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优秀教学设计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理解关键字词;

2、理解文中“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流露出来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

3、比较阅读同类“宴序”文章,理解本序与古人作的“宴序”一类文章的不同之处,领悟李白飘逸潇洒、豪情纵情的诗意。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

李白在《将进酒》中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饮宴赋诗(板书“宴”),自古以来是文人们的一大乐事,何况是在月光也能醉人的“春夜”(板书“春夜”),何况又是在花香四溢的“桃花园”(板书“桃花园”),何况是与自己宴饮的是聪敏多才的“从弟”(板书“从弟”,并提示“从”的读音与含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聚会的场所,一起来品读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二、诗人李白简介:(学生介绍,教师小结。)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诗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有《李太白集》传世。

三、解题:

1、题目信息:

题目点出了时间(春夜)、地点(桃花园)、人物(李白和诸从弟)、事件(聚宴)。看题目就知道文章的基本内容:某个春夜我李白和各位堂弟在桃花园宴游,并为之作序。

2、序:

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它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或“他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还有一种是写在诗歌前面的序,叫“诗序”,多交代所咏故事的有关内容或作诗的缘起。如汉乐府《孔雀东南飞》、白居易的《琵琶行》、姜夔的《扬州慢》,前面都有一段序。另外还有一种“序”称为“宴集序”,“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四、讲解文章字词句,并背诵全文。

良有以(原因)也 :确实 大块(大自然)假我以文章:提供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优良的 善假于物也:借助

始皇默然良久: 很,甚 因求假暂归:假期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良好 久假不归:通“借”

五、本文中运用的典故很多,有的是直取其词,如“逆旅”取自《左传》,“浮生”“大块”出自《庄子》,“羽觞”源于《汉书》。有的是借用其语句,如“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就是直接援引曹丕的《与吴质书》中的话。又有用古人、古事的,如谢惠连之聪敏、谢灵运之擅诗。至于最后的“金谷酒数”则是把石崇金谷园的豪华宴会同他们弟兄的桃园夜集比并起来,随之就会让人联想到王羲之的兰亭修楔事。这样做显然能增添这篇小序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了解盛唐时期文人生活的宝贵资料。简要分析下列语句中使用了什么典故,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1、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庄子•刻意》有“其生若浮,其死若休”的话,故后人常说“浮生”;又《庄子•齐物论》有庄周梦蝶的故事,表达的是:人生变幻无常,就像做梦一样。

2、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惠连,指谢惠连(3977—433),南朝宋文学家,著名诗人谢灵运的堂弟。他才思敏捷,十岁便能作文,工诗赋,深得谢灵运爱赏。世称小谢。谢灵运(385—433),东晋名将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是南朝山水诗派的创始者。这几句是李白夸奖自己的堂弟聪慧,个个都像谢惠连;而自己作诗却赶不上谢灵运。

3、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西晋石崇,官至卫尉卿。豪富甲天下,生活极端奢侈。曾在洛阳金谷涧中宴客赋诗,他写有《金谷诗序》说:“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这几句既表痛饮狂欢之意,又表现诸从弟“雅”的一面。

第2课时

赏析全文:

一、理清文章思路:

这篇小序只有一百二十多字,却比较全面地记叙了游赏的缘由、游赏过程、自然的景物、同游人的情况和思想情绪,其文字的凝练、结构的紧凑和艺术手法的高妙,实在令人惊叹!文章一气呵成,意绪贯通,极自然地形成了两个部分。

第1部分(从“夫天地者”到“序天伦之乐事”)说明了此次春夜宴游桃花园的缘由。 第2部分(从“群季俊秀”到结尾),集中叙述这次桃花园夜宴之乐。

二、精析全文:

1、篇首“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运用了什么修饰手法?说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比喻, 这句话把天地比作旅舍,把光阴比作行人。旅舍是供人临时寄宿的,所以不能久居;行人是来去匆匆的,所以转瞬即逝。这样写的用意说明光阴易逝,人生莫测这一道理。

2、既然光阴易逝,人生莫测,古人是怎样做的?

明确:他们异常珍视生命,爱惜时间,秉烛夜游,及时行乐。

3、作者是否同意古人的观点?

明确:同意。并效法古人,和堂弟们夜宴桃花园。

4、李白有没有直接说明为什么要“夜宴”的原因?

明确:没有直接说明,而是借用古人“秉烛夜游”的原因道出的。

5、“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这两句话是传诵千古的名句,同学们试分析这句话的精妙之处。

明确:只用几个字就体现了春景的特色。“阳”字就把春天形象化,使人身上感到一阵温暖,眼前呈现一片红艳;“烟景”一词将春天由于地气上升,花、柳、山、水,以及其他所有自然景物阳气蒸腾的奇特景象概括出来;“文章”一词则概括了春日花繁叶茂,自然界多姿多彩的美

丽风光。

这两句还把审美客体拟人化。那“阳春”是有情的,它用美丽的“烟景”召唤“我”,那“大块”也是有情的,它把绚烂的“文章”献给“我”,既然如此,作为审美主体的“我”又岂能无情?这样主客体融合无间。

小结第1部分:

第一部分(从“夫天地者”到“序天伦之乐事”),从两个方面说明了此次春夜宴游桃花园的缘由。首先是人生短暂,韶光易逝。文章先以一个“夫”字领起,从抒发个人的感慨入手。作者认为,天地是万物暂时寄身的旅舍,光阴是制造历史的来去匆匆的过客。世间的万物不会永远存在,光阴总在快速地流逝。人活在世上就像梦幻一样漂浮无定,总共能得到多少欢乐呢!所以,他认为古人“秉烛夜游”的行为是很有根据的。这样写的用意是要说明他也有感于光阴易逝,人生莫测,所以想效法古人之秉烛夜游。第二层以一个“况”字衔接下文,是说不止时光的易逝、人生的暂短促使他要夜晚来宴集,况且还有春天的美景在召唤他,大自然提供的繁复、斑斓的形态和色彩在吸引他。所以,他才趁着春夜,在桃花盛开的园林中,与兄弟们团聚,尽享天伦之乐。写到这里,开头那种“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迷惘与感伤已荡然无存了!

6、诗人李白与堂弟们在桃花园夜宴,究竟有哪些可乐之事?

明确:

从兄弟们各个都像谢惠连一样聪敏、多才,能在宴席上主客一同吟诵诗篇,这当然是“乐事”之一!

在宴席上大家不停地寻觅新颖、奇特的话题,纵情适意地高谈阔论,进而转成了辨名析理的清谈,这是“乐事”之二!

他们高兴地观赏盛开的桃花,在月光下不停地传杯递盏,这是“乐事”之三。

文章最后,写大家举杯痛饮,酒酣之后情绪达到高潮,于是就产生了艺术创作的冲动。他们相约一同赋诗抒怀,并决定依照石崇金谷园的旧例,作诗不成者,罚酒三杯,这是“乐事”之四!

我们看到在他们的筵席上,没有清歌曼舞,没有繁管急弦,而只是观花赏月、吟诗论文、说理谈玄,这纯属一场文人墨客的集会,作者成功地展示了一次高雅的精神盛宴!使读者和他们一起得到了一种美的享受!

三、课后题讲解:

1、李白俯仰天地古今,就人与宇宙的关系,发出了“浮生若梦”的慨叹,再转到“秉烛夜游”,用意是什么?为什么虽有“浮生若梦”的慨叹,读起来却并不感到低沉?

明确:

作者一上来先行议论,从感慨人生短暂,世事如梦起笔,说出夜宴的第一条缘由。可是接下来并不是沿着这个调子去进一步抒发悲观、低沉的情绪,而是笔锋一转,说自己想效法古人“秉烛夜游”去追寻人生的欢乐。“秉烛夜游”的典故有两个出处:一是《古诗十九首》中“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的句子。二是曹丕的《与吴质书》中所说:“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李白的文章显然是援用了曹丕的话,他所表达的首先是一种珍惜时间,挚爱生活的情感,同时也流露了他当时仕途不达的郁闷和世事难料的迷惘,并不是醉生梦死地一味追求宴饮享乐,这从下面的文字中就可以看得出来:作者写春天风光之美丽诱人,从而引出春日夜宴桃花园的另一个缘由,并极自然地过渡到记叙与从弟共叙“天伦之乐事”。可见开头的一番笔墨及是作者有意的铺陈,为的是提起下文,突出后面的诸多内容。当然,这由感慨“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到转而去记“乐事”抒“雅怀”的变化,也正和李白的一些诗歌相同,反映着他那旷达、洒脱的性格特点。

2、将本文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进行比较,说说魏晋人与唐人生命观和精神气质的异同,体会李白开朗乐观的性格,对自然、对友情、对生活的珍爱,和纵笔挥洒的才气。

明确: 首先应看到两位作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生活处境之不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写于51岁,会稽内史任上。这时东晋王朝偏安江左已经36年,在士族制度的统治下,社会矛盾重重,当权者无心北伐,只图奢侈享乐。文人士大夫意志消磨殆尽,多崇尚老庄思想,清谈玄理之风极盛。李白的《桃花园序》大致是开元二十一年33岁时所作。当时他虽然求官未得,暂时隐居于安陆,但身处开元盛世,对国家的兴盛、个人的发展都抱有乐观的期望。

《兰亭集序》和《桃花园序》同是记叙春日宴饮之乐,同是欣赏客观的自然风光,同是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但由于时代环境及作家个人身份、年龄的差异,在感情格调上是有所不同的。王羲之感慨的是当时过境迁之后,游赏之乐便成了陈迹,欢乐和生命总是暂短的,必然“终期于尽”,所以发出了“岂不痛哉”“悲夫”的慨叹。而李白则有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他认为正因为人生短暂,才应珍视生命,爱惜光阴,“秉烛夜游”。他觉得美景是春天对自己的恩赐,他感到能和兄弟们一同咏歌、高谈、观花、赏月并举杯畅饮,乃是最大的乐趣!王低沉清幽,李高亢明朗,情调自是不同。

3、背诵默写该文。

四、语言品味

语言凝练是本文的突出特点。文章始终扣住春季、夜晚、桃花园的宴会,毫不偏离。如第二部分,先介绍夜宴参加者的情况,再依次记叙宴席上“咏歌”“高谈”、观花、赏月、飞觞痛饮,以及最后作诗、罚酒的全部活动过程。写了这样多的内容,作者总共才用了寥寥五十几个字,可见其语言之简洁、凝练!他用“烟景”“文章”写尽了春日阳气蒸腾、花繁叶茂的景象。用“坐花”“醉月”描绘出人们为鲜花、明月所陶醉的情形。都做到了形象鲜明,情景融合。文中句式多变,从三言到七言,或长或短,交错运用,而且往往上下两句构成整饬、巧妙的对仗,使这篇散文兼具诗赋的特色。当时安州的马都督曾赞赏李白的文章是“清雄奔放,名章俊句,络绎间起。光明洞澈,句句动人。”(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我们也可以借用来品评这篇小序。

本文中运用的典故很多,有的是直取其词,如“逆旅”取自《左传》,“浮生”“大块”出自《庄子》,“羽觞”源于《汉书》。有的是借用其语句,如“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就是直接援引曹丕的《与吴质书》中的话。又有用古人、古事的,如谢惠连之聪敏、谢灵运之擅诗。至于最后的“金谷酒数”则是把石崇金谷园的豪华宴会同他们弟兄的桃园夜集比并起来,随之就会让人联想到王羲之的兰亭修禊事。这样做显然能增添这篇小序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了解盛唐时期文人生活的宝贵资料。

五、总结:

这是一篇记宴游的小序,是流传甚广的名篇。本文写作的具体时间难以考定,但大致可以知道是开元二十年(732)前后,李白“酒隐安陆”(今湖北安陆)初期所作。李白来到安州住在安陆县西面白兆山的桃花岩下,过着隐逸读书的生活,并以安陆为中心,经常到各地漫游。他曾到过汝海、洛阳,据《(道光)汝州全志》记载:“春日桃园”是汝州“八景”之一。所以有人认为这篇小序写的应是在汝州宴游之事。也有桃花园在安陆白兆山桃花岩下的说法。李白在这一时期常与同宗弟兄来往,写给从弟幼成、令问的诗、文现存有四五篇。序文中所说的从弟应该就是幼成、令问等李白的叔伯兄弟。

板书设计:

光阴易逝 人生莫测

宴游桃花园的缘由。 烟景召唤 大块献给

流光溢彩 天伦之乐

聪敏、多才 吟诵诗篇

桃花园夜宴之乐。 高谈阔论 清言雅语 观赏桃花 频传酒杯 赋诗抒怀 依例罚酒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理解关键字词;

2、理解文中“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流露出来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

3、比较阅读同类“宴序”文章,理解本序与古人作的“宴序”一类文章的不同之处,领悟李白飘逸潇洒、豪情纵情的诗意。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

李白在《将进酒》中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饮宴赋诗(板书“宴”),自古以来是文人们的一大乐事,何况是在月光也能醉人的“春夜”(板书“春夜”),何况又是在花香四溢的“桃花园”(板书“桃花园”),何况是与自己宴饮的是聪敏多才的“从弟”(板书“从弟”,并提示“从”的读音与含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聚会的场所,一起来品读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二、诗人李白简介:(学生介绍,教师小结。)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诗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有《李太白集》传世。

三、解题:

1、题目信息:

题目点出了时间(春夜)、地点(桃花园)、人物(李白和诸从弟)、事件(聚宴)。看题目就知道文章的基本内容:某个春夜我李白和各位堂弟在桃花园宴游,并为之作序。

2、序:

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它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或“他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还有一种是写在诗歌前面的序,叫“诗序”,多交代所咏故事的有关内容或作诗的缘起。如汉乐府《孔雀东南飞》、白居易的《琵琶行》、姜夔的《扬州慢》,前面都有一段序。另外还有一种“序”称为“宴集序”,“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四、讲解文章字词句,并背诵全文。

良有以(原因)也 :确实 大块(大自然)假我以文章:提供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优良的 善假于物也:借助

始皇默然良久: 很,甚 因求假暂归:假期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良好 久假不归:通“借”

五、本文中运用的典故很多,有的是直取其词,如“逆旅”取自《左传》,“浮生”“大块”出自《庄子》,“羽觞”源于《汉书》。有的是借用其语句,如“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就是直接援引曹丕的《与吴质书》中的话。又有用古人、古事的,如谢惠连之聪敏、谢灵运之擅诗。至于最后的“金谷酒数”则是把石崇金谷园的豪华宴会同他们弟兄的桃园夜集比并起来,随之就会让人联想到王羲之的兰亭修楔事。这样做显然能增添这篇小序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了解盛唐时期文人生活的宝贵资料。简要分析下列语句中使用了什么典故,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1、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庄子•刻意》有“其生若浮,其死若休”的话,故后人常说“浮生”;又《庄子•齐物论》有庄周梦蝶的故事,表达的是:人生变幻无常,就像做梦一样。

2、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惠连,指谢惠连(3977—433),南朝宋文学家,著名诗人谢灵运的堂弟。他才思敏捷,十岁便能作文,工诗赋,深得谢灵运爱赏。世称小谢。谢灵运(385—433),东晋名将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是南朝山水诗派的创始者。这几句是李白夸奖自己的堂弟聪慧,个个都像谢惠连;而自己作诗却赶不上谢灵运。

3、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西晋石崇,官至卫尉卿。豪富甲天下,生活极端奢侈。曾在洛阳金谷涧中宴客赋诗,他写有《金谷诗序》说:“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这几句既表痛饮狂欢之意,又表现诸从弟“雅”的一面。

第2课时

赏析全文:

一、理清文章思路:

这篇小序只有一百二十多字,却比较全面地记叙了游赏的缘由、游赏过程、自然的景物、同游人的情况和思想情绪,其文字的凝练、结构的紧凑和艺术手法的高妙,实在令人惊叹!文章一气呵成,意绪贯通,极自然地形成了两个部分。

第1部分(从“夫天地者”到“序天伦之乐事”)说明了此次春夜宴游桃花园的缘由。 第2部分(从“群季俊秀”到结尾),集中叙述这次桃花园夜宴之乐。

二、精析全文:

1、篇首“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运用了什么修饰手法?说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比喻, 这句话把天地比作旅舍,把光阴比作行人。旅舍是供人临时寄宿的,所以不能久居;行人是来去匆匆的,所以转瞬即逝。这样写的用意说明光阴易逝,人生莫测这一道理。

2、既然光阴易逝,人生莫测,古人是怎样做的?

明确:他们异常珍视生命,爱惜时间,秉烛夜游,及时行乐。

3、作者是否同意古人的观点?

明确:同意。并效法古人,和堂弟们夜宴桃花园。

4、李白有没有直接说明为什么要“夜宴”的原因?

明确:没有直接说明,而是借用古人“秉烛夜游”的原因道出的。

5、“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这两句话是传诵千古的名句,同学们试分析这句话的精妙之处。

明确:只用几个字就体现了春景的特色。“阳”字就把春天形象化,使人身上感到一阵温暖,眼前呈现一片红艳;“烟景”一词将春天由于地气上升,花、柳、山、水,以及其他所有自然景物阳气蒸腾的奇特景象概括出来;“文章”一词则概括了春日花繁叶茂,自然界多姿多彩的美

丽风光。

这两句还把审美客体拟人化。那“阳春”是有情的,它用美丽的“烟景”召唤“我”,那“大块”也是有情的,它把绚烂的“文章”献给“我”,既然如此,作为审美主体的“我”又岂能无情?这样主客体融合无间。

小结第1部分:

第一部分(从“夫天地者”到“序天伦之乐事”),从两个方面说明了此次春夜宴游桃花园的缘由。首先是人生短暂,韶光易逝。文章先以一个“夫”字领起,从抒发个人的感慨入手。作者认为,天地是万物暂时寄身的旅舍,光阴是制造历史的来去匆匆的过客。世间的万物不会永远存在,光阴总在快速地流逝。人活在世上就像梦幻一样漂浮无定,总共能得到多少欢乐呢!所以,他认为古人“秉烛夜游”的行为是很有根据的。这样写的用意是要说明他也有感于光阴易逝,人生莫测,所以想效法古人之秉烛夜游。第二层以一个“况”字衔接下文,是说不止时光的易逝、人生的暂短促使他要夜晚来宴集,况且还有春天的美景在召唤他,大自然提供的繁复、斑斓的形态和色彩在吸引他。所以,他才趁着春夜,在桃花盛开的园林中,与兄弟们团聚,尽享天伦之乐。写到这里,开头那种“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迷惘与感伤已荡然无存了!

6、诗人李白与堂弟们在桃花园夜宴,究竟有哪些可乐之事?

明确:

从兄弟们各个都像谢惠连一样聪敏、多才,能在宴席上主客一同吟诵诗篇,这当然是“乐事”之一!

在宴席上大家不停地寻觅新颖、奇特的话题,纵情适意地高谈阔论,进而转成了辨名析理的清谈,这是“乐事”之二!

他们高兴地观赏盛开的桃花,在月光下不停地传杯递盏,这是“乐事”之三。

文章最后,写大家举杯痛饮,酒酣之后情绪达到高潮,于是就产生了艺术创作的冲动。他们相约一同赋诗抒怀,并决定依照石崇金谷园的旧例,作诗不成者,罚酒三杯,这是“乐事”之四!

我们看到在他们的筵席上,没有清歌曼舞,没有繁管急弦,而只是观花赏月、吟诗论文、说理谈玄,这纯属一场文人墨客的集会,作者成功地展示了一次高雅的精神盛宴!使读者和他们一起得到了一种美的享受!

三、课后题讲解:

1、李白俯仰天地古今,就人与宇宙的关系,发出了“浮生若梦”的慨叹,再转到“秉烛夜游”,用意是什么?为什么虽有“浮生若梦”的慨叹,读起来却并不感到低沉?

明确:

作者一上来先行议论,从感慨人生短暂,世事如梦起笔,说出夜宴的第一条缘由。可是接下来并不是沿着这个调子去进一步抒发悲观、低沉的情绪,而是笔锋一转,说自己想效法古人“秉烛夜游”去追寻人生的欢乐。“秉烛夜游”的典故有两个出处:一是《古诗十九首》中“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的句子。二是曹丕的《与吴质书》中所说:“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李白的文章显然是援用了曹丕的话,他所表达的首先是一种珍惜时间,挚爱生活的情感,同时也流露了他当时仕途不达的郁闷和世事难料的迷惘,并不是醉生梦死地一味追求宴饮享乐,这从下面的文字中就可以看得出来:作者写春天风光之美丽诱人,从而引出春日夜宴桃花园的另一个缘由,并极自然地过渡到记叙与从弟共叙“天伦之乐事”。可见开头的一番笔墨及是作者有意的铺陈,为的是提起下文,突出后面的诸多内容。当然,这由感慨“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到转而去记“乐事”抒“雅怀”的变化,也正和李白的一些诗歌相同,反映着他那旷达、洒脱的性格特点。

2、将本文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进行比较,说说魏晋人与唐人生命观和精神气质的异同,体会李白开朗乐观的性格,对自然、对友情、对生活的珍爱,和纵笔挥洒的才气。

明确: 首先应看到两位作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生活处境之不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写于51岁,会稽内史任上。这时东晋王朝偏安江左已经36年,在士族制度的统治下,社会矛盾重重,当权者无心北伐,只图奢侈享乐。文人士大夫意志消磨殆尽,多崇尚老庄思想,清谈玄理之风极盛。李白的《桃花园序》大致是开元二十一年33岁时所作。当时他虽然求官未得,暂时隐居于安陆,但身处开元盛世,对国家的兴盛、个人的发展都抱有乐观的期望。

《兰亭集序》和《桃花园序》同是记叙春日宴饮之乐,同是欣赏客观的自然风光,同是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但由于时代环境及作家个人身份、年龄的差异,在感情格调上是有所不同的。王羲之感慨的是当时过境迁之后,游赏之乐便成了陈迹,欢乐和生命总是暂短的,必然“终期于尽”,所以发出了“岂不痛哉”“悲夫”的慨叹。而李白则有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他认为正因为人生短暂,才应珍视生命,爱惜光阴,“秉烛夜游”。他觉得美景是春天对自己的恩赐,他感到能和兄弟们一同咏歌、高谈、观花、赏月并举杯畅饮,乃是最大的乐趣!王低沉清幽,李高亢明朗,情调自是不同。

3、背诵默写该文。

四、语言品味

语言凝练是本文的突出特点。文章始终扣住春季、夜晚、桃花园的宴会,毫不偏离。如第二部分,先介绍夜宴参加者的情况,再依次记叙宴席上“咏歌”“高谈”、观花、赏月、飞觞痛饮,以及最后作诗、罚酒的全部活动过程。写了这样多的内容,作者总共才用了寥寥五十几个字,可见其语言之简洁、凝练!他用“烟景”“文章”写尽了春日阳气蒸腾、花繁叶茂的景象。用“坐花”“醉月”描绘出人们为鲜花、明月所陶醉的情形。都做到了形象鲜明,情景融合。文中句式多变,从三言到七言,或长或短,交错运用,而且往往上下两句构成整饬、巧妙的对仗,使这篇散文兼具诗赋的特色。当时安州的马都督曾赞赏李白的文章是“清雄奔放,名章俊句,络绎间起。光明洞澈,句句动人。”(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我们也可以借用来品评这篇小序。

本文中运用的典故很多,有的是直取其词,如“逆旅”取自《左传》,“浮生”“大块”出自《庄子》,“羽觞”源于《汉书》。有的是借用其语句,如“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就是直接援引曹丕的《与吴质书》中的话。又有用古人、古事的,如谢惠连之聪敏、谢灵运之擅诗。至于最后的“金谷酒数”则是把石崇金谷园的豪华宴会同他们弟兄的桃园夜集比并起来,随之就会让人联想到王羲之的兰亭修禊事。这样做显然能增添这篇小序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了解盛唐时期文人生活的宝贵资料。

五、总结:

这是一篇记宴游的小序,是流传甚广的名篇。本文写作的具体时间难以考定,但大致可以知道是开元二十年(732)前后,李白“酒隐安陆”(今湖北安陆)初期所作。李白来到安州住在安陆县西面白兆山的桃花岩下,过着隐逸读书的生活,并以安陆为中心,经常到各地漫游。他曾到过汝海、洛阳,据《(道光)汝州全志》记载:“春日桃园”是汝州“八景”之一。所以有人认为这篇小序写的应是在汝州宴游之事。也有桃花园在安陆白兆山桃花岩下的说法。李白在这一时期常与同宗弟兄来往,写给从弟幼成、令问的诗、文现存有四五篇。序文中所说的从弟应该就是幼成、令问等李白的叔伯兄弟。

板书设计:

光阴易逝 人生莫测

宴游桃花园的缘由。 烟景召唤 大块献给

流光溢彩 天伦之乐

聪敏、多才 吟诵诗篇

桃花园夜宴之乐。 高谈阔论 清言雅语 观赏桃花 频传酒杯 赋诗抒怀 依例罚酒


相关文章

  • 高二语文春夜宴诸从弟桃园序
  •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理解关键字词: 2.理解文中"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流露出来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 3.比较阅读同类"宴序"文章,理解本序与古人作的"宴 ...查看


  • 春夜宴桃李园序赏析
  • 春夜宴桃李园序(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①:光阴者,百代之过客②.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③?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④.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⑤.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⑥.群季俊秀,皆为惠连⑦:吾人咏歌,独惭康 ...查看


  • 四年级传统文化备课教案
  • 四年级传统文化备课教案 第一单元 经典驿站 唐诗 1.南园十三首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贺及其<南园十三首>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 ...查看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默写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名句默写 1. ,思公子兮未敢言.(屈原<湘夫人>) 2.帝子降兮北渚, . ,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 3.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拟行路难>) 4. ...查看


  •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2
  • 传 统 文 王 西 川 小 学 化 教 案 王 洪 山 2014 年 2 月 经典驿站 唐诗 .南园十三首 授课时间:2014.2 .4 日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贺及其<南园十三首>的原文 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 ...查看


  • [优秀作文]韩熙载
  • 美术教案-中国古代人物画 一. 教学目标 1.借助现代教育媒体,从"审美教育"."理论知识掌握"."欣赏能力提高"几方面制定教学目标,制作教学课件,努力使视.听.练有机地组成一个既 ...查看


  • 高考语文名句默写6
  • 高考语文名句默写6 1.(1)子曰:"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而由人乎哉?(<论语>) (2).(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3) ,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张若虚<春江花月 ...查看


  • 夜宴娱乐前期策划方案
  • 我们的目标:击败舞阳娱乐同类型对手.成为舞阳地区最有人气的夜店品牌之一. 当前任务: 1. 确定市场定位,确定目标消费人群. 2. 制作企业形象DM单页或宣传册.(已经开始) 3. 组建于挖掘舞阳场经验丰富的夜场专职营销人员. 4. 招募近 ...查看


  • 古代诗歌散文名句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名句默写 1.回眸一笑百媚生,(白居易<长恨歌>) 2.酌酒以自宽,(鲍照<拟行路难>) 3.,两朝开济老臣心.满襟.(杜甫<蜀相>) 4..(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