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评价问题
一、摘要
21世纪以来,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生态文明建设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生态文明,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理论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本文就是通过查询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找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的主要评价指标,并根据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一个评价相对合理的数学模型,并对具有代表性的十个省市生态文明建设进行评价。同时,对生态文明建设相对落后的省市提出改进措施,并利用灰色预测法进行未来几年的评价预测,根据预测结果,提出合理建议。
在问题一中,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根据客观性、相对独立性、代表性以及数据的可得性原则,综合考虑了环境与经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确立了包括人口发展支持系统、资源节约系统、环境保护系统社会经济系统四个子系统,共包含了26个单项指标。
针对问题二,利用层次分析法对问题一中的26个单项指标确定比较矩阵,结合MATLAB求得各项指标对目标层的权重大小,并结合社会关注要点选择其中几个重要的、可行的评价指标,结果显示单位 GDP 能耗,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环保投资占 GDP 比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三废综合利用产值占 GDP 比重,森林覆盖率,R&D 占 GDP 比率八个评价指标较为重要,总权重占到70.66%。在建立模型时,首先考虑到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不能明确地说好与不好。所以我们用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先确立五个评价等级,后又算出各个省(市)相对于各个等级的隶属度,用最大隶属度原则来确定它们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来进行综合评价。后来考虑到指标之间并非完全独立,且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隶属度的确定过于主观,所以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各指标线性组合得到不相关的综合主成分,再计算各省得分。
针对问题三,利用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报告最新数据,我们选取了最具有代表性的北京 、上海、海南、天津、福建、山西、宁夏、贵州、河南、内蒙古等十个省(市),选取问题二中的八个评价指标,确保数据选取都是综合当今经济发展形势的。最后,我们用问题二中的两个评价模型来对十个省(市)进行综合评价,并将两个结果进行对比,从一定程度上来验证模型和结果的可靠性,从侧面反映了第二问中层次分析法的正确性。 针对问题四,根据问题三中的模型结果,对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落后的省(市)提出改进措施,并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指标数据为原始序列,利用第三问的主成分分析模型计算出宁夏近五年的综合评价得分,建立灰色预测模型预测未来几年这些措施实施效果,模型检验中通过编程计算得C =0.2652,P=1,模型精度属于优级别,说明此次预测是比较成功的,最后根据预测结果对落后省市提出建议。
关键字: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 层次分析 主成分分析 灰色预测
二、问题重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态文明越来越重要,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则进一步明确,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因此对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问题1、请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模型,列举现有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指标。
问题2、对现有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指标进行分析,选择其中几个重要的、可行的评价指标,结合经济发展的情况,建立评价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数学模型。
问题3、由于我国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的差异,各省(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各有高低,请利用最新的数据,选取最具有代表性的十个省(市),根据前面建立的数学模型对这十个省(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程度进行评价。
问题4、根据上述评价结果,对生态文明建设相对落后的省(市)提出改进措施,建立数学模型预测未来几年这些措施的实施效果,最后请结合预测的结果给有关部门写一份政策建议(1~2页)。
三、问题分析
3.1 问题1 目前来说,关于如何评价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平这一问题并没有一个公认的理论,这是一个在快速发展但并未完全成熟的问题。生态文明这一概念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它不但与资源、环境等有关,还与人口、社会经济的发展等名密切相关。我们通过在网上、书本中查阅资料、阅读文献,了解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模型,同时也知道了现有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指标有哪些。并将它以图表的形式归类地列举了出来(如表5.1)。
3.2 问题2
由问题1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一系列的评价指标,但以这些指标直接参与综合评价需要处理的数据太多不可避免地会有重复。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现在我国的经济、社会、文化等的发展情况,以及参考一些专家的评价,依据saaty的比例标度表对各个指标进行重要性程度的评判,然后以得到的比较矩阵进行层次分析,最后结果进行排序,选出重要可行的指标。
3.3 问题3
我们首先对全国的省(市)的发展情况以及地理位置、文明程度进行分析比较,选定十个省(市):广东、四川、重庆、北京、上海、西藏、云南、山西、甘肃、宁夏。基于问题2层次分析得到的权重首先建立模糊评价模型,考虑到指标之间并非完全独立,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各指标线性组合得到不相关的综合主成分,再计算各省得分。通过在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上得出的指标的具体数据进行主成
分分析从而对他们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3.4 问题4
通过问题3中我们得出的十个省的综合评价结果,我们选择了最后3个省(市)山西、宁夏、贵州,然后再在国家统计局的官网上找出它们近几年的数据,用MATLAB软件,利用灰色预测的方式,来构建出它们的预测模型。根据所得出的模型来对它们未来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预测,依此来对相关部门提出一些提议。
四、模型假设
(1) 假设各评价指标之间相互独立
(2) 假设在过去一段时间与未来几年并无天灾人祸等的以外情况 (3) 假设各指标的数据都是客观公正的,没有主观臆造的情况 (4) 不考虑各指标数据的时间差异而引起的误差
五、符号说明
A 目标层
生态文明建设评价问题
一、摘要
21世纪以来,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生态文明建设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生态文明,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理论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本文就是通过查询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找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的主要评价指标,并根据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一个评价相对合理的数学模型,并对具有代表性的十个省市生态文明建设进行评价。同时,对生态文明建设相对落后的省市提出改进措施,并利用灰色预测法进行未来几年的评价预测,根据预测结果,提出合理建议。
在问题一中,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根据客观性、相对独立性、代表性以及数据的可得性原则,综合考虑了环境与经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确立了包括人口发展支持系统、资源节约系统、环境保护系统社会经济系统四个子系统,共包含了26个单项指标。
针对问题二,利用层次分析法对问题一中的26个单项指标确定比较矩阵,结合MATLAB求得各项指标对目标层的权重大小,并结合社会关注要点选择其中几个重要的、可行的评价指标,结果显示单位 GDP 能耗,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环保投资占 GDP 比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三废综合利用产值占 GDP 比重,森林覆盖率,R&D 占 GDP 比率八个评价指标较为重要,总权重占到70.66%。在建立模型时,首先考虑到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不能明确地说好与不好。所以我们用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先确立五个评价等级,后又算出各个省(市)相对于各个等级的隶属度,用最大隶属度原则来确定它们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来进行综合评价。后来考虑到指标之间并非完全独立,且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隶属度的确定过于主观,所以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各指标线性组合得到不相关的综合主成分,再计算各省得分。
针对问题三,利用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报告最新数据,我们选取了最具有代表性的北京 、上海、海南、天津、福建、山西、宁夏、贵州、河南、内蒙古等十个省(市),选取问题二中的八个评价指标,确保数据选取都是综合当今经济发展形势的。最后,我们用问题二中的两个评价模型来对十个省(市)进行综合评价,并将两个结果进行对比,从一定程度上来验证模型和结果的可靠性,从侧面反映了第二问中层次分析法的正确性。 针对问题四,根据问题三中的模型结果,对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落后的省(市)提出改进措施,并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指标数据为原始序列,利用第三问的主成分分析模型计算出宁夏近五年的综合评价得分,建立灰色预测模型预测未来几年这些措施实施效果,模型检验中通过编程计算得C =0.2652,P=1,模型精度属于优级别,说明此次预测是比较成功的,最后根据预测结果对落后省市提出建议。
关键字: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 层次分析 主成分分析 灰色预测
二、问题重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态文明越来越重要,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则进一步明确,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因此对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问题1、请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模型,列举现有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指标。
问题2、对现有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指标进行分析,选择其中几个重要的、可行的评价指标,结合经济发展的情况,建立评价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数学模型。
问题3、由于我国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的差异,各省(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各有高低,请利用最新的数据,选取最具有代表性的十个省(市),根据前面建立的数学模型对这十个省(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程度进行评价。
问题4、根据上述评价结果,对生态文明建设相对落后的省(市)提出改进措施,建立数学模型预测未来几年这些措施的实施效果,最后请结合预测的结果给有关部门写一份政策建议(1~2页)。
三、问题分析
3.1 问题1 目前来说,关于如何评价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平这一问题并没有一个公认的理论,这是一个在快速发展但并未完全成熟的问题。生态文明这一概念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它不但与资源、环境等有关,还与人口、社会经济的发展等名密切相关。我们通过在网上、书本中查阅资料、阅读文献,了解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模型,同时也知道了现有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指标有哪些。并将它以图表的形式归类地列举了出来(如表5.1)。
3.2 问题2
由问题1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一系列的评价指标,但以这些指标直接参与综合评价需要处理的数据太多不可避免地会有重复。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现在我国的经济、社会、文化等的发展情况,以及参考一些专家的评价,依据saaty的比例标度表对各个指标进行重要性程度的评判,然后以得到的比较矩阵进行层次分析,最后结果进行排序,选出重要可行的指标。
3.3 问题3
我们首先对全国的省(市)的发展情况以及地理位置、文明程度进行分析比较,选定十个省(市):广东、四川、重庆、北京、上海、西藏、云南、山西、甘肃、宁夏。基于问题2层次分析得到的权重首先建立模糊评价模型,考虑到指标之间并非完全独立,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各指标线性组合得到不相关的综合主成分,再计算各省得分。通过在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上得出的指标的具体数据进行主成
分分析从而对他们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3.4 问题4
通过问题3中我们得出的十个省的综合评价结果,我们选择了最后3个省(市)山西、宁夏、贵州,然后再在国家统计局的官网上找出它们近几年的数据,用MATLAB软件,利用灰色预测的方式,来构建出它们的预测模型。根据所得出的模型来对它们未来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预测,依此来对相关部门提出一些提议。
四、模型假设
(1) 假设各评价指标之间相互独立
(2) 假设在过去一段时间与未来几年并无天灾人祸等的以外情况 (3) 假设各指标的数据都是客观公正的,没有主观臆造的情况 (4) 不考虑各指标数据的时间差异而引起的误差
五、符号说明
A 目标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