欢,尤其是当他们学业有成的时候,他们对那些过去严格要求自己的老师更是充满了敬意和感激之情。

  在这里,我们又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我概括为:“一个目的,多种情感”。

  三、一个目的,多种个性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都有哪类的老师是让学生喜欢,受到学生欢迎的。通过网络查询,有这样一个结论,初中生心目中的好老师——人格魅力排第一。“学生比较喜欢有幽默感,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与学生进行沟通,管理民主的老师,希望老师能公平、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其他年龄段的学生意见也大体相仿。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有的个性,有的内向,有的开朗,有的严谨。人们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们不能为了讨学生喜欢就故意讲笑话、搞幽默。“邯郸学步”的故事,大家都清楚,别人的优点学不来,反而丧失了自己的优势,结果适得其反。事实上,那些性格内向、治学严谨的教师,在学生群体中也大有市场。

  为此,我主张教师应当坚守自己的阵地。既然我们倡导“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为什么不允许老师们“张扬个性,各显神通”呢?只要我们做好自己所擅长的那部分,自然会赢得学生的喜爱。让学生喜欢我们的个性和作风,不是更容易操作吗?

  这样我们就得出第三个结论,我概括为:“一个目的,多种个性”。

  四、一个目的,换个思路

  诚然,一个教师想要在教学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并非一朝一夕,况且一旦形成了一个老师们自以为成熟、成功的教学风格,是否就可以一劳永逸,不思进取,不求突破了呢?我经常思考,我固然有自己的个性,也自认为有自己的教学风格,但是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我又将何去何从呢?当现实要求我们教师的“主导”逐渐变为学生的“主体”,“生本教育”逐渐取代“师本教育”的时候,我们是否还要墨守成规,不求改变呢?不可否认,在学生面前,我们首先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可是,在与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并不占优势的网络时代、信息时代,我们其实更应该是一个知识的学习者。因此,在保持自己特点和优势的情况下,我们是否应当“博采众家,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呢?一堂严谨的数学课,是否能穿插几个小故事、小玩笑呢?一堂以教师讲述为主的课题,是否能讲表达的空间留给学生呢?

  当我们习惯了自己的习惯,习惯了不去改变的时候,这是否也是一种惰性和不思进取呢?当我们找种种借口为自己开脱的时候,这是否意味着我们放弃了成长的机会了呢?

  老师,放手自己,我们要做更好的知识的学习者,因为我们更要做知识的传授者。

  老师,放手学生,因为我们要做好知识的传授者,目的是让学生成为更优秀的学习者。

  我相信,有一种情感穿梭于老师和学生之间,它让我们成长、成熟,那就是爱。当你用爱的火炬去传播人类文明的硕果的时候,学生同样会用爱接受你的分享,谅解你的不足,甚至接受你蹩脚的玩笑。人总是在不断成长和不断进步的,学生如此,教师也如此。让我们通过学习丰富自己,让自己具备更多学生喜欢的品质、方法、技巧、情感。试看明日之教育,将是谁人之天下。

  这样我们就得出一个结论,我概括为:“一个目的,换个思路”。

  (责编 张亚欣)


相关文章

  • 音乐想象作文教案
  • 一.导入 1.同学们喜欢听音乐吗?(喜欢) 2.你为什么喜欢听音乐?(音乐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心情愉快) (过渡) 大家说的真好!音乐不仅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美的享受,还能让人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乐曲,同学们 ...查看


  • 三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三疑三探教案
  • 9 寓言两则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则寓言故事,一个是<亡羊补牢> ,一个是<南辕北辙> . <亡 羊补牢>讲的是一个养羊的人第一次丢了羊,街坊劝他修羊圈.堵窟窿,他却没 有听: 第二天他有丢了 ...查看


  • 荔枝蜜教学设计
  • 篇一:荔枝蜜教学设计 <荔枝蜜>教学设计 (一).教学题目:<荔枝蜜> (二).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 (三).教学地点:多媒体教室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 掌握生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3.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构 ...查看


  • [匆匆]教学设计
  • <匆匆>教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自读自悟中懂得时间的来去匆匆. 3.情感与态度目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要 ...查看


  • 人性的弱点]读书笔记
  • <人性的弱点>读书笔记 读了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原名<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uence pepole>,感触很深.由于读得急功近利,很多没来得及消化,于是乎做了这个读书 ...查看


  • [小露珠]课堂教学实录
  • <小露珠>课堂教学实录 教材分析 <小露珠>是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优美的童话.写了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过程以及小动物和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表现了小露珠外表美丽,心灵美丽,赞扬了小露珠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高尚品质 ...查看


  • 五花山教案资料
  •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积累语言. 2.感受五花山美丽,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仿照课文的表现形式,编写几句赞美景色的话.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读出对秋 ...查看


  • 甜甜的泥土教案(2)
  • 教学目的: 1. 体会离异的母亲对儿子的至爱之情: 2. 理解文章结尾的含义: 教学重点及难点: 离异的母亲对儿子的疼爱: 教学设想: 1. 本文是一篇小小说,故事情节简单,所以怎样让学生从简单的故事情节中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疼爱是本文的教学难 ...查看


  • 甜甜的泥土教案 1
  • <甜甜的泥土>教案NO:20 编写人:张必龙 审核人:帖银霞 教学目的: 1. 体会离异的母亲对儿子的至爱之情: 2. 理解文章结尾的含义: 教学重点及难点: 离异的母亲对儿子的疼爱: 教学设想: 1. 本文是一篇小小说,故事情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