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主刑辅之于依法治国的现代借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德主刑辅之于依法治国的现代借鉴

作者:褚丽 刘冬霞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1期

摘 要:“德主刑辅”是儒家法律思想的经典命题,而且是传统中国的基本治国方略,对古代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考察“德主刑辅”的历史发展,以现代视角审视其基本内容,为依法治国的不断完善寻找可资借鉴的传统本土资源。

关键词:德主刑辅;依法治国;明德慎罚;德治;明刑弼教

中图分类号:D9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1-0039-03

“德主刑辅”不仅是儒家法律思想的经典命题,而且是传统中国的基本治国方略,对古代社会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到了近现代,民主法治成为时代主旋律,“依法治国”成为奋斗的理想目标。人们在强调和倚重法制作用的同时,出现了轻视、弱化道德对社会的引导、调节作用的倾向,“德主刑辅”因不合时宜而被视为腐朽、落后的代名词,被遗弃。这样的现实加重了人们对法制作用的依赖,似乎只要有了完备的法律体系,法律秩序与社会秩序就可以顺利建立起来。然而,三十年风雨兼程,法治之“法”可谓硕果累累,但法治之“治”却依然长路慢慢。“法”多“治”少成为中国法治进程中的一个隐忧[1]。审视问题的所在,蓦然发现,解决中国社会问题和法律问题,一味遥望西方是没有出路的,应该更多地尊重传统,恢复并重建中国人自己的生活秩序和法律秩序。无疑,“德主刑辅”所蕴含的法律智慧对于当下法治社会的实现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德主刑辅之历史考察

中国传统“德主刑辅”萌芽于西周,形成于春秋,确立于汉,发展于唐,继承于明清。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德主刑辅”经历了明德慎罚—重德轻刑—德主刑辅—明刑弼教的发展轨迹。这一发展轨迹是德刑关系由分离走向统一的历史过程,是德不断被强化的历史过程,亦是刑罚地位、功能不断被提升的历史过程。

1.西周的“明德慎罚”思想是“德主刑辅”的先声。商朝灭亡以后,西周的统治者“监于有殷”(《尚书·诏告》),认为“天命靡常”(《诗经·大雅·文王》),“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左传》),统治者要“以德配天”,“敬德”,“保民”。从“以德配天”的思想出发,周公提出“明德慎罚,亦克用劝。”(《尚书·多方》)所谓明德慎罚,是指治理国家一方面要推行德政,弘扬德教,另一方面要谨慎使用刑罚,对民众要以劝说、教化为主,不要一味使用刑杀。“以德配天”、“明德慎罚”思想,首次凸显了德在统治中的地位及其对刑的规制。

2.孔孟的“重德轻刑”思想标志“德主刑辅”初步形成。在继承西周“明德慎罚”思想的基础上,孔子提出了系统的“重德轻刑”思想。孔子认为,天下大乱,礼崩乐坏,刑罚无法起到重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德主刑辅之于依法治国的现代借鉴

作者:褚丽 刘冬霞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1期

摘 要:“德主刑辅”是儒家法律思想的经典命题,而且是传统中国的基本治国方略,对古代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考察“德主刑辅”的历史发展,以现代视角审视其基本内容,为依法治国的不断完善寻找可资借鉴的传统本土资源。

关键词:德主刑辅;依法治国;明德慎罚;德治;明刑弼教

中图分类号:D9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1-0039-03

“德主刑辅”不仅是儒家法律思想的经典命题,而且是传统中国的基本治国方略,对古代社会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到了近现代,民主法治成为时代主旋律,“依法治国”成为奋斗的理想目标。人们在强调和倚重法制作用的同时,出现了轻视、弱化道德对社会的引导、调节作用的倾向,“德主刑辅”因不合时宜而被视为腐朽、落后的代名词,被遗弃。这样的现实加重了人们对法制作用的依赖,似乎只要有了完备的法律体系,法律秩序与社会秩序就可以顺利建立起来。然而,三十年风雨兼程,法治之“法”可谓硕果累累,但法治之“治”却依然长路慢慢。“法”多“治”少成为中国法治进程中的一个隐忧[1]。审视问题的所在,蓦然发现,解决中国社会问题和法律问题,一味遥望西方是没有出路的,应该更多地尊重传统,恢复并重建中国人自己的生活秩序和法律秩序。无疑,“德主刑辅”所蕴含的法律智慧对于当下法治社会的实现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德主刑辅之历史考察

中国传统“德主刑辅”萌芽于西周,形成于春秋,确立于汉,发展于唐,继承于明清。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德主刑辅”经历了明德慎罚—重德轻刑—德主刑辅—明刑弼教的发展轨迹。这一发展轨迹是德刑关系由分离走向统一的历史过程,是德不断被强化的历史过程,亦是刑罚地位、功能不断被提升的历史过程。

1.西周的“明德慎罚”思想是“德主刑辅”的先声。商朝灭亡以后,西周的统治者“监于有殷”(《尚书·诏告》),认为“天命靡常”(《诗经·大雅·文王》),“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左传》),统治者要“以德配天”,“敬德”,“保民”。从“以德配天”的思想出发,周公提出“明德慎罚,亦克用劝。”(《尚书·多方》)所谓明德慎罚,是指治理国家一方面要推行德政,弘扬德教,另一方面要谨慎使用刑罚,对民众要以劝说、教化为主,不要一味使用刑杀。“以德配天”、“明德慎罚”思想,首次凸显了德在统治中的地位及其对刑的规制。

2.孔孟的“重德轻刑”思想标志“德主刑辅”初步形成。在继承西周“明德慎罚”思想的基础上,孔子提出了系统的“重德轻刑”思想。孔子认为,天下大乱,礼崩乐坏,刑罚无法起到重建


相关文章

  •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概述
  • 中国有着丰富的传统法律文化,这些传统法律文化与当代中国的社会环境存在着激烈的冲突.构造法治社会,需要实现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转换.本文从思想观念和法律制度两方面入手,阐述了如何实现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转换,并提出了一些在现代转换过程中应注意的问 ...查看


  • 中国的"德治"传统
  • 在社会治理问题上,中国古代很早就产生了德治思想,并形成德治传统,对法律制度的完善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一 关于德治的记载,最早成书于周代的<诗经><尚书>中.<诗经>的不少诗篇通 ...查看


  • 全面依法治国精鉴
  •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推进依 ...查看


  • 中国古代法律
  • 中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是为了适应.巩固和发展封建大一统的需要而出现的法律思想 ,因此作为维护封建统治基本工具的法律思想也必然会受到统治思想的左右.适应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文化理念是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形成的 试述中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历史发展和主要 ...查看


  • 中国法律思想史必考论述题答案整理
  • 法家,法治 1为了推行"法治",法家认为必须使法令成为君主治国.官吏尽职和判断所有人言行是非.行赏施罚的惟一准则,从而提出了明法.任法.壹法.从法的主张. 2明法:要求立法明确和万民遵守.主张以成文形式将新法布之于百姓 ...查看


  • 简议中国古代的礼刑关系
  •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JoumalofChon群li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SocialSciencesEdition) No.12013 简议中国古代的礼刑关系 沈定 ...查看


  • 我国大陆地区和台湾地区罚金刑的比较
  • 摘 要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大陆和我国台湾地区刑法关于罚金刑的具体规定有诸多差异,本文通过理清两者之间的异同,探寻我国台湾地区罚金刑制度之优长,以及大陆罚金刑制度之缺陷,最后借鉴我国台湾地区罚金刑的相关规定,对大陆罚金刑规定的完善做一些 ...查看


  •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务求"四个统一"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也是贯穿<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的一条红线.作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 ...查看


  • [中国法律思想史]读后感
  • 读<中国法律思想史>论儒家思想与中国古代法律 摘 要: 通过阅读<中国法律思想史>,对中国法律史有了更系统的了解.从儒家思想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此之后的各个朝代,都有所继承和发展.再到汉朝时期,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