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请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教师要建立和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而且心理健康应主要靠自己来维护。只有自己才能最好的帮助自己,一切外部的帮助都只能是起到“助人自助”的作用,都只能通过个人的吸收、内化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具体而言,教师应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一) 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
首先,一个人要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必须清醒的看待自己,对自己有现实的知觉,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对自己有恰如其分的评价。就教师而言,要维持自己的身心健康,就必须能正确对待自己,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保持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人的个性的核心,在个性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个体若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则会发展成自尊、自信的良好品格,其潜能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反之,则容易导致自卑、焦虑,其潜能就很难发挥出来。
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就要求个体能保持良好的情绪。积极乐观的情绪,良好的心境,会使人更多的关注自我积极的方面,从而易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消极的情绪、不良的心境会使人更多的关注自我消极的方面,从而易形成消极的自我意识。
要确立良好的自我意识,还必须使现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保持适当的距离。所谓现实的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现状的知觉与评价;而理想的自我则是个体希望自己要成为的样子。个体要能够接受真实的自我,改变对自我的不正确的认知,因为真实的自我蕴藏着创造的潜能和自我实现的潜能。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距离过大的人,凡事都要追求完美,总是会给自己设置过高的、力所不及的目标。因此,不论实际取得了多大的成绩,个体还是会体验到失败和挫折,因此总是陷于自卑和焦虑之中。现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距离适当的人,能够为自己确立适当的、力所能及的目标,故总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不断增强自尊和自信,从而使已有的良好的自我意识更为巩固,而良好的自我意识又能促使个体自
我潜能的发挥,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二) 教师应强化自身的角色意识,认同自己的教师身份
教师的角色意识,是教师个人对社会、团体所规定与期望的教师典型行为系统的认识。它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师提高自身的水准、更好的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责提供了具体的指导。教师对自己的角色认识的越清晰、客观、准确,其活动就越主动和自觉,越能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发展适应角色所需的心理素质,减少心理压力与冲突,提高与角色相适应的能力。社会期望角色与教师实际角色之间常常存在着矛盾。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角色水平总难跟上不断发展的形势要求,因而教师实际角色与社会期望之间总会有差距,于是教师在这方面始终存在内心冲突。另外一个突出的矛盾是教师角色劳动艰辛与待遇偏低的矛盾,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这一矛盾更加突出,虽然八十年代以后,教师的待遇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横向相比,教师的收入并没有什么增长,甚至反而显得更少了,于是导致冲突加剧。在日益现代化的社会中,教师要改善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条件,较其他很多行业的职工更慢、更难,自然心理易处于不平衡的状态。教师本人应及时调整自己的这种不平衡的心理状态,正确认识教师角色,努力提高自己的角色意识。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加以弥补,同时也不能对自己有过高的期望。
(三)、教师应树立正确合理的价值信念
有时侯人内心的冲突是由于自身所持的观念不正确造成的。不正确的观念会导致不恰当的行为,进而造成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如有的教师认为“我在课堂上把知识教授给学生了,学生就应该学会”。持有这种观念的教师往往在学生没学会时非常气愤。而事实上,由于主客观原因,不可能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进度都是一样的。因此,教师如果了解了学生认知上的差异,就会持宽容的态度,并采取适当的方法,帮助每一个学生取得进步。
那么,有那些不合理的信念会使人产生不恰当的行为呢?艾里斯认为,有11种不合理的信念会使人产生困扰,甚至诱发神经症。它们是:(1)每一个人绝对要获得周围每一个人,尤其是生活中重要他人的喜爱;(2)个人是否有价值,
在于他是否全能,是否在人生各个方面都有成就;(3)世上有些人很邪恶、可憎,故应对他们进行严厉的惩罚;(4)事情不如意是非常可怕的、悲惨的;(5)对人生中的责任和困难,逃避更省事些;(6)人的不快是由外在因素造成的,所以人是无法控制自己的痛苦和困扰的;(7)对于危险和可怕的事物,人应非常担心,要不断的去关注,随时注意它们会不会发生;(8)一个人的行为完全取决于过去的经历,这是不可变更的事实;(9)一个人总要依赖他人,同时也要依附于一个比自己强有力的人;(10)一个人应关心他人的问题,也应为他人的问题悲伤难过;(11)人生中的每一个问题,总会有一个精确的答案,若得不到合理的答案则会很痛苦。以上这11种不合理的观念是形成神经症的根源,应予剔除,这样才能为自己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保持心理健康。
(四)调节自身心理冲突和自身情绪。
生活中充满选择,人在面临多种选择的时候往往会陷于认知失调的冲突中,而且大多是多重趋避式冲突,即做出某种选择便意味着失去其他机会,有时由于无法权衡某种选择所带来的利弊得失,就会陷入严重的心理冲突之中。这种心理冲突如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使身心处于应激状态,危害心理健康。因此要及时化解心理冲突,这要求教师能够清晰认识到自己的心理冲突是什么,其原因何在,然后做出比较恰当的取舍,这时教师应有做出选择的勇气,虽然有时做出选择也会失去一些重要的东西,但既然是自己深思熟虑后做出的选择,也不应患得患失,瞻前顾后。
对于日常生活中种种小挫折所引起的不良情绪,也应及时加以疏导,否则,如果压抑在心中会造成极大的心理困扰,并使人无法找到其根源。疏导的方法可以是向亲朋、同事倾诉,缓解不良情绪所带来的心理压力,也可以是把心理压力事件写出来等等。对于愤怒情绪,要控制自己,不能随意发泄,因为这样做可能伤害他人,带来诸多不良后果,事后又可能愧疚不安。如有的教师在工作中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一时性急打骂学生,甚至失手打伤学生,造成这些事件发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教师震怒之中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以致失手,而并不是教师有意如此。这样做已被证明有损于心理健康。对愤怒情绪应做无害化处理,如脱离引起愤怒的情境,然后冷静思考,接受他人劝告,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等等。
教师也要善于从生活和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生活的乐趣,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不能只是把工作看作谋生的手段,更要把工作看作是安身立命、发挥自己潜能的所在。
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既劳神又费力的工作,已有研究表明沉重的工作压力也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长期应激源,学校应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量,教师本人更要注意劳逸结合。在辛勤工作的同时,注意放松自己,适当的给自己减压。
(五)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校人际关系是指学校中人与人之间在工作关系的基础上,由个体个性调节并伴随情感状态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心理关系,他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距离。心理相容则是指人与人之间能够相互吸引,和睦相处,相互尊重、信任和支持。心理相容是良好人际关系的条件。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具有心理相容的需求,希望与别人交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学校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理想工作环境的重要条件,不仅有助于教师群体对学校教育目标和工作任务的认同,而且有助于教师归属感和荣誉感的产生,满足交往双方的各种需要。 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很大的,如果一个单位人际关系紧张,个体就会缺乏心理上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并处于经常性的应激状态,导致焦虑的发生,一旦生活中遭到重大挫折,便会缺少来自他人的心理上的支持。即使事业有成,也易招致嫉妒,无人与之分享快乐与成功,人际关系紧张的个体也难于得到来自他人的积极的评价,因而他的自我意识也是消极的,不良的人际关系还是导致神经质的重要因素,人际关系不良常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存有敌意,但这种敌意并不总是能够随意表现出来,有时人们必须压抑这种敌意,而对敌意的压抑就会造成焦虑,个体为了应付焦虑,就会发展出种种神经症倾向。而如果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个体便具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个体必然会得到更多的肯定性评价。在遭受挫折时,会得到朋友和同事的心理上的支持,进而克服由挫折感带来的消极情绪,由此可见,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在学校情景中,教师所具有的重要人际关系包括教师同学校领导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其中,前两种关系与教
师的心理健康关系最大。要处理好这几对关系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要在学校中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也要求教师善于与人沟通,要能开放自己,表露自己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和待人处事的原则。对他人开放也意味着信任他人,他人才有可能相应的开放自我,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志同道合者,才有交流沟通的可能。,若是一味的封闭自我,沟通和交流便不可能,要掌握沟通的技巧,在沟通过程中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应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了解他人的思想观点,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
不盲从,不丧失自我也是与领导、同事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条件之一,一味迁就别人,丧失自我,一定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与信任,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便不可能。因此与人交往必先尊重自己的立场,如果对方的要求违背自己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与立场,就应说“不”,但在拒绝他人时,应避免伤害他人的自尊心,切忌标榜自己清正、高洁而指责他人污浊,不堪共处,最好能公开自己为人处事的原则,这样他人一般也不会强人所难。
几种简单实用的心理疗法
每个人都可以从他人那里得到帮助和慰藉,然而最终让心灵获救的是自己。那么在这里就介绍几种简单可行的心理治疗方法,以便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调适自己的情绪。
(一) 中心疗法
1、适用症状:适用于烦恼、忧愁的情况。当心烦意乱的时候,可以通过画个圆使自己放松,做到心绪平静。
2、方法:用大拇指和食指组成一个圆,全神贯住地盯住这个圆,幻想着有风从圆的中心吹过,像是能听到风声;保持这种状态一分钟。
(二)格式塔疗法中的空椅技术
1.适应情况:人际关系冲突、家庭矛盾、夫妻纠纷等;这种技术有助于使自己在一个模拟的环境,与对方进行充分的对话,以致去理解他人,消除偏见。
2.方法:
第一步,在一个安静的房间里摆两把距离近、且相向椅子,一个是我
位,一个是他位;
第二步,先坐在我位的椅子上,自己假设对面他位上坐着一个与自己
有冲突的人,向对面空着的他位说出自己的感受。比如对方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怎样伤害了自己,自己怎样的痛苦和伤心等。
第三步,坐在他位的椅子上,深刻体验对方这个角色,去扮演对方,
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解释、辩解。
第四步,体会自己是否由于生气、伤心而忽视了对方的苦衷,听不见
对方的解释;是不是也伤害了对方。
(三)交互分析治疗
1.适用情况:人际沟通不畅、夫妻不和;
2.目标:学会使用互补沟通。
交错沟通:指两个人不在相同的或平行的自我状态间进行沟通,而是出现交叉,使沟通暂中断。
子
父 夫
妻
互补沟通:指两个人在相同的或平行的自我状态间进行沟通,是一种通畅、舒适的沟通。
子
(四)放松疗法
1.适用症状:适用紧张、焦虑的情况,可治疗失眠、头痛。这种方法是通过平衡呼吸来达到全身松弛目的的疗法。
2.步骤及方法:(舒适的坐位或卧位,拳头轻握)
第一步,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使出全身60%的力量屏住呼吸,坚持
15秒;
第二步,嘴唇微启,牙齿轻合,让气从牙齿缝里慢慢吐出。
第三步,心中默想:双手、双臂沉重而发热,腹部温暖而舒服。
每天练习两次,一次5分钟。 父
联系我们
如果你有什么烦心事,你还可以来找我们. 地址:西三楼-心理健康辅导中心
联系电话:3034330
QQ: 907281464.我们会为您保密。
老师们,请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教师要建立和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而且心理健康应主要靠自己来维护。只有自己才能最好的帮助自己,一切外部的帮助都只能是起到“助人自助”的作用,都只能通过个人的吸收、内化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具体而言,教师应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一) 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
首先,一个人要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必须清醒的看待自己,对自己有现实的知觉,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对自己有恰如其分的评价。就教师而言,要维持自己的身心健康,就必须能正确对待自己,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保持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人的个性的核心,在个性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个体若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则会发展成自尊、自信的良好品格,其潜能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反之,则容易导致自卑、焦虑,其潜能就很难发挥出来。
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就要求个体能保持良好的情绪。积极乐观的情绪,良好的心境,会使人更多的关注自我积极的方面,从而易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消极的情绪、不良的心境会使人更多的关注自我消极的方面,从而易形成消极的自我意识。
要确立良好的自我意识,还必须使现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保持适当的距离。所谓现实的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现状的知觉与评价;而理想的自我则是个体希望自己要成为的样子。个体要能够接受真实的自我,改变对自我的不正确的认知,因为真实的自我蕴藏着创造的潜能和自我实现的潜能。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距离过大的人,凡事都要追求完美,总是会给自己设置过高的、力所不及的目标。因此,不论实际取得了多大的成绩,个体还是会体验到失败和挫折,因此总是陷于自卑和焦虑之中。现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距离适当的人,能够为自己确立适当的、力所能及的目标,故总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不断增强自尊和自信,从而使已有的良好的自我意识更为巩固,而良好的自我意识又能促使个体自
我潜能的发挥,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二) 教师应强化自身的角色意识,认同自己的教师身份
教师的角色意识,是教师个人对社会、团体所规定与期望的教师典型行为系统的认识。它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师提高自身的水准、更好的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责提供了具体的指导。教师对自己的角色认识的越清晰、客观、准确,其活动就越主动和自觉,越能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发展适应角色所需的心理素质,减少心理压力与冲突,提高与角色相适应的能力。社会期望角色与教师实际角色之间常常存在着矛盾。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角色水平总难跟上不断发展的形势要求,因而教师实际角色与社会期望之间总会有差距,于是教师在这方面始终存在内心冲突。另外一个突出的矛盾是教师角色劳动艰辛与待遇偏低的矛盾,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这一矛盾更加突出,虽然八十年代以后,教师的待遇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横向相比,教师的收入并没有什么增长,甚至反而显得更少了,于是导致冲突加剧。在日益现代化的社会中,教师要改善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条件,较其他很多行业的职工更慢、更难,自然心理易处于不平衡的状态。教师本人应及时调整自己的这种不平衡的心理状态,正确认识教师角色,努力提高自己的角色意识。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加以弥补,同时也不能对自己有过高的期望。
(三)、教师应树立正确合理的价值信念
有时侯人内心的冲突是由于自身所持的观念不正确造成的。不正确的观念会导致不恰当的行为,进而造成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如有的教师认为“我在课堂上把知识教授给学生了,学生就应该学会”。持有这种观念的教师往往在学生没学会时非常气愤。而事实上,由于主客观原因,不可能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进度都是一样的。因此,教师如果了解了学生认知上的差异,就会持宽容的态度,并采取适当的方法,帮助每一个学生取得进步。
那么,有那些不合理的信念会使人产生不恰当的行为呢?艾里斯认为,有11种不合理的信念会使人产生困扰,甚至诱发神经症。它们是:(1)每一个人绝对要获得周围每一个人,尤其是生活中重要他人的喜爱;(2)个人是否有价值,
在于他是否全能,是否在人生各个方面都有成就;(3)世上有些人很邪恶、可憎,故应对他们进行严厉的惩罚;(4)事情不如意是非常可怕的、悲惨的;(5)对人生中的责任和困难,逃避更省事些;(6)人的不快是由外在因素造成的,所以人是无法控制自己的痛苦和困扰的;(7)对于危险和可怕的事物,人应非常担心,要不断的去关注,随时注意它们会不会发生;(8)一个人的行为完全取决于过去的经历,这是不可变更的事实;(9)一个人总要依赖他人,同时也要依附于一个比自己强有力的人;(10)一个人应关心他人的问题,也应为他人的问题悲伤难过;(11)人生中的每一个问题,总会有一个精确的答案,若得不到合理的答案则会很痛苦。以上这11种不合理的观念是形成神经症的根源,应予剔除,这样才能为自己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保持心理健康。
(四)调节自身心理冲突和自身情绪。
生活中充满选择,人在面临多种选择的时候往往会陷于认知失调的冲突中,而且大多是多重趋避式冲突,即做出某种选择便意味着失去其他机会,有时由于无法权衡某种选择所带来的利弊得失,就会陷入严重的心理冲突之中。这种心理冲突如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使身心处于应激状态,危害心理健康。因此要及时化解心理冲突,这要求教师能够清晰认识到自己的心理冲突是什么,其原因何在,然后做出比较恰当的取舍,这时教师应有做出选择的勇气,虽然有时做出选择也会失去一些重要的东西,但既然是自己深思熟虑后做出的选择,也不应患得患失,瞻前顾后。
对于日常生活中种种小挫折所引起的不良情绪,也应及时加以疏导,否则,如果压抑在心中会造成极大的心理困扰,并使人无法找到其根源。疏导的方法可以是向亲朋、同事倾诉,缓解不良情绪所带来的心理压力,也可以是把心理压力事件写出来等等。对于愤怒情绪,要控制自己,不能随意发泄,因为这样做可能伤害他人,带来诸多不良后果,事后又可能愧疚不安。如有的教师在工作中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一时性急打骂学生,甚至失手打伤学生,造成这些事件发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教师震怒之中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以致失手,而并不是教师有意如此。这样做已被证明有损于心理健康。对愤怒情绪应做无害化处理,如脱离引起愤怒的情境,然后冷静思考,接受他人劝告,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等等。
教师也要善于从生活和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生活的乐趣,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不能只是把工作看作谋生的手段,更要把工作看作是安身立命、发挥自己潜能的所在。
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既劳神又费力的工作,已有研究表明沉重的工作压力也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长期应激源,学校应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量,教师本人更要注意劳逸结合。在辛勤工作的同时,注意放松自己,适当的给自己减压。
(五)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校人际关系是指学校中人与人之间在工作关系的基础上,由个体个性调节并伴随情感状态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心理关系,他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距离。心理相容则是指人与人之间能够相互吸引,和睦相处,相互尊重、信任和支持。心理相容是良好人际关系的条件。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具有心理相容的需求,希望与别人交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学校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理想工作环境的重要条件,不仅有助于教师群体对学校教育目标和工作任务的认同,而且有助于教师归属感和荣誉感的产生,满足交往双方的各种需要。 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很大的,如果一个单位人际关系紧张,个体就会缺乏心理上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并处于经常性的应激状态,导致焦虑的发生,一旦生活中遭到重大挫折,便会缺少来自他人的心理上的支持。即使事业有成,也易招致嫉妒,无人与之分享快乐与成功,人际关系紧张的个体也难于得到来自他人的积极的评价,因而他的自我意识也是消极的,不良的人际关系还是导致神经质的重要因素,人际关系不良常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存有敌意,但这种敌意并不总是能够随意表现出来,有时人们必须压抑这种敌意,而对敌意的压抑就会造成焦虑,个体为了应付焦虑,就会发展出种种神经症倾向。而如果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个体便具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个体必然会得到更多的肯定性评价。在遭受挫折时,会得到朋友和同事的心理上的支持,进而克服由挫折感带来的消极情绪,由此可见,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在学校情景中,教师所具有的重要人际关系包括教师同学校领导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其中,前两种关系与教
师的心理健康关系最大。要处理好这几对关系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要在学校中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也要求教师善于与人沟通,要能开放自己,表露自己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和待人处事的原则。对他人开放也意味着信任他人,他人才有可能相应的开放自我,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志同道合者,才有交流沟通的可能。,若是一味的封闭自我,沟通和交流便不可能,要掌握沟通的技巧,在沟通过程中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应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了解他人的思想观点,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
不盲从,不丧失自我也是与领导、同事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条件之一,一味迁就别人,丧失自我,一定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与信任,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便不可能。因此与人交往必先尊重自己的立场,如果对方的要求违背自己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与立场,就应说“不”,但在拒绝他人时,应避免伤害他人的自尊心,切忌标榜自己清正、高洁而指责他人污浊,不堪共处,最好能公开自己为人处事的原则,这样他人一般也不会强人所难。
几种简单实用的心理疗法
每个人都可以从他人那里得到帮助和慰藉,然而最终让心灵获救的是自己。那么在这里就介绍几种简单可行的心理治疗方法,以便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调适自己的情绪。
(一) 中心疗法
1、适用症状:适用于烦恼、忧愁的情况。当心烦意乱的时候,可以通过画个圆使自己放松,做到心绪平静。
2、方法:用大拇指和食指组成一个圆,全神贯住地盯住这个圆,幻想着有风从圆的中心吹过,像是能听到风声;保持这种状态一分钟。
(二)格式塔疗法中的空椅技术
1.适应情况:人际关系冲突、家庭矛盾、夫妻纠纷等;这种技术有助于使自己在一个模拟的环境,与对方进行充分的对话,以致去理解他人,消除偏见。
2.方法:
第一步,在一个安静的房间里摆两把距离近、且相向椅子,一个是我
位,一个是他位;
第二步,先坐在我位的椅子上,自己假设对面他位上坐着一个与自己
有冲突的人,向对面空着的他位说出自己的感受。比如对方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怎样伤害了自己,自己怎样的痛苦和伤心等。
第三步,坐在他位的椅子上,深刻体验对方这个角色,去扮演对方,
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解释、辩解。
第四步,体会自己是否由于生气、伤心而忽视了对方的苦衷,听不见
对方的解释;是不是也伤害了对方。
(三)交互分析治疗
1.适用情况:人际沟通不畅、夫妻不和;
2.目标:学会使用互补沟通。
交错沟通:指两个人不在相同的或平行的自我状态间进行沟通,而是出现交叉,使沟通暂中断。
子
父 夫
妻
互补沟通:指两个人在相同的或平行的自我状态间进行沟通,是一种通畅、舒适的沟通。
子
(四)放松疗法
1.适用症状:适用紧张、焦虑的情况,可治疗失眠、头痛。这种方法是通过平衡呼吸来达到全身松弛目的的疗法。
2.步骤及方法:(舒适的坐位或卧位,拳头轻握)
第一步,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使出全身60%的力量屏住呼吸,坚持
15秒;
第二步,嘴唇微启,牙齿轻合,让气从牙齿缝里慢慢吐出。
第三步,心中默想:双手、双臂沉重而发热,腹部温暖而舒服。
每天练习两次,一次5分钟。 父
联系我们
如果你有什么烦心事,你还可以来找我们. 地址:西三楼-心理健康辅导中心
联系电话:3034330
QQ: 907281464.我们会为您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