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蒙山升起的诗星

  春暖花开,这是2001年3月上旬,乌蒙山最偏远的贵州赫章的一位诗歌新秀刘坤来到刚刚毕业半年的母校贵州威宁师范学校售书,我们感到非常欣慰和震惊。   刘坤想都想不到,自己的第一本处女诗集在贵州威宁师范学校竟被抢购一空。买书的有同学,有老师,连学校的许多领导也纷纷挤进了买书的人群中。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虽然刚刚从乌蒙山崛起,但他已拥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刘坤为什么能赢得如此之多的读者呢?原因有二:首先,刘坤是乌蒙人,是贵州威宁师范学校开出的一朵奇葩,作为老乡、校友,谁不乐意买他的书?第二,是他的诗让读者产生共鸣,得到了人们心灵的认可。记得我读他的诗时,被他诗中的那种潺潺的流水意识感动,为他那回归大自然本真的心灵告白而兴奋。   别林斯基说:“任何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把幸福和痛苦的根子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无论原因之一还是原因之二,作者在初版时就能拥有众多的读者,关键是他有正直的人格和直插读者心灵的文笔。   14岁因家贫祸及辍学,而“到矿山去给人做小工”,转而直到师范毕业,“闲散的时光”,他没有放弃感情纵横的笔,从而在短暂的五六年时间里,写出了“一行行文字”,作品散见四十多家报刊和多种辞书集子。   作为中国乡土诗人协会的会员,刘坤的许多作品都是乡村的、诚实的,比如《藤》《站在秋天的田野上》《井》《栖身乡村》《苦荞》《深深深山里》等都充分体现了作者的人品和诗品。在《耕耘黄土》一诗中,作者这样写道:“农忙季节/扛着锄头/面对洋芋和包谷/我保持太阳的热情/继续耕耘黄土/即使不能成为风景/也同样具有高度。”   这里不谈他在各级报纸杂志发表作品的佳话,仅针对他在99届全国“春笋杯”诗歌散文大赛中获奖的作品《昙花》,试谈笔者的看法。“远比十六岁的欢乐急仲/远比十七岁的行程迅速/远比多梦的岁月猝然/你开了/你谢去/恰似雪冻伤后的大地/恰似睡眠消逝后的黑府/恰似被欢快遗弃后的心灵”这是作者的亲身体会啊,这是作者灵魂和诗魂结合的见证。面对“欢乐”与“冻伤”、“行程”与“消逝”、“岁月”与“遗弃”,作者淡然直对,“你开了,你谢去”,一切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在作者回归大自然本真的心中,只有提一支感情纵横的剑笔,“走出玫瑰,走向世纪的呐喊”(笔者诗句)。时光转瞬即逝,美丽的是生命,这是作者通过真实的品位深情的解悟生活之后才得出的结论。因为这样,作者正直的人格和艺术的手笔才受到人们的青睐和关爱。   处在花季雨季,当然刘坤的诗歌无疑也涉及了“梦”的问题,跟正常青少年一样,他的梦也是缥缈的朦胧的,“有一种比梦更艺术的/那便是水中月/虽不能伸手捞获/却美在其中”(《水中望月》)。“曾真心诚意地爱过一个叫云儿的城市女孩,而爱情的结果,最终在城市与山村的渡口,凝成一朵悲怆的笑容。”“爱情在金钱上舞蹈”,现实是残忍的,于是《闲散的诗意》有一半以上的篇幅就记载了从14岁到20岁少男的心灵故事。笔者跟一位文友开过玩笑,若让刘坤把《闲散的诗意》献给一个什么人最好时,那位文友谈到老师、父母、同学,而笔者道出了两个字“云儿”。   诗歌在四大文学体裁中处在首位,也就是说,诗歌最能代表文学艺术的权威。从刘坤的诗歌中,我们看到了一点:无论诗歌还是其他文学,都要求能打动读者的心。“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刘勰《文心雕龙・神恩》),读者和作者的心声,从磅礴的乌蒙山上飞起。同样站在三尺讲台的我们祝刘坤在今后的时光中写出更能打动读者心灵的篇章。最后笔者引《梦的真实》作结,善待作者人品和诗品的升华。“我是一条不安分的鱼/在母亲眼里游来游去/直到母亲的泥污的拇指/涂抹着落日的宁静/直到一只孤雁/枕着往事入梦/我得在夜的笼罩下/重温梦的真实”   

  春暖花开,这是2001年3月上旬,乌蒙山最偏远的贵州赫章的一位诗歌新秀刘坤来到刚刚毕业半年的母校贵州威宁师范学校售书,我们感到非常欣慰和震惊。   刘坤想都想不到,自己的第一本处女诗集在贵州威宁师范学校竟被抢购一空。买书的有同学,有老师,连学校的许多领导也纷纷挤进了买书的人群中。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虽然刚刚从乌蒙山崛起,但他已拥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刘坤为什么能赢得如此之多的读者呢?原因有二:首先,刘坤是乌蒙人,是贵州威宁师范学校开出的一朵奇葩,作为老乡、校友,谁不乐意买他的书?第二,是他的诗让读者产生共鸣,得到了人们心灵的认可。记得我读他的诗时,被他诗中的那种潺潺的流水意识感动,为他那回归大自然本真的心灵告白而兴奋。   别林斯基说:“任何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把幸福和痛苦的根子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无论原因之一还是原因之二,作者在初版时就能拥有众多的读者,关键是他有正直的人格和直插读者心灵的文笔。   14岁因家贫祸及辍学,而“到矿山去给人做小工”,转而直到师范毕业,“闲散的时光”,他没有放弃感情纵横的笔,从而在短暂的五六年时间里,写出了“一行行文字”,作品散见四十多家报刊和多种辞书集子。   作为中国乡土诗人协会的会员,刘坤的许多作品都是乡村的、诚实的,比如《藤》《站在秋天的田野上》《井》《栖身乡村》《苦荞》《深深深山里》等都充分体现了作者的人品和诗品。在《耕耘黄土》一诗中,作者这样写道:“农忙季节/扛着锄头/面对洋芋和包谷/我保持太阳的热情/继续耕耘黄土/即使不能成为风景/也同样具有高度。”   这里不谈他在各级报纸杂志发表作品的佳话,仅针对他在99届全国“春笋杯”诗歌散文大赛中获奖的作品《昙花》,试谈笔者的看法。“远比十六岁的欢乐急仲/远比十七岁的行程迅速/远比多梦的岁月猝然/你开了/你谢去/恰似雪冻伤后的大地/恰似睡眠消逝后的黑府/恰似被欢快遗弃后的心灵”这是作者的亲身体会啊,这是作者灵魂和诗魂结合的见证。面对“欢乐”与“冻伤”、“行程”与“消逝”、“岁月”与“遗弃”,作者淡然直对,“你开了,你谢去”,一切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在作者回归大自然本真的心中,只有提一支感情纵横的剑笔,“走出玫瑰,走向世纪的呐喊”(笔者诗句)。时光转瞬即逝,美丽的是生命,这是作者通过真实的品位深情的解悟生活之后才得出的结论。因为这样,作者正直的人格和艺术的手笔才受到人们的青睐和关爱。   处在花季雨季,当然刘坤的诗歌无疑也涉及了“梦”的问题,跟正常青少年一样,他的梦也是缥缈的朦胧的,“有一种比梦更艺术的/那便是水中月/虽不能伸手捞获/却美在其中”(《水中望月》)。“曾真心诚意地爱过一个叫云儿的城市女孩,而爱情的结果,最终在城市与山村的渡口,凝成一朵悲怆的笑容。”“爱情在金钱上舞蹈”,现实是残忍的,于是《闲散的诗意》有一半以上的篇幅就记载了从14岁到20岁少男的心灵故事。笔者跟一位文友开过玩笑,若让刘坤把《闲散的诗意》献给一个什么人最好时,那位文友谈到老师、父母、同学,而笔者道出了两个字“云儿”。   诗歌在四大文学体裁中处在首位,也就是说,诗歌最能代表文学艺术的权威。从刘坤的诗歌中,我们看到了一点:无论诗歌还是其他文学,都要求能打动读者的心。“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刘勰《文心雕龙・神恩》),读者和作者的心声,从磅礴的乌蒙山上飞起。同样站在三尺讲台的我们祝刘坤在今后的时光中写出更能打动读者心灵的篇章。最后笔者引《梦的真实》作结,善待作者人品和诗品的升华。“我是一条不安分的鱼/在母亲眼里游来游去/直到母亲的泥污的拇指/涂抹着落日的宁静/直到一只孤雁/枕着往事入梦/我得在夜的笼罩下/重温梦的真实”   


相关文章

  • 乌蒙磅礴写大爱
  • --云南鲁甸抗震救灾纪实 本报记者 张 帆 徐元锋 张 文 郝迎灿 杨文明 < 人民日报 >( 2014年08月11日   02 版) 4日,成都军区某陆军航空兵部队派出军用直升机前往鲁甸地震灾区龙头山镇救灾.图为军民合力将地震 ...查看


  • 基础知识测试
  • <遨游汉字王国> 1.<仓颉造字>是一个传说,介绍了汉字的来历.文章的一.二两段主要讲人类早期长期没有文字,曾经用过 . 等方法,但都很不方便.三.四两段讲传说中是仓颉创造了汉字.他从 开始,进而 创造了汉字. 2. ...查看


  • 五上语文八单元
  • 第八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本组教材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两篇.<长征>,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革命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深刻表现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 ...查看


  •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重难点句子理解
  • 第七课:<桂花雨> ①"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 ...查看


  • 云南曲靖旅游
  • 曲靖旅游 旅游重点: 高原花海.万种风情的罗平油菜花:素有"新西兰"之称的大海草山:婉约.逶迤的以礼河风光:会泽十景"金钟夕照"之一的金钟山森林公园: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娜姑镇白雾街村:国家AAAA 级 ...查看


  • 小学五年级语文S版总复习
  • 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内容填空 第一单元 1.<小麻雀>这个故事一方面告诉人们,小孩子自作聪明,不听劝告,是要吃亏的:从另一方 面又告诉人们,只有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去经受锻炼,生活的本领才能更快地增长起来. 作 者:高尔基,苏联著名作 ...查看


  • 五年级上学期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 五年级上学期语文课后练习题 <窃读记>作者是林海音,代表作品:<城南旧事> 1.说说作者在什么地方读书,在那儿读书有什么不便之处? (作者在私人开的书店读书,在那儿读书不但经受饥饿和腿酸脚麻的煎熬,而且经历心里的担忧 ...查看


  • 人教版五上语文课后习题答案汇总
  • 人教版五上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窃读记> 作者是林海音,代表作品:<城南旧事> 1.说说作者在什么地方读书,在那儿读书有什么不便之处? (作者在私人开的书店读书,在那儿读书不但经受饥饿和腿酸脚麻的煎熬,而且经历心里的担 ...查看


  • 七律长征教学实录
  • [教学目标] 1.学会"礴.崖.丸.岷"四个生字,理解"等闲.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尽开颜"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经历的艰难险阻,体会毛泽东及其中 ...查看


热门内容