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老子对话

子贡曰:"夫三皇五帝之治天下不同,其声名一也。而先生独以为非圣人,如何哉?"

老聃曰:"小子少进!子何以谓不同?"

对曰:"尧授舜、舜授禹,禹用力而汤用兵,文王顺纣而不敢逆、武王逆纣而不肯顺,故曰不同。"

老聃曰:"小子少进!余语汝三皇五帝之治天下:黄帝之治天下使民心一,民有其亲死不哭,而民不为非也;尧之治天下使民心亲,民有为其亲杀其服,而民不为非也;舜之治天下使民心竞,民孕妇十月生子,子生五月而能言不至乎孩而始谁则,人始有伦矣;

禹之治天下使民心变,人有心而兵有顺,杀盗非杀人。自为种,而天下耳是以,天下大骇,儒墨皆起其作,始有伦。而今乎妇女(《文子·老子曰》"鲁以偶人葬而孔子叹"),何言哉!余语汝:三皇五帝之治天下,名曰治之,而乱莫甚焉!三皇之知,上悖日月之明,下睽山川之精,中堕四时之施。其知惨于蛎虿(音差·蝎类)之尾,鲜规之兽!莫得安其性命之情者,而犹自以为圣人,不可耻乎? 其无耻也!"子贡蹴蹴然,立而不安 。

子贡说:"那三皇五帝治理社会的方法虽然不同,却享有同样的名望,而先生你却独自以为他们不是思想能人,是为什么?"

老子说:"小孩子少进谏!你有什么理由说他们治理社会的方法不同?"

子贡答:"尧授权给舜,舜授权给禹;禹用能力得权而汤用战争夺权;文王顺服纣王不敢背逆而武王叛逆纣王而不肯顺服。因此说,他们的方法不同。"

老子说:"小孩子少进谏!我告诉你三皇五帝过去治理社会的情况:黄帝治理社会的时候民心纯朴归一,即便是民众中亲人死了不哭泣,大家也不见怪;尧帝治理社会的时候民心亲爱,既便是民众中有人被亲人杀了,亲人不提大家也不见怪;舜帝治理社会的时候使民心竞争,民妇养胎十个月才生子,子生五个月而能说达不到孩子要求的事是谁出的主意,从此人生命夭析的事出现了;

禹帝治理社会的时候使民心变易,人有了心计而军队就有了服从,认为殊杀盗逆者不算杀人。这些人为的原则生发点,影响了社会传闻定论,造成了社会惊扰。为主人服务的儒士笔墨兴起来了,开始形成"有,之以为利"的伦理。而如今,鲁国妇女要殉夫"偶人葬",你还能说什么!我告诉你:古代三皇五帝治理社会时,名义上说是治理,实际上是祸患无穷。古代三皇的知识,上违反日月自然的光明、下离异山川风土的精华、中懈怠四季时光的实施。他们的知识后果比蝎子尾巴和吃肉的野兽还惨!那些没能安定社会性情和命运的人(按:指孔子等),自称为是社会的思想家,难道不可耻吗?太无耻了!"

子贡听了这一番论理后惊讶而恭敬,立而不安。

如此可见黄帝尧舜时期,民心是何等的亲爱。业力乃至因果之心浅薄之至。

老君: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 若是治病还要分清因果,怕承担因果罪责,又如何能得真善?

若是预言没错,今后中国也将会出现尧舜的盛世,若是各自还在被业力所拘束,因果报应不休,怀恨的依然不能放却,恶疾自然也会困扰社会,如何能叫治世?

我想,该做的当是化解这些业力,因果已经生,如此循环,自然会是报应不停,冤冤相报何时能了?

子贡曰:"夫三皇五帝之治天下不同,其声名一也。而先生独以为非圣人,如何哉?"

老聃曰:"小子少进!子何以谓不同?"

对曰:"尧授舜、舜授禹,禹用力而汤用兵,文王顺纣而不敢逆、武王逆纣而不肯顺,故曰不同。"

老聃曰:"小子少进!余语汝三皇五帝之治天下:黄帝之治天下使民心一,民有其亲死不哭,而民不为非也;尧之治天下使民心亲,民有为其亲杀其服,而民不为非也;舜之治天下使民心竞,民孕妇十月生子,子生五月而能言不至乎孩而始谁则,人始有伦矣;

禹之治天下使民心变,人有心而兵有顺,杀盗非杀人。自为种,而天下耳是以,天下大骇,儒墨皆起其作,始有伦。而今乎妇女(《文子·老子曰》"鲁以偶人葬而孔子叹"),何言哉!余语汝:三皇五帝之治天下,名曰治之,而乱莫甚焉!三皇之知,上悖日月之明,下睽山川之精,中堕四时之施。其知惨于蛎虿(音差·蝎类)之尾,鲜规之兽!莫得安其性命之情者,而犹自以为圣人,不可耻乎? 其无耻也!"子贡蹴蹴然,立而不安 。

子贡说:"那三皇五帝治理社会的方法虽然不同,却享有同样的名望,而先生你却独自以为他们不是思想能人,是为什么?"

老子说:"小孩子少进谏!你有什么理由说他们治理社会的方法不同?"

子贡答:"尧授权给舜,舜授权给禹;禹用能力得权而汤用战争夺权;文王顺服纣王不敢背逆而武王叛逆纣王而不肯顺服。因此说,他们的方法不同。"

老子说:"小孩子少进谏!我告诉你三皇五帝过去治理社会的情况:黄帝治理社会的时候民心纯朴归一,即便是民众中亲人死了不哭泣,大家也不见怪;尧帝治理社会的时候民心亲爱,既便是民众中有人被亲人杀了,亲人不提大家也不见怪;舜帝治理社会的时候使民心竞争,民妇养胎十个月才生子,子生五个月而能说达不到孩子要求的事是谁出的主意,从此人生命夭析的事出现了;

禹帝治理社会的时候使民心变易,人有了心计而军队就有了服从,认为殊杀盗逆者不算杀人。这些人为的原则生发点,影响了社会传闻定论,造成了社会惊扰。为主人服务的儒士笔墨兴起来了,开始形成"有,之以为利"的伦理。而如今,鲁国妇女要殉夫"偶人葬",你还能说什么!我告诉你:古代三皇五帝治理社会时,名义上说是治理,实际上是祸患无穷。古代三皇的知识,上违反日月自然的光明、下离异山川风土的精华、中懈怠四季时光的实施。他们的知识后果比蝎子尾巴和吃肉的野兽还惨!那些没能安定社会性情和命运的人(按:指孔子等),自称为是社会的思想家,难道不可耻吗?太无耻了!"

子贡听了这一番论理后惊讶而恭敬,立而不安。

如此可见黄帝尧舜时期,民心是何等的亲爱。业力乃至因果之心浅薄之至。

老君: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 若是治病还要分清因果,怕承担因果罪责,又如何能得真善?

若是预言没错,今后中国也将会出现尧舜的盛世,若是各自还在被业力所拘束,因果报应不休,怀恨的依然不能放却,恶疾自然也会困扰社会,如何能叫治世?

我想,该做的当是化解这些业力,因果已经生,如此循环,自然会是报应不停,冤冤相报何时能了?


相关文章

  •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孔子与老子>教学设计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侨光中学 林小静 本专题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形成的重大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其中,本课的课标要求为:知道儒 ...查看


  • 孔子拜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孔子拜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孔子拜师(请学生齐读课题) 1.师:孔子年轻的时候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为什么还要去拜师求学呢? 2.他拜谁为师呢?(板书:老子) 二.学习课文二自然段 1.这 ...查看


  • 孔子拜师说课稿
  • <孔子拜师>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7课<孔子拜师>. [教材解读] 这是本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我想到三年级学生学习习惯.阅读习惯正在形成之中,对课文的理 ...查看


  • 17课 孔子拜师 讲课稿
  • 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今天我们就穿越时空隧道,去打开这个门,认识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通过课前查资料,同学们对孔子肯定有一定的了解.(孔子的介绍) 孔子被中国人民称之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那么今天课文将讲述他的什么事情呢? ...查看


  • 三上[孔子拜师]
  • <孔子拜师>教案 教材分析: <孔子拜师>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查看


  •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概况及主要特征
  •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概况及主要特征 引言:古代文学对我们有着很深远的意义,是前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的遗产,是历史上无价的瑰宝.从小<论语>中的语句我们就烂熟于心,但是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诸子散文深深影响后代.从这个兴趣点出发,对于& ...查看


  • 孔子见老子-佛山电视台
  • 孔子见老子 孔子和老子是同时代人,孔子约比老小二十岁,公认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礼,但老子和孔子究竟有过多少交往,则是历史上的悬案. 在庄子一书中,曾虚构了多次老子和孔子的会谈,孔子十七岁时,第一次见到老子,当时孔子以相礼助丧为职业,受到老子的 ...查看


  • 论孔子与老子思想的共通性_黄建陵
  • DOI :10. 16059/j . cn ki . cn43-1008/c . 2009. 08. 022 2009/8 论孔子与老子思想的共通性 黄建陵 李 磊 摘 要:孔子与老子的关系是个古老的课题.长期以来, 学者们关注和讨论的大都 ...查看


  •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的: 1. 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