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信息管理任务02_
1、 单选
BDCDC DDBDB
2、 多选
ABCD ABC AC ACD ABD
3、 判断
对对错对错
信息技术与信息管理任务02_
1、 单选
DCDCD BBBAD
2、 多选
ABC AC ACD
3、 判断
错 错 错 错 对 错 对
信息技术与信息管理任务04
1、 填空题
可靠性、即时性
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
初步调查 详细调查
测试需求分析阶段评估与关闭阶段
结构设计、交互设计、视觉设计
2、 名词
答:也称功能测试,它是通过测试来检测每个功能是否都能正常使用。在测试中,把程序看作一个不能打开的黑盒子,在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和内部特性的情况下,在程序接口进行测试,它只检查程序功能是否按照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使用,程序是否能适当地接收输入数据而产生正确的输出信息。
答: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
答: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商务活动;也可理解为在互联网(Internet)、企业内部网(Intranet)和增值网(VAN,Value Added Network)上以电子交易方式进行交易活动和相关服务的活动,是传统商业活动各环节的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
答:(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拓展和维护的系统。
3、 简答
答:分布式系统与集中式系统相比具有以下一些优点:
(1)经济:随着微处理机技术的发展,现在人们只需花不多的钱就能买到一个CPU芯片。分布式系统通常就是在一个系统中使用集中在一起的大量廉价CPU,可以得到比单个大型集中式系统好的多的性能价格比。
(2)快速:分布式系统由于使用了并行处理技术,因此它总的计算能力比单个的大型集中式系统强很多。
(3)可靠:分布式系统中工作负载都是分散在多台机器上,单个机器故障只会使一台机器停机,而不会影响其他机器,从而获得很高的可靠性。在系统中多台机器同时出现故障的概率是很低的,理想情况下,某一时刻如果有5%的计算机出现故障,系统仍能继续工作。因此对于关键性的应用,一般都采用分布式系统来获得高可靠性。
(4)易扩充:分布式系统允许系统在需求增长时逐渐进行扩充。因此在分布式系统组成后,可以方便地添加若干台计算机,既不用修改软件,也不用另行设计硬件。
(5)数据共享:允许多个用户访问一个公共的数据库。例如,机票预定系统中的每个售票员需要访问航班及座位信息,如果将航班及座位信息数据库给他们每人备份一个,其实是无法工作的,因为他们不知其他人已经卖了哪些座位,所以计算机必须互连。而互连本身就产生了分布式系统。
(6)设备共享:共享并不局限于数据,有些昂贵的外围设备,如彩色激光打印机、照相排版机和大型存储设备等,都允许多个用户共享。
(7)通信:使人们之间的通信变得更加容易,如通过电子邮件。
(8)灵活性:分布式系统中将多台计算机连在一起,可以使工作能够在最合适的计算机上完成,可以使用最有效的方式将工作负荷分配到可用的机器上,即使某些计算机失效也可以使其工作在其他计算机上得到补偿。
尽管分布式系统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缺点。首先是软件问题。分布式系统需要与集中式系统完全不同的软件,特别是系统所需要的分布式操作系统才刚刚出现。其次是通信网络问题。由于网络会损失信息,因此需要专门的软件进行恢复,当网络出现过载时也必须对它进行改造替换或加入另外的网络扩容,这些都将会抵消通过建立分布式系统所获得的大部分优势。另外,数据易于共享也存在安全问题,容易造成对保密数据的访问。尽管存在这些潜在的问题,大家还是认为分布式系统的优点多于缺点,并且普遍认为分布式系统在未来几年中会越来越重要。
答:1.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在调查时,调查者应该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了解事实本身,必须无条件地尊重事实,如实记录、收集、分析和运用材料。调查者在实施调查计划时,对调查对象不抱任何成见,收集资料不带主观倾向,对客观事实不能有任何一点增减或歪曲,这就是教育调查中必须遵循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是从事调查研究最基本的一条原则。 2.实证性原则。实证性原则指调查研究的结论及与此相联系的所有观点,都必须为真实、可行的资料所充分支持。在调查研究中贯彻实证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一要调查报告以资料、数据为依据,观点、意见、建议等不能凭空臆想。二要调查所产生的结论既来自于调查材料,真实可行,又要避免以偏概全,以局部的、零散的材料说明总体、全面的情况。三要尽量用定量资料说明观点。在调查过程中要坚持对调查材料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在进行具体操作时,不能使用“也许”、“大概”、“差不多”等词句。只有坚持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调查研究和分析,才能真实、具体地反映现象。 3.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指调查任何教育教学客观现象,都要从系统整体性出发。调查研究不是就事论事,而是把事物放在一个系统内,从整体来分析。遵循调查研究的系统性原则,主要要求是:①调查研究应从系统的整体目标出发;系统的边界要确定清晰;③要善于把一个系统分解为若干要素;④调查研究中要充分注意到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有机联系,认识系统与系统之间,子系统与大系统之间
的关系。 4.多向性原则。多向性原则是指调查者在调查中,应该多角度、多侧面去获得有关的材料,即进行全面调查,注意横向与纵向,宏观与微观,多因素与个别因素的结合,使调查既是全面的又有代表性。教育调查的对象是干部、教师、学生、家长等,都是活生生的人,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在进行调查研究时,不仅要注意了解对象以往的特点,也要调查他们新产生的特点,了解他们的发展趋势。 5.灵活性原则。在教育调查过程中,由于教育现象的复杂性,如调查对象的地位、职业、年龄、性别等等的不同,或者调查题目、调查方法手段的不同,因而一定要适应情况的变化,注意灵活性,根据调查对象的特点,灵活对待,随时调整,以保证取得可信的调查材料。
答: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可以分成如下四个阶段: 1、系统规划 这是管理信息系统的起始阶段。以计算机为主要手段的管理信息系统是其所在组织的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它的新建、改建或扩建服从于组织的整体目标和管理决策活动的需要。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组织的整体目标和发展战略,确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明确组织总的信息需求,制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总计划,其中包括确定拟建系统的总体目标、功能、大致规模和粗略估计所需资源,并根据需求的轻、重、缓、急及资源和应用环境的约束,把规划的系统建设内容分解成若干开发项目,以分期分批进行系统开发。 2、系统开发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根据系统规划阶段确定的拟建系统总体方案和开发项目的安排,分期分批进行系统开发。这是系统建设中工作任务最为繁重的阶段。每一个项目的开发工作包括系统调查和系统开发的可能性研究、系统逻辑模型的建立、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转换和系统评价等工作。 3、系统运行与维护 每个系统开发项目完成后即投人应用,进入正常运行和维护阶段。
一般说来,这是系统生命周期中历史最久的阶段,也是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其功能,获得效益的阶段。科学的组织与管理是系统正常运行,充分发挥其效益的必要条件,而及时、完善的系统维护是系统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 系统维护可以分为纠错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和预防性维护。 纠错性维护是指对系统进行定期的和随机的检修,纠正运行阶段暴露的错误,排除故障,消除隐患,更新易损部件,刷新各部分的软件和数据存储,保障系统按预定要求完成各项工作。 适应性维护是指由于管理环境与技术环境的变化,系统中某些部分的工作内容与方式已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因而影响系统预定功能的实现。故需对这些部分进行适当的调整、修改,以满足管理工作的需要。 完善性维护是指用户对系统提出了某些新的信息需求,因而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修改、扩充,完善系统的功能,以满足用户新的信息需求。 预防性维护是对预防系统可能发生的变化或受到的冲击而采取的维护措施。 4、系统更新 现代组织面临的内、外环境不断变化,组织的目标、战略和信息需求也必须与环境的变化相适应。可是管理信息系统的维护工作只限于通过小范围内局部调整来适应变化不很显著的情况。当现有系统或系统的某些主要部分已经不能通过维护来适应环境和用户信息需求的变化时,或者用维护的办法在原有系统上进行调整已不经济时,则整个管理信息系统或某个子系统就要淘汰,新的系统建设工作或项目开发工作便随之开始。
4、 论述
答:一、开发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有两种策略:“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
1、有些组织在没有制定总体规划的情况下,出于某一部门的要求,就开始项目开发,这就是“自下而上”,这种策略从现行系统的业务状况出发,先实现一个个具体的功能,逐步地由低级到高级建立整个MIS。因为任何一个MIS的基本功能键是数据处理,所以“自下而上”方法首先从研制各项数据处理应用开始,然后根据需要逐步增加有关计划,控制和决策方面的功能。显然,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采用“自下而上”的策略设计信息系统可以避免大规模系统可能出现的运行不协调的危险,但缺点是不能象想象那样完整周密,由于事先没有从整个系统出发充分考虑到情况的发展和变化,随着系统的进展,往往需要重新设计许多模块。
2、“自上而下”的策略强调由全面到局部,由长远到近期,从上到下,从探索研制合理的信息流出发,设计出适合于这种信息流的信息系统。这种策略从整体上协调和规划,要求很强
的逻辑性,因而难度较大,但这是一种更为重要的策略,因为整体性是系统的基本特性,虽然一个系统由许多子系统构成,但它们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3、通常,“自下而上”策略用于小型系统的设计,它适用于对系统开发工作缺乏实际经验的情况,而“自上而下”法则适用于大型系统的设计。在实践中,往往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即一方面采用“自上而下”定义整个系统,另一方面,采用“自下而上”逐步开发,也就是“自上而下地总体规划,自下而上地应用开发”,这是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的正确策略。
二、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应用项目的基本方法:
用工程的方法开发MIS的具体方法很多,归纳起来可以分为生命周期法和原型法两大类。
1、原型法的基本思想是在识别用户最基本需求基础上,先开发一个初始的原型系统,然后通过使用原型系统,开发者与用户交换意见,反复修改和扩充原型,直到形成最终系统。
2、生命周期法,就是按照MIS生命周期的概念严格地按照系统生命周期的各个过程和步骤去开发系统。生命周期法的开发思想:在用户提出了开发新系统的要求后,首先是对开发新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可行性分析。只有当可行性分析确认可以开发项目以后才可对原系统进行详细调查,进行数据分析和功能分析,完成新系统的逻辑设计。最后写出系统分析报告,送交用户单位领导审核和批准。以上是系统分析阶段,下一步是以完成系统物理设计为主要工作内容的系统设计阶段。同样地,系统设计阶段的成果也要经过领导审核,然后才可进入系统实施阶段,即开始编写和调试程序,完成技术文件,做好系统转换、系统运行和系统评价等工作。
3、对于大系统或系统开发缺乏经验的情况,采用生命周期法可以立足全局,步步为营,减少返工,有利于提高开发质量,加快工程进度。否则,急于求成,盲目设计,必将付出高昂代价,甚至以失败而告终。
信息技术与信息管理任务01
1、 单选
CABDA ACADD
2、 多选
ABC CD ABCD AC BCD
3、 判断
对 对 错 对 对
信息技术与信息管理任务02_
1、 单选
BDCDC DDBDB
2、 多选
ABCD ABC AC ACD ABD
3、 判断
对对错对错
信息技术与信息管理任务02_
1、 单选
DCDCD BBBAD
2、 多选
ABC AC ACD
3、 判断
错 错 错 错 对 错 对
信息技术与信息管理任务04
1、 填空题
可靠性、即时性
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
初步调查 详细调查
测试需求分析阶段评估与关闭阶段
结构设计、交互设计、视觉设计
2、 名词
答:也称功能测试,它是通过测试来检测每个功能是否都能正常使用。在测试中,把程序看作一个不能打开的黑盒子,在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和内部特性的情况下,在程序接口进行测试,它只检查程序功能是否按照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使用,程序是否能适当地接收输入数据而产生正确的输出信息。
答: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
答: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商务活动;也可理解为在互联网(Internet)、企业内部网(Intranet)和增值网(VAN,Value Added Network)上以电子交易方式进行交易活动和相关服务的活动,是传统商业活动各环节的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
答:(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拓展和维护的系统。
3、 简答
答:分布式系统与集中式系统相比具有以下一些优点:
(1)经济:随着微处理机技术的发展,现在人们只需花不多的钱就能买到一个CPU芯片。分布式系统通常就是在一个系统中使用集中在一起的大量廉价CPU,可以得到比单个大型集中式系统好的多的性能价格比。
(2)快速:分布式系统由于使用了并行处理技术,因此它总的计算能力比单个的大型集中式系统强很多。
(3)可靠:分布式系统中工作负载都是分散在多台机器上,单个机器故障只会使一台机器停机,而不会影响其他机器,从而获得很高的可靠性。在系统中多台机器同时出现故障的概率是很低的,理想情况下,某一时刻如果有5%的计算机出现故障,系统仍能继续工作。因此对于关键性的应用,一般都采用分布式系统来获得高可靠性。
(4)易扩充:分布式系统允许系统在需求增长时逐渐进行扩充。因此在分布式系统组成后,可以方便地添加若干台计算机,既不用修改软件,也不用另行设计硬件。
(5)数据共享:允许多个用户访问一个公共的数据库。例如,机票预定系统中的每个售票员需要访问航班及座位信息,如果将航班及座位信息数据库给他们每人备份一个,其实是无法工作的,因为他们不知其他人已经卖了哪些座位,所以计算机必须互连。而互连本身就产生了分布式系统。
(6)设备共享:共享并不局限于数据,有些昂贵的外围设备,如彩色激光打印机、照相排版机和大型存储设备等,都允许多个用户共享。
(7)通信:使人们之间的通信变得更加容易,如通过电子邮件。
(8)灵活性:分布式系统中将多台计算机连在一起,可以使工作能够在最合适的计算机上完成,可以使用最有效的方式将工作负荷分配到可用的机器上,即使某些计算机失效也可以使其工作在其他计算机上得到补偿。
尽管分布式系统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缺点。首先是软件问题。分布式系统需要与集中式系统完全不同的软件,特别是系统所需要的分布式操作系统才刚刚出现。其次是通信网络问题。由于网络会损失信息,因此需要专门的软件进行恢复,当网络出现过载时也必须对它进行改造替换或加入另外的网络扩容,这些都将会抵消通过建立分布式系统所获得的大部分优势。另外,数据易于共享也存在安全问题,容易造成对保密数据的访问。尽管存在这些潜在的问题,大家还是认为分布式系统的优点多于缺点,并且普遍认为分布式系统在未来几年中会越来越重要。
答:1.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在调查时,调查者应该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了解事实本身,必须无条件地尊重事实,如实记录、收集、分析和运用材料。调查者在实施调查计划时,对调查对象不抱任何成见,收集资料不带主观倾向,对客观事实不能有任何一点增减或歪曲,这就是教育调查中必须遵循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是从事调查研究最基本的一条原则。 2.实证性原则。实证性原则指调查研究的结论及与此相联系的所有观点,都必须为真实、可行的资料所充分支持。在调查研究中贯彻实证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一要调查报告以资料、数据为依据,观点、意见、建议等不能凭空臆想。二要调查所产生的结论既来自于调查材料,真实可行,又要避免以偏概全,以局部的、零散的材料说明总体、全面的情况。三要尽量用定量资料说明观点。在调查过程中要坚持对调查材料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在进行具体操作时,不能使用“也许”、“大概”、“差不多”等词句。只有坚持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调查研究和分析,才能真实、具体地反映现象。 3.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指调查任何教育教学客观现象,都要从系统整体性出发。调查研究不是就事论事,而是把事物放在一个系统内,从整体来分析。遵循调查研究的系统性原则,主要要求是:①调查研究应从系统的整体目标出发;系统的边界要确定清晰;③要善于把一个系统分解为若干要素;④调查研究中要充分注意到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有机联系,认识系统与系统之间,子系统与大系统之间
的关系。 4.多向性原则。多向性原则是指调查者在调查中,应该多角度、多侧面去获得有关的材料,即进行全面调查,注意横向与纵向,宏观与微观,多因素与个别因素的结合,使调查既是全面的又有代表性。教育调查的对象是干部、教师、学生、家长等,都是活生生的人,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在进行调查研究时,不仅要注意了解对象以往的特点,也要调查他们新产生的特点,了解他们的发展趋势。 5.灵活性原则。在教育调查过程中,由于教育现象的复杂性,如调查对象的地位、职业、年龄、性别等等的不同,或者调查题目、调查方法手段的不同,因而一定要适应情况的变化,注意灵活性,根据调查对象的特点,灵活对待,随时调整,以保证取得可信的调查材料。
答: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可以分成如下四个阶段: 1、系统规划 这是管理信息系统的起始阶段。以计算机为主要手段的管理信息系统是其所在组织的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它的新建、改建或扩建服从于组织的整体目标和管理决策活动的需要。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组织的整体目标和发展战略,确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明确组织总的信息需求,制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总计划,其中包括确定拟建系统的总体目标、功能、大致规模和粗略估计所需资源,并根据需求的轻、重、缓、急及资源和应用环境的约束,把规划的系统建设内容分解成若干开发项目,以分期分批进行系统开发。 2、系统开发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根据系统规划阶段确定的拟建系统总体方案和开发项目的安排,分期分批进行系统开发。这是系统建设中工作任务最为繁重的阶段。每一个项目的开发工作包括系统调查和系统开发的可能性研究、系统逻辑模型的建立、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转换和系统评价等工作。 3、系统运行与维护 每个系统开发项目完成后即投人应用,进入正常运行和维护阶段。
一般说来,这是系统生命周期中历史最久的阶段,也是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其功能,获得效益的阶段。科学的组织与管理是系统正常运行,充分发挥其效益的必要条件,而及时、完善的系统维护是系统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 系统维护可以分为纠错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和预防性维护。 纠错性维护是指对系统进行定期的和随机的检修,纠正运行阶段暴露的错误,排除故障,消除隐患,更新易损部件,刷新各部分的软件和数据存储,保障系统按预定要求完成各项工作。 适应性维护是指由于管理环境与技术环境的变化,系统中某些部分的工作内容与方式已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因而影响系统预定功能的实现。故需对这些部分进行适当的调整、修改,以满足管理工作的需要。 完善性维护是指用户对系统提出了某些新的信息需求,因而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修改、扩充,完善系统的功能,以满足用户新的信息需求。 预防性维护是对预防系统可能发生的变化或受到的冲击而采取的维护措施。 4、系统更新 现代组织面临的内、外环境不断变化,组织的目标、战略和信息需求也必须与环境的变化相适应。可是管理信息系统的维护工作只限于通过小范围内局部调整来适应变化不很显著的情况。当现有系统或系统的某些主要部分已经不能通过维护来适应环境和用户信息需求的变化时,或者用维护的办法在原有系统上进行调整已不经济时,则整个管理信息系统或某个子系统就要淘汰,新的系统建设工作或项目开发工作便随之开始。
4、 论述
答:一、开发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有两种策略:“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
1、有些组织在没有制定总体规划的情况下,出于某一部门的要求,就开始项目开发,这就是“自下而上”,这种策略从现行系统的业务状况出发,先实现一个个具体的功能,逐步地由低级到高级建立整个MIS。因为任何一个MIS的基本功能键是数据处理,所以“自下而上”方法首先从研制各项数据处理应用开始,然后根据需要逐步增加有关计划,控制和决策方面的功能。显然,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采用“自下而上”的策略设计信息系统可以避免大规模系统可能出现的运行不协调的危险,但缺点是不能象想象那样完整周密,由于事先没有从整个系统出发充分考虑到情况的发展和变化,随着系统的进展,往往需要重新设计许多模块。
2、“自上而下”的策略强调由全面到局部,由长远到近期,从上到下,从探索研制合理的信息流出发,设计出适合于这种信息流的信息系统。这种策略从整体上协调和规划,要求很强
的逻辑性,因而难度较大,但这是一种更为重要的策略,因为整体性是系统的基本特性,虽然一个系统由许多子系统构成,但它们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3、通常,“自下而上”策略用于小型系统的设计,它适用于对系统开发工作缺乏实际经验的情况,而“自上而下”法则适用于大型系统的设计。在实践中,往往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即一方面采用“自上而下”定义整个系统,另一方面,采用“自下而上”逐步开发,也就是“自上而下地总体规划,自下而上地应用开发”,这是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的正确策略。
二、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应用项目的基本方法:
用工程的方法开发MIS的具体方法很多,归纳起来可以分为生命周期法和原型法两大类。
1、原型法的基本思想是在识别用户最基本需求基础上,先开发一个初始的原型系统,然后通过使用原型系统,开发者与用户交换意见,反复修改和扩充原型,直到形成最终系统。
2、生命周期法,就是按照MIS生命周期的概念严格地按照系统生命周期的各个过程和步骤去开发系统。生命周期法的开发思想:在用户提出了开发新系统的要求后,首先是对开发新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可行性分析。只有当可行性分析确认可以开发项目以后才可对原系统进行详细调查,进行数据分析和功能分析,完成新系统的逻辑设计。最后写出系统分析报告,送交用户单位领导审核和批准。以上是系统分析阶段,下一步是以完成系统物理设计为主要工作内容的系统设计阶段。同样地,系统设计阶段的成果也要经过领导审核,然后才可进入系统实施阶段,即开始编写和调试程序,完成技术文件,做好系统转换、系统运行和系统评价等工作。
3、对于大系统或系统开发缺乏经验的情况,采用生命周期法可以立足全局,步步为营,减少返工,有利于提高开发质量,加快工程进度。否则,急于求成,盲目设计,必将付出高昂代价,甚至以失败而告终。
信息技术与信息管理任务01
1、 单选
CABDA ACADD
2、 多选
ABC CD ABCD AC BCD
3、 判断
对 对 错 对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